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東中考滿分作文必備多少錢一本
我瞥了一眼杯子,咦?怎麼還有張紙條?
「孩子,知道你考試成績出來了,成績可能不太理想。很欣慰你能為成績擔憂,可這不是也證明了不付出,怎麼會有收獲?再努力,再加油,不要氣餒,媽媽相信你!」一個笑臉緊跟在這段文字後面。頓時,我熱淚盈眶,彷彿媽媽的身影依稀晃在眼前。窗外的月亮不知什麼時候露出了笑臉,暖暖的月光照進我的心房,心中倍感溫馨。
那天晚上,我很晚才睡,想補一下以前缺失的知識。可我知道,媽媽屋子裡的燈一直亮著,黑夜的焰火點燃希望的火炬。千言萬語,都無法描繪那可慈母的心。
突然間,我怔住了!微風依舊習習,我跑回家,心口中回盪著溫暖「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我抱著那個我最愛的人,她眼角的皺紋,頭上的青絲,一點一滴無不牽扯著我的心。母愛是一縷陽光,讓心靈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溫暖如春。歲月無情,她陪我走過,你的愛多麼偉大,拿什麼來愛你,我的媽媽!
❷ 回到原點—廣東高考滿分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 雜文參考> 2011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回到原點
2011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回到原點
發布時間:2016-11-1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頭頂灰白的天空,翻過塵土飛揚的馬路,我終於可以停下腳步,駐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邁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點」--- 那條打從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條充滿西關風情,予我人生第一課的老巷。
踏著青石板路,我緩緩步入巷的深處。映入眼簾的是久違的西關老屋。深紅的趟櫳門前是三級淺平的石階,某戶人家的家貓正慵懶地躺在石階上,享受正午到來前溫和的陽光。偶有微風拂過,老貓用前爪輕輕撥弄臉上的鬍子,發出」喵」的一聲後,打了個滾又沉沉睡去。我知道,這是喧囂大城市的深處才有的悠閑與寧靜。而我人生的起點就始於這一片祥和中。
趟櫳門後,原本掩著的木門已敞開。借著屋內微弱的光線,我看見頭發花白的老爺爺正躺在搖椅上看報紙。忽然,一個小皮球「嘭」地一聲打在了搖椅上,緊接著一個年紀大約只有兩歲的孩子屁顛屁顛地走到搖椅旁,揪著爺爺的衣角 「爺爺,球球!」老人摘下眼鏡,笑著起身,把孩子攬入懷抱,細聲細語地說著:「哦,球球去哪兒啦!在這里嗎?不是!啊……在這兒!」只聽,一陣銅鈴般的笑聲傳入我耳中,我彷彿看見早已過世的爺爺也曾這么抱著我。是的,在我人生剛開啟的那幾年,這條老巷承載著來自親人的無數關懷,西關人特有的溫情。
❸ 2011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共有幾篇
2011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回到原點2
頭頂灰白的天空,翻過塵土飛揚的馬路,我終於可以停下腳步,駐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邁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點」——— 那條打從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條充滿西關風情,予我人生第一課的老巷。
踏著青石板路,我緩緩步入巷的深處。映入眼簾的是久違的西關老屋。深紅的趟櫳門前是三級淺平的石階,某戶人家的家貓正慵懶地躺在石階上,享受正午到來前溫和的陽光。偶有微風拂過,老貓用前爪輕輕撥弄臉上的鬍子,發出」喵」的一聲後,打了個滾又沉沉睡去。我知道,這是喧囂大城市的深處才有的悠閑與寧靜。而我人生的起點就始於這一片祥和中。
趟櫳門後,原本掩著的木門已敞開。借著屋內微弱的光線,我看見頭發花白的老爺爺正躺在搖椅上看報紙。忽然,一個小皮球「嘭」地一聲打在了搖椅上,緊接著一個年紀大約只有兩歲的孩子屁顛屁顛地走到搖椅旁,揪著爺爺的衣角 「爺爺,球球!」老人摘下眼鏡,笑著起身,把孩子攬入懷抱,細聲細語地說著:「哦,球球去哪兒啦!在這里嗎?不是!啊……在這兒!」只聽,一陣銅鈴般的笑聲傳入我耳中,我彷彿看見早已過世的爺爺也曾這么抱著我。是的,在我人生剛開啟的那幾年,這條老巷承載著來自親人的無數關懷,西關人特有的溫情。
滿洲窗,青瓦磚,古榕樹,越來越多的景緻沖擊著我的視覺膜,也敲打著我心。可是,忽然地,一個紅得早已褪色卻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現在我老屋的牆壁上。這一「拆」字與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圍是何等的不相符。這時,我方驚醒:早在十一年前,這條老巷便已列入拆遷范圍,也就是說:我人生的「原點」將要被抹去。
