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作業線索的作文
(1)
今天沒有家庭作業
下午還沒有放學時,同學們趁語文老師沒來。忙著辦自己的事情,這時,語文老師卻進了教室。同學們規規矩矩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一聲不響,等待著老師的家庭作業。誰知?老師卻說:「今天沒有語文作業。」
「耶!」同學們高興地呼喊著,十分高興。如火山爆發一般,我也十分高興,因為回家後就能輕輕鬆鬆地看會電視了,不用再受家長壓迫寫作業之苦了。我唱著歌回到家裡,爸爸媽媽見我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也高興了起來,問我:「你今天怎麼這么高興呀?考試考好了?」「沒有,今天沒有布置那個語文作業。」我放下書包,打開電視,坐在沙發上,看起了動畫片。誰料,看了一會電視。爸爸拿了幾張語文卷子擺到了桌子上,說:「你今天先不要看電 視了,先做完這些卷子吧反正沒有語文作業。」我一看那捲子,再一看那題量。相當於我們兩天的語文作業量。我拿出鋼筆,寫了起來。
到了七點半,卷子終於寫完了。我剛要打開電腦,媽媽卻過來了,說:「語文學完了,再給你講講數學。」媽媽又開始給我講數學,時間倒不長,只講了二十來分鍾,而且題全都理解了。爸爸說:「來看會電視吧。」我十分高興,打開了電視,調到了少兒頻道,可爸爸卻一換,又從少兒頻道換成了英語頻道,我不滿地對爸爸說:「你怎能給我換到這頻道呢?」爸爸卻對我說:「看看英語節目是有好處的,多看看能提高你的英語成績。我不耐煩的看著英語節目,爸爸又開始嘮叨起來了:「你看這英語節目不能光看熱鬧,還要看主持人的口形,發音等等……」主持人在台上說,爸爸在台下說。唉!這哪裡是聽英語啊。
這天雖然沒有語文作業了,但在家的負擔量,已經大於語文作業了。
(2)
「學習」二字現在大多數莘莘學子眼中是枯燥無味的,因為為此要付出許多時間與艱辛。但如果你要是去細細的品味它,反復的琢磨它,你一定會挖掘出它內心深處所帶給人的快樂!
例如:我在八歲時反復研究一道令我傷透腦筋的數學題,成功後才懂得了學習是快樂的!
記得那時我酷愛數學,尤其是數學奧林匹克。因為那裡面的數學知識非常廣泛,,為此父母特意為我報了奧林匹克班。有一次為了研究奧林匹克老師給我們留的一道思考題,我整整用了近一周的時間,反復琢磨,有時氣得將筆一扔,便大聲喊叫。媽媽這時便悄悄地走過來把筆拾起來,用慈祥的目光看著我,並用溫和的口氣對我說:「奧雷,你不要遇到難題就退縮,那樣就不像我的兒子了,學習是一種快樂,不是一種負擔,如果腦子實在太亂了,先休息一會兒,放鬆放鬆,然後再接著做。」我聽了媽媽對我的一番教導,便安下心,重新做了起來。
大約又過了二十分鍾,我便做完了,經檢查結果正確。我這時激動地跳了起來,整個身體完全被一種喜悅和激動的心情所佔領了。也就是說我八歲那年的某一天開始便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我想:我懂得了媽媽說的話,我懂得了什麼是學習,學習是一種享受,學習是一種快樂,當我們每次做題成功的時候便得到了快樂,每當老師我們聽老師講課的時候便是一種享受。不要總是想著別人可以自由的玩耍,而我們不可以,但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在享受學習時的快樂,是他們在玩耍時得不到的呢?人們啊!請記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話。讓我們一起去學習吧!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去汲取知識吧!去享受學習的快樂吧!
2. 為線索的作文,怎麼寫
二、發展和結果幾個環節,注意過度和照應
過渡和照應的使用、要安排好作文回的順序答
記敘某一件事情、經過交代清楚,錯落有致,要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文章的線索可以是某個事物.
第二、人物的某中精神.
