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考滿分作文《曹操遺書》原文
曹丕吾兒:
嗚呼,為父大去之日不遠矣!於此海內戰亂紛仍、國家鼎足三分之時,吾委實不忍撒手而去。想當年吾雄心勃勃,欲拯萬民於水火,一統華夏,建宏圖大業。如此夙願,今日將成泡影。天乎?人乎?而今已乎!父死不瞑目也!
人言:「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父有緊要之言欲告於汝,望汝切記!
甲子年,黃巾作亂。吾挺身而出,集思廣益,與眾多仁人義士並肩攜手,齊心協力,斬賊首級萬余,終大破之,故得以入朝為官。後吾敗袁術,誅呂布,身居宰相之高位,挾天子以令諸侯,欲定天下。
袁紹恐吾勢大,率兵四十餘萬來攻,決於官渡。其時吾兵微將寡,糧草不濟,世人莫不以吾必敗。然吾了無懼意,欣納謀士雅言,從長計議,與紹巧妙周旋。時許攸「屈身袁紹,言不聽,計不從」。方其來投,吾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攸出奇計,獻良策,吾軍智劫烏巢,火燒糧草,遏絕退路,令紹首尾無暇相顧,終獲全勝。自古及今,以寡敵眾、以弱克強者寥寥,然吾創此奇跡,豈不快哉!
後,吾取冀州,奪荊襄,滅劉表,擁軍百萬,上將數千,兵精糧足,橫掃中原。意氣洋洋,躊躇滿志,旌麾南指,與孫劉聯軍決於赤壁。
此時北方初定,諸侯或死或降,天下與吾爭雄者,唯孫權、劉備而已。然其兵卒之和亦不過五萬,吾自以孫劉必敗,一統江山指日可待,遂妄自尊大,盲目自信。又輕信庸碌輩蔣干之語,誤中龐統連環奸計,拒納其他謀士之諫,被周瑜小兒、諸葛村夫火燒戰船,八十餘萬大軍頃刻煙焰張天,豈不痛哉!吾丟盔棄甲,狼狽逃竄,幾至走投無路。後敗走華容,險些喪命,徒留笑柄。
此奇恥大辱,吾沒齒不忘!回朝後反復自念,始知剛愎自用,輕信偏聽,拒諫飾非,禍莫大焉!
曹丕吾兒,為父縱橫天下三十餘年,群雄漸滅,止有孫權、劉備,未曾剿除,余皆不足為慮。而今不起,引以為憾。未竟事業,望汝繼承。汝當記取父之教訓,遇事不可妄自尊大,自以為是,亦不可忠奸不分,是非莫辨,偏聽輕信,切勿重蹈父之覆轍。臨終遺言,兒其切記。勉之!勉之!
父字
『貳』 寫曹操的文章 文采最重要、句段也好 高考高分作文也好
給曹操的一封信
<P align=center>胡暑一
<P> 尊敬的曹丞相:
<P> 我知道,千百年來您蒙受著不白之冤,被人們認定是白臉的奸臣。但是,在我的心中,您卻是一個大大的英雄。
<P> 我說您的英雄,既不是信口開河,也不是須溜拍馬。看看羅貫中筆下的您吧,雖然他一貫擁劉反曹,但是您的光輝形象,並沒有因此而湮沒。
<P> 正是您,白門斬呂布,官渡敗袁紹,結束了漢末以來長期存在的豪族混戰局面,並且解除了西北邊疆游牧民族的威脅,恢復了黃河南北的封建秩序,為後來的西晉統一鋪平了道路。
<P> 正是您,戎馬倥傯三十多年,既熟讀兵書,又身經百戰,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不僅使大大小小的豪族一個跟著一個地倒在您面前,更可貴的是您征戰之暇還撰寫兵法,前後竟有十餘萬言。
<P> 也正是您,「登高必賦」,所作詩賦,文采斐然。不僅父子三人都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在您父子的周圍,還有像「建安七子」等諸多文人。你們大家的作品,蒼涼悲壯、剛健清新,被後人譽為「建安風骨」,在中國文學史上寫下了光彩奪目的一頁。
<P> 人們說您奸詐狡猾,但是在我看來,您的胸襟氣度,反而是某些正人君子所不如。青梅煮酒,您已經看出了劉備有梟雄之姿,但仍不忍加害,反以英雄稱之。此等心胸,何樣寬廣。東吳大將周瑜呢,他也發現劉備非池中物,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殺掉他;後來發現諸葛亮比他還行,也想殺之以絕後患。和您比起來,周瑜實在是太渺小太妒賢忌能了。
<P> 所以,不論人們對您如何品頭論足,但是我相信:您,就是您,您,我心中永遠的英雄
『叄』 曹操東臨碣石的高考滿分作文
曹丕吾兒:
嗚呼,為父大去之日不遠矣!於此海內戰亂紛仍、國家鼎足三分之時,吾委實不忍撒手而去。想當年吾雄心勃勃,欲拯萬民於水火,一統華夏,建宏圖大業。如此夙願,今日將成泡影。天乎?人乎?而今已乎!父死不瞑目也!
