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加入學生會以後怎麼做寫一篇800字的作文
假如我成為學生會中抄的一員,我必將進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包括組織能力,思維能力,辦事能力,創造能力和交際能力。並時刻保持著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件事情;也要進一步提高責任心,在工作中大膽創新,銳意進取,虛心地向別人學習;更要進一步廣納賢言,做到有錯就改,有好的意見就接受,同時堅持自己的原則。
假如我成為學生會中的一員,我將以「奉獻校園,服務同學」為宗旨,真正做到為同學們服務,代表同學們行使合法權益,為校園的建設盡心盡力。在學生會利益前,我們堅持以學校和大多數同學的利益為重,決不以公謀私。努力 把學生會打造成一個學生自己管理自己,高度自治,體現學生主人翁精神的團體。
我知道,再多燦爛的話語也只不過是一瞬間的智慧與激情,務實的行動才是開在成功之路上的鮮花。我想,如果我當選的話,一定會言必信,行必果。
㈡ 小學生怎樣才能寫好作文
小學五年級屬於小學高年級,對於寫作不應像三四年級那樣,應該是能夠將文章要表達的內容,除了寫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外,還要使文章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這才是作文能拿到分數的關鍵.那麼小學作文培訓五年級寫好作文的技巧是什麼呢?
(寫作)
(4)多想:思考才能賦予你的做作於靈魂.要不然你的寫作就容易跑題,容易造成一種現象那就是像擠牙膏一樣的寫作,做不到文思泉湧.所以當你要寫作文時候,對於文字的整體首先要做的是構思,此外這點和你在進行閱讀的時候是否勤於動腦有很大的聯系.以上就是小學作文培訓五年級學生如何寫好作文的參考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有用的參考價值.
㈢ 怎麼寫作文
學生都怕寫作文,為什麼,因為無事可寫?不是,生活中處處有可寫的事情,那究竟是為什麼?是因為寫一件事情,卻怎麼也寫不長,兔子尾巴一點點,一件再大的事情幾句話就寫完了,任是搔耳撓腮,也寫不出半個字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將作文寫具體,或者說如何將作文寫長。
(一)添枝加葉,讓你的句子長起來。
例子:1、老師穿禮服。
改: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都德《最後一課》)
第一句只有主幹,乾巴巴的,沒有一點味道。
第二句,就把韓麥爾先生不尋常的打扮和不尋常的態度表現了出來。
2、她不打罵我們。有一次,她的教鞭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敲在石板邊上。
改: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魏巍《我的老師》)
「從來」表現老師熱愛學生始終如一。「僅僅」,表明不是從很多事情中舉出的一個例子。好像說明老師只是做個樣子,並不是真得要打。
(二)擴展情節,讓作文內容豐富起來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做作業。做著,做著,遇到了一道難題。我做不下去了,這時我的同學就耐心地幫助我。最後,我把那道題給做了出來。」 (64字)
(1)師生點評:太籠統,不具體,缺少過程,沒有讓人如聞如見之感。
(2)學生嘗試多問幾個「怎樣」:
碰到的是一道怎樣的難題?——我是怎樣對待這道題目的?——難題做不出,我的心情是怎樣的?——同桌是怎樣幫助我的?——他對我是怎樣說的?又是怎樣耐心指導我的?——我是怎樣開竅的?等等。
(3)通過一系列的自問,可以喚起作者對當時生活情景的回憶,從而在腦海中呈現出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把這情節給寫下來,然後交流。
參考例文:
當我做到第三道應用題時,我想了好久,就是不知道該怎樣做。我把題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發苦想了,可不知怎地,腦子里就像打了死結似的,一點也想不出來。
眼看天色一點點暗了下來,我心裡急得火燒火燎的,這么晚回去,媽媽一定又要追根問底了。唉!
這時,同學王明見我正對著作業體子發愣,就走了過來,輕輕地問:「你哪道題不會做?」我抬起頭,看了他一眼,就用手指著那道令人討厭的難題,無可奈何地說:「喏!」他仔細地看了那道題目,默默地想了一會兒,然後又輕輕地問我:「這道題要我們求什麼?」我望著他的臉,搖了搖頭。他指著題目最後一行字提醒我說:「你再看看這句話什麼意思?」我看著他手指的地方仔細地想了想,忽然明白過來,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要我們求這個街道每戶儲蓄多少元。」「對啊!」他的語氣也興奮起來,「那麼要求平均數,只要……」「拿總數除以戶數。」我不等他說完就搶上去說。他笑著點點頭:「對,對,那你看這道題怎麼做呢?」經他這樣一啟發,我完全明白了,高興地拿起筆,刷刷刷地做了起來…… (444字)
明確:擴展法,就是多問一些「怎樣」,但要注意,對與中心思想關系密切地需要詳寫,用擴展法,反之,需要略寫的地方還是用概括寫法為宜。
(三)分解事物法
「跳高架前只剩下李鶴同學一人了,這時橫桿已升到1.47米,比去年的乙組跳高記錄高出了1厘米。哨聲響了,只見李鶴同學向前飛奔而去。在離橫桿不到0.5米的地方,他縱身一跳,一下子飛過橫桿,打破校運動會的記錄。」
真正寫破跳高記錄的情景很少,很不具體。怎樣將此寫具體呢?
