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寫人敘事作文提綱
作文提綱的形式一般有兩種。
1.標題式提綱
這種提綱比較簡單,只寫出行文各段的標題。
這是一個標題式的作文提綱,勇簡潔的文字標出了各段的寫作要點。它的特點是文字簡潔、速度較快,適合於對寫作內容較熟悉或時間較緊的情況。但對初學寫作的人來說,很難起到指導作文的作用。
2.要點式提綱
這種提綱比較詳細,它即要表明作文的中心,又要寫出作文的大致內容;同時,還要交代出文章的詳略。
(三)編寫提綱的要求
1.要審清題目,確定中心,選擇材料
作文提綱是寫好作文的基礎,編寫作文提綱要按照寫作文的三個順序:審清題目、確立中心,選擇材料來進行。
作文題目一般給我們規定了寫作范圍(記人、記事、寫景、狀物等)、寫作問題(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所以,審清題目,才能明確寫什麼、怎麼寫,才能避免文不對題、偏離中心的毛病。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在編寫作文提綱式時,只有確立了中心,才能圍繞選材,確定重點,安排詳略,等等。選材時要注意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選擇真實可信、新鮮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
2.要簡潔明了
作文提綱只是作文的一個思路,一個框架。因此作文提綱既要完整,又不能過於繁瑣;既要簡潔,又要達到寫作目的。
比如題目《我的老師》
你寫提綱就是:第一段,描寫老師的外貌,特點
第二段,描寫老師上課的認真仔細,對同學的細心照顧
第三段,描寫自己對老師的看法
最後可以總結一下
B. 求好的作文提綱5篇 最好是記敘文
怎樣列作文提綱
作文提綱,相當於房屋的設計圖。編好作文提綱再寫作文,可以有計劃有步驟地圍繞中心寫作,不會造成「開無軌電車」,這樣就能保證作文的質量。
要列好作文提綱,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什麼時機列作文提綱為好。一般說,作文提綱,應該在審題、構思、明確作文的
中心思想之後進行。太早了,提綱沒有針對性;太遲了,提綱不能發揮作用。
二是作文提綱的內容應該包括什麼。一般的作文提綱以確定什麼為中心,決定用哪些材料,用什麼結構,哪兒詳寫哪兒略寫為主體,同時應該寫明題目,確立順序。把以上內容用簡要的句子寫下來,有這樣的提綱,我們寫文章時,照著寫,寫出來的文章,就有中心,有條理,有重點。
三是提綱的粗細和形式應該掌握因文而異的原則加以選用。「粗綱」———是一種大略的提綱,簡單、扼要,它隨意性大,剛學寫作文時,不宜採用。
五分鍾快速列作文提綱
人們常說:作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
這對於寫作訓練來講,確實有理。但在緊張的中考考場上,考生反復酌斟構思立意,時間上不允許;反復推敲遣詞用語進行修改,卷面清爽整潔又不允許。
如何在考場中做到胸有成竹、倚馬「萬言」呢?
如何在短短四五十分鍾的限定時間內,完成一篇緊扣題意、行文流暢又能夠立意出新的作文呢?
除了考前的「練功」外,筆者建議考生:看到作文題目後,千萬不要匆匆落筆、草草成文,而應先「浪費」五分鍾作三步思考,列出作文提綱(或打腹稿也可),讓自己紛繁復雜的思緒有個清晰的框架,然後運用「填充法」使框架變得血肉豐滿,力爭一次成文。
審清題意擬好題目
現在的考場作文,無外乎「話題」、「命題(全、半)」、「材料」作文等幾種類型,但無論是哪一種命題形式,題目總會對考生寫作文章作出限制、要求或提示,所以我們要先用一分鍾時間對此進行思考,一要根據指令找到寫作的信息和條件,確認指令的數量、范圍及主次等:即先求「死」——注意題干中的提示語,把握題目中的限制語;其次在「死」中求「活」——拓寬題目的指代義、開掘題目的隱喻義、找到題目的反向義。如以「開卷有益」為題寫篇作文,命題人的意圖顯然是告訴我們只要認真「閱讀」就有收獲。題中的「卷」本意是指書,但不必將書局囿於某一種,可拓寬書的類型與內容指代;題中的「卷」也可以用來比喻「人」、「社會」、「愛」或「真情」等,此二者均是從正面去寫,告訴我們抓住每個機會,多讀「書」,便能得到一份收獲。但如果從逆向進行思維,也可寫成「開卷未必有益」,此題的意思是「開卷有益?」,在文題後加個問號,表明理解與表達的批判性,與題目本身並無悖離,反而更能出奇制勝。
二可根據題意「設疑」,針對題目多問幾個為什麼,在設疑之中找尋材料與中心的契合點。如以「認識你,真好!」為題寫篇作文,不妨先設疑:「為什麼認識你真好?」此乃審題之首要;然後思考題意中的「你」是「誰」?在比較、篩選中確定了「你」的范圍後,作文的選材就有了明確的方向;三問「好」在哪裡?能否用言簡意賅或文美意深的文字表達出來,這正是立意之所在。
審清題意,擬好題目(定好寫作內容)是快速列提綱的第一步。只有題意審清了,要求明確了,准確立意、恰當選材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才能使文章言之有「靶」,才不至於下筆如「腳踩西瓜皮,滑(寫)到哪裡算哪裡」。
確定主題擬好首尾
文無意不立,一篇文章若無明確中心,文章也就沒有了「神」,材料只能是一盤散沙。只有先定好中心,才能架起文章的「大梁」,使文章言之有「魂」。因此,「意在筆先,定好中心」是構思提綱的第二步。考生可在已經確立話題的基礎上,用三分鍾時間思考,確定文章的中心要點,擬好開頭與結尾的提綱。
如:上述文題《認識你,真好!》,如果考生認為「認識你真好」是因為通過與「你」相識,讓「我」對生活、生命等有了新的感悟,使「我」在價值觀、人生觀的建立方面有了更深的思索,在中心明確的前提下選擇相應的材料也就不會「無的放矢」了。
筆者曾對學生作過相應訓練,發現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他們根據確定的中心與選擇的材料之間的關系,或用開門見山式、或用欲揚先抑式、或用要素切入式開頭(好的開頭,如鮮花含露,叫人一見鍾情。)既簡潔明了,切題又快。
如:《上海三味》:上海,論文化及不上北京的厚重,西藏的聖潔,西安的古樸,所以有人說要塑造上海的文化——其實,上海文化本是有的,只是人們未曾發現而已。細品這其中三味,真是叫人魂牽夢繞的。(開門見山式)
如:《美麗的生活》:美麗的生活是什麼?音樂家說:美麗的生活是跳動的莫扎特的華美旋律;科學家說:美麗的生活是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隨意自然;文學家說:美麗的生活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浪漫瀟灑……聽著他們的解釋,我很困惑,也很茫然——美麗的生活離我實在太遠、太遠了。
我苦苦追尋著美麗的生活……(開門見山式)
如:《不同尋常的考試》:「啪!」一聲清脆的巴掌在房間刺耳地響起,我的臉上瞬時留下了父親憤怒的五個手指印,火辣辣的。(要素切入式)
如:《我要跑》:我要「跑」,那已是我之後的決定了,起初,我喜歡的是走。(欲揚先抑式)
至於結尾,在於不僅能總結全文,突出題旨,而且要「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所以學生可用「卒章顯志式」:即結尾點明題旨,使讀者對全文有一個完整而明確的認識。也可用「令人回味式」:言盡意未盡,令人盪氣回腸,遐想無限。
如:《上海三味》:上海三味就在此間了,東方的,歐式的,平民的,貴族的,淡雅的,濃郁的,上海的文化就在這些看似矛盾對立的幾者中擷取著,悠遊著,上海也就博大了。它那種特殊的大氣,如海納百川,成就的便是它獨特的文化。
如:《我看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多麼恬靜美好的意境啊!它在哪兒?它在我的心裡,它在我的希望里。
如:《彎曲的生命》:樹木尚且如此,何況是人?彎曲是一門藝術,有時它並不代表著完結。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如何不被他人打敗,如何站於高峰,就必須需要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而此時你需要的就是彎曲。退縮與向前是相對的,一味地莽撞只是徒勞,你需要的還是彎曲。
生命有限,精神永恆。彎曲的生命,不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嗎?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們把文章的中心要點確定為動情類的,那麼文章的開頭與結尾均以抒情性文字為主;如果把文章的中心要點確定為感悟類的,那麼文章的開頭與結尾均以哲理性文字為主。
擇好材料精心構思
考生常常慨嘆生活在兩點一線之間,生活單調無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其實只要我們能夠把視線由點向線延伸,由點向面拓展,會發現上至天文地理,國計民生,下至花鳥蟲魚,家長里短,都可以是寫作的素材。如「認識你,真好!」一題,不正是如此嗎?只要我們打開視野,古今中外,自然社會,情感意志……均可成為「你」的范圍,所以「誠信」、「追星」、「戰爭與和平」、「魯迅」等平時較少觸及的內容都成了學生寫作的對象,而不會把目光僅僅局限於身邊的父母同學老師身上了。
