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回家為主題的作文(600字左右)
家,好溫暖的一個字。看到自己親手寫下的這個題目,我的腦海里便不斷地閃現出無數次回家的念頭,到家時的欣喜和離家時不舍一下子縈繞心頭之上。
我其實是一個很戀家的人。每次返校,我總是我們宿舍中來的最遲的一個,每到這個時候,舍友都會問我怎麼來得這么晚。我總是找借口搪塞過去。久而久之,大家也都習慣了,便不再問了。回家對於我來說,其實是一件挺值得期待的事。每次回家都能聽到奶奶的嘮叨、爺爺的問話、爸媽的千叮嚀萬囑咐。家裡的一切都見證了我的美好和痛苦。這些美好和痛苦像一棵樹生長時留下的年輪一樣,一圈又一圈,它們一個比一個大,閑暇時,它便會激起我思緒上的漣漪。
每次回家以後,我在學校的一切不快都會煙消雲散。回家可以為我療傷,抹平我內心的傷痛。這一切都使我對家有一種深深地依賴。我甚至不能想像如果一個月、一年不回家,我的內心會是怎樣的感受?
許多人都喜歡旅遊,因為旅遊讓人心曠神怡,所以在我的心裡每次回家就是旅遊,它給我帶來一種十分輕松愉悅的心情。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也很珍惜這樣的感覺。總之,家依舊,回家的心也永遠濤聲依舊……
【點評】:回家可以豐收我們的胃,可以愉悅我們的心,回家真好,對莘莘學子而言,何不常回家看看,常回家坐坐,常回家聊聊……我認為你文章中最經典、瀟灑、有個性的言語是「家依舊,回家的心也永遠濤聲依舊……」
2. 我回家最晚的一天作文600字以記敘文為主.
那是一個冬天的晚上,我從中午出門晃悠到了現在,當我意識到該回家了的時候,天已經這么黑了。中午和爸爸吵架完了之後我就跑出來了,腦海中都是爸爸那凶神惡煞的臉,讓我對那個家失去了信心,腦海中完全是一團漿糊。等到我清醒過來,已經很晚了,但是此時此刻的我依然不想回家……
遠處投來一束燈光讓我警覺起來,我想起了小說和電視劇里的惡人搶劫,畢竟我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女生,於是躲在路旁的樹後悄悄地觀察起來。一個老大爺拖著一輛車慢慢地走來,前面一位老太婆用手電筒給他照路。我這才放心地走了出去,卻把他們嚇了一大跳,原來他們是在前面的集鎮上賣完烤紅薯回家的。老太婆見只有我一個人,她攥緊我的手生怕我逃跑了似的詢問情況。我如實地回答了她的提問,她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從灶膛里拿出了一個熱乎乎的烤紅薯塞到我手中。我推辭不要,其實肚子餓得「咕咕」直叫,只是口袋裡沒有錢的一句托詞而已。
「小姑娘,吃吧,想必你也餓了,這紅薯是送給你的,不要錢!」老大爺溫和地說。「謝謝了!」我話沒說完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他們見我吃得「吧嗒吧嗒」作響一副饞相,老兩口於是笑了起來。我一邊舔著手指上沾著的薯泥,一邊不停地道謝,這時老太婆發話了:「你吃了我一個紅薯就千恩萬謝,那你的父母養育你十多年,你該吃了他們多少糧食,怎麼就為一句不中聽的話就離家出走,你覺得這應該嗎?」我愣住了,痴痴地望著老太婆,咀嚼著這簡單而富有力度的話語,剛剛還憤憤不平的心霎時變得內疚起來,我無言以對,只是低下了尚存余怒的頭。
「小姑娘,回家吧,你爸媽肯定會著急的,說不定他們在四處尋你。」老大爺勸慰我說。「我們同走一段吧,等會我們到家後再送你一程。」老太婆拉著我的手往回走。
夜更深了,我幫老大爺推著車子往回走,寒風迎面吹來,也沒有那麼刺骨。貓頭鷹偶爾的一聲啼叫也不再那麼悲涼,斑鳩的「撲棱」也彷彿是在用暖翅給它的孩子遮擋風寒。我聆聽著車軲轆的轉動聲,它和北風的呼嘯聲交織在一起,好像奏響了一首回家的進行曲。
「小翠!小翠——」,前面傳來了熟悉的呼喊聲,我知道那是爸爸媽媽撕心裂肺呼喚。滾燙的淚水抑制不住從眼眶中涌了出來,情不自禁地大聲回應:「我在這——」
「我在這——」我和老大爺、老太婆齊聲回應。
這是我回家最晚的一天,但是這一天,我彷彿好像長大了很多。一路上,爸爸都是沉默不語,但是他一直跟在我的身後,我能看到他被拉長的影子,那麼溫暖,那麼高大,一直都是我最堅強的後盾……
3. 初二語文上冊作文 以《回家》為題寫600的文章(記敘文啊)急急急啊~~~
家家,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溫馨的字眼。而自從有了「家」這個詞,也就有了相應的漂泊,漂泊的終點卻是找到自己心靈的樂土――回家。
遭遇離騷的屈原,在放逐的過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個家――郢都。所以無論多少苦難,他都可以戴著高冠,佩著長劍,行吟著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國破家亡之時,他便知道這個世界已沒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個更遙遠的地方,那裡就是他的家。
