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寫作文的開頭結尾
啊。。-0-。其實吧,來作文開頭有幾種思源考方向和寫法:1.緊密聯系文題,結合要寫的內容,進行聯想。
2.以外至內,由淺入深,外表與內在進行對比。
3.根據內容和文章的立意,聯系有一定共同點,可以升華中心的景物,從而引出下文。
4.以倒敘的手法,先交代事件結果,激發讀者興趣。
5.運用修辭手法,排比、比喻、擬人等等描寫一下敘述對象。
【畢竟不同的文體,不同對待,要想好什麼樣的開頭能引出下面的文章,緊扣中心。】
結尾:1、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2、以景結尾,渲染環境,給人想像的空間。
3、用一句富含深意,緊扣中心,升華立意的語句結尾。
4、以故事最後的情節,就是事件的結果結尾。………………我目前就想出來那麼多,完全是經驗,-0-只是一個剛初二的。如果不對的請諒解。。。希望採納。
Ⅱ 如何寫作文開頭和結尾
開頭和結尾是閱卷老師閱讀的重要位置,因此打造一個精彩的開頭和結尾,就會使文章出現「亮點」,從而吸引閱卷的眼球,提高自己的分數。
一、撰寫一段精彩的開頭,一見鍾情。
古人稱文章的開頭為「鳳頭」,就是說開頭要美麗精巧、新穎貼切,要有創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讓閱卷一見鍾情,產生一種必欲讀之而後快的感覺。因此,下筆之前一定要精心構思、反復琢磨,務求精工。
(一)設計題記,新人耳目
如有篇中考滿分《朋友,我要說聲謝謝你》,它的開頭是這樣的:
緣,讓我與你相識在桂花爛漫的九月;夢,又讓我與你分別在烈日吐炎的六月。朋友,在與你相處的四個春去秋來的日子裡,友情讓我加倍珍惜。是你讓我慘淡的日子也變得精彩,是你讓我發現了生活的美麗,是你讓我驕傲的心得以讓謙虛駕馭。一切的一切,讓我追尋與你共同走過的腳印。 ——題記
在這篇文章中,考生別具匠心地在正文前面設置了一個題記,既渲染了濃濃的氛圍,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調;同時又含蓄地交代了「我要說聲謝謝你」的原因,巧妙地詮釋了文題。而且句式整齊,富有文采,很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言彼意此,曲徑通幽
如中考滿分《美麗人生》的開頭:
有的人喜歡把人生比作一條路,有的人喜歡把人生比作一杯酒,有的人信號把人生比作一團麻。我卻喜歡把人生比作花。
在鋪陳了他人對人生的種種理解後,小作者話鋒一轉,亮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卻喜歡把人生比作花。」由此進入文章的主體部分,可謂言此意彼,欲擒故縱,曲徑通幽,韻味悠長。
(三)鋪陳排比,蓄勢待發
有一篇題為《門》的優秀作文,是這樣開頭的:
綠色推開了春天的門
雷雨推開了夏天的門
果實推開了秋天的門
瑞雪推開了冬天的門
書籍推開了知識的門
智慧推開了理想的門
理想推開了成功的門
聽,到處都是開門的聲音……
開篇,作者連續用了8個結構相同、含義雋永的句子,從不同角度賦予了「門」獨特的寓意,既揭示了「門」的豐富意蘊,又形成了一種層層遞進、不可遏止的雄渾氣勢,自然引出了下文「推開人生之門」的主題。
(四)托物起興,暗渡陳倉
曾見過一篇優美的習作,題為
《關愛永遠》,開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朝陽出來了,湖水為它梳妝;新月上來了,群星為它作伴;春花綻開了,綠葉為它映
襯;鳥兒在鳴唱,蟋蟀為它伴奏……天地萬物都在向我們講述著愛的故事。
文中,作者從自然現象入手,托物起興,鋪敘了自然界中許多事物之間都充滿了濃濃
的「關愛」,並且運用擬人手法,使這些事物具有人情味。接下來不用看就知道,肯定要過渡到「人與人之間也應存在關愛」的相關主題,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
東晉文學家陸機說:「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這句話用來形容文章的開頭,也是非常恰當的。開頭的方式多種多樣,很難一一列舉。但總而言之,開頭一定要有特色,力爭一開始就能吸引閱卷,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提升整篇文章的得分等級。
二、錘煉一個精當的結尾,畫龍點睛。
明代學者謝榛說:「結尾當如撞鍾,清音有餘。」的確,好的文章結尾能夠產生一種「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藝術效果,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喚起讀者的思考和共鳴,讓讀者沉浸在文章的境界之中,久久回味。
(一)添加後記,余韻悠長
如江蘇泰州中考作文話題為「只有一個」,有篇優秀作文《魯迅先生,只有一個》,在正文之後,小作者還加了一段「後記」:
先生正等著我們走出浮華的海面,款款地步入他的心房,與他進行靈魂深處的交流!