當有了較好的寫作素材後,還需要「修枝剪杈」——對材料進行精心的構思處理。唐代張懷謹在《書斷》中曾這樣描繪寫作的「構思」過程:「心不能授之於手,手不能授之於心,雖自己而苛求,終杳茫而無獲。」這說明文章的構思對於成文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學生撰文時往往不是缺少材料,而是對這樣那樣的零碎材料、點點滴滴的感想,不善於井然有序地加以組織,不會從廣度上開拓,深度上挖掘。要攻這個「難」,須著力於文章結構的思索:因此考生可用二分鍾的時間對心中材料進行選擇處理,按照一些基本的格式去構思,使文章言之有「序」。
在考場中用五分鍾的時間,對文題、開頭與結尾、主體部分的材料組織作一點思考,即可快速列出作文提綱;然後按此索引,在過渡與小結處想好要點,此要點要能總括材料內涵、能由此及彼、由點到面或由物及人地進行點睛式議論與抒情。
至此,一篇文章即已成形,此時再開始落筆成文,相信不會出現文長卻無中心,材料多卻零亂無序的毛病了。
當然上述的提綱只是一種基本格式,考生也可根據自己的特長加以創新。
C. 「身邊的愛」記敘文作文提綱怎麼寫
7月17日 22:09 1.審題
審題就是仔細理解題目的意思和所提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審題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審不好題,便會出現跑題或不切題的現象。
首先審定體裁。有的題目,寫什麼體裁的文章都可以,但有的題目,其中有些詞語就是暗示體裁的標志,如果題目中有「談」、「論」、「評」、「議」、「……的看法」(或「啟示」)、「從……說起」一類詞語,都應寫成議論文;題目中有「憶」、「記」字樣的,都是記敘文,有「頌」、「贊」、「唱」字眼的,應寫成抒情散文;像「我家的小花貓」和「風箏為什麼能上天」一類的題目,就適於寫說明文。有的題目沒有明顯的標志,可以用加標志的方法審定,有的可以加「淡」,「說」,有的則可加「記」、「憶」,這樣文體就好確定了。
第二,審定內容和范圍。有時題目對時間、空間、對象、說理或抒情等方面都有一些限制。如「寒假生活二三事」,明確規定時間——寒假裡,內容——記二三事。還有的用「前」、「後」等詞來限制時間。如「暴雨前」、「放學後」。空間的限制如「我家的樂事」,「市場見聞」,都是對地點的限定。也有的題目限制了寫作的對象,「我的一點收獲」是寫自己的,「我的好朋友阿芳」則是寫別人的。
第三,審定中心與人稱。有的題目中心很明確,有的則不明顯。例如「校園新風」,「新風」即題目的中心。作文時就要緊扣這個中心,而不能大寫校園生活,而忽略了「新風」的含義。至於人稱,可根據體裁而定,一般地說,記事寫入的文章可用第一人稱,也可用第三人稱,議論文多用第一人稱,詩歌、散文一般用第一人稱。
最後,是領會題目中的象徵義和比喻義。高爾基的「海燕」象徵著「無產階級革命者」,「驛路梨花」中的「梨花」象徵「雷鋒精神」和「有雷鋒精神的人」。「在陽光下成長」,「陽光」則象徵「黨的陽光」、「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幸福、美好」。人們習慣把教師比喻為「蠟燭」或「春蠶」,因此,「春蠶頌」、「蠟燭贊」之類的題目,自然是頌揚教師的。
還有供材料作文。這類題目關鍵是讀懂所提供的材料,准確領會材料的思想內容,其次要特別注意題目的要求。
2.立 意
立意,就是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靈魂,直接決定著文章的思想性。它貫穿全文,全文都是圍繞中心來寫。
文章的立意應做到:正確、鮮明、深刻、新意、集中。
正確就是符合題意,不離題,不偏題;鮮明就是明確,不含糊不清,模稜兩可;深刻就是對題意要深入分析,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新意就是要有新鮮感和現實感,沒有空話、套話,沒有陳詞老調,有的是自己的真切感受和見解,集中,就是說在一篇文章里,只能提出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否則會雜亂無章。
具體地說,可以從如下幾方面人手:
(1)有些題目,命題者故意設置迷惑,藏頭去尾。審題時只要在原題上適當添加新的條件,題目就會顯露出來。如「歌聲」,如果用此法,在原題目前加上「我的」、「老師的」、「校園里的」、「敬老院里的」等新條件,使題目成為「我的歌聲」、「老師的歌聲」、「校園里的歌聲」、「敬老院里的歌聲」。這樣,文章就容易寫得具體形象了。像這類的題目還有「心事」、「溫暖」、「鏡子」、「燈光」、「嘗試」等。但要注意不能改變原題,補充的位置可前可後,只可在草紙上或心中填補。
(2)遇到難以著筆的大題目時,可用大題小做法,從小處人手,化小寫作的題材和范圍。如「求索」就是一個大題目,面對這樣一個大題,可以用大題小做法,截取人生的某一個階段,選取熟悉的、感受深的、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來寫,這樣就可擺脫無法取材、難以下筆的困惑境地。如在正題「求索」下加副題「美好的童年」,寫童年時代的求索;加副題「中學生活的剪影」,寫中學時代的求索;加副題「深山探寶記」,寫向大自然的求索;加副題「圖書館中的歡樂」,寫在浩瀚書海中的求索。大題小做,從小處人手,從小處寫起,這樣思路就開闊了。
(3)虛題實寫。有些題目,由於概念抽象,不好把握和駕馭,這時則可用虛題實寫法來啟開思路。如「追求」這個題目,看起來很大、很虛,但是如果把它落實到某一具體的人和事上,就容易下筆了。此題可以寫一個老師的追求,一個學生的追求,一個科技工作者的追求,總之,各行各業的人的追求都可以寫。
(4)實題虛作。有些常指實物的題目,小而具體實在。如「秋葉」、「春雨」、「窗口」等,這類題目在寫作時,不應就實物而實物,而應著重找出它的比喻義、象徵義,歌頌具有這一類精神、品質、風格的人和事。初中語文課本中《白楊禮贊》一文就是一篇典型的實題虛作的作品。作者在文中步步渲染鋪墊,極力描寫白楊樹外形的不平凡、內在氣質的不平凡,此為實;然後作者連用四個排比反問句過渡到具有白楊樹這種品格的西北抗日軍民,熱情歌頌了他們那種質朴、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這就是虛。運用此法時要注意:對實題(物)只能作必要的描繪,而不能面面俱到,主要描繪具有可比喻和象徵的那個部分,虛作與實題(物)之間應有相似之處,不能生搬硬套;由「實」到「虛」,過渡要自然。
確立正確的立意,,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與作者的思想認識、政治水平、生活閱歷以及文化修養等都有著密切關系,要樹立正確的立場觀點,培養健康的情趣和審美觀念,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具有正確的中心思想。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表達了「志願軍戰士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這個正確、積極的中心思想,從而產生了激盪人心的巨大力量。
3.構 思
文章的構思,就是想一想怎樣根據立意並有機地組織、連接字、詞、句成文的全過程。古人寫文章講究「有序」。「序」就是文章的框架結構,先寫什麼,後寫什麼,一題當前,須認真構想。
古人寫文章講究「鳳頭、豬肚、豹尾」,就是文章的開頭像風頭,小巧玲瓏,精美好看:中間如豬肚,內容豐富,充實飽滿;結尾如豹尾,收束有力,短小精悍。這就為文章提出了基本構架——三段式結構。這樣的結構,要求開頭要簡明、點題,中間部分可以分為幾個段落,如果是寫記敘文,以三件事為宜,或一詳兩略,或兩詳一略。如果是議論文,本論部分可用三種論證方法,如例證法、對比法、比喻法等,如用例證法,可舉一兩個事例,即可論證清楚。如果是說明文,則中間部分運用三兩種說明方法,按一定順序串起,即可將事物說明白。結尾要簡短,扣題或照應開頭。《談骨氣》一文即屑這種結構,開頭提出論點,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中間舉三個事例進行證明;結尾提出要有無產階級骨氣,克服困難,奮勇前進的結論。但是三段式,並非開頭、中間、結尾各一段,不論什麼體裁的文章,一律三段的套式,而是應根據內容的需要分清段落層次,使文章有條理,眉目清晰。
此外,根據內容和表達的需要,還可用縱式結構、橫式結構、縱橫式結構。
縱式結構就是在寫人記事、論證說明時,想一想怎樣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自然進程或時間變化順序,連接字、詞、句成文的結構方式。橫式結構是想一想怎樣按空間(地點)變化順序組織、連接字、詞、句成文的結構,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因為人都是在一定的空間(地點)進行活勵的;一切事物也都是在一定的空間(地點)里發生、演變。因此,寫入、記事多用橫式結構。縱橫式結構,即按照事物發生變化的時間和空間(地點)交叉的變化順序組織、連接宇、詞、句成文的一種結構方式。《老山界》即是這種結構。縱線標明的時間順序是:下午、天黑、半夜、黎明、下午兩點多。橫線上的空間(地點)順序是:山溝、山腳下、峭壁路上、山路上、山頂。縱橫交合處是:上山准備、上山情景、山中睡覺、路上行軍、山頂、下山等。
