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好幾年前的親子電視劇,有一集講的是小女孩寫了一個特別逗的作文,結果被語文老師罰站一節課內容大概是(
他寫的是語文老師誒,作文,語文老師,你看的,乞丐,語文老師誒。然後他爸爸好像在說他們笑就炫富什麼的,這是什麼電視劇呀?這還是電視劇嗎?編的吧?
『貳』 高考滿分作文4篇和不下100字的評論!
豐子愷先生有一幅漫畫:一個行人,微弓著腰,擔著沉甸甸的行囊,獨自在山路上逶迤而行。「一肩擔盡古今愁」,這是畫的題目。
亘古以來,因人類的智慧、愚笨,愁便似噴發的火山熔岩,層層堆疊,凝住,冷卻……
人世間,有人肯一肩擔盡古今愁,這是何等的氣概!又是何等的悲壯!也許還有些許的無奈……
歷史的長河翻滾著,是李白吧,「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但他愁的是遭貶的不幸,來這岸邊借酒消愁。是李煜吧,「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但他愁的只是小家園的悲哀,最後南唐後主只能結束於一杯毒酒。是李清照吧,「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但她只是愁思念的綿綿無期!
有誰愁的是曠世的悲哀?有誰愁的是古今的災難?他們在這岸邊徘徊、沉吟、揮淚,歷史在岸邊的礁石上刻下了他們不朽的名字。
三閭大夫停留過,思考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他情懷的寫照吧!舉身赴汨羅,這是他愁緒的延續吧!我看見了他的悲哀,看盡了他的痛楚,他默默地走開,卻留給後世以悲壯!
魯迅先生停留過,他用鐵一樣的筆桿批判著,棄醫從文的選擇是因為他在憂愁,他的肩上有著自古至今的愁!「人吃人」的社會是他批判的:「救救孩子」的呼籲是他發出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留給後人的思索。因為他無所畏懼,所以他會承擔這無盡的愁,給世界一個解釋!
「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有多少人的愁穿越時空,綿延至今;有多少人的愁承前啟後,亘古不衰?是啊!他們還活著,他們仍然在愁著。
一肩擔盡古今愁,擔起曠世的悲哀,承起前人的啟示,留給後人啟迪。是責任還是義務?是責任!
一肩擔盡古今愁,擔起民族的興衰。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他們曾在民族的崛起時留下名字,不朽於史冊,名垂千古!
一肩擔盡古今愁,需要勇氣也需要力量,但這是每個熱血沸騰的中華兒女都應擔起的重任,誰都不能退縮,誰也不能退縮!
一肩擔盡古今愁需要堅實的肩膀啊!
[名師點評]
文章值得說道的有以下幾點:
一、立意不俗,選材精當。文章以「一肩擔盡古今愁」為題,以歷史人物為思維定點,然後一步步搜尋,到底什麼是「古今愁」,到底什麼樣的人能擔起「古今愁」,順著這個思路,作者引出了屈原、魯迅,並以此佐證只有這樣的人,擔的才是古今愁,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擔起古今愁!這「古今愁」就是對國家、社會的一種責任,能擔起這樣「古今愁」的人應該有堅實的肩膀。
二、結構嚴謹。文章圍繞「一肩擔盡古今愁」來行文,列舉了各種材料,但都圍繞這個中心。
三、語言富於變化。語句整散交互出現,語勢豐沛!
2010年湖北卷高考滿分作文及點評:多一點幻想
河邊。暮色蒼茫。「撿一塊碎瓦,比打水漂。」父親對兒子說。
兒子服從。但只劃出一條很短暫的弧線。「用力。」「我再沒有力氣了,」兒子灰心喪氣,「爸,或許你能幫我。」「那麼,跟我來。」
到河邊要穿過一片松樹林,它的背後有塊平地,那裡綻放著藍色的花兒,棲息著藍鳥,還有一些戀花的彩蝶翩飛於光明與黑暗之間。這似乎不合他的心境。他高考落榜了,景色應該是悲傷的、灰暗的,林子里應該閃爍著微暗的火,像似有卻無的希望。他該做的或許是踏著落花歸去。他像是經歷著一次逃亡,繼續還是放棄?這是一個問題。
他用力,只是一條短暫的弧線,就是近處也未能綻放美麗的水花。「我用了最大的力量,還是不行,」他說,「就像我的高考。」「是你缺少一點幻想,像這樣。」父親輕輕擲出一條悠長的線,彷彿不是碎瓦,而是一條飛魚。「如果你像這樣。」父親向天上扔出碎瓦,用了很大的力氣,可只是沉悶的一聲,碎瓦墜入河底。「再像這樣。」父親向河裡猛地一擲,更加沉悶的響。和上次一樣,碎瓦墜入河底。
父親對他笑:「幻想問題。」「幻想問題?難道你是說我想上大學是幻想?」「不是,但大學並不是唯一的路。」父親說,「有過這樣的一句話,多一點幻想,人生將會給出不同高度的拋物線。顯然,幻想不光是力,還需要正確的方向。」
父子都笑了。「那麼你是要我踏出考試外的一條路來。」「是,創業,當老闆去。」「幻想!可能嗎?」「這要靠你自己的幻想力。而我現在做的只是和你回家。起點,終點,你在哪裡都該有你自己的幻想方向和努力。」
兒子彷彿當上了老闆,多一點幻想,於是一條美麗的弧線在水面上,不是碎瓦,而像一條飛魚,游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點評】
本文採用父子對話的形式揭示出幻想的內涵,由日常生活中「打水漂」的游戲切入話題,然後漸次深入到決定一個人命運的「高考」。一實一虛,雙線並進。語言樸素,見地深刻,指出決定人生拋物線高度的不僅在於力度的大小,關鍵還在幻想的方向。作者文筆妙在寫身邊的事,抒自己的情,且能以情動人,以景感人。用小說來揭示文章主旨,是本文的最大亮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也別具風格。
第一篇:
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說,善性是人性與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麼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確鑿的流露。慈善是一種精神的體現,不應流於形式。缺乏關懷的慈善就成了施捨,而施捨,恰恰是毒葯。
慈善,不僅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當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費的食物,而非勞動得來,那麼他大概也會像眾多飢民一樣瀕於困頓。在做慈善的同時,在提供幫助的同時,要使被幫助者振作起來,鼓起生活的勇氣。如果不能,勿寧不給,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於沉淪。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關懷,而非單純對弱者的憐憫。憐憫是不值一錢的,而關懷卻是無價的。
慈善還需以適應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亞聖孟子有雲:嗟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陳游標的高調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讓人覺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進行居高臨下的施捨。不談流於形式之嫌,此舉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臉上貼金。生前曾被媒體批評「一毛不拔」的史蒂夫﹒喬布斯,去世後被發現賬上曾有一筆對斯坦福大學的高達25億美元的巨額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漢對玉米、燒餅之需要,應當更甚於也更樂於對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時注入關懷,又以合適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還必須行之得處。有些人,並不真的需要我們的善意。正因為有人行善不得處,才會有某紅十字會人員的瘋狂炫富,才會有漁夫和蛇的悲劇。將慈善行之得處,不是吝惜我們的善心,而是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們有限的慈善資源,去幫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們都是蒼穹下奔碌於浮世的小人物,我們的小慈善無法像蓋茨夫婦消滅天花病毒那樣一揮而就。我們都有自己的一顆善心,中學生、律師、清潔工、公交車司機,沒有誰的善心更高貴。正如布魯斯﹒韋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於舉手投足間。攙扶孕婦上公交車,為福利院打掃衛生,甚至與落單的老人閑聊,都可以是善心的體現。
古人根據人創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貼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過慈善的舉動點燃了歷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類的文明。而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絕施捨的窮人。
【點評】
「善性是人性與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文開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質,並對「慈善與施捨」做了確切的辨析,雖不過三言兩語,卻字字切中要義。接著,作者在對慈善的關懷本質、施行方式、落實對象的幾個層面上進行了縝密有效地論述,思想成熟深入,表達擲地有聲,展現了一位關注社會思考獨立尊重內心的中學生的良好風范。
文章結尾兩段尤為令人稱道。作者不被材料鎖定,在有限的生活經驗之上,以更為寬闊的胸襟,擴大了對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時,與之延展的慈善的內涵和外延也有了更為豐富的現實意義。
確實,行善路上,人人都是高貴的善性傳遞者,財富與善心不一定成正比,尊嚴也從來沒有排行榜。善在大愛里,更在細節中。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講師 徐珊
第二篇:
善行,我該如何安放你?
