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阿Q正傳寫作特點
在小說的批判與諷刺特色方面,小說不僅有頭尾兩部分議論,而且其他諸多地方都穿插有議論,這些議論具有批判與諷刺特色,是突出主題和刻畫人物形象的主要部分。
例如,小說開頭關於作品的名目和阿Q的性格、籍貫的探討和借題發揮,一方面對儒家的「正名說」,舊社會的闊人和立言的人,以及有歷史癖和考據癖的人進行了諷刺。另一方面,又寫出了阿Q生活的社會環境及其社會地位,因而與人物性格的刻畫是密切相關的。
有時盡管是很簡單的幾句話,卻能准確的表現人物的身份和突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小說使用了不少古語,如「誰料博雅如此公」等,不僅簡潔明了,而且給文章增加了詼諧的意味和諷刺性。
作者說採用了這種「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手法,將眾多不同的人物的突出的特點綜合起來,然後進行化合創造,從而創造出全新的形象。
(1)阿q正傳外貌描寫作文擴展閱讀:
《阿Q正傳》是魯迅對舊中國病態國民性的一次集中展示和系統的大清算。精神勝利法貫穿阿Q的一生,阿Q要被殺頭了,也還在用精神勝利法使自己忘記殺頭的苦楚。
魯迅通過阿Q性格的塑造,突出地解決了三個重大問題:1、批判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2、指出了阿Q參加革命的可能性與必然性;3、與此相聯的是深刻地評價了辛亥革命。
魯迅不僅從經濟剝削、政治壓迫方面對封建制度加以揭露,而且著重揭露了封建制度用其整個反動思想體系,給勞動人民套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對阿Q精神勝利法的批判,就是為了砸爛這個精神枷鎖,使人民覺悟起來。
B. 作文 我眼中的阿q. 550子
很早以前我就聽老師說過,魯迅有一篇文章《阿Q正傳》。那時我想它大約也就是和市面上常見的那些盜版電影《阿菜正傳》之類一樣,都是些供人們取樂搞笑的東西,沒有什麼文學價值。
然而現在看來我是大錯特錯了,它不是什麼供人們玩樂的搞笑的東西,而是普通中國百姓生活的一個真實寫照,它和市面上的那些東西是完全不同的,它所表現的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的一個縮影。
魯迅的文章向來都是很難讓人懂的,只有你細細的用心去讀的時候你才能理解他文章中的意思,你才能發現他要說給你聽的是什麼。《阿Q正傳》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它總體上所表現的是辛亥革命那段時期中國最底層的人麻木無知愚昧的形象,當然最本質的還是向世人揭示出中國人向來就有的劣根性。阿Q只是那千萬人中的一個,但他的身上幾乎是具有這些人所有的「品質」了!
過去的那段日子裡有很多的阿Q,可現在的社會中又何常不是呢?本人覺的自己就是個不太地道的阿Q,要說到阿Q那就不得不說他的精神勝利法,真的是很好用的東西啊,當我們在現實中不快意的時候它可以幫我們竟快的忘掉一切的,它可以使我們總保持一種快樂的心情,這不正是我們每個人都追求的嗎,我們不就是在為快樂的活著而活著嗎,阿Q真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方法啊。
也許有人要說如果人人都像了阿Q那我們的社會也太可悲了,而我認為這是不會的,現在的社會已不在是過去的那個樣子了,因為現在人們不用為添飽肚子而發愁,人們不用再去革命,人們不再會受官府的壓迫了!