——後記
在文章的主體部分,作者通過比較盡顯魯迅極其作品的非凡價值,表現出面對社會冷落魯迅的憤慨,進而呼籲我們去親近和閱讀魯迅及其作品。而後記部分則換了一個角度,從魯迅先生的視角,呼喚著我們與他交流,使文章更進一步敲擊著讀者的心扉,從而走近魯迅。可以說,這一段後記,堪稱畫龍點睛之筆,與文章的主體部分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二)提出問題,引人深思
有一篇中優秀作文《簡單與不簡單》,在列舉了種種「簡單與不簡單」的現象、分
析了「簡單與不簡單」的辯證關系之後,文章結尾時,作者寫道: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同時有著簡單和不簡單,問題是我們該追求什麼樣的簡單和不簡單。
朋友,你說呢?
在這里,作者巧妙地提出了「該追求什麼樣的簡單和不簡單」的重大命題,引發了讀者深沉的思考,啟示著人們作出正確的抉擇,追求有意義的人生。作者盡管沒有明說,但引人深思,催人警醒。
(三)卒章顯
志,主旨鮮明
如半命題作文「這是我的________」,有個考生在橫線上填了「承諾」一詞。在具體展現了「承諾」的形成過程之後,作者在結尾一段寫道:
「無論在人生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永遠不會放棄,做一個生活的強者!」——這
就是我的承諾。
在文章的結尾,作者非常明確地表達出「我的承諾」的內容,既緊扣文題,又揭示出文章的主旨,可謂卒章顯志,曲終奏雅。而且,這一句富含激情、擲地有聲的話語,顯示出小作者堅強的決心、豪邁的氣概,可愛可敬,感人至深。
(四)出人意料,戛然而止
這種結尾不是按照故事情節的通常邏輯,來處理人物或事情的結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結局戛然而止,讓人在目瞪口呆之餘,不禁感嘆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變萬化。如一篇習作《門·鑰匙》的結尾寫到「我捏著鑰匙,伸過手去開那扇緊鎖的門,鑰匙剛一觸到門―— 啊,門竟然沒鎖!原來我一直認為緊鎖的門,根本就是開著的。」這種出人意料的結尾,大大增強了文章的魅力,使讀者在意外之餘多了一些理智的思考。
古人雲:「一篇之妙,在乎落句。」一個精當的結尾,會使全篇大放異彩,熠熠生輝。結尾的方法豐富多彩,沒有固定模式,關鍵是要善於根據所寫文章內容的需要,選擇一個恰當而巧妙的結尾
Ⅲ 淺談如何寫好作文的開頭和結尾
淺談如何寫好的開頭和結尾
作文的開頭和結尾是閱卷老師閱讀的重要位置,因此打造一個精彩的開頭和結尾,就會使文章出現「亮點」,從而吸引閱卷的眼球,提高自己的分數.
一、撰寫一段精彩的開頭,一見鍾情.
(一)設計題記,新人耳目
(二)言彼意此,曲徑通幽
(三)鋪陳排比,蓄勢待發
二、錘煉一個精當的結尾,畫龍點睛.
(一)添加後記,余韻悠長
(二)提出問題,引人深思
(三)卒章顯
(四)出人意料,戛然而止
Ⅳ 怎樣寫好作文的結尾
一、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所謂自然結束式,是指把文章內容表達完了之後,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設計蘊意深刻的哲理語句,不去雕琢豐富的象徵形體,以事情的終結作全文的結尾,干凈利落,不枝不蔓。
如《一堂有趣的科學課》是這樣結局的:下課鈴聲響了,當同學們戀戀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實驗時,一個個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麼搞的,這節課時間這么短!」
二、卒章顯志畫龍點睛
這種結尾方式,是指在文章結束時,以全文的內容為依託,運用簡潔的語言,把主題思想明確地表達出來,或者在全文即將煞尾時,把寫作意旨交待清,使文章中心鮮明突出。
如一同學在寫《承諾》時這樣結尾:無論在人生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永遠不會放棄,做一個生活的強者——這就是我的承諾。
三、首尾呼應凸顯主旨
首尾遙相呼應,結構完整,渾然一體,能喚起讀者心靈上的美感。
請看某同學寫《戰勝自己》的開頭和結尾:
開頭:善於戰勝自己,這是我的長處。這個「自己」,是害怕困難缺少勇氣的自己,成功時很得意洋洋的自己。
結尾:善於戰勝自己,這就是我的長處。困難前面不失掉信心,要有勇氣戰勝之:成功時不趾高氣揚,要看到缺點,保持冷靜的頭腦。
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用名言、警句、詩句、俗語、歌詞等收尾,洋溢著詩意,揭示著真諦,呈現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尋味的內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讀者的心中,意味深長。
如一同學如此寫《美好的明天》的結尾:明日歌中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創造出美好的明天。
五、巧妙發問引人深思
結尾以發問的形式提出問題,啟發讀者思考,具有感染、強調的作用,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如有同學這樣寫《我的語文老師》結尾:難道我的語文老師不是一個稱職的好老師嗎?你見過這樣的老師嗎?
