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每每在一大周一次的作文課上,我都只能汗顏,因為我幾乎沒有教學生寫作文,故此在標題中特意將這三字打上了引號,因為其實不至名不歸。
每周一次的作文課,我只能實話實說,學生們還和多少年前的我們一樣,都在課前叫苦連天的居多,因為又要瞎編亂造了,喜歡者寥寥。課後該叫苦連天的就是老師們了,小山堆一樣的作文本,又不能不認真改,一百多本的作文也會讓人改的暗無天日。
自課改之後,平時的作文課倒是沒怎麼改動,一如既往的是評作文、技巧指導與寫作。原本就懶散的我,非常喜歡課改的一條,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因為我不用再噼里啪啦、吐沫星亂飛地講了。那麼,我就突發奇想,作文課,包括寫作的前前後後,為什麼就不能把主動權也留給學生們呢?
於是,我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嘗試,嘗試的根基是讓學生自己修改作文,自己潤筆。
我始終如一地告訴學生,寫作也好,修改潤飾也罷,終歸都是學生自己努力得來的,古人出書還是增刪批閱數次,更何況於今天的小作者們呢?於是,我從開學始就規定學生寫完作文後必須自己修改作文。但是程序也是一步一步樹立起來的。
起始,我要求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但鑒於學生對「修改」一詞不置可否,我就在前幾次作文上多費了些功夫:我給每位同學的作文認真打上了評語並指出修改意見,最後我還會在學生的作文本上選取一段作為示例。我讓學生寫作的時候,全部是寫一行空一行,這種寫作便於學生在空白行進行修改。而且這種寫作方式不會面臨學生作文本不夠用的情況,因為每學期按照普通寫作佔用容量來看,作文本都是只用三分之一二,寫一行空一行並沒有占太多,且完成八次作文是夠用的。
後來,學生慢慢習慣了這種修改方式,但沒過多久,消極怠工者無數。這個時候,一套行之有效的獎懲制度必須建立。於是,我施行了幾個方面的變革。
(一)兩次打分
依照平常情況,老師給學生作文打分,一次定型,沒有晉升的空間,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最後的「判決」。我想改變這種情況,於是,我進行了如下的變革:我根據學生第一次的寫作和第二次修改的結果進行不同的打分,第二次的打分會比第一次有所提升。有的同學文筆非常好,所以打分自然不會低;但為獎勵後進,但凡修改認真的同學,他們的作文分值也會有很大提升。
自兩次打分施行以來,學生們大都對第二次打分有很大關注,於是,自己修改的習慣的慢慢形成,自我潤筆之風逐漸盛行。
作文改革的根基逐漸形成。
(二)出版班報
結合學校之前推行的鼓勵寫作而出版優秀作文展的政策,我想到為自己的班級出版班報。我從網上下載了班報的寫作模板,並從同學中「聘請」小編輯和電腦輸入人員(學生對此都非常感興趣,紛紛踴躍報名)。所有程序及人員確定後,作文出版流程也就確定了:作文經筆者初次修改後,我將優秀的作文或者修改認真的作文交給編輯,編輯們對作文再次就文章字詞用語及標點等細節處進行修改,最後交由電腦輸入者將文章輸入計算機中的班報里。最後,我將成型的班報印製一定分數,保證同桌之間必有一份,並且在班中帶頭品評優秀作文。有這些直觀的作文在手,不僅有老師品評,學生也都主動參與到評論者的隊伍當中來了。而且,在班報中,是正規班報模板印製,在學生心目中有相當程度的分量,而且每篇作文後都有編輯人員,最後還有本期班報的承辦者,很多同學都能參與其中,大大活躍了寫作、修改及評論之風。
但到後來,學生課業量增加,有時學習和生活上還有各種事務,不能及時出版班報,這樣就影響了下次評論的時效性,最後,這項程序只維持到期末考試前便取消了。但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想將這項工作進行到底。
(三)自修自改自評
到下學期,有時作文來不及評,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先給自己的文章做一個評論,找出優點和不足,最後就這些不足再次進行細致認真的修改。有時是他評而自改,這些都是卓有成效的。因為經過半年多以來的練習,學生們已熟知評改作文的框架,自己作為一線作者,加上自己的閱歷,足夠給自己的文章做周到的分析。找出不足之後,就是認真的修改和潤筆,爭取對這些缺點做合理的彌補。
