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節日中的語文為話題的作文
中秋:
月下獨酌——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水調歌頭——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端午:
乙卯重五詩——(南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葯,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五月五日——(北宋)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 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 應自照千峰。
賀新郎(端午)——(南宋)劉克庄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綵衣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結束,時樣釵符艾虎,早已有遊人觀渡,大逢場慵作戲,任白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又懷椒醑,誰信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 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今古。
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蔭——(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春節:
元日——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拜年——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
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
世情嫌簡不嫌虛。
田家元旦——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
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
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
共說此年豐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青玉案 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② 根據生查子這首詩的內容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六百字的想像作文
想像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是人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想像能起到對機體的調節作用,還能起到預見未來的作用。
中文名
想像
外文名
imagine
拼音
xiǎng xiàng
釋義
形成意象、知覺和概念的能力
③ 生查子王安石譯文是什麼
生查子
宋 王安石
雨打江南樹。一夜花開無數。綠葉漸成陰,下有遊人歸路。
與君相逢處。不道春將暮。把酒祝東風,且莫恁、匆匆去。
譯:
初春時節,江南多雨,催開百花開放。花期過後,綠樹成蔭,累累果實掛滿枝頭,並且果樹下已有遊人踏出的歸路。
我與摯友剛相逢,正欲共賞美麗春景,無奈已經到了暮春,花事已殘。我端著酒杯,向東風祈禱:東風呀,你繼續地吹吧,不要匆匆而去。
④ 改寫古詩<<清明>>
清明那天,綿綿細雨沙沙作響,猶如牛毛的細雨在微風的吹拂下,灑在青青的小草上,灑在碧綠的葉子上,嬌艷的花瓣上,給小草,樹葉,花兒穿上了美麗的水晶衣。
郊外,花兒盛開,奼紫嫣紅,芳草青青,樹葉青翠。而背井離鄉的詩人卻不能與好朋友一起春遊和親人
一起掃墓。感到非常凄涼憂傷。
怎 樣才能解除 心中的憂愁呢?他一拍腦門,啊!有辦法了,找個酒店喝點酒,不就行了嗎?可是酒店
在哪兒呢?
這時,傳來「哞------哞」的牛叫聲,尋聲音看去,只見一條老牛緩緩走來,牛背上還坐著一個身穿蓑衣 ,
頭戴斗笠的牧童。於是詩人上前詢問:「請問小兄弟,這附近哪兒有酒店」,牧童回答道:「在前面開滿杏花的
地方,有一家杏花村酒樓,那兒有上等的女兒紅,妝元紅,陳年的花雕,茅台酒等等。老闆娘更是心靈手巧,燒出
的菜別具一,有格:有勁爆烤鴨,有韭菜炒蛋,有糖醋排骨,有元寶蟹,還有烤牛肉,人道 「此味只因天上有
人間能有幾回嘗啊!」
詩人聽後甚是欣喜,謝了牧童直奔杏花村酒樓而去。
⑤ 作文李白在我們之間400字
