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將天凈沙.秋思擴寫成一篇600字的作文
1
一路走來便來到這里,我彷徨於此,已經步履維艱;這一片便是我的風景,離開你的世界,像青青的樹藤枯萎衰老。已沒了蔓延的青春可以燃燒。我像雨,而你是那遷徙的候鳥,一直習慣感應我的到來而迅速掩藏;你像風,而我是漂移的浮雲,每個幻想都因遇你而支離破碎。我是藤,總想把我的思念與愛慕將你纏繞,而你並不是那雄偉的老樹,願意與我連理同根,那飛去漸遠的昏鴉才是你對我的另種表達......
小橋流水人家
細細涓涓,清清澈澈,彎彎曲曲折折。
你我天各一方,水信相通。三言兩語敘舊,怎敵它思緒重重?
橋相通,情誼濃,正是喜上眉頭。
兩岸喜慶人家,紅滿屋,怎堪另眼嫉妒?守著信物,念汝置身何處?
溪水寄託思物,奔遠處、日日夜夜。這思楚,怎一個愁字了得?
我揚鞭長去,繼續前世腳步。古道殘垣仍在,野草已經遮住去路。放眼遠望,前途茫茫,哪裡是我的歸處?風吹著我的發,像是經歷了幾個世紀一般,如此熟悉。夕陽西下,拉長我朝東的身影,孤獨並不跟我同在,還有那匹瘦馬俯首啃食道邊的蔓草。我只有堅定自己的步伐,才能朝著風吹的方向去尋找你在的曙光。
夕陽如此美好,卻又如此短暫。正如人生,短暫而又美好。有時候人能把握與控制好一切,但唯獨感情它將人控制了。愛亦何堪,情亦何堪?因為沒有答案,所以要去尋找。找到答案的人,卻肝腸寸斷,漂流他方,直至孤老卻還道著那段不老的愛情.....
2
西邊,一輪殘陽從荒山上斜射過來,地面的一切都罩在一片模糊的血色之中。
瑟瑟的秋風無情地向我襲來,也同時侵蝕著我的靈魂。
我孤獨地行走在異鄉,陪伴我的只有那匹朝夕相處、瘦骨如柴的老馬。經過多天的流浪,它早已跟我一樣,疲憊不堪。我拉著它踉踉蹌蹌地往前走,希望能在別人家裡借宿一宵,但在這荒涼的古道前方,似乎望不到盡頭。正如我現在的心境,過了今天,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我把老馬牽到一棵垂垂老已的大樹下,看著僅剩的幾根脆弱的枯枝,不禁想起它在花樣年華之季,是何等生機勃勃。但現在,眼前的老樹已失去了光輝,變得黯淡無光,在它身上完全看不到生命的影子。纏繞在它身上的藤,已經枯萎了,看上去,是多麼弱不禁風。想當年,它的生命力多旺盛啊!因為靠著樹,它成長得多麼迅速,攀援得多麼高。當它漸漸地老了,再也受不住風雨的摧殘,只能無聲無息地死去。黃昏回家的烏鴉的叫聲打破了靜寂的天空,雖顯出幾分生機,但是單調而刺耳。
我拉著老馬繼續向前走。看見一條細水潺潺、清澈見底的小溪。溪上架著一條只有一尺寬的小木橋,木板凹凸不平,異常簡陋。溪水嘩嘩地流著,是那樣自由,那樣歡暢,那樣的無憂無慮。聽著流水,惆悵的心情竟有了淡淡的釋然。
昏黃的天空中飄著幾縷從那戶人家冒出的裊裊輕煙,帶著飯香的氣味迎面撲來。我回頭望瞭望,淡黃的窗紙上映著一家三口幸福的笑影。回頭看看我自己,孤苦伶仃,孤身隻影,即使有老馬陪伴,也透不出一絲溫馨。我的家人,卻在遙遠的故鄉。
3
這是一個寂寂的秋末的黃昏。
有悠悠的音樂從遠方隱隱約約地傳來: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不要問我為什麼為什麼流浪遠方……
秋風秋雨愁煞人。雨已經停了,夕陽已漸西下,只在山頂留下半張無精打採的臉,無奈地看著這無精打採的人間。路邊有一些孤獨的樹木神色黯然的垂著頭,似乎想掙脫糾纏在身上一些蔫蔫的藤。枝上有烏鴉棲息,偶爾盤旋,空氣中似乎也聽得到鴉們沉重的喘息聲。路邊小河裡的水幹得差不多了,余留的一點兒也在無聲的掙扎著。裊裊的炊煙提醒著行人這里還有人家,但那幾間歪歪倒倒的小茅屋實在不能給這黃昏太多的溫暖。小石橋趴在河上很多年了,似乎從來沒有開心過。流水老了,石板也老了,小橋更老得像一個老態龍鍾的百歲老人,經不起歲月的踐踏了。只有那彎彎曲曲的古道,邁著沉重的步子,強打著精神通向遠方。
離家已經多久,他記不清了,歸家還有多遠,他不知道。他只感覺自己好像已經在這條古道上行走了一千年一萬年。西風已經寒人,他又打了一個冷戰。馬在他身下瑟瑟地發抖,抖得他的心也晃悠起來。馬是如此地瘦了,他自己呢?他不敢看,也不敢想。西風又起了,他感覺到鬢邊的發絲猖狂地飛舞著,他突然心酸起來:羈旅漂泊之人,不敢對鏡啊!鏡中又該有多少白發添啊!