也難怪人說,「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經歷這樣的時刻:「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李白再飄逸,也會「低頭思故鄉」;杜甫再無私,也知道「家書抵萬金」;辛棄疾「半夜裡挑燈看劍,沙場秋點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後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思,也只是對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懷念……封建時代的文人們或許是因為前途,或許是因為戰亂,或許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嶺里,斜陽古道下,但當他們看到城市裡的萬家燈火與大江上的零星漁光,或者看到蕪山野嶺的數縷輕煙,又怎麼能不憶起美好的家,湧出萬般感慨呢?「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詳的年代,對家的依戀也仍然是那麼強烈。「我的家庭真美麗,幸福安詳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諧……」。《北京人在紐約》講述了海外的中國人對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內,一家人歡樂地團聚在一起。《似水年華》里黃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鄉所特有的底韻與齊爺爺那裡的書的味道。
我們這個年齡對家有著更加不同的見解: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自己布置,自己生活;誰與我遠遠漫步雲端,在靠近太陽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聽那俗世的喧囂,要一種干凈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這樣想的,乖孩子可不是這樣的,他們願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將以前的家和未來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僅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風港,是心靈的驛站,簡而言之,它也是一種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親人,我的家。
文二
回家
夜幕降臨,忙碌了一天的人們都在匆匆趕路,此刻他們心中都有一個相同的目的地――家。
出門在外,家是「蝴蝶夢中家萬里」的那份思念,歸家途中,家是恨不得「千里庭縮」的那種急迫;久別歸來,家是「審容膝之易安」的那種舒適。
無論身在何處,與家的距離都近在咫尺。因為家是慈母手中的線。在你臨行之前已密密地縫在身上。不管離家多遠。家的感覺總是那麼溫暖,那充滿著母親的叮囑父親的關切,永遠不會忘記。
歸心似箭,相信每個人都應該有過這樣的體會,其實歸心何止似箭,恨不得自己變成一束光,千里之遙轉瞬即至,越要到家的時候,這種感覺越強烈,直到踏進家門才會慢慢褪去。
那首經典的薩克斯曲《回家》不知打動了多少遊子的心,它的產生正是由於作家深夜回家時發現母親還坐在沙發上等他歸來,真情涌動於是寫成了這經典之作。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聽《回家》,你會強烈地感到家的溫暖以及家中親人的牽掛,思鄉之情從心底慢慢升越,彷彿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驅使著你趕回家,這便是它的神奇所在,也是家的神奇所在。
耳邊似乎想起李後主國破家亡後的感嘆:「千里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也只能「夢里不知客」,無家可歸或者有家而不能回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啊!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正因為有了「人家」,上面的一系列景物才有了生命的氣息。家是心之所至,心在哪,哪便是家。有了家才有了一切。家是生活之源泉,一切的一切都有一個共同的基礎,那便是家。
離家、想家、回家,人們經常重復著這件事。但卻沒有一個人覺得枯燥。不管我們離家多遠,對家的那份牽掛都會把我們帶回去。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悠揚的薩克斯再度想起時,我不禁自問:「何時回家?」
文三
家的感覺
我們的民族真是一個感情的民族,何為家?且看「家」這個字,房子下面有豕,即豬,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一家人和和氣氣的住在一棟房子里,還養著滿圈的肥豬,好一派溫馨的「農家樂」。中國人該是最安土重遷的吧,因為有家,能遮蔽一切苦風愁雨,干嗎還得四處奔波呢?
