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文走城牆有感800字
一大早,我就被媽媽叫醒了,趕緊一骨碌爬起來,匆忙去餐廳吃了幾口飯,就沖向停在賓館外面的旅遊大巴,今天我們要去看明城牆。
在車上,地導小任先給我們介紹了西安的明城牆。明城牆修建於明朝,是一個設計巧妙,功能齊全,建造宏偉的軍事防禦設施。城牆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是個長方形,周長11。9公里,有四座城門,分別是長樂門,安定門,永寧門和安遠門,每個城門都由箭樓和城樓組成。城牆的底寬大於高度,所以它能穩固如山,牆頂可以跑車和操練,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牆。聽了介紹,心中更加期待快點看到明城牆,20分鍾左右,我們就來到了氣勢壯觀的明城牆下。抬眼望去,城牆很高,一塊塊青色的城磚排列整齊,城樓相連,一個個箭樓樹立在上,城樓上海懸掛著一串串紅色的燈籠。
進了大門,看見一排排城磚像一條條長龍,每個之間沒有一點縫隙,為什麼呢?我們沿著台階來到城牆上,聽導游講,城磚沒有一點縫隙,是因為當時在磚胚中加入糯米、獼猴桃和棗這三樣東西一起攪拌夯打製成的,堅硬如石,所以城磚之間沒有一點縫隙,非常堅固耐用。很多城磚上都刻有字「王戶***」等等,原來當時的城磚採用實名制。每一塊城磚燒制好後,都會讓制磚的人和一名劍手來檢驗。如果城磚能被劍手射入,造磚的人就得死,說明城磚不堅固;如果劍射不進城磚,說明劍手不合格,也要被處死,當時就是用這樣殘忍的方式修建了每塊城磚,這堅固的城牆里飽含了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啊!
隨後我們參觀了城牆周圍存放的軍事設備,每個都有一個特別的名字,都有它獨特的功能,我覺得古代人很聰明。接著導游讓我們觀看了城牆上的垛口,這是便於士兵向外窺察、射擊的地方。外城牆和內城牆也是根據垛口來分的,有垛口的是外城牆,沒有垛口的是內城牆。
站在城牆上,放眼望去,一條寬寬的河環繞著城牆,這就是護城河,它是阻止敵人進攻的第一道防線。導游還說了這樣一句話:要知城牆有多高,得看護城河有多深。傳說當時製造城磚的泥土都是從護城河裡挖出來的,護城河挖得越深,就說明城牆就越高。吊橋是護城河上唯一的通道,一旦有敵人入侵,吊橋就被升起,整個城市就成為一個封閉的戰斗堡壘。
你們知道「瓮中捉鱉」這個成語吧?就是把一個瓮放上一些吃的,釣引鱉過來,然後一進去就會出不來。古代時也是把城門打開,放敵人的千軍萬馬進城,然後萬箭齊發把敵人全部消滅,它的作用就如「瓮中捉鱉」。閘樓與箭樓之間的半月形空間,就叫做瓮城。
城牆上每個設施都隱藏著很多小知識,你看城牆上的每個敵台,都是相距120米。這可是有原因的,這個距離和過去的武器有關,當時弓箭、滾木等武器的有效射程是60米,兩個方向射過來剛好是120,使士兵作戰視野開闊,戰術靈活。我覺得古代的人真的是太聰明了!
游覽西安明城牆,讓我領略到了它的壯觀,對古代的軍事防禦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讓我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修建城牆的種種艱辛,更讓我體會到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② 大名城牆作文該怎麼寫呢
南京的明城牆,真可謂是壯觀。
你看,它連綿起伏,翻過一些小山丘,躍過幾條河流,曲折著,奔向遠方,消失在無邊的盡頭。走近城牆,不禁多了些壓抑的感覺,這是古老的遺跡。上面爬滿了爬山虎,磚泛著黑,與在冬季枯黃的爬山虎相呼應。心中不禁多了幾分悲壯與凄涼。城牆上有裂縫,那是被修補過的痕跡。看著這一切,我彷彿來到了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明太祖朱元璋,在這里堅守著陣地,與陳友諒,張士誠周旋,打敗了元朝守衛軍,建立了明朝,也讓這片大地上的人們不再受到外來民族的欺壓。再看,那雄偉的中華門兩邊的東門與西門,牆上的裂縫,讓我們知道,古老的城牆終究擋不住zhà葯的襲擊,這一切都是由日本人的侵略留下的。這些痕跡,無一不告誡著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這里的每一塊磚都是獨一無二的,上面都有製造者等人的姓名,有的已經泛黑,有的早已隨著歲月風化,一片片碎片被風吹下。城磚啊,你支撐著這整座城牆有700多年了。歲月見證著你的痕跡。你的許多許多,在歲月的侵蝕下,依然堅強的屹立著。
很難想像,這城牆是由糯米汁糊成的,也只有這樣,才見證出眾多能工巧匠智慧的結晶,見證出它的古老。城牆外,是一條護城河,那是秦淮河的一條分流,不僅兩岸相距較遠,水也很深,難怪這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
啊,古老的城牆,你是那麼的雄偉,那麼的壯觀,雖然已被日軍摧殘的不成樣子。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你曾是那麼的風光,是我們中華民族抵抗外來民族成功的最好象徵!
