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的家鄉(長沙)800字作文
在長沙,最熱鬧的是晚上。一到夜幕降臨,這個城市就真正的蘇醒過來,從河兩岸的沿江風光帶到河東熱鬧的酒吧街、不愁沒有人氣的各類秀場,到處都是出來休閑的長沙人,而且不管你是什麼性格、什麼階層,都能找到讓自己快樂逍遙的休閑場所。大學生們囊中羞澀,去沿江風光帶看看江水燈火,放盞孔明燈也是浪漫;青春時尚的滿哥妹佗去熱鬧的酒吧里泡吧;想開懷的買張票去歌廳里看一場演出,從二人轉到相聲歌舞,從千手觀音到青藏高原,各種類型的節目,正經八百的、插科打諢的,再加上有才的主持人市井風味極強的串場,也能讓你哈哈大笑忘記煩惱;想滿口腹之慾的就開著車去路上轉悠,瞅見哪家飯店門前連停車位都沒有了,去湊個熱鬧准沒錯,別看有些店子門臉不咋地,進去以後卻往往是別有洞天;累了一天想鬆鬆筋骨,找個洗腳城,花四十塊錢就可以請個手藝好又漂亮的妹子來替自己洗個腳,躺在按摩床上既能放鬆還能順便和同來的同事朋友談天聯絡感情,很多生意都是下了飯桌再洗腳的程序中敲定的;玩到半夜要是餓了,千萬不要急著回家,南門口、湘江邊,好吃的夜宵能讓你放棄形象,坐在路邊就著啤酒啃口味蝦,人生不亦快哉!
這樣的長沙城是讓人開心的,就像湖南衛視喊的那一句口號一樣「快樂中國」,我不知道中國是否快樂了,但在長沙確實能夠讓人尋到開心。但也有些人開心還不夠,還得開心得有品味有檔次,於是就嫌長沙俗了,都是一些下里巴人的東西,太俗!長沙人很聰明,你不是說我俗嗎?我就雅一點給你看,隨便從嶽麓山下古書院的悠悠歷史中隨便勻出一點點,就把那些下里巴人的東西全都跟文化扯上關系,你說我是「腳都」,我就弄出個「洗腳文化」,你說我歌廳里「粗語與葷話齊飛,插科共打諢一色」我就祭出我的「歌廳文化」,你不是說選秀太折騰嗎?咱還偏偏就有選秀文化,全民皆秀,秀出檔次。別的文化我不敢說,但關於「洗腳文化」,似乎還真的是長沙人最先將洗腳這一大俗的市民休閑活動,發展成「足道」的。且不論這「道」里是否真有那麼個道道,但光憑著這份誓將大俗化大雅的心,也能稱上「敢為天下先」了吧。
長沙這座城論經濟比不過廣州深圳,論文化比不過北京,論洋派比不過上海,論美食比不過重慶,論美景比不過青島,但就是這樣一座單科成績並不突出的城市,在我一個外地人眼中卻有著獨特的性格魅力。我喜歡長沙,喜歡在長沙生活,她隨和大度包容親和,很容易讓人融入其中、享受其中。說到享受,又不得不提起長沙人,他們彷彿是最會享受生活的人,開幾十公里的車跑到城外犄角旮旯的地界兒就為了吃一道出名的菜;城市周邊的縣城農村裡到處都是農家樂、釣魚池,都是為了滿足城裡的需求;居民樓里都隱藏著麻將館,老頭老太沒事都好去搓上幾圈;嫌家裡不好搞衛生就去賓館開個房間,看球、看超女、打麻將,三五好友一夜通宵,天明了各奔東西上班去。有時候也不免奇怪,有些人看著收入也不高,卻十分曉得享受,對於一些燒錢的享受尤其喜好。原來只知道長沙人「吃得苦霸得蠻不怕死」,現在也發現了長沙人「好吃好玩好面子」,一些青年滿哥口袋裡只剩幾十塊錢了,也要配芙蓉王,一點都不肯降格,號稱「一口檳榔一口煙,生活快樂似神仙」。