出門在外,幾乎所有的賓館都有這樣一條標語:「賓至如歸」,看多了不禁就多想,真的嗎?僅那些疊得整整齊齊的床鋪,冰冰冷不透一絲溫情的被褥和一些貌似豪華的傢具就可以讓客人門有回家的感覺嗎?恐怕不然。我們重視家,不僅因為它有我們從小就以熟悉的環境和一起生活的親人,更重要的怕是心中那隱藏的依賴和無拘束的感覺吧。在外求學,假日到家如能看到自己想念已久的父母固然是好,但是在餐桌上那無拘束的暢談,無壓力的氛圍才是真正的家的感覺。若有人認為有親人的地方便是家,我恐怕不能贊成。不信你同父母一起住賓館試試,我寧願呆在自己亂亂的小窩里。
在我看來,「家」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情結,在平常時無從察覺,到陌生處全湧上心頭。家,故鄉,是一個人一輩子無法消去的烙印。長大了,總要離家這時的家的感覺再不是媽媽不勝其煩的嘮叨,而升華成一種記憶,一種氣味,在他鄉不如意時蒙上眼簾的一層霧。
「家」不僅僅是一幢房子,而變成了港灣。無助的時候心裡牽念的不再是關乎前途、關乎生計的大問題,而是急急的想鑽到家裡的床上大哭一場。
可是說了這么多又何如呢?誰有能說得清道得明這家的感覺呢?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家在心裡上的作用就如同起風時添的一件衣服,恰到好處,但有多暖也只有你知道。
我所體會的家的感覺無非是有暖有溫馨有父母有親人有快樂有包容有安定,如此而已。有家如此,夫復何求?
文四
家,這個自小便不陌生的字眼,是一個讓漂泊在外的遊子時刻掛念的地方,是一個能讓你隨時停靠的港灣,是一盞不滅的溫馨明燈,總讓我們倍感舒心。
從不曾刻意用心地去定義什麼才算是家,因為我心中很明白,我有兩個家,「大家」在江蘇,「小家」在深圳。兩個家我都愛,但愛的意義又有不同,前者更像一種朦朧的感覺,一種模糊的悵惘,彷彿永遠停駐在心中的一個角落裡,很永恆。而後者就是一種平常溫馨實在的感覺,一種清晰的踏實感,好像總是在眼前,很舒心。
這幾年未曾回過大家,有很多原因,我總是有點失落,因為過年的隆重與喜慶在「大家」才能體現,才更強烈地讓我欣喜。於是在今年,又至年關的時期,我要說的是:「回家過年,回『大家』過年!」鏗鏘有力,堅定實在。
回想起以前回「大家」過年的事,總讓我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一份纏綿不盡的懷念。從登上回家的列車,我就激動不已,欣喜地望著窗外的景色瞬息萬變,而心中的家卻總是不變。素凈的小雪、凜冽的寒風、遼闊的大海、熟悉的蒸饅頭的味道,總是充斥我的大腦,總是讓我永無停歇的想念。想念那門聯的紅彤彤、雞鳴的雄赳赳、鞭炮的啪啪響,想念那過年的輕松與歡樂,想念那過年的感覺。
為什麼我更愛回大家過年?為什麼喜歡那個幾年只有十幾天停留的地方?我想,因為那兒有許多我摯愛的親人,我喜愛與他們一起分享過年的喜慶,分享親人團圓的溫暖,分享那份持久永恆的愛。
長途電話中,當我說出「回家過年」時,年過七旬的奶奶好像輕輕地吁了一口氣,但我知道,一直都知道,彷彿還看到了那張慈愛的臉綻放出笑容的燦爛。
文五
