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寫作文曹操

寫作文曹操

發布時間:2020-12-21 16:35:55

『壹』 評價曹操作文600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錯,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錯,有句歇後語就就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為得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體現,他不急於求成,知道韜光養晦,不掙一時之得,深謀遠慮,可是智者千濾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無意是他吃敗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體現在他的生性殘忍,為報父仇,攻城屠殺百姓數萬,無辜的殘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為我們至盡傳誦。
曹操是中國百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千百年來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譽之者為為命世英雄、毀之者稱其為逆賊奸臣。曹操有統一北方的歷史功績,這是無法泯滅的歷史事實。在北方統一的戰爭中,曹操發揮了傑出的才幹,官渡之戰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說曹操是軍事家,這點我很同意。有的學者認為曹操是個詩人,我也贊同。因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樣的詩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達到的文學意境。
有的人認為曹操是政治家,我認為有些評價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殺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親曹嵩報仇,曾經血洗徐州和從雍、涼逃難來的手無寸鐵的百姓,戰爭是殘忍,而百姓是無辜的。他們不應該成為軍閥之間征戰的犧牲品。屠殺的黎民達到幾十萬之多,『泗水流之不暢』(《後漢書·陶謙傳》)足見當時殺人場面之慘烈。太殘忍了,這件事暴露了曹操內心深處的兇殘。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點。曹操也有鎮壓農民起義軍的罪行,曹操的雙手沾滿了黃巾軍的鮮血。其次,曹操個人作風也有很大問題,曹操這個人非常的好色,雖然『聖人』有雲:『食、色,性也』的高妙論調,但曹操為了女人確實到了瘋狂的地步。征戰張秀時霸佔其嬸母,打呂布時強占其部將秦宜祿的夫人。雖然不是很壞,可在道德問題上,是應該予以譴責的。最後,曹操為了自己的權力『挾天子令諸侯』而屠殺了許多文臣武將。孔融、楊修、崔炎等對曹操有極大貢獻的手下也盡死其手。驗證了封建統治者能為我所用留之 不用則殺之的惡劣作風。可笑的是中國文壇所謂的巨子郭沫若先生竟然寫《替曹操翻案》這樣毫無價值的文章,文章沒有正視曹操屠殺百姓的一些列罪行而單方面鼓吹曹操實行的屯田,曹操的屯田實際上是一種高度的剝削制度,不足後人效仿。我們國人所崇拜的魯迅認為曹操『至少是個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處?卻並未明言。任何極端的評價曹操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更加辨證公正的評價和認識曹操.。

『貳』 中學生作文走近曹操600字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東漢末年,戰火紛紛,奸雄亂世。曹操,除黃巾,滅董卓,轄天子,令諸侯,一生南征北戰,建立起魏國,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被稱作「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曹操有著他寬容的一面。官渡之戰後,曹操繳獲了袁紹大量的圖書、資料、文件、書信,就發現其中有自己的人寫給袁紹的信,曹操可立即下令,全部燒毀,曹操做得很漂亮,當時很多人不理解,就問曹操,為什麼把這么重要的證據都毀掉了,這個人情,曹操做得很好,曹操當著全部人的面把這些證明全部燒毀,讓大家放心,跟著曹操,只要忠誠,以前的事我不知道。曹操很會裝糊塗,裝糊塗才能寬容人,寬容人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得天下。
曹操也有著他野心的一面。「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錯,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錯,有句歇後語: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為得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體現,他不急於求成,知道韜光養晦,不掙一時之得,深謀遠慮,可是智者千濾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無意是他吃敗仗之原因。
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曹操,在亂世里出來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叄』 寫曹操的作文有哪些好的結尾

