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應用文體的申論考試
文體來,即文章體裁,主要反映自文章的整體特點。申論考試主要涉及到議論文、說明文以及應用文三種文體。考生若想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必須對三種文體有深入的了解,並對不同文體的寫作方法有所掌握。本章正是針對此點,對三種文體的各自特點、寫作方法和技巧進行了深層次的挖掘和闡述。本章需要考生務必掌握的重點內容主要是三種文體的寫作方法,如果考生對三種文體各自的寫作方法駕輕就熟,在申論考試中寫一手漂亮的文章就很容易了。
『貳』 申論屬於什麼文體
個人認為屬於策論,跟純的議論文有所區別。
以政策、時事為寫作內容的議論文內,與平常言論文寫容作要求基本一致,論點、論據與論證過程缺一不可。所不同的是,策論文在針對某一具體問題立論後,其論證過程必須包含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措施。 策論文寫作是機關公文寫作的重要課目,是機關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的主要手段。歷史上,策論文長期應用於科舉考試中,即使八股文盛行的明清時期,策論依然是最後殿試的主要考試內容。現時代,策論文是公務員資格考試必不可少的項目。
策論文和政論文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策論文和政論文是申論文章最重要的兩種類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他們都屬於申論文章,因此都是「官味」議論文,都要求有鮮明的觀點,完善的結構,清晰的邏輯,流暢而中肯的表達。它們的區別在於,策論文重點是寫對策。而政論文重點是分析原因,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問題。(本人更側重策論文而不是政論文)
『叄』 申論各種不同文體的格式是怎麼樣的
您好,中政行測專家為您解答!
文體一般沒有限製取副標題,取與不取專,關鍵是要看正標題清不屬清楚,如果不清楚則需要取一個副標題;如果正標題很清楚了,再取副標題則顯得畫蛇添足。如果取了副標題,正副標題之間就要和諧。要和諧就是要有差別,甚至風格對立,這樣才能彰顯標題風格的多樣化。如果正標題比較宏觀,副標題就取得微觀具體一些;如果正標題比較抽象晦澀,副標題就要清晰明了一些;如果正標題取得比較有個性,副標題就中規中矩一點。
若仍有疑問,歡迎向中政行測和中政申論備考平台進行提問!
『肆』 公務員申論文體有哪些
大作文一般是材料分析;若有小作文,就是公文應用文寫作范疇,可以看看公專共基礎知識,公文寫作篇。申屬論的大作文分值比重很大,判分十分之嚴格,主要是源於你述說的內容要有問題的針對性,可操作性,沒有這些好比你遞給領導的材料是廢紙,換成分就是零。
這類文章實質類似於一個mini的調研報告,前面的若乾材料就是你調研的結果,要根據這些內容分析一個問題,並提出合理的解決辦法。所以,這里材料的一般框架。一是形勢分析;二是查擺問題。三是提出方案。特別注意的,這類文章最忌諱偏離題意,所以一定要多練,寫手都是練出來的。
『伍』 申論文體的特點
(一)申論的內涵
「申論」考試是根據目前機關工作的需要,對考生閱讀能力、文字水平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綜合考查方法。它主要通過應考者對給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測查應考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全部為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為150分鍾,滿分100分。
「申論」一詞取自《論語》的「申而論之」。「申」在這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表明、申述,二是根據試卷給定材料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引申出考生個人的觀點或見解。「論」的含義較多。一是議、議論。《說文》:「論,議也。」「段註:『凡語言循其理,得其宜,謂之論』。」二是含有深思、謀慮的意思。《周禮?考工記?序官》:「或坐而論道。」「註:『論道,謂謀慮治國之政令也』。」三是含有評論、辨析的意思。《呂氏春秋?應言》:「不可不熟論也。」「註:『論,辯也』。」四是含有告訴、陳述的意思。《史記?張儀傳》:「臣請論其故。」「索隱:『論者,告也,陳也』。」《文選?張衡?西京賦》:「眾形殊聲,不可勝論。」「姜註:『綜曰:論,說也』。」申論就是一種具有申述、申辯、論證、論述內涵的文體。
(二)申論的特點
作為官樣文章,申論除了在寫作範式上有自己的規定性外,其在文章風格和思維方式上也有自己的特點。我們歸納為五點,下面進行詳細而具體的分析。
1.高瞻遠矚
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申論文章作為官樣文章,最基本的特徵就是立意高,主題高。申論寫作要著眼長遠利益,透過現象看本質,善於高屋建瓴,善於升華主題。
申論文章所謂的立意高、主題高,不是信口開河,其判斷的標准和尺度主要體現在政治方面,即申論文章的立意和主題要有政治的高度。要保持一定的政治高度就必須要注意培養良好的政治素養。