走吧走吧,走在這黃塵古道上,走在春花秋月里,走在現實歷史間。青春有多遠?家鄉有多遠?理想又有多遠?不去想吧,不去求吧。一天又要過去了,古道不盡,愁思不盡啊!在風中,在越來越昏暗凄冷的黃昏中,有一些句子,在他的心中突然得明晰起來: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故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4
已經是進入古道的第三天了。
回首來時的路,彎彎曲曲的腳印已被風沙掩埋;翹首前方,與天相接的漫漫塵土,讓我早已疲憊不堪的心都要碎了。
中午的太陽還像個火盆,狠毒地把火辣辣的光線射向地面。那時的土地彷彿火燒一般,沸騰的火焰熊熊燃燒著,要把我吞噬似的。而現在,她一下子乖巧了,和善了,溫柔了,甚至變得有些可愛了。她輕盈的步履如蜻蜓點水般地跳躍著,舞蹈著。一縷縷紅色的光灑在不遠處的小山包上,像一隻溫暖的手輕輕地撫摸著它們,撫摸著它們午時被驕陽燒傷的傷口。
這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故鄉的夕陽嗎?往日溫馨的畫面又湧上腦海:我們的小屋座落在溪旁,門前便是一座小巧的石橋。每天,聽著潺潺的流水哼著歌兒,再用心去感受它與石橋的竊竊私語。最開心的時刻莫過於和哥哥姐姐們一塊兒去看斜陽,看她帶著滿心的歡喜輕輕地滑向山後,一抹一抹的余暉還在遙遠的天際閃爍,最後看她離開,留下一串串金色的祝福……
可是無情的戰爭把我幸福快樂的生活擊得體無完膚。一年的時間,我從家裡最受疼愛的小兒子,變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我只能選擇逃亡。陪著我的,也只有這匹日漸消瘦的馬兒。
也就從那時起,夕陽在我的眼中,只是掛在枯敗枝藤纏繞的、醜陋的烏鴉棲息的一棵老樹一輪,讓我心傷。
一切就像一場夢啊!馬兒嘶鳴了一聲,我這才回過神來,發現夕陽又變成了一隻火紅卻玲瓏剔透的玉盤,留在地上的部分彷彿一張美麗的嘴唇,吹著地平線這支巨大的簫,奏出的卻是凄涼的西風樂章。
唉,望天涯,望斷了天涯!