人言:「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父有緊要之言欲告於汝,望汝切記!
甲子年,黃巾作亂。吾挺身而出,集思廣益,與眾多仁人義士並肩攜手,齊心協力,斬賊首級萬余,終大破之,故得以入朝為官。後吾敗袁術,誅呂布,身居宰相之高位,挾天子以令諸侯,欲定天下。
袁紹恐吾勢大,率兵四十餘萬來攻,決於官渡。其時吾兵微將寡,糧草不濟,世人莫不以吾必敗。然吾了無懼意,欣納謀士雅言,從長計議,與紹巧妙周旋。時許攸「屈身袁紹,言不聽,計不從」。方其來投,吾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攸出奇計,獻良策,吾軍智劫烏巢,火燒糧草,遏絕退路,令紹首尾無暇相顧,終獲全勝。自古及今,以寡敵眾、以弱克強者寥寥,然吾創此奇跡,豈不快哉!
後,吾取冀州,奪荊襄,滅劉表,擁軍百萬,上將數千,兵精糧足,橫掃中原。意氣洋洋,躊躇滿志,旌麾南指,與孫劉聯軍決於赤壁。
此時北方初定,諸侯或死或降,天下與吾爭雄者,唯孫權、劉備而已。然其兵卒之和亦不過五萬,吾自以孫劉必敗,一統江山指日可待,遂妄自尊大,盲目自信。又輕信庸碌輩蔣干之語,誤中龐統連環奸計,拒納其他謀士之諫,被周瑜小兒、諸葛村夫火燒戰船,八十餘萬大軍頃刻煙焰張天,豈不痛哉!吾丟盔棄甲,狼狽逃竄,幾至走投無路。後敗走華容,險些喪命,徒留笑柄。
此奇恥大辱,吾沒齒不忘!回朝後反復自念,始知剛愎自用,輕信偏聽,拒諫飾非,禍莫大焉!
曹丕吾兒,為父縱橫天下三十餘年,群雄漸滅,止有孫權、劉備,未曾剿除,余皆不足為慮。而今不起,引以為憾。未竟事業,望汝繼承。汝當記取父之教訓,遇事不可妄自尊大,自以為是,亦不可忠奸不分,是非莫辨,偏聽輕信,切勿重蹈父之覆轍。臨終遺言,兒其切記。勉之!勉之!
『肆』 急尋關於曹操的高考滿分作文
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謀臣 自己搜去吧
『伍』 關於「曹操」的一些優秀作文
曹操傳
【人物簡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人物事略】
1. 曹操搶新娘
曹操年輕時,曾經與袁紹一起喜歡過游俠的生活。看到人家剛結婚,於是就潛入到主人的園中劫走新媳婦,與袁紹一起逃出來。迷了路,掉到枳棘中,袁紹不能動彈。曹操大叫到:「小偷兒在此!」袁紹急迫之下自己逃了出來,這樣他們都跑掉了。此等小事反映出曹操的靈活機智。
2. 疑殺華佗
晚年的曹操患了頭腦痛風症,僚臣華歆向他推薦了神醫華佗,遺憾的是,當華佗指出其症因風而起,病根入腦,風涎不能出,枉服湯葯,須利斧開腦取風涎方可根除時,曹操竟疑心華佗是乘機害他性命,遂將華佗殺了,一代神醫命絕於世。
3. 廢除寒食節
「寒食節」相傳起於春秋時嚴明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們就定於是日禁火寒食一百餘天。曹操有一年視察並了解當地百姓的生活民情時,發現民間百姓們每年度過「寒食節」的方式,已經非常嚴重地危害和影響了老百姓的身體健康,於是下令廢除。
4. 提倡薄葬
218年,曹操頒布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樹。一年後,他為自己准備了送終的四季衣服,並留下遺囑說:我如果死了,請按當時季節所穿衣服入殮,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5. 割發代首
有一次,曹操大軍經過農田,看見田裡莊稼豐收在望,於是下今凡踐踏麥田的,就斬首示眾。不料自己的馬受驚而一下子躥入麥田中,踐踏壞了一塊兒麥田。為了實現自己的命令,取信於民,於是就割了自己的頭發來代替。
6. 望梅止渴
曹操征張綉時,路上缺水,將士皆渴,於是他以鞭虛指著前面說有梅林,軍士聽說後均感到口中生唾,於是都不渴了,最終走出了困境。
7. 煮酒論英雄