2.大題小作
寫申論文章要「做大題目」,不能像傳統作文一樣「小題大作」。申論文章的「大」強調的是善於透過現象,把握本質,從宏觀上全面、系統、深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申論寫作區別於傳統的議論文章,它考查的重點是根據特定的問題或事實,分析原因,提出對策並加以論證的能力,考查的是綜合性能力,而不僅僅是單純的寫作和論證的能力,其重點在「論」,更在「申」。現代申論考試中出現的特定社會現象和問題,必須要通過系統的方案和配套的措施才能得到徹底的解決。如果提出的對策局限於某一條具體的措施,或者是政府的某一個方面的能力,那麼這個問題的解決就是非常困難的。公務員要善於升華材料,善於從宏觀上把握事物,制定宏觀政策。所以,考生在確定文章主題時要善於歸納和提煉宏觀的主題思想,從「大」處著眼。
『陸』 申論考試會考到哪些應用文體呢
一、請示 請示是適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的公文類型。一般由請示事由、請示事項、結尾三部分組成。請示類的文章最後通常以請求語作結,習慣用語有「以上意見是否妥當,請批示」「妥否,請指示」「當否,請批復」「以上意見如可行(或如無不妥),請批轉有關單位執行」等。
【行文邏輯思路】 背景、目的——請示理由——請示要求——結尾,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結尾。
二、意見 意見是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的文種,其內容主體為對策。可用於向上級機關報請批轉或轉發有關事項,也可用於領導機關就某些重要問題提出處理的方針、原則和措施、辦法。意見類應用文正文的基本結構由引言、主體和結尾三部分組成。
【行文邏輯思路】 背景、現狀——必要性或原因理由——工作要求——期望未來,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怎麼樣。
三、計劃 計劃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與規劃、要點、方案等類似,用於對全局或單項工作進行預想性安排部署。計劃、規劃、要點和方案的主要區別在於安排的對象、時間范圍不同,其重要性和安排范圍是遞減的。
【行文邏輯思路】 指導思想、工作思路、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具體措施。
四、匯報(或匯報提綱) 匯報是向上級總結工作、反映問題、報告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文體,通常分為工作匯報和情況匯報兩種。
【行文邏輯思路】 總結工作、經驗——存在問題、原因分析——解決對策,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五、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帶一定目的性,採取社會化的調查工作方法,在調查取得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寫成有事實、有觀點、有結論的書面報告。
【行文邏輯思路】 背景目的介紹、調查方式、調研對象——調查內容、調查結果——應對之策,或調查背景——存在問題——解決對策,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六、講話稿(現場講話稿、電視講話稿)
通常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為了特定目的、用於一定場合、面向一定對象發表講話的文字底稿。講話稿的寫作,必須服從講稿六要素:講者、目的、場合、對象、內容、語言。
【行文邏輯思路】 背景介紹、講話目的或針對的主要事項——表明態度、原則、觀點——工作措施——期望和要求,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怎麼樣。
七、演講詞(演說詞、演講稿) 是用於演講的文字稿本。演講詞在講話稿的基礎上,突出鼓動性、感染力,含有較多的抒情成分,可使用較為靈活豐富的語言,做到「文情並茂」。
【行文邏輯思路】 背景、環境、場合——演講目的、指向的問題——解決的必要性、重要性——對策——感言、倡議,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怎麼樣。
八、責任書(目標責任書) 責任書是行政機關為明確責任和工作目標、任務,調動各部門、單位和個人的工作積極性,推動工作完成、保證工作效率和質量的一種常用文書體裁。
從使用范圍來看,責任書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單向型,即一個政府部門或工作人員自行擬定責任書,在部門內部發送,或是根據要求上報備案;另一種是雙向型,即上級與下級簽訂責任書,或從上到下發送責任書,要求管轄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遵照執行。
【行文邏輯思路】 背景目的、指導思想、政策精神——工作目標——具體任務措施——獎懲措施。
九、倡議書 目的是喚起受眾重視、促成共識、引導思想和行為。
