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2013遼寧高考滿分作文

2013遼寧高考滿分作文

發布時間:2021-03-08 19:01:35

Ⅰ 2012年遼寧高考滿分作文

古人有言: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

在我們的印象中,只是仙人道士必傍山而居,不聞世事。蔡志忠曾以漫畫對此作了解釋:仙,「人」在「山」旁則為仙,看來,古時造字便點明了其中真意。

傍山而居,和山水融為一體,這本來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象徵,偏又練就一身道行,滲透了禪意,方以道入土,歸隱於山。千百年來,文人墨客莫不對此動了凡心。其中,陶淵明便是這樣一個典型,當他一篇《桃花源記》出世,那顆厭倦仕途,嚮往幻想中的桃花源的心也就出世了。是的,他想要的是歸隱,是閑適,是寧靜的生活,可是如果不是官場失意,懷才不遇,桃花源這么一個避難所就要永遠與他絕緣,並遠離世俗而絕跡於他未來純朴的生活。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抵禦不了意志的消沉。「出世」有之,「入世」亦有之,所以又有許多「英豪」浮出水面,大隱於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意氣風發的李白,對前途充滿著無限的憧憬。他想通過官場仕途一展才華,報效國家,揮灑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場生活,多年的仗劍游歷,讓李白反思起來。有過得意,也有過失意,他終於看清了從仕之路的艱辛與黑暗,高力士為其穿靴實則銬住了他的雙腳,朝廷賞賜實際上是主子施捨的乞食。於是「鍾鼓饌玉不足畏,但願長醉不復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鬱,以山泉清洗世間的污穢,每一次醉後醒來,他又重新開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終有一種信念,始終有一種火熱的詩情沖動,始終有超俗的「出入」灑脫!他不被世事摒棄,也不被百姓遺忘,更不被朝廷重用。於是他不斷地重拾希望,不斷地將自己「大隱於市」,也許他的人生哲學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為「詩仙」,卻是個依市而居的一個仙人。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世事內外變化多端,觀念出入繁雜無比。我們不一定都要像陶潛一樣「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樣「入」,而是要萬物歸乎一心。俗話說得好,「心凈自然涼」,只要內心真誠、純凈,又何去理會污穢的俗事呢?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大隱隱於「樂」。

Ⅱ 2013年高考滿分作文。跪求。。

2013廣東省高考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個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為人慷慨,熱心於慈善事業。
一天,他有解到有三個貧困家庭,生活難以為繼。他同情這幾個家庭的處境,決定向他們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興地接受了他的幫助。
一家猶豫著接受了,但聲明一定會償還。
一家謝謝他的好意,但認為這是一種施捨,拒絕了。
要求:(1)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2)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
(3)不少於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2013廣東高考作文(範文):
神聖的尊嚴
海卡爾說:人的尊嚴比金錢、地位、權勢,甚至比生命都更有價值。在美國紐約中央車站,人們向流浪漢或流浪藝人施捨時,一定得平等待之。他們在表演時,身旁放著收錢的金色盤子或帽子,如果你沒有欣賞他們的表演便投錢,會被拒絕,如果你欣賞完後沒有鼓掌或者發表評論,他們照樣不會接受你的錢。因為他們認為:「您的施捨,我的尊嚴,我們是平等的。」所以人活著,要頂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嚴。
尊嚴,是一個人的顏面,是一個人得到他人認可的某種東西。這種顏面不是虛榮的面子,不是用來炫耀的某些東西。
尊嚴,是一種操守,一種價值觀,一種自立自強的精神;是一種通過自尊自愛,從而得到他尊他愛的美好感受。
尊嚴是神聖的,不可侵犯,不可褻瀆,我們應該捍衛尊嚴。一個人如果連尊嚴都沒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無價值的,人都應帶著尊嚴活著。有了尊嚴,你才會看得起自己,從而高標准嚴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嚴,別人才會敬重你,你的所作所為才有意義。一個人,一個民族,如何獲得尊嚴,不能靠別人,只能靠自己。靠自身的修養,靠骨子裡那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自敬者人恆敬之,自賤者人必蔑之,這是最基本的道理。有尊嚴地活著才有意義,決不可放棄做人的尊嚴;卑微的生命因尊嚴而高貴。
在大是大非面前,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視尊嚴為生命,他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美談。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蘇武寧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他們有浩然正氣,他們活得有尊嚴,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衛尊嚴。
然而也有許多人為了生存,為了追名逐利,為了向上攀爬……出賣尊嚴。現實生活中有為息事寧人屈辱下跪的,有為金錢觸及道德底線的,更有為一時利益出賣人格的……尊嚴,似乎與我們漸行漸遠。奴顏婢膝,阿諛奉承,丟失尊嚴,喪失人格,就算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只會為世人所不恥。文強、許邁永、曾錦春之流為了一己私利,出賣人格,出賣尊嚴,全然忘卻了做人的基本准則。李浩之流,為泄私慾,不惜任意限制、剝奪他人自由和生命,完全喪失為人的底線,丑惡至極。
尊嚴,不是誰特有的,世間萬物都有尊嚴。沒有貧富差距,沒有高低貴賤,尊嚴是平等的。上至偉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尊嚴。
尊嚴,神聖不可侵犯。

