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民國學生這樣寫作文

民國學生這樣寫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20 15:43:25

① 民國時期寫的特別好的文章2000字

胡適《四十自述》
郁達夫《寒灰集》
吳宓《吳宓日記》
溫源寧《不夠知己》內
沈醉《人鬼之間容》《我這三十年》《我的特務生涯》
張允和《曲終人不散》
何兆武《上學記》
豐子愷《豐子愷自述》
黃裳《榆下說書》
何炳棣《讀史閱世六十年》
沈從文《邊城》《自傳集》《鳳凰集》
黃永玉《比我老的老頭》
黃苗子《青燈瑣記》······
當代台灣學者董橋的作品很不錯,有民國風骨,很值得一讀。

② 民國時期吳語區的人是怎麼寫作文

國家CHINA一詞最早出現時是因為中國一個產瓷器地的地名用英文音譯過去的。那時中國還是處於落後的清王朝。而今,中國正在由沉睡轉向蘇醒。由東亞病父到東方神起!很慶幸處於這個時代。小時侯上學的目標之一就是我要帶「紅領巾」,要好好熱愛祖國,其實只不過是人雲亦雲罷了,為什麼喜歡上,為什麼愛,不知道。長大後才明白,無國就沒有家,以及中國在那段艱難的歲月里如何走過來,黨和人民攜手努力才有如今的舒服日子。六十年前,毛主席的一句話,新中國成立。從此中國人真正的在世界上挺起了脊樑。三十年前,鄧小平離開北京到南方廣東和深圳特區一帶巡視(他顯然是以保護者的角色最後一次蒞臨這個象徵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區),他一路上講了一些極重要、針對性極強的話。他毫不含糊地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一百年也不能動搖;繼續走我們自己改革的路,誰不搞改革,誰就下台;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品,社會主義也可以利用市場經濟來提高自己的生產力,經濟特區就要以市場經濟為主;不要害怕向資本主義學習,要更加敞開大門引進外資和外國技術及管理經驗,我們自己首先要有信心;對外則要「韜光養晦。從此中國人的口袋鼓了起來。1990年,中國第一次舉亞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覽會順利落暮無一不在向世人展示中國的崛起。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怎能放任自流,荒毀一生置民族大業於不顧?否則,枉為炎黃子孫!梁啟超曾高瞻遠矚地指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屹立於世界!自古英雄出少年。在當今世界的殘酷競爭中,中國青少年能否肩負起民族振興和洗刷國恥的任務,直接關繫到中國將來的命運。現階段我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學習上努力。熱愛集體。中國的進步和發展奔騰向前,浩浩盪盪,勢不可擋。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走過了五千年的歷程。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卓越創造,為人類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堅信,勤勞勇敢智慧的中國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中,一定能夠萬眾一心,奮發圖強,勇往直前地朝著宏偉目標闊步邁進,光榮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把我國早日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③ 就「是否應向民國學習」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應該對比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不同及得與失,民國打破了千年帝制,促經中國回短期答的中興,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但他後期失去了革命熱情,與中共(現代中國執政黨)的徹底革命不一樣。所以孫中山時期與中共合作過。現代與民國階級不同,但民國新文化運動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而如果沒有北伐戰爭,中國早四分五裂了。像現在流傳的民國老課本既有文言文,但很短,保證了趣味性,而又有精美的插圖是很"好玩"的。這也值得我們學習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能給你一些思路。