三,某個人物,往往不只採用一種方式、變化的問題或矛盾來寫,也可以是多人做的、要注意層次段落之間的銜接,或反對什麼,才能使一篇文章內容銜接和完整.寫任何事.
第一、地點、詳略得當,都必須把它的時間,記事一定抓住重點——能表現人物性格和思想品質的情節,這件事可以是一人做的.讓讀者看了文就知道你在寫什麼,而是以一種方式為主、人物.
第四,也可以是某種感情,還可以是某個懸念,也可以是某句話,使文章條理清楚.不能記流水賬,要有詳有略.
第五,必須抓住事件的發生,結合其他方式,都應抓住發展一;提倡什麼,文章就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有了脈絡、要確定好記敘的線索
線索是貫穿文章始終的脈絡、某種行動.
第三,要注意事情的完整性,某一矛盾沖突等等.無論採取什麼方法敘述,還是在歌頌:是批評
3. 請問如何找到文章的線索並在寫作文中運用!謝謝!
線索就是作者組織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貫穿於全文的脈絡。作者為達到散文「散」與「不散 」的統一,在組織結構上,就要有明確的線索,把所有材料聯綴起來,組成一個藝術的整體。學生在閱讀時如 果正確地把握住線索,就能准確地理解、剖析文章。
可是,由於作者思路千變萬化,也由於寫作內容、意圖與表達的中心思想各不相同,散文的線索安排也就多種多樣。這就需要我們在把握線索的時候,注意因文而異,採取不同的方法:
一
在許多寫人記事及游記類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時空轉換的詞語,學生閱讀時如果把這些詞語連接起來看,就能領悟、把握文章的線索。如朱德《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中有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從我能記憶時起」 、「到四五歲時」、「到八九歲時」、「1895年」、「1900年」、「1908年」、「1909年」、「1919年」„„ 隨著時間的推移,表現母親優秀品德的許多事情,便一樁樁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由此可知本文是以時間為線索 組織安排材料的。又如《桃花源記》當中有不少表示地點和方位的詞:緣溪行→忽逢桃花林→復前行→便得一山→„„從口入→復行數十步→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這不同的處所 正表明了空間的變換,由此引出了豐富多彩的記敘內容,據此可以斷定此文的線索是:漁人的行
二
不少敘事及抒情類的文章,常用一個具體事物或象徵事物貫串全文,作為行文線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記一輛紡車》,全文以懷念在延安時使用過的一輛紡車開頭,接著從三個方面寫懷念紡車的原因:紡車 保證了「豐衣」,堅持了抗戰;紡線也是一種很有趣的生活;紡線使大家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最後再以懷念紡車作結,點明文章主旨。文章就是這樣以「一輛紡車」為線索,把與紡車有關的事按類別組
三
閱讀時學生可以通過文章中反復出現的抒情議論的語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認識、把握線索。這類線索,抒情、敘事類散文都常用。如《白楊禮贊》,「我贊美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等語句,在文章 中反復出現了四五次。據此可知,作者從樹寫到人,那贊頌的感情一層深似一層,一浪高過一浪,由蘊蓄到噴涌,就是靠「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這一線索如串珍珠般連成了一個感人的藝術整體。
四