自修自改自評的潤筆過程可以說是將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但這並不是全部。因為學生自評肯定有不完善之處,這時就需要老師在日後對學生的評價和修改中的不足再次指明。
(四)評優獎先
對學生而言,完備的評優獎先制度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良劑。每周作文經過兩次打分後,在下一次的評論之先,我都會在班內就寫作優秀的同學進行表彰,指出他們寫作的優秀之處,這樣也可供大家借鑒。我還會將優秀者的名字統一寫到獎狀里,每周一換。最後,多次受到表彰的同學我將對其進行單獨的表彰並發獎狀。有這樣一層激勵機制,學生寫作和修改的熱情一直不減。有時我也會將優秀作文者的姓名發送給家長,讓家長也能密切關注到孩子的寫作情況。這樣,班內班外形成合力,更激發的孩子的寫作興趣。
當然,班內也不乏敷衍應付者。所以,每次表揚過後,我會對不認真寫作和修改的學生進行警示,對之施以壓力。這些懲罰措施會因人因地而異,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到了今天,我再翻看學生的作文,就感到無比的輕松。里邊有老師的兩次打分和學生的修改,我只需在他們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再次做批註,希望他們下次寫作能夠避免這些問題。這樣修改作文,學生有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並從中慢慢體會到作文潤筆的關竅,也學會了寫真作文、真感情;我在作文課上也感到得心應手,課下修改作文也感到暢意無比。
讀者可能會注意到,這樣的前後打分以及修改,其中的時間問題如何分配是一個關鍵問題。學生上交作文後,我會迅速對作文進行第一次打分;在語文強化課上或者其他語文課的空餘時間里,我會給孩子自由修改作文的時間。當作文再一次收齊,我會給第二次平分,並給學生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再次之名,最後在作文課上進行相應的獎懲措施。
這樣的評改作文是我個人為彌補自我寫作能力不夠所採取的手段,其中也不乏缺點和疏漏之處。當然,我也會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更加完善該方面的教學,提升學生寫作質量。
2. 如何教好作文課
文| 吳非
「啟發學生關注生活」
我在多年前的一次作文課上,讓學生寫過「沒有意義的一天」。之所以那樣命題,是想到學生學寫作以來,總是有教師和他大談人生的意義,總是要他寫「有意義的事」;而他的平凡的生活令他自卑,於是他不得不說假話;他認為社會的一切都重要,而自己不重要,他的生命沒有什麼價值。既然他已經說「我的生活沒什麼意義」,那就寫一寫這種「沒有意義的一天」如何?
結果很有意思??有些學生把每天那種「沒有意義」的日常瑣事描繪一番堆砌成文,發現這就是通常說的「日子」和「歲月」;不會寫的學生說,連「沒有意義的一天」也寫不好,那的確是我的寫作能力差了。有學生後來看到陳村的《一天》,感慨地說,過去太重視「意義」了,而生命中有許多事物是不能用簡單地「意義」去認識的。
作文要關注社會,關注自然,關注自我。在這中間,特別重要的是「關注自我」。學生最重要的寫作資源是什麼?毫無疑問,是他的個人生活,是他所熟悉的事物。在寫作的起始階段,教師應當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園地中開掘。
作文是精神的活動。學生不是機器,不需要按標准復制產品;學生也不是政治家,總是要傾訴經世濟民的宏論。沒有必要讓學生反復地在上下五千年中尋找民族自豪感,沒有必要讓他們把08奧運說成生命中的頭等大事,沒有必要讓他們熱衷於發療世濟民的高論。
事實上,真正會寫的學生,嘗一臠而知味,他們能從柴米油鹽一類的日常生活中有所發現,從里巷俚語中觀察世像人情。寫作者是享受生活百味的智者,不懂生活之美,一味地論證人生目標,遠離自己的世界,必然筆下無物,面目可憎。
在起始年級的寫作課中,就應當啟發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
"了解學生的寫作狀態"
面對一道作文題,學生可能想起什麼?他思考的范圍有多大?他會如何選擇?他會不會揚長避短?他有沒有進一步調動寫作資源的意識?如果選擇某類題材,會出現什麼障礙?行文中,他有可能在什麼地方被「卡」住???