慈善,本該是一個充滿人性關懷的字眼,是一個能讓行善者體知自身對於社會超出個體有限價值的義舉,亦當成為受助者生命的冬天裡的一把溫暖的手爐,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尷尬人盡皆知,就如那個感激卻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處於如此進退維谷的境遇的,在我看來,可能是行善者披著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況下,我無奈地認識到,行善者的一顆赤誠之心無可置疑,而他們行善舉的方式往往成了讓愛傳遞的最大阻礙。正因為他們總是慣於以「救世主」的目光來表達對弱勢群體的善意,受助者在這目光的省視下被點燃的一顆過於澎湃的自尊心讓善意之舉充滿了火葯味,從而,受助者拒絕犧牲在弱勢地位下愈顯珍貴的尊嚴和平等來滿足慈善家的自身價值認同。就如那最後以施捨之名拒絕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難以為繼的他們需要這份幫助,也許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經歷或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讓他們艱難的選擇拒絕。
然而,慈善之路不應因行善方式不當而閉塞阻滯。既已找到症結,何不求良醫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堅決丟下慈善這件標簽,而以人類共同體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約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個孤島,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幫助的對象,才能以最適當的方式給他們以樂於接受而有意義的幫助與扶持,讓受助人覺得,他們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著前進,而不是如難民領取政府施捨的粥糧。
晏陽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發現了「苦力」的價值的基礎上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運動中,與其稱他為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為所有農民、苦力的老師、朋友。他曾說:「欲化農民,必先農民化。」他不願安居太師矣,空談誤國計,而是紮根到農民中,探索真正對他們有用的善舉——開化與教育。
人類作為一個共同體,要成為堅固的島嶼,需要慈善的力量來修補脆弱的堤壩,而要讓慈善有力前進,就必須行善者脫下救世主的眼鏡,帶上捐助對象的眼鏡,紮根到他的世界中,問一句:「你需要什麼,我們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麼?」這才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們以對的方式共同前進。
【點評】
本文緊扣富翁熱心慈善事業,捐助三個家庭的材料,引出有關慈善的話題,並以此為中心內容展開論述,符合本次作文的材料內容和含意范圍。
文章開篇簡單點出慈善的意義後,順勢提出慈善遭遇婉拒的尷尬問題,進而分析產生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行善方式不當,緊接下文論述如何改變方式,以人類共同體的平等身份行善,並舉晏陽初的事例以佐證。最後,以共同努力改善慈善的方式為願望收束全文,回答了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
文章觀點明確,真正有效的善行需要採用適合捐助對象的行善方式,在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間搭建起平等互信的橋梁,讓善意順利進行,讓愛心順利傳播。對當前慈善存在的社會問題分析較深入,認識較深刻,能夠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思路清晰,論述較有層次。
比較遺憾的是,文中一些長句的語言表達不太流暢,意思不太清晰,全文例證較薄弱,不夠豐富有力。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副教授陳一平
第三篇:
讓愛雙向流動
中國有句名言說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見,報答他人的善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被沿襲了下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接受了幫助卻當作理所當然,而不懷感激之心,報答以愛的話,誰還願意提供幫助呢?因此,為了社會和諧發展,請莫傷好人心,讓愛雙向流動。
令人可喜的是,心懷感激的人在我們的社會是佔主流的。當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發財致富時,他必定不會忘記自己以往艱苦的日子,這也就使他有了傳遞愛意給那些還有需要的人的願望。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數人是願意品嘗到感激的喜悅之情的。當施捨者看到自己幫助的人懂得回報,哪怕不是對自己,而是對社會、他人,他已經看到自己所為的價值,這無疑讓他產生了延續自己善舉的動力。這是愛的付出,是愛的雙向流動,也是愛的獲得,社會因此受益。
也許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會可能受益萬分。還記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場特大暴雨嗎?災情在播報著,但溫情也在上演著。一夥從河北農村趕來的人們救助災民,置個人安危而不顧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贊賞。殊不知,他們都是當年唐山大地震的獲救者,是眾人的無私奉獻讓他們擁有了繼續生存的物資和信心。而現在,不忘回報的他們來幫助另一撥人獲得新生。愛與正能量的流動頂托著社會,站立、前進。我們也忘不了那最美麗的鄉村教師——伍玉錫,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這么多年來從沒落下一節課,從沒少批改一次作業。是社會人士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關懷、幫助他支撐在講台邊。這種雙向流動的愛比金子更寶貴、更堅硬。
當然也存在著愛的「返回鏈」缺失的現象。看看陝西一位任內幫眾多企業融資,任後卻慘被企業「拋棄」的局長便可知,單向的愛是多麼痛苦,社會將會變得不那麼和諧。
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點評】
寫考場文章以立意為先。這篇文章之所以優秀就在於其立意境界很高,認為愛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還是可以流動的,呼籲「讓愛雙向流動」。捐助與受助都是愛的表現,彼此應該互相尊重,互有溝通交流,這個世界才會充滿愛,並且一直傳遞下去。從立意這個角度來講,作者這樣的立意在眾多考生中算是上乘的,也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種立意。
圍繞著「讓愛雙向流動」,作者在第二段,從施捨者的角度,表達了愛的雙向流動的意義。第三段,運用了兩個事例,作者從受助者的角度表達了愛的流動的價值。第四段從反面例子入手,表達了單向的愛的痛苦。最後發出呼籲: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作者思路清晰,緊緊圍繞中心展開論述,是一篇考場優秀作文。不足的地方是用例略有不當之處,可以選更恰當的例子。另外,第四段的反面例子寫得略嫌倉促,分析未夠透徹。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講師胡家俊
第四篇:
慈善,也要維護他人的尊嚴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個貧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興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猶豫地接受了,但聲明一定會償還。一家謝謝了富翁的好意,但認為這是一種施捨,拒絕了。
我很贊賞第三個家庭的做法,處事大方,不卑不亢,絲毫沒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絕中告訴富翁我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也啟示了我們:在做慈善的過程中要維護受贈者的尊嚴。
孟子在辨析義與利時曾說:「一簞食,一壺漿,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雖然孟子談的是義與利的辯證關系,但這些話也道出了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侮辱性的施捨就連乞丐也不會接受。孔子曾說:「君子不飲盜泉之水。」因此,我們在幫助他人的時候,如何維護他人的尊嚴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戰中,英國國王霍華德巡視被轟炸後的倫敦貧民區,在一棟破爛的大樓門前,他脫下帽子,向主人詢問:我可以進來嗎?詢問中體現的人文關懷和尊重讓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國公立學校在大雪時一般都會停課,但有間學校卻沒有這樣做,在大雪時依然上課。當家長向學校投訴時,校方的回答是:學校來自貧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學校停課時,他們就不能有免費午餐,就得忍飢挨餓。家長又問是否能只讓窮孩子來上課呢?對此校方解釋道:我們不想讓他們覺得是在被施捨。
不要讓受幫助的人覺得是被施捨,這或許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標了吧!這樣的幫助就像一縷溫暖的陽光,既溫暖了受贈者,又不至於灼傷他們的心;就像是一陣涼爽的春風,既撫慰了受贈者,又不至於吹亂他們的心緒。
然而,在生活中我們也不少見一些「暴力」慈善,他們行慈善之實,卻又在捐贈漠視受贈者的尊嚴。如高調做慈善的陳游標,我們不否定他確實幫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卻讓人不得不思考這樣做對嗎?有一張照片,陳游標與受贈者們舉起手中的錢,陳游標笑容滿面,但我卻看不到幾個受贈者開懷的笑臉。他們是被幫助了嗎?還是他們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
在當今時代,「微公益」、「志願活動」層出不窮,似乎是一個全民慈善的時代。但是,當我們准備做慈善時,千萬提醒自己:不要傷害了受贈者脆弱的尊嚴。
我們在幫他人,同時也是在幫自己。永遠不要以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態,請小心呵護受贈者的尊嚴吧!
【點評】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其突出的特點是觀點鮮明,論據較充實,論證較有力。文章從作文題提供的第三個家庭對待捐助的態度引出自己的觀點即:「做慈善,應該維護他人的尊嚴。」圍繞這個中心論點,作者列舉了古今中外的有關論述和做法,主要採用了舉例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式,論證了維護受捐助者尊嚴的重要性和效果。作者為了讓讀者明白尊重受捐者尊嚴的意義,還運用比喻的論證方法,說明了這樣的幫助就像一縷溫暖的陽光,既溫暖受捐者,又不至於灼傷他們的心。在論證的過程中,作者還能夠聯系現實,在肯定當前一些人善舉的同時,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最後勸告做慈善的人應該放下架子,小心呵護受捐者。全文思路清楚,論證較嚴密有力。結構較嚴謹。
全文表現出了作者對現實的關心,對正確慈善和提升慈善質量有較深入的思考,與那些說空話和套話的文章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文章存在的主要不足在於個別語句表達不夠准確順暢,如第二自然段。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副教授周小蓬
第五篇:
當慈善遭遇傲骨
隨著首富比爾•蓋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發起富豪慈善活動,慈善之風便如無數個超級颶風,迅速席捲全球。這似乎是一種皆大歡喜的事情,捐者開心,得者開心。然而,並不是所有貧困者都會滿懷感激地接過免費的贈予。在他們心中,這或許是一種施捨,一種尊嚴的丟失,骨氣的丟失。
那麼,當慈善也遭遇「滑鐵盧」,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作為一個施善者,有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國富豪陳游標高調行善,在獲得無數榮譽的同時,也一直飽受詬病。原因在於他的急躁與高調。在他的每一張宣傳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過他援助的貧苦百姓。但是那些解決了生活困難的農民,即使是笑著的,也難掩一臉的卑微與怯弱。陳游標這種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無疑是傷害了他們的尊嚴,活活地擠走了他們的骨氣。相反,大連市的微塵就做得比陳游標好多了。微塵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由無數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給需要的人送去錢財,卻不留名,不求回報。這種慈善方式不僅給受助者留下足夠的尊嚴,還很有可能感動他們,從此也加入微塵行列。由此可見,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實大不相同。窮人也有尊嚴,當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幫助他人,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有心靈上的。因此,用一種更溫和,更合適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他人。
其次,作為一個受善者,要視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事,千萬不能意氣用事。古有「不食嗟來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終活活餓死在街上。且不論施飯者態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險時仍爭一時意氣,往往得不償失。接受他人資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點骨氣,但這並不代表盲目拒絕他人好意。台大校長黃中天功成名就後回到耶魯去感謝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國大媽卻一臉嚴肅地拒絕了,並要求他去幫助更多的人來感謝她。黃中天謹記在心,一生中資助了無數學子。黃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該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過的善意經自己的手向四周擴散,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遠。
當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執己見。只有雙方平心靜氣,改變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態,才能使這場慈善皆大歡喜,施者開心,受者也開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澆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樹更加拙壯成長。
【點評】
此文伊始,緊扣材料,點明慈善有益世道人心,接著筆鋒一轉,提出當慈善遭遇傲骨,雙方出現如何面對之難題,文章由此焦點切入,選取施受之關系角度立論,可謂審題精準。文章先寫施善方式,以一反一正兩個例證闡釋說明何為正確的捐助方式。相較於陳游標,微塵團體的行善不是傷害而是維護了受助者的尊嚴。文章接著分析受捐心態,依然採取一反一正兩個例證進行論述,文章指出,意氣用事,盲目拒絕,並不代表所謂尊嚴、傲骨,正確方式應該像受助者黃中天那樣,用自己的善意回報社會。文章著意發掘此例證蘊含的施受雙方傳播善意的慈善本質,由此可見,文章立意深刻。此文結尾,以澆水施肥喻示施受雙方的本真關系,進一步強化文章的中心論點。縱觀全文,觀點辯證,結構嚴謹,論證方法得當。但此文亦存在一些瑕疵,如「擠走骨氣」的表述不準確,傲骨與回報之間的邏輯關聯略顯牽強,還出現一個錯別字「拙」,盡管如此仍不失為一篇較好的考場作文。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副教授李永中
第六篇:
點亮萬家燈火
一個熱心慈善的富翁,向三個貧困家庭提出捐助,卻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復。
一家拒絕,以為是施捨——這是戒。
一家猶豫,聲明要償還——這是慮。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這是善。
面對他人的善心與善舉,我們理所應當以善回應,在這一來一往中,愛在傳遞,善在弘揚。
戒者,乃戒心、戒備,實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凜冽的寒風中飢寒交迫的時候,突然有人端來一籠熱騰騰的包子,你卻嗤之以鼻,眉眼高揚,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這該是多麼讓人心寒!比起施捨,我們更應說是幫忙與互助,沒有富人與窮人間的高低不等,將彼此聯系的應該是共同進步,謀求大眾幸福的溫暖紐帶。若存戒備,則是築起冷酷高牆,密不透風,愛也無從滲入。
慮者,乃憂慮、焦慮,也非為上策。慮者將他人輕松的好意化為了自己肩上無形的千斤重擔,他們明白接受應當回報,卻並未透徹領悟這回報的內涵。他們將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著自己日後是否有能力負擔起這重債,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發散出去,盡己所能點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們的心房,那該是最好的回報。所謂慮,也是多慮了。
善者,受於外物,發於內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學會感激,點亮自己的心。在危難關頭,適時抓住別人伸出的援手,也不僅僅是接受,更需要內心的空曠與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樣的拒絕,那麼日後的生活該還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給予,閉塞的心又還容得下多少愛的填充?倘若如慮者一樣的多慮,那麼日後的生活該是被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壓力壓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償還,不知更大范圍地傳播開去,愛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裡。
惟有善者,不設無味戒備,不思多餘念想,懂得接受,也該是會樂於分享。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話並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樣適用。接受,並感恩,讓光明傳遞,照亮自己,溫暖他人,點亮萬家燈火。(冠華作文網)
【點評】
這篇考場作文當得起「文質彬彬」四字。
內容上寫的是對三個家庭的評議。要評議就要表態,要表態就要言說理由。這很考功夫,思想深不深刻就在這理由上。面對富翁真誠的捐助,眼前貧困的家庭該不該接受呢?作者認為要看是否有利於善的傳遞,愛的弘揚。能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理由,很見思想。
『叄』 高中800字作文
耕種自己的土地
有人說,人生是一場夢;有人說,人生是一局棋;而我說,人生是一次播種,一種耕耘。每個人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我們應該怎樣去耕種,才能使自己的土地碩果累累,禾黍豐茂?