③ 平遙古城的的城牆作文
狀象一隻烏龜,所以人們有又叫它"龜城".今天我當個小小導游員,帶領大家去觀賞平遙古城.
首先讓我版們來到城權門樓上,向下望去,兩道城門中間有一個四方形的小城,叫瓮城.瓮城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為了聚集雨水,怕雨水向城外流去.因為這里很乾燥,把雨水看作是很珍貴的,連人們住的房子的房頂的人字架都很短,因為怕雨水流入別人家,真應了「肥水不流外人田」這句老話.瓮城的第二個作用是可以用石塊等武器打擊來犯的敵人,起防禦作用.
平遙古城的城牆很寬,城牆的上面鋪著很大的城磚.在城牆的瞭望口上架著幾門大炮,這是當時最厲害的武器,所以賜了個名字叫"神武大將軍".人們可以在這里拍照留念,因為「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④ 作文《天空下的城牆》
天空下的城牆
南京的明城牆,真可謂是壯觀。
你看,它連綿起伏,翻過一些小山丘,躍過幾條河流,曲折著,奔向遠方,消失在無邊的盡頭。走近城牆,不禁多了些壓抑的感覺,這是古老的遺跡。上面爬滿了爬山虎,磚泛著黑,與在冬季枯黃的爬山虎相呼應。心中不禁多了幾分悲壯與凄涼。城牆上有裂縫,那是被修補過的痕跡。看著這一切,我彷彿來到了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明太祖朱元璋,在這里堅守著陣地,與陳友諒,張士誠周旋,打敗了元朝守衛軍,建立了明朝,也讓這片大地上的人們不再受到外來民族的欺壓。再看,那雄偉的中華門兩邊的東門與西門,牆上的裂縫,讓我們知道,古老的城牆終究擋不住zhà葯的襲擊,這一切都是由日本人的侵略留下的。這些痕跡,無一不告誡著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這里的每一塊磚都是獨一無二的,上面都有製造者等人的姓名,有的已經泛黑,有的早已隨著歲月風化,一片片碎片被風吹下。城磚啊,你支撐著這整座城牆有700多年了。歲月見證著你的痕跡。你的許多許多,在歲月的侵蝕下,依然堅強的屹立著。
很難想像,這城牆是由糯米汁糊成的,也只有這樣,才見證出眾多能工巧匠智慧的結晶,見證出它的古老。城牆外,是一條護城河,那是秦淮河的一條分流,不僅兩岸相距較遠,水也很深,難怪這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
啊,古老的城牆,你是那麼的雄偉,那麼的壯觀,雖然已被日軍摧殘的不成樣子。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你曾是那麼的風光,是我們中華民族抵抗外來民族成功的最好象徵!
⑤ 描寫城牆作文怎麼寫
描寫城牆的作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寫,第一通過外觀描寫體現城牆的宏偉,第二講述城牆的作用,第三通過城牆的修建,有感而發。
⑥ 有關城牆的作文
自古至今,我屹立在這里,風風雨雨——
我是一堵牆,一堵在秦始皇苛政下建造的牆。沒錯,我就是萬里長城,一堵長長的城牆,我是用黎民的血肉和汗水築就的,建造之日我就有了靈魂。鍛煉
我是一堵隔開生死兩界的牆。有一天,一女子來到我的腳下,據稱是姜家的大女兒,向我哭訴生死兩茫茫。當時我看到的是,孟姜女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批人。原來我的誕生是建立在別人的生命之上!既然是這樣,我為什麼要苟活於世上?我轟然倒塌……我是罪惡的一堵牆!
不知過了多久,我被重新喚起。我又得到了第二次生命。我如涅盤的鳳凰,慾火重生,我懂得了我的職責所在,那是千百次的夢囈呵,保家衛國,保家衛國……匈奴來犯,我用自己結實的胸膛將他們擋在外面,他們憤怒了,發瘋般地向我射往。痛,痛徹心扉!但我決不會向他們妥協!我要履行我的職責。看著匈奴沮喪的的背影,看著遍體鱗傷的自己,我笑了,我終於可以把自己從罪惡中救贖出來。我是無愧於天地的一堵牆!
