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寫作手法有哪幾種
寫作手法包括表達方式、寫作方法、修辭手法等。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說明和想像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對比等。像《白楊禮贊》一文借贊美白楊樹挺拔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來贊美北方的農民,採用的是象徵的寫作方法。
修辭手法,也叫修辭方法,是指在寫作過程中,對所使用的語言進行修飾、加工、潤色,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擬人、誇張、借代、反問、設問、對偶、反復等。
(1)寫作文的手法擴展閱讀:
敘事線索
1、以物為線索
在敘事的過程中,讓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個階段重復出現,並通過各種手段加強它的形象。這種物件往往起過渡作用或象徵和點明中心思想。
2、以人為線索
以人為線索敘事,要注意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人物性格的統一,還要注意人物年齡特徵、外貌、動作、地方和民族特徵、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統一。否則,容易造成混亂。
3、以思想變化
這種寫法,思想發展的主線要分明。思想變化的各個階段貫要自然,對照要清楚。
4、以中心事件
主要事件記敘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敘述井然有序。這種寫法,事件再復雜,也可繁而不亂。
Ⅱ 寫文章採用什麼手法
文章的手法有很多其中有
修辭手法:比喻、反復、排比、反問、擬人、誇張回等
表現手法:想像、聯想、類比答、象徵、烘托、對比、渲染等
另外還有五種表達方式
分別是
1、敘述
2、說明
3、議論
4、描寫
5、抒情
寫文章的時候結合各種手法
有助於提高文章的文學內涵
是要寫文章么?
我也想寫部小說…………
Ⅲ 作文中的寫作手法
修辭方法
主要有: 比喻、擬人、排比、
、誇張、引用、反問、設問、
、
、
、反復、
、對比等。
1.比喻:
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
。
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
、暗喻和
:
類別 特點 本體 比喻詞
例句
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 出現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 甲是乙 出現 是、成為 出現 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甲代乙 不出現 無 出現 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2.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
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如:
、
、
、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3.誇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誇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
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誇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誇張 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強語言氣氛,加強表達效果。
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如:
千夫指,俯首甘為
。
6.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音重復某個詞語句子。
反復的種類:
和間隔反復,
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如:
,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
好像失了三省,
倒愈像一個國,失了
誰也不響,
倒愈像一個國。(間隔反復)
7.設問:
為了此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如:
?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
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如: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落後",我們應該記住這一真理。
10.
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
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先生,給現錢,
,不行么?
11.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
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
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
,盤得平的,除下帽來,
,宛如小姑娘的
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
極了。
12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
。
例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有的人》)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Ⅳ 寫作的手法有哪些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回巧)),常答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前後照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等....
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
Ⅳ 寫作手法的用法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借代,對偶,設問,反問,雙關等
2,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過對某些事物,某個問題的敘述,描寫或議論,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就是間接抒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詩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斷古典詩歌有無意境的標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斷古典詩歌是否為上乘之作的標志.
句句是寫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統一起來.
3,象徵手法:象徵是藉助事物間的聯系,用特定具體的事物,寄寓某種精神品質或抽象事物的修辭方式.象徵是一種托物言志的表達方式,藉助具體外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
對所詠之物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神韻,品格的高度概括.表達自己.....的心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就象徵歌詠詩人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4,,虛寫和實寫:虛寫,不是寫眼前的實景,而是寫想像中的景象.文藝作品在寫到比較復雜的情形時,往往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容量更加豐富。
5,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6,用典:使用典故使詩歌的內容更加豐富.
7,襯托: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些事物的藝術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另一事物,稱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另一事物,稱反襯.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都是以動襯靜的反襯.
8,對比 :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的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
將....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
9,設問:故作無疑之問,然後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問,自己不答,讓讀者去思索體會.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開頭一句,以問引起.祠堂何處 錦官誠外,數里之遙,遠遠望去,早見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鬱郁,氣象不凡——那就是諸葛武侯祠所在了.這第一聯,開門見山,灑灑落落,而兩句又一問一答,自開自合.