【行文邏輯思路】 背景目的介紹——必要性、重要性——倡議內容——呼籲號召,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怎麼樣。
十、建議信(建議) 建議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文書,要從事實與科學的角度,闡明問題的危害、原因及採取相應對策的必要性、原理、依據,內容具體,並可含有一定的科學論證內容。
【行文邏輯思路】 現狀——必要性、重要性分析——對策措施,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柒』 申論是什麼文體
申論,取申述、申辯、論述、論證之意。申論,既不同於作文考試,也不同於策論考試(注:所謂策論,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的一種八股文考試形式,要求就給定題目論證某項政策或對策,撰寫論文。)。但是,申論考試的內容、方法及其產生的測評功能則涵蓋了作文和策論兩種考試的基本方面。
申論的限制條件
所謂限制性要求,是指無論是概括主題,陳述看法,還是提出對策,都限於試卷的給定資料,而最後的論證,也是在前述基礎上,就給定資料和從中概括出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方案進行闡述和論證。切忌脫離給定資料,離開所完成的第一、第二步要求來進行最後的論證。
例如2000年申論考試中,試卷給定資料是一個地方的印刷公司造成環境污染,引起周邊居民的不滿,造成後果。這個資料所反映的問題無疑是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問題。這方面出現的問題到處存在。但應試者在考試中必須扣緊給定資料所反映的這個具體的環保事件來作答,不能離開給定資料,大而論之,宏而論之地談論環保問題。
注意申論考試對於字數的限制和要求。概括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要求在150字以內,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加以簡要說明,要求在350字以內。這種要求不是不合理的機械性要求,而是對應試者閱讀能力、歸納能力、概括能力、文字水平的綜合性要求與測評。所以應試者不應突破各項要求的字數限制,否則影響考試成績。
申論的審題要求
一定要拿出足夠的時間(一般40分鍾左右)認真仔細地閱讀給定資料,不要匆忙地提筆作答和寫作。在閱讀資料的過程中,要先理清資料的邏輯聯系;就一個較為復雜的事件,要抓准主要問題;然後要把握住給定資料所反映事件的環境和條件。因為,這種既定的條件是提出對策是否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據。
抓准了主要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有了針對性;搞清給定資料所提供的環境、條件,所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才有可行性。針對性和可行性是申論考試中兩個主要的基本要求。
『捌』 申論文章在文體上有哪些基本要求
申論文章必須寫成議論文。華圖申論備考指導中有提到,文章寫作題雖然沒有文體限制,但一般都會要求「觀點鮮明」、「內容充實」,而議論文最能使文章的觀點突出,詳細的議論還能夠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深刻。此外,申論考試閱卷時間較短,要使閱卷老師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抓住文章觀點、明確文章結構,議論文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採用議論文意味著申論文章必須具有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
1.論點。即文章所要議論、闡釋的觀點,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核心看法或主張,無論是闡釋分析問題還是提出具體措施,都要緊緊圍繞論點進行論述。
2.論據。即立論的根據,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事實。論據可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事實論據是對客觀事物的真實描述和概括,是證明論點的最有說服力的論據。所謂「事實勝於雄辯」就是這個道理。文章寫作題常用的事實論據包括具體事例、概括事實和統計數據等。
理論論據是指來源於實踐,並且已被長期實踐證明為正確的觀點。文章寫作題常用的理論論據包括經典著作中的理論、權威性的言論(如名人名言)等。
3.論證方法。即用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和過程。議論文的論點要解決「證明什麼」的問題,論據要解決「用什麼來證明」的問題,而論證則是解決「如何證明」的問題。申論文章寫作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和比喻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