「臨池學書,池水盡黑」見證了成功人生的軌跡。1700多年前,王羲之用自己的執著和勤奮在自己的書法園地上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他的書法作品被人們稱為「飄若浮雲,驚若游龍」,它的《蘭亭序貼》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我們或許會驚嘆他的驚世才情,我們或許會對他的天賦頂禮膜拜,但是如果我們忽視了他的勤奮和執著無疑是大錯特錯了。倘若不是日琢夜磨,倘若不是體察萬物,倘若不是傾灑汗水,辛勤播種,王羲之的書法又怎能入木三分,他怎能成為萬世敬仰的書聖?
「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闡釋了追求完美的真諦。杜甫不是苦吟詩人,可是他在自己的文學園地里踽踽獨行,追尋著盡善盡美的理想。雖然他曾自嘲「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是的,舞文弄墨終究不能實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但是他仍願意「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在仕途不通時,文學成了杜甫筆耕不輟的沃土,他不斷地積淀、升華、創新,終於在盛唐的詩壇上聳立起一座後人不可企及的高峰,讓人仰之彌高!「詩聖」不足以表明其詩名之盛,「詩史」足以證明其詩作之永恆!
「一支粉筆寫冬夏,三尺講台貫春秋」表明了了奉獻的崇高意義。也許有的土地太過廣袤,有的土地太過富饒,即使只有三尺講台,只要它屬於自己,也要將它耕種的花繁葉茂。被譽為「最美鄉村教師」的王生英30年如一日紮根在條件最艱苦的山村學校任教,一場暴雨沖毀了教室,她就把孩子領回家裡教,從教30多年她從來沒有讓一個孩子因為貧窮而輟學。條件艱苦怎樣,土地貧瘠又怎樣,只要懷有一顆愛心,只要肯於奉獻,就可以讓石縫長出松柏,就可以讓沙漠開出奇葩!王生英,不愧「最美鄉村教師」稱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土地,我們終其一生都要在這塊土地上耕耘、勞作。我們要堅信,播種希望,收獲理想;播種毅力,收獲堅強;播種美好,收獲幸福;播種懶惰,收獲如夢一場。
耕種自己的土地
一粒種子,沖破土壤,茁壯成長;一隻雄鷹,擊破長空,展翅飛翔;一艘輪船,乘風破浪,到達彼岸;我們自己,耕種土地,收獲未來。
當山風拂過臉龐,河水淌過腳底,荊棘荊破手掌,我們依然執著,耕種屬於自己的土地,最後聞到的是一陣遙遠的暗香。我們狂奔在撒哈拉的沙漠中,將夢想放飛成太陽,越過沙漠,翻過山嶺,耕種出一份無與倫比的豐收土地。
書是山,卷是海,筆是船,考是風,耕種著那個叫「高三」的土地。我們一路打拚,用筆作槍,朝著自己勝利奮勇前行。或許每每在書山卷海中折騰得精疲力竭的時候,總不得不長嘆一聲:「唉—」,有時我們「急行走八百里」,但又在不經意間一個跟頭翻出了十萬八千里,又是幾聲感慨,幾聲悲鳴,但這一切,我們都不悔,因為我們在編織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耕種屬於自己的那方土地。
『肆』 有誰有高考滿分作文請上傳,越多越好。謝謝了
花生花星星點點,連綴起的是對生命的忠誠。
——題記
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斗艷的風姿,花生花獨自開在田野的一隅。恬恬淡淡,安安靜靜地兌現著對生命的承諾。早晨,沐浴著朝露,吸收著最純潔的空氣;傍晚,映著夕陽,不放棄地吸取陽光。她的花,並不僅是為了展現,一朵花,孕育的就是一個生命。她從來沒有違約,有多少花,就會有多少的花生果。
對生命的忠誠在她這里展現的淋漓盡致。她總是努力地吸取養分,為自己的果實積蓄營養,這是對生命的敬畏與尊敬。只有對生命的敬畏,才更愛惜生命,珍重生命。
我希望自己就是一朵花生花,毫不吝惜自己的精力,去實現對生命的承諾。我們不需要對生命撒謊,否則,最後受傷的只能是你自己。生命是嚴肅的,花生花總讓我想到此。不要與生命開玩笑。依然記得屈原筆下的「香草」,仍堅強地散發著香氣,「雖九死其猶未悔」。也仍然記得陶潛的菊花,盛開在南山之下,竹籬之側,張揚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但又哪曾忘掉於謙的「石頭」,鋼筋鐵骨,經受過或的磨練?而自己呢?不求生活在輝煌的虛無之下,只願成為一畦田中平平凡凡的花生花,即使無芬芳之姿,卻也要對得起生命——不能虛度光陰,要努力開拓,不求輝煌的偉業,但求讓自己的花去結出一粒立飽滿的果實。倘能如此,吾生足矣。
初讀《菜花》,講故事的是賈平凹,醍醐灌頂的是我。但現在想想,菜花與花生花也無太大區別,雖然平凡,但都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令人贊嘆不已。也許一朵花就是一個人生,出現是必然的,但人生之頁卻須由我們自己填寫。有人希望將人生著成一篇浩瀚之作,但也有人希望將人生寫成一篇精美散文。浩瀚也好,致也也好,都須用心。否則,一切皆為空虛。
我只希望自己的人生如同花生花一樣,平凡卻執著,不會蹉跎年華。
我希望自己就是花生花,用自己的星星點點,來連綴我一生的忠誠。
【點評】
文章開篇即贊美了花生花的「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斗艷的風姿」,贊美了花生花的「恬恬淡淡,安安靜靜地兌現著對生命的承諾」,突出了它「平凡」的精神,接著以屈原、陶潛、於謙的「精神寄寓」來突出自己「只願成為一畦田中平平凡凡的花生花」的願望,然後又進一步以賈平凹的《菜花》與花生花之間的共性表達自己寄情「花生花」「雖平凡卻執著」的思想,文章的最後一段與題記呼應,又一次強化了自己希望就是花生花的思想感情,結構嚴謹,情感強烈。
走近秋葉)
輕輕地我走了,留下一個真實的背影。
獨步寒風,我走近了秋葉,悄悄地,緩緩地,生怕打斷這可愛生命的最後的努力。好在,它依然沙沙地作響。終於,它發現了我,聲音漸漸靜了,我輕輕到抬起頭,無言地,就在這一剎那的沉默中,我們彼此了解了。但是,可愛、靈動的秋葉,寒風凜冽里你不歇歇嗎?我揚起了疑問的眼神。秋葉什麼也沒說,依然沙沙地作響,似乎比剛才更激烈了------
秋葉不停地舞動著,似乎要舞開一個生命的新春。是的,只為那份生命的真實。走啊走啊,我似乎領略了秋葉的神韻。我寄寓秋葉,喜歡的是它那舞動的魅力;我寄寓秋葉,感動的是它那奉獻的精神;我寄寓秋葉,更欣賞於它在消亡時刻依然平靜的脈搏。茫然間,歷史有太多的相似:偉大詩人屈原將他那愛國的赤誠寄寓於「香草」;陶潛將他那孤傲的品性寄寓於「菊花」;於謙將正直的追求寄寓於「石灰」------它們背後總會擎著一個不屈的脊樑。是的,一個有著積極追求的人,往往有著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物象。在世事滄桑中我選擇了秋葉。
我熱愛秋葉,畢竟在它凄美的飄落中永恆著一個奉獻的豐碑;我熱愛秋葉,驚異於它堅韌不拔的毅力;我熱愛秋葉,稱許它對未來的憧憬和今天的飄逸。秋葉同樣適用於人類。今天,激烈的競爭使一些人沮喪、麻木甚至墮落。面對殘酷的世界,一些人迷失了人生的航向,墜入了不歸之淵。同樣的環境,不一樣的境界。秋葉所昭示的精神,不正是你我所需要的嗎?但願每個人都能真正地活一把秋葉所過的生活。
秋葉永遠無言,但卻永遠堅強;秋葉依然飄落,但卻永遠美麗;秋葉永遠寂寞,但卻活出了真我。
面對秋葉,我懂了。不要沉鬱於過去的一切,昂起頭,盡情描繪自己以後的路,不管平凡,還是榮耀,只願贏得生命的贊許。
輕輕地,我走了,註定還有一個生命的新春。
【點評】
文章以詩一般的語言通過自己「走近秋葉」與秋葉的「交流」,抒發了自己「選擇秋葉」作為寄託自己思想感情的物象的原因,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與秋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非常貼合題意。
野菊花之戀
秋天一到,野菊便瘋一般地長起來。
這是一種野性的挺進,昨天還是三兩枝,今天卻變得一叢叢一簇簇;昨天只是嫩綠的一片,今天已經射出了黃色的刺眼的光芒------
只是隨意地生長在那兒,哪怕只是田野里一片小小的縫隙,它也要讓自己銅錢般的黃花射出金色的光芒,毫不保留地噴出自己的花香,創造出駭人的奇跡。
造物者總是如此的不公平,而又總是如此的公平,他隨意地把你扔到世界的某一個角落,卻又讓你擁有著不平凡的氣質——像這種野性地挺進。
寒冷的到來並沒有徵服野菊花的姿色,反而使她的花開得更旺、更靚,田野里、大堤上,那金黃的一片是太陽與月亮的合金,美得刺眼,讓人心顫。
誰都會為這一片金黃所鼓掌,同時,禁不住哀嘆:為什麼這么美麗的花兒只是開放在荒野里?或許,這正是野菊花的迷人之處,正如她的名字——野菊花,大片的荒野,才可以顯示出她的精神,那種野性的精神,讓她擁有整個荒野,她才得以展示她的顏色,她的清香。
我想到了人生。
不管造物主讓你生在哪個角落,你都應該擁有野菊花的這種精神。在逆境中不要自怨自艾,要敢於進取,敢於挺進——去奮斗、去爭取,像野菊花一樣,把自己充分地展現出來,這樣,才可以擁有整個荒野,才能彈出自己的生命進行曲。因為成功者只是屬於像野菊花那樣敢於對逆境說「不」的人。
香草是屈原愛國赤誠的寄寓;
菊花是陶淵明孤傲品質的寄寓;
荷花是周敦頤不慕富貴的高尚品格的寄寓;
你又何不把人生的那種野性的挺進寄寓於野菊花,讓它為你譜寫生命的樂章?
