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草船借箭讀後感的評語怎麼寫
每當我閱讀《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故事的時候,都十分敬仰諸葛亮,他真不愧是智與勇的化身。
故事講述的是:赤壁大戰時期,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幹,於是叫諸葛亮三天趕制十萬支箭。這本是根本辦不到的事,沒想到諸葛亮一口答應了。後來,原來是諸葛亮假裝向曹操發動進攻,諸葛亮知道曹操疑心大,不會水上交兵,於是諸葛亮成功地利用了草船「騙」到了十萬支箭。
讀完以後,我內心十分敬仰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考慮過曹操不會派兵交戰,考慮過第三天晚上的風可以讓他順利借箭。是啊,其實諸葛亮最大的優點是敢於挑戰,心思縝密,這也是我敬仰諸葛亮的真正原因。我也從中推敲到:如果吳國和蜀國鬧不和,那就會消弱兩國的力量,在這時,魏國就此來攻擊兩國,可真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呀!如果諸葛亮沒有顧全大局,沒有敢於挑戰的精神,沒有把每件事安排得最好的能力,怎麼會干出一番大事業呢?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常常學習諸葛亮的勇於挑戰:勇敢面對第一次游泳,勇敢面對第一次跳長繩,勇敢面對第一次寫英語小作文。一直到每次游泳都被稱為健將,跳長繩穩拿第一,英語作文那都是輕而易舉!這都是挑戰的結果。
我想告訴我身邊的人,要有挑戰的勇氣,要有精心的准備,有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的決心,只有這樣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⑵ 搜索巜草船借箭 》作文點評
(1)歷史上最懂天文曉地理,有知識,有膽量計謀,而且又知人心的人是誰?不用猜,一定是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草船借箭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東漢末年,諸葛亮到周瑜陣下助援,周瑜看他有才能,比自己強,就十分不服氣,想找一機會置他於死地.一次機會來了,他以與曹軍水上,交戰來陷害諸葛亮,
命諸葛亮三天只內造十萬只箭,諸葛亮答應了.周瑜以為諸葛亮上了他的套,實際上,諸葛亮早就料到周瑜的作法,暗地裡已計劃出一套借箭方案,只等那一天取箭
了.經魯肅的一手幫助,在第三天早晨,諸葛亮便開始了取箭計劃.他的預料是那麼准確,一步也沒錯.到了天亮後,霧散了,船也回來了.在周瑜面前,正好十萬
多隻箭,周瑜驚訝極了,連連稱贊諸葛亮,說自己也比過他,神機妙算,天下第一!
諸葛亮確實是天下第一,讀後我們都十分認同這個觀點.周瑜是那麼小心眼,為了自己聰明,千方百計陷害諸葛亮,但幸好沒被他得逞.諸葛亮的品質、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他做事認真仔細,多觀察思考,有計劃謀略,不能馬大哈,不細心!
早就聽說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今天我讀了《草船借箭》這篇文章,發現諸葛亮果然是一個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的
人.在這篇文章中,諸葛亮很順利地完成周瑜交給他的任務——趕造十萬枝箭.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第三天後會有朦朧大霧,使曹軍不知虛實,他還不停地
把船頭船尾調換過來,使兩邊的草人都插滿箭,他還知道第三天刮的是什麼風,使船順風順水,像飛一樣地行駛20多里,讓曹軍追也來不及……更重要的是他了解
魯肅和曹操的性格.他了解曹操做事有分寸,看不清虛實,不會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射些箭;他也了解魯肅是個老實、厚道的人,所以只把妙計跟魯肅說,不讓他
告訴周瑜,要不然就借不到箭了……我讀完這篇文章心裡想:為什麼諸葛亮會這么聰明呢?於是,我查了好多資料才得知:原來諸葛亮讀書與大多數人不一樣,他不
是拘泥於一章一句,而是觀其大略,並喜歡吟誦《梁父吟》這首古歌謠,.通過專心鑽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
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專心鑽研,仔細思考,刻苦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像他那樣虛心,寬宏大量,心胸寬闊,用自己的智慧證實自己的成績,而不要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高傲自大,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將來為祖國作出貢獻.
(2)
我最喜歡裡面的《草船借箭》:周瑜嫉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想找一個機會除掉諸葛亮,故借軍中缺箭,叫諸葛亮三天內造十萬支箭,否則人頭落地.諸葛亮請魯肅
借來二十條船,六百名士兵,在每條船兩邊紮上草人.第三天半夜,諸葛亮下令把草船劃到離曹營不遠的江面,二十條船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一字兒排開,然後命
令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一聽,急忙起床,但由於江中大霧,惟恐有埋伏,不敢出兵,急忙下令弓弩手放箭,一時間,萬箭齊發,全都射在了草人上.諸葛亮又叫士兵
把草船調轉方向,逼近曹營,大聲吶喊,擂鼓助威,虛張聲勢,而自己和魯肅卻在艙中飲酒.曹軍以為敵軍來功,拚命放箭,一會兒工夫,二十條船上的草人都密密
麻麻受滿了箭,諸葛亮下令鳴金回營,邊撤邊喊:「謝謝曹丞相送箭.」曹操方知中計,再要追時,可諸葛亮的船順風順水,怎麼追得上!諸葛亮回到東吳,一卸
箭,足足有十五六萬支.這一計,使周瑜不得不自嘆不如,嫉妒之心更強了.
