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寫作文有什麼方式
其實都是老生常談的那些,關鍵是自己要去實踐和積累,就我個人來說的一點心得是:1、多讀書,做筆記.2、好文章可讀性一定強,就是讀得很上口,自己寫了文章後,反復讀幾遍,修改到感覺自己讀得滿意為止.3、觀點或說敘述方法不流於俗套.做到這幾點就差不多了.
一、作文,就是用筆說話
「作文、作文,難死小人!」「作文難,作文難,提起作文心就煩。」……這些,成了某些學生的口頭禪。其實啊,作文是件非常容易的事。為什麼這樣說呢?
作文與說話本是一回事。人,每天都要說話。人們平常說話時,何曾有為難、發愁或勞累的感覺呀?作文呢,其實就是說話,只是不用口而用筆罷了。對此,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早就說過:「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換句話講,把嘴說的話用筆記錄下來,就是作文。也可以說,凡是會說話、會寫字的人,就會寫作文。因為:平日說什麼,就可以寫什麼;想說什麼,就可以寫什麼;想怎麼說,就可以怎麼寫。
1.說什麼就寫什麼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像百花筒,像七彩陽光。校內、校外,同學們聚集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說話,都說一些什麼內容呢?無非是向別人講述自己每天或每時每刻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把自己用口說的這些內容,改用文字原原本本地寫下來,就是作文,就是文章。換句話說,同學們作的哪一篇文章,能離得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做呢?
2.要說真話,寫真話
平常,同學們湊在一起,總要說真話,說自己的心裡話。除非想有意欺瞞對方,人才說假話。說假話、謊話不好。為什麼要說真話呢?說真話,說發自內心的實在話,怎想的就怎說,這是一種良好的品格。也只有說真話、實在話,別人才愛聽,才能感動他人。說假話、謊話,心口不一,讓別人厭煩,不能感動自己,又豈能打動他人呢?
3.怎麼說就怎麼寫
人在平常說話時,除要有意模仿他人之外,一般都是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因此,由於性別、年齡、性格、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等方面的差異所致,所有人說話的特點是各不相同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說話的個性和「稜角」。這就好比人的長相,是各有特別之處的。個性、特點,這就是美,是不分優劣的。
作文呢,也是如此,提倡:嘴上怎麼說,手就怎麼寫,即「我手寫我口」;寫自己想說的話、愛說的話,不說空話、套話,不刻意追求、模仿他人說話的腔調兒。這樣,由於寫了自己想寫的情景,說了自己喜愛說的話,貼緊了現實生活,抒發了真情實感,因此寫出來的文章,就容易做到內容具體;生活氣息濃厚,語句表達順暢,有特色。
可以這樣講:「解放」自己的口和手,著眼於現實生活,緊緊貼近生活的脈搏,隨心所欲,怎麼說就怎麼寫,平日愛怎麼說就怎麼寫,充分體現自己的語言個性,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個「秘訣」。
作文的目的,無非是要別人了解自己,表達自己喜怒愛憎的思想感情,進而感染、打動讀者。因此,作文也一定要寫真話,寫實在話,寫自己的心裡話,不能說假話、謊話。這是作文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4.學會跟蹤觀察
跟蹤觀察(也可以叫做追蹤觀察),就是對生活中的某一個事物或者自己周圍的某一個人物,進行連續的、多次的、反復的觀察(這種觀察,一般不是一次兩次能夠完成的),從而獲取具體、詳實的作文素材。這是學會觀察、養成留心生活習慣的最初始的階段。
比如,同學們經常吃某種蔬菜(或水果),但不見得就能很好地把它寫出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這種蔬菜(水或果)不是真正了解、熟悉。要想寫好這種蔬菜(或水果),就需要對它的生長過程進行跟蹤觀察,同時做到觀察一次就及時地如實記載一次。若生長過程太長,要作好計劃,定期觀察,並一一記下這種蔬菜(或水果)不同階段的外形、顏色等。這樣,就為寫好這種蔬菜(或水果)做了充分的准備。
6.學會隨機觀察
隨機觀察,就是在自己的生活領域內,面對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隨時隨地留心觀察,及時捕捉生活中各個方面各個角落的人物、事物、景物,及偶然看到的、聽到的並由此想到的事件。
隨機觀察,事先不可能有什麼准備,也不可能有什麼專門的目的、方向。因此,這種觀察是比較難做到的,是學會留心生活、養成良好觀察習慣的最高階段,當然也是同學們應該全力追求以及努力達到的目標。因為,作文中的材料,決大多數來自「隨機觀察」。
