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狼小狼簡寫作文500字
暑假裡,我閱讀了《小狼小狼》這本書。它講述了一匹蒙古小狼一生的傳奇,描寫了30多年前,一個北京知青陳陣在內蒙古額侖草原與自己心愛的小狼共同度過的幾年難忘時光,並與小狼結下了生死之交。在作者筆下,狼代表的是「自由、獨立、強悍、不屈不撓」的精神。
書中描寫的小狼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很喜歡這句話:狼可殺,可拜,但不可養。小狼為了追求自由,失去了生命。小狼對自由的渴求,正代表了蒙古民族狼圖騰的精神,這也正是最讓我感動的。
在讀這本書之前,狼在我眼中代表的是兇殘、狡猾的冷血動物。可看完了這本書,我完全改變了我的看法,對小狼由衷地佩服和喜愛,佩服它的堅強、獨立和忠誠;喜愛它的頑皮、聰明和可愛。當我讀到小狼因為它對自由的渴求,因為它的倔強而失去生命的時候,我也禁不住潸然淚下。書中的幾十個我們難以想像的神秘的狼故事一氣呵成,像精靈一樣的草原小狼被作者描寫得活靈活現,好像隨時隨地能從書中躍然而出:小狼吃飯的時候你可不能摸它,否則你的手指就成了它的美食;小狼有一個橡皮肚子,會把所有可吃的東西都吃了;小狼學習嗥叫的過程,是那麼可愛,那麼執著。可愛的小狼,頑皮的小狼、倔強的小狼,聰明的小狼,可怕的小狼……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太多太多要向小狼學習的地方。我們要像書中的草原小狼一樣,培養更多的堅強獨立的精神;更多的不屈不撓的精神,讓我們的心靈因此變得更加堅強,未來的人生必將更加精彩!
『貳』 西遊記大鬧天宮縮寫500字作文
花果山帶領群猴操練武藝的猴王因無稱心的武器,便去東海龍宮借寶。龍王許諾,如果猴王能拿動龍宮的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就奉送給他。但當猴王拔走寶物之後,龍王又反悔,並去天宮告狀。 玉帝採納了太白金星的主張,誘騙猴王上天,封他為弼馬溫,將他軟禁起來。猴王知道受騙後,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豎起「齊天大聖」的旗幟,與天宮分庭抗禮。玉帝發怒,命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捉拿猴王,結果被猴王打得大敗而歸。玉帝又接受金星的獻策,假意封猴王為「齊天大聖」,命他在天宮掌管蟠桃園。 一日,猴王得知王母娘娘設蟠桃宴,請了各路神仙,唯獨沒有請他。猴王火冒三丈,大鬧瑤池,打得杯盤狼藉,他獨自開懷痛飲,又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轉金丹,收羅了所有酒菜瓜果,回花果山與眾猴擺開了神仙酒會。玉帝暴怒,傾天宮之兵將,捉拿猴王。交戰中猴王中了太上老君的暗算,不幸被擒。老君將他送進煉丹爐,結果不但沒有燒死,反使猴王更加神力無比。於是猴王奮起反擊,把天宮打得落花流水,嚇得玉帝狼狽逃跑,與《西遊記》中的描寫不同,大鬧天宮之後的孫悟空回到花果山,跟孩兒們過起了幸福的生活,這點修改更加體現了對孫悟空反抗精神的肯定。 影片公映後,其影響一直延續了幾代中國人。由於對影片的刻骨銘心,在這之後根據《西遊記》改編的許多動畫影片都沒有達到甚至是接近 《大鬧天宮》的影響力,有的甚至因為珠玉在前而遭到非議。 對於許多人來說,《大鬧天宮》已經成為一種情結。對中國的動畫電影而言,恐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鬧天宮》都將是一座無法超越的標志性建築。浙版西遊記花果山的兩魔王青靈和翩翩因爭奪一顆共同修煉的「慧丹」打鬥起來,不慎,慧丹掉入一石之中。石頭轟然迸裂,驚天動地,化出一靈敏聰慧的小石猴,青靈翩翩眼見修煉成果化為烏有,生出一隻小石猴,便與石猴結拜,兄妹相稱。 石猴靈敏機智,被猴王收為養子。不多時,一場山洪災害導致猴王和眾多小猴喪命,石猴雖然帶領眾猴逃進水簾洞,但死亡的陰影始終籠罩著他,為尋長生不老之仙方,石猴獨自駕筏,漂洋過海,終於拜得菩提老祖為師,祖師為他取名孫悟空。從此悟空參禪悟道,學習武藝,掌握了七十二般變化的本領。學成歸來,在花果山當起了「美猴王」,他從東海龍宮「盜」得定海神針,又去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東海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採納太白金星的建議,召孫悟空上天宮當了專管養馬的弼馬溫。青靈惱怒天庭搶走石猴,從中作梗,悟空心高氣傲不屑做弼馬溫,他打出天門,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聖」。玉帝惱怒,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美猴王連敗巨靈神、哪吒二將。孫悟空又被請上天管理蟠桃園。猴性使然,他偷吃了蟠桃,攪鬧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離天宮。玉帝又派天兵捉拿。孫悟空與二郎神賭法斗戰,不分勝負。太上老君用暗器擊中孫悟空,猴王被擒。經刀砍斧剁,火燒雷擊,丹爐鍛煉,孫悟空毫發無傷。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叄』 水滸傳縮寫500字(一篇)