雖然各種文體結構都有規可循,都有許多可記、可證、可說明的事物可寫,可是如果把一件件事物依次寫下來,也難免會顯得呆板和單調,這就需要進行巧妙構思。如寫《家鄉新貌》,很多都習慣寫山、水的變化,居住條件及生活用品的變化,人們精神面貌的變化,以此歌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主題不能說不鮮明,但這卻是人們久已習慣了的路子。有的卻別出心裁,以家鄉的路為突破口,從「小泥路——土大路一沙石路——柏油路」的步步發展,寫了《越走越寬的家鄉路》一文,深刻反映了家鄉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變化。文章滴水見陽,微中顯大,構思精巧,妙趣橫生。又如寫《讓坐》,一般不是寫給老人、病人讓坐,就是寫給婦嬰讓坐,以表達助人為樂。盡管內容真實,感情深刻,但激勵作用不大。而有的卻別開生面,寫慶宴上眾人給老支書讓坐,德高望重的老支書又給回鄉探親的大學生讓坐,情節動人,感情真摯,這種出人意料的構思令人耳目一新。突出了老支書「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題旨,可以說是獨辟蹊徑,不落俗套,顯示出構思的精巧。
構思如何,關系著文章的成敗優劣。一篇好的文章,不僅立意准確、鮮明,選材精美,語言流暢,而且構思也一定要巧妙、新穎。記敘文構思,除了以上幾種結構形式外,還可以運用:①以小見大法,如《七根火柴》,以一火柴小事,反映紅軍戰士一心為黨,為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的大主題。②夾敘夾議法,即一面敘述事情經過,一面進行分析和評論。如《誰是最可愛的人》,著重寫了三個典型事例,在每個事例記敘結束的時候,都有一段抒情和議論。通過抒情和議論,不僅使得記敘文字更為感人,記敘的中心更為突出,而且以強烈的感情使讀者產生了共鳴。⑧並列結構法,即根據表達的需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來組織和安排材料,各層次意思之間是並列關系。說明文常常採用這種形式安排層次。如《看雲識天氣》中第二部分第一層說明雲的變化同天氣的關系,第二層說明雲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系。這兩層意思的層次結構就是並列式。④欲揚先抑法,「抑揚」指控制和放縱感情,運用這種方法需要在結構上層層鋪墊,「抑」為「揚」蓄足氣勢。如《荔枝蜜》一文,作者本意是贊揚蜜蜂,但開頭卻寫對蜜蜂「總不大喜歡」,壓抑感情,然後對蜜蜂逐漸了解認識,最後說「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小蜜蜂」,直接贊揚。這樣,一方面使文章波瀾起伏,搖曳多姿,更重要的是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發得更加酣暢、深沉。①設置懸念法,即為增強藝術感染力,有意設置「包袱」,以此吸引讀者關心表述內容的方法。如《驛路梨花》,開頭寫夜行人見屋不見主人,瑤族老人的出現使夜行人發生了一次誤會,從而引起讀者急欲了解小屋主人的興趣;接著寫哈尼族小姑娘出現,又發生了一次誤會,使讀者再生疑惑;最後引出哈尼族小姑娘講的一段故事,從而解開「包袱」。運用這種方法,能使懸念迭出,環環相扣,引人人勝。⑥一線串珠法,即通過一條線索,把與該線索有關的人和事貫穿起來。如《記一輛紡車》,以紡線為「紅線」,串連起了與紡線有關的勞動場景這一串串「珍珠」。
當然,構思方法還不止於此,如對話描寫法、虛實結合法、點面結合法等等。只要認
真琢磨,精心構想,定能結構出好文章來的。
4.選 材
寫文章必須有材料,好比蓋房子要有磚瓦木料一樣,否則就寫不成文章。但是,並不是什麼材料都可以寫進一篇文章里,一定要經過選擇。
圍繞中心選擇材料是作文的墓本要求。文章的中心就像一根紅線,貫穿著所有材料,為寫好文章奠定基礎。圍繞中心選擇材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要選擇和中心一致的材料。材料必須從各方面說明中心,突出中心,為文章的中心服務,做到觀點和材料的統一。如《榜樣,就在我身邊》,一是要選的人和事,必須是能夠成為榜樣的,不是任何的人和事;二是盡管是榜樣,但必須是「我身邊」的,而不能是別處的。
(2)選擇的材料要具體生動。讓事實說話,「事實」就是具體材料,有具體的材料才能寫得血肉飽滿,能感動人,說服人;生動,就是選擇比較新鮮的材料,即富有生活氣息和時代特點的材料,才能表現新人物,新事物,新氣象,新風尚,才能使讀者感到有趣,喜歡讀。
(3)要選擇典型材料。有時候材料很多,又都能表達中心,這就要選擇最深刻,最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質,又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4)還要注意材料的真實性。只有真實的材料才有說服力。「真實」包括生活的真實,即真有其人其事,不是虛構的;藝術的真實,即文藝作品中塑造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5.組織材料
選好材料後,就要組織安排材料。即對所選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決定其主次詳略。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哪些放在一起寫,哪些分開寫,要有次序地安排好,絕不能「揀到籃里就是菜」,讓人讀起來感到雜亂,無中心。只有組織好材料,才能使文章中心鮮明,詳略得當。組織材料應注意兩點:
(1)根據文章中心的需要。一般地說,與文章的中心論點,或者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有直接關系的材料,也就是能夠突出中心的材料,就是主要材料,就是構成文章的主體部分,因而需要詳細地記敘、描寫或議論、說明;只起陪襯輔助作用的材料,則要略寫。詳寫是為了突出重點,使文章中心更鮮明,略寫是為了照顧全局,使中心更完整。如《棗核》一文,中心是表達美籍華人思鄉愛國之情,根據這一中心,作者選用了「捎棗核」、「得棗核」、「種棗核」三個主要材料,生動細致地表現了美籍華人的內心世界。
(2)根據文章體裁的需要。記敘文是以記人記事為主,因此,記敘部分要詳寫,其中議論、說明或抒情都不能作為重點詳寫,只能略寫。說明文主要是說明事物的性質、狀態、特點、成因、功能等,這些地方要詳寫。議論文的說理部分要詳寫,論據是人所共知韻事例,要略寫,列舉事實,有的可以概述,有的可以詳述,但不可羅列過程,以能闡明道理為限。
要做到詳略得當,還要掌握詳寫和略寫的方法。詳寫,就是把材料寫得具體、細致,用的文字多一些,略寫,就是寫得概括、粗略,用的文字少一些。如《社戲》一文,作者詳細地寫了行船、看戲和歸航·,情節生動活潑,文句細膩優美;略寫了鄉間生活和看社的原因,顯得簡明扼要。這樣詳與略的結合,真實而恰當地描繪了鄉村少年善良淳樸、天真可愛的形象。
6.開頭與結尾
開頭與結尾是文章結構的重要部分。開頭與結尾對於表達文章中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說服力起著很大的作用。
(1)開頭,文章結構的基本環節之一,指一篇文章從什麼問題下筆。開頭是全篇文章的起點,關系著全文如何展開的問題,它是後來的一系列矛盾沖突的起頭,它確定了文章的基本矛盾沖突的性質及其發展路線。好的開頭,不僅能起到統領全文,廣開文路的作用而且能引起讀者的注意,帶領讀者盡快地沿著作者的思路,了解文章的內容。有人把一篇文章好的開頭,比作盛夏的一杯清涼可口的飲料,能增強人們看文章的「食慾」。這種說法並不誇張。因此,作文時多花費點時間、多動點腦筋,寫個好的開頭,是十分必要的。
由於文章的內容、體裁風格和構思不同,開頭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常見的開頭方式有以下幾種:
①開門見山法。開篇就點明所敘事件,不多加修飾,給人以干凈、明快、一氣呵成之感。如《老山界》、《回憶我的母親》就是這樣的。議論文《談骨氣》一文,開頭揭示中心論點。《老楊同志》開頭交代與故事有關的時間、地點、人、物。《中國石拱橋》開頭交代所說明的事物。
②事物聯系法。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敘述,觸物思情,引出主體事件。行文豐富、逼真,具有真情實感。如《一件珍貴的襯衫》。
⑧抑揚相襯法。有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兩種,開篇的感情基調和正文的感情基調相對或相反,以開頭對比全文,使文章感情色彩豐富,九曲回腸,耐人尋味,有強烈的藝術效果。適用抒情散文,如《荔枝蜜》。