作為一位關注學生寫作過程的教師,是能想到這些的。
學生不願意寫,未必是沒有可寫的東西,也未必是不會寫。他或許是在等待,或許是「不在狀態」,或許僅僅是不喜歡這個題目。但教師無論如何不要低估了學生的判斷能力,不要把學生想得太幼稚,同時不能自以為是,高估自己。
有一年作文競賽,題目是「猜一猜,我有多愛你」,有評委擔心學生會不會去寫早戀。這是很典型的一種教學自擾。結果選寫本題的37名學生,沒有一個去寫男女戀情,而且立意新穎,境界高。
學生未必那麼俗,他們有自己的追求??他們最怕的是遇上一位自尋煩擾的教師,如果不幸讓他遇上了,則有可能自我壓抑,長期沒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習慣,其情感體驗往往也是獨一無二的。因而對學生在寫作中的各種表現,應當和他的思維方式與性格特點聯系起來考察。作文是學生的「精神產品」,是不可能有「標准答案」的,教師必須保護並尊重學生的思維個性,而不能用統一的模式加以判斷。
「適當開展'作文對話'」
現今課堂作文教學的基本模式是:教師布置作文,學生當堂完成;教師批改,最後講評。教師講評作文時,學生對自己當時是如何構思的,為什麼選擇那樣的材料,為什麼會用那樣的表達方式,甚至他為什麼會寫出那樣一句話,已經沒有多少印象了。
而所謂講評,無非是請幾個學生讀讀自己的作文,教師作適當點評,講解一下本次寫作要領,強化某方面的要求。而下次作文可能要在一周後再做,對教師的講評,學生又淡忘了。從寫作到講評,作文周期過長,導致作文教學的效率不高。
不少教師嘗試過在作文之前對學生作啟發式的講話,但如果預期不明,方法不當,有可能造成另外一種結果:他的講話有可能幹擾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構思很容易「入套」。我們經常會看到,幾十名學生的作文構思雷同,只有表達上的差異。
啟發式的「談作文」是有必要的,特別是經過一階段寫作之後,學生需要整合寫作資源,需要提高構思表達的技巧。適當地開展「作文對話」,通過對話,可以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了解他們的寫作狀態,知道他們寫作上的長與短。
我在教學中,每學期有四五次作文對話,用整節課的時間和學生「聊」,而且並不一定是為了配合一次具體的寫作。這樣做的目的在於打開思路,啟發他積極思考,調動他們的生活積累。
實踐證明「作文對話」有明顯的效果。有一部分學生原本不過是聽聽紙上談兵,但後來我發現他們開始主動地做筆記。他記下來的是些什麼???分析問題獨特的視角,他的「思維盲區」,精彩的表達,歷史事件的啟示,一個有趣的故事,人物的睿語,等等,以及由此開始的延伸,聯想??