1、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鄭屠右手拿刀,左手便來要揪魯達。被這魯提轄就勢按住左手,趕將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腳,騰地踢倒了在當街上。魯達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缽兒大小拳頭,看著這鄭屠道:「灑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恰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鄭屠掙不起來。那把尖刀也丟在一邊,口裡只叫:「打得好!」魯達罵道:「直娘賊,還敢應口,」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稍只一拳,打得眼眶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采帛鋪的,紅的黑的絳的,都滾將出來。兩邊看的人,懼怕魯提轄,誰敢向前來勸。鄭屠當不過,討饒。魯達喝道:「咄!你是個破落戶。若是和俺硬到底,灑家倒饒了你。你如何叫俺討饒,灑家卻不饒你!」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魯達看時,只見鄭屠挺在地下,口裡只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動撣不得。魯提轄假意道:「你這廝詐死,灑家再打。」只見麵皮漸漸的變了。魯達尋思道:「俺只指望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個打死了他。灑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撒開。」拔步便走。
507字
2、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次日,眾潑皮商量,湊些錢物,買了十瓶酒,牽了一個豬,來請智深。都在廨宇內安排了,請魯智深居中坐了。兩邊一帶,坐定那二三十潑皮飲酒。智深道:「什麼道理,叫你眾人們壞鈔。眾人道:「我們有福,今日得師父在這里,與我等眾人做主。」智深大喜。吃到半酣里,也有唱的,也有說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正在那裡喧鬨,只聽得門外老鴉哇哇的叫。眾人有扣齒的,齊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智深道:「你們做什麼鳥亂?」眾人道:「老鴉叫,怕有口舌。」智深道:「那裡取這話!」那種地道人笑道:「牆角邊綠楊樹上,新添了一個老鴉巢。每日只聒到晚。」眾人道:「把梯子去上面拆了那巢便了。」有幾個道:「我們便去。」智深也乘著酒興,都到外面看時,果然綠楊樹上一個老鴉巢。眾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凈。」李四便道:「我與你盤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樹前,把直裰脫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著,卻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眾潑皮見了,一齊拜倒在地,只叫:「師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羅漢身體!無千萬斤氣力,如何拔得起!」智深道:「打甚鳥緊。明日都看灑家演武使器械。」眾潑皮當晚各自散了。
492字
3、
第二十三回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
武松見大蟲撲來,只一閃,閃在大蟲背後。那大蟲背後看人最難,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將起來。武松只一躲,躲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卻似半天里起個霹靂,振得那山岡也動。把這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剪,武松卻又閃在一邊。原來那大蟲拿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提不著時,氣性先自沒了一半。那大蟲又剪不著,再吼了一聲,一兜,兜將回來,武松見那大蟲復翻身回來,雙手輪起稍棒,盡平生氣力,只一棒,從半空劈將下來。聽聽得一聲響,簌簌地將那樹連枝帶葉,劈臉打將下來。定睛看時,一棒劈不著大蟲。原來慌了,正打在枯樹上,把那條稍棒折做兩截,只拿得一半在手裡。那大蟲咆哮,性發起來,翻身又只一撲,撲將來。武松又只一跳,卻退了十步遠。那大蟲卻好把兩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將半截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一按按將下來。那隻大蟲急要掙紥,早沒了氣力。被武松盡氣力納定,那裡肯放半點兒松寬。武松把只腳望大蟲面門上、眼睛裡只顧亂踢。那大蟲咆哮起來,把身底下扒起兩堆黃泥,做了一個土坑。武松把那大蟲嘴直按下黃泥坑裡去。那大蟲吃武松奈何得沒了些氣力。武松把左手緊緊地揪住頂花皮,偷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
515字
4、
第二十四回 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
武大買了些酒肉果品歸來,放在廚下,走下樓來,叫道:「大嫂,你下來安排。」那婦人應道:「你看那不曉事的!叔叔在這里坐地,卻教我撇了下來。」武松道:「嫂嫂請自便。」那婦人道:「何不去叫間壁王乾娘安排便了?只是這般不見便!」武大自去央了間壁王婆,安排端正了,都搬上樓來,擺在卓子上。無非是些魚肉果菜之類。隨即燙酒上來。武大叫婦人坐了主位,武松對席,武大打橫。三個人坐下。武大篩酒在各人面前。那婦人拿起酒來道:「叔叔休怪,沒甚管待,請酒一杯。」武松道:「感謝嫂嫂,休這般說。」武大隻顧上下篩酒燙酒,那裡來管別事。那婦人笑容可掬,滿口兒叫:「叔叔,怎地魚和肉也不吃一塊兒?」揀好的遞將過來。武松是個直性的漢子,只把做親嫂嫂相待。誰知那婦人是個使女出身,慣會小意兒。亦不想那婦人一片引人的心。武大又是個善弱的人,那裡會管待人。那婦人吃了幾杯酒,一雙眼只看著武松的身上。武松吃他看不過,只低了頭,不恁么理會。。當日吃了十數杯酒,武松便起身。武大道:「二哥,再吃幾杯了去。」武松道:「只好恁地,卻又來望哥哥。」都送下樓來。那婦人道:「叔叔是必搬來家裡住。若是叔叔不搬來時,教我兩口兒也吃別人笑話。親兄弟難比別人。大哥,你便打點一間房屋,請叔叔來家裡過活,休教鄰舍街坊道個不是。」
511字
5、