『貳』 把天凈沙秋思改寫成600字的作文
已經是進入古道的第三天了。
回首來時的路,彎彎曲曲的腳印已被風沙掩埋;翹首前方,與天相接的漫漫塵土,讓我早已疲憊不堪的心都要碎了。
中午的太陽還像個火盆,狠毒地把火辣辣的光線射向地面。那時的土地彷彿火燒一般,沸騰的火焰熊熊燃燒著,要把我吞噬似的。而現在,她一下子乖巧了,和善了,溫柔了,甚至變得有些可愛了。她輕盈的步履如蜻蜓點水般地跳躍著,舞蹈著。一縷縷紅色的光灑在不遠處的小山包上,像一隻溫暖的手輕輕地撫摸著它們,撫摸著它們午時被驕陽燒傷的傷口。
這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故鄉的夕陽嗎?往日溫馨的畫面又湧上腦海:我們的小屋坐落在溪旁,門前便是一座小巧的石橋。每天,聽著潺潺的流水哼著歌兒,再用心去感受它與石橋的竊竊私語。最開心的時刻莫過於和哥哥姐姐們一塊兒去看斜陽,看她帶著滿心的歡喜輕輕地滑向山後,一抹一抹的余暉還在遙遠的天際閃爍,最後看她離開,留下一串串金色的祝福……
可是無情的戰爭把我幸福快樂的生活擊得體無完膚。一年的時間,我從家裡最受疼愛的小兒子,變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我只能選擇逃亡。陪著我的,也只有這匹日漸消瘦的馬兒。
也就從那時起,夕陽在我的眼中,只是掛在枯敗枝藤纏繞的、醜陋的烏鴉棲息的一棵老樹一輪,讓我心傷。
一切就像一場夢啊!馬兒嘶鳴了一聲,我這才回過神來,發現夕陽又變成了一隻火紅卻玲瓏剔透的玉盤,留在地上的部分彷彿一張美麗的嘴唇,吹著地平線這支巨大的簫,奏出的卻是凄涼的西風樂章。
唉,望天涯,望斷了天涯!
『叄』 5年級學的《秋思》,改寫作文.不要太長600 字
我是唐代詩人張籍,我離開家鄉,孤身一人在洛陽城裡居住,掐指一算,已經一年多了.站在窗前,一陣秋風吹在我的身上,此刻離我最近的也只有它了,它正用那冰涼的手觸摸著我的臉,冷颼颼的。遠處的花草樹木用它那頑強而柔軟的身軀抵擋寒風.青山早已脫去輕紗,換上了秋袍.我抬頭望著天空,大雁排成人字形急匆匆地望南飛,咿咿呀呀地,好像在說:"再見了大地,明年春天我一定還會回來看望您的!''
落葉簌簌而下,像無家可歸的棄兒,飄向遠方.我就像它們一樣,四處飄零,一股酸楚之情湧上我的心頭.
此時此刻,我的故鄉一定是豐收的景象吧!
家鄉的田野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稻桿壓彎了腰,充滿豐收的喜悅.路旁的野花競相開放,有的昂首遠眺,好像在等待著誰,有的低頭俯視,好像在尋找著什麼,有的躲在枝葉後面偷偷笑,好像在和誰玩"躲貓貓'',有的迎著風兒翩翩起舞,好像在和誰比舞姿.老家庭院里的那棵大棗樹已是碩果累累 ,棗兒像喝醉了酒似的,面容通紅,個頭也漲得鼓鼓的,細長的枝椏隨枝彎了下來.小時候,我總會約幾個好夥伴來摘棗子,膽大的怕上樹直接把棗子摘下來,或者用竹竿把棗子打下來,膽小的,拿著籮筐拾棗子.庭院的上空回盪著我們銀鈴般的笑聲.
"哇哇哇哇''一群歸巢鳥的叫聲把我拉回現實.唉,落葉遲早都要歸根,而我什麼時候才能回到我魂牽夢縈的家人身邊呢!想著想著,幾顆冰冷的淚珠從我的臉頰上滾下.我抬起手,拂起袖子,輕輕拭了幾下眼角.
"沙沙沙'',我回頭一看,原來是風把桌上的紙吹得直作響.我想:應該給家人寫封信,報個平安.於是我拿起桌上的毛筆,鋪好紙張,想寫封家書,可是要說的話太多了,竟不知從何說起:父親的工作是否順利,母親的風濕病有沒又犯了,有沒去看郎中,最辛苦的還是我的妻子,打理著家裡點點滴滴的事,最擔心的是我那調皮的兒子,離別時他的稚氣還在,不知
現在是否用功讀書......他們的笑貌在我眼前呈現,音容在我耳邊回盪.
"半夜三更,小心火燭!''已經三更了,我奮筆疾書.
"喔......''不知不覺天空已露出了魚肚白.
"咚......咚''"張兄,我要出發了,你有沒有什麼事要交給我辦?'',從門外傳來急促的敲門聲.
"來了,來了!''我起身把寫好的信封好,打開門.
"李兄,我這有封家書請交給我的家人,一定要保管好!千萬別弄丟了.''
"張兄,你放心,難道你還不相信我嗎?我一定會把信親手送到你的家人手上!''李兄拍了拍我的肩膀,自信地說道.我雙手合攏,做了個揖說:"一切就有勞你了!''