【點評】文章論證層次清晰,結構謹嚴。首先由一句名言和一個事例自然引入尊嚴話題,再簡要論述「什麼是尊嚴」;接著從正反兩方面重點論證「人為什麼要有尊嚴」,既有古代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又有當今社會上的反面典型,恰當地使用了「素材二」中的句段,增強了論證的力度。使用的素材或典型或新穎,材料非常豐富,論證充分。

廣東2013高考語文優秀作文:
讓愛雙向流動
中國有句名言說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見,報答他人的善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被沿襲了下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接受了幫助卻當作理所當然,而不懷感激之心,報答以愛的話,誰還願意提供幫助呢?因此,為了社會和諧發展,請莫傷好人心,讓愛雙向流動。
令人可喜的是,心懷感激的人在我們的社會是佔主流的。當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發財致富時,他必定不會忘記自己以往艱苦的日子,這也就使他有了傳遞愛意給那些還有需要的人的願望。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數人是願意品嘗到感激的喜悅之情的。當施捨者看到自己幫助的人懂得回報,哪怕不是對自己,而是對社會、他人,他已經看到自己所為的價值,這無疑讓他產生了延續自己善舉的動力。這是愛的付出,是愛的雙向流動,也是愛的獲得,社會因此受益。
也許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會可能受益萬分。還記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場特大暴雨嗎?災情在播報著,但溫情也在上演著。一夥從河北農村趕來的人們救助災民,置個人安危而不顧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贊賞。殊不知,他們都是當年唐山大地震的獲救者,是眾人的無私奉獻讓他們擁有了繼續生存的物資和信心。而現在,不忘回報的他們來幫助另一撥人獲得新生。愛與正能量的流動頂托著社會,站立、前進。我們也忘不了那最美麗的鄉村教師——伍玉錫,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這么多年來從沒落下一節課,從沒少批改一次作業。是社會人士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關懷、幫助他支撐在講台邊。這種雙向流動的愛比金子更寶貴、更堅硬。
當然也存在著愛的「返回鏈」缺失的現象。看看陝西一位任內幫眾多企業融資,任後卻慘被企業「拋棄」的局長便可知,單向的愛是多麼痛苦,社會將會變得不那麼和諧。
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點評】
寫考場文章以立意為先。這篇文章之所以優秀就在於其立意境界很高,認為愛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還是可以流動的,呼籲「讓愛雙向流動」。捐助與受助都是愛的表現,彼此應該互相尊重,互有溝通交流,這個世界才會充滿愛,並且一直傳遞下去。從立意這個角度來講,作者這樣的立意在眾多考生中算是上乘的,也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種立意。
圍繞著「讓愛雙向流動」,作者在第二段,從施捨者的角度,表達了愛的雙向流動的意義。第三段,運用了兩個事例,作者從受助者的角度表達了愛的流動的價值。第四段從反面例子入手,表達了單向的愛的痛苦。最後發出呼籲: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作者思路清晰,緊緊圍繞中心展開論述,是一篇考場優秀作文。不足的地方是用例略有不當之處,可以選更恰當的例子。另外,第四段的反面例子寫得略嫌倉促,分析未夠透徹。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胡家俊

廣東2013高考語文優秀作文:善行,我該如何安放你
慈善,本該是一個充滿人性關懷的字眼,是一個能讓行善者體知自身對於社會超出個體有限價值的義舉,亦當成為受助者生命的冬天裡的一把溫暖的手爐,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尷尬人盡皆知,就如那個感激卻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處於如此進退維谷的境遇的,在我看來,可能是行善者披著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況下,我無奈地認識到,行善者的一顆赤誠之心無可置疑,而他們行善舉的方式往往成了讓愛傳遞的最大阻礙。正因為他們總是慣於以「救世主」的目光來表達對弱勢群體的善意,受助者在這目光的省視下被點燃的一顆過於澎湃的自尊心讓善意之舉充滿了火葯味,從而,受助者拒絕犧牲在弱勢地位下愈顯珍貴的尊嚴和平等來滿足慈善家的自身價值認同。就如那最後以施捨之名拒絕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難以為繼的他們需要這份幫助,也許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經歷或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讓他們艱難的選擇拒絕。
然而,慈善之路不應因行善方式不當而閉塞阻滯。既已找到症結,何不求良醫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堅決丟下慈善這件標簽,而以人類共同體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約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個孤島,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幫助的對象,才能以最適當的方式給他們以樂於接受而有意義的幫助與扶持,讓受助人覺得,他們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著前進,而不是如難民領取政府施捨的粥糧。
晏陽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發現了「苦力」的價值的基礎上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運動中,與其稱他為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為所有農民、苦力的老師、朋友。他曾說:「欲化農民,必先農民化。」他不願安居太師矣,空談誤國計,而是紮根到農民中,探索真正對他們有用的善舉——開化與教育。
人類作為一個共同體,要成為堅固的島嶼,需要慈善的力量來修補脆弱的堤壩,而要讓慈善有力前進,就必須行善者脫下救世主的眼鏡,帶上捐助對象的眼鏡,紮根到他的世界中,問一句:「你需要什麼,我們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麼?」這才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們以對的方式共同前進。