第三十一回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張團練道:「這一夜四個對付他一個,有什麼不了。再有幾個性命也沒了。」蔣門神道:「小人也分付徒弟來。只教就那裡下手,結果了快來回報。」武松聽了,心頭那把無明業火高三千丈,沖破了青天。右手持刀,左手義開五指,搶入樓中。只見三五枝畫燭高明,一兩處月光射入,樓上甚是明朗。面前酒器,皆不曾收。蔣門神坐在交椅上,見是武松,吃了一驚,把這心肝五臟都提在九霄雲外。說時遲,那時快。蔣門神急待掙紥時,武松早落一刀,劈臉剁著,和那交椅都砍翻了。武松便轉身回過刀來。那張都監方才伸得腳動,被武松當時一刀,齊耳根連脖子砍著,撲地倒在樓板上。兩個都在掙命。這張團練終是個武官出身,雖然酒醉,還有些氣力。見剁翻了兩個,料道走不迭,便提起一把交椅輪將來。武松早接個住,就勢只一推。休說張團練酒後,便清醒白醒時,也近不得武松神力,撲地望後便倒了。武松趕入去,一刀先剁下頭來。蔣門神有力,掙得起來。武松左腳早起,翻筋斗踢一腳,按住也割了頭。轉身來,把張都監也割了頭。見卓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鍾子,一飲而盡。連吃了三四鍾,便去死屍身上割下一片衣襟來,蘸著血,去白粉壁上大寫下八字道:「殺人者打虎武松也!」把桌子上銀酒器皿踏匾了,揣幾件在懷里。
500字
6、
第十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林沖走到面前,叫道:「眾位拜揖。小人是牢城營差使人,被雪打濕了衣裳,藉此火烘一烘,望乞方便。」莊客道:「你自烘便了,何妨得。」林沖烘著身上濕衣服,略有些干,只見火炭邊煨著一個瓮兒,裡面透出酒香。林沖便道:「小人身邊有些碎銀子,望煩回些酒吃。」老莊客道:「我們每夜輪流看米囤,如今四更天氣正冷,我們這幾個吃,尚且不勾,那得回與你。休要指望。」林沖又道:「胡亂只回三五碗與小人禦寒。」老莊家道:「你那人休纏,休纏!」林沖聞得酒香,越要吃,說道:「沒奈何回些罷。」眾莊客道:「好意著你烘衣裳向火,便來要酒吃。去便去,不去時,將來吊在這里。」林沖怒道:「這廝們好無道理!」把手中槍看著塊焰焰著的火柴頭,望老莊家臉上只一挑將起來,又把槍去火爐里只一攪,那老莊家的髭須焰焰的燒著。眾莊客都跳將起來。林沖把槍桿亂打。老莊家先走了,莊家們都動憚不得,被林沖趕打一頓,都走了。林沖道:「都去了,老爺快活吃酒。」土坑上卻有兩個椰瓢,取一個下來,傾那瓮酒來吃了一會。剩了一半,提了槍,出門便走。一步高,一步低,浪浪蹌蹌,捉腳不住。走不過一里路,被朔風一掉,隨著那山澗邊倒了,那裡掙得起來。凡醉人一倒,便起不得,醉倒在雪地上。
501字
看,了不起吧,有5篇呢。。
『肆』 摘抄一篇四大名著的作文縮寫400到500字
《三國演義》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1)、溫酒斬華雄
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
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
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
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
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
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
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紹
問何人。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
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
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
袁紹曰:「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
手?」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
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
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
上。其酒尚溫。後人有詩贊之曰:「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雲長停盞施英勇,
酒尚溫時斬華雄。」
『伍』 幫忙縮寫文章,500字左右【在線等】
吸煙的危害,盡人皆知。全世界每年因吸煙死亡達250萬人之多。自覺養成不吸煙版的個人衛生習慣,不僅權有益於健康,而且也是一種高尚公共衛生道德的體現。
在吸煙時產生的煙霧中,有3000多種有害物質,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尼古丁對維生素C有直接的破壞作用。長期吸煙的人易患慢性氣管炎、冠心病,甚至患上肺癌。
在冬天門窗緊閉的環境里,吸煙者吐出來的冷煙霧中,煙焦油和煙鹼的含量比吸煙者吸入的熱煙含量多1倍,苯並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氨多50倍。我國吸煙人群有年輕化的趨勢,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吸煙的平均年齡由22.4歲降為19.7歲。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死於吸煙有關疾病的人高達400萬,平均每1秒鍾就有一個人死於吸煙有關疾病。吸煙已成為嚴重危害健康、危害人類生存環境、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縮短人類壽命的緊迫問題
眾所周知,吸煙正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面對煙草,我們應該做的是:熱愛生命,養成良好習慣,遠離一切不良嗜好;積極宣傳煙草的危害及衛生科普知識,發現同學有不良行為習慣時,及時勸阻。讓我們敲醒自己的警鍾,拒吸第一支煙,不當新煙民。無煙花季,健康成長!