把你的人生寄寓於野菊花,時刻不忘在困境中挺進,征服整個荒野,繼而走向成功。
惟有你呀,野菊花,才能野性地挺進!
【點評】
文章的前半部分濃墨重彩寫野菊花高尚品質,而後半部分則是寫人生,呼籲我們應該擁有野菊花的精神,在逆境中「敢於進取,敢於挺進」,敢於充分地展現自己,然後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把你的人生寄寓於野菊花,時刻不忘在困境中挺進,征服整個荒野,繼而走向成功。」文章抒情強烈真摯,深刻感人。
情系山林
「蟬躁林欲靜,鳥鳴山更幽」。你到過山林嗎?你呼吸過林中摻著花香的空氣嗎?你見過鳥逐蝶飛的美景嗎?
花花世界,物慾橫流。商場上,爾虞我詐;仕途上,勾心鬥角;情網中,繾綣纏綿。每個人都熱情如火,焦頭爛額。這時候,你最需要的不是金錢,不是權勢,也不是美女,而是平靜!然而,並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得到寧靜的,最好的去處便是山林,在那兒你會得到返璞歸真的感覺。
山林的天空是藍藍的,淡淡的藍、純潔的藍,藍得讓你感受不到一點雜質。只有當鳥兒飛過時,你才會突然感悟到那是一片藍色的天幕。哦!天空也可以擁有如此廣闊的幕,人們的心胸會不會也如此寬廣呢?於是,我懂得了寬容,因為我要用心胸去丈量那片天幕。
山林的草地是綠油油的,濃濃的綠,不可思議的綠,如同剛學繪畫的孩子不小心碰倒了綠色顏料瓶。最愜意的,莫過於躺在這襲綠上了。這時候,我會感到很塌實的依賴。於是,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然而又是幸福的。當你深陷世俗不能自拔時,只要你願意,你依然可以來山林尋求一份依靠,來撫平你落寞的傷痕。
山林里的動物也是快樂的,要不,蝴蝶怎麼嬉戲打鬧個不停?蟬兒和蛙兒又怎會通宵達旦的比嗓門?小兔子又怎會每天跑到河邊梳妝打扮呢?哦!在這里,我聽到了天籟之音,聽到了和諧的樂章,我的靈魂也離開軀體,融入到那鳥語花香中去了。
啊,山林,山林!你聽得見我深情的呼喊嗎?你願意接受我這從污濁里逃出來的無名小卒嗎?你願意我這世俗之人加入你的桃源嗎?雖然我沒有資格,但我一直在追求呀!你看,那通往林中瀑布的險灘上有我歪斜的腳印,那山陰道上響徹我對你的贊歌,那綠毯子上有我裝飾的新鮮圖案------假如這樣依然不能打動你的心,那麼請允許我將靈魂寄放在這里,讓我把真情獻給林中的朋友。
情系山林,夫復何求!
【點評】
本文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託月山林之中,完一合科題意的要求。當然,本文最大的特色是語言的精彩:尤其是文章的3——5段,以段落排比的形式,加強了文章的氣勢,強化了自己的感情,加之其中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繪聲繪色地描寫,使文章顯得格外生動,格外多情。
那株白楊
又是一年的開始,春天來到了,走在校園里,風輕輕地吹著我的長發,爽快極了。抬頭看見那一排排整齊的楊樹,我一下想起了告別已久的它——那株白楊。
白楊帶給我的回憶很多,因為我的童年與少年時期幾乎與它一起度過,它是我最好的夥伴,我們有著無言的默契。
春天,花草、樹木都開始發芽,白楊也不例外。它就立在我家門口,像一位偉人一樣。我對它的成長過程十分了解。它是春的使者。在經過一個嚴寒的冬天後,只剩下一樹枝幹,條長而細,似乎不見一些生機。但是你瞧,那突起的小骨朵是什麼?是芽,是生命之芽!它一天天地變大,終於綻放了,是那樣的嫩,嫩得發油,真真讓人感受到了春的力量,生命的可愛。——我願做白楊一樣的催春人。
夏天,白楊滿樹是葉像一把巨傘,為倍受太陽的肆虐而大汗淋漓的人們提供陰涼,全不顧焦灼的陽光直射到自己身上,默默地承受,無怨無悔。——我欽佩白楊的奉獻精神。
秋天,霜打白楊,它的綠葉變成枯黃,風一吹,「無邊落木蕭蕭下」,它欣然接受自然的安排,唱著歡歌投入大地母親的懷抱,化作滋潤新生命的養料。——我喜歡白楊的樂觀態度。
冬天,凜冽的寒風吹打著已沒有樹葉保護的白楊,似乎要將它摧倒。白楊一次次挺直了腰桿,站穩了腳跟,不向寒風屈服。因為它知道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我贊美白楊的頑強與堅韌。
我熱愛白楊樹,或許從小受它的熏陶,我也養成了與它相似的性格。
【點評】
文章採取「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先總寫自己對白楊樹的熱愛,然後按照時間的順序,從春、夏、秋、冬四季,贊美了白楊樹的性格,並在每一段的結束明確地表明了自己對白楊樹的感情,最後又強調了自己對白楊樹的熱愛是因為「從小受它的熏陶」,「養成了與它相似的性格」。文章的不足之處在於內容相對單薄,意境不夠深遠。
我與竹
如果有人問我:「你最喜歡什麼?」我會毫不遲疑地回答:「我最喜愛竹。」
竹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腹中空空」。把竹子縱向剖開,裡面只有橫隔的竹節,其他一無所有。我國有一個成語叫「虛懷若谷」,虛,就是謙虛;懷,是指胸懷;谷即為山谷。整個成語連起來解釋就是謙虛的胸懷像山谷一樣。謙虛,就是竹最顯著的精神!
竹不開花。它沒有牡丹的高貴,也沒有君子蘭的艷麗;它沒有月季的引蝶濃香,也沒有茉莉的誘人清香。竹樸素,不炫耀,不賣弄,因而不為人們所注意,在奼紫嫣紅的春天,則更不會引不起人們的青睞。但它獨特的美,卻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成為他們的愛物。著名「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就非常擅長畫竹,而且在生活中還喜歡以竹自喻,他曾在《竹》一詩中寫道:「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在春天,竹不引人注目,而在冰封大地的冬天,只有松、梅與之作伴,故人們把松、竹、梅親切地稱作「歲寒三友」。竹能夠抗嚴寒、斗傲雪,它的生命力強。一首題為《題畫竹》的詩中寫道:「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風池。」生動地寫出了竹的旺盛的生命力。
竹紮根深。鄭板橋在《竹石》一詩中寫道:「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俗話說「根深才能葉茂」,因此幹事一定要打好堅實的基礎,發揚竹的堅勁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竹不僅如此,它每成長一步,都留下印記。在生命的旅程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困難不能使它害怕;挫折不能使它畏縮,竹節足以作證,它將竹的前進過程作了生動詳細的記載,這難道不能給人一些啟發嗎?那些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做一件事情,學一樣本領,都循序漸進,腳踏實地前進的人都會取得事業上的成功,而那些操之過急,急於求成的人也多會事倍功半,甚至前功盡棄,我國春秋時期的那個「揠苗助長」的宋國人不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嗎?
竹啊,我願以你為我人生的榜樣,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你激勵著我前進,我相信自己一定會做得更好!
