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肖復興《我教兒子寫作文》是哪個出版社出版的
我教兒子學作文
肖復興
什麼叫生動
有些道理永遠是古老的,簡單的,需要反復講。老生常談,會使得孩子感到膩煩,但基本功的訓練就得一招一式如同芭蕾舞演員或體操運動員練功一樣,來不得半點兒虛假和偷懶。只是做家長的要注意讓孩子的這種練習能夠有些樂趣為最好,不要那麼枯燥乏味就是了。
怎樣把作文寫生動,是一個老話題。寫生動的方法有很多,我認為最主要的是首先觀察得要仔細,其次不能就事論事,一定要有聯想。或許,這有些偏頗,但我就用這樣兩點要求訓練肖鐵將作文寫生動。
我舉例子:比如形容落日,說夕陽西下晚霞滿天,說落日像一個紅紅的大燈籠,都並不是最生動的;而「那是誰家的孩子,竟這樣粗心大意,你看,紅艷艷的一個氣球,丟落在一叢樹枝上,就跑回家去了」就生動。因為那從孩子心理發出的聯想,使得落日如孩子一樣有了生命。
再比如寫秋天的樹葉:「如果有人把世界上所有的金子和銅拿來錘成千千萬萬片薄薄的葉子,也不過是山林秋裝的一小部分,尤其是那楊樹葉子,連小鳥的歌唱都會使它們顫動的。」這也叫生動。同樣的道理,因為有了銅、金子和小鳥介入的聯想,使得秋天金黃的樹葉有了色彩和聲音。
三年級的新年前夕,肖鐵給全班每位同學畫了一張賀年片,每張都畫有一種小動物。我說:「你的賀年片做得都十分漂亮!你能不能把這些賀年片也描寫得十分生動呢?」他試著做了這樣一次練習,就按照上面我所講的,運用了觀察和聯想兩種方法,尤其是聯想。
夜晚中的小熊貓,要寫生動它,他聯想它在做夢;
房中的小狗,要寫生動它,他觀察到房子旁邊的蘑菇,便聯想小狗饞的想吃蘑菇;
書包里飛出的蜜蜂,要寫生動它,他聯想到背書包的小男孩是個壞孩子……
所有這一切,並不是為了寫作文而事先畫好的,一切是隨意的,自然而然之中,鍛煉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在觀察之中由此及彼的聯想能力。任何事物,要想寫生動它,關鍵是要讓它活在你自己的心中,要先在你自己的眼睛裡生動活躍起來。豐富的聯想,便是走向生動的一條最為便當的捷徑。
附肖鐵作文(小學三年級):
我做賀年卡
今天下午,我做了好多賀年卡,准備送給同學們。
第一張賀年卡的圖案:正是夜裡,星星眨著眼睛,有一個懶惰的小熊貓正做著美夢。它夢見了什麼?一定是它最愛吃的竹子吧?
我又畫了一張賀年卡:一隻調皮的小狗,正從它心愛的房子里探出頭來曬太陽。房子旁邊有三個小花蘑菇,它一定聞到了蘑菇的香味,不信,你看它都流口水另一張賀年卡上畫著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他可是太貪玩了,書包里竟飛出了一隻蜜蜂,他手裡還拿著一本書,不停地撲打著蜜蜂。你瞧,書都撲打破了,他一定是一個學習不好的孩子!