『陸』 一篇作文有五百字縮寫成二百字
例一:
彼岸,燈火闌珊
彼岸,秦桑低綠枝,燕草碧如絲.或可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看那水面清圓,——風荷舉,閉上眼睛,便可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昌黎先生曰:「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所以,朋友們,就讓這一切在腦海中聯翩,請不要試圖去登上彼岸,因為:
美啊,是距離成就了你.
美國阿拉斯加州有一個叫傑普的小鎮,旅遊業十分繁榮,該鎮只有一個景點,就是一個湖心小島.它的參觀方式十分奇特:「遊人只准站在岸邊眺望,而不可以登
島旅遊.」遠遠望去,小島籠罩在一片紫霞中,風吹過,舞蹈起千萬藤蘿,美極了,讓不少遊客流連忘返.其實,那隻是一座荒蕪的小島,上面長滿了野生植物.美
國人用距離造就了它的美麗.
其實美國人如此,我們中國人又何嘗不知曉此理呢?
「中庭月色正清朗,無數揚花過影」那張先亦知曉落花須有月色的距離方顯隱約之美.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著黃昏才可欣賞到朦朧之美.
「合掌白蓮花未開,隔岸楊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須隔著嬋娟才越婉約.
彼岸,永遠燈火闌珊.
可如果我們試圖登上彼岸呢?
兩只相愛的刺蝟,想要走得更近去欣賞對方,結果卻被彼此身上的刺扎得傷痕累累.當距離消減的時候,美也隨之消減了.
耶穌得道以後,回鄉佈道.許多人都從四面八方趕來,成為他忠實的信徒.人們都把他當作高高在上的神之子.可後人有人認出他是木匠的兒子後,眾門徒一鬨而散.因為失去了距離屏障,人們對美的敬畏也就盪然無存了.
現今有不少人在考據蒙娜麗莎的原型.可我想問,如果人們知道了原型,那蒙娜麗莎的微笑還那麼迷人嗎?如果人們知道了斷臂之因,維納斯還那麼流行嗎?如果人們知道了一切,樓蘭古國還那麼美妙嗎?
美啊,是距離造就了你.彼岸,燈火闌珊.
點評:
文章緊扣「美啊,是距離成就了你」這一主題,以美國小鎮的事例,以神話寓言和眾多古典詩句來論證,可謂材料豐富.可贊的是這些看似零散的材料被作者信手
拈來,井然有序地安排於文中,既為中心論點提供了強有力的論證,又因其詩味濃厚營造出文章古典蘊藉略帶神秘的風格.還可贊的是假設、設問、引用的大膽靈活
的運用,使文章生動有起伏;適時的理論總結,每層材料後都不忘扣題,使文章柔和中凸顯出一種大氣,大勢.