在年輕的又古老的歲月里,將鳳仙花瓣纏在指尖的年齡,往事如冬日下午四點鍾的陽光般溫馨。草長鶯飛的季節里遍地是開花的蒲公英,有心無心地將他們吹散,夕陽西下,朵朵飄向天涯。
每當回憶起童年的往事,最先跳進腦海的總是田野里蒲公英飛舞的畫面,白茫茫得像雪花一樣瀟灑在美麗的黃昏,片片浸濕里淚水依依不捨地徘徊,因為他們不願離家。
很久很久以前,我和蒲公英一齊離家流浪,在喧嘩又寂靜的都市早已追尋不到它的消息。晚風來另的日子,我獨自一人在暮色的蒼穹下問風兒當年蒲公英的去向,它們可曾想家,然後靜靜地等待永遠沒有回應的答案,在寂寞地想家。
很久以前回了一次家,沒有像想像中小野馬脫離韁繩的狂喜與暴躁,流浪或日里夜裡盼著的第一次回家竟是和親人的訣別,我跟著長長的白衣隊伍踱著步子送她最後一程。第一次感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助,死亡判決的時刻,人類只有憂傷。最後她一人沉沉地睡在了山坡,那裡開滿了蒲公英,也開滿無人問津的蒼涼,每一粒種子都在風中傳遞著亘古不變的哀愁。
臨走的時候,我貪婪地注視著大地上的每一個角落,野心地想踏遍石板路的每一塊青磚。離家的孩子不知道下次回家是何期。
許多年後的一個黎明,我又含著淚悄悄的離家。
有些東西永遠無法恨,家像家。縱使它再貧瘠守舊,再不入流,只要看一眼潺潺流淌的溪水,那三月滿山映山紅的妖嬈和那些布滿滄桑的臉,清澈的眼,所有的不快會立即冰消。
那生的生,死的死,從已知到未知,從未知到已知,歷史從未解答過愛的神秘和靈魂的離奇,夢與空間里宇宙進行著的層層的迷。家則是一個要用一生來詮釋的迷。即使全世界都將你拒之門外,家的門卻永遠敞開著。
人生只有一條路,那條路的盡頭是墳墓,我一刻也不停地行走,只為在到達墳墓前到家。
只有一直保持家的力量,才能在人生的雷電風雪中,在生命的刀砍斧鑿里,永遠不失去飛翔的心情 。
4. 以回家的感覺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
回家的感覺真
家,一個溫暖的名字,它既是一個遮 風避雨居所,又是一個真正使人憩息 心靈的空間。但對我們這些住校生來 說,一個星期回家就那麼一次是遠遠 滿足不了我們心中回家的慾望的。雖 然,學校有摯友常伴,有恩師於旁, 但還遠不及回家那種溫情與溫馨——那是屬於自己的那片藍天白雲,煙囪 冒起的朵朵炊煙,庭院中的鳥語花香 ……所以說,回家的感覺真好!
每個周末,當我拖著疲憊了整整一星 期的身體回到了家,心裡就有說不出 的滋味——雖然沒有木蘭「開我東閣門 ,坐我西閣床,脫我舊時袍,著我舊 時裳」的感受,但卻立即享受家中的 像是為我而設的一切:已封塵一星期 的電視機啦,正在等我打開顯示屏的 電腦啦,悶了一星期的音響啦……凡 所應有,無所不有。偶爾傳來家人的 幾聲嘮叨,像是給這個靜寂的世界傳 來幾聲誘人的音韻,使人感受到家不 僅是一所房子,還是一個讓人解開繁 瑣的空間;有時對他們的嘮叨聲有所 厭倦了,便大聲訓斥他們鬧著玩玩, 便有大風暴即將來臨,但暴風雨過後 ,會出現一道彩虹——那便是家人強 詞奪理之後的一陣歡笑,所以說,不 經歷暴風雨又怎有彩虹呢?家庭亦如 此!這樣其樂融融,這樣的舌頭上的 「鏖戰」,比學校的大吵小鬧,繁雜無 禮更勝一籌!回家,正是一個給心靈 得到慰藉的過程,有誰不愛回家呢?