眼淚不爭氣地湧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吶喊:這條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僅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溫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讓我感受人間溫暖的最初的開始。這里的一花一草,一磚一瓦都是嶺南文化形成的開始。將這里拆掉,就是毀了我的根,就是毀了上百廣州老街坊的根!可是,這樣的吶喊誰會聽見呢?人生的原點,文化的原點與高速發展的經濟,與拔地而起的大廈相比,似乎已經變得渺小了。
這夜,我又夢見了久違的老巷——— 不同的是,這次當我回到人生的「原點」時,紅紅的「拆」字竟然不見了蹤影。
你用網路搜索一下:「河南高考論壇」。進入排名第一的「河南高考論壇」,其滿分作文板塊,裡面有整理好的 2011全國各地高考滿分作文,很全
❹ 《____的那一刻》(2016廣東省,廣州中考滿分作文)
難忘的那一刻
我十五歲那年的冬天, 一天我晚上放學回到家。 由於天氣特別寒冷, 門鎖凍 得很難打開,我怎麼也開不開門了,又冷又急,一生氣使勁擰了一下,結果鑰匙 就折了,斷的那部分還在鎖里。後來爸媽回來後也費了好大週摺才進了屋。
進門後, 媽媽很生氣, 一個勁地數落我, 說我不該太用力等, 本來我沒吭聲, 但媽媽的習慣是得理不饒人, 一件事反反復復地說個沒完沒了。 我也是個不願向 態度強硬的人承認錯誤的孩子, 聽得實在煩得受不了了, 就頂了幾句, 說自己也 不是故意的, 自己沒犯什麼大錯。 爸爸雖什麼也沒說, 但好像也為門的事氣得夠 嗆,一聽我還和媽媽犟嘴,氣得上來就踢了我一腳。爸爸雖什麼也沒說,但好像 氣得夠嗆, 氣得上來就踢了我一腳。 我當時一下子就傻了, 因為爸爸從來就沒有 打過我,他一直都很護著我的。
默默回到自己的房間, 我當時只覺得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 於是一沖動, 重 新穿上了大衣, 拎著一個包就悄悄離開了家。 一個人走進黑黑的夜, 我才猛然發 現自己沒有方向, 不知該往哪裡去。 我在鐵路上轉了幾個圈, 最後還是不自覺地 像個小偷似的溜到了家上坡的菜園子里, 遠遠地望著家裡的燈光流淚, 心裡覺得 那燈光是多麼溫暖,可我已經不能回去了,我受不了連爸爸也變得那麼凶。
我在家的周圍轉來轉去, 一不小心被一個鄰居的阿姨發現了, 她焦急地勸我:「 孩子,你快回去吧!你爸找你都找瘋了,哭得不成樣子。 」 我仍倔強地說:「 不, 我不回去! 」 她看實在拗不過我,就趕緊走了。我就藏到了家後院的雪地里,不 一會兒, 那個阿姨把爸爸找來了:「 快去吧! 她在後院呢。 」 爸爸一眼就看見了我, 他一邊把我往外抱一邊哽咽著說:「 孩子, 是爸爸錯了! 爸爸以後再也不打你了。 」
爸爸把我拉回了家, 又碰見了剛找我回來的媽媽。 她依然很兇的樣子, 指著 我的鼻子問我上哪去了。雖然如此,但她哭腫的眼睛告訴我 —— 她也是很怕失去 我的。
一次意外的出走, 讓我體會到了自己在父母的心中是多麼重要! 這件事也成 了讓我今生一提起來就淚流不止的一件最難忘的事。
❺ 2015年廣東成人高考滿分作文
2015年廣東省高考滿分作文
從不同的途徑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 ③不少於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摘要]點評:作者主張取兩者之「利」,遠近相結合地感受自然。 遠近結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雲影,能測陰晴雨雪,然限於目力所及;通過電視,可知全球天氣,卻無觀雲之趣。觀草木於林間,未必能道出花鳥之名;輕點滑鼠,可通知生物之屬,卻丟失花果之清香、叢林之氣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遠。 何不將遠近之利相結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無比發達的今天,人們可通過無比便捷的信息技術來認識世界,感知自然,這固然是好,然而卻少了對行雲流水、鳥語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們只有對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認識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麼,就讓我們合二者之利,淋漓盡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體驗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李白能感受到「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險要;蘇軾有對長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贊嘆,有「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閑,古人對自然有著無比豐富的體驗與感受,畢竟他們與天地伴,與日月行。