這就要求我們,不管什麼時候(在家或是在外),也不論走到哪兒、干什麼(上學,遛商場,走市場,串親戚,看電影,外出旅遊,參觀等),時刻注意著耳(聽)、著眼(看)、著手(觸)、著心(想)。總之,自己生活的領域有多大,就把隨機觀察的范圍擴展到多大;處處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把隨機觀察納入生活,使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徹底丟掉為了眼下作文才去觀察的急功近利的作法。
留心處處皆學問,留心處處皆文章。著名作家葉聖陶先生對此曾強調指出:「在實際生活里養成精密觀察和仔細認識的習慣,是一種准備工夫,不寫文章,這樣的習慣也得養成。如果養成了,對於寫文章大有用處。」
7.從觀察中積累素材
從觀察中積累素材,就是積累從觀察中得來的內容和體驗。具體地說,就是要求同學們,把在生活中自己每時每刻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或有意思的內容,觸摸到的、品嘗到的、耳聞目睹到的新鮮事物,及時記錄下來。在觀察中積累,這是重要的積累作文素材的途徑。因為小學生主要練習寫的是記敘文,而記敘文絕大多數寫的又都是作者的見聞及感受。
積累從觀察中得來的內容和體驗,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寫觀察日記。跟蹤觀察時,可以邊觀察邊記錄,也可以定期寫觀察日記。這種記錄,強調要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定向觀察時,為了方便觀察,最好是在觀察之後進行追記。
隨機觀察,強調作捕捉性隨記——及時准確地把自己偶然觀察到的新事物、好素材及突發奇想等記錄下來。因為這些素材具有偶發性和一閃而過的特點,所以「隨記」要及時,要像捕捉一種小動物那樣,把它「捕捉」到自己的隨記本上。這種捕捉性的隨記最有價值,它對拓寬寫作面,寫出有新意、有認識深度的文章,幫助最大。
無論是哪種觀察日記,篇幅都可長可短。可以成文,也可以是個片段(記下要素、梗概),只要及時地把觀察所得、所感記錄下來,就達到了目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寫觀察日記,不能只顧寫觀察景、物的日記,更要重視寫觀察人、事(活動)的日記。 「作文、作文,作得頭疼。」怎樣寫作文呢?面對這個問題,相信無論對於國內的孩子還是我們這群海外的孩子都是一個大難題,一個困擾大家很久的大難題。但所幸的是,國內的孩子,面對寫作文,即使再難也會七拼八湊地給你寫上一大段。可憐的是我們這群海外的孩子,在缺少語言環境,缺少時間的情況下,又要讓他們接觸陌生的寫作。這無疑又加重了他們學習的負擔。這「寫」吧,孩子犯難。不「寫」吧,老師犯難。這學習語言哪有光聽、讀、說,不寫之理。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擦亮慧眼,從身邊尋找作文材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孩子們常常會在拿起筆寫作文的時候,顯得茫然不知所措。孩子們經常會抱怨著:「我沒有東西可以寫」,「我不知道該寫什麼」。在這時,老師的首要任務便是要幫學生找到習作的素材。針對不同的學齡水平,可以區別對待。例如教學中文教材第四冊的班級中,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我拿出了自己心愛的玩具貓,然後用已有的材料指導學生講一段話,要求根據從頭部到尾部的順序講清楚,讓學生個個有話可說,讓他們覺得作文原來並不難,只要把自己的看到的和感受寫好就行了。此外在看圖寫話上,要求做到先來講,後來寫的過程。這樣一來,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會話能力,一方面又幫助學生練筆。其實,文章的素材生活中處處都有,在高學年的班級里,就要求孩子自己去尋找作文的素材。如:郊外的旅行,學校舉行運動會了,學校組織去工廠參觀訪問了……老師若能有意識地提前給學生輔導,學生當然能學會有目的地觀察生活,去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鏡頭。因為這些材料來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學們也自然而然地會從五彩繽紛的生活中去尋作文的源頭。
二、利用範文,讓孩子學會模仿學會創作
有了材料,不等於就能寫出好的文章,寫作文方法的指導是學生作文的拐杖,對於我們海外學中文的孩子們,我提倡學生模仿和借鑒範文。如今海外學中文的孩子們普遍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詞彙缺乏。比如在寫作時形容「開心」的事,通篇都是「開心」,沒有考慮到別的形容詞。
2、句子不通順。在學習中我們的孩子們雖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詞語和句型,但是在碰到寫作時,運用這些詞語和句型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先在腦海中構造一個日文的句式,然後把它翻譯成中文。例如「書我讀了」(正確是「我讀了書」)、「我吃先」、「我走先」等(正確是「我先吃」、「我先走」)。
3、觀察力不夠,描寫不深入。例如在寫人物作文時,對描寫人物特點時,沒有舉例具體說明,缺少人物的心理活動。
針對以上一些特徵,如果選用一些同年齡孩子的佳作,印發給學生閱讀,對文章中好的手法或好的構思作適當的評點。這么一來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又給不會讀書和寫作的同學作一點指導。日積月累,他們自然會掌握不少新的形式。