現在的人只是在現實的競爭中存在太多的不如意,這些大多隻會引起人們心情的不好,這時阿Q的精神勝利法真的很好用的。本人剛剛學會一半但已經從中體會到了很大的樂趣,我不會再像過去因為別人的幾句惡語而生很大的氣,我不會在再一個人的時候和自己過不去了,我想以後我不會再計較別人對我說什麼了,我想以後我會活的更加的快樂的。
阿Q一個封建制度的犧牲品,他的一生是多麼的悲慘,不過值得我們欣慰的是他還留給了我們一些有用的東西,那就是他的精神勝利法,我想學會了它以後我們將不會再有那麼多的不如意,我們將活的更加的快樂和幸福。
C. 誰能幫忙寫篇關於《阿Q正傳》的小作文150字 題目如下:
苦難對於精神上的強者是一筆財富,而對於精神上的弱者卻是一片深淵。 阿Q,一個流浪雇農,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搖船便搖船」——這,是令人同情的;阿Q有著「農民式的質朴,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這,便是可悲的了。在深受剝削、壓迫和凌辱之下,他沒有選擇面對,而是對這些麻木健忘,並且養成自輕自賤自欺自慰的惡習,甚至靠凌辱弱小者來發泄被人欺壓的不平之氣,以獲得平衡,這,便是他的「精神勝利法」了。
然而,他真的「勝利」了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也許精神勝利法是給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 「人生哲學」,自己明明處於劣勢,但卻又因為外在種種的失落,於是只有用精神勝利法來取得心靈上的安慰,但這畢竟只是一種自我麻醉的方法罷了,它並不會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強,所以也可以說它是一個人自暴自棄的表現方法罷。這猶如吸食精神的「鴉片」,讓「毒霧」遮蓋住一切破敗與缺陷,到最後慢慢地墮落成為社會負擔,於是,這便釀成了阿Q的悲劇。他的遭遇令人感嘆、令人同情、令人辛酸。
阿Q的遭遇和性格也許就是那個時代的勞苦大眾的遭遇和性格的普遍反映,而《阿Q正傳》則是辛亥革命時期農村生活的一面鏡子,利用諷刺反射出了舊中國的種種現象,是舊中國勞動人民的奴隸生活的深刻寫照,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被壓迫的歷史縮影。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也許是著眼於啟蒙,寫出舊中國的人生,主要是廣大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憤而又愚昧落後的人生,希望改良這悲慘的人生,喚醒那沉睡的民眾。
現在,我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更應該勤勤懇懇,把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充實、快樂,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因為:實現個人的理想,國家的崛起,靠「精神勝利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學會勇於面對現實,努力!
D. 我喜歡魯迅的作品阿q正傳作文300
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阿Q正傳》,發現他筆下所寫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為何會寫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為了想要宣洩對人性弱點的看法吧!所以魯迅先生用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國人病態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丑惡。從這篇文章裡面,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這個方面來討論。「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後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鑽,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
如果現今社會中有人想靠著精神勝利法來存活下去,我想這應該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吧!因為不可能有老闆會想要用這樣的員工,不要說在工作了、如果再讀書時就有這種心態,我想有這種心態的人未來應該是非常的慘吧,就連在同學中也有可能站不住腳。而在文章中阿Q為了減輕外力給來的欺壓和凌辱,阿Q只能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來逃避現實,就因為這樣使得阿Q以自負來安慰自己,於是愈陷愈深,也就使得阿Q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也許精神勝利法是給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的人生哲學,自己明明處於劣勢,但是卻又因為外在種種的失落,於是只有用精神勝利法來取得心靈上的安慰,但這畢竟只是一種自我麻醉的方法罷了,它並不會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強,所以也可以說它是一個人自暴自棄的表現方法吧。
還由於阿Q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他只能靠出賣勞力才能生活,在文章中有寫給人家作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但是阿Q他連基本的人生權利也沒有,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連一間棲身的房屋也沒有,只好長年在土榖祠里落腳,然後必須強迫接受有錢人的欺負,以及村裡人們的戲弄、侮辱,這個現象讓我感到非常的無奈,在現今社會似乎也是有類似的現象發生,似乎有錢人在社會里就是老大、而沒錢的就只能成為有錢人底下的玩具一樣被玩弄。在沒有人權的社會里他的這些做法是否可以給予同情呢?
這是我看完這本書體會最深和思考的一些地方,對於魯迅先生筆下的中國人雖然被諷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魯迅先生想要告訴我們的應該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也不要對人太過自私,不然永遠都不會進步。
E. 阿q正傳文學評論作文
《阿正傳》讀後感
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阿Q正傳》,發現他筆下所寫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為何會寫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為了想要宣洩對人性弱點的看法吧!所以魯迅先生用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國人病態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丑惡。從這篇文章裡面,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這個方面來討論。「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後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鑽,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
如果現今社會中有人想靠著精神勝利法來存活下去,我想這應該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吧!因為不可能有老闆會想要用這樣的員工,不要說在工作了、如果再讀書時就有這種心態,我想有這種心態的人未來應該是非常的慘吧,就連在同學中也有可能站不住腳。而在文章中阿Q為了減輕外力給來的欺壓和凌辱,阿Q只能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來逃避現實,就因為這樣使得阿Q以自負來安慰自己,於是愈陷愈深,也就使得阿Q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也許精神勝利法是給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的人生哲學,自己明明處於劣勢,但是卻又因為外在種種的失落,於是只有用精神勝利法來取得心靈上的安慰,但這畢竟只是一種自我麻醉的方法罷了,它並不會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強,所以也可以說它是一個人自暴自棄的表現方法吧。
還由於阿Q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他只能靠出賣勞力才能生活,在文章中有寫給人家作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但是阿Q他連基本的人生權利也沒有,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連一間棲身的房屋也沒有,只好長年在土榖祠里落腳,然後必須強迫接受有錢人的欺負,以及村裡人們的戲弄、侮辱,這個現象讓我感到非常的無奈,在現今社會似乎也是有類似的現象發生,似乎有錢人在社會里就是老大、而沒錢的就只能成為有錢人底下的玩具一樣被玩弄。在沒有人權的社會里他的這些做法是否可以給予同情呢?