『柒』 求縮寫自500字的作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五彩斑斕的理想,工人、教師、警察、醫生……每一個理想都那麼美好,每一個人都是那麼執著。為了理想,每個人都努力不懈地去實現,把瑰麗的理想成為現實。
童年的我是多麼天真,多麼幼稚。而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理想是什麼。我一天天成長,一天天成熟,開始顧及到我的理想。我很想做一個天文科學家。可是那些大科學家,大多數都住在出名的大城市,而我住在這個不太出名的城鎮里,縱有雄心壯志,也很難實現。理想對於我來說,是那麼遙遠、神秘……
科學家,是一個不平凡的職業。像愛因斯坦、伽利略、牛頓那樣的科學家,對科學界有很大的影響。我十分佩服他們,因此,我想做一個天文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生物,觀察遙遠的星球,到真空的宇宙探索……
我一天天地長大,學的知識一天天多起來。我當然知道做一個天文科學家並不容易,要有很高的學歷,有很強的求知慾、想像性,還要有一種不怕困難、失敗的精神。 「一個小孩想當天文科學家,未免太天真了吧!」不錯,聽起來的確很天真,但我深信,「只要有恆心,鐵柱磨成針」。
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我花了不少努力。我購買了《神奇的地球》、《宇宙的奧秘》、《宇宙之迷》……每一本書我都把它讀熟透,吸取裡面所有的知識。有一次,我從中午開始讀書,覺得讀了不久,爸爸就叫我下去吃飯了。我十分奇怪,望望屋外面,原來已經是黃昏了。我每天就是這樣吸收各個方面的知識,使我的理想與現實不斷縮短距離。
我不斷在生活中吸取經驗、知識。在學習上,我認真聽課,積極發言;在表演時,我積極當一個小主持;在辯論時,發表自己的意見、理論……等到長大的時候,我將運用這些知識,爭取做一個科學家。
「泉水挑不幹,知識學不完」,但只要你肯學,再多的知識你也能學到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就像一條魚,在廣闊的前途海洋里自由自在地游,選擇哪一條前途,是由我自己選擇的。但在這個前途海洋,不能全無風波,但我充滿信心,我有信心沖破各個難關,去追求我的理想,實現我的理想,為祖國爭光。
『捌』 孟姜女哭長城縮寫500字
那時候秦始皇正徵發八十萬民工修築萬里長城。官府到處抓人去當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築長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蘇州有個書生叫范杞梁,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處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園,無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個聰明美麗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范杞梁藏了起來。兩位老人很喜歡范杞梁,就把孟姜女許配給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孟姜女苦苦地等待丈夫歸來。半年過去了,范杞梁一點消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孟姜女想起丈夫遠在北方修長城,一定十分寒冷,就親手縫制了寒衣,要到萬里長城去尋找范杞梁。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才來到了長城腳下。誰知修長城的民工告訴她,范杞梁已經死了,屍骨被填進了城牆里。聽到這個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一下子昏倒在地,醒來後,她傷心地痛哭起來,只哭得天愁地慘,日月無光。不知哭了多久,忽聽得天搖地動般地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幾十里,露出了數不清的屍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屍骨上,她心裡暗暗禱告:如果是丈夫的屍骨,血就會滲進骨頭,如果不是,血就會流向四方。終於,孟姜女用這種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屍骨。她抱著這堆白骨,又傷心地痛哭起來。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麗,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應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辦三件事:請和尚給范杞梁念四十九天經,然後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親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後,孟姜女要去遊山玩水,三天以後才能成親。秦始皇只得答應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辦完以後,孟姜女把秦始皇痛罵了一頓,然後縱身跳進了波濤滾滾的大海。
『玖』 田螺姑娘的故事縮寫500字
從前,在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孤兒,他在村邊搭了一間茅屋,一個人獨立的生活。他每天早回出晚歸的辛苦耕種答,無論誰家遇到了困難,他都會熱心地幫助。大家都誇小夥子是個勤勞、善良的孩子。
有一天,小夥子幹完活兒回家,在路邊看見有一隻很大的田螺,出於好奇,他就將這只田螺帶回家養在了水缸里。第二天,小夥子幹完活兒,回家准備做飯時,卻發現熱騰騰的飯菜已經在桌上擺好了。接連幾天,小夥子幹完活兒回到家,都能吃到香噴噴的飯菜。
這天傍晚,小夥子早早地回到家,躲在屋外看屋內,想弄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小夥子只見一位美麗的姑娘從水缸里出來,忙著生火、做飯,不一會兒,屋裡就飄出了飯菜的香味。小夥子明白了,原來每天給他做飯的就是這個姑娘啊!
