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令老師頭痛的是批學生的作文,特別在我們農村學校,一個班每次交上來的作文合格的了了無幾;令學生頭痛的是寫作文,一提到寫作文,學生就會愁眉苦臉,唉聲嘆氣。作文是我們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在今天大力提倡減負的情況下,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
我們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在進行教學時,我們要時刻牢記寫作方法的滲透。每講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從整體上明確,本文寫了什麼內容,怎樣寫的,關鍵讓學生學會怎樣寫的。圍繞這個問題展開,學生就會順藤摸瓜、一步步走進作者的部局謀篇中來。從結構到手法、到修辭,一點點,日積月累,學生就會從朦朧到清晰地感悟到寫作原來就是這樣寫。每講一篇文章,就讓學生自己想一想,如果自己寫,會怎樣寫。特別是講讀課文,這一點一定要做到位。在講《春》這篇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時,我把重點放在讀上,在讀中讓學生從內容、寫作手法、寫作順序或角度、修辭等方面進行賞析,學生從中掌握了課文內容也掌握了寫景作文的一般方法,既提高了賞析文章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講《濟南的冬天》一課時,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整體感悟:濟南的冬天特別之處在哪?學生感悟到:濟南的冬天是溫情的。我隨機拋出一個大問題:作者是怎樣寫濟南冬天這一溫情特點的?整節課,學生圍繞著這樣一個大問題開始尋找答案,從內容到寫法再到修辭。然後讓學生把《濟南的冬天》與《春》進行比較,最後老師提出與寫作有關的問題:為什麼兩位作者都能寫出這樣優美的經典之作呢?學生的回答中都提到了作者善於觀察、熱愛生活。有個學生還引用了羅丹的一句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隨機進行點撥: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的作者都寫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會那麼活靈活現,才能達到神似。在我們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
什麼是觀察呢?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的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裡編的准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後說:「我勸你不要忙於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於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察、認識、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於寫成了小說《點心》,並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所以,學會觀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第一要素。作為語文老師,只教給學生善於觀察還不夠,還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就拿寫景文章來說,要想文章寫得生動,要多種感官抓特徵,這是寫好寫景文章的關鍵。自然界的萬物是各具情態的,我們在觀察景物時要善於從景物的形狀、顏色、質地、聲響、味道等多方面去觀察,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徵。如果離開了這些感官的綜合參與,我們就不能很好地把景物特有的形貌逼真地描寫出來。以朱自清的《春》為例:作者通過視覺寫春草「嫩嫩的,綠綠的」,寫春花「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寫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通過聽覺寫蜜蜂「嗡嗡地鬧著」,寫鳥兒「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寫牧童的短笛「成天嘹亮地響著」;通過嗅覺寫「花里帶著甜味兒」,「風里帶著些新翻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 ……多種感官齊出動,景物特徵畢露無遺。這種方法在學生賞析精美語段時教師要適時注意點撥,根本不用單獨拿出來講,學生在寫作文時自然就會運用了。
寫景文章離不開觀察,寫其它類的文章同樣也離不開觀察,一個眼神,一個細微的動作,一個人獨特的外貌,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不經過細致的觀察是寫不出來的。因此,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積累素材的方法
課外閱讀教學要與作文教學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課外閱讀中所選文章,都是文章中的精品,如果只讓學生做完題,教師講完閱讀題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這就失去了一次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機會。在講課外閱讀時(現代文),讓學生先了解本文寫了什麼內容,是怎樣寫的?然後再講文中的問題,並且講完後,讓學生把精美的語段背下來。文中如果涉及到對學生寫作方法上有幫助的知識或素材,讓學生記在筆記本上。如果是文言文小閱讀,可以把它作為寫作素材的,要求學生背下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積累素材。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有些課外閱讀如果沒有時間講,我就只讓學生讀,不用做題,就是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學習寫作方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所以在強調學生讀書的基礎上要對文章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素材,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活水源頭」,並學會運用,使作文內容應筆而生,有如湧泉。
我們老師要把講課外閱讀當作拓寬學生的視野,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來做。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能力能不提高嗎?還用我們老師天天嘮叨著讓學生回家看作文嗎?其實,老師每天讓學生回家寫完作業後看一篇作文能有幾個學生做到位呢?我們把課堂中的任何一堂閱讀課都當作作文課來講,學生的作文水平一定會提高的。
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渠道有許多種,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能力實際上是把作文放到課堂教學中進行的,也就是,任何一節語文課,都是學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扶手。願我們的每一位語文老師都能為學生樹起提高寫作能力的扶梯吧,為他們開拓出一片燦爛而又廣闊的天地吧!
⑵ 國培里的學習日誌在哪裡寫 希望詳細些
先登錄,登錄後在你的姓名下有個功能菜單,左側第五個就是學習日誌,單擊打開,里就可以寫學習日誌了
⑶ 作文:難忘的一堂閱讀課怎麼寫啊!!!!!
去年,日本豐田公司幾次三番找到火箭隊的老闆亞歷山大,目的只有一個,內希望他幫忙跟姚明牽上線,讓容姚明出任豐田的形象代言人。豐田公司一直是火箭隊的球場贊助商,火箭隊的主場球館就叫「豐田中心」,所以,老闆自然也願意成全這樁美事,更何況,誰都可以想像,豐田公司在開始行動之前,已經為姚明准備了一份多麼豐厚的廣告合同。但是,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姚明幾乎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就是兩個字:不行。而且,不負責提供任何解釋。
這事兒,姚明沒跟人說起過,有些決定,往往不需要理由,甚至,沒有必要去衡量利弊得失。他不想向別人證明什麼,雖然,這並不像考慮是否買一台日產電視那麼簡單。
姚明是屬於世界的,但姚明首先是屬於中國的。就像一些真正了解姚明的朋友所說的那樣,比起許多擁有同樣優越的生活方式的人,姚明更清楚自己首先是中國人 。
我喜歡姚明——因為他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