④對比烘托法。開篇採用對比手法,直接烘托出主體對象,突出主體對象的神韻,使文首如龍首,左右全文。如《濟南的冬天》一文,開頭用北京、濟南、倫敦冬天相對比,由「奇跡」、「怪事」引出「寶地」。
⑤設置懸念法。開頭製造緊張氛圍,設置種種疑竇,造成懸念,扣人心弦,吸引讀者追根究里,引起閱讀興趣。如《第二次考試》,開頭交代「一件奇怪的事情」,陳伊玲初試成績「十分優異」,復試時使人「大失所望」。提出奇怪,不講原委,設置懸念,抓住讀者。
⑧描寫刻化法。有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用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開頭,能更好地表現人物性格,還能收到舞台藝術中的亮相效果,加深讀者的印象。如《變色龍》一文,開頭描寫刻畫環境,能為主體對象的,出現和發展准備必要的場景,並對其起到一定的烘托作用。
⑦以抒情議論的語言開頭法。《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開頭用熱情洋溢的語言抒發在朝鮮戰場的深切感受,以喚起讀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⑧引用開頭法。引用名言、格言和詩句,給讀者以清新之感,從而增強閱讀欲。如《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開頭引用懷特黑德的名言,提出中心論點。《懷疑與學問》一文引用「程頤精神」為中心論點。
⑨以引出錯誤的或反動的思想言論開頭,然後進行分析批駁,旗幟鮮明,針對性強,使文章一開始就具有很強的戰斗性。如《儉以養德》,開頭擺出貌似有理的錯誤論調,從—部分人的思想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很有針對性。
文章開頭的方法很多,總的原則是靈活多樣,以新穎的文句吸引讀者。「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2)結尾。一篇文章,開頭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小覷結尾,清代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若首唱榮華,而媵句憔悴,則遺勢郁湮,余風不暢。比《周易》所謂『臀無膚,其行次且也』。」可見只有好的開頭還不夠,還需附之以好的結尾,這樣才能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結尾是文章內容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文章結構的基本環節之一。好的結尾自然、新穎,能起到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或發人深思,耐人尋味的效果。結尾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結尾方式有以下幾種;
①總結全文。《理想的階梯》一文,用兩個比喻歸結上文,深化「奮斗」是《理想的階梯》的中心論點。激勵青年為實現光輝燦爛的理想而奮斗。
②點題式。即以幾句凝練的緊縮句,抓住能突現主題的宇詞,提煉出文章的主旨來作結尾。如《這不是一顆流星》,結尾寫「我原以為……更真誠更純潔」,在對孩子的褒揚之中含著對大人們的批評。大人們不是應該向孩子們學習那一種真誠純潔嗎?
⑧鼓舞號召,提出希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很多好的文章,都是以情取勝的。此法都在前文感情的基礎上,發出號召或呼喚,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思索。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結尾寫「……請你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吧,……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與開頭呼應,再次點題,談起來使人感到親切自然,深受鼓舞。但使用此法,應忌空喊口號、空洞無物,要做到情有所根。再如《從三到萬》結尾提出誠懇的希望,引導讀者聯系自身作深遠的思考,《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結尾小結書籍的演變史,希望人們努力學習。
④暢想式結尾,即結尾要寫得含蓄蘊藉,留有餘地,給讀者想像的空間。如《孔乙己》結尾用了一句內蘊豐富的句子「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作結,這一猜想的句子,看似矛盾,實則不然,「大約」是對孔乙己的揣測,「的確」是作者對當時社會冷靜的洞察,加之對孔乙己的認識,認為他的死是必然的。這樣給讀者思索和回味之感,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又如《蘇州園林》結尾寫「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寫的這些,這里不再多寫了」。留有餘地,給人回味。
⑤啟發式。文章結尾含蓄深刻,給讀者以啟發,令人沉思。如《故鄉》的結尾:「……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筆下的路,其含義是指人生的路。啟示當時的沉睡的中國人民走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道路。這個結尾不僅深化了主題,而且給人以鼓舞和信心。
⑥襯托式。用一句或一段話把文章的內容作一個概括的襯托,使之更加豐富,從而深化主題。如《老山界》的結尾:「老山界是我們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還是小得很。」這樣,既總結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艱辛,更襯托出長征途中雪山、草地的艱難險阻。又如《釣勝於魚》結尾:「老者的背影消失在山坡的綠叢里,惟日光照去,他的發色與魚的鱗色俱閃銀光。」以景色襯托老教授此時此地的悠閑、恬靜心情。
⑦引用式。即引用警句、名言、詩句、經典著作、俗語、諺語等作文章的結尾,達到「立語言而居要」。如《驛路梨花》結尾:不由得想起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引用陸游詩句,點題點人。結構上照應題目,內容上深化主題。《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一文』結尾「畏懼錯誤就是毀滅改革」一句,是仿照懷特黑德的名言自擬而成的,語言精闢,深化了中心思想。運用該法應注意,所引用的材料須與主題相關,為主題服務。
⑧抒情議論式。《春》的結尾用三個比喻句作結,贊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強調它的「新」、「美」、「力」。形象鮮明,含義深刻。《記一輛紡車》結尾寫「跟困難作斗爭,其樂無窮。——記一輛紡車」。用精闢的警句點明文章的主旨。
⑨用評價式作結。如《同志的信任》結尾寫:「魯迅先生……最可信任的同志。」對魯迅先生高度評價,點明題旨。
⑩主題升華式。《荔枝蜜》的結尾寫:「這天夜裡,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作者與蜜蜂融為一體了,是對蜜蜂感情的第三次變化。在結構上與開頭「不大喜歡蜜蜂」相映襯,首尾呼應。在內容上,深化了中心:要像蜜蜂一樣辛勤釀造,同廣大勞動人民一起去建設社會主義新生活。
⑾以人物描寫或景物描寫結尾。如《花市》結尾寫:「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叢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蘭花吧。」作者用「一枝挺秀淡雅的蘭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靈。《賣蟹》結尾寫:「只留下一片碧藍碧藍的大海。大海上涌動著一層層美麗潔白的浪花……」用大海的「碧藍」和浪花的「潔白」映襯賣蟹小姑娘,熱情洋溢地贊美了小姑娘的青春美、純情美和人性美。《雄偉的人民大會堂》結尾寫人民大會堂在霞光中的燦爛景象,突出表現了人民大會堂的雄偉、壯麗。
總之,記敘文的結尾有的是抒發感情式,有的是描寫形象式,有的是幽默含蓄式等,議論文的結尾則多總結全文或發出號召。當然,文章的結尾並不止於此。「文無定法」,寫文章如行雲流水,行所當行,止所當止,是不拘法的。但對作為整個構思中有機組成部分的結尾來說,切忌臨時拼湊,重復累贅,裝腔作勢,首尾脫節等毛病。
D. 敘事作文的提綱怎麼寫
1.作文題目
2.中心思想
3.文章結構(像是打算用多少段敘事,多少段總結,有沒有採用小標題...)