這是我看完這本書體會最深和思考的一些地方,對於魯迅先生筆下的中國人雖然被諷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魯迅先生想要告訴我們的應該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也不要對人太過自私,不然永遠都不會進步。
F. 寫人外貌的作文 500字
人物描寫的方法很多,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在諸多人物描寫的方法中,心理描寫非常重要,它是小說、戲劇、散文和記敘文中常用的方法。恰當的人物心理活動描寫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反映人物的思想變化,推動情節的發展,深化文章的主題等。為了便於考生掌握心理描寫的方法,下面將其進行歸納講解。
一、直接描寫式。這是最為常見的運用最廣泛的一種人物心理描寫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關鍵的字眼作為明顯的標志。「想」字或出現在心理活動之前,或出現在心理活動之後。「想」字後有的用「逗號」,有的用「冒號」等做標示。
例1、「推開房間,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猶豫:『脫不脫鞋?一轉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塊錢呢!』再也不怕臟,大搖大擺走了進去,往彈簧太師椅上一坐:『管它,坐癟了不關我事,出了五元錢呢。』」
——高曉聲《陳奐生上城》
以上的心理描寫就屬於直接描寫式,它非常恰當的將陳奐生患得患失、狹隘自私的小農經濟的心理描寫了出來。
例2、「阿Q在形式上打敗了,被人揪住黃辮子,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閑人這才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裡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象樣……』於是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
——魯迅《阿Q正傳》
以上的心裡描寫雖然很簡潔,但很好的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將阿Q的精神勝利法活化了出來。
二、抒情獨白式。這種刻畫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筆法展示人物的內心矛盾和思想斗爭。
例,「我一邊跑一邊想:看樣子是難以逃脫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著用用糧食,捨不得丟,——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脫;不扔吧,叫敵人追上了也是人糧兩空。怎麼辦呢?……這時,洪七還緊跟著我,呼哧呼哧直喘氣呢。我聽著他的喘氣聲,驀地想出了一個法子。可是當我這樣想著的時候,我自己不由得渾身都顫抖了起來:兒子,多好的兒子……這叫我怎麼跟他媽交代呢。……可是,不這樣又不行,孩子要緊,革命的事業更要緊!也許我能替了孩子,可孩子替不了我呀!……」
——王願堅《糧食的故事》
以上的文段,心理描寫非常成功。作者用抒情的筆法,寫「我」與兒子洪七給山上的紅軍送糧,在途中遇到了敵人。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是犧牲兒子保護糧食,還是保護兒子?「我」的內心斗爭非常激烈,心情極度矛盾、復雜。最後, 「我」毅然犧牲了兒子, 使「我」的崇高品質得到了最好的表現。
三、夢境描繪式。這是一些學生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寫法。夢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現,它同樣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深化文章的主題等。夢境描繪的文字一般較多,下面選一較短的進行說明。
「這里寶玉昏昏默默,只見蔣玉菡走了進來,訴說忠順府拿他之事;只見金釧兒進來哭說為他投井之情。寶玉半夢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覺有人推他,恍恍忽忽聽得有人悲戚之聲。寶玉從夢中驚醒,睜眼一看,不是別人,卻是林黛玉。」
——曹雪芹《寶玉挨打》
以上文字,作者就描寫了夢境。它既揭示出了寶玉關心體貼少女,思想叛逆,具有民主思想的性格特徵,又反映出當時社會中,處於下層地位的人任人宰割的不合理的黑暗現實。
四、心理分析式。這種心理描寫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說中很常見。即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讀者對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如,莫泊桑在小說《項鏈》中就運用了心理分析式。他用「她一向就想望著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現瑪蒂爾德希望擺脫寒酸、暗淡、平庸的生活,置身於上流社會,成為生活優裕、受人奉承的高貴夫人的夢想;通過「她陶醉於自己的美貌勝過一切女賓」,表現她自覺頗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進上流社會的資本的自信心。
五、神態顯示式。這種描寫法是通過寫人物的神情來顯示人物內心的感情。
如,我們常用「他瞥了一眼」或「他撇了撇嘴」等,來表現對人的輕視。
又如,魯迅先生在《故鄉》中對潤土神情的描寫;在《祝福》中對祥林嫂神態的描寫等,都很恰當的表出了人物的內心感受,將人物的情感很好的揭示出來,很值得讀者去品味。
六、行動表現式。即在小說、戲劇、記敘文中恰當的描寫人物富有鮮明個性的動作,傳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