小夥子進屋走向正在做飯的姑娘,問道:「姑娘,你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要幫助我呢?」姑娘笑著說:「我就是你帶回來的那個田螺啊,你就叫我田螺姑娘吧,我看你每天那麼辛苦,卻沒有飯吃,我想幫幫你。」後來小夥子愛上了田螺姑娘,兩人結婚後過上了相親相愛的幸福生活。
『拾』 讀西遊記概括縮寫作文500字
讀西遊記概括縮寫作文
《西遊記》問世近五百年了,我們一代一代讀書人讀這本書,一代一代讀書人研究這本書,我們真正讀懂和研究透了這本書嗎?沒有!因為,我們所能看到的對《西遊記》的定論是:一部偉大的浪漫主義的長篇小說。二十世紀初,曾有魯迅、胡適兩位文壇權威對《西遊記》做了些點評,結論還是:神魔小說(魯迅),神話小說(胡適)。「小說」這個定論,就象壓了孫悟空五百年的「五行山」,權威們的評論就好似貼在五行山上的「壓帖兒」。
難道真的會象《西遊記》的作者們所預言的:五百年後才會有「唐僧(尋求解脫自性迷的眾生)」揭去「壓帖兒」,放出「心猿(『心願』的諧音)」孫悟空,「悉發」出「菩提心」來嗎?其實,《西遊記》的作者們早已用「弼馬溫」告訴眾生:《西遊記》就是一篇「筆罵文(『弼馬溫』的諧音)」。我們應該認真苦讀中國典籍,跳出純文學的樊籬,真正搞清楚這部以神魔當筆頭罵世的「筆罵文」究竟是在罵什麼。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地重新解讀《西遊記》。
百回本《西遊記》是讀者最多,影響面最廣的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自問世以來,由於《西遊記》中的主題、作者等謎,引發歷代文人墨客不懈探求,但終因人人只為「紫金缽盂」之「人事」,不肯將「紫金缽盂」交給神仙,故不可能盡知其中暗傳的「密諦」。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批評一些「三教之徒」,對《西遊記》「皆得隨宜附會」,指出:「然作者號儒生,此書則實出於游戲,亦非語道」,也無「微言大義」。胡適在《西遊記考證》中則稱:「全書以詼諧滑稽為宗旨」,是「世界上的一部絕大神話小說」,「是有人的意味的神話」,「《西遊記》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並沒有什麼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過有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二位大師的高論後來贊同者甚少,但由於二位大師威高言重,後世的探討者們又缺乏更有說服力論據和論證,故至今《中國文學史》、《辭海》等教科書、辭典中,均以浪漫主義的神話或神魔「小說」給《西遊記》蓋棺定論了。雖然後來有一些學者提出了合理的觀點,但因權威們的定論,這些合理的觀點均被視為「牽強附會」的「街談巷議」之類了。胡適曾提到了《西遊記》「是有人的意味」、「有一點愛罵人」和「玩世不恭」,幾乎就要走入百回《西遊記》中八十一難所形成的「眾妙之門」,但畢竟是擦「門」而過,《西遊記》還是「弼馬溫」而不是「筆罵文」,不能「入流」。
如果我們以「漢字六書」為讀解方法,感受著生活認真讀書,認真深入地研究一下《西遊記》中究竟有何「人的意味」,究竟如何用筆來「罵人」,究竟如何「玩世」。如果用《西遊記》中已提到的「嬰兒之本論」和明代思想家李贄的「童心說」來解讀「弼馬溫」,也許就會發現,《西遊記》這篇「筆罵文」原來就是用筆來探討「人的意味」,來「玩世」,來「罵人」的文章。
既然《西遊記》是文章,就應該讓其「入流」,不要再給炎黃子孫們留下種種猜謎般的遺憾了。
一、《西遊記》中以「人的意味」為主體的思維體系自古三教為儒道佛,九流為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則被列為九流之外,《西遊記》的作者們因此而戲稱《西遊記》是「未入流」的文章。《西遊記》中有意寫了個「弼馬溫」,那麼怎樣將其理解為「筆罵文」,怎樣將其視為能「入流」的文章,這篇文章又是入的何「流」呢?要解讀此迷,只要仔細分析一下《西遊記》的章回結構中「人的意味」是什麼?「意味」在中國古代稱「意象」,也就是精神現象,「人的意味」就是人生百態中所反映出來的精神現象,「人」就是這個精神現象的「主體」,用這個「主體」去分析百回本《西遊記》的篇章結構,就可以解得其中的奧密。
首先,分析第一回至第七回,作者從「心性修持大道生」的一場大鬧天宮寫到「五行山下定心猿」,就是寫「自性迷」的眾生之「心」。《西遊記》中的天宮是什麼?就是眾生想入非非的象形的精神世界。「心性」又是什麼?就是眾生的精神本體,眾生的一切行為莫不由此而動,俗稱心動才有行動。因此,心性又是相對於眾生之肉身的內在之物,《西遊記》中有詩曰:「內觀不識因無相(第一回)」,即指眾生沒有外觀形象與之對應的內心世界或精神現象所在,書中巧妙地「借」用一隻神猴的行為來生動形象地描述這種沒有外觀形象與之對應的內心世界或精神現象,《西遊記》中也有詩曰:「借卵化猴完大道(第一回)」。一場大鬧天宮寫了七個章回,正象《莊子。內篇》那樣,形成了一個以人的內心世界或精神現象為主體的《西遊記》「內篇」,這是一個很完整的有「人的意味」的思維體系。第一回寫了個山名叫「花果山」,這座山名中的「花」字,其實就是暗指「名」,《老子。第一章》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中的「名」,就是指人的內心世界或精神領域的產物。因為「名」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故中國古代思想家一直將「可名」又「非常名」的「名」,作為中國哲學的一個最基本的命題。