Ⅳ 怎麼寫作文的結尾
作文的開頭和結尾是閱卷老師閱讀的重要位置,因此打造一個精彩的開頭和結尾,就會使文章出現「亮點」,從而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提高自己作文的分數。
一、撰寫一段精彩的開頭,一見鍾情。
古人稱文章的開頭為「鳳頭」,就是說開頭要美麗精巧、新穎貼切,要有創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讓閱卷老師一見鍾情,產生一種必欲讀之而後快的感覺。因此,下筆之前一定要精心構思、反復琢磨,務求精工。
(一)設計題記,新人耳目
如有篇中考滿分作文《朋友,我要說聲謝謝你》,它的開頭是這樣的:
緣,讓我與你相識在桂花爛漫的九月;夢,又讓我與你分別在烈日吐炎的六月。朋友,在與你相處的四個春去秋來的日子裡,友情讓我加倍珍惜。是你讓我慘淡的日子也變得精彩,是你讓我發現了生活的美麗,是你讓我驕傲的心得以讓謙虛駕馭。一切的一切,讓我追尋與你共同走過的腳印。 ——題記
在這篇文章中,考生別具匠心地在正文前面設置了一個題記,既渲染了濃濃的氛圍,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調;同時又含蓄地交代了「我要說聲謝謝你」的原因,巧妙地詮釋了文題。而且句式整齊,富有文采,很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言彼意此,曲徑通幽
如中考滿分作文《美麗人生》的開頭:
有的人喜歡把人生比作一條路,有的人喜歡把人生比作一杯酒,有的人信號把人生比作一團麻。我卻喜歡把人生比作花。
在鋪陳了他人對人生的種種理解後,小作者話鋒一轉,亮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卻喜歡把人生比作花。」由此進入文章的主體部分,可謂言此意彼,欲擒故縱,曲徑通幽,韻味悠長。
(三)鋪陳排比,蓄勢待發
有一篇題為《門》的優秀作文,是這樣開頭的:
綠色推開了春天的門
雷雨推開了夏天的門
果實推開了秋天的門
瑞雪推開了冬天的門
書籍推開了知識的門
智慧推開了理想的門
理想推開了成功的門
聽,到處都是開門的聲音……
本文開篇,作者連續用了8個結構相同、含義雋永的句子,從不同角度賦予了「門」獨特的寓意,既揭示了「門」的豐富意蘊,又形成了一種層層遞進、不可遏止的雄渾氣勢,自然引出了下文「推開人生之門」的主題。
(四)托物起興,暗渡陳倉
曾見過一篇優美的習作,題為
《關愛永遠》,開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朝陽出來了,湖水為它梳妝;新月上來了,群星為它作伴;春花綻開了,綠葉為它映
襯;鳥兒在鳴唱,蟋蟀為它伴奏……天地萬物都在向我們講述著愛的故事。
文中,作者從自然現象入手,托物起興,鋪敘了自然界中許多事物之間都充滿了濃濃
的「關愛」,並且運用擬人手法,使這些事物具有人情味。接下來不用看就知道,肯定要過渡到「人與人之間也應存在關愛」的相關主題,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
東晉文學家陸機說:「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這句話用來形容文章的開頭,也是非常恰當的。開頭的方式多種多樣,很難一一列舉。但總而言之,開頭一定要有特色,力爭一開始就能吸引閱卷老師,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提升整篇文章的得分等級。
二、錘煉一個精當的結尾,畫龍點睛。
明代學者謝榛說:「結尾當如撞鍾,清音有餘。」的確,好的文章結尾能夠產生一種「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藝術效果,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喚起讀者的思考和共鳴,讓讀者沉浸在文章的境界之中,久久回味。
(一)添加後記,余韻悠長
如江蘇泰州中考作文話題為「只有一個」,有篇優秀作文《魯迅先生,只有一個》,在正文之後,小作者還加了一段「後記」:
Ⅵ 怎樣寫好作文結尾,如何寫好作文的結尾
優秀的作文,內容應一氣呵成,結尾與前面的正文應一線相生,沒有缺痕。讀好的結尾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人們常稱好文章的結尾為「豹尾」,這實際上是在說文章的結尾應該追求簡練、生動與傳神。「編筐編簍,全在收口」。精彩的結尾,有利於揭示文章的主題,有利於凸顯文章的結構。因為,精彩的結尾往往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讀之就像欣賞一段絕妙的樂章,一曲終了,餘音仍在耳畔繚繞回盪。
一篇主題鮮明、構思新穎的文章,如果有一個蹩腳的結尾,會使整篇文章黯然失色。