橫掃六合的戰車,西出陽關的商旅,打著呼哨渾身酒氣的成吉思汗的鐵騎,從這牆前驕傲地走過往。滄桑巨變,我見證了一個個朝代的興衰存亡,一個個帝王將相的悲歡離合。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有所感悟:天地萌生了萬物,每個事物,來到這世上,都有自己應盡的職責,但並不都是大張旗鼓的。像我,只是一堵保家衛國、再普通不過的城牆,但我並不自卑,由於我知道,我是外層空間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跡。我是宏偉的一堵牆!
如今,我敞開胸襟迎來了四面八方的億萬遊人。他們之中有總統,有商人,有教師,有學生,有開心的演員與體育明星。照相機咔嚓咔嚓響著,但響聲又被嘩嘩的笑聲沉沒。我看到一位風姿瀟灑的外賓,踏上烽火台的頂端,向什麼人頻頻飛吻,接著高舉雙臂,做成一個V字,彷彿向著美好的未來,發出開朗的笑聲。如今,我是笑傲世界的一堵牆!
我是一堵牆,一堵平凡而偉大的牆,對於未來,我布滿希看……
枯黃的樹葉被風兒吹走,凋零的花瓣被黃土掩埋,然而永遠屹立於人世間的,就是美好心靈的城牆。
——題記
萬里長城永不倒。長城是祖國堅固的堡壘,它保衛著中華大地上的一個個生靈。然而它身上的一塊塊磚瓦不正是勞動人民心靈城牆的凝聚嗎?對,不倒的就是勞動人民的心靈城牆,是他們給予了我們安全的屏障,是他們造就了一個強大的中華!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淡泊人生讓我肅然起敬,他視名利正如糞土,闊別了繁華的市井,他心靈城牆將一切虛偽、喧囂、功利、富貴擋在門外,扞衛了他高尚、正直的心靈。正是有了這堵牆,陶淵明才會走進「陶居」,走進「桃花源」!
走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著作,我感受到了保爾巨大的人格魅力,在朱赫來的引導下,他加固了自己心靈的城牆,將痛苦與悲傷擋在了外面,擁有了鋼鐵般的意志,終於成為了一名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戰士。是他,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貴與重要!
繁華的都市,布滿了爭名奪利與誘惑,有些人不懂得心靈城牆的重要,自始至終就沒有建造一座城牆在心中,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些人終極淪落到了罪惡的深淵;而有些人卻不受這些誘惑的影響,專心地做自己應做的事,將心靈城牆加固再加固,不讓一絲低俗之風腐蝕心靈,終極學有所成,獲得成就。
心靈城牆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聰明的大門,心靈城牆又如一把鎖,封閉了罪惡的道路,讓聰明成就夢想,讓罪惡走向滅亡!
不讓歲月腐蝕心靈的城牆,讓我們一同建造起堅固的心靈城牆,共創美好明天!
選了兩篇參考一下哦啊
⑦ 大名府城牆作文300字
名府人來傑地靈、萬堤古源墓群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遺址,唐為天雄軍治。大名縣文化燦爛、府、州,明仍為大名府,北周魏州、清為路,宋仍為大名府,民國廢,晉曰廣晉府。境內現有五禮記碑、朱熹寫經碑,周因之、狄仁傑祠堂碑,歷史上曾幾度繁榮昌盛、道,益滿中國古今大地。三國魏陽平郡,五代唐曰興唐付;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明;戰國時期屬魏國。解放後,元曰大名路,是歷史上著名的「五鹿城」,屬直隸省、郡治所在地,元、直隸七師校址等,曾建大名市;漢朝為冀州魏郡;秦朝為東郡。春秋時代屬衛國;清代曾為直隸省第一省會,漢改為大名府,人文薈萃,建為北京,清因之,又為天雄軍,在歷史上曾為府,金曰大名府路、路、道所在地,故治即今河北大名縣、馬文操神道碑;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稱大名府,為發展大名經濟創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史稱「北京」,名「五鹿」
⑧ 寫南京明城牆的作文
倒,這孩子真會省事。
⑨ 寫宿州老城牆的作文
家鄉的老城牆
南街小學三年級三班 李兆康
我的家鄉在德州陵縣,今天我要回去參觀家鄉的老城答牆。
老城牆坐落在人民公園里,遠看就像一座長長的山脈。
我剛進公園大門口,就可以看到古老的城牆了。「什麼嗎?不就是個大土堆嗎!」我說。媽媽告訴我,那就是城牆,是唐朝的城牆遺址,想當年顏真卿曾經在安史之亂時用它阻擋了安祿山的攻擊,保衛了唐朝。
走近城牆,兩邊的松樹像排列有序的衛兵一樣守護著;城牆上的艾蒿,散發著怪怪的氣味;龐大的法國梧桐像守護神一樣守護著整座城牆。
登上城牆,就可以看到家鄉的全景,左邊是現代文化的繁華,右邊就是古代文明盛世的輝煌!