【點評】
文章從竹的自然特點寫起,張開聯想的翅膀,使文意拓展到做人的種種道理。贊美了謙虛、扎實、樸素的美德和旺盛的生命力,表達了作者對竹的贊美與喜愛。但是,文章沒有表現出「我」是把怎樣的「精神品質」寄託在「竹」上,也就是說文章沒有抓住「我」與「竹」之間的結合點,所以文章的開掘雖好,語言也不錯,卻有「偏離題意」的嫌疑。
評論(1)|350
kebb2008 |四級採納率22%
擅長:生活煩惱佛山市PSP
按默認排序|按時間排序
其他1條回答
檢舉|2010-10-24 11:13越藤天祺|二級
為自己鼓勁
我是一個快樂的男生,當別人向我討教快樂的秘訣時,我總會笑著回答"為自己鼓勁"。而為我鼓勁的中流砥柱,就是"歌"。
在路上、學校、家裡總盪漾著我的歌,它能讓我快樂地面對每一天的生活。
還記得那次,我參加學校里組織的一場比賽。大家都認為我一定能奪冠。可物及必反,我失敗了。那時的我猶如一個泄了氣的皮球,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淚水沖破了閘門的決堤,一瀉而下。這時,是歌讓我重新找回了信心,我拿起筆筒,站在陽台上,面對著樓下所有的人,一陣開場白之後,我開始陶醉其中,盡情的酣歌起來。我的夢想,伴隨笑容而堅強,大聲地歌唱,越過了遼闊的海洋,我的夢想啊!伴隨著笑容而堅強。這世界充滿了想像,乘著音樂一起飛翔。經過所有快樂悲傷,謝謝你陪在我身旁。快樂是我的能量,點亮自己的光芒,想唱就唱,唱得響亮,不怕風雨的阻擋。快樂是我的能量,點亮自己的光芒,每一個期望的目光都在見證我成長……唱到這兒,我不禁再次流下了淚水,但這並不是為失望而流淚,而為了自己再堅強而流淚,我品嘗著那一滴滴咸鹹的淚,但它們卻是我一個個甜甜的人生經驗。使我在將來的人生之路上越戰越勇,我就這樣不斷地為自己鼓勁,走出了人生中的一個小小的水窪,再次找回了快樂和信心。
朋友們!來吧!讓我們用自己的方式為自己鼓勁。它猶如大海中的航標讓你不再徘徊;它猶如一曲美妙的旋律讓你忘記憂傷;它猶如一股潺潺的清泉讓你重拾堅強。
來吧!讓我們一起高舉為自己鼓勁的旗幟,跨過重重的困境,駛向成功的彼岸。
(開頭點題,並引出下文,切入自然、貼切。體現我樂觀的生活觀念,時時引人注意。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了自己為自己鼓勁的重要作用,深化主題,令人信服。優美的語言,再次升華了文章的主題,語言凝練而又充滿激情,與作者所說的快樂的生活方式銜接一致。)
『伍』 請問這樣的作文能得多少分(滿分70分)
典型的訓練出來的議論文,總體來說立意明確,沒跑題,標題起得不好,如果是考場作文的話拿個五十五以上的分數比較合理,字寫得漂亮的話老師心情好多給幾分也是可能的。卷面很重要
『陸』 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
我覺得不應該屏蔽父母,但可以選擇在有些朋友圈上他們不可見。特別是比較坎坷不順利的事情。
但是本著報喜不報憂的原則,在有些事情上發的朋友圈是應該屏蔽父母的,即把朋友圈設定為不讓他們可見。比如說有時候在工作上遇上了什麼不好的事情,或者是不良的情緒要會在朋友圈發出來,在這些的話就需要把父母給屏蔽了。因為這些事情父母看到了之後,會擔心,這些情緒化的東西,或許你只是發出來一下,過兩天就好了,但父母看到了,會擔心好長一段時間。
綜上所述,我覺得朋友圈可以讓父母看,但在有些特定的內容,可以設為他們不可見。
『柒』 2013年高考滿分作文。跪求。。
2013廣東省高考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個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為人慷慨,熱心於慈善事業。
一天,他有解到有三個貧困家庭,生活難以為繼。他同情這幾個家庭的處境,決定向他們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興地接受了他的幫助。
一家猶豫著接受了,但聲明一定會償還。
一家謝謝他的好意,但認為這是一種施捨,拒絕了。
要求:(1)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2)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
(3)不少於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2013廣東高考作文(範文):
神聖的尊嚴
海卡爾說:人的尊嚴比金錢、地位、權勢,甚至比生命都更有價值。在美國紐約中央車站,人們向流浪漢或流浪藝人施捨時,一定得平等待之。他們在表演時,身旁放著收錢的金色盤子或帽子,如果你沒有欣賞他們的表演便投錢,會被拒絕,如果你欣賞完後沒有鼓掌或者發表評論,他們照樣不會接受你的錢。因為他們認為:「您的施捨,我的尊嚴,我們是平等的。」所以人活著,要頂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嚴。
尊嚴,是一個人的顏面,是一個人得到他人認可的某種東西。這種顏面不是虛榮的面子,不是用來炫耀的某些東西。
尊嚴,是一種操守,一種價值觀,一種自立自強的精神;是一種通過自尊自愛,從而得到他尊他愛的美好感受。
尊嚴是神聖的,不可侵犯,不可褻瀆,我們應該捍衛尊嚴。一個人如果連尊嚴都沒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無價值的,人都應帶著尊嚴活著。有了尊嚴,你才會看得起自己,從而高標准嚴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嚴,別人才會敬重你,你的所作所為才有意義。一個人,一個民族,如何獲得尊嚴,不能靠別人,只能靠自己。靠自身的修養,靠骨子裡那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自敬者人恆敬之,自賤者人必蔑之,這是最基本的道理。有尊嚴地活著才有意義,決不可放棄做人的尊嚴;卑微的生命因尊嚴而高貴。
在大是大非面前,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視尊嚴為生命,他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美談。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蘇武寧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他們有浩然正氣,他們活得有尊嚴,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衛尊嚴。
然而也有許多人為了生存,為了追名逐利,為了向上攀爬……出賣尊嚴。現實生活中有為息事寧人屈辱下跪的,有為金錢觸及道德底線的,更有為一時利益出賣人格的……尊嚴,似乎與我們漸行漸遠。奴顏婢膝,阿諛奉承,丟失尊嚴,喪失人格,就算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只會為世人所不恥。文強、許邁永、曾錦春之流為了一己私利,出賣人格,出賣尊嚴,全然忘卻了做人的基本准則。李浩之流,為泄私慾,不惜任意限制、剝奪他人自由和生命,完全喪失為人的底線,丑惡至極。
尊嚴,不是誰特有的,世間萬物都有尊嚴。沒有貧富差距,沒有高低貴賤,尊嚴是平等的。上至偉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尊嚴。
尊嚴,神聖不可侵犯。
【點評】文章論證層次清晰,結構謹嚴。首先由一句名言和一個事例自然引入尊嚴話題,再簡要論述「什麼是尊嚴」;接著從正反兩方面重點論證「人為什麼要有尊嚴」,既有古代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又有當今社會上的反面典型,恰當地使用了「素材二」中的句段,增強了論證的力度。使用的素材或典型或新穎,材料非常豐富,論證充分。
廣東2013高考語文優秀作文:
讓愛雙向流動
中國有句名言說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見,報答他人的善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被沿襲了下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接受了幫助卻當作理所當然,而不懷感激之心,報答以愛的話,誰還願意提供幫助呢?因此,為了社會和諧發展,請莫傷好人心,讓愛雙向流動。
令人可喜的是,心懷感激的人在我們的社會是佔主流的。當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發財致富時,他必定不會忘記自己以往艱苦的日子,這也就使他有了傳遞愛意給那些還有需要的人的願望。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數人是願意品嘗到感激的喜悅之情的。當施捨者看到自己幫助的人懂得回報,哪怕不是對自己,而是對社會、他人,他已經看到自己所為的價值,這無疑讓他產生了延續自己善舉的動力。這是愛的付出,是愛的雙向流動,也是愛的獲得,社會因此受益。
也許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會可能受益萬分。還記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場特大暴雨嗎?災情在播報著,但溫情也在上演著。一夥從河北農村趕來的人們救助災民,置個人安危而不顧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贊賞。殊不知,他們都是當年唐山大地震的獲救者,是眾人的無私奉獻讓他們擁有了繼續生存的物資和信心。而現在,不忘回報的他們來幫助另一撥人獲得新生。愛與正能量的流動頂托著社會,站立、前進。我們也忘不了那最美麗的鄉村教師——伍玉錫,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這么多年來從沒落下一節課,從沒少批改一次作業。是社會人士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關懷、幫助他支撐在講台邊。這種雙向流動的愛比金子更寶貴、更堅硬。
當然也存在著愛的「返回鏈」缺失的現象。看看陝西一位任內幫眾多企業融資,任後卻慘被企業「拋棄」的局長便可知,單向的愛是多麼痛苦,社會將會變得不那麼和諧。
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點評】
寫考場文章以立意為先。這篇文章之所以優秀就在於其立意境界很高,認為愛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還是可以流動的,呼籲「讓愛雙向流動」。捐助與受助都是愛的表現,彼此應該互相尊重,互有溝通交流,這個世界才會充滿愛,並且一直傳遞下去。從立意這個角度來講,作者這樣的立意在眾多考生中算是上乘的,也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種立意。
圍繞著「讓愛雙向流動」,作者在第二段,從施捨者的角度,表達了愛的雙向流動的意義。第三段,運用了兩個事例,作者從受助者的角度表達了愛的流動的價值。第四段從反面例子入手,表達了單向的愛的痛苦。最後發出呼籲: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作者思路清晰,緊緊圍繞中心展開論述,是一篇考場優秀作文。不足的地方是用例略有不當之處,可以選更恰當的例子。另外,第四段的反面例子寫得略嫌倉促,分析未夠透徹。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胡家俊
廣東2013高考語文優秀作文:善行,我該如何安放你
慈善,本該是一個充滿人性關懷的字眼,是一個能讓行善者體知自身對於社會超出個體有限價值的義舉,亦當成為受助者生命的冬天裡的一把溫暖的手爐,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尷尬人盡皆知,就如那個感激卻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處於如此進退維谷的境遇的,在我看來,可能是行善者披著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況下,我無奈地認識到,行善者的一顆赤誠之心無可置疑,而他們行善舉的方式往往成了讓愛傳遞的最大阻礙。正因為他們總是慣於以「救世主」的目光來表達對弱勢群體的善意,受助者在這目光的省視下被點燃的一顆過於澎湃的自尊心讓善意之舉充滿了火葯味,從而,受助者拒絕犧牲在弱勢地位下愈顯珍貴的尊嚴和平等來滿足慈善家的自身價值認同。就如那最後以施捨之名拒絕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難以為繼的他們需要這份幫助,也許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經歷或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讓他們艱難的選擇拒絕。