然而,卻缺乏對自然的深刻認識,不能把握天地之屬性,世界之本原,樹木之綱屬,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規律,以造福於人類,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們是有優勢的,我們可以利用完備的信息系統,獲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質及規律,既可親身自然,又能了解有關於自然的一切,遠近結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現代,不少人僅僅滿足於「數字自然」,缺少對大自然「身臨其境」的感受,難道「網路網上動物園」能體現鷹翔狼嘯的氣勢么?難道一張張圖片能盡顯花木之美?更難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長江之氣勢如虹?珠峰之直入雲霄?現代人也許能說出很多關於自然的一切,然而當被問及草木之氣味,花鳥之姿態時,卻啞口無言。那麼,讓我們放下手機,離開電腦,走進大自然,去親自體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恬適,去感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然…… 大自然離我們很近,也很遠,但我們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與大自然的距離。人們創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體驗,將二者相結合,我們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點評: 這是一篇議論文。作者根據考題材料的內容,認為直接體驗自然與運用現代科技間接感受自然兩者各有「利弊」,前者離自然「近」,但缺乏對自然的深刻認識;後者離自然「遠」,不能「身臨其境」的感受,但可以認識自然的規律。因此作者主張取兩者之「利」,遠近相結合地感受自然。圍繞這一觀點,文章對現代科技背景下人們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進行了比較,列舉了杜甫、李白、蘇軾等古代詩人寫景的詩說明古人對自然有更豐富的體驗和感
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
小升初 中考滿分 高考滿分 高考零分
受,離自然更近,但不能把握自然規律和本質;而今人藉助技術手段認識自然的利弊則與古人相反,所以今人要取古人之長補自己的短,全面感受自然。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內容,中心觀點明確,思路較清楚。但文章在論證自己的論點時,把兩種感受自然的方式等同於古人與今人對自然的感受方式,且完全否定古人對自然規律的認識等,太絕對化了。文章個別句子有語病。(點評:蓬草) [摘要]點評: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為一篇優秀的考場急就章。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著書本中神秘美麗的熱帶叢林,抬頭卻只見鋼鐵森林的冷漠荒涼;嚮往電視里一望無際的蔚藍海洋,卻不曾感覺過海風的涼爽。你是否也曾這樣,感覺自然很近,但又似從未如此遙遠?手機、電視、滑鼠拉近了我們與自然的距離,但從那冷凍的屏幕中,我們終究無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樣。 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然而人們只看到了前半句,卻視後半句為無物。的確,各種拍攝工具的推陳出新,令普羅大眾都能從熒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們卻不知,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蘇軾親臨了壯闊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親臨廬山,又怎能寫出「疑似銀河落九天」這般的千古絕句?如不是毛主席親臨自然,又怎能抒發「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豪情壯志?可見,要想真正體會自然、感知自然,光是從影視、文字間領會是不夠的,唯有親臨自然,才能於草長鶯飛、枝葉枯榮之間,才能於雲卷雲舒、花敗花開尋得自然的真諦。 然而,正如黑格爾所言:存在即合理。電視、手機的存在也有其積極意義。通過天氣預報,人們可避開自然災害;通過影視節目,人們也可聆聽鳥語、細看花開。然而依筆者之見,這些感知自然的途徑並不是在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是映射出了人類控制甚至統治自然的野心。