李兄下了樓梯,"慢!''我說.
"還有什麼事嗎?''李兄問.
"我還有幾句話還沒寫.''李兄又把信遞給了我,我打開信仔細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張兄,快點.再晚我就來不及了.''我只好把信封好,依依不捨地再次把這封沉甸甸的家書交給李兄.
李兄來到大樹前,把馬繩結開,策馬上身,揚長而去.我望著李兄遠去的身影,喊道:"保重啊!一定要把信送到我家人手上.''
『肆』 張籍寫的秋思怎樣改寫成600個字的作文
《秋思》作者:唐代詩人張籍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秋思》的譯文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催我寫一封家書,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捎信人即將出發,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趕快再添上幾句,說不盡的心事,無奈太匆匆。下面是我對張籍《秋思》的故事改編:
秋天,已悄悄來臨。
洛陽城的秋天,使我感到凄清。樹上的黃葉兒,打著轉兒,不一會兒,就靜靜地躺在了地上。秋雨綿綿,任憑那涼颼颼的雨絲兒拂在我的臉上。此時,身在異鄉,人為異客,而我的心卻是思鄉之心。
「家裡還好嗎?經濟會不會短缺?父母妻兒安康嗎?也許他們在怪我不孝吧?……」心中,或許是想家吧,我不停地自問。
窗外的黃葉如蝶,又似一張張信紙,引起了我給家中寫信的念頭。於是,我備好紙筆。可是,要寫了,卻覺得心中的話語太多太多。這一夜,我一夜未眠……
第二天,屋旁正好路過一個老鄉。我急忙開門,說了聲:「大哥,麻煩一下。」「什麼話,自己人,有啥事,說吧!」「我這有封信,想請你幫我捎回家去。」說著,我遞上了那封信。「好的,一定送到。」老鄉說完,就上了馬,這就向我道別。「再見,大哥——哎,等等,能不能再讓我看看,有沒有落下什麼話。」「行!」他解下包袱,把信遞還給我。我又看了一遍,覺得差不多了,就再交給他。他問我還需什麼,我也說不清還忘了什麼,就搖了搖頭,看著老鄉把那信封小心翼翼地裝進包袱。
老鄉已策馬奔去。我看著人馬消失在那秋葉中,一聲長嘆:「啊……就讓那張張黃葉,變為郵票,捎去我那縷縷思鄉的愁苦吧……」
還有一個:
在外漂泊了十幾年,我騎著馬,緩緩地進了洛陽城,把馬拴在客棧下,我獨自走在街道上,看著這街道,冷冷清清的。走著走著,只見一陣風從背後吹過,帶來了幾分涼意,看面前這棵已枯黃的樹,不一會兒,幾片落葉從樹上悠悠的掉了下來,看看這落葉,想進又不能進,可退有不能退,擠擠乾乾,十分令人感到凄涼。
看到這個凄涼的畫面,不見想起遠在他方的至親朋友們。父親是否安好、母親勞不勞累,我不在的日子大家一切還好嗎……十年了,十年未見親人們,那感覺……唉,正如這落葉一般凄涼。
我嘆了一口氣,低頭行在冷清的路上,突然,有一個人與我擦肩而過,我想:不對呀!這街道上還有如此著急的人?我下意識的回頭,那背影,好像是我的一個朋友,不然怎會如此熟悉?我連忙追趕上去,一看,呀!不正是我的朋友嗎?我一把拉住他,想:天呀!天下如此之大,朋友之間居然還能千里來相會!真是奇了!我顯得格外激動,一想到父母的消息有了著落,我就更激動了,甚至連說都有些語無倫次、吞吞吐吐的了。可不知,朋友也一把認出了我!「呀!這不是張籍嘛?真巧呀!能在這里見到你!」「是啊是啊!我……我父母還好嗎?我不在的時候一切都還順利嗎?」
「好好好,你們啊,今年大豐收,賺了不少錢呢!」「真的嗎?太好了!」我們交談了一會兒,我說想寫一封信,托他給帶回去。他也答應了。
我急匆匆的回到了客棧,從一大袋行李包中急切的尋找那筆、紙、墨,一時間,什麼都找到了,我興致正昂,拿筆蘸好墨,剛抬起筆,卻怎麼也落不下去,因為十年來,相對父母說的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實在是太多了:我很好、父母,孩兒不孝,不能在您身邊服侍您老、一定好把生活過好了……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說起。