結尾的話
則是
【曹操無論是奸雄還是英雄,你永遠灑脫,永遠真實,永遠屹立在我的心中】

『肆』 寫曹操的作文800字左右 急需哦。

穿越了時光,穿過了檐廊,將生命的絕唱留在了世間的某個地方;看過了滄桑,經歷了悲涼,只願今生的錯別再造就後世的果......
先來介紹一下主人公,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沛國譙郡人也。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其父嵩,本姓夏侯氏,為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冒名姓曹。操幼時,好游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以上為《三國演義》中對曹操的介紹。後人給與他的評價是,東漢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由此,我不禁聯想起另外的一位人物,毛澤東。他們均為文學,政治,軍事的風流人物。然而,只要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均知道,曹操奸雄也。而另一位三國人物,劉備世之梟雄也。為還曹操一個清白,我決定撰寫此文。
首先,曹操有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罵名,因此,我想先正其名。觀當時之事,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先者董卓盡起西涼之兵,得詔入京,平定十常侍之亂,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有利優勢。彼時之董卓,權傾朝野,意氣風發,然終死於三姓家奴之手。本以呂布之勇,兵戈之利,是可以一統天下的。卻終中王允之美女連環計,然為一貂禪而身首兩異,為天下笑!再看曹公,下邳城下擒呂布,白門樓呂布殞命。而當時獻計殺呂布者,劉備也。誠然,呂布貪財好色,毫無信義可言,但轅門射戟解其兵血之災亦有恩於其。而劉備反制其於死地,可能與呂布奪徐州有密切關系,可見此人心胸之狹窄,趁他人之威。據本人推斷,當時曹操很想留呂布之性命,正如後來留關雲長,由此觀之,曹操很惜才。正如當時曹操不殺張遼,接受「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之諫相吻合。曹操為何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罵名,實與中國的儒家文化不謀而合的。無論是中國的古代還是現代,在中國的民眾心靈的深處總是存有正統的觀念。漢高祖斬蛇起義,滅秦而立西漢,不也是」造反「嗎?對於愚昧的平民百姓是不會去想的。社會要發展,都是有道滅無道,這是顛仆不破的歷史規律。當然,我現在的觀點是現代人的觀點,古人是有時代局限性的,羅貫中當然也擺脫不了,我們是不能強求他們,但是,生於現代的人們就不能人雲亦雲了。因此,每當我聽到現在的人們在談論曹操時總是將羅貫中的觀點直接搬用過來,真是可悲。人之為人,主要的原因是人有自己健全的大腦,能夠有自己的為人處世的准則,能夠明辨是非,否則和牲畜無異!
其次,曹操移駕幸許都之時,雖位居諸侯之列,但並沒有取得霸主之地位,當時的局勢,西涼仍有董卓的余黨郭汜,河北有袁氏兄弟,江東有孫策,荊州有劉表,西蜀有劉漳,漢中有張魯。充其量曹操只是一個小小的軍閥。但是他能先滅呂布,再滅袁氏兄弟,平劉表,定遼東,一舉平定北方,建立一統天下的基礎。此為曹操能撲捉機會,相時而動也。深明亂世造英雄之理也。再看劉備,雖被漢獻帝尊稱為皇叔,實為販履織席之村夫,雖有劉氏之血統卻無韜略,東投西靠,是為暗中取利也;曹有上將千員,其雖有關張趙馬諸猛將,然較之於曹公實在太少,究其原因個人之魅力所致也。劉備雖有三顧茅廬之故事,曹公卻有跣足迎許攸之美談。「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只有胸懷坦盪,立志高遠之人方能明白其中之道理。曹操能以七萬之兵破袁紹之七十萬之眾,足以顯示其軍事才能,同時也強烈的對比了袁紹和曹操的人格魅力。袁紹,優柔寡斷,剛愎自用,不能接受許攸等人的建議,終致身首兩異;曹操,既有自己的主見,劫烏巢堅決而果斷,善與把握時機,也廣開言路,有當世之名士郭嘉等鼎力相助。官渡之戰,雖為軍閥之間的混戰,但曹公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實為有運籌帷幄之能也。本初雖世列三公,然兄弟不和,謀略不足,魅力有限而滅族。因此,曹操可以稱為三國時與諸葛亮並駕齊驅的戰略家和軍事家。
再說赤壁之戰,曹操雖然80萬大軍葬身魚腹,然此為當時錯綜復雜的行使所逼也。吳蜀兼有天時,地利,人和。既有隆冬之際之東南風,又有長江之天險,更有周瑜打黃蓋。人無完人,曹操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也難於勝也,然很多民眾認為當時之東南風為諸葛亮所借。其實不然,只是碰巧罷了。一個羅貫中,歪曲事實,使《三國演義》蒙上神話色彩,盡管它不是歷史書,但很多民眾《三國志》,《三國演義》不分。以至將諸葛亮神化,對起盲目崇拜,導致蜀國後期的將領總是活在諸葛亮的陰影之下,而坐失諸多良機。當然,我並不否認諸葛亮之能,隆中定三分,隆中定三分,做為一個戰略家是很優秀的,但作為一個軍事家就不怎麼樣了。雖有七擒孟獲之美名,然孟獲終究為蠻荒之人,怎明《孫子兵法》?此為勝之不武也。諸葛亮六齣祁山,無功而返。魏延之抄小路直取長安實為妙計也,然諸葛亮棄之不用,此為其墨守成規之故也。由此觀之,劉備所識之千里馬實為駑馬也。劉備亦非伯樂也,三顧茅廬的意義猶在乎?!再看劉備作為軍中主帥指揮的一場重大戰役,此為蜀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魯肅奇襲荊州,關雲長敗走麥城,劉備急報關張之仇,一意孤行,不諳行軍布陣之道,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終致身死白帝城,為天下笑!由此可見此人,行軍打仗一竅不通。較之曹公,實不可相提並論。
咱們再看看曹操和劉備的性格。曹操性格開朗,作詩氣沖雲霄,慷慨激昂,令人激奮向前!其詩《觀蒼海》,《嵩里行》為千古之絕唱!今天我們讀之猶能看到一個高大的英雄形象。讀《三國演義》,感觸最多的是,諸葛亮怎麼那麼多的錦囊妙計,劉備怎麼有那麼多的眼淚。我看劉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哭喪者。這時有人可能認為劉備生性善良,其實不然,此為起陰險狡詐之故也。他深明什麼時候該哭,什麼時候哭能夠得到最大的回報。第一次哭泣是在桃園結義之時,由此他得了兩員願意替其出生入死的兄弟。第二次哭泣是在張飛失徐州之時,其道出了「兄弟是手足,妻子如衣服」的感慨。他哭泣原因有二:一為失去了徐州就失去了立足之地;二為他明白失了徐州現在已無法挽回,還不如趁機再拉近和關張之間的關系。第三次哭泣是在關雲長斬顏良文丑袁紹欲遷怒於其,此為保住小命也。以後還有就是在漢中,奪人城池。最後就是在白帝城,其道出了當今最經典的遺囑之一。當時情景如下孔明等泣拜於地曰:「願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效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渝!」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吾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節選〈三國演義〉)由該節可以看出,劉備此次哭泣,是為給諸葛亮加上金箍圈也,名為諸葛亮可以自立為主,實為令其不能簪越。原因何在呢?如果大家細心一定看到了這么一個細節,劉備向諸葛亮說起馬謖不可以重用之時,令馬謖且退。由此觀之,劉備此時完全清醒,然而劉備對諸葛亮有心腹之鹽述說之時,卻沒有揮退左右,明理人不難看出劉備的用意。當然,諸葛亮也不是傻瓜,因此,後來盡管劉禪很是無能,諸葛亮仍無二心。談論完了劉備的哭泣技巧之後,我們就不難看出劉備的為人了。
總之,曹操是應該給其一個公正的地位的時候了,就象文革以後,咱們也給劉少奇等人平反一樣,咱們應該要有自己的看法,用事實說話。不能人雲亦雲。這樣,咱們的社會才會更有發展。最後,我得出結論,三國鼎立初期的英雄人物中,唯操爾.