第二,分析第八回至第十四回,作者從「觀音奉旨上長安」尋找取經人唐僧寫到「心猿歸正,六賊無蹤」,就是寫「自性迷」的眾生之「身」。《西遊記》中的唐僧是什麼?就是用「借」的手法來寫「性本善」,但卻「自性迷」的眾生之「身」。六賊是什麼?就是「借」指眾生的「六欲(眼耳鼻舌身意)」,眾生的一切行為莫不因「六欲」所致。故唐僧是「借」指相對於眾生的心性的外在之物,《西遊記》中有詩曰:「外合明知作有形(第一回)」,即眾生的「肉身」所在。觀音尋找取經人又是寫了七個章回,也正是象《莊子。外篇》那樣,寫成了一個以「性本善」卻「自性迷」的唐僧為「人」這個「主體」的《西遊記》「外篇」。在第九回(有的版本為「附錄」)虛擬出了一個唐僧的父親名叫「陳萼」的故事,這與實際事實顯然是不相符的,但這個人名中出現的「萼」字,則是暗指中國古代的哲學概念「實」,即相對於人的內心世界以外的實物形態的「肉身」。這個「肉身」不是指有真名實姓的具體的某某人,而是「假他名姓配丹成(第一回)」的眾生的軀體。這個人名中的「萼」與前七回中的山名中的「花」相對應,正是「花與萼」,即「名與實」,這是中國古代思想家討論哲學問題時經常用到的一個最基本的哲學范疇。
第三,分析第十五至第九十八回,作者用了十二組基本上是以「七」為結構的寓言故事來描述神魔爭斗,神好乎?魔壞乎?莫可言賞罰也。這正如《莊子》之風格,「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儻,不以畸見之也。」用神魔故事之幻筆和戲筆,描述神魔變幻恍惚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魯迅)」,藉此以娛樂、消遣為形式,實則在「游戲中暗傳密諦(李贄)」。故此,《西遊記》也如同《莊子》,能達到「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能夠「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萬物,不遣是非,以與世俗處」的社會效應。因此,推論這十二組寓言,正是仿《莊子。雜篇》。在第十五回中又寫了一個地名「里社祠」,並解釋為「里者,乃一鄉里地;社者,乃一社土神。」這是暗指在某一個地方積聚著一些「土神」,這些「土神」很可能是指一群「未入流」的讀書人,這些讀書人在這里結社聚集干什麼呢?當然是討論他們感興趣的問題。至此,有了「名」,有了「實」,又有了個討論問題的「社」,實際上已經將《西遊記》中要講的「名實論」完完整整地推論出來了。「名實論」正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對哲學最基本范疇的命題。
至此可以斷言:《西遊記》是用神魔故事為表達形式,借用古代老莊學派的思維模式,形成了一個完整、系統的思維體系,其真實內容是,通過這個完整、系統的思維體系來討論「名與實」的辨證關系問題,並對中國古代三教九流思想進行批判地繼承,以達到讓後人在欣賞神魔故事的「游戲」中,不斷「悉發菩提心(第一百回)」的目的,而絕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小說,更不是宣揚什麼三教九流。因此,《西遊記》這個「弼馬溫」應該解讀成「筆罵文」,應該入老莊學派之流。這里有個問題要加以說明:老子、孔子、莊子、孟子等都只是古代的思想家,他們的思想既是「萼」,又是「花」,但更多的是他們留給我們的系統思維方法,而不應該將他們的思想定格為什麼三教九流,並拜為教主。將他們拜為教主,只是無知的後人創作的惡作劇,《西遊記》故事中用調侃的手法一再強調了這點。搞清楚了這些,我們就不要再在《西遊記》中去考證什麼「金丹大道」、「佛老之理」了,而應該在「花與萼」、「名與實」中去探討真正的「有人的意味」的主體性哲學問題。
(注:有學者考證《莊子》古本為二十八篇,均以七篇一組,《內篇》、《外篇》各為七章,其餘的為《雜篇》,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後人增補過的《莊子》)。
二、要重新審視中國古代思想家的思想除了用百回本《西遊記》的章回結構以及其中有「人的意味」的精神現象來證明《西遊記》不僅僅是神魔小說,而是與《莊子》相類似的「大卮言、大重言、大寓言」外,我們還可以用考古法則,即用最接近《西遊記》問世時代的評論文章,以及《西遊記》的作者們的觀點來點評其為何書。
俗語常言中,暗藏天機;戲謔笑談處,顯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泄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從身體力行處寫來;一辭一意,俱在真履實踐中發出。其造化樞紐,修真竅妙,無不詳明且備。……自悟一子陳先生《真詮》一出,諸偽顯然,數百年埋沒之《西遊》,至此方得釋然矣。但其解雖精,其理雖明,而於次第之間,仍未貫通,使當年原旨,不能盡彰,未克盡美而未盡善耳。(《西遊原旨敘》)。
清代的點評家大多稱《西遊記》為「參禪修道」的奇書,具有代表性的人有悟一子陳士斌、悟元子劉一明、張書紳等。劉一明,號悟元子,著有《西遊原旨敘》一書,他把《西遊記》看作一部深奧的談禪講道的奇書。張書紳在《新說西遊記總批》中則將《西遊記》點評為儒學經典《大學》。當然,這都是未真正解得《西遊記》之密諦的可笑之談。但是,劉一清在書中對《西遊記》質疑道:「怪怪者,在儒可成聖,在釋可成佛,在道可成仙。」很顯然,《西遊記》為什麼會與三教合,悟元子也未悟到其所以然。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都認為《西遊記》決不僅僅是小說。我們可以再往明代求索。
