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2年安徽省作文優秀範文
2012年高考語文科考試已經結束,以下為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梯子不用時請橫內著放》
五、(60分)
21.閱讀下容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車間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為了防止梯子倒下傷著人,工作人員特意在旁邊寫了條幅「注意安全」.這事誰也沒有放在心上,幾年過去了,也沒發生梯子倒下傷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戶來洽談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條幅並駐足很久,最後建議將條幅改成「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中安在線提供信息)
『貳』 高考作文《梯子不用時請橫著放》求範文,越多越好!
範文一:
青島啤酒集團某車間的一個角落裡放置了一個活動梯子,為了防止其不用時倒下誤傷工人,便立牌警示:「請留神梯子注意安全」。後來,一位外國專家前來洽談合作,留意到了梯子和旁邊的提示牌,建議將提示牌修改為:「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
同樣九個字,都是強調安全生產,但是轉換了思考問題的角度,內涵和效果便迥然不同:前者僅僅是提醒,而後者則是徹底排除了梯子倒下砸人的隱患。我們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解決問題的手段不止一種,但到底哪一種更好,恐怕就很值得一說了。大禹治水,摒棄前人一味地「堵」,轉而考慮疏通和引導,終於清除了水患;為了能夠在失重條件下書寫,美國科學家絞盡腦汁難有妙計,俄羅斯人則用鉛筆輕松解決了問題……當我們彷徨無計時,當我們停滯不前時,不妨靜下心來,重新想想問題的症結,從而另闢蹊徑達到目的。有理由相信:只要敢於突破舊的思維定勢,用科學發展觀的思路分析解決問題,再大的難題也會有更好的破解之法。
今天,信息化浪潮波濤洶涌,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方興未艾。這期間難免會遇到棘手的難題。解決問題需要借鑒經驗,更需要轉變思維;思維轉變的過程,就是一個思維創新的過程。軍事領域最需要創新思維的空間,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用新的眼光去看待,用新的方法去解決。如何實現思維的創新,「將梯子橫放」的故事就可給我們一些啟示。培養發散思維。針對問題本身,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像。避免僅僅局限於一種思路、一種規則,盡量多地增加思考問題的視角,學會從多種角度觀察同一個問題。突破原有的知識圈,以問題為圓心,向四面八方擴展,並通過知識、觀念的重組,尋找更新更多的途徑、答案或方法,從中選擇最佳。
善於逆向思維。跳出經驗和常識的桎梏,反其道而行;從已有的因果關系中,變因為果、倒果為因地去發現新的現象和規律;根據事物某一狀態的對立面來認識事物;或從原有事物功能相反方面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切莫忽略細節。細節有時決定成敗,應學會用聯系的眼光看待組成事物的每個細節,培養見微知著的洞察能力,在發現、把握細節中認清事物的本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消除隱患。
通過轉換思維實現「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種境界。
範文二:
「梯子不用時請橫著放。」沒什麼微言大義,更難列不朽之文,但出自肺腑,發乎真情。是善意的提醒,是殷殷的叮囑;更是仁者大情,惻隱義舉。
它讓我們想起了小時候跟隨長輩在農村勞作時的經歷。每次幹完農活,長輩總要叮囑我們,一定要把鋤、钁、鎬、鉤、耙等帶利刃鉤齒的農具大頭朝下、齒刃朝內安放於牆的拐角,以防傷到家人、鄰居,特別是小孩。二者可謂心意相通,異曲同工。橫放的梯子就不會被風颳倒或被車輛等撞倒而傷及無辜,亦不會被好奇、好動、愛淘、貪玩的青少年冒險攀爬而傷及自身及夥伴。其用心在防患於未然、彌禍於無形,恰如上醫醫未病之病。其嘉言懿行,書寫著人間大愛,充溢著關愛的溫情,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這也讓我們不禁想起,似乎我們的身邊並不缺少忠告和提醒。如商場電梯邊「小心碰頭」、配電室里「小心電擊」、廠房內「當心咬手」、河壩邊「水深危險,溺水自負」等等。雖然我們並不懷疑其善意初衷,但從生硬的文字背後讀出的卻是旨在推脫責任、減少損失的精神和制度恐嚇。而這位好心人的出發點卻絕不是利益的考量或榮譽的交換,純粹是源於仁者愛人、義者踐義的道德信念,抑或是全憑天良,赤心輸誠。因為他與公司沒有直接的責任或利害關系,故而沒有對公司竭忠盡智、拾遺補闕的義務;相反,弄不好不好還會被人指責為自作聰明 ,多嘴多舌,自討沒趣。可是他依然謀事以忠,肝膽相照,以至誠之心進金玉之言,以大公之舉獻先見之智。雖一字之明,價值之大卻難以估量。大家不會忘記前不久在我國上演的「最美教師」和「最美司機」的悲慘故事吧。兩位故事主人公的事跡,固然感天動地,但在這轟轟烈烈的美麗背後,卻掩蓋著巨大的精神傷痛和高昂的社會成本。試想,如果那兩個肇事司機也能對生命充滿敬畏,出車前嚴謹檢查,全程專注駕駛,又怎會釀成如此大的事故呢?如果還有更好的方法防患避險,誰又願以鮮血、傷殘乃至生命去獲取那凝著淚痕和血痂的榮譽呢?
悲天憫人,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巨大動力。但在中國經濟超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道德的滑坡和人文精神的嚴重缺失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很多人以獲利為終極目的,以自我為中心,見利忘義,善惡不分,這終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阻力。 當然,我們也並不能因此而對我們的發展失去信心。孔子說過:「禮失而求諸野。」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像那位「客戶」一樣善良厚道的人們,在繼承並光大著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他們常常反躬自省,自覺砥砥品行,束身自愛,取利不忘義、致富不失仁,甚至會捨生取義,散財行仁。這是中華民族的中堅和脊樑。 一句來自社會最底層平民的質朴無華之言,竟然成了今年安徽幾十萬青年學子的「鄉試」題目。這題目可能正是來自命題者敏銳的法眼和獨具的匠心,來自一群真正的文化人高度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他們真誠希望這些未來的接班人和建設者,用自己的一生去做出無愧於國家、人民和歷史的滿意的人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