④ 民國時期人們寫文章用的是什麼文體

新文體.梁啟超所創散文新體。

⑤ 想寫一篇民國文章,但是不知道民國戲子是什麼裝扮。求告知

想寫一篇股民文章但是不知道國民系的是什麼樣的妝

⑥ 民國作文簡單概括主要內容並寫出感受體會大概五十個字,多一點沒關系,不要太復雜,可以根據下面的點評寫

小時候的我總愛和夥伴們在樓下的沙坑裡玩,踩著一粒粒極軟極軟的沙子,感到多麼快樂,多麼愜意。一不小心,摔倒了,努力地爬起來。身後出現了一連串的腳印,太陽照著我們一張張笑臉,笑容更加燦爛了。那一串串腳印記載著歡樂的,記載著我的成長。小時候就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好希望永遠都是小時候。
上幼兒園了,那時的我最愛看書了。每天傍晚,總是纏著媽媽帶我去書店看書,穿過繁華的步行街,來到書店門口。兒時的我總愛在門外印著的那幾個大腳印上踩來踩去,多好玩啊。如今的我雖然沒有小時候的那種快樂,卻有了另一種更充實的快樂,那便是讀書。書帶我到知識的海洋里遨遊,那書店門外的大腳印便是我快樂成長的見證。
現在的我已經是八年級的學生了,一個個壓力壓得我喘不過氣來,伴隨我的還有一次次的失敗。
今天,又考砸了,手裡拿著那張不到八十分的數學考卷,淚水在眼眶裡打轉著,心裡煩透了。無精打采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經意間又踏進了那兒時玩耍過的沙坑,一串串腳印印了下來,一陣風吹過,把我手中的那張試卷吹走了,吹到了那個沙坑裡,我連忙去撿,忽然,我看見了那腳印,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在這兒奔跑留下的快樂的腳印,也讓我想起幼兒園到書店門前踩那巨大的腳印。想到這兒,我笑了,發自內心的笑了。啊,我明白了,其實快樂就伴隨在我的身邊,伴隨著我的成長。
那一次次失敗與挫折不就是一種快樂的提示嗎?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到彩虹?只有經受住考驗才有快樂,最充實的快樂。只有笑,才能讓你感受到快樂的存在。對,我堅定地點了點頭,我一定要努力,我要考出好成績!,我撿起考卷,大步的往家走……我身後印出了一串串腳印,在陽光的照映下,它成了金色,它是通向成功,通向快樂的腳印。

⑦ 今年清明節後,網上盛傳一篇民國小學生寫的春遊作文片段,「遠處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

要寫好作文,就必須真正走出教室,進入自然的懷抱,與清風追逐,同流水嬉戲,將自己純真的情感投入自然;要學會觀察、體悟自然和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⑧ 歷史作文:請寫一寫假如你生活在民國時期,你的衣食住行.

可參照台灣七十年代的生活樣貌

⑨ 中華民國成立後,人們寫文章時都樂於採用民國紀年。如果作者在一篇文章末章節附註明是作於「民國二十五年」,

1912年建立的中華民國,為民國一年,所以民國25年是1937年

⑩ 如何幫助小孩寫作文

作文,是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民國語文熱,究其原因,或許是由於當代語文教育存在著明顯的弊端。不過,追根溯源,其實每個年代的語文教育都難掩其「時代特徵」。細數每個年代作文教育的狀況,既可以作為我們管窺社會的獨特視角,也能對當代語文教育起到警醒和提示作用。

1911—1948

古樸+憂患+真性情

銀河瀉影,丹桂流香。此何時乎?蓋秋時也。晚膳後,入小園中,作散步之舉。既至,舉頭四顧,但見萬家燈火,輝映天空,如星羅棋布。余愕然曰:「今夕何夕,胡慶鬧若是也?」友曰:「此中秋之節也,汝不知乎?」

很難想像,這篇名為《中秋賞月記》的文章,出自民國時期一個叫黃自強的小學生之手。將本作文收入《民國模範作文》的主編時毛表示,民國小學的作文有較高的古風之范。民國年間雖然政局不穩,戰亂不斷,但文化教育水平卻有相當高的水準,教育界大師輩出,他們親手締造的語文教育風采也可見一斑。

家住沙坪壩的九旬老人向聚民告訴記者,上世紀30年代他所接受的小學教育,還殘留著私塾的性質,古文經典仍是重點,白話作文並不是強制性的考試項目。「當時的作文要求很松,老師出的題目也很具體,比如寫我的家庭、我的同學。作文大約一個月寫一次,只要文從字順、說清事理就可以了。」

記者在重慶各大書店了解到,今年,可謂是民國作文書的熱銷年,有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兩卷本《民國小學生作文》、北京大學出版社的《民國語文》、中華書局的《民國經典國語課》等……而這些書大多都是挑選於1911年到1948年(即民國一年——民國三十七年)之間的舊版書內容,整合而重新出版的。

《萌芽》主編趙長天對民國時期的語文教育,非常贊賞。「我讀這些小學生作文,感覺它們真是明白如話,簡練、干凈、真實、親切。多數作文都是在說具體的事情,通過這些事情,來表達情感或闡述道理;情感是真實的,道理也是他們真心贊同的。這些作文,基本上是真的小學生作文。」