分解事物法:
所謂「分解事物法」,就是把某一事物的整體從地點、時間、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成若干小部分,而後一部分一部分來寫。我可以將上文破記錄的動作分解為:准備,助跑、起跳、翻越、落地,然後按先後次序一一描寫。
哨聲響了,李鶴同學原地蹦了幾下,習慣的壓壓左腿,再壓壓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氣,這才邁出輕快的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沖去。當快接近跳高架時,他一個急轉身,雙腳一蹬,兩個動作幾乎同時完成,觀眾還來不及眨一下眼睛,他的頭部、肩部已越過橫桿,再一挺腰、翹腰,好一個「背越式」,他成功了!破了校記錄。四周一片掌聲,震得跳高架上的橫桿似乎也在跳躍……
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個老裁縫,每天都要做衣服,做得很好。她年齡很大。
她很疼愛我。有時給我講很好聽的故事。
冬天的一個晚上,那天很冷,她給我做棉衣。
我穿著棉衣很高興。奶奶也很開心。
「寫作文,最大的苦惱是寫不長」,很多學生愁眉苦臉地說。就象上面的作文,好象一個病人,只有皮和骨,沒有一點血和肉。那麼,怎樣使你的文章,寫得飽滿,猶如一個生機勃勃,身體健壯的年輕人呢?其實,並不高深。只要在關鍵的地方,加入具體的描寫。
【方法點撥】
下面我們就給上面的作文,添加「血肉」。
第一段,抓住「她年齡很大」的特點,添加一段外貌描寫。修改如下:
我的奶奶是一個老裁縫,她做的衣服可棒了!奶奶已經六十多歲了,頭發幾乎全白了,魚尾紋已經很深,但那雙眼睛總是那麼親切,那麼慈祥。她那雙手十個指頭特別長,一看就是會做活計的人。
第二段,聽了奶奶好聽的故事,總有感受,可增加一段心裡描寫。 修改如下:
我是奶奶惟一的孫子,她最疼愛我了。晚上,奶奶常常把我摟在懷里,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我聽著聽著,好幾次淚水禁不住流出了眼框。奶奶的童年和我真不好比呀,難怪奶奶額上的皺紋那麼深。
第三段,奶奶縫棉衣時,增加一段環境描寫,來烘托當時的氣氛。 修改如下:
冬天的一個晚上,我睡在暖和的被窩里,可是奶奶卻怕我白天身體受涼,坐在燈下戴著老花鏡給我縫棉背心。呼嘯的北風拍打著窗戶,奶奶的手凍得通紅,她還是坐在那兒一針一線地縫著,不知什麼時候,我進入了夢鄉。
最後一段,可添加「我和奶奶」高興的動作描寫。 修改如下:
第二天早晨,我從夢中醒來,一件棉背心放在我的床邊。我連忙捧起了棉衣,看了又看,小心地穿在身上。一股暖流在我胸膛不斷地涌動。啊!大小正合適。我仔細地摸了摸,又輕軟又結實。我蹦蹦跳跳地來到奶奶面前,依偎在奶奶的懷里,奶奶撫摸著我的肩膀。我深情地抬頭望著那熟悉的臉,奶奶臉上的皺紋笑開了花。
總結:
所以說,學會描寫是掌握寫作技巧的關鍵,是「由短變長的秘密」,是提高寫作水平的突破口。
㈣ 寫作文要添加想像
並不是所有的作文都是添加想像的,有一些記敘文是不需要想像的。
㈤ 用第一次做什麼寫一篇作文加入我的情感
你可以寫你自己第一次為媽媽做飯或者是第一次做其他一些比較新奇的事情然後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
㈥ 寫作文的方法
作文技巧
一、第一眼看整體
主要看字體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潔,不塗不抹;字數不多不少(少則"殘廢",多則"臃腫")。
布局是否合理(頭大尾長身子小、段少字多密麻麻)頭尾短小精悍。開頭結尾段字數均應控制在百字以內,否則,頭大尾長身子小,比例失調,影響美觀。段落稍微多一點。600-800字分4-6段為宜。
選好文體。一般說來,如果寫記敘文,運用小標題、日記體、分鏡頭式等片斷組合法寫成的文章清爽直觀、疏密有致、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能給人整體美感的效果,易引起閱卷者的興趣。
二、第二眼看審題
角度的切入是否得當、立意是否准確鮮明。讓閱卷人比較容易地明白你的觀點:
1、 精心打造標題。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誠信照汗青》、《患者吳誠信的就診報告》、《問君哪得暖如許,為有愛心活力來》、《理想海闊憑魚躍,選擇天高任鳥飛》等。其中"誠信"、"愛心"、"選擇"就是切題的字眼。
2.巧妙運用題記。
3.用心寫好首尾。因為開頭和結尾也是老師尋找文章觀點的"戰略要地",所以,如果寫議論文,最好開頭用言簡意豐的語言開門見山地擺出觀點,結尾以韻味無窮的語言呼應觀點。另外,還可在文中反復緊扣文眼。
三、第三眼看選材
主要看材料是否切題、豐富、新穎——若選材不能說明觀點,則屬牽強附會;若材料單調,則說理空洞無力;若材料平庸,則落入俗套。
敘述中間要加入環境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描寫,能力好的同學再來些遠近相襯、動靜相映、側面烘托、環境渲染、五覺描寫,使文章細膩、動人。