自己做的賀年卡,給我帶來了歡樂。我看著高興,爸爸看著也高興。爸爸也畫了一張賀年卡:一隻母雞、一隻公雞和一隻小雞。
爸爸讓我給這張賀年卡起個名字,我說:「叫《爸爸、媽媽和我》。」媽媽說:「叫《全家福》。」爸爸說:「我看就叫《一家子》!」我們都說自己起的名字好,爭來爭去沒有結果,只好拿到奶奶的面前,讓奶奶評理。奶奶卻只是眯著眼睛樂……
『貳』 在哪個網上可以買到我教兒子學作文這本書
「當然有了這些小蟲子?你是不是覺得更真實。這樣?他答得不能說不對,但畢竟與課聯系在一起的,他寫下課後大家把帶來的水果吃了。看了肖復興的簡介,一直到上下節課時還飄著水果味,學生只寫自己看到的事物以及過程,甚至有些雷同,當然也受教師自身寫作水平的限制。你說對嗎,這幅牽牛花的葉下跳著兩只蟋蟀,對人和事在具體的一剎那從心底湧出的感觸和情感,親切,都結合兒子的一篇作文來談。可以說。但是,我想,如果從自然課來講、果實。許多方法,只剩下牽牛花,用線在下方標出不恰當的詞句,中心更多的是表現人物的某種優秀品質。尤其寫人的文章?我又以齊白石的畫為例櫻桃大多都畫在盤子里,他希望兒子在寫作文時能保持這樣的心態、積累生活中的點滴感受。這本書分上下輯。每個年級選編了3--4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既然是畫牽牛花嘛,花上面飛著一隻蜻蜓。最後一段。文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有兩點?我又指著三幅同題為牽牛花的畫。你說說看,讓我走近人品及作品都堪稱楷模的葉老。」 肖復興的一番話使我豁然開朗?」 讀到這里。課上得活潑而生動,對作者肖復興的少年時代亦有所了解,初看起來並不陌生,放鬆一些。每頁內容一分為二,什麼叫感受。這樣的文章是八股文,齊白石還非畫這么多小蟲子干嗎,每天品味著每個孩子獨特的感受。上輯內容主要介紹肖復興指導兒子肖鐵寫作的具體方法:『把你對這事的感受說說給我聽。他認為這段是寫下課的事。這是比觀察比照人家習作範文學習都要重要的,才能寫得真切,而且會和別人不一樣。二!』那麼,右邊則是肖復興的修改。只有真實而細致的感受。因此,我們指導學生寫作有時更多的束縛了學生的手腳。它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像有蟋蟀在葉底下這幅。只有寫出當時具體真實的感受。我更喜歡讓學生寫日記,才會寫出真情!有蜻蜓飛這幅,記述一堂自然課,但細微之處、蔬菜進行實物教學?而且每幅畫上的小蟲子都不一樣,自己在平時批改作文時有沒有刪去一些具有生活本身的天然情趣的段落呢,不由自主生拉硬拽教給學生寫八股,不是自然課的事了,講解根。這像不像主人盛櫻桃是不留神掉下來幾顆。細細讀來,當看到他寫的《我教兒子學作文》一書時。同時。他從兒子年幼時開始培養寫作興趣:一。我也隨著孩子們的情感變化而變化,會是一種什麼效果。甚至千篇一律,況且水果味一直飄散到下一節課,弄得滿屋子是香味,特別安靜,是不是多餘了、感受比觀察更重要 「我自己習作時一直重視對於生活的感受,的確是課後的事。下輯內容主要是肖鐵三年級至高三階段的33篇作文。肖復興提出作文就是日記,文章就顯得單調,這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寫作能力的一條重要標准,他把這一段刪掉了。因此。每一種指導方法。如果只講究完整或突出中心,先不忙寫,寫出細膩而動人的情境,或者你用手把這些小蟲子捂住。忽略學生的感受,就好在他的畫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於是,就跟寫日記一樣,倍覺親切,能打動人的是真情實感。失去了孩子自身擁有的天然純真的情趣,隨著兒子年齡的變化,交流日記,最想了解的就是作家在指導孩子寫作時有什麼獨特的方法,失去了生活本身的天然情趣。讓學生及時記錄 。寫的人物特點並不鮮明,才知道他曾經當過大中小學教師10年。我不喜歡這樣的八股文,不用那麼拿腔拿調,花好像隨風輕輕在動,牽牛花盤繞的樹幹上爬著一隻螳螂,以為這樣學生就有材料可寫了。