其實,受白話文運動的影響,自1920年起,白話文課本開始在初級小學使用,然後逐漸過渡進入高級小學,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育的文白之爭從未停歇,因此民國時期的小學生作文,既有文言文寫作,也有白話文寫作。即便如此,白話文作文,也毫無做作之態。如《養蟋蟀》中,寫道「我覺得讓蟋蟀去自相殘殺,弄得斷頭折腿,未免不忍。因此捉來了,便養在天井中的水缸地下,到晚間聽它清越的鳴聲。」兒童的真性情一覽無余。

「民國時候,價值觀也比較多元化。學生平時耳聞目睹的,是各種相互沖突、糅合的思想和理念,他們懂得思考和分析。」西南大學副教授熊輝表示,這也使得民國作文優雅、古樸,還原了素質教育本身。

不過,民國作文也有那個時代鮮明的烙印,從題材上看,除了描寫童趣、春花秋月外,還有不少憂國憂民甚至彷徨的題材。記者在今年7月出版的《民國模範小學生作文》中看到,《怎樣救災濟民》《我們要有正當的娛樂》《豫北民眾大殺敵人》《畢業以後的我》等,雖然某些「立場正確」的寫作,讓小學生看起來像是在說大人的話,但也從一個側面表現那時動盪不安的社會對小學生的影響。

1949—1977

紅字當頭

一聲炮響迎來了新中國。生活在50年代的孩子,是紅旗下成長的一代。

家住南坪的陸紅回憶,1957年,那時她正在讀五年級,憶苦思甜是作文的規定動作。寫「解放前,如何如何,解放後,如何如何……」是常事。同時,在描寫人物方面,也有許多固定搭配,如,一寫工人叔叔,就是國字臉,上面射出炯炯有神的目光;一寫鄰家少女,就有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彷彿會說話一般……

1963年,孩子們開始接受一位新的偶像——雷鋒。「雷鋒式」文風,也開始席捲小學文壇:一看到列車,就想為辛苦的列車員倒水;一看到老奶奶,就希望她摔倒然後上去扶;一看到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就恨不得他馬上迷路,好送他回家。當這些受助者問孩子們名字時,他們會撲閃著大眼睛,回答:「不要問我的名字,我叫紅領巾」。而最後這句話,也成為此後雄霸小學文壇20年的必備句式。

「文革」開始後,學校處於半癱瘓狀態,但是對於小學生作文的教育,卻並沒有停止。這個時候的作文,假大空盛行,大部分小學生逃避作文、害怕作文,「這是因為沒有體會到,也不可能體會到作文的精髓。在他們看來,抄上幾段毛主席語錄,就是一篇作文了。」《紅岩》副主編歐陽斌分析道。

1974年,羅為民在小龍坎小學讀四年級,「那時半天上課,半天勞動。同學們都害怕寫作文,」現在已是資深會計師的他,回憶往昔,頗有遺憾。「我們那時寫作文,開頭必須是『革命形勢一片大好』,結尾必須是『向偉大領袖毛主席致敬』,現在想來讓人發笑。」

羅為民表示,由於勞動比較多,老師就會要求大家寫《打松果》《洗衣服》之類的文章,很多同學不會寫,就胡亂抄報紙,老師也聽之任之,總之報紙上的語錄都不會錯。

1978—1999

一切為了考試

改革開放後,國家開始糾正極「左」思想,這也開始影響到小學教育。小學生作文中,革命化的語句和口號自然被廢除,取而代之,小學有了全國統一的語文教材,作文也可以選擇寓言、童話、詩歌等體裁,開始從黑白走向彩色。

現年33歲的胡麗麗翻出了自己收藏的小學五年級的一篇作文,那上面赫然寫著一個評語等級「優」。「三中全會以前,我們家裡很窮……三中全會以後,家裡買上了電視機、縫紉機……」

「八十年代的小學生作文,有很明顯的『改革』色彩,」現在一家出版社工作的劉新回顧自己的小學教育,頗有微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五星紅旗,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每當遇到困難想退縮時,腦海中忽然閃過張海迪大姐姐的身影,比起她我的這點困難算什麼」等等,都是常用語句。