長沙人會策是出了名的,有汪涵馬可那倆「策神」在那杵著,長沙人的策也道行頗深。在做事的時候,談遠景規劃藍圖,說得能把人美死,就好像只要憧憬就可以有美好未來。在做事的時候,卻怕長沙人的那一句「怕懶得」,天大的緊急事,一句雲淡風輕火燒眉毛仍不急的「怕懶得」就輕易打發了,讓一些共事者頗為寒心。又扯遠了,其實,說長沙也離不開說長沙人,來長沙這么些年,目睹了長沙從舊貌到新顏的變化,作為一個早已將長沙看做第二故鄉的人來說,心中的歡喜並不在長沙人之下。長沙在發展,兩型社會、融城這些大口號大計劃離我們老百姓的生活聽起來有些遠,但新長沙卻確實是要靠著咱這些平頭百姓來建設,長沙過去是什麼樣子我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樣子我正在經歷,將來是什麼樣子還得由人去憧憬去建設,長沙的好與不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還是留到大家來評說吧……
Ⅱ 我和長沙的2018作文怎麼寫100字
我的家鄉是一個風景優美、綠樹成陰、有著文明旅遊之稱的長沙。每年我的家鄉都會吸引很多外面的遊客,這不僅給家鄉的人民提高了生活水平,還為家鄉的美增添了一份獨特色彩。
春天到了,樹枝抽出了嫩綠的枝條,小草探出頭來懶洋洋地睜開眼,花兒們也紛紛盛開了,紅的、藍的、黃的、紫的,千奇百怪,五光十色。花兒們發出陣陣迷人的芳香,引來一群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景象可真美!
夏天到了,樹葉更綠了,那一棵棵樹像一些強壯的戰士一般,樹立在馬路兩旁。為保護環境,凈化空氣正在努力的工作著,樹下的花兒們也更加芬芳誘人。池塘里的荷花也悄悄的開了起來,荷葉是綠的,荷花是淡粉紅的,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真美啊!村裡的小孩子最喜歡在這里嘻戲,一條條小魚在水中成群結隊地游來游去,來訪的叔叔阿姨都爭先恐後的給它們餵食了。魚兒們吃飽了就躲在了荷葉下美美的睡了起來。
秋天,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又排成一字形。天空湛藍湛藍的,麥子是金黃的,樹葉也是黃的,一片一片樹葉在空中偏偏起舞,像金色的海洋一般。農民伯伯在這個季節可樂了,也很忙,因為他們辛勤的種下的麥子成熟了,他們都忙著割麥子呢!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
冬天到了,一顆顆雪花從天上飄落到地上,像雪白的棉花,整個世界一片潔白,白色的雪花捏在手中就融化成晶瑩的小水珠了,讓人愛不釋手。
我的家鄉真美麗,我愛我的家鄉!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做客。
Ⅲ 寫長沙的秋天作文 500字
深秋時節,一人獨自立於高高的橘子洲頭上,深秋的寒風從耳邊吹過,滔滔的湘江在腳下激盪、咆哮,不可阻擋地向北方奔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腳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瑩,如碧綠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渡,靜中有動,生氣勃勃。萬里無雲的秋空,雄鷹奮振健羽,自由飛翔。因透明而清淺見底的江里,魚群擺動鰭尾,任意遨遊。山上的楓林,讓自然之神彩筆一抹,暈染得一片嫣紅,比二月笑放的春花還要艷麗,比六月飄舞的彩霞更加瑰奇。紅色,火焰般的紅色,在這個衰敗的季節里熊熊燃燒著,如同生命急奏,又或是生命的涅盤,比嫩綠的青春更加燦爛,比碧藍的江水更加廣闊,萬山的層林在它的面前稽首,綿延出一幅山河的畫卷,大地的詩篇。