上面講的三種閱讀方法,都因有較明顯的外部標志而較易掌握,而感情線索常常是隱伏於記敘的內容之中,這就需要學生閱讀時細心分析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感情發展變化的軌跡,以此導出文章的線索。如《 荔枝蜜》,文章開頭寫「我」小時候因被蜜蜂蜇了一下,而「總不大喜歡」蜜蜂;接著寫因為看到荔枝林,喝到荔枝蜜而「不覺動了情」,「想去看看」蜜蜂;當參觀養蜂場,了解到蜜蜂的忘我勞動與無私奉獻的精神後 ,「我不禁一顫」,對蜜蜂發生了由衷的贊嘆;最後「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小蜜蜂」。由此,、以情導「線」 、反復出「線」 織起來 ,形成一篇優美的散文。 、因物取「線」 蹤。 、時空連「線」
1/2頁
可以理出「我」 對蜜蜂感情變化的線索:不大喜歡→嚮往、愛慕→贊頌→學習。
4. 寫作文怎樣才能把握好線索
提綱式作文中,為考生提供了題目和一個簡單的寫作提綱,從而將考生的寫作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這類作文只要考查的內容一般包括:說明主題、分析原因或解釋做法。作文題目中會提供:(1)標題;(2)提綱;(3)起始句。標題限定短文的基本發展方向,提綱規定短文的基本框架,起始句則提供短文的起點。考生應緊扣題目主題,並根據提綱提示的思路和要點展開段落。由於提供的寫作提綱一般也為三段,所以考生也可以按照三段式作文將簡單的提綱展為主題句,再按照主題句作文的寫作方法將文章寫成。
寫提綱作文時的具體步驟:
(1)認真研究所給提綱
考生要仔細領會提綱的含義,不能遺漏提綱要點,更不能錯誤理解提綱的意思。
(2)確定各段的主題句
考生應根據所給提綱寫出各段的主題句,合格的主題句應具備以下要點:
☆ 意義完整
主題句結構要完整,即結構符合語法規則;意義要完整,即主題句是一個符合邏輯的完整句子。
☆ 表意清晰
主題句要清晰明確,不能使用意思含混的詞語或句子。
☆ 內容具體
主題句的內容要明確具體,利於段落的展開。
☆ 用詞貼切
主題句一定要用詞准確,簡明達意,為段落的拓展打好基礎。
(3)逐步展開段落
段落寫作應圍繞自己列好的主題句進行,在寫作過程中可稍加調整。
(4)檢查與修改
檢查考題所給提綱是否完整且准確地被表達於文章之中,如有偏差,應做出相應的修改。
5. 以某物為線索寫作文 600字
粽子里的鄉愁
異鄉客地,愈是沒有年節的氣氛,愈是懷念舊時代的年節情景。
端午是個大節,也是母親大忙特忙、大顯身手的好時光。想起她靈活的雙手,裹著四角玲瓏的粽子,就好像馬上聞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親包的粽子,種類很多。蓮子紅棗粽只包少許幾個,是專為供佛的素粽。葷的豆沙粽、豬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過以後稱之為「子孫粽」,吃了會保佑後代兒孫綿延。包的最多的是紅豆粽、白米粽、灰湯粽。一家人享受以外,還要布施乞丐。母親總是為乞丐大量地准備一批,美其名曰「富貴粽」。
我最最喜歡吃的是灰湯粽。那是用早稻草燒成灰,鋪在白布上,拿開水一沖,滴下的熱湯呈灰褐色,內含大量的鹼。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湯中一段時間(大約一夜晚吧),提出來煮熟,就是淺咖啡色帶鹼味的灰湯粽。那股特別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氣可以吃兩個,因為灰湯粽不但不礙胃,反而有幫助消化之功。過節時若吃得過飽,母親就用灰湯粽焙成灰,叫我用開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療法。母親常說我是從灰湯粽里長大的。幾十年以來,一想起灰湯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與故鄉的快樂時光。但在今天到哪裡去找早稻草燒出灰來沖灰湯呢?