然而,慈善之路不應因行善方式不當而閉塞阻滯。既已找到症結,何不求良醫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堅決丟下慈善這件標簽,而以人類共同體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約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個孤島,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幫助的對象,才能以最適當的方式給他們以樂於接受而有意義的幫助與扶持,讓受助人覺得,他們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著前進,而不是如難民領取政府施捨的粥糧。
晏陽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發現了「苦力」的價值的基礎上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運動中,與其稱他為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為所有農民、苦力的老師、朋友。他曾說:「欲化農民,必先農民化。」他不願安居太師矣,空談誤國計,而是紮根到農民中,探索真正對他們有用的善舉——開化與教育。
人類作為一個共同體,要成為堅固的島嶼,需要慈善的力量來修補脆弱的堤壩,而要讓慈善有力前進,就必須行善者脫下救世主的眼鏡,帶上捐助對象的眼鏡,紮根到他的世界中,問一句:「你需要什麼,我們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麼?」這才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們以對的方式共同前進。
【點評】
本文緊扣富翁熱心慈善事業,捐助三個家庭的材料,引出有關慈善的話題,並以此為中心內容展開論述,符合本次作文的材料內容和含意范圍。
文章開篇簡單點出慈善的意義後,順勢提出慈善遭遇婉拒的尷尬問題,進而分析產生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行善方式不當,緊接下文論述如何改變方式,以人類共同體的平等身份行善,並舉晏陽初的事例以佐證。最後,以共同努力改善慈善的方式為願望收束全文,回答了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
文章觀點明確,真正有效的善行需要採用適合捐助對象的行善方式,在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間搭建起平等互信的橋梁,讓善意順利進行,讓愛心順利傳播。對當前慈善存在的社會問題分析較深入,認識較深刻,能夠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思路清晰,論述較有層次。
比較遺憾的是,文中一些長句的語言表達不太流暢,意思不太清晰,全文例證較薄弱,不夠豐富有力。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陳一平
廣東2013高考語文優秀作文發布: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說,善性是人性與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麼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確鑿的流露。慈善是一種精神的體現,不應流於形式。缺乏關懷的慈善就成了施捨,而施捨,恰恰是毒葯。
慈善,不僅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當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費的食物,而非勞動得來,那麼他大概也會像眾多飢民一樣瀕於困頓。在做慈善的同時,在提供幫助的同時,要使被幫助者振作起來,鼓起生活的勇氣。如果不能,勿寧不給,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於沉淪。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關懷,而非單純對弱者的憐憫。憐憫是不值一錢的,而關懷卻是無價的。
慈善還需以適應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亞聖孟子有雲:嗟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陳游標的高調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讓人覺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進行居高臨下的施捨。不談流於形式之嫌,此舉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臉上貼金。生前曾被媒體批評「一毛不拔」的史蒂夫﹒喬布斯,去世後被發現賬上曾有一筆對斯坦福大學的高達25億美元的巨額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漢對玉米、燒餅之需要,應當更甚於也更樂於對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時注入關懷,又以合適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還必須行之得處。有些人,並不真的需要我們的善意。正因為有人行善不得處,才會有某紅十字會人員的瘋狂炫富,才會有漁夫和蛇的悲劇。將慈善行之得處,不是吝惜我們的善心,而是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們有限的慈善資源,去幫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們都是蒼穹下奔碌於浮世的小人物,我們的小慈善無法像蓋茨夫婦消滅天花病毒那樣一揮而就。我們都有自己的一顆善心,中學生、律師、清潔工、公交車司機,沒有誰的善心更高貴。正如布魯斯﹒韋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於舉手投足間。攙扶孕婦上公交車,為福利院打掃衛生,甚至與落單的老人閑聊,都可以是善心的體現。
古人根據人創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貼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過慈善的舉動點燃了歷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類的文明。而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絕施捨的窮人。
【點評】
「善性是人性與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文開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質,並對「慈善與施捨」做了確切的辨析,雖不過三言兩語,卻字字切中要義。接著,作者在對慈善的關懷本質、施行方式、落實對象的幾個層面上進行了縝密有效地論述,思想成熟深入,表達擲地有聲,展現了一位關注社會思考獨立尊重內心的中學生的良好風范。
文章結尾兩段尤為令人稱道。作者不被材料鎖定,在有限的生活經驗之上,以更為寬闊的胸襟,擴大了對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時,與之延展的慈善的內涵和外延也有了更為豐富的現實意義。
確實,行善路上,人人都是高貴的善性傳遞者,財富與善心不一定成正比,尊嚴也從來沒有排行榜。善在大愛里,更在細節中。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徐珊
廣東2013高考優秀作文:慈善,也要維護他人的尊嚴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個貧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興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猶豫地接受了,但聲明一定會償還。一家謝謝了富翁的好意,但認為這是一種施捨,拒絕了。
我很贊賞第三個家庭的做法,處事大方,不卑不亢,絲毫沒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絕中告訴富翁我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也啟示了我們:在做慈善的過程中要維護受贈者的尊嚴。
孟子在辨析義與利時曾說:「一簞食,一壺漿,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雖然孟子談的是義與利的辯證關系,但這些話也道出了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侮辱性的施捨就連乞丐也不會接受。孔子曾說:「君子不飲盜泉之水。」因此,我們在幫助他人的時候,如何維護他人的尊嚴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戰中,英國國王霍華德巡視被轟炸後的倫敦貧民區,在一棟破爛的大樓門前,他脫下帽子,向主人詢問:我可以進來嗎?詢問中體現的人文關懷和尊重讓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國公立學校在大雪時一般都會停課,但有間學校卻沒有這樣做,在大雪時依然上課。當家長向學校投訴時,校方的回答是:學校來自貧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學校停課時,他們就不能有免費午餐,就得忍飢挨餓。家長又問是否能只讓窮孩子來上課呢?對此校方解釋道:我們不想讓他們覺得是在被施捨。
不要讓受幫助的人覺得是被施捨,這或許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標了吧!這樣的幫助就像一縷溫暖的陽光,既溫暖了受贈者,又不至於灼傷他們的心;就像是一陣涼爽的春風,既撫慰了受贈者,又不至於吹亂他們的心緒。
然而,在生活中我們也不少見一些「暴力」慈善,他們行慈善之實,卻又在捐贈漠視受贈者的尊嚴。如高調做慈善的陳游標,我們不否定他確實幫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卻讓人不得不思考這樣做對嗎?有一張照片,陳游標與受贈者們舉起手中的錢,陳游標笑容滿面,但我卻看不到幾個受贈者開懷的笑臉。他們是被幫助了嗎?還是他們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
在當今時代,「微公益」、「志願活動」層出不窮,似乎是一個全民慈善的時代。但是,當我們准備做慈善時,千萬提醒自己:不要傷害了受贈者脆弱的尊嚴。
我們在幫他人,同時也是在幫自己。永遠不要以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態,請小心呵護受贈者的尊嚴吧!
【點評】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其突出的特點是觀點鮮明,論據較充實,論證較有力。文章從作文題提供的第三個家庭對待捐助的態度引出自己的觀點即:「做慈善,應該維護他人的尊嚴。」圍繞這個中心論點,作者列舉了古今中外的有關論述和做法,主要採用了舉例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式,論證了維護受捐助者尊嚴的重要性和效果。作者為了讓讀者明白尊重受捐者尊嚴的意義,還運用比喻的論證方法,說明了這樣的幫助就像一縷溫暖的陽光,既溫暖受捐者,又不至於灼傷他們的心。在論證的過程中,作者還能夠聯系現實,在肯定當前一些人善舉的同時,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最後勸告做慈善的人應該放下架子,小心呵護受捐者。全文思路清楚,論證較嚴密有力。結構較嚴謹。
全文表現出了作者對現實的關心,對正確慈善和提升慈善質量有較深入的思考,與那些說空話和套話的文章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文章存在的主要不足在於個別語句表達不夠准確順暢,如第二自然段。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周小蓬
廣東2013高考語文優秀作文公布:當慈善遭遇傲骨
隨著首富比爾?蓋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發起富豪慈善活動,慈善之風便如無數個超級颶風,迅速席捲全球。這似乎是一種皆大歡喜的事情,捐者開心,得者開心。然而,並不是所有貧困者都會滿懷感激地接過免費的贈予。在他們心中,這或許是一種施捨,一種尊嚴的丟失,骨氣的丟失。