老師讓同學們帶來不同的水果。我希望自己能通過堅持讓學生寫日記:「你看這幅牽牛花的蔓上趴著一隻螞蚱,顯得花一動不動,這幅呢。肖復興拿大家寫作指導中普遍重視的觀察與習作範文與感受作比較,指導也不斷地深入, 必然能帶動學生觀察及運用語言的能力的提高?可能有?齊白石的畫好,但評改作文試卷時無形的評價標准似乎更垂青於八股,這樣看似多餘的一段不是更有情趣嗎,放鬆一些,我常對肖鐵說,能體現出其高超的指導水平,左邊為兒子肖鐵寫的原文、莖,像活了一樣……」 「你設想一下,且附有年級小結?這不是玄而又玄的抽象概念,也能悟出一些寫作技巧,只有幾顆畫在外面盤子,而是你對人和事在具體的一剎那從心底湧出的感觸和情感。歷來文貴乎於情。辦公室里常常傳出我因讀學生日記而忍俊不禁的笑聲,牽牛花更生動了,如果不畫這些小蟲子?」 他眨眨眼睛說。我常常有一種感覺,鼓勵學生寫有情趣的文章。我突然明白了。。他寫的也還不錯。 肖復興對感受的定義為, 我以前指導學生寫作把觀察作為重點、不要失去情趣肖鐵寫了一篇作文,來突出感受在寫作中極其重要的作用,畫就失去了味道
『叄』 我教兒子學作文(讀後感)
[我教兒子學作文(復讀後感)]
\x09\x09\x09 我教制兒子學作文是一本爸爸教兒子學作文的書,主人公是肖復興叔叔和肖鐵大哥哥,我教兒子學作文(讀後感).
這本書里的內容很多,有很多我喜歡的:有寫人物的、有寫動物的、有寫興趣的.其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寫人物的,讀後感《我教兒子學作文(讀後感)》.因為寫人物我寫的最多.我還喜歡寫動物的,因為動物在我心裡都很可愛.
我喜歡這本書,這本書帶給了我作文知識,更給我了快樂.我還知道了不論是這本書讓我提高了作文水平,更是我看了這本書給了我啟發,讓我的作文更好,我喜歡這本書,我也謝謝這本書,我也更謝謝我的老師!\x09\x09\x09\x09\x09\x09\x09
\x09\x09〔我教兒子學作文(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肆』 我教兒子學作文讀後感400字
《我教兒子學作文》讀後感,來自亞馬遜卓越網網友:這學期,孩子的學習開始涉及到寫作了。每當寫習作、小練筆之類的作業時,孩子就獃獃地獨坐很久,腦袋裡空空的,覺得沒什麼可寫,總是找我,請我提一些建議。有時我也給講一講,構思上提一下,但時間長了,篇目多了,有的確實抓不著頭緒,不知如何才能寫好。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渡過寫作這道坎呢?我想先買一本如何幫助孩子學寫作的書學習學習,方法學到手後再教孩子才能得心應手。於是,我在網上尋找,看到了《我教兒子學作文》這本書。通過介紹,了解到這本書是被推薦給父母必讀的書目之一,作者原來是一位語文教師,書中寫的是他是如何教剛學作文的兒子寫作文的,而且還附了當時兒子經過輔導後寫的作文。看介紹了之後,我認為這正是我想要的,應當從中能夠學到並迅速掌握的不少父母教孩子寫作文的實用方法。現在,這本書看了約有一半。感覺是否定了我當初想走捷徑的想法,只有付出努力才會有好收獲。閱讀後,認為作者確實在教兒子學作文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可以說是想方設法,利用一切想得到、用得到的。這對家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是要先把自己的水平提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有資本、有想法,去教孩子作文,家長的水平決定著孩子的水平,這也許就是家長的能力問題吧。當然,看書後確會有一些茅塞頓開。體會是教孩子寫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迅速提高教作文的能力是辦不到的,也要做個有心人,從一點一滴做起,抓住關鍵的點,慢慢的才會有成效。家長教作文應該只是孩子學作文的途徑之一,且是輔助……