一日,曹操與劉備相論天下英雄,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乃從容俯首拾箸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丈夫亦畏雷乎?」劉備:「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意思是自己尚且害怕雷聲,更何況與曹操並稱英雄呢?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曹操於是不疑劉備。
8. 節儉
曹操對家人和官吏要求極嚴。他的兒子曹植的妻子因為身穿綾羅,被他按家規下詔「自裁」。宮廷中的帷帳屏風破舊之後縫補一下再用,不可換新的。這個時期,天下鬧災荒,資財匱乏,曹操帶頭不穿皮革制的衣服。冬天,朝廷的官員們都不敢戴皮帽子。
9. 曹操選女婿
曹操有個長得很美麗的女兒,許多王孫公子紛紛前來求親。曹操見他們都是些紈絝子弟,就一一拒絕。後來,聽說有個才子名叫丁儀,很有學問,只是相貌不雅,一隻眼還是瞎的,曹操當面試他的學問。丁儀果然對答如流,談吐不凡,才華橫溢。曹操當場就將女兒許配給他,幾天後為他們舉行了婚禮。
11. 官渡之戰
200年,袁紹率10萬精兵與曹操2萬兵相遇於官渡。當時袁紹占明顯優勢,曹操採用聲東擊西,各個擊破的戰術斬袁紹的兩名大將顏良和文丑,並率5000兵馬,偽裝成袁軍,偷襲烏巢,把袁紹的軍糧全部燒毀。殲滅袁軍7萬多人,袁紹僅帶800騎兵逃脫。官渡之戰,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12. 赤壁之戰
208年十二月,曹操興兵東下,在赤壁與劉備、孫權的聯軍相遇。周瑜火燒赤壁,劉、孫聯軍水陸兩路進攻,曹操大敗。從華容道步行回到北方。
13. 心驚筆落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聽說孫權將荊州借給了劉備,心中大震。當時,他正在書寫文章,聞訊,驚得手中的筆下落於地。這不僅是對劉備據有荊州的顧忌,還因為孫、劉聯盟的鞏固,使曹操的南方部隊受到威脅。
14.知人善任
建安20年,曹操派張遼、樂進、李典帶7000人守合肥,並送一木匣,上書「賊來乃發。」不久,孫權率10萬大軍來攻合肥。張遼拆開木匣一看,裡面錦囊上寫道:「若孫權至,張、李二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遂按此計,選精兵800,奮勇出擊,直搗孫權指揮旗下,孫權大驚,急退,又被張遼追擊,大敗而去。後人評論此事:「守合肥之戰,孤立無援,十分艱險。專任驍勇者出戰會惹事被動,專任持重者將士氣不足。讓勇猛的張、李二將軍奮兵突擊,然後憑樂進的剛毅固守。這樣的安排真是絕妙之極!」由此可見曹操知人善任。
15. 因器授職
據史書記載,王修原是袁譚的別駕,此人清正廉明,歸附曹操後,曹見他家中谷不滿十斛,書卻有數百卷,不禁嘆到:「節士果然不是妄自其名」。於是任他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將,領導鹽鐵官營,後又升魏郡太守。王修不負重望,在任嚴明賞罰,抑強扶弱,受到了老百姓的稱贊。
16. 裸足迎才
許攸來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覺,一聽舊友許攸來投,連忙從床上跳下來,鞋襪不穿,連忙跑出恭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許攸一見,感慨萬千。
17. 二虎競食
曹操控制了皇帝百官,便想攻打徐州的劉備、呂布。謀士荀獻出一計,叫「二虎競食」。曹操奏請皇帝,任命劉備為徐州太守,叫劉備殺呂布。事情成功,劉備就失掉一個幫手;事情不成,呂布也會殺掉劉備。
18. 驅虎吞狼
劉備不殺呂布,曹操又生一計,先派人告知袁術說劉備上表皇帝要攻取南郡,隨後又正式下詔讓劉備征討袁術,兩邊一打,呂布必然會另打主意。這叫「驅虎吞狼」之計。
19. 東臨碣石