這個好么 你可以自己刪選

『伍』 以曹操的角度寫作文

沒有諸葛亮正襟危坐,羽扇綸巾的風流倜儻,沒有關雲長橫刀立馬,美鬤飄揚的雄壯英專姿,沒有孫仲屬謀彎弓射虎,馭駒提箭的豪情萬丈。曹操,在《三國演義》的斜暉阡陌中,只是一棵背陽的古松。但在我的眼中,他卻在蒼勁中袒露著一顆琥珀般堅強且傷痕累累,老而彌堅的心。
我認為曹操是智慧的。聰明不是智慧,而僅僅是智慧的構成體系之一。真正的智慧是一種凌越本能的超拔能力:對人心的洞察力,對自我的約束力,對權力的掌控力,對賢才的包容力,對價值的認知力

『陸』 作文關於曹操的,怎麼寫啊~

曹操是古代赫赫有名的魏武帝,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許多專人認為曹操是一位屬暴君,認為他是一位壞角色。雖然我剛開始也是這樣想的,但我錯了,我後來才知道我自己太膚淺了。太妄下結論了。
在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出戰那年。大軍經過村莊,有士兵不小心踩到了農民的莊稼,曹操知道後,把那些士兵都斬頭了;並且補償那些農民一些銀兩,還給了農民一些稻穀,做為那些莊稼的損失。從此,再也沒有士兵敢踩到農民的莊稼了。曹操用了對待自己和士兵嚴厲,對待農民寬容的方法,治理好了國家,一方面嚴格了士兵、訓練了士兵、強化了士兵,另一方面又得到了百姓平民對他的信任和尊重。
曹操在打仗時,有心計、有計謀,打贏了很多有名的戰爭,可是敗給了赤壁之戰。
之後,曹操的事情流傳下來,模模糊糊,才形成了如今的曹操,如今的壞角色,才成了現在人們口中的壞人。
我明白了這些事情之後,我才明白了曹操是一個好君子,才明白曹操是一個清廉愛民的好皇帝。

『柒』 求一篇關於寫曹操的作文(600字急!!!)