「評語要少而精」
多年前曾看到一位教師批改的學生作文,滿紙紅字,改得面目全非,評語寫了三四百字,這位教師還在埋怨學生不好好寫,百教不會。
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正確認識學生學習寫作的規律。改得過多,是替代過多;替代過多,學生也就學不到什麼。至少,這位老師沒教會學生修改文章的方法。教師改得過多,學生反而喪失了寫作的自信,當他看到發回來作文滿紙紅字與符號,他會認為自己的思考和寫作沒有什麼價值。
其實,學生的作文沒有必要每篇都精批細改。如何批改,要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作文狀態,要考慮有無無針對性,要預想效果。
當然,適當作幾次精批細改很有必要。一些教師用「面批」的方法,效果很好。「面批」是有效的「教」。面對面的交流,師生互動溝通;在這種互動中,學生可以看到教師作為「讀者」的閱讀過程,直接感受教師的修改示範。有幾次這樣的精批細改,學生能正確地了解自己作文的長處以及不足。
作文評語究竟應該起什麼樣的作用?評語不是給一名學生寫作學習作總結,不是一篇鑒賞文章,教師面對的不過是一名學生的一次作業。如果評語過於鄭重其事,標桿高了,可望不可及,學生反而掉以輕心。
同樣,有些學生「佳作」被捧得過高,也會誤導學生對作文的正確認識。看一些省區的「高考佳作評析」,很多點評者彷彿是在賞析「八大家」一般,把學生的一篇考場作文吹得天花亂墜,無以復加。
其實,那已不是作文評語,而是教師的自娛自樂,或是炫耀賣弄了。作文評語還是應當質朴一些,最好能讓學生「一點即通」,明白老師的意見或建議。評語不宜太長太雜,盡可能簡練明確。
1999年,我們一些老師在作文批改中嘗試用「一句話評語」,即不管學生如何作文,老師的評語只能寫一句話。這種做法也許有點矯枉過正,但它的確讓一些教師開始反思作文評語的質量與效能。
「讓學生在自由中體驗寫作的成功」
作文有「規矩」嗎?其實沒有。留傳下來的前人佳作,有幾篇是「課堂作文」?有幾篇是「講規矩」做出來的?
教師過多地指導學生按「規矩」寫,學生寫起來也許會比較「熟」,比較「順」,只是那樣做非但培養不出學生的創造意識,學生感受不到寫作的樂趣,千篇一律的格式作文也令人生厭。
學生有興趣選擇不同文體作寫作嘗試,不必要等教學計劃的安排,只要他願意,就可以選擇任何文體去寫作。教師要有信心,有耐心,鼓勵學生放膽嘗試,並允許他們失敗。
曾有位學生嘗試寫中篇小說,一個學期「連載」七八次,後來發現收不了場了,便在本子上寫了個「無限期待續」。??你以為他失敗了?沒有,在這七八次寫作中,他有了創作小說的體驗,他的敘述和描寫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他有了文學語言的表現意識。此時如讓他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他會喊難嗎?
作文教學有「規矩」嗎?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寫作是創造,寫作教學也得有創新。浙江一所名校有位教師讓學生自由寫作,規定每學期交8篇作文,可以一次交清,也可以分批交;時間不限,可以在期初交,也可以在期末交。在這種寬松的環境中,她的學生寫作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眾所周知,作文一般是不打滿分的,滿分彷彿只能打給那種十全十美的傳世之作。也就是說,學生作文永遠不可能像其他學科那樣得到滿分:一處標點錯誤,一句有點別扭的話,一個可能需要修改的詞,甚至書寫不太漂亮,都可能成為不能得滿分的理由。
可是,這種約定俗成是不是真的有道理?
江蘇有位老師時不時給一些學生作文滿分,她認為這不過是學生的一次作業,不是經典範文,也不是比賽作文;打滿分是對學生的肯定,可以讓學生有體驗成功,讓他們有寫作的快樂,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
我們為什麼要把85分當作不得了的高分,而永遠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文章有缺陷呢?對作文教學的傳統做法與習慣,教師也應當在課改這個大背景下作一定的反思。
承認寫作教學的困境,是為了尋找對策,探索教學改革的新途徑。我們沒有必要誇大作文教學的困難,因為我們更應當看到教師的教學勇氣和智慧。我們不斷地看到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方面的探索,如果應試教育的壓力能有所減輕,社會對語文教育的關注能趨於理性,老師們的改革思路會更加開闊,方法還能更多一些。
3. 怎樣教孩子快速寫作文
自課改以來,只要是有人問及:「該如何讓孩子去寫作文?」幾乎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會說:「讓孩子們自由表達,『用我手寫我心』。」那麼,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又該如何指導學生讓他們自由表達呢?