凝望著滾滾北去的湘江水,傾聽著浪濤驚駭的浪打花,洶涌澎湃,一股壯志豪情便油然而生。居高遠眺,一片赤紅,讓人懷疑是晚霞放艷,朝日吐紅。滿山楓葉,一經霜染,赤紅的葉子,在陽光照映下,是那般光澤可愛。在樹林的映射下,湘江成了赤紅色。再看,一條條大船爭先恐後地向前行駛。仰視天空,有搏擊長空的雄鷹,有自由飛翔的小鳥,一片自由自在的情景。這就是無數乘風破浪的大船馳騁破浪的地方嗎?這就是一代代搏擊長空的雄鷹盤旋和守望的土地嗎?魚兒暢游在屬於它的淺灘,夢如逝的秋日,世間的萬物在這片天地中蘇醒,競求著崇高的自由
秋意濃濃,就像一泡濃濃的普洱,茶香中夾雜著深秋的氣味。北雁南飛了,「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它們在蔚藍的天空下展翅南飛,離開這片土地,但明年它們還會再來,因為這里有它們的希望……
是啊,立秋之後,處暑,白露,秋分……然後就是嚴寒之冬了,不過小大寒之後仍是立春,仍有生機與勃發,依舊生生不息……
Ⅳ 寫長沙作文的開頭結尾
長沙雖然比不上繁華的香港,比不上大氣的北京,但仍舊有她自己的內美麗。
長沙是個容一美麗的地方,這里有美麗的天心閣,愛晚亭。晚上,燈光如同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
長沙的春天鳥語花香,春風習習。陽光三月,花艷麗無比。市花杜鵑花更是無法形容了。
夏天,被稱做「四大火爐」之一的長沙更是熱得不可開交。蟬熱得直叫「知了,知了」,狗熱得吐舌頭,雞耷拉著翅膀。白天,小朋友們不管天氣如何照樣出來玩,他們玩得熱火朝天,連太陽公公都忍不住探出頭來。
秋天,樹葉紛紛落下,果子熟了,農民伯伯笑紅了臉。大雁南歸,螞蟻和松鼠已經在准備過冬的糧食。
冬天,大雪紛飛,小朋友們可高興了,因為可以打雪仗,堆雪人了!樹葉一片也沒有了,許多小動物也過冬去了。小朋友們都在溫暖的家裡看著著這美麗的雪景。。。。。。
長沙一年四季景色誘人,不管白天還是黑
Ⅳ 寫長沙風景優美的地方的作文怎麼寫,不少於350字.
長沙沿江風光帶是一個風景優美,綠樹成蔭的地方.是湘江之濱一顆璀璨的明回珠.
江面上 白帆穿梭答,像綠緞上綉滿銀花,浪中魚兒跳躍,粼光閃閃.江水就像天色一樣蔚藍,明凈.錦緞般閃著銀色的光輝.江面上銀波燦爛,山的倒影,樹的倒影,隨著微微的波浪在水裡盪漾.遠處.,幾只小船緩鍰地飄來.靜靜的水上起了一些波紋,遊船在藍藍的水晶石一樣的水上滑行.
沿江風光,到處是柳綠花紅,到處是百烏爭嗚.千烏竟飛.啊!你看那兒還有噴泉."嘩",噴泉起來了!音樂也踉著響了起來.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歌,噴泉也和著音樂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疾.一排排噴泉有節奏的噴著,時高時低,高時,微風吹來,頓時拋撒萬斛珍珠,落地時濺起千朵銀花,低時,十分富有彈性,像一個個蹦蹦跳跳的小孩子,我們再向前走,在草叢邊看見了幾塊石頭,我看見每一個詩碑石上都刻著一首詩.我最喜歡的詩是;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到了晚上,人少了,汽車燈,霓虹燈都閃爍起來.人們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放風箏,裝著彩燈的風箏閃閃爍爍在夜空中"飛翔".孩子們奔跑著,多麼快樂呀!
Ⅵ 我印象中的長沙作文300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我的家鄉美麗的長沙,長沙是湖南省的省會。我非常喜歡我專的家鄉,因為我的屬家鄉很美!