曹操是羅貫中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人物形象。

曹操,字孟德。曾經率領軍隊截殺黃巾軍立下戰功。奸臣董卓在朝廷專權,文武百官悲觀哭泣的時候,曹操卻撫掌大笑,自願去行刺董卓。他佩著司徒王允借給他的七星寶刀來到董卓的相府,趁呂布不在董卓身邊抽刀行刺,不料卻被董卓發覺。他急中生智,謊稱來獻寶刀騙過董卓,匆忙騎馬逃出洛陽。

建安元年,曹操奉詔大破李傕,郭汜的軍隊,迎漢獻帝到許都。他獨攬大局,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先是離間劉備,呂布,迫使劉備投靠他。之後,又聯合孫策攻打袁術,轉戰徐州殺了呂布和救命恩人陳宮。從此,曹操的權勢更大了,威名日甚。

曹操善於穩定人心,招攬人才。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以「只降漢帝,不降曹操」的條件來到曹操門下。曹操為了使關羽為自己所用,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賜金銀,賜美女,賞寶馬,費盡了心機。

曹操雄心勃勃。赤壁之戰後他恢復了元氣平定了西涼,除掉了密謀殺他的伏皇後,又西征漢中,立自己的女兒為皇後,迫使獻帝晉封他為魏王。

曹操生性多疑。他得病時,神醫華佗給他治病,他懷疑華佗要謀殺他,殺了華佗;他病危之際,還命人為自己建造72座「疑冢」,以免日後被人挖掘。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

千百年來,曹操總是被看成反面人物,但從歷史上來看,曹操不愧是一代英雄,他的詩文也寫得相當出色。

『捌』 以《我心目中的曹操》寫一篇作文

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
——題記
你一策戰馬,地動山搖,千寫萬馬跟著你奔向成功的彼岸;你一揮吟鞭,洪波湧起,一篇篇千古絕唱書寫著那高遠的志趣。在大漢風雨飄搖之時,你不辭辛勞,一把青釭寶劍覆滅了袁術的偽帝之夢,在社稷危如累卵之刻,你挺身而出,一把七星寶刀震撼了董卓的稱霸之想。金戈鐵馬十餘年,袁紹四世三公觀同草芥,劉表一代才俊視若雞犬……盪夷揚寇,一統漠北,立下赫赫戰功,而一句「千古英雄,何須以帝位自累?」詮釋了那一份忠肝義膽!
可當官渡烏巢熊熊的大火被赤壁那一陣呼嘯的東南風吹散,當文姬十八拍的樂章被「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呼聲所沖淡,你一生的拼搏換來了什麼?是戲台上狡黠的白臉奸賊?還是《三國演義》中那奸詐的小人形象?讀畢《三國志》,掩卷沉思,我發現了你:一個默默無聞的英雄,一個酣然沉睡的巨人——曹操。
君不見?官渡港那一場通天的烈焰,多少私通袁紹的書信付之一炬,眾將無不驚詫。「紹盛時,孤尚不得自保,況他人乎?」一句慷慨激昂的誓言書寫著寬容,書寫著一代諸侯曠達的胸懷,書寫著宰相肚裡能撐船的感嘆!嘆哉!絕纓會上,楚莊王以寬容的心包容調戲王妃之人,換得唐狡的捨身抱國,已名垂千世;嘆哉!戰國之際,藺相如以廣博的胸懷包容了心存妒意的廉頗,換來趙國的君臣一心,亦萬古流芳。可曹操對士兵的將心比心,對叛將的理解寬容,卻在人們記憶的長河裡漸漸被沖散!憑誰問?一個海納百川的王侯,怎能不受後人的景仰?
君不見?土屯山關公約三事,曹操那一份對人才的愛心?君不見?許子遠單騎進曹營,曹操那一份對朋友的赤誠?君不見,郭奉孝遺計定遼東,曹操那一份對智者的景仰?可面對關公的離去,曹操報以的是真誠的祝福,面對郭嘉的英年早逝,曹操報以的是追惋的熱淚——他從不強人所難,因為他尊重每一顆熾熱的心靈!哀哉!關羽不可一世,盛氣凌人,竟成了叱吒風雲,以德著稱的一代武聖;劉備以貌取人,輕視龐統,竟成了知人善任,仁冠豪傑的千古英雄。而一個愛才如命,任人唯賢的明君,竟成了萬世唾罵的白臉奸臣,怎麼不令人肝腸寸斷。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當人們誦讀這一首首膾炙人口名篇時,誰曾想?一個奸佞小人怎能有如此憂國憂民的情懷,一個漢朝家賊怎能有如此轟轟烈烈的志向?「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招致千秋萬代的唾罵。可有誰發現?在那戰火紛飛,人民顛沛流離的年代,是他以飽經風霜的臂膀背負起了天下蒼生,卻招致世人的謾罵,真正被「負」的是他——一個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英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大江的深處,我找到你,曹操,別再沉睡,到風口浪尖,一逞你的颯爽英姿!