古今往來,多少人望月遐想!而月缺月圓時,最讓人難以忘記的是仲秋的月亮!它代表是團圓、豐收、思念……它寄託的是遊子對家鄉和親人的拳拳深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深夜裡,猛然醒來,聽著隆隆的磨機聲,抬頭望著一輪明月,纏綿而渺遠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幾多凄涼幾多傷感、幾多希冀幾多祝願……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鳴!古人詠月詩詞,雖然很美,可字里行間畢竟流露了太多的無奈和感傷,讀後總讓人有種壓抑之感!「西風烈,長空雁。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毛澤東在這里給人們展現了一幅何等悲壯的場面!「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家喻戶曉的歌曲,唱出了戍邊將士愛家鄉,愛親人,愛祖國的濃濃深情!同一輪明月同一片天,映著山這邊的我,照著海那邊的你,映照著海峽兩岸,盡管有悲歡離合,有風雲變幻,我們都在這明月夜給對方以最美好的祝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黃菊初綻,金桂飄香,月上中天,夜涼如水,哪管皎潔如銀盤的圓月高懸天穹,用它那冷峻的目光俯視著大地,冷眼看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那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那曾經照亮二十四橋的明月依舊,那王謝堂前的燕子你飛到哪兒去了?賈島啊,你在月下推敲了幾百年,那門是被你推開的還是被你敲開的?李後主啊,在這明月之夜,你是否還在感嘆問君能有幾多愁,你那一腔的哀怨是否還在隨著一江春水向著東方流去?你會再把欄桿拍遍?惋惜這無限江山?那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趙構,在這月是故鄉明的時侯,你可想起汴州城裡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是否會反思你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的後果?你可聽到岳武穆那「天日昭昭」的悲憤怒吼?英武蓋世的雲長兄啊,在一個明月之夜被偷襲得手而大意失荊州,終致敗走麥城,身首異處!留下千古遺憾令後世長太息,緊扼腕……在那古道西風瘦馬的大漠邊陲升起的那輪明月顯得格外的清亮,你看到了嗎那易老的馮唐、難封的李廣在單於夜遁逃的月夜,李廣率鐵騎攜大雪滿弓刀的追擊隊伍是怎樣的馳騁那牧羊的蘇武,那歸漢的文姬,那幽幽的胡茄十八拍,那拜月的貂蟬燃起的香煙都彷彿在昨天,月夜的廝殺聲還在耳畔!明月映照了我們幾千年,見到了夜幕下的許多罪惡,見證了許多朝代的更迭和變遷,唯一不變的仍是那輪清亮的明月,它必將還要映照我們幾千年!還有那絲綢之路上的駝隊,是怎樣的在明月之夜堅韌執著的跋涉在大漠中你看見一匹羸弱的駱駝轟然倒下,努力的睜開一雙混濁的大眼.凄然的看著前方的路和同伴,緩緩的呼出它最後的一口氣,在流出兩行清淚後慢慢的合上它的雙眼……月亮憑著太陽的光亮,卻發出了完全在屬於自己的光輝,這種光帶有月亮的獨特風格!完全不發光的月亮,靠著太陽的施捨,居然能掙個平分秋色,雖然它或圓或缺,可平心而論,月亮的魅力也許就在這我行我素的變幻之中!記不清是哪位作家說這樣的一句話:比圓滿更美的是殘缺!圓月固然很美,可如鉤殘月不也很美嗎?要是月亮也象太陽那樣,每天晚上都是一幅圓面孔,循規蹈矩地加入大夜班的「上班族」行列,這樣的月亮還有詩意嗎?人們對月亮一直存著某種誤解,認為只有夜晚才有月亮。其實,在白晝的天上,月亮照樣在周行天宇。只不過不被人們知曉。這也正是月亮的乖巧之處,它知道該隱則匿,該顯則露。白天是太陽的天下,明理的月亮知道自己此事的角色,在日行中天之時,將自己隱藏起來,讓自己進入名副其實的「無我」境界!頗有哲理的是,原來黑與白都可以隱匿一切,世間萬物有的藏於極暗,有的藏於極亮,而惟獨月隱於之處,卻又顯得極暗,窮通二極,逢源兩端!月亮知道自己必須依靠太陽才能發光,但它絕不會為此而失去自我,不會因借人家的光氣短!月亮的這種品性讓我想起一個人來,就是寶玉房裡的晴雯。可惜的是,太陽能容下月亮,賈府卻容不下晴雯!如此看來,太陽夠偉大的了,在他的光輝西,月亮也算是成功的了。它也會「偶爾露崢嶸」向太陽示威一下,給它來個「日全食」把太陽的光輝一下子全部封殺,讓白晝變成了黑夜!不過它很有分寸,將傲氣的太陽稍加懲罰,隨即放開,這點惡作劇倒也無傷大雅!月亮敢對太陽張揚個性!在朦朦朧朧的月光下走著,深深吸一口氣,依稀嗅到微風帶來的山野的氣息,四周顯示出一種朦朧的美,空實的美,一種難以捉摸的美,飄飄渺渺……同時,有一絲透明的寂寞,一縷隱隱的渴望,在這如夢似幻的月光中,不期然地潛入了我的內心……無防備間,我做了它的俘虜!此時此刻,我恍然大悟,只有在寧靜中才意識到內心的寂寞與渴望!而以往我們總是用喧鬧和歡笑來沖淡或掩飾一切……而現在我終於明白,那不過是是一種快樂的欺騙!在月光的照耀下,一切彷彿都在夢中,我閉上眼睛,靜靜沐浴在月光里,聽到四周山野偶爾傳來的一兩聲鳥鳴……感受著這只屬於我的靜謐……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我抬起頭來,凝視著那輪月亮,就這樣凝視著……凝視著……心在想,在遙遠的地方,我思念的人兒也會和我一樣在同享一輪月亮吧?一定會的。不然,今晚的月亮為什麼那麼圓,那麼亮!你看,月亮好象在望著我,那麼溫柔,那麼親切……哦,是他在端詳著我陪伴著我!……相隔雖遠,感覺很近!月亮升得很高了,夜也涼了!於是我帶著內心的滿足和寧靜,從來時的路上慢慢走了回去……月之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月亮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類思想情感的載體,她的意蘊十分豐富。