4.材料引用或生活例子
5.內容概括
6.總結思想
E. 敘事的作文提綱
敘事作文提綱 標題:記一場鼓號儀仗隊比賽 主題句:團結就是力量. 內容簡介(考版試不必寫):權通過敘述鼓號儀仗隊比賽的過程,反映了同學們齊心協力參加比賽的生動情形,受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的啟迪. 結構:縱向式 正文: 一、開頭 概述事情的時間、結果等.可以議論事情對我的影響. 二、中間 從前到後詳細敘述事情過程. 1.出發.時、地、人等以及心理. 2.到達.有場面描寫. 3.表演.細節.個人.自己的感受. 4.成績.心情.點出意義即主題句. 三、結尾 重申意義,照應開頭,發出感慨. 附範文解析:標題:補題 正文:
F. 作文提綱10篇,敘事的回憶作文
人生中會遇到很多不同的人與事,有些只是匆匆過客,然而有些卻會在記憶中留下深刻的一幕。
那麼,我們不妨把這些人與事記錄下來,寫成一篇敘事性的散文。這樣,即便以後有所遺忘,也可以重拾往事、再現故人。
至此,小編整理了10篇敘事性散文,僅供參考。
第一篇:《陽光下的藤椅》
「吱咯,吱咯」,一陣熟悉的響聲飄入耳鼓,我知道姥爺一定又躺在藤椅上欣賞那些花了。
八十齣頭的姥爺,身材枯瘦枯瘦的,腰板卻還挺得直。頭發已經花白了,山中老藤似的皺紋爬滿了臉頰,姥爺常常感嘆,「歲月不留人哪!」
我一直有點畏懼姥爺。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弄折了他的花,姥爺大發雷霆,竟然當著爸爸的面,拿掃帚打了我一頓。後來,姥爺提起這事兒,那時,他也是坐在藤椅上,眯著雙眼,輕輕說道:「這些花可都是有感情的,它們陪我好多年了。現在我沒事的時候,給它們澆點水,翻翻土,看它們有沒有開花,我的心情就很好了。」姥爺似乎在自言自語,可他平靜的口吻和陽光下安詳的面容,著實讓我愧疚了好一陣呢!
姥爺不是很愛說話,閑暇的時候,除了擺弄那些花,就是戴上那副老花鏡,翻翻破舊的辭海。小時候,我有不知道的詞呀、典故呀、人物呀,只要跟姥爺說一聲,他就會戴上他的老花眼睛,翻開厚重的辭海,給我一個滿意的答復。那時,在我的眼裡,姥爺彷彿就是一本厚厚的辭海,無所不知。
當然,尤其讓我對姥爺心生敬畏的是姥爺的一身正氣。姥爺以前是財務科的科長,這是多麼令人眼紅的位置啊,可是姥爺一直兩袖清風,只管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他的傻,成為同事私下的笑料,連姥姥、小姨們也怨姥爺老實。可姥爺很坦然,「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夜半鬼叫門。什麼叫心底無私天地寬啦!就我這樣的。」姥爺說完,還重重地拍拍胸脯。
我一天天地長大,姥爺卻在一天天地老去。可我對姥爺那種畏懼依然存在。我想,這不是別的,正是被他內在的威嚴所折服,正氣所感染的緣故吧!然而不管怎樣,他終究是那個坐在藤椅上的慈祥老人,是疼愛我的姥爺。
午後的陽光溫柔地灑在藤椅上,那些花兒在空氣中搖曳,我看到姥爺臉上浮著滿足的笑意。這個畫面在我的記憶中定格。
第二篇:《愛,從來不卑微》
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為生命的某些問題所困擾,譬如關於人生價值,關於人間真情,等等。心靈的空間里滿是樓宇隔絕起來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為這個年齡而豐盈起來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漸漸枯竭。
一個午後,校園里播放著一首不知名的美國歌曲,我和幾個同學站在一棟樓房的角落裡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擺著為災區孩子們募捐的紙箱。為了引起過往行人的注意,我們把一組放大的黑白照片貼在一塊長幅的紅布上,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帳篷搭起的教室里,純真而渴求的目光齊齊地望著前方。
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學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著幾只超負荷的垃圾箱,我每次拎著飯盒掩鼻而過時,總看到一個老頭正專注地用鏟子或手翻騰著什麼。久而久之,便帶著很強的不屑,眼熟了這個蓄著半撮白鬍子的可憐的老頭。
我沒有在意這個拾垃圾老頭的到來。他佝僂著身子吃力地背著臟兮兮的尼龍袋從我面前走過時,忽然停下來,在那幅紅布面前站定,眯著眼仔細地瞧著那組照片,很久才從一張移向另一張。我不禁啞然失笑,一旁的偉子拽拽我:「小心點,別不留神讓他把捐贈的衣服當垃圾收跑了!」
我笑笑,低頭清理那些或大或小、或新或舊的捐款。突然感覺眼前有什麼東西在晃動,我吃驚地抬起頭,老頭不知何時已來到了我的面前,一隻枯黑得像老松樹皮的手抖抖地遞過來拾元錢。
我驚訝得不知怎麼辦才好,回過神時,他已把錢放到了桌上,擺擺手,像完成了一個偉大使命似的微昂著頭離開了。
我仍獃獃地站著,望著他佝僂著遠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從心底緩緩流過。這個曾在我眼中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以它朴實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裡,這位或許因為貧窮而被人們淡忘了的老人,卻用生命里那條流淌著朴實的愛的血脈,盡了許多人冷漠地認為是義務的一點責任。
心中種種命題忽然有了答案——在我們只知用華麗的文字呼喊愛漸迷失的時候,又有多少真正寶貴的東西被自己不屑地丟掉。老人弓腰拾起的,難道僅僅是我們丟棄的垃圾嗎?
第三篇:《透早的棗子園》
返鄉的時候,我的長褲因脫線裂開了,媽媽說:「來,我幫你車一車。」
我隨媽媽走進房間,她把小桌上的紅絨布掀開,一台裁縫車赫然呈現在我的眼前,這個景象震懾了我,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縫車嗎?怎麼現在還在用?而且看起來像新的一樣?