一、引導學生寫真情實感,激發表達慾望
常言道:「言為心聲」、「無欲不舉筆、無情難成文」。教師作為主導者就要善於發現和捕捉生活與學生情感的觸發點,從而幫助、帶動學生走出自我、走進生活、走向感情,進入創作的最佳狀態。
1、投其所好。學生思想活躍、愛好廣泛,個性差異較大,若以一題命之,有很多學生可能沒有寫作興趣,我們可以用彈性的要求「喜歡什麼便寫什麼」。錦錦老師作文課《神奇的魔術之旅》以一個神奇的魔術開場,激發學生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過來,引導學生要仔細觀察魔術的過程,為學生寫作文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即興訓練。即是教師對學生出現的情況進行引導,使其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錦錦老師在表演魔術之後現場立馬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抓住學生的想法,緊接著就讓學生現場寫作文,把學生稍縱即逝的靈感寫下來。
二、注重積累,厚積薄發.
既然要學會表達,就要讓學生有話可說,不能是學生本來想表達一種意思,可是不知用什麼語句來傾訴,這就需要孩子們做個有心人,注重平時的積累,做到厚積薄發。有了積累,學生自然就可以做到自由表達了, 而這些積累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做。
1、在學過的課文中積累好詞佳句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特別是一些名家名篇中的優美詞句,更應讓學生熟讀成誦。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在作文時能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寫作素材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這樣就給學生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比如,學生外出旅遊,或者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瑣碎的小事,獲得了哪些榮譽,受到了哪些委屈,都可讓學生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起到了練筆的效果。同時,學生在寫作文時,如果一時不知寫啥是好,便可以翻開日記,尋找相關的一些素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打開作文思路,將所要寫的內容娓娓道來。這樣天長日久學生何愁無材料可寫,無事情可敘呢?
3、讓學生在課外書中積累知識
古人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課外書,也是學生積累的主要渠道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能急功近利,只讀關於學生寫作方面的書,而要引導他們多讀文學性和科普性的書刊,因為讀課外書的好處實在是很多,如能讓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了解這個奇妙的大千世界;讀完書,會積累到許多好詞、佳句和好段,在平時的作文中就可以運用。「寫作文不如從讀書始」,就是這個道理。讀完書後,孩子們的知識就會豐富起來,文思泉湧;讀完書後,孩子們的語言就會變得精彩絕倫,人物描寫就會變得有血有肉;讀完書後,孩子們的思想就會獨樹一幟,文章必會超凡脫俗。
4、在生活中積累素材
「作文源於生活」。作文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從觀察、體驗日常生活入手。學生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引導學生注重積累生活素材是習作的重要一環。種植養植的忙碌與喜悅,戲水捕魚爬樹捉鳥的極大樂趣,娶親送終迎來送往的風土人情,雷電風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觀……生活中耳聞目睹的事,都是學生習作的極佳素材,只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他們的見聞,激發他們的寫作慾望,才能從源頭上杜絕習作」假、大、空、套」的現狀。葉聖陶先生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因此,我們要盡可能擴展學生的生活空間,接觸自然深入社會,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景物映入學生的腦海,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
4. 怎樣教孩子學寫作文
八歲的孩子你讓他有多少情感?能夠把流水帳記清楚,已經很不容易了。
讓孩子多看看書,節假時帶孩子到戶外去活動,在活動中教他如何觀察,開動腦筋,啟發情感。
5. 怎樣教小學生作文 具體步驟 比如(時間地點什麼的)
如何教小學生寫作文
教了十幾年的語文,我在教孩子寫作文時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後,發現我在寫作教學中存在幾個誤區:
(1)是在教學方法上人為的為寫作設置條條框框,本來孩子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情,完整、順利、清晰地寫下來就是一篇好作文,但老師在孩子寫作文前卻先說立意、選材、詳略、開頭、結尾等等一大套寫作理論,還沒寫作文就把孩子的寫作念頭嚇回去了,孩子放不開手腳去寫。
(2)是不注重孩子思維方法的教育,寫作文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寫思想和想法,大人寫大人的思想,小孩寫小孩的思想,而我們的教育以填鴨式為主,制約了孩子思維的展開。
(3)是錯誤的估計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給小學生寫作人為地限定字數。如規定孩子寫的作文應該在多少字以內,作文選上也寫明300百字作文,400字作文等,其實有話多寫,沒話少寫不要限制孩子的寫作字數,報紙上報道的八九歲的孩子寫小說的例子不是有的是么?有的孩子在四年級的時候用三天時間就能寫5000多字的小說,並且寫得頭頭是道。
(4)是在孩子小時候不注重教他們寫作,等到了初中高中再給孩子「惡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誤區寫作和語言一樣年齡越小學的越快。
(5)教育孩子寫作文要從孩子低齡時入手,因為這時的孩子一派天真,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你想讓他怎麼寫他就會怎麼寫。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方面放手讓孩子去寫作:
一是採用例證的教育方法,培育孩子的因果邏輯思維方式。有因就有果,每一個觀點都要有例證和說明來支撐是事物發展和存在的規律,培養孩子的因果邏輯分析能力,對孩子寫作大有好處。舉幾個例子:如果說這個山多美呀,就包括樹美、水美、人文景觀美等等各個方面。說小明學習好,就包括小明語文好、數學好、平時考試成績好、課堂上回答問題好等各個方面。每一個小的方面又可以是一個分觀點,可以用更小的實例來支撐,例如說樹美可以再從樹的疏密、高矮、形狀、姿態等各個方面來寫,依次類推。如果注意到了這些,孩子寫起作文來就會言之有物,寫出來的作文內容也會豐富充實。
二是自然的教育方法,消除孩子寫作狀態進入的障礙。在剛開始教孩子接觸作文時不要給孩子設置條條框框,不要給孩子講立意、選材、詳略等大道理。我初中時怕跑題想了好多內容不敢寫出來的情景到現在還記憶猶新,我想有這種經歷的不會只有我一個,因此要讓孩子放手去寫,盡量寫得長一些、細一些、多一些。尤其是記敘文只有寫得長一些、多一些,才能寫得詳細細致,另外也便於修改。每次寫作文都是寫一些概括性的句子的孩子要想使作文快速提高難度很大。
三是運用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本質,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聯系是事物的本質,培養孩子聯系的思維方法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好處。例如說讓孩子寫山就要使孩子聯想到樹、水、花、鳥、登山的人、有關山的傳說等等一系列事物。如果寫上學路上不光要讓孩子想到上學路上發生的具體事件,還要讓孩子看到上學路上的建築變化,四季風景、人間萬象等等方面,開闊孩子的思維。
總之,讓他們「放手去寫,大膽去寫,熱情地去寫,用我的心去寫。我手寫我心,沒有我寫不好的作文!」
以上是我對小學生寫作教育的一點看法,不一定全對,但確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願對為孩子寫作文不好而發愁的家長們有一些借鑒意義。
6. 我們應該怎樣教學生寫作文
一、擦亮慧眼,從身邊尋找作文材料
二、利用範文,讓孩子學會模仿學會創作
三、多看、多讀、多記,多積累
7. 如何教三年級學生寫作文
揭開作文的神秘面紗,消解畏難情緒,放下思想包袱,對於剛剛接觸作文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專,由於缺屬乏對作文的了解,往往以為寫作文是多麼神秘,多麼高深莫測的事情,並由此產生一種畏難情緒,背上思想的包袱;
為此教師在給學生上的第一堂作文課上,就應該告學生:作文實際上就是說話,是用筆說話,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從而使學生放下思想的包袱,勇敢地,昂首挺胸地,大踏步地走進寫作的大門,一平常的心態面對寫作,以樸素、簡單而又充滿生命活力的語言開始寫作,記錄下自己生命的精彩時刻;
模仿起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能寫出好文章的人必是熱愛生活、有生活情趣的人。如果你的生活是灰色的、無聊的,你就不會寫作。愛是寫作的核心,要注意觀察;
多讀多寫,這里的多讀一些名家名篇。朱自清的散文,魯迅的小說,還有顧城、舒婷的詩歌,甚至四大名著,唐詩宋詞等;
多寫,什麼都可以寫。散文、詩歌、小說,無所不可,當然,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我建議還是應從寫好日記開始。每天一篇,字數從幾十字到幾百字,可長可短;內容可深可淺,可以寫一天的經歷、內心的感悟,哪怕是日常生活的流水賬也可。堅持下去,天長日久,自見功夫。
8. 教師怎樣教孩子寫作文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寫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都必須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過《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加之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小學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1 用生活體驗作文的快樂