207年,統一北方的大局已定,仲秋八月,秋高氣爽,親率威武之師,滿懷勝利豪情,長驅東進,渤海西南岸惟一山突兀,靈秀獨鍾。曹操自然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滄海,歌以詠志。於是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觀滄海》。
20. 夢里殺人
曹操為人,猜疑心很重。也許是處於變化不定、波譎雲詭的政治軍事環境使然吧,他特別防範有人暗害他。有時這種防範心理幾至於病態。曹操常說:「我睡眠時不可妄自接近,太近了我便砍人,自己也不知道。左右的人應該十分小心這件事!」後來假裝睡著,他所寵幸的一人,私下給他蓋被子,趁機把那人殺了。從此以後每次睡眠,左右的人沒有誰敢靠近他。
21. 濫殺無辜
董卓敗亂朝綱,曹操帶領幾個人逃回鄉里,經過友人成皋呂伯奢的家,伯奢出去了,只有他的五個兒子。夜晚聽到他們食器碰撞的聲音,以為是想謀害自己 ,於是在夜裡殺了他們。而且還凄愴地說:「寧可我對不起天下人,但絕不能讓天下人對不起我!」由此可見曹操陰險冷酷的權謀。
22. 善用楊沛
曹操路過新鄭的時候,部隊缺糧,楊沛幫助過曹操,因此深得曹操喜愛。於是將楊沛提拔為鄴城令(當時叫京兆尹)。楊沛上任之前,曹操召見了他,並問他如何治鄴。楊沛回答:「我一定竭盡心力,大力宣傳法紀,使人人遵紀守法。」曹操聽後十分高興,對左右的人說:「你們聽見了沒有,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楊沛還沒正式上任,一些豪強地主和皇親國戚聽說楊沛要來鄴城了,都紛紛告誡自己的子弟檢點一些。
23. 斗羊
一次曹操被袁紹打敗,退兵曹州(今菏澤)。一日,曹操忽見兩羊相抵,非常威風。他精神為之一振,馬上計上心來:何不借觀抵羊以振軍威?於是,便召集部下觀賞抵羊表演,果然鼓舞了士氣,軍威大振。曹操趁機反戈一擊,打敗了袁紹。從此,這里便興起了斗羊之風。
【傳主說話】
卻東西門行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舉翅萬餘里,行止自成行。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
薤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盪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權威發言】
晉 陳 壽:可謂非常之人 ,超世之傑矣 。
梁 鍾 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卷下)
唐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當艱難之運,棟梁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於往代 。觀沉溺而不拯,視顛覆而不持,秉鈞國之情,有無君之跡。(《祭魏太祖文》)
宋司馬光:以魏武之暴戾強伉,加有大功於天下,其蓄無君之心久矣。乃至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豈其志不欲哉?猶畏名義而自抑也。(《資治通鑒》)
宋 蘇 軾:魏武長於料事而不長於料人,是故有所重發而喪其功,有所輕為而至於敗。(《魏武帝論》)曹操陰賊險艱,特鬼蜮之雄者耳(《孔北海贊》)
宋黃庭堅:南征北伐報功頻,劉氏親為魏國賓。畢竟以丕成霸業,豈能於漢作純臣。兩都秋色皆喬木,二祖恩波在細民。驚馭英雄雖有術,力扶宗社可無人?(《讀曹公傳》)
清劉熙載:曹公詩氣雄力堅,足以籠罩一切。建安諸子,未有其匹也。(《藝概?詩概》)
章 太 炎:信智計之絕人,故雖譎而近正。(〈〈魏武帝頌〉〉)
魯 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
毛 澤 東:殷紂王(通常稱之為「暴君」)精通文學和軍事,秦始皇和曹操全都被看作壞人,這是不正確的。
郭 沫 若:他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人,據史書所載,他能夠不信天命,不信鬼神,毀滅邪祠,破除迷信,禁止厚葬,禁止復私仇,諱不避權貴,舉能揚側陋,敢於公開下令要選用,被人稱為「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