----------------------分割線--------------------------------------

我覺得,人們說起曹操來,總是會想起的是三國演義,那個虛偽、小人的形象。然而,也許人們沒想過曹操的功績:統一北方,結束了軍閥戰爭。橫掃匈奴等游牧民族,使游牧兒童割草時不敢講漢語「草草」,生怕引起人們恐懼。建立了建安文學,創立了一個建安文學繁榮的時代等。
從這方面說明,曹操是個天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如諸葛亮說的:「每稱操其為能。」孫權說的:「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他的這些才能連敵人都為他敬佩和佩服,可以說明他的影響力很大。
但是,人無完人,有優勢的地方,必然也有缺陷
曹操也有失意的時候,如宛城之戰,因為曹操的好色,導致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讓人痛心。
曹操也有兇殘的時候,如彭城大戰,戰勝陶謙後盡屠徐州,不僅撈不到好處,還把徐州拱手讓給了劉備。
但曹操也有體貼的時候,如曹操死前在遺令中明確的寫出他死後要善待他的諸位夫人,不能流落他鄉。
可以從看出這點看出,曹操是一個務實的男人、一個瑣碎的男人、一個細膩的男人。
綜觀曹操,可以很神奇的發現,曹操擁有現在人所有的性格,就好比他有不同的臉,一會變溫柔,一會變兇殘。所以,要評價曹操,必須從他的多面性入手,所以,我認為,曹操是這樣的人:
曹操是偉大的詩人,卻不是知識分子。曹操是一個蓋世英雄,卻婆婆媽媽。曹操是一個感懷白露於野,但卻殺人如麻。曹操是一個豪爽無邊,卻心胸狹小。但,曹操,絕對是歷史上的一個千古英雄。

------------------------分割線---------------------------------

我認為,LZ如果想要寫的好,交給老師的話,第一個好了,如果撿字數寫的話,第二個好了,第一個1000+字,第二個500+字。。

『玖』 寫曹操的作文

我只能提供一些知識給你自己寫
其實操曹這個並不是書本上寫得那麼壞
他是一個足智多某
很厲害得一個人
很有帶兵才能
望採納

『拾』 評論曹操的600字作文

對曹操的評價

(1)曹操統一北方的積極作用。

前已敘及,東漢王朝後期,由於政治黑暗,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無法生活,終於爆發了轟轟烈烈的黃巾大起義。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農民起義不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繼之而來的是東漢王朝的解體和軍閥混戰。在混戰中,不僅董卓、李傕等涼州軍閥到處屠殺人民,搶劫財物,就是打著勤王旗號的東方將領也「縱兵鈔掠」。因而普遍出現了「民人相食,州里蕭條」的荒涼景象。這種情況的造成,除了應當歸罪於東漢王朝的反動統治外,鎮壓農民起義和破壞社會生產的軍閥,自然也是不可饒恕的罪首。但相對的說,各軍閥之間,畢竟還是有所差別的。拿曹操來說,他雖然鎮壓過農民起義和濫殺過無辜人民,但從他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的表現來看,他比被他消滅的那些軍閥還是勝過一籌的。比如他推行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官賣制度,對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經濟的整頓起了積極作用。這些都將在談論經濟時再介紹。