為了拍攝野生動物,人們干擾了正常的生態秩序;為了人類的利益,人們預測甚至妄想改變天氣,這確是體現了人類科技進步之快,但同時也違背了自古時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則。當自然被裝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軀」離我們很近,但自然的「心」卻離我們更遠。 當下,人們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學技術滿足,然而我們感知自然的期盼卻是科技所無法滿足的。那麼,何不將「行萬里路」當成我們的新准則,去體會黃山之奇、泰山之偉、長江之壯、大海之闊?要想感知自然,諸君自請上路。 本文是一篇比較規范的議論文。作者從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入筆,開篇靈活運用命題材料,在對比之中提出「覺知自然要躬行」的觀點,審題准確,立意鮮明且易「令普羅大眾」接受。接著反向假設,運用排比反問句式,羅列蘇軾、李白、毛主席等事例,論據相對充實,論證較為有力。然後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視、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夠的,「唯有親臨自然,才能尋得自然的真諦」,歸因分析合理到位。 更為可貴的是,文章在辨證地肯定「電視、手機」對感知自然「有積極意義」的同時,努力探究感知自然的意義所在,揭示出人類妄想「控制自然的野心」及其導致了「自然的心」離我們越來越遠的後果,針砭時弊,引人思考。 另外本文標題和觀點皆化用古詩,簡潔典雅又略有變化。標題用「感知」,緊扣命題材料;論點用「覺知」,有些哲學意味,頗見匠心。結尾處,「要感知自然,諸君自請上路」,呼告親切,囑托殷殷。 盡管行文中有個別不當的用詞和錯別字,三個史料也有排列順序欠妥的嫌疑,但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為一篇優秀的考場急就章。(點評:漢文)
[摘要]點評:文章顯示出了考生把握問題的一定思想深度等。 博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古諺有雲:「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是世代積累傳承的觀天經驗,但看雲卷雲舒,從微末中推測天氣變化,是種享受與樂趣。而回頭開啟電視,世界范圍內的天氣預報映入眼簾。兩種感知自然的途徑不同,卻無外乎為觀得天氣,殊途同歸。自然並無需劃分出「近」與「遠」。 對於自然,人理應藉助科學發明和經驗去了解、通達宏觀層面,同時用細膩的心仔細體會和感受身邊的微觀自然之美,方可達成「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實現人、科學與自然最終的「和諧」。 科學與自然從不曾分離。從古代各種水利工具的發明應用到如今發達的天氣監測預報系統發展,人類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進步一直相輔相成。人之於自然,甚為渺小,人類沒有能力一一親自探尋自然的所有奧秘,因此自然似乎離人很遠。而科學應用,正是解決人想在宏觀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過電視,人類可以「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地獲取天氣信息、地理資訊,增長了自然知識、彌補了人自身能力和視野的局限。同時,科學知識對人形成科學思想也大有裨益。達爾文曾說,他對自然的興趣正是從前人的科學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學理論,如生物的綱目屬種,都對他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產生巨大作用。可見,利用科學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於培養自然科學思維,正是「仰觀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類之盛」則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生於自然,也歸於自然。漢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構成,可見人性之真必然離不開生態自然。中國古代有「生」的哲學,生生不息、物我一體是古代哲人們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維醉心於自然山水,感受天光雲影之變,細觀雲過水動之美,創作出「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樣反映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傳世佳句。人的生命,融於自然生態,同呼吸、共命運。因而多留心身邊微觀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國儒家學說中重要的「和諧」思想,要求各方面達成統一與協調。