「媽?這是從前那一台裁縫車嗎?」
媽媽說:「當然是從前那一台了。」
媽媽熟練的坐在縫紉機前,把褲腳翻過來,開始專心的車我裂開的褲子,我看著媽媽專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著縫紉機上優美的木質紋理,那個畫面突然與時空交疊,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當時,這一台縫紉機擺在老家的東廂房側門邊,門外就是爸爸種的一大片棗子園,媽媽忙過了養豬、耕田、曬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後,就會坐在縫紉機前車衣服,一邊監看在果園里玩耍的我們。
善於女紅的媽媽,其實沒有什麼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麵粉袋、肥料袋車成簡單的服裝,或者幫我們這一群「像牛一樣會武」的孩於補撕破的衫褲,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媽媽做衣服的工作是至關重大的,使我們雖然生活貧苦,也不至於穿破衣去上學。
不車衣服的時候,我們就會搶著在縫紉機上寫功課,那是因為孩子大多而桌子太少了,搶不到縫紉機的孩子,只好拿一決木板墊膝蓋,坐在門檻上寫字。
有一次,我和哥哥搶縫紉機,不小心跌倒,撞在縫紉機的鐵腳,在我的耳後留下一條二十幾厘米的疤痕,如今還清晰可見。
我喜歡爬上棗子樹,回頭看媽媽坐在廂房門邊車衣服,一邊吃著清脆香甜的棗子,那時的媽媽青春正盛,有一種秀氣而堅毅的美。由於媽媽在生活中表現的堅強,常使我覺得生活雖然貧乏素樸,心裡還是無所畏懼的。
如果是星期天,我們都會趕透早去采棗子,固為清晨剛熟的棗於最是清香,晚一點就被兄弟吃光了。
媽媽是從來沒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大不必准備中午的便當,她總是透早就坐在縫紉機前車衣服。
坐在棗子樹上,東邊的太陽剛剛出來,寒冬的棗子園也變得暖烘烘的,順著太陽的光望過去,正好看見媽媽溫柔的側臉,色彩非常印象派,線條卻如一座立體派的浮雕。這時我會受到無比的感動,想著要把剛剛採摘的最好吃的棗子獻給媽媽。
我跳下棗子樹,把口袋裡最好吃的棗子拿去給媽媽,她就會停下手邊的工作,摸摸我的頭說:「真乖。」然後拉開縫紉機右邊的抽屜放進棗子,我瞥見抽屜里滿滿都是棗子,原來,哥哥弟弟早就采棗子獻給媽媽了。
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總是透旱就去采棗於,希望第一個把棗子送給媽媽。
有時覺得能坐在棗子樹上看媽媽車衣服,生命里就有無邊的幸福了。
「車好了,你穿看看。」媽媽的聲音使我從回憶中回過神來,媽媽忍不住笑了:「大人大種了,整天憨獃憨獃。」
我看著媽媽依然溫柔的側臉,頭發卻都花白了,剛剛那一失神,時光竟匆匆流過三十幾年了。
第四篇:《我擁著溫暖入眠》
昨夜,我擁著溫暖入眠。
提及「溫暖」就會想到一種顏色——黃色。黃色從視覺上帶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深入人心。
記得小時候的秋天,漫山遍野的金黃,像熱騰騰的小太陽,令人忍不住接近,汲取溫暖。
從何時起,再也感受不到秋天的溫和與遍野的小太陽。一年似乎只有了兩季:夏、冬。炎熱的夏天轉眼間蓋上了白雪。樹葉匆匆忙忙地打著卷兒飄落了。有些時候,甚至找不到任何有過秋的痕跡。
直到去年的這個時候,換了一個環境,才發現有這樣一種如今看來異常溫暖的美麗。
一日三餐外加跑操、體育課、晚自習,我都會經過那個路口、那扇窗戶。窗外,是一棵我叫不出名的樹。夏天的時候,它碧綠、茂盛。秋天來臨時,當別的樹葉都抵不住寒冷紛紛落下時,唯有它的葉子還掛在枝頭。只是一點點,一點點地由綠變黃。給這個灰黑的世界染上了色彩。
天氣越來越冷了。每次經過那窗口,我都忍不住去看一看那黃綠摻雜的樹葉是否依舊還在那枝頭搖曳,有沒有變得金黃。我很期待看到一整株樹都閃著金光。那樣的溫暖應是最自然、最不言而喻、最暖人心的。但卻怕它溫暖了後一夜之間的調零。往往這又是最令人心寒的。喜憂摻半。
每天經過那株樹時總會有這樣的心情的起伏。先是擔憂,生怕它禁不住夜晚的寒風凜冽,留給我一片枯枝爛葉。後是驚喜,那一整株的金光依舊溫暖我心,令人身心愉悅。第二天,循環往復。偶爾看到幾片熟透了的葉子飄落不免傷心。
於是,他挑了一個最盛的時機,葉子完全熟透了。挑了一個最美的角度,幫我留下了長大了以後最暖人心的溫暖。我眼底一片氤氳。
昨夜,我擁著它,擁著溫暖入眠。
這是大自然給予的恩賜——最暖人心。(短文學網 www.anwenxue.com)
第五篇:《綠葉·情意》
當爺爺開始品沖泡了四遍的陳年龍井,來吊喪的賓客也已漸漸散盡。媽媽緊緊地牽著我的手,與這一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作別。我微微地苦笑,原來並沒有永遠的故鄉,我們永遠都是過客。
處理完奶奶的喪事,爺爺也不再堅守這一方留下了無數記憶的土地,順從地跟隨著我們來到城裡。然而,走在鵝卵石鋪就的小路上,我無數次看見了爺爺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戀與無以言表的無奈,最終都化為一滴渾濁的淚水,慢慢地倒流進心底。
別了,我聽見這兩個字。
在城裡的爺爺,依舊每日早起。這在習慣了夜生活而對早晨陽光不屑一顧的城市,多少顯得有一些另類。然而,爺爺並不在乎那些異樣的目光,依舊每日穿著洗得發白的藍色舊工作服,穿梭在社區的各個角落。他在樓前被廢棄的土地開墾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種奇奇怪怪的種子,每日伺弄,神情嚴肅地彷彿在完成一項神聖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爺爺的孤獨。因為我也有著這樣孤獨。我懷念故鄉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轉的鶯啼,那木製樓梯凄婉的呻吟,那透過碧綠的竹林灑落的細細碎碎的陽光,那讓人無法忘懷的帶著淡淡清香的泥土氣息。
在這一片鋼筋混凝土中,我已無法找到那樣淳樸與純粹的笑臉,我看見爺爺每次想要揮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過中無奈的放下,我總有一種想哭的沖動。
當年的爺爺是一片意氣風發的綠葉,他可以暫時離開他的根,去遠方飄盪,尋找屬於他的風景,然而如今,這一片綠葉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與故鄉永遠地廝守在一起。
那是爺爺的八十大壽,親戚朋友們藉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轉,卻尋不見爺爺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會大廳,我看見爺爺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過去,握住了爺爺的手。爺爺動動嘴唇,說:「我想回家。」彷彿是一個尋求家的庇護孩童。
「好,我們一起回家。」我從爺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個人都是一片綠葉,不管飄到多遠,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這是每一片綠葉無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麼,就讓我們帶著對根的情意打拚,然後在日落之前,牽著手,回家。
第六篇:《老屋》
老屋坐落於縣城東郊,因地勢崎嶇、人煙稀少,素有「東禺人煙」之稱。90年代末,隨著農村城鎮化的進程,村裡頭屋子更少了,即便有也都是翻了新的平房,唯有老屋一直屹立不倒。三十多年來,徐老師一直堅守在這里,不曾離去。
上世紀80年代,上過高中的徐老師是鎮里頭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1986年,在村裡當了多年代課老師的徐老師面臨著一個兩難的選擇——要麼提拔到城裡工作,要麼還留在老屋裡,盡管家裡頭不支持!
地處鄂贛邊界,南依幕阜山脈,北瀕富河上游的「老屋」是個老革命區,早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共產黨八路軍、國民黨、日本均駐兵過此地。徐老師祖祖輩輩都生長在這里,縱然每一位村裡人都有走出去的念頭。