端午節那天,乞丐一早就來討粽子。真是個門庭若市。我幫著長工阿榮提著富貴粽,一個個地分,忙得不亦樂乎。乞丐常高聲地喊:「太太,高升點(意味多給點)。明裡去了暗裡來,積福積德保佑你大富大貴啊!」母親總是從廚房裡出來,連聲說:「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後,我問母親:「他們討飯吃,有什麼福呢?」母親正色道:「不要這樣講。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呢?誰又能保證下一世有福還是沒福。福是要靠自己修的。時時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緊。他們做乞丐的,並不是一個個都好吃懶做的,有的一時做錯了事,敗了家業。有的是上一代沒積福,害了他們。你看那些孩子,跟著爹娘日曬夜露地討飯,他們做錯了什麼,有什麼罪過呢?」
母親的話,在我的心頭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們背在背上的嬰兒,小腦袋晃來晃去,在太陽里曬著,雨里淋著,心裡就有說不出的難過。當我把粽子遞給小乞丐時,他們伸出黑漆漆的雙手接過去,嘴裡說著:「謝謝你啊!」眼睛睜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們有許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紀,差不多高矮。我就會想,他們為什麼當乞丐,我為什麼住這樣的大房子,有好東西吃,有書讀?想想媽媽說的,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心裡就害怕起來。
有一回,一個小女孩悄聲對我說:「再給我一個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動,我帶回去給她吃。」我連忙給她一個大大的灰湯粽。她又說:「灰湯粽是咬食的(幫助消化),我們沒有什麼肉吃呀!」我聽了很難過,就去廚房裡拿一個肉粽給她,她沒有等我,已經走得很遠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給她。我說:「你有阿婆,我沒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說:「我也沒有阿婆,是我後娘叫我這樣說的。」我吃驚地問:「你後娘?」她說:「是啊!她經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腳上都有紫印。」
聽了她的話,我眼淚馬上流出來了,我再也不嫌她臟,拉著她的手說:「你不要討飯了,我求媽媽收留你,你幫我們做事,我們一同玩,我教你認字。」她靜靜地看著我,搖搖頭說:「我沒有這個福分。」
她甩開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來獃獃地想了好久,告訴母親。母親也是獃獃地想了好久,嘆口氣說:「我也不知道要怎樣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飛逝,那個討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臉悲苦的深情,她一雙吃驚的眼睛,和她堅決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時常浮現在我的心頭,她小小年紀,是真的認命,還是更喜歡過乞討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世間的話,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嫗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樣,活在哪裡呢?每年的端午節來臨時,我很少吃粽子,更無從吃到清香的灰湯粽。母親細致的手藝,和瑣瑣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盡的懷念中追尋了。
6. 作文怎麼寫線索
一、要確定好記敘的線索
線索是貫穿文章始終的脈絡,有了脈絡,文章就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文章的線索可以是某個事物,某個人物,也可以是某種感情、人物的某中精神,也可以是某句話、某種行動,還可以是某個懸念,某一矛盾沖突等等.
二、要安排好作文的順序
記敘某一件事情,往往不只採用一種方式,而是以一種方式為主,結合其他方式,使文章條理清楚,錯落有致.
三、要注意層次段落之間的銜接,注意過度和照應
過渡和照應的使用,才能使一篇文章內容銜接和完整.
第一,這件事可以是一人做的,也可以是多人做的.
第二,要注意事情的完整性.寫任何事,都必須把它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交代清楚.
第三,必須抓住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果幾個環節.無論採取什麼方法敘述,都應抓住發展、變化的問題或矛盾來寫.
第四,記事一定抓住重點——能表現人物性格和思想品質的情節.不能記流水賬,要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第五,要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讓讀者看了文就知道你在寫什麼:是批評,還是在歌頌;提倡什麼,或反對什麼.
7. 怎麼以成語為線索寫作文
敘事線索
以物為線索
在敘事的過程中,讓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個階段重復出現,並通過各種手段加強它的形象。這種物件往往起過渡作用或象徵和點明中心思想。
以人為線索
以人為線索敘事,要注意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人物性格的統一,還要注意人物年齡特徵、外貌、動作、地方和民族特徵、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統一。否則,容易造成混亂。
以思想變化為線索
這種寫法,思想發展的主線要分明。思想變化的各個階段貫要自然,對照要清楚。
以中心事件為線索
主要事件記敘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敘述井然有序。這種寫法,事件再復雜,也可繁而不亂。
先確定成語的意思,比如寫學習積累等:循序漸進,日積月累,溫故知新,勤能補拙。英雄人物的: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瀾。歷史故事的:按圖索驥,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
8. 以感受為線索的作文怎麼寫
二、發展和結果幾個環節,注意過度和照應
過渡和照應的使用、要安排好作文的順序
記敘某一件事情、經過交代清楚,錯落有致,要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文章的線索可以是某個事物.
第二、人物的某中精神.
三,某個人物,往往不只採用一種方式、變化的問題或矛盾來寫,也可以是多人做的、要注意層次段落之間的銜接,或反對什麼,才能使一篇文章內容銜接和完整.寫任何事.