在當下,人既不能肆意丟棄傳統感受自然的方式,也無法抵抗科技發展的潮流。因此,務必達成人、科學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就像時興的觀星活動,利用高科技望遠鏡觀測遙遠星體的人們,也同時在夜晚的山上感受涼風與蟬鳴,「信可樂也」!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與自然親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視角認識自然。心有宏觀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觀細嗅身邊的「薔薇」。 點評: 文章緊扣材料,提出現代人類當用科學認知與親身體驗二種方式感知自然,具有辯證思維,故立意較高。 文章採用總--分--總的方式結構全篇,清晰又合理。文章在有限篇幅內運用了自然、文學、文化等多學科的知識,內容充實。在表達上,文章徵引名諺、古典詩文,有效地增強了該文的表達效果。 此文章顯示出了考生把握問題的一定思想深度、較為廣闊的知識視野,以及較好的文字表達功底。當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個別地方用詞不夠准確;文化知識把握亦似是而非。但對於一篇高中生的應考作文,自不可苛求。(點評:志揚) [摘要]點評:文章思路嚴密,是議論文,卻有散文的意趣。 張開雙臂,擁抱自然
「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現代社會,人們打開電視,便可知明日天氣;輕點滑鼠,便一覽生物種類。但朋友,可不可以暫時放下手中的手機,張開雙臂,擁抱自然呢? 「每一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約翰唐尼在《沉思》中寫道。人類從遠古的人猿走來,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可以說,我們,便是大自然哺育的兒女,大自然精妙的藝術品。而工業革命以來,科技在人類與自然間築起了一道牆,人與自然似乎很「遠」,但其實不過一步之遙。 古人很早就開始擁抱自然,為現代人作出表率。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悠閑令人贊嘆;蘇子「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令人欣賞。即使是在現代,也有千萬「驢友」身體力行,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村上春樹通過日復一日的長跑從大自然中汲取寫作的靈感。穿上跑鞋,不必帶有過多煩慮,便可以跑步去擁抱自然;戴上耳機,不必在意世俗紛爭,自己便是自己世界裡的神。只要我們有親近自然的心,那麼張開雙臂,擁抱自然,對於我們真的不是一件難事。 擁抱自然,為的是收獲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看天光雲影,測陰晴雨雪,也不必在乎難逾目力所及,因為目力所及之處,即為風光最美之地。登高遠眺,一覽縱山小的豪情,即為一種「小確幸」。這種小小的確定的幸福,又哪能是獨坐家中所能感到的呢? 顧城有詩:「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草/我們靜靜地站著/不說話/便十分美好。」其實我們擁抱自然,又何必知道花鳥之名呢?細聽鳥鳴婉轉,靜聞花朵香氣,這一切,不就已經很美好了嗎?草長鶯飛,雲卷雲舒,大自然自有其美妙之處;枝葉枯榮,四季更替,大自然自有其生長規律。只要有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何處不美?自然何時不美? 誠然,自然雖美,但我們也要珍惜愛護,切勿讓伸手可及的美變得可望不可及。柴靜的《穹頂之下》喚發了人們的環保意識。去年的「APEC藍」也讓我們看到政府治理環境的決心。我相信,我們擁抱的,一定是一個純凈無瑕的自然。 「天人合一」一直是儒家提倡的境界。朋友,請暫時關掉電視,請慢下點擊滑鼠的速度。張開雙臂,擁抱自然吧。 點評: 這是一篇議論文。 這篇議論文的論點是「張開雙臂,擁抱自然」。「張開雙臂,擁抱」是感知自然的方式;「張開雙臂,擁抱」也體現了對自然的熱切嚮往之意——對自然「張開雙臂,擁抱」,自然也就不遙遠而離得近了。省高考作文題材料的核心詞語是「感知自然」,這篇文章緊扣住「感知自然」進行闡述,寫了「感知自然」的方式,寫了「感知自然」的效果。文章內容切合題意。 文章思路嚴密。文章在第一段引述材料提出論點後,讀者自然要問:現代人為什麼要「張開雙臂,擁抱自然」?第二段、第三段便依次作了回答:人類是大自然的兒女;古人為我們做了表率。緊接著,第四段寫到:「擁抱自然,為的是收獲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收獲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既是感知自然的目的,也是感知自然的效果。第五段還是從感知自然的效果這個角度來論說感知自然的好處——悅目舒心。