過了一度那時間,我匆匆的寫好信,快馬加鞭的往故友那兒趕去,將家書交與了朋友手中。朋友對我說:「放心吧張籍,我定能將信交與你父母手中的。」話雖是這么說,也不是我不放心朋友,只是我反復擔心自己匆匆寫的那封信,不能將自己所有的話說清楚。好像熱鍋上的螞蟻。朋友正准備出發了,我又急忙上前:「等一等!」朋友回過頭來,說:「還有什麼要帶的嗎?」「不是,只是……」話沒說完,我又連忙打開那封信,看看有什麼地方沒能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然後再交予朋友手中。讓他帶走了。
朋友剛走,幾顆冰涼的淚珠不知不覺的滴了下來。
『伍』 以秋思為題的一篇作文,不少於600字,初一水平就行
改寫古詩《秋思》來黃秀賢王源秀賢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里。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故鄉情
我在洛陽城裡已住了三、四年,白發蒼蒼,我的家人不知怎樣?是否還活在世上?讓我忐忑不安。夜晚,我來到窗前,一輪皎潔的月亮灑下悠悠清淡的光。不禁想起了故鄉的親人,真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便不由自主流下了眼淚。這眼淚是思鄉的淚。這時,突然樹上的葉子飄落了下來,秋風又把葉子卷了起來。哎……我來到書房,想寫封信給家人,可是不知從何說起,要說的話太多了……過了好長時間,終於把信寫好了,便不知不覺地睡著了。清晨一大早,我把信件封好,再用細綢子捆好。急匆匆的身影騎著馬奔到驛站門口,「哦!原來你是專門為人捎信的。」他說:「是。」我便把信慎重遞給他,他要走的時候,我再次把信拿起來看看有沒有什麼忘寫的,再次把信封好拿給要走的人。我囑咐捎信人要路上小心,一定要把這封信送給我的家人。讓他們知道我還在這里,要過兩、三年才能回去。望著遠去的他,滾燙的熱淚迷濛了我的雙眼…
『陸』 天凈沙 秋思改寫600字記敘文,用第一人稱
天凈沙 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枯藤纏繞的老樹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
小橋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幾戶人家,
荒涼的古道上,迎著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孤獨的瘦馬.
夕陽已經朝西落下,漂泊未歸的遊子還在天涯.
『柒』 《天凈沙 秋思》改寫600字
一個秋日的黃昏,荒涼的古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紛飛;道旁,纏著枯藤的老樹上,鴉雀已經回巢,不時地啼叫幾聲;不遠處,在小橋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們正在准備著晚餐,炊煙縷縷。這時,一個人牽著一匹瘦馬獨自緩緩行進在古道上。看來,這是個異鄉人,他將投宿何方呢?在作了這樣的鋪墊之後,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題:異鄉人望了一眼即將西沉的夕陽,不禁嘆道:「斷腸人在天涯。」
黃昏時的一棵被枯藤纏繞的老樹上落著一隻黃昏歸巢的烏鴉。飛沙卷過小鎮。一個人的身影出現在小鎮古道的盡頭,他牽著一匹因飢餓和勞累過度的瘦馬。不,不應該這樣說,應該說說是瘦馬在牽著他。他,因家庭所迫不得不在外流浪。他的眼睛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芒,取代這光芒的是迷茫,彷徨。小河在夕陽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幾戶人家的小屋雖小卻格外溫馨。這時他想到了那個家,那個大宅院;想到了美食,滿桌的山珍海味;還想到媽媽……一想到媽媽,他那久違的淚水劃過了臉龐。