「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源頭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就需要學生的作文反映他們的真實生活,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體現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讓學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筆描繪生活,要引導學生勇於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去發現,去探究。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既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能使學生把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例如,學生在參加勞動時,親身經歷了勞動的辛苦和勞動場面的熱火朝天後,筆者安排了一篇寫勞動的作文,學生就能把在勞動中看到的、聽到的、做到的、想到的、體會到的情景描寫得十分真實、生動、感人,就能把勞動的激烈場面寫得真實具體。星期天學生幫助父母打掃家務,有些學生就把他們的勞動經歷和感受寫進作文里,有寫勞動辛苦的,有寫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著實讓人感動。讓人覺得孩子們突然長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了、感受了,寫出真情實感是不切實際的。因此,要堅持作文與生活相結合,作文與做人相結合,防止無病呻吟,胡編亂造,假情假意,說空話,說大話。其次,教師要賞識、尊重學生的寫作,讓學生敢於說真話。在作文中出現了說真話,表達真情的內容,哪怕表現出了不積極的道德思想,或語言文字不規范的情況,教師都要加以表揚抒發真情實感的好苗頭,在肯定了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基礎上,再對學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問題予以指導改正。
2 優化作文訓練,提升學生的人格
要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就必須重新認識「作文」這一概念。作文能力是由語言表達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因此寫作能力的提高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經過長期實踐、反復練習。所以我們平時的作文訓練大可不必要求面面俱到,具體說作文不必強調文體,也不一定強調成篇。作文,作為語文課的一種訓練,他與數、理、化的作業一樣,只是一種練習。對於學生的作文,我們不宜用文學批評的「標准」去硬套,也不必去用文章應有的格局去衡量。作文,相當於音樂課的視唱練習,相當於美術課的速寫、素描,你能說視唱練習等有什麼完整的格局、有一定的套式嗎?但是,通過這些練習,將來,學生就自會唱歌,自會畫畫。作為練習的作文,同樣如此。閱讀中滲透寫作,陶冶學生的人格。通過閱讀讓學生充分感知生活,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引發表情達意的心理沖動。具體地說就是在文本解讀活動中達到溝通與默契,攪動積淀在學生心底的生活積累,觸動他們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們產生寫作上的沖動,讓語言激流宣洩出來。如在教學《氣象學家竺可楨》一文時,筆者在「日記數量」後的「日記情懷」板塊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當四十多本日記呈現在我們面前時,當我們一頁一頁地翻閱竺可楨的日記時,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天氣嗎?僅僅是大自然的變化嗎?那麼,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們還看到了什麼?請從文章中找到依據。」隨後的精讀文本中,竺可楨的人格魅力感染著學生,霎時間,學生情不自禁慾以文字傾訴感情: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筆者還看到了日記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筆者還看到了他堅持不懈的精神;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筆者還看到了他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等等。
3 要不斷滿足學生的表現欲