接下來第六段提出:自然雖美,我們也要珍惜愛護,唯有這樣,我們擁抱的才是一個純凈無暇的自然。文章最後回應開頭,又冉然升華:張開雙臂,擁抱自然,就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儒家境界。 更值得一說的是語言。這是一篇議論文,卻有散文的意趣。文章以散句為主,間以大量的駢偶句,既流利暢達,又簡潔典雅。駢偶句俯拾皆是,如「打開電視,便可知明日天氣;輕點滑鼠,便一覽生物種類」,如「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如「細聽鳥鳴婉轉,靜聞花朵香氣」,連標題「張開雙臂,擁抱自然」也都是駢偶句。駢偶句如此之多,固然可能是受作文題材料的影響——材料前兩段用的就是駢偶句式——而著意模仿,但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作者閱讀傾向和文字能力的反映——若作者不愛讀駢偶文,不愛寫駢偶句,便難以在考場上這么短的時間內寫出如此大量的駢偶句。駢偶句可敘事,可抒情,亦可議論。作者奉《過秦論》
《原毀》為圭臬耶?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賴此等考生。 在這篇900字左右的文章里還有大量的引用,以引用開篇,以引用啟最後一段,引用共有8處之多。這些引用的出處涵蓋古今中外,不能不令人嘆服。作為考生,人人都積累素材,大家都希望能在行文中有所引用而為文章增色,可是,有幾人能用得這么多,而且用得還算恰到好處?一篇考場作文,有大量的駢偶句,有不少的引用。何為才華?此為才華。 文章當然也有不足,如對顧城《門前》有關詩句的引用便不夠准確,可相對於那些可圈可點之處,這些不足也就無需提了吧。最後我要說的是,能做到書寫工整如此文者,亦實屬不多。(點評:業源) [摘要]點評:記敘散文,選材立意都符合題意,而且中心突出。 走進香山之中 北京的香山就是一個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麼的美,如同一處火的海洋。走近其中,就如走近自然。 走上香山的林間小道,踩著落葉吱吱作響,微風吹動,一片片綠的、黃的、紅的樹葉輕飄飄地散落,帶著自然的清新味道蔓延在人們的嗅覺之中。香山的土地是那麼的柔軟,踩上去如同踩在一塊海綿上,時不時浸出一點水來,使鞋子沾滿土的氣息。落葉鋪在地上,形成一道紅火的小徑,待秋天一過,它們化為養料,化作春泥,使香山的樹長得更加茂盛,也讓這里的風景更加美麗。 茂盛的樹上有鳥類鳴叫,婉轉的歌聲猶如天籟之音,引得我們幻想這些鳥類的模樣,它們的樣子肯定是極可愛的吧!一隻不知名的鳥兒從一處枝頭撲棱撲棱地飛向空中,帶著自己的希望向天邊飛去時,也讓我知道了這個自然的神奇,鳥兒帶我更加走近香山的自然。 秋天的香山,美的是這里的樹,紅中夾帶著黃與綠,錯落有致,樹的根須向地下垂直蔓延,突出它們的年齡以及經歷過的滄桑。這里的樹我大多叫不上名字,但又何必去了解它們的名字呢?我們是來親近自然,而不是辨別自然的,自然這么美,為什麼不多去體驗呢?你看這火紅的樹葉飄散是否會讓你想起「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里美麗的景象是否會讓你「停車坐愛楓林晚」呢?自然啊,你為何這么美?讓我站在香山裡為你駐足! 天氣不似預期,天空中風起雲涌,樹葉沙沙作響,散落的葉片層層高。雨,毫無預兆地下了起來,香山中的花果清香、叢林氣息霎時間融入雨水中。人們似乎在雨水中更能走近自然,感受它的愛。當你也隨我撐起雨傘走上半山腰,再俯視山下的樹林,雨模糊了它們,卻給它們帶來一場美麗的交響樂,也給它們繪制出一幅美麗的油畫,這等美景是在電視與電腦中體驗不來的,因為這里還有自然的氣息與自然的聲音。 雨漸小,自然的氣息依舊彌漫在空中。可惜時間給予我領略自然的太少了,匆匆忙忙踩著混和樹葉與雨水的土地,帶著這里的自然味道跟隨旅行團離去。自然的清香留在我心,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地走近自然。 點評: 「香山那麼美,我想去看看」。這篇作文是記敘散文,選材立意都符合題意,而且中心突出。文章表達符合文體要求,語言有文采。 符合題意表現在,作者自始至終緊扣材料,比如作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具體生動地描寫了香山的紅葉、鳥語、樹木;作文的第五自然段,細致地寫了香山的秋雨,同時又寫出了香山叢林的氣息。 中心突出表現在,這篇文章從頭至尾都在寫用視覺、用聽覺、用嗅覺、用觸覺、用心靈去感知香山這個小小的生態圖。 這篇文章文情並茂,記敘散文特徵突出。「霜葉紅於二月花」、「停車坐愛楓林晚」等詩句
❻ 廣東赤圪中考滿分作文大全 10.10.100.22
午後,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柳條兒在熱浪中有氣無力地搖晃。村東的那條小河,清清的,綠綠的,透出一股子涼意。
我和幾個小夥伴溜到了河邊,三下五除二地扒下衣服,爭先恐後地躍入水中。水的嘩嘩聲,夥伴們的歡笑聲,霎時間彌漫到整個小河灣。
不知過了多久,我們玩累了,一個個帶著滿足的疲憊躺在河灘上。
「這時有個西瓜吃該多好啊!」不知從誰的嘴裡蹦出了這一句,我們一下子都跳了起來,嘴裡口水直冒。是的,又累又渴,可是誰也不願意去喝我們自己泡過的河水。溪水呢,倒是不錯的,可是哪有又香又甜的西瓜那麼吸引人呢?