他不想在想了,也不敢再想了。
他累了,倒下了,倒在了橋的這頭;他困了,他想睡一會,只睡一小會。他合上眼,睡著了,那麼的平靜,安詳,嘴角還掛著一絲微笑。
風兒吹來了,帶著他的靈魂,飛回了那個他每晚做夢都想回的家……
時已入秋,西風一陣緊似一陣地吹著。我牽著馬長途跋涉已有一段日子了,望著瘦骨嶙峋、筋疲力盡的馬兒,心裡掠過一絲淡淡的哀愁。
身旁一棵老樹,如一個飽歷滄桑的老人,盤根錯節,渾身痂疤,枝節扭曲。枯藤纏繞著它。烏鴉站在幾乎光禿的樹頂上「哇哇」亂叫。樹上那僅有的幾片葉子在 秋風中瑟瑟發抖。 地上的葉子被風吹著,繞著樹根轉著圈,「唉,落葉都歸根了!」我心裡一陣惆悵,那縷哀愁似乎愈濃了。天近黃昏,一抹斜陽照在樹頂。遠處隱約傳來人家的歡笑,似乎那門前的橋下還有流水在夕陽下閃爍,多麼溫馨啊!可它卻使我那內心深處的思鄉之情更濃了。
我站在古道邊,任憑風吹拂著我的衣袖。浪跡天涯的遊子啊,你何時才能結束那種餐風飲露的日子,回到故鄉的親人身邊?我輕輕吹起了簫,夕陽下,凄凄的音符彷彿是閃著光的流水,載著我的鄉愁,飄去,飄去……
『捌』 把天凈沙·秋思改寫成600字作文
本想考取功名利祿,為國效力,卻未得志,流落他鄉,飄泊在外。。。。。
如今已是深秋,風塵僕僕,孤身一人,形單影只,騎著一匹嶙峋瘦馬,在那用石子鋪成的蜿蜒古道上踽踽而行。
黃昏時分,西風颯颯,詩人迎著凜冽的寒風,走過那枯藤纏繞的老樹,烏鴉在樹梢上盤旋,就要歸巢。眼前所見之景物,甚是一片蒼涼悲曠。
詩人不禁流露出了憤世之情,對現實的不滿:我滿腹飽學,卻無所用之!失意的痛苦,孤獨的悲涼,一切衷腸,只能用一隻禿兀的筆來傾訴。
無奈,繼續在荒涼的古道前行,走過溪流上的小橋,抬起頭,忽得見一戶人家。煙囪升起了裊裊炊煙,一片安靜祥和的景象。
此情此景捲起了詩人思鄉的情緒,在外漂泊數載,未回過家鄉,怎能不思念?並非無家可歸,而是有家難歸。古往今來,有哪個遊子不渴望回到故鄉?
夕陽西下,給大地,給眼前的景物披上了一層金黃,但等待他的卻是漫漫長夜,沒有投宿的地方。一股惆悵湧上詩人的心頭,肝腸寸斷,更添愁緒。「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秋風依然蕭瑟,疲憊的瘦馬還是馱著詩人蹣跚前行。思鄉之情卻綿綿柔長,纏繞在心頭。
還是要繼續漂泊,還是要繼續流浪,詩人遙望著遠在天邊的故鄉,不禁感嘆:「江山信美,終非吾土,問何日是歸年?」
『玖』 求漁家傲秋思改寫作文,600字的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幾度夕陽紅
符丹丹
風捲起遠方的沙塵,在城的上方撲騰。遠望高處,一抹鮮陽懸在半空。旗下的士兵望著紅旗上方的天空,大雁聚而散,散而聚,像一支黑色的箭緩緩劃過碧藍的天空。
沙地上士兵們身披厚重的盔甲,叮叮當當得在操練。魁梧的身材在背後巍然屹立山峰映襯下,顯得矮小而敦實。那小小的身軀卻發出一聲聲暴雷一般的口號,讓山川為之抖動,讓沙石為之疾奔。戰馬的嘶鳴聲由遠及近,千百匹戰馬疾奔,帶起了半城煙沙,紛紛揚揚地落定在軍營上,恰似那江南的雪花,又好似我鬢上的霜華。
登上城樓遠眺,一片無邊無際的大沙漠蔓延到天的盡頭。夕陽紅似火,映著半邊碧藍的天,灼熱了我的雙眼,燒紅了我的臉。想那後漢的竇憲擊敗了匈奴,在燕然山勒石,刻下他的功勛,而我如今還未能報效國家,打敗敵寇,回去的日子還遙遙無期啊!萬里之外的家鄉,掩在千嶂山巒之後,望不盡的鄉愁,望不盡的青山悠悠。
夜晚,寂靜的夜裡冷冷清清,寂寥的孤城裡萬里無聲,將士們早已入睡。一陣幽怨的笛聲傳來激起了我的思鄉之情。我坐起身,套上大衣,在昏黃的燭光中獨自飲酒,渾濁的淚混著濁酒,模糊了家鄉秋天的樣子,黃葉紛飛的天空中,大街也許還是熙熙攘攘,白霜滿地的後院也許小孩們正在追逐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