對於一般的同學來說,要做到:(1)選擇自己最拿手的內容;(2)寫出自己最好的字;(3)採用自己最順手的結構(總分結構或順敘方式),力求發揮好自己的水平。
對於寫作能力較好的同學來說,要做到:(1)選擇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寫好的內容;(2)有漂亮的書寫;(3)精心的安排好開頭和結尾,適當的採用倒敘、襯托、聯想、象徵、描寫、抒情、以小見大、欲揚先抑、渲染氣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結構文章;(4)採用適當的修辭手法,特別是運用比喻、反復、排比、反問等手法,恰當的運用成語、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寫作方法
「作文、作文,作得頭疼。」怎樣寫作文呢?面對這個問題,相信無論對於國內的孩子還是我們這群海外的孩子都是一個大難題,一個困擾大家很久的大難題。但所幸的是,國內的孩子,面對寫作文,即使再難也會七拼八湊地給你寫上一大段。可憐的是我們這群海外的孩子,在缺少語言環境,缺少時間的情況下,又要讓他們接觸陌生的寫作。這無疑又加重了他們學習的負擔。這「寫」吧,孩子犯難。不「寫」吧,老師犯難。這學習語言哪有光聽、讀、說,不寫之理。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擦亮慧眼,從身邊尋找作文材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孩子們常常會在拿起筆寫作文的時候,顯得茫然不知所措。孩子們經常會抱怨著:「我沒有東西可以寫」,「我不知道該寫什麼」。在這時,老師的首要任務便是要幫學生找到習作的素材。針對不同的學齡水平,可以區別對待。例如教學中文教材第四冊的班級中,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我拿出了自己心愛的玩具貓,然後用已有的材料指導學生講一段話,要求根據從頭部到尾部的順序講清楚,讓學生個個有話可說,讓他們覺得作文原來並不難,只要把自己的看到的和感受寫好就行了。此外在看圖寫話上,要求做到先來講,後來寫的過程。這樣一來,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會話能力,一方面又幫助學生練筆。其實,文章的素材生活中處處都有,在高學年的班級里,就要求孩子自己去尋找作文的素材。如:郊外的旅行,學校舉行運動會了,學校組織去工廠參觀訪問了……老師若能有意識地提前給學生輔導,學生當然能學會有目的地觀察生活,去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鏡頭。因為這些材料來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學們也自然而然地會從五彩繽紛的生活中去尋作文的源頭。
二、利用範文,讓孩子學會模仿學會創作
有了材料,不等於就能寫出好的文章,寫作文方法的指導是學生作文的拐杖,對於我們海外學中文的孩子們,我提倡學生模仿和借鑒範文。如今海外學中文的孩子們普遍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詞彙缺乏。比如在寫作時形容「開心」的事,通篇都是「開心」,沒有考慮到別的形容詞。
2、句子不通順。在學習中我們的孩子們雖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詞語和句型,但是在碰到寫作時,運用這些詞語和句型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先在腦海中構造一個日文的句式,然後把它翻譯成中文。例如「書我讀了」(正確是「我讀了書」)、「我吃先」、「我走先」等(正確是「我先吃」、「我先走」)。
3、觀察力不夠,描寫不深入。例如在寫人物作文時,對描寫人物特點時,沒有舉例具體說明,缺少人物的心理活動。
針對以上一些特徵,如果選用一些同年齡孩子的佳作,印發給學生閱讀,對文章中好的手法或好的構思作適當的評點。這么一來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又給不會讀書和寫作的同學作一點指導。日積月累,他們自然會掌握不少新的形式。
三、多看、多讀、多記,多積累
寫作是一種創作。要寫好作文的關鍵在於,觀察積累,記憶儲存;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在教學中,我建議學生們多多閱讀,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讓學生多收集模範文章和剪報,抄寫和背誦好詞好句好段,讓他們記熟和運用。熟能生巧,經過練習,筆頭熟了,素材多了,寫起文章來也就能得心應手了。海外孩子學中文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我相信只要下定決心肯學,一定能學好
僅供參考 歡迎採納 希望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