曾記得小學時,一年級的第一個周末 媽媽接我回家時,我伏在媽媽的懷里 哭了起來,心中只有一個很大很大的 慾望——我要回家!的確,家對一個 小朋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雖說學校 是個大家庭,社會更是這樣個更大的 大家庭,但用比不上那一片在孩子眼 中潔白無暇的天空,那,就是家。無 論是三、四、五或六口之家,只要能 給人一個舒適的空間——學校太繁瑣 ,社會太復雜,只有是一個小小的家 ,就足以滿足一個孩子的心願。回家 ,亦是對一個孩子而言,比游戲勝利 、獲得成功更大的滿足和喜悅,也就 是說,回到了家等於戰勝一切,比得 到世間上的每一樣東西更有滿足感和 歸屬感。
人,永遠是以自己的家為核心。風格 簡約也好,金碧輝煌也好,永遠以人 為本。只要有一個讓人不再感到繁瑣 的內斂空間,就不失是一個好的家。 而回家,更讓人自豪,狂放,它讓我 感到了寧靜與現代的區別,讓我更好 地去細細品味家中無限的暖意——回 家的感覺真好!
5. 作文 以「回家」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題目自擬,不少於500字。
答案: 解析: 按照要求 中心明確 語言流暢即可。
6. 作文,600字,以《我回家最晚的一天》為題,記敘文。 回家晚的原因,回家後的情形,我的感受如何。
記得我回家最晚的一天,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一天下午,輪到我值日,等我和同學打掃完教室後,以經快六點了。忽然,左舒婷對我說:『『靜怡,反正今天作業一點點而已,你就去我家玩玩吧!反正我自已一個人在家裡也非常無聊。『『呃,你家遠不遠啊?』』我問。舒婷回答:『『不遠啊,你不是有騎自行車嗎?騎自行車五六分鍾就到了!』』『『那好吧,不過我只能玩一會兒,否則我的爸爸媽媽會擔心我的。』』『『好。』』然後我就跟舒婷玩太過癮了,等我想起要回家時已經快七點了,天已經黑了,後來舒婷借給了我一把手電筒,我才順利地回了家。快到家時,我看見爸爸媽媽正在家門囗一直找我,一直喊我的名字。過了一會兒,媽媽發現了我,媽媽緊緊地抱住我,說道:『『靜怡,你去哪了,媽媽一直找你找不到,嚇死我和你爸了!』』我抬起頭,發現媽媽的臉上顯出異常的喜極而泣的表情,於是便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媽媽,爸爸媽媽便趕緊把我帶進去吃飯了。
飯桌上異常的冷,好像所有的菜都掛上了冰碴「去哪了?干什麼去了?」爸爸首先把破了飯桌上的冷清。我忐忑的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隨便吃了幾口飯就出去看電視了 我正看著電視,媽媽過來了,看我好像把剛才的事全忘了,媽媽看了我一眼就走了,我以為沒事了。誰知道,媽媽拿了一個雞毛撣子生氣地說:「過來,乖乖讓我打兩下啥事沒有,否則……」我躲的
「我打你這一回,你就記住了,不打你,你記不住」媽媽說著把我拽過來了。拿著雞毛撣子打了我幾下。打完之後,媽媽生氣地說:「你改不改」我忐忑不安的說:「媽媽,我一定改」說完媽媽就看哭了,爸爸讓我給媽媽道歉,看見媽媽哭我也哭了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錯了,」站了一會,媽媽臉上還帶著眼淚說:「趕緊寫作業去吧」到了屋裡,我聽見媽媽還在哭。
我暗下決心:「爸爸、媽媽我以後再也不敢這樣了,我以後不把你的話當耳旁風了,爸爸、媽媽我以後再也不這樣做了」
7. 回家作文600字初中要有事例