20年代末,因工資待遇問題,庫區每年都要流失大量的教師,不是誰都能耐得住這樣的清苦,但徐老仍舊堅守在這里。他說,盡管「老屋」三面環水,一面背山,地理位置偏僻,自然資源貧乏,可他老祖祖輩輩都生長在這里,更何況「老屋」還有一百多個孩子。
後因家裡頭的三個孩子的負擔,徐還是無奈地離開了老屋一年多。但在2010年5月,「老屋」被染了H1N1流感病毒,村裡頭所有的志願者都一鬨而散,徐老師很快還是回到了老屋。老屋依舊屹立不倒,略顯疲憊。
2011年的10月,為配合湖北省婦聯、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楚天金報、新浪湖北聯合舉辦的「為萬名留守兒童圓夢」大型公益活動,我聯繫到徐校長,詳細了解「老屋」後寫了的材料上報。短短的兩次通話中,最是難忘的便是他的「謝謝、非常感激」等,說來我有些慚愧,彷彿所有「老屋」的重擔全然在他一人,而其他肩負重任的人就是施恩與他。試想,有一天老屋連同他一塊倒了該如何。但,免去憂心,老屋一直屹立不倒。
年初三月,妹妹來了電話,說是求支援。很是納悶,父親剛給足不久的她,又如何虧空。再三詢問,才知她朋友父親病重,藉以急用,而她朋友的父親正是徐老。我微微顫了顫,只是尋思了那老屋,叮囑她該找些公益組織、政府機構之類,畢竟單憑我們還是力不從心。之後,因為一連串的工作學習任務,我漸漸淡去了徐老師的身影,更不知道那老屋是否仍舊屹立。
直至上周,再次與妹妹通話,才知徐老師走了。震驚之餘,我詢問了原因。妹妹說:「他家裡原本就是一貧如洗,更何況在同濟醫院里一天要花上幾萬元的醫葯費。」「他家人呢?」我問。「家裡三個孩子,小的在讀大學,大的剛剛新婚不久,原本家庭就是重組的。所以,轉到地區醫院後,為了自己的孩子,最終他自己還是選擇了放棄治療。」
通話結束後,我難受了半天。仰望繁花似錦的四月天,只覺一片寒顫,心裡像翻了五味瓶。只怪當初,不曾關心。
空氣清新、山清水秀、風景怡人,自然風光十分優美的老屋村永存於此,小青瓦蓋頂、外檐飾墀頭、磚瓦質翼角的老屋也還屹立著,唯有他—徐老,像後山的一縷青煙,飄盪遙逸在屋檐上的橫梁,很快又消失在藍天碧海里。
第七篇:《哭過的天空》
14歲的天空是彩色的。
雖然14歲的我們擁有許多的煩惱。但我們1歲4的天空仍然是彩色的。
大人們常說,早戀最容易出現在14歲!這話不假,但不一定所有與異性相處的活動都是早戀。我經受過被父母誤會的痛楚,也嘗試過被同學侮辱的滋味,但我不曾後悔與他交朋友。
他,是個可愛的男孩子。他向我表白過,但我卻提出和他做普通朋友,他猶豫了,但最後還是愉快地答應了。從那以後,我們便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己,但也為此,班裡傳開了我和他的事,可他卻每天都勉強帶著笑臉,因為我說過,悲傷地過一天是一天,而快樂地過一天也是一天,所以還不如天天都快快樂樂地。他微笑著看著我,使我也不悲傷了。在以後的幾個月中,他每天晚上都會來電話,有時我也會主動打回去。
我覺得這樣好甜蜜,好幸福。曾經我向他說起過我喜歡月亮,但他說他喜歡流星,因為那樣他可以許願,許願讓我們永遠快樂。我們也無意中說起過下輩子的事,我們猜想,如果有緣,我們下輩子還是朋友。還是像現在這樣好的朋友。但沒持續多久,我受不了班裡同學的侮辱,那天晚上,我打電話告訴他:絕交。
當我說出來時,他哭了,從他的抽噎聲中,我讀懂了他是在乎我的。但我決心已定,是不會反悔的。他只是哭,不說話,我極力去勸他,但沒用,我也哭了,我失望地掛斷了電話,並關了機。從那以後,他再沒來過電話。我也再沒打回去過。因為我知道:我們之間沒有友誼了。我相信他也知道。
今天的我,已不是當時那懵懂的女孩了。我感受到14的天空是彩色的。他在我心中卻是灰色的。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初戀,但我認為:那不是,那不是初戀。而是一份值得記憶的友誼!我也相信他的記憶中也會留有這段甜蜜的回憶的。
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
第八篇:《一生一世一心人》
可還記得那年的青石板?雨滴的竊笑,敲打著雨夜的柔情。時鍾從零轉到十二是一個輪回,十二年後的我,最甜蜜的還是小鎮上那轉角處的顛簸。在死纏爛打的青春里,常常暗笑你的不屑一顧,你對我總是不溫不火、不聞不問,我卻絲毫不在意你的不言不語、不理不睬。
十三歲的我,總是調戲著你的極限,最喜歡在你單車後的恍惚。若干年後,不見了那藍色的單車,我牽著你的手,走在當年一起讀書的校園,痴痴地看著你,對你說,老公,這世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你看準了一件事,堅持了一件事,然後得到了一個結果,而這個結果還是那麼的美好。
(一)我為落花君為水,流水隨妻入紅塵
只是一個不經意的停留,我的世界,從此便有了你的存在,你不是那種善於表達自己感情的人,更不是那種會隨意對待感情的人。十三的時候,我說我喜歡你,你只當是我年幼的一個玩笑。十六歲時,進入大學,再說喜歡你的時候,你才開始開竅。你說,牽了我的手,便是一輩子,即使我放,你也不放。愛情從來都是兩個人的事,但最開始的時候,一定是有一個比較堅持,我選了你,認定了你,便願意堅持下來,我相信守得雲開見月明的道理,更明白得到了便要學會珍惜的意義。
(二)凡塵幾多煩心事,幾多周折亦難分
2002年,我們是最要好的同學,在同一個班級學習;2005年,我們是親密的朋友,分隔兩地,一個在哈爾濱,一個在蕪湖;2009年,我們是最扶持的同事,一起在寧波,為同一個企業工作;2011年,我們是最知心的戀人,我去了天津,你回到了蕪湖;2013年,我們是最甜蜜的夫妻,回到了相識的起點。時間在阻礙我們,距離要拉開我們,但即便如此,因為堅持,因為信任,我們彼此一起面對,回頭想想那些分開的記憶,依然是那麼的美好。
(三)青梅本是竹馬情,兩小無猜最情深
我常對你說,你對我的好,好過全世界。早就習慣了,遇到問題,第一時間跟你撒嬌。早就習慣了,遇到狀況,第一時間說自己不會。從洗衣、做飯,到接送上下班,因為你的好,我永遠都長不大,你是那麼的細心,把我照顧的那麼好。每天看著你,12年過去了,卻因著你的存在,感覺不到絲毫的變化。你還是會把我當成當年一起在理三班學習的同學,你還是會把我當成當年每天跟你耍賴的小姑娘。你寵我,慣著我,以至於全天下都受不了我的壞脾氣,但你,永遠還是你。你說,從來都不需要我變得更好,只要我開心,什麼都可以……
(四)三千弱水皆浮雲,此生只要一心人
這世上,有一種愛情,不必說我愛你,可你知道他的世界只有你;有一種承諾,不需說一生一世,可你知道此生此世,你註定跟他;有一種默契,不用時間去歷煉,可你們卻似乎早已排練多次,默契的讓人嫉妒。愛情,看似很淡,卻甜到心間。承諾,恍惚很淺,卻足以安心,默契,原來這世上真的是有的。七十年後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我不知道。可我知道,有你陪著我,便是全世界。
第九篇:《陽光下的父親》
幸福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幸福是火,點燃熄滅的燈;幸福是燈,照亮前行的路;幸福是路,通往溫馨的港灣……
聽著裡屋傳出那喋喋不休的吵罵聲,站在門口的我便知道是那對老夫妻在爭電視機了。只見爺爺爭著要看那震撼人心的戰爭片,他兩手護著遙控器。這樣子太有意思了,不愧為我們家的「老頑童」。而奶奶也不示弱,她雙手拉開,用身子擋著電視說道:「別耽誤我的連續劇了,都大把年紀了,還跟女同志搶電視,真不害臊。」爺爺被堵了,自找台階下,說道:「你以為誰和你一般見識。——走,孫女,爺爺跟你講講我以前當兵的事。」爭吵終於散了,每次為電視而戰斗,結局差不多都如此。然而,這對「年輕」的老長輩,卻令我們家溫馨,快樂。
放學回家,肚子餓得咕咕叫。我跑進廚房,只見廚房一團亂,原來是我爸和我媽這對夫妻正在研究菜譜呢。爸爸是個廚師,而媽媽又是個閑不住的人,當爸爸在廚房要露手藝的時候,媽媽就要來幫這幫那,結果,手忙腳亂的媽媽總是幫倒忙,讓爸爸不知如何是好。但爸爸是個很有耐性的人,他從不會發媽媽的火,而是一笑了之。
當我走進廚房,看見他們合作做出的美味的菜,此時的我,口水狂吞。不知爸爸哪來的好興致,把桌邊的麵粉抹得我一臉都是,於是我和媽媽一起突襲爸爸,一陣慌亂後,我們一家三口都一臉麵粉,這樣子好不搞笑啊!隨後,我們都互相笑了起來,我們家就是如此溫馨和幸福。
看著自己一個月努力後的成績,不覺得會心一笑。一個月來我隱忍一切的玩癮,努力奮斗著,果然結局很欣慰。拿著成績單如野馬狂奔般跑回家報告著喜訊。家人們都很開心,看著他們對自己的贊許與滿意,心裡覺得一切都值。吃起飯時,碗里的菜都被他們夾得滿滿的,愛被一切溫暖包圍著,溢出的只是幸福。