在很多詠月詩歌中,詩人將月融於的內心思想情感之中,並使月與內心的思想情感互為輝映,創造了許多優美的審美意境,並將詩的文學品位、思想內涵與藝術造詣提升到一個極高的水平。由於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詩詞中,月亮這一意象表現出的意蘊也往往不盡相同,體現出其意蘊的豐富性。月亮這一意象在詩人們的心中有著多種不同的意蘊:幽美、自由、純潔、美好、永恆、凄涼、悲慘、悲歡離合等等,無不表達。月亮的不同意蘊,形成不同的審美意境,烘托出詩人們的不同情懷。一、以月渲染清幽氣氛,烘托悠閑自在、曠達的情懷在恬淡閑適、樂觀曠達的人的眼裡,月亮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緻、悠閑自在的代名詞。在不少古詩詞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來渲染清幽氣氛,烘托悠閑自在、超脫曠達的情懷。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一幅多麼幽雅、明凈而又充滿情趣的畫面啊!在這里,一切都顯得自在安然、新鮮活潑,洋溢著詩人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隱逸山水間的飄逸情懷。又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在這首詩中,月亮以動態的形式出現,一個「驚」字打破了寧靜,喚醒了一個息息相通的世界。在這夜靜春山空中,一輪明月的出現,更加渲染了清幽與雅緻!其它詠月渲染清幽氣氛,烘托悠閑自在、曠達的情懷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如: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萬丈生白毫」(蘇軾《和子由中秋見月》);「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前赤壁賦》)等。二、以月寄託相思之情,抒發思鄉懷人之感在遠離家鄉,遠離親人者的眼裡,月亮這一意象或是寄託戀人間的苦苦相思,或是蘊含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無限思念。在眾多的詠月古詩詞中,這一類是最多的。從月相的形態及其變化來看,圓月如盤,團團圓圓;殘月如勾,殘缺不全。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自然勾起人們的想像和聯想。寧靜的月夜裡,沐浴著清幽柔和的月光,人們很容易陷入沉思,展開遐想,產生纏綿而渺遠的情思。離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緒常常飛越空間,想起同在這一輪明月照耀下的故鄉、親人、朋友。李白《靜夜思》中的鄉情,就是這樣生發出來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當詩人「舉頭望明月」時,一縷鄉思便從心頭油然升起了。這樣一個鄉思引動的過程,不但人們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親自體驗過,這就突破了詩人與讀者之間因生活經驗不同可能產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詩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詩作中,有大量都是詠月的詩歌,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只到夜郎西」(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幃望月空長嘆」(李白《長相思》);「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等。其他以月寄託相思之情,抒發思鄉懷人之感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月夜》);「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的《蘇幕遮》);「江南月,如鏡復如鉤。似鏡不侵紅粉面,似鉤不掛畫簾頭,長是照離愁。」(歐陽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呂本中《採桑子》);「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零在外頭?」(南宋民歌《月兒彎彎照九州》)等等,真是舉不勝舉。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氣氛,烘託孤苦的情懷在失意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徵,引發了許多失意文人的空靈情懷,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傷和流離之苦。1、在不少古詩詞中,月亮這一意象也常常是詩人觸景傷情的媒介。如李白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表現上看,是寫詩人在花下與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歡的美好情景。實則是詩人用這美好的情景來反襯出自己內心的孤寂與悲苦。