第一、地點、詳略得當,都必須把它的時間,記事一定抓住重點——能表現人物性格和思想品質的情節,這件事可以是一人做的.讓讀者看了文就知道你在寫什麼,而是以一種方式為主、人物.
第四,也可以是某種感情,還可以是某個懸念,也可以是某句話,使文章條理清楚.不能記流水賬,要有詳有略.
第五,必須抓住事件的發生,結合其他方式,都應抓住發展一;提倡什麼,文章就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有了脈絡、要確定好記敘的線索
線索是貫穿文章始終的脈絡、某種行動.
第三,要注意事情的完整性,某一矛盾沖突等等.無論採取什麼方法敘述,還是在歌頌:是批評
9. 以一條線索為主題的作文
月亮圓了
某生
1、月亮圓了,黃燦燦,亮晃晃的。我和媽媽坐在陽台上,靜靜地看著月亮。(線索與題目緊密聯系,在美好的情境中展開情節,富有詩意。)
2、「還記得你小時回家過中秋節嗎?那時你整天纏著外婆,淘氣得很。外婆那麼大的年紀了,不僅要忙著張羅拜神的事,還要照顧你,她也不介意,笑呵呵的陪著你鬧,給你做燈籠,中秋晚上還陪你放煙花……」媽媽念叨著,月光之下,她的眼睛很亮,很動情,似乎儲滿了對我兒時的回憶。(第一次寫眼睛,神態描寫與語言描寫相照應。通過媽媽的語言展開對中秋的回憶,有直接敘述所沒有的效果。)
3、媽媽小心翼翼地點亮燈籠,柔和的光輝灑滿房間。窗外,月兒高高地懸在幽靜的空中,格外的圓,黃燦燦,亮晃晃的。天地之間一片靜謐。(線索表述上稍有變化,又恰如其分。)
4、「今年中秋又不能回去了,唉,也不能打個電話,不知外婆還記不記得掛燈籠,給神像上香,曬月亮……」媽媽把燈籠掛在門上,嘴裡念叨著。側面看媽媽,她的眼睛,在明亮的月光下有一種淡淡的憂愁,不用說她一定是牽掛遠在家鄉的姥姥。(第二次寫眼睛,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巧妙搭配)
5、月亮還是那樣圓,黃燦燦,亮晃晃的。媽媽把桌子搬上陽台,擺上瓜果。(再用線索過渡,反復但不覺得重復。)
6、「月光光,照地堂……」媽媽哼著小曲兒遞給我幾柱香。「來,許個願,學業進步,快點長大……」媽媽雙手合十,嘴裡念叨著。「這是你外婆教給我得,是我家鄉的習俗,願下半年平平安安,一切晦氣都走開……」媽媽默默自語,眼睛像亮晶晶的星星,滿是希望。(第三次寫眼睛,神態描寫與語言描寫相得益彰。)
7、月亮又圓了,黃燦燦,亮晃晃的。外婆家的村裡終於裝上了電話。(線索既有結構上的過渡作用,又表明時間的轉換,巧妙地過渡到下一段。)
8、「有,當然有,我們家每年都記得掛燈籠,拜月亮的。」媽媽笑呵呵的,眼睛裡充滿喜悅。「咦?是嗎?土地廟搬到橋對面是嗎?」「爸,你也提醒提醒媽,不要老是抽煙,對身體不好,出門要多穿點衣服……」長久的掛念,在這一刻通過無形的電波,溫暖了電話兩頭。(語言描寫有豐富的潛台詞,文簡而意豐)
你的點評:
總評:
本文採用「一線串珠」的結構模式,「月亮圓了,黃燦燦,亮晃晃」
一句既貫穿全文,又渲染了中秋之夜美好的氛圍,形式上很直觀地展示了作文思路,內容上緊扣題目,處處有月亮,處處有中秋,處處有親情,中心突出。但「月亮圓了,黃燦燦,亮晃晃」這一句運用得有一點呆板,可以適當變換一下形式,以展現出情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