【點評】
本文緊扣富翁熱心慈善事業,捐助三個家庭的材料,引出有關慈善的話題,並以此為中心內容展開論述,符合本次作文的材料內容和含意范圍。
文章開篇簡單點出慈善的意義後,順勢提出慈善遭遇婉拒的尷尬問題,進而分析產生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行善方式不當,緊接下文論述如何改變方式,以人類共同體的平等身份行善,並舉晏陽初的事例以佐證。最後,以共同努力改善慈善的方式為願望收束全文,回答了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
文章觀點明確,真正有效的善行需要採用適合捐助對象的行善方式,在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間搭建起平等互信的橋梁,讓善意順利進行,讓愛心順利傳播。對當前慈善存在的社會問題分析較深入,認識較深刻,能夠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思路清晰,論述較有層次。
比較遺憾的是,文中一些長句的語言表達不太流暢,意思不太清晰,全文例證較薄弱,不夠豐富有力。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陳一平

廣東2013高考語文優秀作文發布: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說,善性是人性與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麼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確鑿的流露。慈善是一種精神的體現,不應流於形式。缺乏關懷的慈善就成了施捨,而施捨,恰恰是毒葯。
慈善,不僅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當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費的食物,而非勞動得來,那麼他大概也會像眾多飢民一樣瀕於困頓。在做慈善的同時,在提供幫助的同時,要使被幫助者振作起來,鼓起生活的勇氣。如果不能,勿寧不給,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於沉淪。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關懷,而非單純對弱者的憐憫。憐憫是不值一錢的,而關懷卻是無價的。
慈善還需以適應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亞聖孟子有雲:嗟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陳游標的高調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讓人覺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進行居高臨下的施捨。不談流於形式之嫌,此舉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臉上貼金。生前曾被媒體批評「一毛不拔」的史蒂夫﹒喬布斯,去世後被發現賬上曾有一筆對斯坦福大學的高達25億美元的巨額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漢對玉米、燒餅之需要,應當更甚於也更樂於對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時注入關懷,又以合適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還必須行之得處。有些人,並不真的需要我們的善意。正因為有人行善不得處,才會有某紅十字會人員的瘋狂炫富,才會有漁夫和蛇的悲劇。將慈善行之得處,不是吝惜我們的善心,而是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們有限的慈善資源,去幫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們都是蒼穹下奔碌於浮世的小人物,我們的小慈善無法像蓋茨夫婦消滅天花病毒那樣一揮而就。我們都有自己的一顆善心,中學生、律師、清潔工、公交車司機,沒有誰的善心更高貴。正如布魯斯﹒韋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於舉手投足間。攙扶孕婦上公交車,為福利院打掃衛生,甚至與落單的老人閑聊,都可以是善心的體現。
古人根據人創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貼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過慈善的舉動點燃了歷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類的文明。而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絕施捨的窮人。

【點評】
「善性是人性與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文開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質,並對「慈善與施捨」做了確切的辨析,雖不過三言兩語,卻字字切中要義。接著,作者在對慈善的關懷本質、施行方式、落實對象的幾個層面上進行了縝密有效地論述,思想成熟深入,表達擲地有聲,展現了一位關注社會思考獨立尊重內心的中學生的良好風范。
文章結尾兩段尤為令人稱道。作者不被材料鎖定,在有限的生活經驗之上,以更為寬闊的胸襟,擴大了對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時,與之延展的慈善的內涵和外延也有了更為豐富的現實意義。
確實,行善路上,人人都是高貴的善性傳遞者,財富與善心不一定成正比,尊嚴也從來沒有排行榜。善在大愛里,更在細節中。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徐珊

廣東2013高考優秀作文:慈善,也要維護他人的尊嚴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個貧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興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猶豫地接受了,但聲明一定會償還。一家謝謝了富翁的好意,但認為這是一種施捨,拒絕了。
我很贊賞第三個家庭的做法,處事大方,不卑不亢,絲毫沒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絕中告訴富翁我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也啟示了我們:在做慈善的過程中要維護受贈者的尊嚴。
孟子在辨析義與利時曾說:「一簞食,一壺漿,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雖然孟子談的是義與利的辯證關系,但這些話也道出了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侮辱性的施捨就連乞丐也不會接受。孔子曾說:「君子不飲盜泉之水。」因此,我們在幫助他人的時候,如何維護他人的尊嚴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戰中,英國國王霍華德巡視被轟炸後的倫敦貧民區,在一棟破爛的大樓門前,他脫下帽子,向主人詢問:我可以進來嗎?詢問中體現的人文關懷和尊重讓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國公立學校在大雪時一般都會停課,但有間學校卻沒有這樣做,在大雪時依然上課。當家長向學校投訴時,校方的回答是:學校來自貧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學校停課時,他們就不能有免費午餐,就得忍飢挨餓。家長又問是否能只讓窮孩子來上課呢?對此校方解釋道:我們不想讓他們覺得是在被施捨。
不要讓受幫助的人覺得是被施捨,這或許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標了吧!這樣的幫助就像一縷溫暖的陽光,既溫暖了受贈者,又不至於灼傷他們的心;就像是一陣涼爽的春風,既撫慰了受贈者,又不至於吹亂他們的心緒。
然而,在生活中我們也不少見一些「暴力」慈善,他們行慈善之實,卻又在捐贈漠視受贈者的尊嚴。如高調做慈善的陳游標,我們不否定他確實幫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卻讓人不得不思考這樣做對嗎?有一張照片,陳游標與受贈者們舉起手中的錢,陳游標笑容滿面,但我卻看不到幾個受贈者開懷的笑臉。他們是被幫助了嗎?還是他們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
在當今時代,「微公益」、「志願活動」層出不窮,似乎是一個全民慈善的時代。但是,當我們准備做慈善時,千萬提醒自己:不要傷害了受贈者脆弱的尊嚴。
我們在幫他人,同時也是在幫自己。永遠不要以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態,請小心呵護受贈者的尊嚴吧!