長沙有美麗的湘江風光帶,聞名中外的烈士公園。湘江路邊的風景像公園一樣:那裡的草坪好像綠色的地毯。微風中,有一排風車隨著微風慢慢轉動著,邊上的風鈴也唱起了動聽的歌。在寬闊的馬路上車輛來來往往,傳流不息。馬路旁邊還有許多高樓大廈。晚上的馬路燈光閃爍、五彩繽紛、十分美麗。
烈士公園里有一個人工湖,每年夏季湖裡總是開著粉紅色和雪白色的荷花。風輕輕吹拂,荷花搖動著,彷彿在開一個「音樂會」。走近一看,池塘里還有小魚,它們「東跑西躥」好像在捉迷藏。孩子們跑來跑去,老人們有的散步、有的在涼亭里拉「二胡」!夏天的人工湖是一個歡樂的季節。
在長沙有我們熟悉的嶽麓山,瀏陽河,桔子洲頭還有許多名勝古跡等著你們來參觀呢!我喜歡美麗的長沙!
Ⅶ 小學生作文《我可愛的家鄉—長沙》
我可愛的家鄉—長沙
我美麗而可愛的家鄉是湖南長沙,一座讓人難忘的城市。
春天回,那一朵朵芬芳的花兒爭奇答斗艷、像一張張燦爛的笑臉靜靜地開放在碧綠的葉片之間。柳樹抽出了翠綠欲滴的枝芽;「春風又綠江南岸」一陣春風吹過、風婆婆溫柔地將冰雪融化,冬眠的小動物睜開了雙眼,太陽公公也早早地露出了笑臉。小溪的冰雪化了、小魚兒有可以不停的游戲了,引來了一群活潑可愛的小鴨子。
夏天,長沙不愧為三大火爐之一,火辣辣的陽光把馬路烤的冒煙、人們的汗水濕透了衣裳,小狗躲在大樹下只吐舌頭,柳樹上的知了而得只叫:知了、知了、、、
秋天,嶽麓山上掛滿著火紅的楓葉、滿地通紅像紅彤彤的臉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如二月花」。收割機在金黃的稻田裡來回轟鳴。果園金子一樣的柚子把樹壓彎了;金燦燦的桔子像掛在樹上的小燈籠;一顆顆葡萄像美麗的瑪瑙。一隻小松鼠正忙著收集松果呢!
冬天,樹林里雪花飛舞像老人的胡須,光禿禿的樹枝上掛滿冰晶,動物們都睡著了,只有小松鼠還在樹洞里探頭探腦,他似乎在期待溫暖的春天快快到來、、、
我的家鄉真美!我愛我的家鄉長沙!
Ⅷ 長沙民風民俗的作文(350字左右)
除水稻外,長沙種植大麥、小麥、蕎麥、高梁、包粟、胡麻(黑芝麻)、白芝麻、油菜、茶葉、蠶桑、薴麻、棉花、黃花菜等農作物的歷史也很悠久。豆類作物,常種蠶豆、豌豆、黃豆、黑豆、紅豆、綠豆、飯豆、泥豆、峨嵋豆、荷包豆等。其中黃豆又分五月黃、六月黃、七月黃、八月黃等。泥豆又名懶豆,是製作瀏陽豆鼓的上等原料。紅薯和煙草是明代引進的,但發展很快,種植面廣,有「一季紅薯半年糧」之稱。
農事風習之「屋前栽椿不過檐」
長沙地區林木資源極為豐富,除數百個常見的樹種外,還有銀杏等一批稀有品種。農家喜歡在房前屋後栽種樟、柏、竹、梓、楓、杉等風景樹及各種果樹,但有的地方有「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桐,大門口不栽棕,院中不栽松」之俗。屋前栽椿,高不過檐。栽竹時往往逗哭兒童。人們買成片山林砍伐叫「判山」,全伐稱「青山」,單一樹種砍伐稱「花山」,一般不砍「飛子樹」(種樹)。進山採伐禁忌很多,先要宰雄雞瀝血祭山神,以保清吉。在山上講話特別謹慎,毛草馬虎不得,一般上午只管做事,極少講話,以防失口。