曹操一開始走上仕途就試圖用比較嚴格的法律改變當時權豪橫行的情況。但由於禍害根子在中央,操無法施展自己的意圖。到他自己掌握政權以後,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強的法治政策。他說:「夫刑,百姓之命也」;「撥亂之政,以刑為先」。他起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如果把袁紹和曹操在冀州先後推行的治術加以比較,就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情況:「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在袁紹的寬縱政策下,「使豪強擅恣、親戚兼並,下民貧弱,代出租賦,炫鬻家財,不足應命」。這樣,自然不能使「百姓親附,甲兵強盛」。所以袁紹雖地較大、兵較多、糧較足,終為操所敗。操得冀州後,立即「重豪強兼並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較能使「百姓喜悅」的效果。我們只要翻看一下《三國志·魏志》,就可以看出在操統治下,從中央到地方的政治面貌和社會風氣都與以前有所不同。朝中既少有傾軋營私的大臣;地方上恣意妄為而不受懲罰的官吏和豪強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司馬光說操「化亂為治」,並非無據。而且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的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操還提倡廉潔,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於是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與推行法治政策相輔而行的是操力圖集權於己,不容許臣下有結黨行為。他下令說:「今清時,但當盡忠於國,效力王事,雖私結好於他人,用千匹絹,萬石谷,猶無所益」。操為了監視群臣,設置「校事」。這件事受到大臣反對,認為「非居上信下之旨」。操對此加以解釋說:「要能刺舉而辦眾事,使賢人君子為之,則不能也」。所謂「賢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們累世為官,枝連葉附,名望和勢力很大。操對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籠絡,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實權;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賤的校事來檢查他們的行動。至於這樣做有無必要呢?我們可以用日後孫權的話來回答。孫權說:「長文(陳群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頭,畏操成嚴,故竭心盡意,不敢為非」。孫權也仿效操設校事一職,可知在當時情況下,設置監視大臣行動的校事,以防漢末和袁紹集團內大臣結黨拉派的重演,還是不無道理的。從曹魏政權的內部結構看,世家大臣最多,潛在的危險也較重。曹操為自身及子孫計,設置校事以伺察大臣,雖有些苛刻和搞權術,但不這樣,是難以制服他們的。史稱:「曹公性嚴,掾屬公事,往往加杖」。操還令諸將家屬居鄴,以防其叛己外逃,都是操與屬下存在著隔閡與矛盾的反映。

總起來看,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所以我們說操之統一北方及其相應採取的一些措施還是具有積極作用的。

(2)曹操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

首先,操善於馭將;如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東擊孫權,退軍時,留下張遼、樂進、李典三將及護軍薛悌鎮守合肥。次年,操於出軍西擊張魯前,派人給薛悌送去教令,封面寫明:「賊至乃發」。不久,孫權親自率領大軍十萬來攻合肥,薛悌等開函看教,乃是:「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這時合肥守軍總共才七千餘人。敵眾我寡,如果分兵出戰,是否上策,諸將疑惑。張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聞言,當即表示贊同。於是遼、典當夜招募敢從之士八百人,殺牛犒饗。次日天亮,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陣,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己名,直沖至孫權麾下。權見遼來勢兇猛,大為驚恐,其左右亦不知所措,只好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呼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兵少,聚眾圍遼數重。遼一再突圍,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早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遼等乃還修守備,眾心遂安。權軍經此一戰,銳氣頓失,守合肥十餘日,即撤軍退。大眾既去,權和數將尚留逍遙津北。張遼從高望見,即率步騎前來捉權,極將甘寧、呂蒙、凌統等竭死格鬥,權始乘駿馬逃去,幾被活捉。史家對操教令,頗為贊揚,胡三省認為操以「遼、典勇銳,使之戰;樂進持重,使之守。」孫盛認為操之本意是勇怯調配,「參以同異」。我以為:張遼作戰固極勇銳,樂進也以「驍果」顯名,常先登陷陣,「奮強突圍,無堅不陷」。如果把樂進說成是「怯」者或僅能「持重」的人,恐怕是不妥的。操的本意,料知孫權來時必自恃人馬眾多,合肥守兵寡少,必然驕忽輕敵。正可乘此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襲擊。即如張遼所說「及其未合,折其盛氣」,如此而已。蓋兵貴神速,掩其不備,操之知將料敵,固極高明。

由於孫權經常進兵侵犯合肥,所以曹魏一些靠近合肥的州刺史也帶兵屯戍於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操令屯戍在合肥的兗州刺史裴潛等作好行軍准備。因這時合肥方面並無軍事氣氛,故裴潛等動作不速。揚州刺史溫恢暗自對裴潛說:「此必襄陽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為急會者,不欲驚動遠眾。一二日必有密書促卿進道,張遼等又將被召。遼等速知王意,後召先至,卿受其責矣!」於是裴潛趕緊作好快速行軍准備。果然不久接到快速進軍的命令。接著張遼等也收到詔書。說明操對諸將約束甚嚴,不容有忽慢詔令和動作遲緩的事。

由上可知,操善於用將,對之要求也很嚴格,但能得到他們的擁護。甚至連孫權都說操之「御將,自古少有」。證明操是善於御將的。

曹操還富有韜略、足智多謀,在戰略、戰術方面,常能應付裕如。操在戰斗時,常能根據敵我情況,臨機決策,變化多端。如前所述。操在對於毒農民軍、呂布、張綉、袁紹、馬超、韓遂等一系列戰爭中,常用聲東擊西、避實就虛、埋伏、包抄、突襲、離間、劫糧、攻彼救此、棄物誘敵等方法,譎敵致勝,轉弱為強。在戰略方面,操能集中部屬智慧,擇善而從,少有失誤。例如當操與呂布爭奪兗州,相持不下時,徐州牧陶謙病死,操欲乘機襲取徐州,然後再擊呂布。荀彧勸阻之。操乃改變主意,以全力擊敗呂布,平定了兗州。接著徐州也歸附了。建安六年(201年),即官渡戰後下一年,操因糧少,不足略定河北,欲因紹新破,以其間擊劉表。荀彧說:「今紹敗,其眾離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兗、豫,遠師江、漢,若紹收其餘燼,承虛以出人後,則公事去矣」。操從之,終究平定了冀州。