【點評】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其突出的特點是觀點鮮明,論據較充實,論證較有力。文章從作文題提供的第三個家庭對待捐助的態度引出自己的觀點即:「做慈善,應該維護他人的尊嚴。」圍繞這個中心論點,作者列舉了古今中外的有關論述和做法,主要採用了舉例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式,論證了維護受捐助者尊嚴的重要性和效果。作者為了讓讀者明白尊重受捐者尊嚴的意義,還運用比喻的論證方法,說明了這樣的幫助就像一縷溫暖的陽光,既溫暖受捐者,又不至於灼傷他們的心。在論證的過程中,作者還能夠聯系現實,在肯定當前一些人善舉的同時,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最後勸告做慈善的人應該放下架子,小心呵護受捐者。全文思路清楚,論證較嚴密有力。結構較嚴謹。
全文表現出了作者對現實的關心,對正確慈善和提升慈善質量有較深入的思考,與那些說空話和套話的文章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文章存在的主要不足在於個別語句表達不夠准確順暢,如第二自然段。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周小蓬

廣東2013高考語文優秀作文公布:當慈善遭遇傲骨
隨著首富比爾?蓋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發起富豪慈善活動,慈善之風便如無數個超級颶風,迅速席捲全球。這似乎是一種皆大歡喜的事情,捐者開心,得者開心。然而,並不是所有貧困者都會滿懷感激地接過免費的贈予。在他們心中,這或許是一種施捨,一種尊嚴的丟失,骨氣的丟失。
那麼,當慈善也遭遇「滑鐵盧」,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作為一個施善者,有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國富豪陳游標高調行善,在獲得無數榮譽的同時,也一直飽受詬病。原因在於他的急躁與高調。在他的每一張宣傳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過他援助的貧苦百姓。但是那些解決了生活困難的農民,即使是笑著的,也難掩一臉的卑微與怯弱。陳游標這種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無疑是傷害了他們的尊嚴,活活地擠走了他們的骨氣。相反,大連市的微塵就做得比陳游標好多了。微塵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由無數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給需要的人送去錢財,卻不留名,不求回報。這種慈善方式不僅給受助者留下足夠的尊嚴,還很有可能感動他們,從此也加入微塵行列。由此可見,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實大不相同。窮人也有尊嚴,當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幫助他人,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有心靈上的。因此,用一種更溫和,更合適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他人。
其次,作為一個受善者,要視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事,千萬不能意氣用事。古有「不食嗟來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終活活餓死在街上。且不論施飯者態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險時仍爭一時意氣,往往得不償失。接受他人資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點骨氣,但這並不代表盲目拒絕他人好意。台大校長黃中天功成名就後回到耶魯去感謝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國大媽卻一臉嚴肅地拒絕了,並要求他去幫助更多的人來感謝她。黃中天謹記在心,一生中資助了無數學子。黃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該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過的善意經自己的手向四周擴散,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遠。
當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執己見。只有雙方平心靜氣,改變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態,才能使這場慈善皆大歡喜,施者開心,受者也開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澆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樹更加拙壯成長。

【點評】
此文伊始,緊扣材料,點明慈善有益世道人心,接著筆鋒一轉,提出當慈善遭遇傲骨,雙方出現如何面對之難題,文章由此焦點切入,選取施受之關系角度立論,可謂審題精準。文章先寫施善方式,以一反一正兩個例證闡釋說明何為正確的捐助方式。相較於陳游標,微塵團體的行善不是傷害而是維護了受助者的尊嚴。文章接著分析受捐心態,依然採取一反一正兩個例證進行論述,文章指出,意氣用事,盲目拒絕,並不代表所謂尊嚴、傲骨,正確方式應該像受助者黃中天那樣,用自己的善意回報社會。文章著意發掘此例證蘊含的施受雙方傳播善意的慈善本質,由此可見,文章立意深刻。此文結尾,以澆水施肥喻示施受雙方的本真關系,進一步強化文章的中心論點。縱觀全文,觀點辯證,結構嚴謹,論證方法得當。但此文亦存在一些瑕疵,如「擠走骨氣」的表述不準確,傲骨與回報之間的邏輯關聯略顯牽強,還出現一個錯別字「拙」,盡管如此仍不失為一篇較好的考場作文。