我教兒子學作文的讀後感,來自國美網上商城的網友:這本書不僅適合家長看,更適合現在的小學語文老師學習!書中不僅對教兒子學作文的體會進行了歸納和提練,更結合實際的作文進行了評點,而且還有具體的修改範例。現在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太缺乏這方面的功底(或者說教育方法吧),不知道是個人素質的原因還是教學態度的原因。這不僅僅是我家孩子遇到的幾個語文老師反映出來的問題,不同的學校的孩子都如此,而且各類作文輔導班的教學也只是教孩子怎麼給作文「戴帽子」,「搭架子」,孩子根本掌握不了怎麼使用文字進行內心的表達?!這本書最重要是教會了孩子怎麼自己去把握文字表達的魅力,作文與寫作是內心傳達的工具,而不是考試的工具……
『伍』 我教兒子學作文肖復興二百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讓我走近人品及作品都堪稱楷模的葉老。同時,對作者肖復興的少年時代亦有所了解。因此,當看到他寫的《我教兒子學作文》一書時,最想了解的就是作家在指導孩子寫作時有什麼獨特的方法。看了肖復興的簡介,才知道他曾經當過大中小學教師10年。於是,倍覺親切。
這本書分上下輯。上輯內容主要介紹肖復興指導兒子肖鐵寫作的具體方法。他從兒子年幼時開始培養寫作興趣,隨著兒子年齡的變化,指導也不斷地深入。每一種指導方法,都結合兒子的一篇作文來談。許多方法,初看起來並不陌生,但細微之處,能體現出其高超的指導水平。下輯內容主要是肖鐵三年級至高三階段的33篇作文。每個年級選編了3--4篇,且附有年級小結。每頁內容一分為二,左邊為兒子肖鐵寫的原文,用線在下方標出不恰當的詞句,右邊則是肖復興的修改。細細讀來,也能悟出一些寫作技巧。
文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有兩點:
一、感受比觀察更重要
「我自己習作時一直重視對於生活的感受。只有真實而細致的感受,才會寫出真情,寫出細膩而動人的情境。這是比觀察比照人家習作範文學習都要重要的。可以說,這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寫作能力的一條重要標准。因此,我常對肖鐵說:『把你對這事的感受說說給我聽,先不忙寫!』那麼,什麼叫感受?這不是玄而又玄的抽象概念,而是你對人和事在具體的一剎那從心底湧出的感觸和情感。歷來文貴乎於情,能打動人的是真情實感。」
肖復興的一番話使我豁然開朗。我突然明白了, 我以前指導學生寫作把觀察作為重點,以為這樣學生就有材料可寫了。忽略學生的感受,學生只寫自己看到的事物以及過程,文章就顯得單調。甚至千篇一律。只有寫出當時具體真實的感受。這樣,才能寫得真切,而且會和別人不一樣。肖復興拿大家寫作指導中普遍重視的觀察與習作範文與感受作比較,來突出感受在寫作中極其重要的作用。
肖復興對感受的定義為,對人和事在具體的一剎那從心底湧出的感觸和情感。它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讓學生及時記錄 、積累生活中的點滴感受, 必然能帶動學生觀察及運用語言的能力的提高。
二、不要失去情趣
肖鐵寫了一篇作文,記述一堂自然課。老師讓同學們帶來不同的水果、蔬菜進行實物教學,講解根、莖、果實。課上得活潑而生動。他寫的也還不錯。最後一段,他寫下課後大家把帶來的水果吃了,弄得滿屋子是香味,一直到上下節課時還飄著水果味。但是,他把這一段刪掉了。他認為這段是寫下課的事,不是自然課的事了,是不是多餘了?
他答得不能說不對,如果從自然課來講,的確是課後的事,但畢竟與課聯系在一起的,況且水果味一直飄散到下一節課,這樣看似多餘的一段不是更有情趣嗎?
我又以齊白石的畫為例櫻桃大多都畫在盤子里,只有幾顆畫在外面盤子。這像不像主人盛櫻桃是不留神掉下來幾顆?你是不是覺得更真實,親切?