而這一切,皆因月起。若無此月,詩人恐怕也不會有此感傷。又如杜甫的《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牆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若何似,天地一沙鷗。」「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這一句寫出了一幅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涌,大江東流的雄渾情景與浩瀚氣勢。通讀全詩,我們會很容易發現本詩是寫詩人垂暮之年漂泊的凄苦景況。而遼闊的平野,浩盪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詩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凄涼心情,以樂景抒哀情。2、在不少古詩詞中,月亮這一意象常常是詩人哀思的借托,是詩人心境的寫照。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此詩前兩句寫出了一幅殘陽暮日的悲壯情景;後兩句則寫出了一幅明星彎月的凄清景象。這兩幅景象雖美,但一個「可憐」揭示了詩人真實的情感。暮時風景固然壯闊,然已近黃昏;夜時情境縱然美麗,獨無人欣賞。以美景寫哀景,哀意之深實在難以言喻。月在此,早已不可與詩相分離了。3、在不少古詩詞中,月亮這一意象的出現,常常將詩人的內心悲苦上升到一個極高境界。如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其三)》:「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詩人用「環佩空歸夜月魂」這一句寫出了一幅極度悲涼的情景,令人讀到此句便感傷萬千,月在此,功不可沒。又如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詩中所描繪的意象全是詩人在船艙里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所有這些都觸發著詩人遠游的孤獨、思鄉的愁緒,使他不能入睡,秋深,夜靜,西天的上弦月漸漸落下去了,天色變得漆黑,此情此景,使詩人越發感到凄涼難耐。其它詠月渲染凄清的氣氛,烘託孤苦的情懷的詩詞不還有很多:如「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難》);「俱杯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月兆)樓餞別校書叔雲》);「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白居易《琵琶行》);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等。四、以月蘊涵時空的永恆那高懸於天際的月亮,也常常引發詩人們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時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麼的短暫和渺小。在他們的詩歌中,月亮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變的象徵和世事變遷的永恆見證。李白《把酒問月》中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亘古如斯,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麼的短暫,這幾句詩句將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讀來意味深長,盪氣回腸。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本詩開篇便用「秦時明月漢時關」勾勒出一幅極為壯闊的月夜之景,縱橫歷史,時空交錯,物是而人非。本詩表面上看寫月夜的美景與對李廣老將軍的推崇之情,實際上,詩人以李廣自喻,抒發了自己欲建立像李廣一樣的豐功偉業,但卻因為小人的陷害而無所作為的無奈與悲涼之情。月在此,成了跨越時空的見證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江月年年如此,人物代代無究已,詩人從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種欣慰。蘇軾《前赤壁賦》中有:「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千百年來,詩人們對明月、新月傾注了不少感情去歌詠她!情由景生,景由情變。人心好,景色美;人心灰暗,景也灰暗。景色自在人心中!面對亘古的月亮,不同的詩人,不同的環境,各有不同的感受,都把自己獨特的感受寫出來,繪景寓情,便有不同的吟月詩詞。五、歷代文人墨客鍾情於月的文化探源1、從文化淵源上看,月文化源遠流長。在遠古時代,民間就流傳著許多關於月亮的傳說,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等。中國民間有賞月的傳統習俗,賞月賦詩唱和,更是文人雅士的交遊活動之一。據有關專家考證,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於唐宋。至唐代已出現登台觀月、泛舟賞月、飲酒對月等活動。