幸福原來如此簡單,溫馨的家已將把我堵得滿滿的,以後的幸福也令我更加期待。讓幸福之花永遠綻放,讓溫暖永駐人心。
第十篇:《必須跨過這道坎》
放假期間,倘若有空下的時間,總是要跟著我的美術老師去偏遠的山間寫生。景區的環境自是如瑤池仙境,教人流連忘返,而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倒只有我們那暫時棲身的農家門廳前,一道高高壘起的門坎兒。
我的老師喜歡未被開發而經人工雕琢的環境,他要的是那種自然質朴的景。而在那種地方我們所能居住的農家,都只有老舊破敗的門庭,和高低不同的門坎兒。
幾年前剛開始出去寫生時,我常會被那壘至小腿肚的門坎絆倒,往往是走進一扇門,毫無預警地就栽了一跟頭,結結實實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薩嗑了個大頭。在吃了不少悶虧後我終於學聰明了,但凡見著高度超過兩米,厚度超過十公分的門,就會下意識地做高抬腿動作。
後來我才明白個中玄妙,原來在這僻遠的山區,民俗守舊落後,思想封建保守。而那門坎兒的高度是與這一家在當地的地位等等被劃上等號的。門坎兒越高,它所象徵的地位就越高。我當時心裡樂呵,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領軍人物的家。
於是開始留心那些門坎兒,留心起這閉塞的村落。
七月里的天氣,山裡雖說暑氣不重,卻也依舊燥得讓人發悶。我們開始從早晨五點,畫到上午九點左右。山裡不時有人踱過,偶爾回頭瞧上兩眼,又像是怕驚擾了我們,縮在一旁不敢吱聲。有過對話的,只是一些山裡頭的孩子,十來歲光景,卻不上學,滿山遍野地亂跑,看見人畫畫便圍上來,開始怯怯地不作響,爾後有膽大的孩子問了句「畫的是否是遠處那個金色草垛」?我答是,他們漸漸多話起來,問我這畫什麼價錢,我撫額失笑,告訴他們這只是習作,不賣錢。
一個小孩問能否送她,我點頭,把畫取上,讓她等畫風干後再拿走。期間我問他們為什麼不去上課,一群孩子都是坦然地說家裡窮,或是祖輩沒有讀書人,說著從父母親那裡聽來的讀書無用的理論。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壘的門坎兒,和裡面昏暗的廳,彷彿被門隔絕了千百世的光陰。
畫幹了,卻被風吹上了許多細密的塵,澀澀地嵌進粉質的紙里,小孩也不嫌棄,像得了寶貝似的捧了去。我開始覺得這景並非那麼心適怡然。
回家時,房東阿婆來牽我的手,我攙著她跨過那堵門坎,她顫抖地扶著我,吃力地邁出來,她說下次再來,夾著濃重的鄉音,我點頭,盯著她的小腳。車漸行漸遠。
我回頭,看倚在門上的阿婆。夕陽西下,在門邊上打出昏黃,卻照不亮她逝去的年華。
G. 作文提綱範例大全60篇
請以「拒絕」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自擬題目,不少於800字。
提綱一:
題目:拒絕並不可怕
1、以排比句式開頭:魚兒被陸地拒絕,卻喧鬧了海洋;星星被白晝拒絕,卻燦爛了夜空;流水被高山拒絕,卻化身為飛瀑。
2、在一個領域被拒絕,卻在另一個領域大放異彩。(孟浩然被官場拒絕,成就了不朽的田園詩人;劉翔在跳高方面一無所成,但在跨欄方面讓世界震驚。)
3、在一個時代被拒絕,卻在另一個時代永放光芒。(孔子的思想;梵高的畫。)
4、拒絕不可怕,關鍵在堅持。(愛迪生不怕失敗,堅持試驗,最終發明電燈;鄧亞萍不怕個矮,頑強拼搏,最終成為乒壇霸主。)
5、結尾。有人說,上帝在關上一扇窗戶時,也打開了一扇門。
提綱二、
題目:生命的嘆號
開頭:人生途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很多選擇,面對命運的脅迫與名利的誘惑時,有些人選擇背離初衷,逆來順受,有些人選擇堅守自我,斷然拒絕,為自己的生命劃上重重的嘆號。
主體:
1、拒絕,是一種昂然的姿態。(材料:項羽拒絕脫身逃跑;譚嗣同拒絕出逃日本;劉胡蘭拒絕賣國求生。)
2、拒絕,是一種恬淡的心境。(材料:陶淵明拒絕官場污濁,不為五斗米折腰;李白拒絕蝸角虛名,且放白鹿青崖間;錢鍾書拒絕讀者的慕名拜訪。)
3、拒絕,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的一種成全。(材料:三毛說「不要不敢拒絕對方,因為在提出請求時,對方已有了兩種心理准備"。)結尾:敢於拒絕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H. 敘事作文提綱範文
敘事作文提綱
標題:記一場鼓號儀仗隊比賽
主題句:團結就是力量。
內容簡介(考試不必寫):通過敘述鼓號儀仗隊比賽的過程,反映了同學們齊心協力參加比賽的生動情形,受
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的啟迪。
結構:縱向式
正文:
一、開頭 概述事情的時間、結果等。可以議論事情對我的影響。
二、中間 從前到後詳細敘述事情過程。
1.出發。時、地、人等以及心理。
2.到達。有場面描寫。
3.表演。細節。個人。自己的感受。
4.成績。心情。點出意義即主題句。
三、結尾 重申意義,照應開頭,發出感慨。
附範文解析:
標題:補題
正文:
一、開頭:總敘
二、中間:順敘 1.出發 心理描寫
2.到達 場面描寫還應多
3.表演 細節描寫
4.成就 心理和心情的描寫 回顧
三、 結尾 主題句,意義
記一場鼓號儀仗隊比賽
去年,我們學校參加了廣州市初中少先隊鼓號儀仗隊會操比賽。我作為鼓號隊中的一員參加了這次比賽。
比賽那天,天還沒亮,我們全隊80多人一早回到學校,整裝待發。大家的心情都很興奮,也很緊張。曾經參加過這樣的比賽的我,也忐忑不安。我們剛組建的這支隊伍,能在眾多「老手」之中獲勝嗎? 來到了比賽的的體育館,剛坐下不久,比賽便開始了。一支,兩支,三支……連續十多支隊伍先後出場了。他們的表演很精彩,贏得了不少掌聲。我們行嗎? 到我們出場了,大家站在表演場邊排著隊,仔細聽著老師的囑咐,仔細整理身上的衣服和裝備。來到場上,體育場四周有著千百雙眼睛望著我們。我的心更加緊張了。作為指揮的我一作手勢,像平常一樣,大家整齊地打著鼓,吹著號,走開了一個個圖形,一個個花樣。我站在場上,邊指揮,邊看著大家,聽著鼓聲、號聲,彷彿,這次的比賽比往常都要好。鼓像一面鼓,號像一把號。大家吹打得那麼整齊,方位走得那麼准確,圖形走得那麼漂亮。出乎我意料的是,平時經常錯的地方,這次卻一次也沒有出現過失誤。 我們的表演結束了。最後,大會宣布了比賽結果。最高獎有四所學校,而其中我們學校竟出類拔萃,總分最高。站在領獎台上,我和心情久久都不能平靜。望著觀眾席上那些高興得不斷歡呼吶喊的隊友們,望著手裡那面鮮紅的代表最高榮譽的錦旗,我手裡沉甸甸的,心裡也沉甸甸的。一年多來,我們全隊80多人和輔導員不怕風吹,不怕雨打,用辛勤的汗水換來這份榮譽是受之無愧的。這也是對我們團結一心,努力爭取的一種最好的安慰。
這次比賽使我更深刻地懂得了團結就是力量。
I. 有關規矩的敘事作文提綱
老師的笑聲我小學的語文課一直是一位姓王的老師教的,他中等身材,胖胖的,再加上他那鷹鉤鼻,活像笑星李金斗,而且,王老師說話也像李金斗那樣幽默,他上課從不對人發火,讓同學們在笑聲中懂得知識。記得有一次,王老師教我們寫信的格式,他說:「寫信完了之後,要加上一些祝頌語,但一定要適當才行,比如有的同學給我寫信,說祝我天天發財,這就不行了,我是一名教師,天天教課,怎麼會天天發財呢?大家聽了,會意地笑了笑,接著,王老師又說道:「祝頌語不但要適當,而且要注意一封信只要一個頌語就可以了,如果寫了兩個祝頌語就不好了。」說著,只見他一隻手敬禮,並且彎下腰鞠起躬來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王老師不動聲色地說:「如果寫了三個祝頌語的話……」話還沒說完,就看他一隻手敬禮,另一隻手作揖,還鞠著躬,大家笑得直捂肚子,我也笑得前仰後合。也許你會說我們的課上得不倫不類,沒有規矩,可是每當笑聲過後,知識便深深地在我們的頭腦中扎了根。王老師教訓人也很特別,他並不是對犯錯誤的同學吹鬍子瞪眼,而是在幽默的氣氛中來教育人的。有一回,我們進行語文單元測驗,我的成績不錯,之後的幾天里,我總是得意洋洋的,上課也不聽講,總是照著書中插圖畫著玩,終於有一天,王老師發現了,他只是把畫放到口袋裡邊,說了聲:「下課找我。」就繼續講課了。下了課,我硬著頭皮走進老師的公室,王老師坐在椅子上說:「快請進,我未來的小畫家!」看著王老師那認真樣,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到了他跟:前,我十分漸愧地低下了頭,可王老師並沒有說我,而是問我;「臭」字怎麼寫,我趕緊說道:「臭是自大加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