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是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的重要手段,小學生的自尊心很強,有著強烈的表現欲,小學生喜歡教師、家長和同學們重視自己,注意自己。老師如果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能創造各種條件,千方百計滿足小學生的表現欲,讓小學生能享受自己作文成功的快樂,那對培養、激發小學生的作文興趣,尤顯重要。利用黑板報、牆報等,開辟「作文園地」,將本班學生中寫得較好的文章,優美的詞語、句子、片段,精彩的開頭、耐人尋味的結尾、新穎的選材、與眾不同的寫法、恰當的修辭方法登上去,供大家閱讀、欣賞、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成功心理、表現欲,使他們進入到自己作文「樂」的境界。搞好課堂效應為學生寫好作文後,可在課中將一些優秀的作文、精彩的片段讓學生當堂朗讀,給好、中、差三類學生提供均等的機會,無論是一點一滴都可讀出來。這樣,就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滿足,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就都增加了對作文的喜愛。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向校內、校外報刊雜志上投稿。如果一旦某個學生在某篇報紙上投稿成功,對其本人來說,無疑是一種表現欲的滿足,而對整個班甚至是整個學校來說,更是一種很大的促進。開展多種多樣的作文比賽,根據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可運用多種方法進行作文比賽,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表現自己,哪怕一點點的成功,及時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們的鼓勵,增強他們的滿足感,培養他們的作文興趣。如「看誰的作文開頭最吸引人」,「誰的作文結尾最能給人以懸念」,「誰的過渡句用得好」,「誰想像得最合理、最豐富」,「誰的描寫最精彩」……這些比賽的形式很容易讓學生接受,能不斷激發學生向更好的方面發展。批改中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在學生的寫作中發現其閃光點,指出其「不同凡響」之處,更能起到鼓勵引導的作用。例如:班中有位學生寫《記一次勞動》,文章大意是我班同學在勞動中不怕臟、不怕累,幹得熱火朝天,任務提前完成。但文章內容「言之無物」。對這們的文章如果讓他重寫,那就會打擊他的積極性,使他的寫作興趣喪失殆盡。於是,筆者首先肯定了他文章的長處:語句通順,選材較好,中心明確,同時又指出他的不足,並啟發他努力回想一下當時勞動的情景:大家是怎樣乾的?勞動最好的同學是誰?他是怎樣乾的?再告訴他文章應該怎樣言之有物,祥略得當,重點突出。結果這位同學沒過多久就寫出了一篇好文章。從此,寫作成了這位同學的一大興趣。
以上就是筆者在作文教學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筆者相信教師只要在新教學理念的沐浴下,引導學生立足與生活實際,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再給予學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導,給他們表達的自由和空間,一定會改變學生不願意寫作文的局面,每個人都會樂於作文,樂於表達,讓作文成為學生表達生活的、體驗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當做負擔去對待了。
9. 怎樣教小學生寫作文技巧
1、閱讀優秀的作品:這是顯而易見的,但立竿見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讀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
道如何寫出更好的作品。優秀的作家都是從閱讀別人的佳作開始,接著開始模仿,最後超越他
,形成自己的風格。盡可能的多讀名著,在看內容的時候,更要留意文章的問題和寫作的技巧。
2、盡可能多的寫:每天都寫,如果可能話,每天寫幾次。你寫得多了,也就寫得好了。學習如
寫作和其他的學問道理是一樣的,熟能生巧。寫寫你自己,寫寫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寫,
情投入的寫,練得越多,你的寫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3、隨時隨地記下你的靈感:隨身帶一本小筆記本(納博科夫身上裝滿了小卡片),當你對你構思
小說,文章,或是小說里的人物有什麼靈感的時候,馬上記下來。當你聽別人談話時的只言片語
所有頓悟時,或看到一段散文詩或是一句歌詞讓你很感動時,都可以馬上當他們記下來。靈感總
轉瞬即逝,你及時的記錄下來,便可以成為你寫作的素材。我的習慣是,為我的博客要寫的文章
一個清單,不斷的補充它。
4、專門的寫作時間:每天找一個沒有任何打擾的時間段作為專門的寫作時間,讓這成為習慣。
我而言,清晨的時間是最佳的,午飯,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時間也可以。無論你是做什麼工作
,把寫作當作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去做。每天至少寫半個小時,當然有一個小時更好。若你同我
一樣,是一個全職的作家,那麼你需要寫更多的小時,請你不要擔心,這只會讓你寫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