故以大道觀,皆非所宜有矣。以天地之大觀,何所不有哉?故以彼見非者,非也;以我見非者,非也。人非人之非者,非非人之非;人之非者,又與非者也。是故必兼存之後可。於是兼存焉,而或者乃示以信。「
文不幻不文,幻不極不幻。是知天下極幻之事,乃極真之事;極幻之理,乃極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魔非他,即我也。我化為怫,未佛皆魔。魔與佛力齊而位逼,絲發之微,關頭匪細。摧挫之極,心性不驚。此《西遊》之所以作也。說者以為寓五行生剋之理,玄門修煉之道。余謂三教已括於一部,能讀是書者,於其變化橫生之處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道不洽?而必問玄機於玉櫝,探禪蘊於龍藏,乃始有得於心也哉?至於文章之妙,《西遊》、《水游》實並馳中原。今日雕空鑿影,畫脂鏤冰,嘔心瀝血,斷數莖髭而不得驚人隻字者,何如此書駕虛游刃,洋洋纚纚數百萬言,而不復一境,不離本宗;日見聞之,厭飫不起;日誦讀之,穎悟自開也!故閑居之士,不可一日無此書。
明代也有點評《西遊記》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有李贄、謝肇淛等。明代的大思想家李贄,號卓吾,著有《西遊記總批》一書,他把《西遊記》看成「決不是以單純的娛樂、消遣為宗旨,而是在游戲中暗傳密締」的文章。我們讀一讀李贄的《焚書》、《藏書》等,就能感覺得到理同途殊。《西遊記》寫了孫悟空這個心性,《焚書。解經文》則有:「以為吾之真心如太虛空」之論;《西遊記》寫了唐僧這個「自性迷」的眾生之身,《焚書。解經文》則有:「既以妄色妄想相交雜而為身」之談。二者觀點妙合也!謝肇制則稱:「《西遊記》……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心之馳,其始之放縱」,言明人自由放縱的本能與社會必然會加以約束之間的矛盾,「蓋亦求放心之喻」。也未將《西遊記》僅僅界定為小說。
再品味《西遊記》作者們在《西遊記》中的300首詩(詞),更能說明他們創作《西遊記》的良苦用心,他們決不僅僅是為了寫一部小說,而是為了求得「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西遊記》第一百回)。《西遊記》的作者們既不崇儒,也不媚道,更不信佛,但是對於儒佛道三教的實際存在也並不排斥,而是主張三教合一,九流交融,在揚棄中共同發展。寫儒佛道三教只是「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第一回)」。
至此,應該將《西遊記》定義為:是以神魔故事為表現形式來討論中國人的精神現象,由用(心)求體(身),剖析眾生之心以求知國人行為的哲學啟蒙教科書,即在中國封建社會焚書坑儒的文化厄史中,扭曲了表現手法的,有中國特色的精神現象學。
三、《西遊記》研究需要官方重視和文史哲三學合力《西遊記》這部東方的「精神現象學」比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早問世270多年,卻被壓在我們精神世界的「五行山」下,還要貼上「壓帖兒」,真可謂藏在深山人不知。可嘆啊!馬克思曾稱「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哲學的真正起源和秘密(馬克思:《黑格爾辯證法和哲學一般的批判》)」。有了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就有了系統的西方哲學;我們重新解讀《西遊記》後,能否建立起有幾千年文明史的東方哲學體系呢?當然,這需要中國學界文史哲三家合力探究,方可有成。
我們的報告文學家寫《歌德巴赫猜想》,不就是因為這是有中國人解出了外國先人設下的謎嗎!那麼,中國人的祖先在《西遊記》中設下的謎,我們的報告文學家是否也應該寫出些什麼猜想來呢?
我們中國的祖先設在《西遊記》中的種種啞謎,被我們這些不負責任的後人不認真讀書,不詳究本原,還沒有找出其中最根本的「中國精神」來,就牽強附會,胡批亂判。《西遊記》中重言最多的是故事就是:唐僧總是到了要被妖怪吃掉的時候,才會喊「悟空救我!」我們都會唱的《國歌》中也有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候,每個人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這就是「中國精神」,這就是中國人最根本的精神。雖然大多數中國人現在過上了神仙般的日子,但人們的思維紊亂,身康心衰,道德敗壞,誠信滅失,麻將聲四起,黃賭毒泛濫,人人崇拜「孔方兄」,社會對哲學的態度可以用「冷漠」二字概括。
《西遊記》中連猴都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的基本道德准則,我們現代人怎麼能忘了?我們的政府如何為政?我們應該清醒,中國人不要總是「到了最危急的時候」,才「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義勇軍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