長沙原始農業的發展推動了原始畜牧業的發展。自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長沙畜牧業已經遍及每個家庭。
畜牧喜禁之「姜太公在此」
長沙養豬自東漢改放牧為圈養,即在偏屋(或稱雜屋)內砌豬欄、豬樓。欄樓上有「上樓子」「下樓子」之分,外裝柵欄,下安石槽。豬食叫潲,慣用青飼料加碎米細糠煮熟。母豬、仔豬、架子豬的潲內酌加米飯、豆渣、麩子、酒糟等精飼料。諺雲:「喂豬沒巧,欄干潲飽」。
長沙農家豬欄牆上,每每寫有「姜太公在此」、「姜太公到此」,還印有石灰五爪掌。這是因民間傳說,姜子牙在岐山築台封神時,其妻馬氏陰魂不散,長跪請封,氣得姜太公怒罵:「你這瘟神......」話還沒完,馬氏叩頭就跑,自此做了危害牲畜的瘟神,農家利用馬氏懼怕姜子牙五掌雷的弱點,借之驅逐瘟神。故事神奇得固然可笑,但在民間卻世代流傳。
畜牧喜禁之「愛牛一往情深」
長沙養的牛,多為役牛,奶牛很少。無論水牛黃牛,皆關養在室內牛欄中,只在春夏秋季的早晚,由童叟牽著放牧。農家認為牛吃露水草可清熱滋補,人們牧牛時一般兼割青草,分別於中午或晚上撒入牛欄中。農忙使役時加餵食鹽、穀米、酒沖生雞蛋等精飼料,讓牛生勁。冬天主要喂稻草輔之以谷糠之類。
瀏陽上東鄉在秋冬季節常趕牛上圍山群牧,使江南水鄉呈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北國草原風光。農夫愛牛一往情深。下雨,怕牛著涼而加蓋牛蓑衣;冬天用稻草墊遮蓋牛欄屋以避風寒;夏天則薰煙驅蚊;四季生怕幹了「牛百葉」,總是將牛水缸灌得滿滿的。牛生病,急忙喊郎中開葯,有的還急得哭。牛老了,有的不忍殺戮,讓其自然老死,死後還點香燭相敬,葬之以土。
畜牧喜禁之「雞蛋人情」
養羊,是農家的另一副業門路,通常是白天用繩索拴於河灘或山邊。特忌羊傷莊稼,謂羊吃過的苗長不起來,有「牛口肥,雞口毒,羊口往裡縮」之諺。
雞鴨是農村主婦的搖錢樹,禮尚往來,少不得「雞蛋人情」;缺火柴少鹽,臨時用雞蛋去換;丈夫累了,煮兩個荷包蛋端過去是最常見的「妻慰夫」行為。長沙養鴨以「放湖鴨」(或作鳧鴨)的規模為大,一戶養百餘只或數百隻,備鴨棚炊擔,外出遊牧,春天為產蛋旺季,每日可撿蛋數十公斤。
湖湘先民早在遠古就以漁獵為業,已發現7000—9000年前的石鏃和漁網墜。長沙附近還出土了不少商代銅箭簇、銅魚鉤等漁獵工具。
漁獵趣話之「照魚放鑽子」
長沙湘江兩岸漁家有「漲水魚,退水蝦,不漲不退捕毛花」和「七上八下九歸窩」之諺,即七月以前捕上水魚,八月以後捕下水魚,有的還結伙去洞庭湖捕撈。
俗話說:「吃魚沒有捉魚味」。長沙為魚米之鄉,除此專業漁民外,迷戀於魚道的男女多矣,投釣、扮罾、撒網裝籇,五花八門。每當春雷滾動時,便有人冒雨出動,搶佔有利地段,設網下笱。當戶外蛙聲一片時,「照魚」的燈火便閃耀不停。春來到,放「鑽子」的更普遍。「鑽子」即小型魚籇,為篾制錐形捕撈器。夏秋枯水季節,一些人便在河中下攔網,上下游各一條相向而拖,合圍至有利地段時再收網逮之。在瀏陽河、撈刀河等支流,民國時常見裝「溜網」的——在河灘流水處設「八」字形牆壩,中流急水處裝一略向上傾斜的竹篾溜網,魚兒游出急水口,即脫離水體而進入溜網中。發水時溜網中的魚兒總是蹦跳不已,銀光閃爍,有時日夜可取魚數百公斤。