如,魯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對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的動作描寫,反映了孔乙己得意、炫耀的心理;施耐庵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對林沖聽說陸謙追殺至滄州,不覺大怒,於是用了「買」「帶」「尋」等幾個連續的動詞,表現出林沖報仇急切的激憤心理。
七、環境襯托式。在小說、戲劇、散文和記敘文中,環境描寫是不可缺少的。恰當的環境描寫既對刻畫人物、反映主題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時,還能襯托出人物的心理。
如,魯迅在《社戲》中寫小夥伴們劃船去聽戲路途中的景物描寫;孫犁在《荷花澱》中對婦女們劃船找丈夫時的景物描寫,和遇到敵人時的景物描寫等,都恰當襯托出了人物的心情。
襯託人物心情的景物描寫要求作者抓住景物特徵,緊扣人物的心理,最好從視覺、嗅覺、觸覺、聽覺等方面著墨,將人物的悲喜之情恰當的襯托出來。
值得強調的是,直接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一定要切合人物的年齡、身份和性格特徵。心理描寫的文段不宜過長,否則會使文章沉悶,有損人物形象的生動性。
八、幻覺展現式。這種人物心理的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幻覺的展示,來刻畫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題
例,「 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也會對她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暖和暖和手嗎?她抽出了一根火柴。哧!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她把小手攏在火焰上。多麼溫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裝著閃亮的銅腳銅捏手的大火爐前面。火爐里的火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她覺得多麼舒服啊!但是——怎麼回事呢?——她剛把腳伸出去,想把腳也暖和一下,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只拿著一根燒過了的火柴,坐在那兒。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來了,發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牆上,那兒就變得像薄紗那麼透明,她可以從那兒一直看到屋裡:桌上鋪著雪白的檯布,擺著精緻的盤碗,填滿了蘋果和葡萄乾的烤鵝正冒著熱氣。更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可憐的小女孩走來——這時候,火柴又滅了,面前沒有別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牆。」
——安徒生《賣火柴的女孩》
以上的幻覺描寫,很好的刻畫出小女孩天真、單純和對溫飽渴求的心理。同時,又深刻的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平和黑暗。.
G. 作文:誰能給我一篇寫人的優秀作文啊!要450字左右,必須有主人公的外貌描寫!(小學)
逃
我和他在一條板凳上蹲了整整5年。
小學便和他相識,歲月的沉澱,我們都知道清楚地了解了對方。
小時候,他在學校當頭兒,但因成績總像日本島那樣一天震上個百餘次,所以又「淪為平民百姓」。恰好我在三年級的時候當班長,於是他就趁每周奧數班的機會「開導」我:「唉,班長有什麼好當的?表面上是為大家服務,其實是卡在老師和學生中間的縫兒里,下面是風波,上面是風暴,難哩!」我不以為然,仍高舉著「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旗幟,厲聲駁斥了他的荒誕之言。他呢?扔下一句「當官就算做了主,照樣回家賣紅薯」就去寫他的所謂「自傳體小說」了。
進入中學,他更是「風流」得令人難以想像。《大話西遊》里的那段話被他當成了順口溜,還改成了.com版,貼在「西祠胡同」口兒,甚至還把這段令人反感的話寫在了我的乒乓球拍背面:「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不知道珍惜……」
我無從知道一個初中生是怎麼這么「倜儻」,在學校與別人發生了一點兒小口角,就放了別人的氣胎;老師在講「魯迅的代表作品有《吶喊》、《彷徨》、《狂人日記》」時,他冷不防故意打了個噴嚏,還同時伴有「阿Q」之聲,不等老師說完,他立刻站起身來:「老師,還有阿……阿……阿嚏!」這回可是真的噴嚏,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的。自然,全班一陣嘩然。我以為他會紅著臉坐下,沒想到,他依然站在那兒,以一種蔑視的眼光掃過所有或笑或鬧的人——包括我。我感覺到他的目光里有一種力量,用他的話說,那應該是「周樹人的犀眸」。等全班被他的目光震住時,他終於說完了那句中間停頓有十秒的句子:「還有《阿Q正傳》。」他坐下時,全班同學都注視著他,各種目光都有:佩服、輕視、嫉妒……大概只有我的目光是一種無以名狀的淡淡的悲傷。
他是個叛逆者,但那叛逆中更多的恐怕還是一種刻意為之的東西。他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敬了所有「順潮」的人,但他絕不會是「韓寒第二」。他相信社會,卻不滿足於順著大潮流,也許,社會也需要幾個有這樣品質的「弄潮兒」。
我要默默地告訴他:「好好逃吧……」
(!!==這是我寫的文章,拘於你是小學生,我不知怎麼刪字數好了。就自己刪下吧,到有500字)
H. 阿Q正傳的作文
是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