⑩ 南京明城牆的作文
南京古城牆
在我們的家鄉南京的周圍,有一座高大的古城牆,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南京古城牆。
這座古城牆的歷史十分悠久,相傳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國(今湖北江陵)滅了越國(今蘇州),楚威王設置金陵邑,並在今清涼山上築城,這就是最早的南京城牆了。
南京明城牆建於1366年,完成於明洪武二十九年(1386年),全長33.676公里,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為宏偉的古代都城牆。南京城牆還是中華民族及全人類珍貴歷史文化遺產呢!
14世紀有代初年的都城----明代南京城,是當時中國第一大城,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公元1356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攻下南京,第二年開始築城牆,總共用了21年的時間,才修造了這世界最長的城垣,高14至21米,它的基寬14米,頂寬7米,有13616個垛口、200個藏兵洞、13個城門,既能攻,又能能守,真是一「材」多用呀。但其中中華門最為雄偉和壯觀。中華門從內到外由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牆構成。 其中,南京京城牆,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舊制,設計思想獨特、建造工藝精湛、規模恢弘雄壯,在鍾靈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蜿蜒盤桓達33.676公里,比首都北京的古城牆還長出0.776公里呢!而南京古城牆的外廓城周長則為60公里。數百年的滄桑,宮城、皇城、外廓三圈城牆已毀壞殆盡,惟有高大的京城牆,除城門等木構建築不復存在,城牆依然屹立。所以,現在通常所稱的「南京城牆」、「南京明城牆」即指京城牆。 南京的城牆,為我國古代軍事防禦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無論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築設計、規模、功能等諸方面,國內外城牆都無法與之比擬,真可謂是繼我國秦長城之後的又一歷史奇觀。 當然,南京十朝建都史中最輝煌的一頁當數元末至正二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攻佔南京後開始建造的明城牆。它東連石頭城,南貫秦淮區,北帶玄武湖,將歷代都城都囊括其中。朱元璋為建造這座都城,動用各類築城人員達百萬余眾,涉及長江中、下游數省的廣袤地區,具有強烈的民族親和性及地區代表性。 說到這兒,我才感受到中國人是多麼的偉大,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換來了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世界所稱贊的名勝古跡。
南京明城牆
城牆,是古代保衛國家和城市的重要設施。而我們前天徒步走訪的,便是已在風雨中屹立了六百多年的南京明城牆。
1月18日上午,我們在南京明城牆台城段集合,在闡明了此次活動的意義後,我們都很興奮。因為我們要徒步沿著明城牆的遺址從台城前往清涼門。這是什麼概念?明城牆外城的輪廓彷彿是一張人臉,我們都說它是「朱元璋的臉」,而玄武湖也正位於「人臉」的眼睛位置。台城在哪兒?台城在「人臉」的下眼瞼位置。清涼門呢,則在「後腦勺」。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沿「朱元璋的鼻子」和「嘴巴」一路南下,再折向西行,走到「朱元璋的後脖根兒」,再一路北上,到達清涼門。由於明城牆的原長度約為25公里,也就是整個「臉」的輪廓的周長,而我們這次的行程是從「眼瞼」走到「後腦勺」,相當二走了大約二分之一的長度的長城遺址,也就是約13公里。在明城牆每處著名的地段如龍脖子、東水關、武定門,我們一行人中都會有一名同學充當講解員,為大家講解這時獨特的地勢、滄桑的歷史和美麗動人的神話,我們與自東水關後加入隊伍的小學生一道,無不眨著好奇的眼睛,聚精會神地聽著。從同學們娓娓動聽的介紹中,我眼前的城牆彷彿慢慢褪去了往日的風塵,上面原有的坑坑窪窪也隨之煙消雲散。秦淮河水變得清澈見底,河畔草木青青。周圍不周是喧囂的街市,而是幾群高大魁梧的將士在商討著國家大事。我感覺回到了六百多年前的南京。正當我愣神的功夫,這奇妙的景象又像霧氣一樣散盡了。
13公里的明城牆路,整整一天的時間,在我們的腳下漸漸遠去。我甩了甩早已酸脹的腿,抬頭望著太陽早已落山的天空,南京明城牆又如畫卷一般展現在眼前,它像一位世紀老人,深情地凝望著它摯愛了六百餘年的孩子——南京城。在它的心目中,不再擔負戰爭時期護民守城的重任,而是時時刻刻陪伴著它養育了六百餘年的南京,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