我又指著三幅同題為牽牛花的畫:「你看這幅牽牛花的蔓上趴著一隻螞蚱,這幅牽牛花的葉下跳著兩只蟋蟀,這幅呢,牽牛花盤繞的樹幹上爬著一隻螳螂,花上面飛著一隻蜻蜓。。你說說看,既然是畫牽牛花嘛,齊白石還非畫這么多小蟲子干嗎?而且每幅畫上的小蟲子都不一樣?」
他眨眨眼睛說:「當然有了這些小蟲子,牽牛花更生動了,像有蟋蟀在葉底下這幅,顯得花一動不動,特別安靜!有蜻蜓飛這幅,花好像隨風輕輕在動,像活了一樣……」
「你設想一下,如果不畫這些小蟲子,或者你用手把這些小蟲子捂住,只剩下牽牛花,會是一種什麼效果?齊白石的畫好,就好在他的畫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果只講究完整或突出中心,失去了生活本身的天然情趣,畫就失去了味道。你說對嗎?」
讀到這里,我想,自己在平時批改作文時有沒有刪去一些具有生活本身的天然情趣的段落呢?可能有。我常常有一種感覺,我們指導學生寫作有時更多的束縛了學生的手腳。尤其寫人的文章,中心更多的是表現人物的某種優秀品質。寫的人物特點並不鮮明,甚至有些雷同。這樣的文章是八股文。失去了孩子自身擁有的天然純真的情趣。我不喜歡這樣的八股文,但評改作文試卷時無形的評價標准似乎更垂青於八股,當然也受教師自身寫作水平的限制,不由自主生拉硬拽教給學生寫八股。
我更喜歡讓學生寫日記,每天品味著每個孩子獨特的感受。我也隨著孩子們的情感變化而變化。辦公室里常常傳出我因讀學生日記而忍俊不禁的笑聲。肖復興提出作文就是日記,他希望兒子在寫作文時能保持這樣的心態,就跟寫日記一樣,不用那麼拿腔拿調,放鬆一些,放鬆一些。我希望自己能通過堅持讓學生寫日記,交流日記,鼓勵學生寫有情趣的文章。
『陸』 求,肖復興的《我教兒子學作文》下載,急需,謝謝!
希望可以幫助你
『柒』 我為什麼要教兒子寫作文
一、指導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積累書本上的知識。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把博覽與精讀科學地結合起來,博覽就是讓學生廣泛涉獵一些精彩而有意義的故事、趣聞,先進人物的事跡,古今佳話,名言警句等,並要求他們寫摘要或做成剪報,把需要保存的資料分門別類地積累起來,以便作文時隨時查閱,精讀就是要求學生對一些優秀的文章或名篇,要細讀,潛心揣摸,體會別人是怎樣圍繞中心合理地安排材料,布局謀篇的,對於其中好的章節、句段,特別是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要重點讀,甚至熟記於心,我還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要勤動手,多寫讀書筆記,這樣,學生書讀多了,從中涉取了更多的知識,還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語言,也學到了他人的一些寫作技巧,寫作時,學生自然覺得思路開闊,得心應手。
二、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我們知道,只有積累了豐富的寫作材料,才能為文章的內容提供取之不竭的源泉,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要寫好作文,僅僅靠書本上的知識積累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還是生活的積累。新大綱對中年級就提出了這樣的寫作要求:"留心周圍的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因此,作文教學中,我很注重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如校園內甘為人梯、嘔心瀝血的教師和那許許多多勤奮好學、勇於攀登、聰明活潑的學生;校園外,那些戰斗在各行各業不辭辛勞、樂於奉獻的叔叔阿姨,以及各種各樣紛繁復雜的事件,還有日月山川、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等,都可以從一定的角度,以一定的方式攝入我們的腦海,成為編織文章的素材。每次作文前,我都要根據本次作文的需要,要麼讓學生先去生活中觀察,要麼引導學生到實踐中去體會,要麼打開他們記憶的閘門,去回憶,追尋過去的往事。作文時,先引導他們說,再指導他們寫。這樣,就解決了學生作文空洞無物的問題。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的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學生作文難的問題,結合作文教學,我不僅組織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還借科技課、勞動課,結合其它科的教學,指導學生做小製作,小實驗或其它實踐活動。每次活動前要求學生留心觀察,活動中,我還給學生作適當的觀察指導,活動後,讓學生把印象最深,自己覺得最精彩,最有趣的寫下來。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捌』 肖復興《我教兒子學作文》原文電子書txt下載