三、多看、多讀、多記,多積累
寫作是一種創作。要寫好作文的關鍵在於,觀察積累,記憶儲存;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在教學中,我建議學生們多多閱讀,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讓學生多收集模範文章和剪報,抄寫和背誦好詞好句好段,讓他們記熟和運用。熟能生巧,經過練習,筆頭熟了,素材多了,寫起文章來也就能得心應手了。海外孩子學中文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我相信只要下定決心肯學,一定能學好。
⑵ 寫作文的方法
肚裡有貨,作文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把平時掌握的知識通過寫作表現出來,這就要求平時對專各種知識進屬行儲存,通過大量的閱讀作家作品觀看專業書籍慢慢的積少成多。
5
起承轉合,這是老八股就用到的,現在依然適用,起就是事件的開頭,承是事件的過程,轉是事件結果的轉折,合是結尾,按照這種順序來描述,特別是開頭,結尾一定要出彩。
⑶ 寫作文的方法
在立意方面,如果是給定標題的作文,可以直接按照關鍵詞去立意。如果是材料作文,可以內多角度解讀命題容者的出題意圖,然後從中選擇一個最為明顯的角度去立意,不要鑽牛角尖,也不要每個角度都有所涉獵,只用一句話去立意即可。
在框架方面,要在動筆之前列一個大綱,知道這篇作文大致要寫幾段,每一段要寫什麼內容。比如寫議論文,第一段提出論點,第二段舉現代事例論證,有理有據,第三段同樣以論據+論證方式展開,可以舉古代例子,第四段則可以舉國外事例論證,最後一段總結全文。寫記敘文則可以按照時間或事件發展等順序去寫。
在素材方面,學寫作文要多背一些作文素材,古今中外名人事例都可以背誦,平時要讀書、多積累素材,留心觀察還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質朴的、感動的瞬間。作文首尾段都是可以背誦的,有很多通用語段可以仿寫。
寫作文提高最快的就是高人指點環節,當自己寫完一篇作文時,可以拿給老師批閱,讓老師指出自己的不足,然後積極去改正,這樣當面指點提高是最快的。此外,個人認為好作文都是「抄」出來的,所以寫作文要善於模仿,多讀多背。
⑷ 文章的寫作方法有幾種
文章常見的寫作方法有5種,分別是托物言志、夾敘夾議、欲揚先抑、首尾呼應、設置懸念等,具體介紹如下:
1、托物言志:是指作者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上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因此作者必須置身於現實生活之中,在對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徵或特性進行觀察、體驗、比較、玩味的基礎上,進而准確地揭示出所詠之物的品性或品行。
2、夾敘夾議:它要求一面敘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對這件事進行分析、評論。這種寫作方法筆法靈活多變,生動活潑,還可以起到總起、提示、過渡和總結等作用,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寫對象的意義。
3、抑揚:指的是在同一表達過程中,對特定的描述對象進行「揉直使曲、疊單使復」的褒貶或渲染,使所描述對象的某些方面前後形成反差,從而欣起波瀾,收到強烈藝術效果的一種藝術手法。
有抑有揚就有跌宕、曲折,使藝術作品搖曳多姿,形成波瀾起伏之勢,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抑揚一般可分為先揚後抑、先抑後揚、未揚先抑、揚中有抑、揚中有揚、明揚實抑等幾種。在運用抑揚這一藝術手法時,一定要顧及所描述對象內在和外在的特徵,注意抑揚的比重。
4、首尾照應:文章的開頭與結尾所表達的意思相同,可以更強烈地突出中心,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更好地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也留給讀者想像的空間。
5、設置懸念: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設置一個疑問或矛盾沖突,以造成讀者某種急切期待和熱烈關心的心理的一種寫法。設置懸念能使情節環環相扣,使文章情節曲折生動,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象,以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⑸ 寫作文的方法。
1、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也就是說你肚子裡面要有東西,才會有東西寫,才能才思泉回涌。這就要答平時多積累,多讀多看多思考。現在網路發達,很多東西想要了解都非常方便。可以養成每日日記,每天寫文章的習慣。日積月累,定能有所提高。
2、了解各種文體的特點和寫作方法。散文,小說,論文……怎樣敘述,怎樣論證,怎樣發表觀點。每種文體經常歸類,找出經典的文章分析。