廣東2013高考語文優秀作文公布:點亮萬家燈火
一個熱心慈善的富翁,向三個貧困家庭提出捐助,卻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復。
一家拒絕,以為是施捨——這是戒。
一家猶豫,聲明要償還——這是慮。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這是善。
面對他人的善心與善舉,我們理所應當以善回應,在這一來一往中,愛在傳遞,善在弘揚。
戒者,乃戒心、戒備,實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凜冽的寒風中飢寒交迫的時候,突然有人端來一籠熱騰騰的包子,你卻嗤之以鼻,眉眼高揚,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這該是多麼讓人心寒!比起施捨,我們更應說是幫忙與互助,沒有富人與窮人間的高低不等,將彼此聯系的應該是共同進步,謀求大眾幸福的溫暖紐帶。若存戒備,則是築起冷酷高牆,密不透風,愛也無從滲入。
慮者,乃憂慮、焦慮,也非為上策。慮者將他人輕松的好意化為了自己肩上無形的千斤重擔,他們明白接受應當回報,卻並未透徹領悟這回報的內涵。他們將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著自己日後是否有能力負擔起這重債,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發散出去,盡己所能點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們的心房,那該是最好的回報。所謂慮,也是多慮了。
善者,受於外物,發於內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學會感激,點亮自己的心。在危難關頭,適時抓住別人伸出的援手,也不僅僅是接受,更需要內心的空曠與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樣的拒絕,那麼日後的生活該還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給予,閉塞的心又還容得下多少愛的填充?倘若如慮者一樣的多慮,那麼日後的生活該是被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壓力壓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償還,不知更大范圍地傳播開去,愛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裡。
惟有善者,不設無味戒備,不思多餘念想,懂得接受,也該是會樂於分享。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話並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樣適用。接受,並感恩,讓光明傳遞,照亮自己,溫暖他人,點亮萬家燈火。

【點評】
這篇考場作文當得起「文質彬彬」四字。
內容上寫的是對三個家庭的評議。要評議就要表態,要表態就要言說理由。這很考功夫,思想深不深刻就在這理由上。面對富翁真誠的捐助,眼前貧困的家庭該不該接受呢?作者認為要看是否有利於善的傳遞,愛的弘揚。能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理由,很見思想。
今年還是材料作文,材料是故事性的,考生可因事議論,寫成類似於時評的文章。材料反映的又是三個家庭對捐助的態度,也可以說材料是觀點(態度)型的。面對幾個觀點(態度),可以比較一番,論說孰高孰低。對觀點型材料,這種寫法可確保立意不會偏離材料內容和含意的范圍。不過評判別人的觀點妥否需用同一個衡量尺度,而且這個尺度屬正面價值體系,如是否有利於愛心傳播等。此乃關鍵所在。此文是這個方面的典範。質已勝。
文也勝。語言准確、簡潔而又冷靜,行文中閃耀著理性的光輝。分析溫婉而到位,毫不強加於人而又讓人信服。當然也有問題,最刺眼的是把「無味」筆誤為「無謂」,但這些不過是白璧之微瑕。對考場作文誰又能吹毛求疵呢。
值得肯定的當然不止這些,如篇章結構就值得讀者去體味,此不再贅言。
總之,這是一篇具有示範意義的考場作文,無論是審題立意還是語言、結構等都有可資借鑒的地方。
點評人:華南師大附中高級教師黃業泉

Ⅲ 2013年高考滿分作文《誰欠誰的幸福

《誰欠誰的幸福》,2013年高考滿分作文
用張無忌和楊過開篇就已打動我,以下是原文:
張無忌放棄了江湖與江山
他把幸福給了趙敏
卻把牽掛給了小昭
把漂泊給了蛛兒
把憾恨給了芷若……
楊過和小龍女最終做了神仙眷侶
也許他知道,也許他不知道
也許他裝作不知道
程英和陸無雙為他負盡青春拋盡韶華
郭襄為他天涯思君念念不忘
也許他記得,也許他不記得
曾經有一個叫公孫綠萼的姑娘把一生停駐在他一剎那的目光里,
而他所能給的,也只能是一曲清簫、三枚金針或者某一刻的眷顧而已。。。。。。
這世間,太少的相濡以沫,太多的相忘江湖……
我們曾經深深地愛過一些人
愛的時候,把朝朝暮暮當作天長地久
把繾綣一時當作被愛了一世
於是承諾,於是奢望執子之手,幸福終老
然後一切消失了,然後我們終於明白
天長地久是一件多麼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幸福是一種多麼玄妙多麼脆弱的東西
也許愛情與幸福無關
也許這一生最終的幸福與心底最深處的那個人無關
也許將來的某一天,我們會牽住誰的手,一生細水長流地把風景看透。
其實承諾並沒有什麼,不見了也不算什麼
所有的一切自有它的歸宿
我們學著看淡,學著不強求
學著深藏,把你深深埋藏
藏到歲月的煙塵企及不到的地方……
只是,只是為什麼在某個落雨的黃昏
在某個寂寂的夜裡你還是隱隱地在我心裡淡入、淡出
淡出、淡入,拿不走,抹不掉。
阿朱如花的笑靨正在青石橋旁小鏡湖邊漸漸凋零
喬峰在滂沱的夜雨中淚雨也滂沱
你給我保護,我還你祝福
你英雄好漢需要抱負
可你欠我幸福,拿什麼來彌補!
陳家洛不願負天下人,便負紅顏。
一個為他香消玉殞,一個因他寂寞餘生,
也許他的命運早早已是註定。
終是塞上牛羊空許約。
空許約,空許約,幸福永遠未完成……
我多麼想和你有一個深深的擁抱之後,轉身離去。
情深未變卻寒盟
終究差了那麼一點點
幸福轉眼消逝
從此一個人,日日自己關門
一個人熄燈
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只不過寒冷的夜裡少了一個人的溫暖
人有時候,總在失去時才後知後覺,一些人,一些事,以為只是生命中一抹浮雲,以為可以從此相忘於江湖,卻在別離之際發現,那些過往原來早已紮根在心底,拿不掉,抹不去。
眷戀的人,給不了你承諾,於是你終於明白,幸福是一件多麼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可是為何仍要飛蛾撲火,執著一生?也許就如李莫愁時常低吟的那樣: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世界上最復雜的東西,一個人又如何能想的透徹?
有一個人,教會你如何去愛了,但是,他卻不愛你了。
有一個人,你一直在等他,他卻忘記了你。
有一個人,他想離開了,你卻沒有絲毫挽留,因為你漸漸明白,挽留是沒有用的,你能給的,只有自由。
你以為只要走的很瀟灑,就不會有太多的痛苦,就不會有留戀,可是,為什麼在喧鬧的人群中會突然沉默下來,為什麼聽歌聽到一半會突然哽咽不止。你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麼,不知道自己在堅持什麼,腦海里揮之不去的,都是過往的倒影。
愛你的人,對你的要求很少,可以在很想你的時候看看你
...