范 文 瀾:他是撥亂世的英雄,所以表現在文學上,悲涼慷慨,氣魄雄豪。
沈 伯 俊:文學形象曹操不是歷史人物曹操的真實復製品,但他卻是歷史人物曹操基本特徵的演繹,既有雄才大略、志在統一的傑出政治家的一面,又有極端利己、殘民以逞的封建統治者的一面;既有精通韜略、長於用兵的一面;又有忌賢妒能的一面。
【來料加工】
話題1: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
材料加工:
推而廣之,既然人們喜歡憑自己的感情親疏來看待事物,那麼某些歷史的、社會的東西便很值得懷疑,因為那些說者寫者總會把自己喜愛的說成好的,把自己憎惡的說成壞的。
記得歷史上常有這回事。比如說某政權到了不得不更替之際,某些人便興兵起義,等到江山到手,便口口聲聲稱他的「起義」是順天應命,大勢所趨,而當其治下的百姓因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起來反抗了,則為大逆不道,是造反,當誅九族!明明同是起事,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何也?「順我者昌,逆我著亡」也!事且如此,況於人乎?我不得不懷疑史書上記的某某欺師滅祖,某某體恤萬民的真實性。魯迅就曾關於曹操的記載而說因為曹魏運短,歌功頌德的少了,而作史的又大半是後朝之人,口誅筆伐的多了,所以我們看到的戲台上那面目可憎的曹操並不是真正的曹操。(2003年安徽高考優秀作文《偏心》節選)
話題2:規則
材料加工:
死守成規也難成方圓。恰當的規則使世界更加有序,然而隨著不斷的發展、變化,也要有突破才能發展。昔日漢人寬袍大袖,不免風度翩翩,卻被夷狄之人打得落花流水,於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成就千秋霸業。魏武曹操提於禁於亡卒之間,識許諸於荒野之際,得到了大批有才幹而身份低下的下層軍官,才破袁紹,敗呂布,建立強魏,但這種制度使大批士族支持漢帝,曹操—生不得稱帝。其子以九品中正制收盡天下官宦,完成了朝代更替的使命。前面說過秦以嚴以定民,卻因苛律失天下,漢高祖約法三章以定民心,以老莊之道休養生息,儒家之道得天下人才。可見,突破了陳舊的束縛,才有長足的發展。(2002年北京高考優秀作文《何成方圓》節選)
話題3:相信自己和聽取別人意見
材料加工:
曹操每每在作出重大的決定之前,都要廣泛征詢謀士們意見。這樣做對減少因決策失誤而招致不可挽回的敗局的好處,不用我多說相信大家都能知道。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對謀士們的鼓勵,使謀士們得到了重視。讓人的才華得到施展,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比較典型和有代表性的,就是曹操遷許都前的一件事:一日,有一個人因大荒之年精神體態保持得很好而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一問,原來是董昭!曹操馬上避席置酒,剛說了兩句話,就有人來報說楊奉、韓暹二人投往大梁去了,董昭曰:「此乃楊奉與白波帥韓暹,因明公來此,故引兵欲投大梁去耳。」操曰:「莫非疑操乎?」昭曰:「此乃無謀之輩,明公何足慮也。」操又曰:「李、郭二賊此去若何?」昭曰:「虎無爪,鳥無翼,不久當為明公所擒,無足介意。」曹操見昭言語投機,又問其朝廷大事。牽出董昭建議曹操迎獻帝入許都的話來。
這樣,一個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由一個陌生人建議的極其重要的決定作出了。與之相反的就是諸葛亮。第一次接觸到三國是聽評書,簡直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神機妙算,仙人也。長大後,就漸漸有些不以為然了。胸有成竹的諸葛亮說:「山人自有妙計」,可大多時候,別說是和人商量,找人論證了,甚至被他差出去的武將文官連自己具體是要干什麼都不知道,或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那麼干。