由上可知,荀彧在戰略決策方面屢次糾正操的疑誤想法,因而對操的成敗存亡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其他謀臣如荀攸、郭嘉等亦有同樣功勛,為操所稱譽。足證操對戰略部署極為重視,事先都與群僚仔細商討。他能採納別人的正確策略,說明他的判斷力是很強的。

當操與袁紹起兵討伐董卓時,紹問操:「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操曰:「足下意以為何如?」紹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操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操又對別人說:「湯、武之王,豈同土哉?若以險固為資,則不能應機而變化也」。操之所以能克敵致勝,主要原因之一是如同他自己所說的「任天下之智力」,即充分發揮臣下的智慧和將士的戰斗積極性。所謂使「賢人不愛其謀,群士不遺其力」。

無論曹操在戰略、戰術上做得怎樣出色,如果其軍隊沒有較強的戰鬥力還是不行的。呂布的軍隊號稱勇悍;袁紹的軍隊人數最多,經過多次較量之後,都為操所敗,說明操軍的戰鬥力是很強的。操軍戰鬥力之所以強,乃由於操一貫採取精兵、簡政、重視糧食生產及運輸等措施。操曾說:「孤所以能常以少兵勝敵者,常念增戰士,忽餘事,是以往者有鼓吹而使步行,為戰士愛馬也;不樂多署吏,為戰士愛糧也」。操自言當官渡會戰時,袁紹有鎧甲一萬領,他只有二十領;袁紹有馬鎧三百具,他連十具都不到。操軍人數雖少,裝備雖差,但操治軍帶兵,比較重視紀律,賞罰比較嚴明,結果打敗了袁軍。一次在行軍途中,操傳令不得讓馬踐踏麥地。如有違犯,一律斬首。於是士兵皆下馬步行,惟恐踏壞了麥子。可是操自己所騎的馬卻因吃驚而踏了麥田。於是操即拔劍割下自己一撮頭發,做為處罰,這雖只是做做樣子,但也可說明操在軍中持法是比較認真的。操起兵初期,打過不少敗仗,但軍隊始終沒有潰散,就是因操治軍嚴整,而且在政治、經濟各方面也能較好地配合和支持軍事。所以終能轉危為安、變弱為強。其他軍閥如袁紹則「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呂布則「勇而無計」、「輕狡反復」;劉表則「不習軍事」、只「保境自守」;袁術則「奢淫放肆」、「無纖介之善」。所以操終能將他們各個擊破。

由此,我們說曹操可以稱得上古代卓越的軍事家。

(3)曹操的為人和作風。

操在中國歷史上是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們對他的看法紛紜錯雜,毀譽不一。毀者把他說成白臉的奸臣、專門玩弄權術、「寧我負人,勿人負我」的極端利己者:譽者則目之為命世英雄、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有關史書記載,既善惡錯出,真假難辨。我們如果片面地依據某些記述,斷章取義,縱然再多發表評論文章,亦無濟於事。評論歷史人物,應當從有關的可靠記述中歸納出居於主流的東西(如德、才、功、過、善、惡、作用、影響等),從而得出確切的結論。不僅要把這一人物與他同時的人相比較,也要放在歷史的長河中與同一類型的人相比較,這樣便不難估計其在各方面的價值,以確定其歷史作用。比如曹操的忠與奸的問題,我們在前面已經做過分析,曹魏政權是曹操在農民起義的影響下,自己苦心經營出來的。當時尺土一民,皆非漢有,漢朝還有什麼可供曹操篡奪呢?曹操確實是玩弄了一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但這樣做,還是為漢朝延長了二十餘年的名義上的國柞。假若操是奸臣的話,那末,二袁、劉表、劉備、孫權……誰是忠臣呢?如果找不出一個能維護漢政權的忠臣來,還能說操是奸臣嗎?