至於龜鱉,昔日長沙郊縣隨處可見。有人在河邊斫柴,一次曾拾一簍烏龜。當時人們拾到龜後多放於天井,讓其洗陰溝。鱉,長沙叫腳魚、團魚,除用豬肝設釣外,還有捕擒飼養世家。瀏陽坪上村李啟明、李卓洲、李威洲父子,常帶長把漁叉行走於淺水灘,魚見叉即鑽沙,他們手到鱉擒十拿九穩。在深水區,先在岸上擊掌3下,鱉聞聲而動,動則冒水花,他們一猛子扎入水泡涌動處,很少空手上岸。父子數人一天可逮鱉數十公斤養在紅石砌成的缸中,客人來了,隨時享用。
漁獵趣話之「陷籠活圈扎饞獸」
長沙郊縣山多柴深,過去野獸出沒頻繁,山區農民多備有鳥銃獵狗。每覓得獸跡,或用豬油包裹炸彈於傍晚置於野獸出沒之處。饞獸食之,嘴飛腦裂,不倒斃也會流血而死。有的專裝陷籠,陷籠形如風箱,內有夾子,夾有肉片或雞毛之類,上有鐵絲與「籠門」相連。獸入籠咬食物,觸動機關,籠門自動關閉。此法可逮得野貓、黃鼠狼之類的小獸。對於麂(俗稱山羊),獵人常用裝「扎」的辦法;先小心剔出有獸跡的地皮,在地皮之下挖陷阱,裝上套繩,然後放動回地皮,偽裝得不露蹤跡。再在附近找(或插)一竹竿,攀彎,用活圈鉤於陷阱上,並將陷阱內套繩內的另一端系於竿尖。當山羊踏入陷阱,活動圈脫鉤,竹竿「呼」的一聲彈直,拉緊陷阱內的套繩,山羊腳被套繩纏緊後懸之於竹竿之上,欲逃不脫。
服飾風采之「瀏陽夏布」
前清時長沙的衣被布料多為自紡、自織、自染的棉布,俗稱土布、大布或粗布。青藍布經染坊踩石加工,硬挺平滑,油光發亮,未下水時十分美觀,所以非萬不得已,新衣是不輕易洗水的。
Ⅸ 寫長沙風景的作文
我的家鄉長沙市,是湖南省的省會。
長沙白天很美,晚上更迷人,因為晚上有艷麗的霓虹燈把長沙打扮得五彩繽紛。可是,以前的長沙不是這樣的,以前的長沙,晚上黑乎乎的,到了八、九點鍾,就沒人出門了。
其實,長沙的變化還有很多,馬路變寬了、汽車變多了,房子長高了,立交橋架起來了!就說五一路吧,五一路的車道由4條變成了現在的8條 ,原來在道路兩旁最高的樓房也只有六、七層,可是現在30多層的高樓數也數不過來。原來立交橋一座也沒有,現在已架起了三座。啊!現在的長沙真讓我感到自豪!
風景如畫的湘江風光帶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各色射燈在草叢中滲透出來,泥土的清香淡淡地在空氣中彌散,輕柔的樂曲隨著江風從耳邊飄過,遠眺3座大橋如七彩長虹橫卧湘江,真令人留連忘返。可聽大人講,那兒以前很臟、很亂,只不過是緊挨著湘江的一條路,經常被湘江的洪水淹沒,但近十年間,長沙人象變魔術似的把道路和防洪堤變成了秀麗的沿江風光帶,不久的將來沿江風光帶將沿湘江兩岸一直修到株洲、湘潭。
我現在住的韶山北路,高樓林立,有華天大酒店、通城大酒店、湘泉大酒店、唯一星城,還有我的家――銀園公寓。可是聽奶奶講,銀園公寓以前是一所學校,旁邊還有一條臭水溝。長沙的變化真大啊!
長沙還在變,變得更加美!讓我們大家都來為更美好的新長沙出一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