那麼,當慈善也遭遇「滑鐵盧」,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作為一個施善者,有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國富豪陳游標高調行善,在獲得無數榮譽的同時,也一直飽受詬病。原因在於他的急躁與高調。在他的每一張宣傳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過他援助的貧苦百姓。但是那些解決了生活困難的農民,即使是笑著的,也難掩一臉的卑微與怯弱。陳游標這種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無疑是傷害了他們的尊嚴,活活地擠走了他們的骨氣。相反,大連市的微塵就做得比陳游標好多了。微塵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由無數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給需要的人送去錢財,卻不留名,不求回報。這種慈善方式不僅給受助者留下足夠的尊嚴,還很有可能感動他們,從此也加入微塵行列。由此可見,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實大不相同。窮人也有尊嚴,當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幫助他人,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有心靈上的。因此,用一種更溫和,更合適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他人。
其次,作為一個受善者,要視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事,千萬不能意氣用事。古有「不食嗟來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終活活餓死在街上。且不論施飯者態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險時仍爭一時意氣,往往得不償失。接受他人資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點骨氣,但這並不代表盲目拒絕他人好意。台大校長黃中天功成名就後回到耶魯去感謝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國大媽卻一臉嚴肅地拒絕了,並要求他去幫助更多的人來感謝她。黃中天謹記在心,一生中資助了無數學子。黃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該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過的善意經自己的手向四周擴散,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遠。
當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執己見。只有雙方平心靜氣,改變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態,才能使這場慈善皆大歡喜,施者開心,受者也開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澆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樹更加拙壯成長。
【點評】
此文伊始,緊扣材料,點明慈善有益世道人心,接著筆鋒一轉,提出當慈善遭遇傲骨,雙方出現如何面對之難題,文章由此焦點切入,選取施受之關系角度立論,可謂審題精準。文章先寫施善方式,以一反一正兩個例證闡釋說明何為正確的捐助方式。相較於陳游標,微塵團體的行善不是傷害而是維護了受助者的尊嚴。文章接著分析受捐心態,依然採取一反一正兩個例證進行論述,文章指出,意氣用事,盲目拒絕,並不代表所謂尊嚴、傲骨,正確方式應該像受助者黃中天那樣,用自己的善意回報社會。文章著意發掘此例證蘊含的施受雙方傳播善意的慈善本質,由此可見,文章立意深刻。此文結尾,以澆水施肥喻示施受雙方的本真關系,進一步強化文章的中心論點。縱觀全文,觀點辯證,結構嚴謹,論證方法得當。但此文亦存在一些瑕疵,如「擠走骨氣」的表述不準確,傲骨與回報之間的邏輯關聯略顯牽強,還出現一個錯別字「拙」,盡管如此仍不失為一篇較好的考場作文。
廣東2013高考語文優秀作文公布:點亮萬家燈火
一個熱心慈善的富翁,向三個貧困家庭提出捐助,卻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復。
一家拒絕,以為是施捨——這是戒。
一家猶豫,聲明要償還——這是慮。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這是善。
面對他人的善心與善舉,我們理所應當以善回應,在這一來一往中,愛在傳遞,善在弘揚。
戒者,乃戒心、戒備,實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凜冽的寒風中飢寒交迫的時候,突然有人端來一籠熱騰騰的包子,你卻嗤之以鼻,眉眼高揚,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這該是多麼讓人心寒!比起施捨,我們更應說是幫忙與互助,沒有富人與窮人間的高低不等,將彼此聯系的應該是共同進步,謀求大眾幸福的溫暖紐帶。若存戒備,則是築起冷酷高牆,密不透風,愛也無從滲入。
慮者,乃憂慮、焦慮,也非為上策。慮者將他人輕松的好意化為了自己肩上無形的千斤重擔,他們明白接受應當回報,卻並未透徹領悟這回報的內涵。他們將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著自己日後是否有能力負擔起這重債,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發散出去,盡己所能點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們的心房,那該是最好的回報。所謂慮,也是多慮了。
善者,受於外物,發於內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學會感激,點亮自己的心。在危難關頭,適時抓住別人伸出的援手,也不僅僅是接受,更需要內心的空曠與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樣的拒絕,那麼日後的生活該還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給予,閉塞的心又還容得下多少愛的填充?倘若如慮者一樣的多慮,那麼日後的生活該是被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壓力壓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償還,不知更大范圍地傳播開去,愛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裡。
惟有善者,不設無味戒備,不思多餘念想,懂得接受,也該是會樂於分享。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話並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樣適用。接受,並感恩,讓光明傳遞,照亮自己,溫暖他人,點亮萬家燈火。
【點評】
這篇考場作文當得起「文質彬彬」四字。
內容上寫的是對三個家庭的評議。要評議就要表態,要表態就要言說理由。這很考功夫,思想深不深刻就在這理由上。面對富翁真誠的捐助,眼前貧困的家庭該不該接受呢?作者認為要看是否有利於善的傳遞,愛的弘揚。能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理由,很見思想。
今年還是材料作文,材料是故事性的,考生可因事議論,寫成類似於時評的文章。材料反映的又是三個家庭對捐助的態度,也可以說材料是觀點(態度)型的。面對幾個觀點(態度),可以比較一番,論說孰高孰低。對觀點型材料,這種寫法可確保立意不會偏離材料內容和含意的范圍。不過評判別人的觀點妥否需用同一個衡量尺度,而且這個尺度屬正面價值體系,如是否有利於愛心傳播等。此乃關鍵所在。此文是這個方面的典範。質已勝。
文也勝。語言准確、簡潔而又冷靜,行文中閃耀著理性的光輝。分析溫婉而到位,毫不強加於人而又讓人信服。當然也有問題,最刺眼的是把「無味」筆誤為「無謂」,但這些不過是白璧之微瑕。對考場作文誰又能吹毛求疵呢。
值得肯定的當然不止這些,如篇章結構就值得讀者去體味,此不再贅言。
總之,這是一篇具有示範意義的考場作文,無論是審題立意還是語言、結構等都有可資借鑒的地方。
點評人:華南師大附中高級教師黃業泉
『捌』 不要嘗試放縱的滋味語文作文800字
縱覽古今中外,任性之人可謂層出不窮。有「千磨萬擊還艱勁,任爾東南西北風」般百折不撓的任性。有「一蓑煙雨任平生」般瀟灑自如的任性,更有如「任它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般堅毅如鋼的任性。可見,任性是一種人生的修為,是一種積極自信的心態,是一抹不同尋常的亮彩。可是當每一次的任性都被扣上了厚重的帽子,當任性也有了前提。自我勉勵變成了冷嘲熱諷,彰顯獨特竟轉化為彰顯優越。而這種優越並非後天修養卻是與生俱來,有錢有貌,有閑,「任性」二字漸漸成為常人的不可企及。如此一來,變了味道的任性只消得表達羨慕,表達卑微的不滿,甚至是對自身的消解與自嘲。加了前提的任性非但不自由,反而成了一種限制。「有錢就是任性」在人的眼中表示的是「沒錢就無法任性。」於是困厄竟變成了理所當然。因為任性有了前提,大千世界的繽紛色彩,現實生活中溫潤透徹的人心,筆墨間縱情的揮灑,甚至是追求美的權利與自由,都被「無才無貌」擋在了門外,令人無福消受了。任性不需要前提,任性更不需要枷鎖。任性是無拘無束的做自己,鑒定執著的追求想要的生活。它或許是一種人生的態度;林語堂曾說「人生僻如一場滑稽劇,又是還是靜觀而微笑,勝於參與其中一份子。」一個溫和慈祥的老者形象在我眼前赫然展現,人生如戲,我偏要靜觀微笑。這樣的任性少了卑微無力,卻多了些庄嚴持重,並且,不論怎麼看,都是可親又可愛的。它或許也是一種逆流而行的勇氣與尊嚴。戰火紛飛的抗戰時期,女作家蕭紅的願望不是去記錄平型關大捷,也不是同仇敵愾民族危亡的悲傷,她只想尋一隅角落,寫童年的趣事,寫慈祥的祖父,寫家鄉的山河,但這溫潤筆峰中卻暗藏著人性的悲涼,對人性回歸的感念,世道人心的無知與慈祥。蕭紅的筆峰轉而又轉,任性的寫下了時代的逆流,而這逆流,卻是一個時代最最真實的寫照。如此一來,任性也可能成為一種偉大。任性不需要前提不代表任性可以為所欲為。任性應從人性出發,應以尊嚴為保障。任性地代表成為真實的自己,而非在他人是非面前指指點點,無理取鬧。網路的世界和其寬廣,有透透徹徹的善意也有惡意誹謗和謠言中傷,若是把一切為所欲為都歸結於任性驅使,那麼自由將變成不自由,上而觀之,社會規則,人性尊嚴更將變淡。希望有一天,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站在講台上,口中流露不再是打拚與機遇這樣的套話,他會說,我的成功歸結於我不需要前提,堅定執著的任性。而千千萬萬的普通人,他們也會自信而堅定地說,我的任性不在於有錢,有才,有貌,我的任性在於安於平凡,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由此,每個個體的價值都得以在不需前提的任性之下,回歸自我,回歸自由。2、任性雜談什麼是任性?簡單來說,即是在佔有某一資源過於充沛時,對此資源的利用或「揮霍」達到一種令人眼紅的級別,這是任性。什麼叫有錢?有貌?有才?這我想不必解釋了。為什麼會有「有錢即任性」這類風潮似的感悟呢?按我的思路,大體有三個原因。首先,眼界不同。如同井底之蛙不懂雄鷹擊長空的快意,我們——普通正常的小市民自然不懂家纏萬貫者的行事方式。開豪車,賞名酒,只是人家普通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好像我們騎自行車去了趟超市一樣簡單。可這時偏偏有人來酸了:「你知道我們多麼努力么?!他們還在這里炫富,全是大貪官!」我大覺得很好笑,這有錢人未免也太冤枉了些。對此我倒有一句忠告——圈子決定眼界,羨慕可以,嫉妒也罷,千萬別發展成恨意來。其次,跟風所至。我猶記得「有錢任性」這句話實際出自一場騙局,被騙者擲出「我就是要看他能騙我多少錢」的「豪言壯語」令網友大跌眼鏡,一時「有錢任性」風靡網路。萬達老闆王健林兒子王思聰的微博下時常有人留言「任性」二字,可迅速打完那一二快意點擊發送後反倒覺得無限空虛。別人生活與我何干,那為何要發?曰,大家都發,這時預期跟風潮流儈子手一般砍斷理智的手指,不如看看自己,讀讀內心更佳。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社會畸形。古有梭倫以財產多寡劃分人的等級,如今的人類社會真是越活越回去了。我不得不說,現代社會將實用主義發揮到了極致,以至於金錢,相貌這一類實用性極強的東西永遠競爭的天秤上高高在上。可怕的是,所有人都認為這樣三對的。你問大部分普通人想變成什麼樣的人,他們會回答的是「有錢人」,而不是「詩人」。「有錢就能任性了」被多少人當成終身奮斗的目標?我很慶幸我骨子裡理想主義的火苗還未熄,我還有哪怕一窮二白也要完成的夢想。