家,一個溫暖的名字,它既是一個遮風避雨居所,又是一個真正使人憩息心靈的空間。但對我們這些住校生來說,一個星期回家就那麼一次是遠遠滿足不了我們心中回家的慾望的。雖然,學校有摯友常伴,有恩師於旁,但還遠不及回家那種溫情與溫馨。
回家,每個人都帶著興奮、愉快的心情。這就是回家,久離而歸的期待。家,無論是好是壞,始終是精神的歸宿地,心靈的寄存區。出門在外的學子、遊子都會想家,時間長的想,時間短的也想,離得越久,想的越深。不管這個家,你是愛著的,還是恨著的,或者是漠然對待的,家始終是家,那是你的羈絆,你的落葉歸根之處。
回家是幸福的。
我一回到家,那種溫馨的感覺便彌漫了開來。溫馨的感覺,只有自己才心領神會。於我自己的體會,不僅是春風般的溫暖,更是一股熟悉之感。熟悉的模樣,熟悉的聲音,熟悉的動作兼一切所熟悉的東西,親人還是那樣的親人,可能會因為歲月的流逝,增添滄桑之感,而在眼中,他們依然如舊。
回家也很平淡。
每一次回家,心情都沒有特別的激動。可能是因為離家較近的緣故,也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性格。我認為,平淡才是最真實的。沒有極大的歡喜與悲泣,就是一種淡淡的感覺,如清水拂過,涼風吹過,自然和暢,無言的溫馨感。我覺得,這就是回家。
家,是天底下最純粹的地方;家,是自己真正渴望擁有和渴望自己歸來的地方;家是生你養你甚至給你最後一抹泥土安息的地方。
但願每人都能回家看看,體會家的溫馨,體會家那一種平淡的感覺,一種不一樣的平淡。
8. 中考滿分作文記敘文回家
回 家
家,是避風的港灣,讓我在受挫後找到心靈的歸宿;家,是心靈的慰藉,讓我在心煩意亂的時候找到自我;家,是一盞啟明燈,讓我在迷失道路的時候找到前進的方向。
作為初三的我,雖然回家的次數少了,但絲毫沒有阻止我回家的慾望。因為家中有我時常牽掛的人,家中有我心靈的依靠,家中有我快樂的源泉。在家中,我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家,那溫馨而又充滿自由的空間。只要我在家裡:就沒有約束感,沒有煩心事,更沒有學習上過大的壓力,使我感覺彷彿走進美麗的天堂,無憂無慮,心情愜意!
每當學校放假,我都會有中說不出的感覺,這種感覺壓的我喘不過氣來,真想逃課回家。但是我必須控制自己,盡量做到一如既往的聽課、不分心。放學的鈴聲一響,馬上提上書包直奔車棚,騎上車子箭似的飛奔到家門口,坐在家中桌前的小凳上,吃著「母親牌」飯菜,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此時,心中所有的煩心事都已害羞地逃走了,而快樂的事情就理直氣壯地浮現在眼前,搖晃不走,久久不能散去……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感覺到了家幸福的味道——香甜、可口。
可是有時,我挺害怕回家的,因為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心中總有些對父母的愧疚之感,總覺得很對不起他們。想到沒有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工作」,每個星期還要回家領取「工資」,心裡真不是滋味,可是當我每次回到家後,父母雙親對我依然是「濤聲依舊」,於此,我無言,我無語,只有在心裡默默地告誡自己,要好好學習,發奮圖強,要對得起自己的「工作」,更要對得起父母雙親,黃天厚土……
家,在我遇到困難時,是你給了我希望;家,在我心靈受到創傷時,是你給了我安慰;家,在我遇到挫折時,是你給了我鼓勵。但是盡管如此,我還是應該少回家。因為我知道,今天的「少回家」或「不回家」,是為了明天更好地回家——揚眉吐氣的回家!