話題4:寬容
材料加工:
袁紹出兵討伐曹操時,曾命陳琳草檄,陳琳才氣橫溢,義正詞嚴。曹操看到後,大為震驚,出了一身冷汗。連頭痛病也好了,他笑著說:「有文事者,必須以武略濟之。陳琳文事雖佳,其如袁紹武略之不足何!」袁氏亡後,陳琳被捕,曹操部下有建議殺陳琳的。曹憐其才,乃赦之,命為從事。袁紹軍隊大敗的時候,曹操的部隊在袁的圖書中,撿出書信一束,都是曹的下屬與袁紹私通. 圖謀反叛的信。這時有人提議按信中人名一一核對,把這些人全殺掉。但曹操拒絕了這個意見,並且說:「當紹之強旅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遂即命人把這個「黑名單」付之一炬,不再追問。
張頜天盪山失守,曹洪告曹操,認為張有罪,但曹操卻說:「非頜之罪,勝負乃兵家常事耳。」
曹操退守陽平關,派許褚接應糧草。許褚飲酒大醉,糧草被張飛奪去,自己兵敗負傷逃回。曹操沒有責怪他,自己承擔了失敗的責任,並令醫生為許褚治傷。曹操曾派人招安張綉,張因過去與曹操有仇,殺了曹操的兒子,怕曹操不會容忍他。賈詡告訴他,曹操是個英雄,為了延攬人才,一定不會記私怨的。張綉遂即見操,拜於階下。曹操把他扶起來,握著他的手說「有小過失,勿記於心」,並封張綉為將軍。
話題5:責任
材料加工:
三國時期,曹操為了統一北方,決定北上征服塞外的烏桓。這一舉動十分危險,許多將領紛紛勸阻,但曹操還是率軍出擊,將烏桓打敗,基本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班師歸來,曹操調查當時有哪些人不同意北伐計劃。那些人認為要遭到曹操嚴懲了,一個個都十分害怕。不料,曹操卻給那他們豐厚的賞賜。大家很奇怪:事實證明勸阻北伐是錯誤的,怎麼反而得到賞賜呢?曹操說:「北伐之事,當時確實十分冒險。雖然僥幸打勝了,是天意幫忙,但不可當作正常現象。各位的勸阻,是出於萬全之計,所以要獎賞,我希望大家以後要更加敢於發表不同意見。」之後,大家更加盡心盡力地為他效勞了。
有功勞歸自己,有錯誤怪下屬,這是領導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合格的領導者,總是能夠肯定下屬的成績,承擔自己的錯誤。最難得的是曹操這種人,即使自己力排眾議而大勝,也絕不驕傲,而是充分肯定那些有一定道理的下屬,這是「超級攬心術」。擁有這種「攬心術」的人,哪能不是「超級領導」呢?
話題6:人才
材料加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中的這句詩可以說是曹操人才觀最重要的體現。 曹操身為一個領導者,在對人才方面更是極端的渴望。
首先,曹操是愛才的,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成大事的人才。唯才是舉,是曹操既處於他愛才的天性,更出於三分天下形勢所逼,三分天下,得人才者居之。
其次,唯才是舉,是曹操尊重人才,不苟求,不求全責備的眼光,這是他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一種氣度和自信。這是他在道德原則和利益原則相沖突下的一種變通,一種創造性的靈感。如果沒有這種思想,曹操怎麼能從一個逃難京官,手下不過幾個親隨,足下不曾有寸土,幾欲白手起家做到掃滅群雄擁有北方天下的份上的。而他手下的謀臣猛將大多都是敵人營中的人,或因某種機遇集合到曹操麾下,如程昱,許褚;或沖著他雄才大略,能治亂定天下的名聲而來,如郭嘉,荀彧;或神往他轟轟烈烈,言必行戰必克的實績而來,如滿寵,董昭;或被曹操擊破營壘俘虜而來,如張遼,張頜;或從行伍之中提拔上來,如於禁,樂進。試想曹操如果沒有足夠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胸襟氣度,怎麼能夠做到?