至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節日里有祭月、拜丹、賞月、吃月餅之俗。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2、從月亮的亮度和質感上看,月光雖明亮,但與太陽的光輝相比,她仍然顯得有些清幽,不像太陽那樣讓人感到溫暖,有時甚至讓人感覺有些凄清、悲涼。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的《鳥鳴澗》),一輪明月的出現,更加渲染了春山的清幽與雅緻,烘托出清幽寧靜的意境。又如:「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跡》)「環佩空歸月夜魂」這是何等的凄慘悲涼,讀到此句便讓人感傷萬千,月在此,功不可沒。3、從月亮的特徵來看,盡管人們身在不同的地方,但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都是和這一特性有關的,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看著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詩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時此刻他也和我望著同一輪明月。詩人思念遠方的友人,以至於徹夜難眠,埋怨長夜漫漫。這與謝庄《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如出一轍,自然渾成,意境雄渾壯闊;再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人借這輪同照兩地的明月,來傳達自己對朋友的一片真心,通過詩人的藝術想像,無知的月亮,就這樣成為了李白與王昌齡心靈之間的紐帶。4、從月相的形態及其變化來看,圓月如盤,團團圓圓;殘月如勾,殘缺不全。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自然勾起人們的想像和聯想。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游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又如「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等得團圓是幾時?」(呂本中《採桑子》);「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南宋民歌《月兒彎彎照九州》)等。彎彎的月牙兒的殘缺形象與夫妻別離、飄散的孤苦形象交互輝映,摧人淚下。月之思 唐詩宋詞中多情的月亮意象,就能給我們許多美的享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皓月當空,清冽的月光輕柔灑落於松林的幽徑;泉水淙淙,清澈的溪水靜靜流淌過山溪的卧石。月、松、泉、石四個意象組合成空明幽妙的意境,這是多麼幽深明凈的超脫境界,又是多麼令人神往的隱居所在!在古代詩人中,李白以難以數計的詠月詩句構築了自己獨特的月光世界。他時而上天攬月(「欲上青天攬明月」),時而寄愁於月(「我寄愁心與明月」),時而邀月而飲(「月光照常照金樽里」);時而賒借月色(暫就東山賒月)……最常見的,是李白的泛月、乘月詩,月為詩人如影隨形一知己。人格化的月亮意象,與詩人的心靈世界契合為一體。「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這是《琵琶行》中以環境描寫烘托琵琶女高超演奏技藝的名句。急管繁弦戛然而止,聽眾心折無聲,江月分外澄澈。秋江月冷,月照離人,「別時茫茫江浸月」,江心秋月為「天涯冷落人」的情感交融提供了最適宜的時空背景。《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夾岸楊柳,參差拂動於凄涼晨風之中;天涯孤客,黯然獨守於天際殘月之下。柳永在舒緩而又哀惻的言辭中,傳遞出一種抑鬱傷感的情調。昨晚別離,還在「都門帳飲」,還在「執手相看」,今朝酒醒,「曉風」驅散了精神的麻木,惟有清涼的一鉤「殘月」斜掛天際,陪伴著孤獨的詞人。煙水迷離的凄美中,透出的是最百般的思念和百般的無奈。《念奴嬌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赤壁祭奠江月,既有傷悼「千古風流人物」的弔古之情,更有感喟「早生華發」一事無成的個人憂傷。貶官黃州,是蘇軾人生的不幸,「酹江月」的確反映出一種「人生如夢」的空漠情緒。《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月,本無所謂冷熱。月之「冷」是客觀物象作用於詞人心靈的感覺,似乎月也懂得人間的苦難。殘橋、冷色、清音、凄情,構成了一種清遠空靈的境界,詞人以靈動之筆寫出了揚州城昔盛今衰的黍離之悲。「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懸掛在中國古典詩壇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他是一種刀具、一種背景、一種氣氛,更是一種文化符號、一種情感媒介、一種審美意趣。於是,月亮意象無處不在地滲入古典詩詞的字里行間,鑄成為作品的血脈和靈魂。讀者從中獲得了空前的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