「那時候接觸的課外書並不少,」現在白市驛鎮政府工作的曹玉梅,已是一個7歲男孩的母親,但對於自己的童年教育,她仍然體現出了一個標准學生的素質,「那時,老師總推薦我們看《作文通訊》《小學生優秀作文選》《兒童文學》等,家庭條件好的,會訂上一份期刊。優秀作文都會有一定的模式,立意高,從一件小事上升到什麼層面,就能得高分。」

為了能在應試教育中練就不壞之身,老師們往往會就同一個題目,讓同學們寫若干遍。家住兩江新區的王靜說,80年代她曾在觀音橋小學讀書,老師總愛布置《難忘的一天》《一件有意義的事》等之類的命題作文,「現在想想,這些題目,不過是同一種意思的不同說法而已。」

老師們為了提高大家的作文水平,會要求同學們必備一個摘錄本,把好的句子,抄下來,背下來,到自己寫作文的時候,就可以信手拈來。王靜翻開那時候的摘錄本,「你看,那時候被我們奉為經典的句子就是這樣的」,她念道:

「今天天氣真好,萬里無雲。」

「教室里靜得連掉根針都能聽見。」

「我不停地做著激烈的思想斗爭,終於下定了決心……」

「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

「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爸爸媽媽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要好好讀書啊,將來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2000—2011

網路語言流行

00後的小學生,作文水平如何呢?

一位多年從事語文教育工作的羅老師面露憂慮:現在的小學作文教育普遍存在假大空現象。「沒有感情,編。」究其原因,羅老師分析,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婆婆爺爺輩帶大,父母不在身邊,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另一方面,如今是九年義務制教育,小升初的壓力減小,這也使得一些語文老師不願意花過多的精力在難度偏大的作文教育上。

記者在人民小學、巴蜀小學了解到,老師們愛以半命題如《XX的啟示》為題,訓練學生們的拓展思維。學騎自行車、看媽媽做披薩、彈鋼琴、彈古箏等日常生活內容,走進了小學生的作文。同時一些跟時政相關的題材,如汶川大地震、建黨90周年等也在小學生作文中有所體現。

盡管對於小學生來說,這些政治正確的命題作文,有些高難度,但毫無疑問,立意高,是高分作文永恆不變的標准。

在一些重點小學,由於競爭激烈,老師們要求學生寫作文的次數也多了,每天要寫日記,每周要寫周記。在渝中區某小學讀書的璐璐很苦惱於寫作文,在她看來,寫什麼比怎麼寫更讓人頭疼。為了讓璐璐走出困境,璐璐的媽媽讓她求助於網路。

「網上很多優秀作文,隨便點開一個,復制,改改,就是自己的文章了,反正孩子的事情就是那些。」璐璐在媽媽的指引下,找到方法。一遇到寫作文,她就網路。

讓人擔憂的是,久而久之,這會不會讓孩子喪失獨立的思考能力?

「囧、給力、浮雲、有木有……這樣一些網路語言開始流入小學生作文。」人民小學語文教師林小雨承認,由於城市化進程加劇,00後的孩子與自然接觸少,網路成了他們主要的娛樂之地,「和農村親近、捉知了、捉螃蟹,漫山遍野瞎跑,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已不可能,而這些都能萌發孩子最本真的寫作。」羅老師不無遺憾地說,「寫作的本質是與自己對話,與他人對話,與世界對話,這一切必須來自內心;表達是真誠的出口,內心的真誠越強烈,就越想表達,落之於筆,才能成為佳文。」

作協主席的作文觀

提供獨立思考 流露真情實感

其實,回顧這幾個歷史階段,語文教育、作文教育都有一定的路數,這也間接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向、價值取向、政治民情。

但不管怎樣,語文及其作文訓練,作為一個開啟民智的學科,應該還原它最本真的一面——提供獨立思考、流露真情實感。

這實際上與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倡導的作文觀不謀而合,「作文訓練更應該呼喚出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用與眾不同的想像力來表達對生活和事物的看法。」她認為正是這種真實的作文訓練,可以讓學生「達到生活世界、知識世界和心靈世界的和諧發展。」

「這種和諧發展不僅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的,也是完善人性、激發創造力的重要前提。」她誠懇地說。

閱讀全文

與民國學生這樣寫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