因為愛才,才會不顧眾人反對,捨得放關羽回去。因為愛才,才會真誠錄用曾經發檄文罵曹操祖宗的陳琳。因為愛才,才會在郭嘉病重時期百般照顧,憐惜他。
話題7:謀略
材料加工:
劉義慶在《世說新語·假譎》里說,曹操在一次軍事行動中,帶領軍隊走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兵士們很渴。曹操騙他們說:前面有梅樹林,到那裡摘梅子吃,可以解渴。兵士們聽說有梅子可吃,口裡都生出了口水,也就不那麼渴了。據此故事,後人引申出了一句成語,叫作「望梅止渴」。
曹操說 :「欲攻敵 ,必先謀。」重視謀略是曹操軍事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他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曹操認識到,軍事斗爭離不開政治形勢的配合。要有足夠的武裝力量,才能拯救社會。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除暴亂維護漢室而舉義兵;為爭取人心,佔領河北後免難民租賦,又發布抑豪強兼並令,以使「百姓親附,甲兵強盛」。著名謀士郭嘉頌揚他「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他認為經濟的好壞,關系著戰爭的成敗。軍隊無輜重、糧食、委積,「亡之道也」,因而吸取「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的經驗,大興屯田,達到了足食強兵的目的。
曹操的軍事思想深受歷代兵家和學者稱道。《三國志》作者評價曹操「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
話題8:人與法
材料加工:
曹操用法嚴峻,有犯必糾,這是一種法家精神,同時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思想。他反對濫用刑罰,提出要依法而行。
漢末大亂,雖然中央政府統治不力,造成動盪不安:下有黃巾叛亂的民變,上有王芬另立新帝的政變;中央有董卓入京干政,地方有劉焉劉表等人割據。
曹操平定青州黃巾後,沒有坑殺青州黃巾或是加重剝削,相反的,曹操接受青州黃巾投降部隊有三十餘萬,男女平民有一百餘萬人,等於是把原先的青州黃巾視為曹操的青州正規軍。而且曹操還供應耕牛,讓人民租用官牛,勸農興田,採用民屯及軍屯等「屯田制度」,實實在在照顧百姓生存溫飽的新生空間。當人民不再飢寒交迫時,閑有餘力生產報效國家,自然會減少叛變或作亂,而對政府而言,得到更多的糧秣及充足的兵源。比起鄰國常常因糧盡(蜀漢)而不得不退兵,或是成天叛亂(東吳到亡國前一年還有百姓叛亂)造成國弱民虛,曹魏的治國養民優勢,非常明顯,安定漢末亂事之成功的轉折點,可歸功於愛民的屯田制度。把農民當成農奴,總比把農民逼到起義好
『陸』 中考滿分作文:我眼中的曹操
曹操的多疑是眾所周知的,《三國演義》把他的這點性格描寫的淋漓盡致。有人說曹操善於玩弄權術,狡詐姦猾,這不無根據。在他年少的時候,「游盪無度」招致了他叔叔的不滿,便向曹操的爸爸反映了這問題,曹操擔心自己會受到父親的懲罰,便心生一計。一日曹操遠遠看見叔叔迎面而來,便裝出一副眼歪嘴斜之相。叔叔見了大吃一驚,忙上前問他怎麼回事,曹操說自己是中風了。於是叔叔趕忙去告訴曹操的爸爸,待他爸爸見到曹操,曹操也恢復了常態。曹操說:「我並沒有中風,是叔叔不喜歡我,就污衊我。」從此叔叔再向曹操父親告狀,曹操父親也不相信了。曹操的奸詐自少時就可見一斑。
「一瓜殺三妾」「代人捉刀」,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都是反映曹操性格中暴虐殘忍的一面。戲曲中的曹操也是一個被反面了的形象,在戲曲中完全否定了曹操的才華和貢獻,使他的形象如此不堪。
他在歷史上的功績不可磨滅。他不僅是一個軍事家,更是一個文學家。「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是他對平民百姓命運多舛的感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他對功業未成的慨嘆;「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是他廣攬天下賢才、虛懷若谷的胸襟;「駕六龍,乘風而行」是他的豪邁雄壯之氣。
『柒』 曹操登臨碣石山的高考滿分作文
給曹操下「亂世奸雄」定論的第一人,是與曹操同時代的人物評論家許劭,其實《後漢書.許劭列傳》、及《三國志.武帝紀》里,均有言之確鑿的記載。
許劭是東漢末年汝南平輿(今屬河南)人,字子將,《辭海》中對他的評價是:有名於世,喜評論人物。史書上稱贊他「少峻好名,好人倫」。由於他學識深通,崇尚品節,因而為眾所敬重愛戴。
當時汝南郡的讀書人中,有一種儒雅風氣,就是喜歡評論朝野知名人士,或褒或貶,無所隱諱。如疾惡如仇、敢懲不法的李膺,被好評為「天下楷模」;抗節不屈、勇斗宦官的陳蕃,被好評為「不畏強御」。他們每在月初更換評論對象,稱之為「月旦評」。這月旦評的領軍人物,就是聲名洋溢的汝南名士許劭。