3、歸納總結自己文章的缺點或者說得不到高分的原因。是因為語言匱乏,還是觀點過於平庸等。
總之,多讀多練多積累才是提高作文的基礎。
⑹ 寫作文方法有哪些
⑺ 語文作文寫作方法
寫作方法
1、開頭
開頭的寫法:萬事開頭難,寫作文也是如此,但文章的開頭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背景法:說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情景等背景。
(2)人物法:交代文章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關人物。
(3)主題句法:提出一個觀點或論據作為文章要闡明或論述的主題。
(4)問題法: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出文章的內容,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力。
(5)驚語法:用令人感到驚奇的句子開頭,激起讀者的興趣。
(6)故事法:以講故事的形式作為文章的開頭,在此基礎上展開文章。多用於記敘文,也可用於議論文。
(7)數據法:引用已經被證實的數字來引起話題。
(8)引語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見習語、諺語等作為文章的開頭。
(9)定義法:常見於對標題下定義,然後通過舉例、邏輯推理等方法加以詳細說明。
(10)誇張法:以一個絕對不可能發生的為前提,吸引讀者
(11)側面轉折描寫:從另一個方面來烘托文章主題,引出下文。
(12)設置懸念:激起讀者的興趣,文章格調升華。
2、正文
(1)演繹法:
從一般到個別。把帶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對主題句的具體化,是對主題句的具體說明。
(2)歸納法:
從特殊到一般。具體、個別的事例出發,總結出一般的規律。
3、結尾
(1) 簡要評價或作結論:文章的最後幾句概括全文內容,並進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觀點。
(2)首尾照應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題句上,達到再次肯定或強調的效果。
(3) 用反問句結尾:雖然形式是疑問句,但意義是肯定的,具有很明顯的強調作用,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4) 提出展望或希望:對未來提出展望或希望,號召讀者為此而行動。
(5) 引用名人名言、諺語、常用習語結尾。
(7)寫作文的方式擴展閱讀:
1、寫作技巧
寫文章的道理,概括起來,不外乎「真、細、活」三個字。
「真」,就是寫的思想真,是自己的真情實感;寫的事情真,是自己身邊發生的事。而不是因為你想怎樣寫就怎樣寫么,無中生有地寫成如何如何。
「細」,就是不管寫人、寫物、寫事,主要的情節一定要寫得細致,才能給讀者一個深刻的印象;要是只有粗枝大葉的幾筆,讀起來就沒有味道了。北京新東方優能中學專家提醒學生作文引用應根據主題、中心的需要,盲目引用應盡量避免。
「活」,就是要在節骨眼上用一兩句話傳神,否則文章就會顯得呆板而不生動。
必須寫真人真事!
2、語文作文寫作方法:
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作文教學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同時提升教師自身的素養水平,完善現有的作文評價體系,以此來提升學生對作文的學習興趣,增強自身的閱讀水平與文字的掌控能力,不斷突破進步,以提升語文寫作能力。
⑻ 寫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寫作文有下列技巧和方法:
1、閱讀優秀的作品如果你不讀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寫出更好的作品。優秀的作家都是從閱讀別人的佳作開始,接著開始模仿,最後超越他們,形成自己的風格。盡可能的多讀名著,在看內容的時候,更要留意文章的問題和寫作的技巧。
2、每天都寫,寫寫你自己,寫寫博客,向出版社投稿。
3、隨時隨地記下你的靈感:隨身帶一本小筆記本(納博科夫身上裝滿了小卡片),當你對你構思的小說,文章,或是小說里的人物有什麼靈感的時候,馬上記下來。靈感總是轉瞬即逝,你及時的記錄下來,便可以成為你寫作的素材。
4、專門的寫作時間:每天找一個沒有任何打擾的時間段作為專門的寫作時間,讓這成為習慣。
5、集中精神:寫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雜的環境或是同時干著別的事情,是不可能寫好的。寫作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需要一點點柔和的背景音樂。
6、先計劃,再寫:這好像和「隨便塗鴉」有些矛盾,實際上不是這樣。在坐下來正式寫之前,先做個計劃或是腦子里先預演一下,這是非常管用的辦法。
⑼ 寫作文的格式是什麼
要有好的開頭和結尾,句子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要有自己的真情實感並聯系生活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