Ⅳ 03年『遼寧高考滿分作文

捕捉理性的靈光

求知的瞳孔放飛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貯滿流連,赫然印著「感情用事與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邊上,綿亘於高三的歲月,即將步入社會的熔爐,憑借直覺和感情親疏去認知這個紛繁的世界,還是邏輯分析,理性判斷,助長理性的羽翼?我願意讓生命噴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靈光。
但是,我們幼稚的心能夠排除感情的絞絆,愛的糾紛嗎?於是我獨自躺在那一方蘆葦
地里去傾聽先人的諄諄教誨———孔夫子一襲長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諸葛斬馬謖,忍痛割愛,那是諾言,是軍紀,是理性啊!海明威獨守大海般的憂傷,梵高獨具向日葵般的孤單,冉•阿讓受折磨一生,最終顧全大局,為保全機密殺死情人。
我們澄清的眼睛裡無法寫滿滄桑與事變,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為了後師之鑒,我們從古典,實錄,現實中,可以有所感悟,尋求方向。從司湯達的《紅與黑》,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我鮮活的心靈觸及到了主人公在感情上和倫理上,理性的矛盾和揪心的苦惱。從中可以折射出現實生活的影子,貪污犯不是一上任就徇私枉法的,殺人放火者也許是執著於對某個親人的不平或保護,同樣的一句話,兒子說出來就是聰明,鄰居說就是布下暗室。人就是這么一種奇怪的動物,但是我們應該看準方向,學著成熟,試著長大,流年似水,不應該只將淚光鐫刻;風雨如晦,總應該把羽翼淬火。
如果不是理性,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姜樹椿會重新走上手術台?葉欣會成為又一個南丁格爾節的持燈護士?何大一會放棄「艾滋病雞尾酒療法」的研究,不遠千里治非典?感情是枝葉,是潤滑劑,感情的親疏遠近不會影響我們對事物正確的認識,理性永遠是主幹和主流,要不然,當代「孔繁森」鄭培民怎麼永遠牢記「不要闖紅燈」,伏明霞追求那駭世的弧線,張健告別年邁父母,橫渡渤海海峽……
寵辱皆忘,看天上雲卷雲舒;去留無意,望庭前花開花落,向太陽揮一揮手,去捕捉理性的靈光!
----------------------------------------------------------------------
猛虎與薔薇

「名山大川,小橋流水,可悅人目;蟬吟蟲唱,風聲雨聲,可愉人耳;濤走雲散,潮湧星移,可啟人思;珍器古玩,詩文書畫,可怡人情。」這斑斕絢麗的事物,給了我們最直觀的認知。
高山流水,天涯毗鄰,給了我們知己的感動;相濡以沫,舉案齊眉,給了我們愛人的感動;合家歡樂,天倫之樂,給了我們家的溫馨。這何嘗不是感情的體會?
英國當代詩人西格里夫曾寫過一行不朽的絕唱「我心裡有猛虎在細嗅薔薇。」這說明人擁有兩面性:感性和理性。感情親疏是感性的,對事物的認知是理性的。從歷史的源頭漫步到現代,我們人類便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演繹著動人的人生哲學。
我們往往因過分親近或疏遠某個人,而使我們對事物的認知蒙上了一層稠密的感性雲霧。子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事物的認知,因個體差異而不同,這是必然的,但如果因此而悖駁事物價值的唯一性,這是荒謬的。楚國國君不就是因為聽取愛妃讒言而使屈原因直諫而放逐嗎?夫差因此而喪國。歷史中有太多太多這樣的昏君,有太多太多這樣的歷史鬧劇。
當然,也有看穿迷霧而感悟覺醒的人。鄒忌說:「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人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他運用這瑣事中的感悟,成功地說服了齊王廣開言路。
其實,對事物的感知也需要感情的柔化。正如稜角突兀的堅石需要柔水圓潤,奇偉雄麗的火山需熾熱融化為岩漿,這樣才能在逆境中「柳暗花明又一村」。親情留予我們關懷,給予我們安慰,當我們對事物越發親近,我們的認知就越發深刻。紂王曾問雲中子:「先生何處而來?」答曰:「公似白雲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紂王發難,「雲散水枯,君歸何處?」答曰:「雲散皓月當空,水枯明珠出現!」正是這種對於自然的無限親切,才孕育了博大的曠達的人生哲學。
然而真正的大智慧,是兼容二者的。莊子便是這棵享有陽光同時設下樹陰的哲人之樹。他妻子死後,他大哭須臾,後又會心的笑了起來。正是這種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的完美結合,成就了他物我合一,無所依賴的無我哲學。
用感性賦予理性以靈性,用理性鑄造感性的肌骨。山高月小,落花流水,當我們寄以情思,這種認知也富有哲理。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這種認知也可勾起我們奮斗的沖動。
在感情親疏面前,我願做一株薔薇;在事物的認知上,我願是一隻猛虎,用理性的心細嗅感性的芬芳。
----------------------------------------------------------------------
一個關於「偏見」的偏見