至於曹操對人是否奸詐?專門傾人利己呢?傳說中曹操所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話是否真實呢?據《三國志》卷1《武帝紀》注引《魏書》:

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字刃擊殺數人。

《武帝紀》注又引《世語》:

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武帝紀》注又引孫盛《雜記》: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根據《魏書》的說法,操殺人系於被劫之後,這種殺人,不能說是負人,而只是懲罰歹徒的行為。《雜記》所說操夜殺人,乃是怕別人殺害自己,所以先下手為強,這還可以說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行為。但操過後,還是很快就感到凄愴傷懷,說明這次殺人是屬於誤會,並非操本性即安於做負人之事。而且,「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之語,只見於此書,其他二書均未道及。可知這話是不可靠的。從當時實際情況論,操恐懼出奔,方逃命之不暇,安能輕易做殺人惹禍之事。他當時如畏人圖己,就應趁人無備時逃走,何必殺人以增罪累而稽行期?以上三書所記大相徑庭,陳壽既不採用,裴注雖引出,但未置評,僅備遺聞。所以我們不宜視之為真實材料,與其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纏,遠不如從操許多比較確鑿的行事中尋找答案。比如:陳宮,原來是擁戴操為競州牧的有功大員,操「待之如赤子」。但後來陳宮趁操東征徐州牧陶謙之際,叛操而迎呂布為兗州牧,使操幾遭滅頂之災。後來陳宮與呂布一起被操禽獲,「宮請就刑,操為之泣涕」,頗有故人依戀之情。宮死後,「操召養其母終其身,嫁其女,撫視其家,皆厚於初」。又如建安十九年(214年),蒯越病死前,托操照料其家,操報書曰:「死者反生,生者不愧,孤少所舉,行之多矣,魂而有靈,亦將聞孤此言也」。可見操對死者的囑托,並無背負之事。王粲的兒子因參與魏諷謀反,為曹丕所誅,操聞嘆息曰:「孤若在,不使仲宣無後。」操以金璧從南匈奴贖回蔡文姬之事更為人所熟知。操還自言:「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可知他是怕負人的,似不可能說出「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話。呂思勉謂:「操之待人,大致尚偏於厚」。這種講法,是符合事實的。那些述說操詐騙傾人的傳聞、軼事,多非歷史的真實。但這種講法從何而來呢?首先,操用兵善「因事設奇,譎敵制勝」,呂布與操作戰時,曾告誡部屬:「曹操多譎」。因此,有人就把操用兵時的「多譎」,擴大到其為人和作風上;其次,陳壽說操「少機警,有權術」。「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他在政治上搞的權術,趙翼言操用人系以權術相馭。操在用人上,確實有用權術的地方,但說他用人全靠權術,就以偏概全了。封建政治首腦有幾個不用權術的?有幾個沒有濫殺過人?袁紹早就讓操殺楊彪、孔融、梁紹。就以孔融為例,他何嘗不隨意殺人!當他任北海相時,僅因「租賦少稽」,就一朝殺五部督郵。孔融既不能自力保境,又不肯同鄰近州郡合作,因此,左承祖勸他「自托強國」,僅因這個建議,就被孔融殺害。至於歷代開國帝王,因鏟除異己,而濫殺錯殺的更史不絕書,如果只責操譎詐負人,是不公允的。

操的污點,首先是他參與鎮壓黃巾起義,關於此事,前面已多處提及,不再詳述。其次是他有過屠殺徐州人民的罪行,此事前面也說過。關於操攻徐州牧陶謙的原因,各書說法不一。即使操父真為陶謙所殺,操也不該大量屠殺無辜人民。陳壽於《三國志》中敘述曹操之事,從不做過分的貶抑,對操攻徐州的暴行,所述亦較他書為簡,然亦不能不承認:「所過多所殘戮」。操還曾有「圍而後降者不赦」的法令,操及其手下諸將常有「屠城」之事,這是不應寬恕的。其他如當操攻圍呂布於下邳時,關羽屢向操求取布將秦宜祿之妻杜氏,操「疑其有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在此事稍前,操在宛收降張綉時,亦曾納張綉的從叔母,以致引起張綉的叛變。諸如此類的事,在當時雖算不上什麼很壞,但總是欠缺的。陳壽在評論曹操時,極稱贊其謀略、權變、法術和用人、創業的功績,從無一語贊及他的品德。陳壽論到劉備時,認為備「機權於略,不逮魏武」。可是極力稱頌劉備的「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說明陳壽是善於抓住曹、劉在德才上各自特色的。

許多同志認為曹操是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家,我很同意。有些同志還認為曹操是我國古代卓越的政治家,我覺得有點偏高。因為曹操有過濫殺無辜人民的暴行。一個卓越的政治家應當不這樣。另外,在個人品德作風上,曹操也有些欠缺,不足為後世法。既然稱作歷史上的政治家,就應當對後世能起榜樣作用,曹操在這方面還不夠規格。

閱讀全文

與寫作文曹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