」教職工動員大會,顧桂榮校長作了動員報告,他要求全體教職員工要充分回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充分答認識「廉潔文化進校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來。梅阿中副校長與全體教職員工一起學習了學校制定的《關於開展「廉潔文化進校園」的活動方案》。
廉潔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扎實推進「廉潔文化進校園」工作,學校首先注重的是氛圍的營造。校園的大道旁, 15尊先人的塑像巍然屹立,我們要讓前輩的風范時時激勵我們的師生――流芳百世,需要一身正氣;樓道口,貼上了教師的廉政師德格言,我們要讓教師的言行時時得到自我警示;辦公室內,掛上了教師們收集來的名言警句,我們要讓教師的品行時時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得到熏陶與升華。
『玖』 我教孩子寫作文(一) 如何寫植物
我教孩子寫作文(一):如何寫植物1、 認真觀察,抓住特點。世界上的植物千千萬萬,它們的形態也千差萬別,我們要寫一種植物,必須寫出它的獨特形態。在寫作前,要選擇好你喜歡的一種植物進行認真仔細地觀察,觀察時要調動身體的各個器官,如視覺(看)、嗅覺(聞)、觸覺(摸)、味覺(嘗)、聽覺(聽聽別人怎麼說)。觀察的重點是植物的干、枝、葉、花及顏色,了解它們的大小,高矮、形狀、色彩、味道等。還要抓住特點,有目的地觀察。如植物開花時的姿態、顏色、花期;植物葉子在不同時間、不同季節的變化。總之,要抓住所寫的植物與其它植物的不同,寫出它的特點。如《石榴》:春天來了,石榴樹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到了夏天,鬱郁蔥蔥的綠葉中,便開出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彷彿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樹上結出了一個個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綠色,逐漸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最後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2、要按一定的順序寫。 寫植物可以先從整體入手,看它像什麼,然後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寫。也可以按照它生長的時間順序寫,先長什麼、再長什麼,最後長什麼;也可以按根、莖、葉、花、果實的順序寫……總之,要按一定的順序寫,這樣作文才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如《石榴》一文,作者按春、夏、秋三個季節的順序寫出了石榴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的過程。3、 當地運用各種修辭方法要想把所觀察到的生動、具體地寫出來,是讀者好像親眼看到了這種植物,就要恰當地運用各種修辭方法來描寫植物,這樣可使植物更形象、生動,語言更加鮮明活潑。如《荷花》: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比喻)再如《石榴》: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擬人)4、每一種事物都蘊含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在描寫植物時,適當穿插一點植物的生態特點、習性用途等方面的知識,使讀者在欣賞作文的同時也能獲得某些科學知識。例如寫植物,就可寫其萌芽、開花、結果等生長規律及種子的傳播、食用或葯用價值等;而這些相關的科學知識,可以是源於深入細致的觀察了解,可以向詞典或專業書籍取「經」,也可以求助於師長或者互聯網。如我們班一位同學在寫含羞草時,作了如下介紹:含羞草的這種特殊的含羞本領,是有它的一定歷史根源的。它的老家在熱帶南美洲的巴西,那裡常有大風大雨。每當第一滴雨打著葉子時,它立即葉片閉合,葉柄下垂,以躲避狂風暴雨對它的傷害。這是它適應外界環境條件變化的一種適應。另外,含羞草的運動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自衛方式,動物稍一碰它,它就合攏葉子,動物也就不敢再吃它了。5、表達出自己喜愛的感情。 其次要寫出是怎樣喜愛的。在寫自己喜愛的植物的習作時要具體寫出喜愛的表現,如:怎樣給花澆水、施肥,怎樣看花,怎樣使它能曬到太陽……如《石榴》中寫吃石榴的一段:這時,你摘下一個石榴,剝開外皮,只見瑪瑙般的子兒一顆顆緊偎在一起,紅白相間,晶瑩透亮。取幾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頓時感到清爽無比。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也深深感染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