偏見之於看風景,是大有差異的。風景沒變,但倘若看風景的人戴上有色眼鏡,景緻也就大不相同了。有偏見的人當然全是有心的,並且大抵以唐朝名僧慧能為榜樣,主張「心外無物」,看東西想問題時不免給自己的心加裝一副有色眼鏡,然後再將頭縮於腹內,如同刑天之民,視聽蒙蔽,如此一來,偏見就形成了。
我們每個人在環境一樣,心境不一樣時,一個個偏見便會從心靈的墨鏡後「倏」地鑽出來,同樣一個晚上,「歡愉嫌夜短,沉悶嫌夜長」便是這個道理。世事如此,人世(事)亦如此,法語中的「喜樂」(bonheur)便是由「好」和「鍾點」兩個片語成,而德語中的「沉悶」(langweile)據字面上解釋卻是「長時間」,個把鍾頭說不上長,也談不上短,但正由於心靈的偏見,愉悅和沉悶也便應運而生了。
「偏見」和「偏愛」如同孿生兄弟,是分不開的,「偏愛」必產生「偏見」,而「偏見」又偏愛所偏愛的。雪萊的《贈珍妮——一個回憶》中對啄木鳥的描寫中道:「鳥鳴山更幽」,王籍名句中也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而王安石的世界觀與前面二位大相徑庭,寫道:「一鳥不鳴山更幽。」後人譏為拙筆,可見針對鳥叫,王安石認為是大煞風景的「鴉鳴鵲噪」,而雪萊和王籍則推為「鶯啼燕語」了。
我們怕偏見,更怕偏見多了,「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於是無端地懷疑自己,但更多的卻是懷疑別人,又常常摸著良心,看看是否戴了有色眼鏡,常常按住心靈的縫隙,以防「偏愛」乘虛而入,「偏見」乘虛而出。但長久這樣折騰下去,不免身心俱困。於是又產生一個偏見:「我公正得很!沒有偏見!」
叔本華在《哲學小品》第二百七十八回中寫道「思想家應該是聾子」,此話大有道理,否則耳根不清凈身心受玷污,必產生偏見,繼而產生假道學。但這只是被迫防範偏見。倘若要根除,怕只能不長心了。錢鍾書說人人都有偏見,因為人人的心都是長在左邊的,心是偏的便是偏心,偏心所以產生偏見,偏見侵蝕我們的頭腦,於是思想也有所偏,這便是為什麼但丁在《神曲》中寫「地獄里連太陽也是冷清清,靜悄悄」的和「魔鬼偏愛牛,所以常現牛形」的緣故了。
心是長不回正中間的了,所以,我們想東西時不妨少用心而多用點尚未偏倚的大腦,便可杜絕偏見。當然,心上的有色眼鏡是一定要取掉的,據艾克曼1830年同歌德的談話中所述,歌德最討厭戴眼鏡的人。

Ⅳ 2013年遼寧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什麼

主題:沙子與珍珠。
材料大意
有一位年輕人非常沮喪的走在沙版灘上,一位老人看見了問他權怎麼了。年輕人說自己得不到大家的認可。老人把一塊石頭扔在沙灘上,問年輕人,你能找到嗎?年輕人回答,找不到。老人又把一顆珍珠扔在沙灘上,問年輕人,你能找到嗎?年輕人說能。年輕人恍然大悟,一個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Ⅵ 求2013年高考滿分作文