失敗的作文結尾常常表現為以下幾種缺陷。首先,是文章沒有結尾。這類文章的結尾常常是不當止而硬止,即還沒有把文章寫完,文章的結構還不完整,主題還未得到充分體現。其次,是文章的結尾畫蛇添足。這類文章常常是文章已經寫完,中心已經表達清楚,事情已經敘述完整,形象已經鮮明突出,事理已經闡釋明白,文章本該結束,可是當止而未止,拖泥帶水,蕪雜不堪,以致沖淡甚至掩蓋了主題。再次,是文章的結尾與中心不一致。這類文章常常是文章的結尾未與主題照應,忽視了結尾與主旨的統一性,從而損害了文章中心思想的表達。
由此可見,結尾對一篇完整的文章來說很重要,要想提高作文的質量必須注意結尾的技巧。
一、自然收束式
不論是哪種文體的文章,主要內容寫完後都應該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是刻意去設計有哲理性、象徵性的語句作為文章的結尾。這樣的結尾,我們稱作自然收束式結尾。使用自然收束式結尾,不僅可以避免文章的結尾出現畫蛇添足、無病呻吟的毛病,還可以使文章顯得簡潔明快、樸素無華。但是,自然收束式結尾講究自然並不是就意味著結尾可以隨心所欲,馬虎草率。相反,其必須順著文章的行文思路與結構安排自然結束全局。例如,《人,又少了一個》通過寫一個女乞丐三年前與三年後的不同形象與神態,表現了人格墮落這一深刻的主題。文中,作者未作任何評論與分析,只是用白描手法記述了事情的經過。在文章結尾處,作者這樣寫道:「砰的一聲,大門被踢上了。那女人回過頭來,冷笑了一聲,然後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經不認得我了!」這一不加修飾的結尾,給讀者留下的是無限的思考與無窮的回味。
二、首尾呼應式
這種結尾的方式,常常是文章的結尾既呼應了文章的開頭,又不是簡單的重復。使用這種方式收束全文,能產生首尾圓合、渾然一體的藝術效果,喚起讀者心中的美感。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開頭是「……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結尾是「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開頭和結尾無論是寫作者的行蹤,還是寫妻兒的入睡,抑或是寫作者的情緒,都前後照應,呈現出一種對稱的美。
三、卒章顯志式
就是文章結束時以主要內容為依託,運用簡潔的語言把主題思想明確地表達出來。這種結尾的方式又稱「畫龍點睛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就使用了這種結尾的方式——開篇即交代寫作緣由,接著概括性地描寫巴陵勝景,然後詳細寫景抒情,最後以議論帶抒情的語句收筆,突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主題。
四、追問拓展式
這種結尾的方式,常常是在文章結尾處以反問的形式提出問題,引導讀者思考。例如,《角度》的結尾運用的就是這種方式。
不同的話有不同的影響,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視野,不同的哈哈鏡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會有不同的行動,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樣子,不同的評價會造就孩子不同的命運。何必讓自己狹小的視角不公地評價一個人,傷害一個人?何必要熄滅風中的燭光?何必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必須成為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無個性的模型?
顯然,作者以設問的形式收尾,不僅引人深思,還進一步拓展了文章的內涵。
五、情景渲染式
這種結尾的方式,常常是在文章結尾處通過描寫或再現一段情景,渲染氛圍,增添畫意,從而更好地烘托主題。例如,魯迅的小說《祝福》就使用了這種結尾的方式。
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預備給魯鎮以無限的祝福。
這一結尾,不僅通過情景描寫渲染了舊中國落後、封閉的農村除夕夜看似熱鬧實則死寂、看似吉祥實則險惡的氛圍,還再現了舊中國農村濁重的愚昧氣息和悠遠的原始氣氛,更反襯了祥林嫂的悲劇,增強了作品對舊社會的批判力度。
六、出人意料式
就是文章的結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這樣的結尾往往意味深長,不僅可以使敘事曲折有致,內容豐富多姿,還可以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例如,莫泊桑的《項鏈》就使用了這一結尾方式。
「唉。可憐的瑪蒂爾德,不過我那一串本來是假的,頂多值得五百法郎!……」
這一結尾是人們以常規思維思考根本想不到的,不僅具有很強的諷刺意味,還使小說的內涵更加豐富了。
總之,結尾如文章這台大戲的壓軸部分,必須唱得精彩;結尾如「撞鍾」必須大音余響,盪氣回腸,韻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