我真佩服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我還敬佩他,為了天下黎民,放棄了平靜的田園生活,陷入了打打殺殺的生活.我還敬佩他大公無私,為漢室
江山鞠躬盡瘁的精神品質.我覺得做人就應該這樣,不能為自己的一絲利益而不顧他人,不顧大局,不能因為自己的一些瑣碎雜事而背信棄義.
(3)新學
期開始了,我學到第十九課時,發現這是根據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這個故事寫的
是:周瑜由於嫉妒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但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結果是箭按時
交給了周瑜,讓周瑜輸得心服口服.
學完課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有膽有識、才智過人.還感受到了周瑜的心胸狹窄、面善心毒、笑裡藏刀.
周瑜看見別人的才幹比自己強,不是奮力追趕別人,而是不擇手段地陷害別人.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卻說只要三天,周瑜趕緊讓諸葛亮當面立
下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肯定完不成這個任務,到時候就可以用軍法來處置他,諸葛亮也無話可說,自己還可以除掉一個心頭大患.
但是周瑜太
小看諸葛亮了.諸葛亮其實對周瑜的險惡用心早就看得一清二楚,他不過是將計就計.諸葛亮對怎麼借箭其實心裡早已經有了計劃.諸葛亮算好了天氣,知道第三天
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又算準了那天有大風,藉助風勢順水推舟可以很快將他們送回去;諸葛亮也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擺開,兩面受箭;
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魯肅忠厚守信,特向魯肅借船,諸葛亮還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在周瑜面前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所以假裝攻打曹營.幾
方面的綜合因素讓諸葛亮的借箭計劃得以成功.
其實,諸葛亮的聰明不是一時的,是平時日積月累的結果.他懂天文,才能算出天氣;他懂心理,打心
理仗,摸清每個人的想法「對症下葯」.諸葛亮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經過長期苦讀潛心研究才得到的.這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知識是靠自己去努力與奮斗才能
擁有的.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專心鑽研,仔細思考,刻苦學習.
從《草船借箭》中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像諸葛亮那樣虛心,寬宏大量,心胸寬闊,用自己的智慧證實自己的成績.而不是像周瑜那樣小心眼.在我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同學比我成績好,這時我做的並不是嫉妒他,而是虛心地學習同學的長處,改掉自己的短處.
一篇課文讓我明白:只要虛心、勤於學習,擁有了豐富的知識,不管多困難的任務,都有可能完成!
(4)今年暑假,我讀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其中令我感興趣的是《孔明用計草船借箭》這一回.
這一回主要講了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但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結果是箭按時交給了周瑜,讓周瑜輸得心服口服.
在這一回里,在同周瑜的鬥智斗勇中表現出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其實,諸葛亮的聰明不是一時的,而是平時日積月累的結果.他懂天文和地理,才能算
出天氣;又算準了那天有大風,藉助大風勢順水推舟,可以很快把他們送回來;他懂人心,打心理仗,也算好了人,知道魯肅忠厚守信,特向魯肅借船,知道曹操生
性多疑,所以假裝攻打曹營.幾方面綜合因素讓諸葛亮的借箭計劃得以成功.諸葛亮的成功是經過長期的苦讀,潛心研究才能得到的.
(5)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然最後他未能成功的興復漢業.但他,告訴了我,敢於冒險才有機會.草船借箭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當
時,諸葛亮被周瑜所逼迫,讓他在不可能的情況下造出十萬枝箭來,於是諸葛亮就算出一個大霧之天,與魯肅一起完成了去曹營「草船借箭」的神奇之舉,痛痛快地
向周瑜交了差.在這里,我看到了一個敢於冒險的諸葛亮,而不是一個謹慎的諸葛亮.其實諸葛亮自保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可他卻選擇了冒險.他能夠算出哪天早晨
江上有霧,他能夠判斷出曹兵不敢出來迎擊,他能夠想到曹兵一定放箭,但是他能夠肯定曹兵不會放「火箭」嗎?一切都是未知.要知道此時諸葛亮的「東風」還沒
借過來,大江之上刮的還是西北風,如果曹操靈機一動:「放火箭」!後果會怎麼樣?他一定想過,可他還是選擇了去冒險.因為他明白,不冒險,自己連機會都沒
有了. 法國一位叫居友的學者說過:「卓越的人,便是在思想上或在行為上最能追求,最能冒險的人」
.有些人一生碌碌無聞,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勇氣接受人生的挑戰.他們畏懼困難和失敗.有一顆種子,它這樣想:如果我往上長,一定會碰到堅硬的石頭;如果我往
下紮根,可能會傷著自己脆弱的神經;如果我長出幼芽,一定會被蝸牛吃掉;如果我開花結果,一定會被小孩連根拔起,還是躺在這里舒服、安全.終於有一天,一
只覓食的公雞將它啄進了肚子里.看來,不敢冒險就不能獲得成功,種子永遠就不能開花結果.
我要努力,努力地向諸葛亮學習.敢於冒險,擁抱成功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