10,比喻:通過兩類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用乙事物來比甲事物.對比喻的理解,也必須考慮到詩歌的主題.
11,比擬: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包括擬人和擬物.使事物人格化,使無生命的東西活躍起來,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能啟發人聯想,使人倍感生動有趣.同時,還可以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把人物的內心世界寫得淋漓盡致.
12,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的本來名稱,而借用和該人和該物密切相關的人或物的名稱去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現描寫對象的特徵,引發讀者聯想,使其獲得鮮明深刻的印象.
13,對偶
14,誇張:故意誇大或縮小表達對象的某種特徵或品格,以增強話語的表現力.誇張可以強烈地表現作者對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態度,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從而激起讀者強烈的共鳴.也可以引發人們的聯想與想像,有利於揭示事物的本質.諷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揚而不能達到此效果
Ⅵ 常見的寫作手法有哪些並舉例。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對比等。
一、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
托物言志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所謂托物言志,也稱寄意於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上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二、欲揚先抑
在作文中,採用這種手法,先表達對所描寫的事物或人的不滿之情。然後,一般來說,總是在一兩件小事中,突然轉變了看法。但在轉變過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這種手法的好處是,能夠很好的表達出作者充沛的感情,使情節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三、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不同於托物言志。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過景物來抒情,是一種寫作手法。
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文章中只寫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四、對比
對比,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表現手法。對比是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寫作中的對比手法。
就是把事物、現象和過程中矛盾的雙方,安置在一定條件下,使之集中在一個完整的藝術統一體中,形成相輔相成的比照和呼應關系。運用這種手法,有利於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徵,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五、前後照應
指文章中的前伏或交代與後文相照應。
如魯迅的《為了忘卻的記念》開頭說:「我早已想寫—點文字,來記念幾個青年的作家。這並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兩年以來,悲憤總時時來襲擊我的心,至今沒有停止,我很想藉此算是竦身一搖,將悲哀擺脫,給自己輕松一下,照直說,就是我倒要將他們忘卻了。」
這里是一個伏筆。後文有許多地方與這段文字相照應。這些前呼後應的文字,不僅使文章結構嚴密無隙,而且反復嘆詠,強化了感情表達。
Ⅶ 文章的寫作手法有哪些
語文說明文閱讀題的答題技巧
一.分類
1.從說明對象的角度:事物性說明文.事理性說明文.
2.從說明文語言特徵:平實的說明文.生動的說明文.
二.說明的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邏輯順序的具體分數: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徵--用途.一般--個別.概括--具體.整體--局部.
典型考題:本文使用了什麼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標准化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說明順序對__________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准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三.說明的方法
1.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列圖表.引用說明.
2.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
①.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②.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③.作比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④.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將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⑥.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形象.
⑦.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⑧.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准確更有說服力.
⑨.列圖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⑩.引用說明: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
A.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
B.引用具體的數據,(作用同列數字)
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
(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四.說明文的語言品析
1.對整篇文章語文的品析.一般從二個角度談:A.准確,B.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
A是一般說明文的共同特點.B是針對不同語文風格的角度談.做這種評析整篇文章語言特點的題目.一定要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談.比如可以選擇一句話為例子.
規范性的答題格式如下: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語文准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的特點.如[--"一句.就准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像這樣的例子文章中還有很多.
2.對具體篇/句/詞的評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詞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點字詞有何作用?B.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C.加點詞語能否刪去?
這種題目往往要結合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有時是體現語言生動性)的特點答題.第二種題型還要在答題中比較二者的區別.第三種題型還要加上[刪去後不符合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或與客觀事實不符合"之類的表述.
通過--的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特徵或事理).使說明--(作用).
Ⅷ 寫作文的方法
肚裡有貨,作文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把平時掌握的知識通過寫作表現出來,這就要求平時對專各種知識進屬行儲存,通過大量的閱讀作家作品觀看專業書籍慢慢的積少成多。
5
起承轉合,這是老八股就用到的,現在依然適用,起就是事件的開頭,承是事件的過程,轉是事件結果的轉折,合是結尾,按照這種順序來描述,特別是開頭,結尾一定要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