【點評】:這篇文章除了寫出了回家的感受:幸福、快樂、自在、苦惱,還流露出自信拼搏的心。更難能可貴是你文筆的「幽默風趣」,為文章營造了一種寬松、舒心、快樂的氛圍,讓讀者樂於接受。另外,文章中比喻排比句,也相當不錯!(薦評老師 :王三衛)
回家
我一直就熱愛自己所在城市的一切,那如清晨小鳥鳴囀般的自然,那如晚霞陽光夕照般的真誠。不過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的境界還需潛默鄉村,估且猜想那裡是能夠境心的原因緣自與一塵不染罷,所以就像我前幾日亂言想走得自然,活得淡然般,就這樣真真的想著寫意的生活,就這樣將自己騷動之心交給大自然的懷抱,回首展望,那種幽然之美依舊在心頭盪漾。
我無法理解富豪們的情趣,就像我討厭穿著功名勢利與一身的西裝樣,出席在滿臉恭維的酒席會上,與這些金壁輝煌下的名人探討著渾然不幹的社會話題,與從小就厭煩的名場勢利廝守名嚼,這種空氣里有能夠讓我窒息的因子,它們毫不客氣地在我身邊出沒,一點點地想打消著我的純真,我感覺不到自已的一點存在。
所以我走了出去,在陽台上可以盡情地閉目舒心片刻,雖然這是遠遠不夠,但當我又看到滿夜幕色在我眼前為?時,我只消深深吸一口氣就完全可以將污穢之味全部消除,盡可能地熟悉著萬物,從眼裡那片淡然的綠色走向寂靜的無語,渴望著應酬的盡早結束,我好盡快回到心愛的家中。
我自己從來沒有什麼奢望一定會做得怎麼樣,雖然我所在的每一個環境里,我都那麼出色,但是我認為無限深奧的哲理還有很多未盡之處,我最近愈來愈感覺到自己內心的空白打擾,無時無刻地想從筆下世界裡尋找那一片絲絲廖靜,雖然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成果出來,但我生性在學習著,就像我熱愛家鄉的每一寸土地一樣,感悟著真實的一切。
回家的路上,看到城市工人在辛勤的工作著,除了有打掃街道灰塵的,還有在垃圾場里滾打蹣跚的,他們把自己默默的努力換來著我們白天的所遇,而就在剛剛,我還在陪那些官僚的主義者們進行者製作垃圾,我實在無可奈何悖謬的生活,特別是當我看到他們潔靜的工作時,眼角里那片安寧又帶出了不安,就這樣隨著計程車的後車箱弧線,輕輕地快速逃離在城市的一面。
到家門口後,顯然平日白天里的熱鬧靜了下來,院子里少有的一絲絲涼風微襲著我這位身單衣薄之子。雖然樹上不見了白天美麗小鳥們的蹤影,雖然樹叢里不見了下午活潑小狗們的歡愉,但當你看到此刻掛在當空的美景畫色時,當你看到無法描繪的自然美靜時,還會有什麼東西能夠比家裡的這一切更好呢?
我親切自然的大步走往家中,開門時,發現母親已熟睡許久。
回家就是對家中的一種思念。家,是我們永遠的家!
9. 回家 作文 600字 大致內容圍繞我回家後看到媽媽忙碌的身影..... 記敘文 快!周六前快啊啊!快的提高懸賞!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的更加美好。」是啊,愛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父母對你的愛,親朋好友對你的關懷……當然我也擁有母親的愛,那是在書房裡的台燈下,不知不覺我的眼皮便在「打架」了,忽然飄來的香醇的咖啡味;那是在大雪飛揚的日子裡,媽媽送到學校來的那雙暖暖的棉鞋;那是在我發高燒的病床前媽媽忙碌的身影……
記得那次是 在暑假裡, 經過一段時間,我看見了故鄉的房屋。我激動的大叫了一聲「我回來了」。我家的老狗聽到我的聲音,急忙跑到路上來接我,它熱情的樣兒,使我不得不和它親熱一番。來到家裡,久別的爺爺,還是那樣的精神,那樣和藹可親。他給我端上熱騰騰的飯菜,笑呵呵的對我說:「快吃吧!晚上我再給你做好吃的。」 這飯菜對我來說已是人間極品,美味佳餚,還有什麼可以比得上呢我突然無緣無故地發燒了,而這時候的媽媽自己生病還沒有完全恢復,爸爸也正好出差了。唯一可以照顧我的人就只有媽媽了。媽媽白天要去上班,回到家裡還要忙著做家務,同時還要照顧我這個不懂事的兒子。我一點也沒注意到媽媽疲憊的臉龐,還嚷著要這要那,晚上,她剛想躺下來休息,我卻吵鬧著要她給我講故事,媽媽不得不打起精神給我講我愛聽的故事,直到我安靜的睡著,我也不知道她是什麼時候睡著的。
幾天下來,我 的感冒好了,。而她卻瘦了一大圈,媽媽是用他的休息時間來照顧我的,而且沒有半句怨言。現在回想起來,是媽媽的愛讓我這個不懂事的孩子一點一滴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