胖胖的大林眨巴著眼睛,小聲地說:「西瓜又不是沒有,只是我們能吃得到嗎?」是的,就在不到一里遠的地方,就有一片西瓜地。不過,種瓜的趙大叔可是個出名的吝嗇鬼,很難從他那裡要到西瓜。
黑瘦的阿奎摸了摸腦袋,說:「要不到西瓜,我們不可以去偷嗎?」小夥伴們一起叫好:「對,就偷一個,也沒多大事吧?」我擠到阿奎前面說:「想偷瓜不是那麼容易,得想個辦法!」大林眼睛轉了幾轉,把我們湊到了一起,說出了他的計劃。
「好!就這么辦!大林你真厲害啊,能想出這么好的辦法!」小夥伴們佩服不已。於是大家趕緊穿起衣服,向著那片瓜地直奔而去。
趙大叔正躺在大槐樹下的一把大搖椅上,一隻手端著個茶壺,另一隻手悠閑地搖著扇子。聽到我們的聲音,他馬上警惕地抬起頭,死死地盯著我們。我們好像沒看見他似的,就在他旁邊的草地上扔起紙飛機來。趙大叔見我們好像不是沖著他的西瓜來的,又重新躺下了。
機會來了,大林使勁把紙飛機向瓜地扔去,可是飛機轉了個彎,又飛回來了。阿奎說:「讓我來扔,相信我!」只見他向紙飛機上吹了一口氣,用盡全身的力氣猛地一扔,也許是運氣好,紙飛機剛好被一陣風給直吹到瓜地里去了。小夥伴們一陣歡呼,可是又馬上捂住了嘴。
「該你了!」大林把我往前一推。我裝著怯怯的樣子走到趙大叔身邊,對他說:「趙大叔,不好意思啊,我們的飛機掉在你的瓜地里了,你能讓我去撿一下嗎?」趙大叔坐了起來,抬頭看了一下我,又看了看草地上的其他幾個小孩子,問道:「你一個人去撿嗎?」我說:「是的,只有我一個。」趙大叔猶豫了一下,說:「快去吧,別踩著我的瓜,否則我會去找你老爸的。」我心裡暗暗地樂著,連忙點著頭說:「我一定會小心的。」說完一溜煙鑽進了瓜地。
其實一進瓜地,我就找到了紙飛機,只不過我的任務是——偷瓜!我偷偷地瞄了一眼趙大叔,他正盯著我呢!我裝著在仔細找的樣子,一邊觀察著合適的作案地點。終於,我發現了河邊一個小土丘後面,有一個圓滾滾的西瓜,雖然不是很大,但也足夠我們解饞了,並且這里趙大叔看不見的。我迅速摸出小刀,刷的一下割斷了瓜藤,然後抱起來一下子扔到河裡,接著就舉著紙飛機,一路小跑著出了瓜地。趙大叔見我手裡只有紙飛機,也就不再理我了。
我們裝模作樣地在草地上又玩了一會兒,就迫不及待地撤離了,然後悄悄繞到河邊,在河水中搜索著目標。
「快看,在那兒呢!」那可愛的圓滾滾的西瓜,正在河水中一沉一浮地向我們漂過來。大林甩掉衣服,一個猛子扎到河裡,迅速抱住了那個西瓜,立刻游回岸邊。
我們飛奔到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准備吃西瓜。可是我們手裡只有小刀,根本切不開這么大的西瓜。阿奎說:「沒關系,看我的!」他舉起西瓜,使勁往石板上一扔,「咔嚓」一下,西瓜裂成了好幾塊,誘人的汁水流了滿地。大家「哇」的一聲,爭先恐後地撲上去,你爭我搶,搶到手了,就立刻狼吞虎咽地大吃起來,沒搶到的,就在別人手裡奪。剎那間,大家滿臉滿身都是西瓜汁水。不過見者有份,大家都吃到了,這味道可真美呀!
正當我們在得意地回味這美味的時候,一個高大的人影悄悄地出現在我們身後,接著一聲惡狠狠的咳嗽在我們頭頂炸響。我們像觸了電一樣跳了起來,一看,來者不善啊,不是別人,正是種瓜的趙大叔。他那利箭一樣的目光在我們身上掃來掃去,我們都不寒而慄,心想:這下可麻煩了!過了半天,趙大叔才冷冷地說:「我的西瓜好吃嗎?」我的臉直發燙,小聲地說:「好吃!好吃……」
「好吃就對了!」趙大叔說道,「記得西瓜皮不能亂扔,免得被人踩到摔跟頭,記住了嗎?」說著,用手指了指我們,轉身離去了。
我們都撓著自己的腦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原來這個「吝嗇鬼」趙大叔其實蠻可愛的嘛!
太陽已經偏西,微風中終於透出了一絲涼意,柳條兒容光煥發地隨風舞動。小河依舊嘩啦啦地唱著,顯得更清、更綠了……
❼ 廣東省社會生活滿分作文200字
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專筆墨表現屬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
❽ 廣東省中考滿分作文。
熟悉
生活如美人的臉,總是半遮半掩。沒有人生來就對生活熟悉。我們在生活的小路上對事物總是由不熟悉繼而變為熟悉。人們常說,熟能生巧,我們就應該只掌握熟悉的,放棄一切新的事物而止步不前?