由於以許劭為首的月旦評,對人物的評論公正而又准確,官府往往依據其評價選用或是謫貶職官。所以人咸以能得到許邵的好評為榮,曹操也找上門來了。
東漢末年,朝政黑暗,社會動盪不安,預示了又一輪改朝換代的來臨。青年曹操志向不凡,有心干一番事業作英雄造時勢。為此博覽群書,鑽研兵法;又周遊天下,廣交志士,為後來的崛起作準備。
據《三國志.武帝紀》載,一次,曹操因傳聞宦官頭目張讓聚斂有巨億家私,便闖入其府中探看究竟,不料被家丁發覺,發喊著團團圍住。他毫無懼色,揮舞雙戟殺退兵丁沖出重圍,飛身越垣揚長而去。
此事不脛而走,紛紛傳揚中,曹操成了知名人物。
許劭已聽說了曹操獨闖張讓宅院之事,也曾風聞曹操「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盪,不治行業」,又傳揚他「飛鷹走狗,游盪無度」。「卑其人而不肯對」,亦即因看不起他而不願為他作評價。
曹操心中不悅,請求再三,見許劭仍不答應,一氣之下,口出威脅之言。
許劭無奈,沉吟片刻後終於開口道:「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後漢書.許劭列傳》),《三國志.武帝紀》里的記載卻不同:「(許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捌』 高考滿分作文《曹操遺書》的原文是什麼
原文如下:
曹丕吾兒:
嗚呼,為父大去之日不遠矣!於此海內戰亂紛仍、國家鼎足三分之時,吾委實不忍撒手而去。想當年吾雄心勃勃,欲拯萬民於水火,一統華夏,建宏圖大業。如此夙願,今日將成泡影。天乎?人乎?而今已乎!父死不瞑目也!
人言:「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父有緊要之言欲告於汝,望汝切記!
甲子年,黃巾作亂。吾挺身而出,集思廣益,與眾多仁人義士並肩攜手,齊心協力,斬賊首級萬余,終大破之,故得以入朝為官。後吾敗袁術,誅呂布,身居宰相之高位,挾天子以令諸侯,欲定天下。
袁紹恐吾勢大,率兵四十餘萬來攻,決於官渡。其時吾兵微將寡,糧草不濟,世人莫不以吾必敗。然吾了無懼意,欣納謀士雅言,從長計議,與紹巧妙周旋。時許攸「屈身袁紹,言不聽,計不從」。方其來投,吾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攸出奇計,獻良策,吾軍智劫烏巢,火燒糧草,遏絕退路,令紹首尾無暇相顧,終獲全勝。自古及今,以寡敵眾、以弱克強者寥寥,然吾創此奇跡,豈不快哉!
後,吾取冀州,奪荊襄,滅劉表,擁軍百萬,上將數千,兵精糧足,橫掃中原。意氣洋洋,躊躇滿志,旌麾南指,與孫劉聯軍決於赤壁。
此時北方初定,諸侯或死或降,天下與吾爭雄者,唯孫權、劉備而已。然其兵卒之和亦不過五萬,吾自以孫劉必敗,一統江山指日可待,遂妄自尊大,盲目自信。又輕信庸碌輩蔣干之語,誤中龐統連環奸計,拒納其他謀士之諫,被周瑜小兒、諸葛村夫火燒戰船,八十餘萬大軍頃刻煙焰張天,豈不痛哉!吾丟盔棄甲,狼狽逃竄,幾至走投無路。後敗走華容,險些喪命,徒留笑柄。
此奇恥大辱,吾沒齒不忘!回朝後反復自念,始知剛愎自用,輕信偏聽,拒諫飾非,禍莫大焉!
曹丕吾兒,為父縱橫天下三十餘年,群雄漸滅,止有孫權、劉備,未曾剿除,余皆不足為慮。而今不起,引以為憾。未竟事業,望汝繼承。汝當記取父之教訓,遇事不可妄自尊大,自以為是,亦不可忠奸不分,是非莫辨,偏聽輕信,切勿重蹈父之覆轍。臨終遺言,兒其切記。勉之!勉之!
父字
建安二十四年冬
『玖』 曹操登碣石山的高考滿分作文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一位奸雄,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回教天下人負我」,是答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讀過「三國」的人,一提起「奸雄」,誰都知道是指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最能體現曹操的奸惡。
但現實生活中的曹操,卻有著對理想的追求,是一個矛盾的復雜體。原以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為只是一介武夫,讀了他的《短歌行》等詩篇,才知道他的內心世界是極其豐富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否也印證了一條真理:人是一個復雜的組合體?
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有極高的文學造詣。我們學過的《觀蒼海》《龜雖壽》《短歌行》等作品都是曹操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