2013上海高考滿分作文
風中的余香
(得分:68分)
那輝煌的盛唐早已過去,但詩歌仍千百年來在人們心間流淌;古希臘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卻依舊蔓延,在更深廣的土地上,燃燒了幾千年。
猶太王大衛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會過去」。是的,沒有什麼可以永存,最宏偉的大廈最終也不過化作歷史風塵中的一把碎土,但我們創造過的思想與美,卻在它們的載體與軀殼湮滅後,化作歷史風沙中的一抹余香,纏繞亘古,永不逝去。
當年左光斗被魏忠賢殺害後,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隨(後)魏忠賢一飲而下。連喉骨也徹底地碎了,魏忠賢才徹底放心了,如此,你還如何再上書、進言?他卻不知,自己飲下的,是一生的恐懼。那東林黨人的傲骨不滅,他們的靈魂成為奸惡之人永遠的噩夢,也幻化成為歷史一曲永恆悲壯的絕響。
是的,一切都不會過去。形式的過去預言著內涵的永存。
而今,在這個身邊風景迅速變化的時代里,你是否曾聞到,那風中的余香?古龍曾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傳承與遺留。有那麼多人感慨的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喪失,於是他們迫切地想重建,想發揚光大。如此並沒有錯,只是有許多的文化,它隨著歷史的雲煙,早已很難在當今世界坐上一把輝煌的交椅。它們的位置,應當成為風中的淡淡香氣,人們精神家園的盆景,在無聲中滋養與溫潤我們的感情。那些遺忘是必然的啊,傳統的審美,或是略帶迷信色彩的習俗,它們其實從未在(我們)身邊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換回轟轟烈烈的紀念形式,我們才反會感(覺)[到],它們逝去的姿態。 並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為那風中的余香。逝與留的辯證正是自然與歷史最智慧的斟酌。當表面隨著風沙漸漸融化,那內核也正緩緩顯露它的精華。時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讓我們看清一樣事物它真正的價值。大西北的敦煌,曾經的飛天完整而清晰,但對畫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畫;如今的它雖乾涸百孔,卻更能承擔歷史的厚重,真正的傑作,必是經過歷史風霜的淘洗,然後逝去了一些,卻更余留了真和美。
我們這個時代,是否想讓後世回望的時候能找尋到如此一些不滅的精魂?那就讓文學的泡沫,讓市場的包裝淡去些吧,它們,只會在風中逸散。
一直難忘的一次畫展,是新興的畫家自辦的,朋友看到一幅畫問我,那究竟是傳統畫風還是後現代的?我看著那幅畫,很溫暖。

Ⅶ 遼寧卷2013年語文高考作文題目:一位年輕人事業無成,一天他在海灘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

這個題目的關鍵詞句是「一個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題目的傾向性可以內從 人需要做珍容珠,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入手,人要努力,積極追求,當然從思辨性的角度可以補充說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珍珠,哪怕是沙子也有沙子的美麗,溫柔。 精銳老師替你解答

Ⅷ 遼寧高考滿分作文:尊堅守了卻了誰的浮生

我是一顆拒絕融化的冰,堅持這樣的角度和堅硬,我是一顆拒絕融化的冰,堅持不變的寒冷和清醒。——題記
生活中存在著太多的未知數。當你得意時,不要過分歡喜,當你落魄時,不要過於悲傷,堅守自我,從容地對待世界的沉沉浮浮。
蘭亭傳世
那個時代,彷彿被老莊主宰。
一篇《逍遙游》不知惹起了多少人的嚮往,「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多麼瀟灑豪邁!一時間,追捧者無數,出世人仙,逃避現實、自由放任的作品泛濫興起,可是,有位智者卻堅守自我,十分清醒地不為所動。在玄學盛行的風氣下,王羲之堅持自己的文風,一反「清心寡慾,尤善玄言」之風,大筆揮就一篇情直語篤、樸素自然的優美散文《蘭亭集序》,成了中華古典文學寶庫中的珍寶!
堅守自己的文風,「翩若浮雲,矯若驚龍」的書法家在文壇獲得一席之地。
陸游報國
靈魂蓄滿了報國之情,他的目光堅毅明亮得能洞穿人世的一切陸游——一個對國家無比忠誠、無比摯愛的老者。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他拳拳的愛國之心可見一斑,可是,英雄如他,卻時運不濟,懷才不遇,盡管有「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憤懣,他卻依然堅守看自己不移的報國之心。他企盼大宋統一,他渴望收復失地,或許「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正是他此刻心情的寫照吧!
但誰又能理解他英雄遲暮的辛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成了他的遺訓,也見證著他堅守的赤膽忠心!
堅守自己的報國之心,你樹立了「零落成泥碾作塵,惟有香如故」的志士形象。
諸葛忠魂
草廬中的他,燃青燈,調素琴,誦黃卷,占盡古風神韻。躬耕於隴畝之中,高吟著「大夢誰先覺,平生自我知」,自得其樂。
為報三顧茅廬之恩,他出山輔佐劉備,「未出茅廬而先知三分天下」是他的睿智,「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是他的神勇!忘不了,先帝白帝城託孤的殷切目光;忘不了,許下承諾時自己堅守的眼神!無奈,少主卻是扶不起的阿斗!其實你明明可以取而代之。可是,你堅守著自己的承諾,依然默默地輔佐著樂不思蜀的阿斗,縱然一切只是徒勞!
堅守自己的承諾,你贏得了「出師一表真名士,千古誰堪伯仲間」的美名!
堅守自己,了卻了浮生,贏得了美譽!

Ⅸ 2013遼寧高考語文作文 有關珍珠與沙子的問題 網上的立意是人只有當一次珍珠才會被人尊重與承認

網上是扯淡的,如果只寫一面,從材料的敘述來看最後的落腳點也是平凡,不應該是偉大,不過我認為最佳的立意應該是大與小的辯證,所以放心吧

Ⅹ 2013高考滿分作文

哪個省的

閱讀全文

與2013遼寧高考滿分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