答案是否定的,美好的生活應該是新鮮的,熟悉的事物只會讓生活變得單調乏味。因此,讓我們果斷地放下熟悉的事,去挑戰新的事物,去迎接新的自己。
以前的生活對於伊辛巴耶娃來說,可能再熟悉不過了。從小,這位俄羅斯女孩一心為了金牌,為了這夢想堅持不懈地去練體操,就在自己技藝很好的時候,一個殘酷的現實等待著她接受——身高已不適合體操鍛煉了。可她不放棄,從此改為撐桿跳運動員。時間一天天過去,原本對她很模擬聲(編者註:陌生)的項目如今已是她的驕傲,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世界記錄,讓整個世界為之震撼!是她,是她放下熟悉的生活,挑戰自己,終於取得成功。
又如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在他之前,美國總統一向都是白色人種的領地,黑人總統別說沒有,就是想也不敢想。這對於世人也許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了吧。可是,這位年輕的黑人小夥子偏偏不會就此罷休。憑借自己的努力,終於從著名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學位,為將來競選總統做了准備。生活總是愛喜歡挑戰的人,他終於如願,成為美國歷史上目前唯一的一位黑人總統,為了打破這「熟悉」的社會現狀,他終於成功了。
又如在早年時的孔子,一心從政,可是他卻處處碰壁,終於沒有成功。於是,孔子毅然地放棄從政的初衷,開始整理和收集古時名作佳篇,自己從中吸取知識。皇天不負有心人,因為孔子毅然放棄自己熟悉的從政之路,挑選了適合自己的文學大道。終於,孔子成為了一代宗師,成為了古今聞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給中國乃至世界不小的影響。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對生活熟悉。漸漸地,我們所熟悉的事物越來越多。此時,不妨放下熟悉的事情,去挑戰新的事物,讓自己的人生不在熟悉而無味中度過,而描繪出自己不一樣的多彩人生!
名師評析:
文章跳出題目本身的限制,指出我們應當追求我們不熟悉(陌生)的,而在陌生處發現風景,來描繪自己不一樣的多彩人生入手立意寫作。觀點新穎,先聲奪人。同時在材料的運用上,照顧古今中外,很有代表性。而開篇的比喻也為文章增色不少。
❾ 高考作文——2015廣東考卷滿分作文
滿分作文:帶你去看花海
昨日之時,你教我草長鶯飛,細雨朦朧。
今日之時,我教你細數花名,測天看雲。
仍記得小時候,父母外出,外婆你總是在鄉下帶著我忙農活。正當夏時,天氣炎熱,忽然一場大雨,你放下農活,笑眯眯地翻過我趴在床板上的身子,說:「囡囡,熱了吧?走,外婆帶你涼快去。」一個激靈,魚躍而起。外婆打著把破舊的傘,肩上騎著小小的我便出了門。外婆所說的「納涼好去處」竟是村裡的一片蓮藕地。地是小方的淺池塘,有一間破木屋,我們進去時已濕了身,外婆順手摘了片荷葉搭在我的頭上,淺淺的荷香,彷彿我就正是荷花欲開時剛醒來的花仙子,我離荷塘多麼多麼近啊!大雨沖刷了盛夏的暑氣,連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清涼的,溢著花香的。
荷花淡淡開,在風雨中舒展姿態,綠色的裙擺隨風揚起。我偎依在你懷里,糯糯的聲音問道:「外婆,為什麼下雨了就會涼快?為什麼荷花夏天開?為什麼… …」「哎呦,可問怕外婆了!外婆哪裡知道些什麼,外婆只管曉得看看天,就知道明天下不下雨。」「那後天呢,大後天呢?」我追著問,你捏了捏我的小臉,說:「那要等囡囡長大後才能教外婆了。」我心中略有惆悵,這片荷塘已離我有些遠了。
是啊,長大了,我會了。我會牽著你去散步,瞧見路邊開得正爛漫的小野花,我可以指著它,告訴你:「外婆,那是覆施子,有清熱解毒之用… …那是金錢草,因為它的葉子圓圓的像銅錢……」你笑而不語,臉上盡是自豪。你突然看看天,我知道你想看清天上的雲是怎樣的狀況。但你眯著眼,總是看不清,覺得天更遠更遠了,自嘲的說道:「哎!老了,眼睛不中用了。」我拍拍你的手背,翻了翻手機里近幾天的天氣預報,說:「外婆,明天又是晴天呢,這個星期都不會下雨,我們去看荷花吧,我可以告訴你荷花有哪些葯用價值哦。」我揚了揚手機,天空就在這里,自然也在這里,不遠。我們可以離那片荷塘更近。
很感謝你,帶我去看荷賞雨,讓我親近自然,獲得感性認識;現在,我帶你去看荷花成片,給你數數荷花的葯效,讓我們理性認識自然,不必遺憾。
我們,去看花海成片,細數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