可當身邊的人說這個專業能找好工作,那個專業就「任性」不起來了時,我才知道,我先輸給了這個社會。當然,我必須談談我崇尚的任性:「知天命而從心所欲」是我見過最完美的解讀。這里的知天命當然不是指知道自己大限將至,而是知曉自己的內心,重獲小學科學課被老師誇贊「真是當『科學家的料』」那種明鏡般的喜悅。渾濁應先被澄清,不然再遠大的航行都會被淤泥絆住。任性三追求理想,創造改變時「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堅持,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徹悟,三「侶魚蝦,友麋鹿,傍青竹,依寒梅」的豁達,是「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的個性。一直在背歷史的我想,現代社會真應該在引發一場啟蒙運動,核心是回歸本心,實質是讓人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任性。3、面對任性的有錢一年一度的流行語再度來襲,有「什麼」就是任性的造句風格向我們展現了過去一年裡,有一群充滿優越感的人做了許多所謂「青春就是任性」之事。總是有那麼一群人,忍不住炫耀自己的生活,來得到別人的羨慕以一飽滿足感;又同樣也有那麼一群聽眾,平日里是「程序猿」,「加班狗」,無福享受生活,不能一句「有錢就是任性」或嘲他人或嘲自己。這背後體現了社會的膚淺和物慾至上。輿論引領者通過揮霍時間、金錢來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找樂子,這是他們的任性,而我們的評論、崇拜或諷刺則是為他們的無聊加大砝碼,使他們自我膨脹直至失去是非觀。有錢有才之人一向是社會的珍寶,也的確是平民百姓忍不住羨慕的,但用一句任性去掩飾其背後的虛榮,揮霍與無禮,是否助紂為虐,像封建王朝在帝前進盡讒害的小人?更何況,如今的有錢人並非古時昏庸的君王,他們的任性都是有目的性的。萬達董事長的兒子王思聰便是此方一把好手,於微博上大批《一步之遙》,引得網民也為一睹「讓有錢人不喜歡的電影」從而進入影院,投資方萬達得以盈利。對有錢人單一性的崇拜,讓我們這些人如陷巴菲特的迷局,被操縱著將本可屬於自己的幸福,貢獻給了一個陌生人,像傀僵一般無知而無法掌控自我。這便是所謂的名人效應吧,總統喜歡、不喜歡、無法評價的書都可以轟動書壇。但我們是否應沉淪在這物質與金錢的漩渦中,讓自己的心情取向受其影響?無才,無錢,無貌的我們是時候放下那些崇拜,做一個有主心骨的自己了。在躁動的時代,不聞輿論之聲,不認同流行之言,僅做好自己的事,難以可貴。如鄧稼先在那個政治變動的時代,毅然選擇了為自己所崇尚的核事業隱姓埋名於大漠二十多年,沒有評價與贊言,另西部大漠開出一片堅忍的馬蘭;又如林則徐,當人們在昏噩中荒廢享受人生,他卻可以毅然判斷自己的位置,必須銷煙「誓與此事相始終」,其對眾人選擇的背棄為中國的未來提供可能。當人們都為任性的有錢人「奔走相告」,「休戚相關」,或贊同羨慕、嘲諷厭惡他們的行為時,我們應定住我們的心神,如一顆堅毅的楊樹不為外界所擾,方能開出生命之花。4、莫任性任性?我們的心態這是怎麼了?那是一位母親無意將自己可愛的女兒照片發布於交友談天工具上,引起普通人點「贊」,誇耀的同時也引發有錢人贈予奢侈品、豪車,便有了「有錢就是任性」。「任性」一詞就到了更廣領域。「任性」一詞是人們情緒的宣洩口。普通事件卻引起社會流行語的興起,當人們謂之「土豪」的人們豪言壯語充滿屏幕,是他們對自身的驕傲與認同。他們自稱「任性」希望得到人們佩服的目光,或是羨慕的或是妒忌的,對於他們其實根本不在乎是哪種,不過是心靈的滿足。這是精神缺乏的體現,可見他的財富並未使他富足,表面是炫耀的資本,實質上燃燒資本換來扭曲且少得可憐的心理慰藉,他們價值追求將價值等同為「財富」,卻殊不知價值是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體。他們致富的同時沒有看到社會,沒有看到孤兒院的孩子,沒有看到非洲無數餓死的孩子,看到的卻是可愛美麗孩子,他們的資助並不能使世界可憐孩子飽食,卻使一個幸福孩子看不到人生應有的姿態。怕是那孩子想他們「有錢就是人任性」的同時也認為自己「有貌就是任性」吧。被「任性」激起的人們價值追求和那些「任性」的人們無本質區別,只是成為「任性」人們的推手,他們的人生誤視「任性」人們為王,重錢風尚,內心浮躁,使他們與平和、健康道路背道而馳。「任性」是使我們離傳統文化越來越遠的錯誤風向標,我國自古重「修身養性」,試問你任性怎麼修身,誰給你養性?人生態度不正,怎麼能進一步價值追求?應內心常存一種平和心態,遵循自修的修養,方能修煉自己的性格與品質。只有社會中的每個人好了,不再任性,而是人人敬業,守住本分,社會這個大家庭才能不浮躁,才能健康和諧運行。修身養性終能代替任性,占據每個人內心,生根發芽,那時無論財富多少,人的內心將始終富足。5、任性背後2014年,「有錢就是任性」這一句話傳遍了大街小巷。然後,「有貌就是任性」、「有才就是任性」等等更是大波來襲,一時間,「任性體」在網上火得一發不可收拾。而在這里,我心中卻產生了疑問:「任性」到底背後代表著什麼?有錢有貌有才的人就可以「任性」嗎?我想,大多數人對任性一詞的理解都是半開玩笑性的。對於周圍人的一些舉動,人們總是用「任性」一詞來開個輕松的玩笑。然而,人們往往忽略了任性的本質。網路上,一些有錢的人發個微博:「今天吃了某某大餐,花了點錢不算多。」然後發上一個巨額財單在下面,於是果不其然下面網友爭相評論:「有錢就是任性」於是,炫富的人滿足了,而評論的人似乎也覺得沒什麼不對,對自己的搞笑本領得意不已。這種情況下,「任性」一詞便將炫富的人的低俗本質遮掩了起來,包裝成了一個有趣和諧的事情。這種對惡的遮掩的「任性」無疑暴露了社會上人們的價值追求的扭曲。無管報著多麼溫暖搞笑的外衣,其中庸俗的本質都是藏不住的。同樣,那些以「有貌」為由就隨意「任性」的人也如同炫富的人一樣,無非就是想從「任性」中獲得自己的虛榮心的滿足感罷了。而這樣的行為有人捧場,有人呼應,更是讓人感到無奈。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有人炫,有人捧,一呼一應,「任性」便成了時尚。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任性」都隱藏著不好的本質。在我的身邊,學習好或是熱心腸的人也會被稱為「任性』,這里的」任性「就與網路上那些捧場的」任性「不同了,人們將善意化為玩笑,實則是在贊揚美好的事物,表達自己對這種」任性』的喜愛。在我看來,善意的任性可取,而那些披著「任性」外衣,實則粗俗不堪的任性應該杜絕。只有人們看清「任性」的本質,追求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時,虛偽的任性便會從生活中消失了吧。所以,當你在網路或是生活中又看到什麼事情,想脫口而出「某某就是任性」時,不妨停一下,看看任性的背後,再決定說還是不說。6、擁有不是錯,任性才是錯世界上才華橫溢的人無數。世界上美若天仙的人無數。有些才華橫溢生活圓滿堪稱人生贏家,有些才華橫溢家纏萬貫卻鋃鐺入獄,他們就是太任性。網路紅人郭美美在網上肆意炫富,如今終於因從事賭博等不良交易而被刑事拘留,這實在讓太多人拍手稱快。仔細觀察郭美美這個人美貌,身材、錢樣樣抱均得。但我們不能因為人家漂亮有錢而痛批她。可惜的是,她的錢來得太任性,她故意引起輿論廣泛關注,炫起富來永無止境。究竟她的錢、貌是用來干什麼的?她的任性給她帶來的除了一時光彩,還有過度放縱後的入獄生活,她的任性給她帶來了一時星光和永遠的悲傷。她擁有的錢,貌不管是否來歷正當,終究是她自己的,所以她擁有的這些沒有錯,錯就錯在她根本不懂得珍惜。比爾蓋茨的女兒身上沒有一件奢侈品,但她卻才華橫溢成績非凡,王思聰身家過億,他畢業於倫敦大學。他們都有錢,有才華甚至有權。但他們卻為人低調,將自己擁有的良好資源化為了使他們更加成功的橋梁。他們的成功來源於崇高的價值追求,來源於不驕不傲。來源於不任性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他們珍惜擁有的,並將其轉化為更高的價值。所以我們來反觀郭美美,或者說她這一類人自己擁有的毫不珍惜,甚至毫無顏面的去炫耀、賣弄。人這一生會擁有很多,一段成功的愛情或友誼,是內心的依靠而不是外在的展示,一個成功的成績是內在過程中腳踏實地不是一次成功後的大肆宣揚。他們仔細維護並珍惜著自己來之不易的美好。他們不讓任性去打破這段美好。這才實在是明白人的選擇。當今社會有太多人擁有卻不知珍惜。揮霍著他們自己辛苦得到的。讓汗水轉化為淚水。社會上這樣的人越多就為社會埋下禍患。所以當今輿論媒體,更應該去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導向。別讓的人去任性去揮霍。擁有不是錯,任性才是錯。7、貴在自知新一年的網路流行語出爐,「有錢就是任性」帶動了全民「任性」的風潮。狂歡式跟風造句的浪潮之下,實質反映了現代人普遍的自滿心理以反對「自知」認識的缺乏。自滿心理,是人們在某一領域內取得一定成就便自我滿足,拿來吹噓炫耀的心理。究其本質,即是缺少對自身清楚的的認識,只見優而不見劣。「有貌任性」之人,往往看不到自身容貌的缺陷,得到他人幾句贊美便沾沾自喜,宛如水仙花少年般臨水自憐;「有才任性」之人,常常不知自己學業上的疏漏,幾篇論文發表便得意洋洋,自詡高智商四處吹詡。殊不知,「有貌任性」者大多為三流姿色,「有才任性」者最高不過二流人才。躋身一流之人,多已超然於俗流,而懂得自知。所謂自知,即是對自身有客觀的評價,並明晰自己的缺陷。站在頂峰之上,既看得見山路上密麻的求學者,亦仰視空中騰雲駕霧的高人。賈島懂得自知,自覺「推門」不好而反復思忖修改,終寫出「僧敲月下門」的千古傑作。白居易詩歌造詣已是高超,然為寫出老少悉懂的詩句,仍向老嫗誦詩自己的詩句並修改,逐煉出了一個平白近人的人民詩人白樂天。身處高境界的人取得進步已是難事,而一旦領悟了自知,在原處的頂峰上再邁一步,便脫離了世俗的熙攘躋身騰雲駕霧之流,而自身也收獲到了更加開闊遼遠的境界。蘇格拉底自稱愚者,亦是此理。那麼身居高位者,如何消除自滿的「任性」心理而學會自知?其是一內省。孔子言「吾日三省吾身」,提供的即是每日多次自我反省來取得進步。做學問之人每日睡前閉目回想今日為學的點滴,在點滴中歸納出自身不足之處並將其匯集成束,作為明日之鑒。久而久之,性能彌補缺漏,有所廣益。其二,即是向他人學習。《師說》贊美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而批判士大夫之族,正是因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人與人之間固有「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尷尬,然惟有放下這些小得小失,誠心誠意向比自己強的人學習而不論身份地位,方能博眾家之所長。人生有涯而思無涯。滿足於一時的成就並以之為任性的資本,終會被時代的車輪軋過。而惟有明晰自知,了解自身缺陷並彌補進步者,才能真正登上時代的巔峰。貴在自知。8、應得的任性曾經有一位大的不得了的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什麼樣的人研究哲學呢?得是既有錢,又有閑的人。」我覺得這句話妙,因為它不管在哪個領域,似乎都能說得通。換言之,有錢、有閑的人想研究什麼就能研究什麼。再換言之,便如近日興起的一句網路流行語:有錢,就是任性換個角度推廣一下:有錢有貌有才有閑,都能任性。然而網友們在吐槽的同時恐怕卻都忘了,這錢、這閑、這才,對哦是怎麼來的?比爾.蓋茨有錢,他中途輟學、白手起家;喬布斯有錢,他從小車間做起來,一步步苦心經營,面臨公司開除仍不放棄、不逃避。有閑是怎麼來的?掙足了錢,把工作一辭,「閑」自然就有了;或者你學陶淵明,放下一切,甘做閑雲野鶴,粗茶淡飯,悠然南山,「閑」自然也如期而至。為什麼有錢有閑才能研究哲學?其人必在有錢有閑之前經歷了苦難、經歷了磨礪,而這苦難、這磨礪,正可作為之後進行哲學思考的餌料其它諸事亦是如此。網上的各位仁兄無法做到放浪形骸之外,卻又沒本事掙錢,只天天在微博微信指說他人「有錢任性」,那是典型的仇富心理。再說有才和有貌。三代時期的西伯可是真有才,太史公的「昔西伯居羑里,演周易」說的就是他。身在縲紲,卻演出六十四卦,那可是真任性。然而這有才來源於何物〉自然是厚積薄發。世上哪裡有人一出生便會寫字,不讀書便能作文的?也許有貌倒是天生的成分多一些。但想變美,人人都有這個能力。漢王好細腰,趙飛燕也不是生來就纖瘦、生來就能做掌上舞的。隨意點評他人有才、有貌任性,那是自己犯懶還妒忌他人能力的行為,我認為是很不妥的。一個人若想任性,必要有錢、有閑、有才、有貌,這沒錯。但一個人若想有錢有閑有才有貌,必得先加倍努力,這卻是很多人所容易忽視的。若非如此,網友們有那仇富妒才的功夫,早去奔目標、奔理想,飛黃騰達了。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了錢,有了閑,有了才,有了貌,任性?那是應得的。9、有「德」才是任性網路流行語「有錢就是任性」帶出了一陣造句熱潮,追求外貌的人認為「有貌就是任性」,而對生活有追求的人認為「有才就是任性」,厭惡了繁忙都市節奏的人認為「有閑就是任性」,在我心中一直認為「有德才是任性」。有才德的人就是任性。才德是人立足於社會的資本,當年李白在宮中,有人脫靴,有人磨墨,好酒好菜伺候著,只為他的詩,他的文。皇帝看中他的才德,他仍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感慨,他仍願飲酒對月賦詩,才德使他有任性的資本。還記得看過一期節目,明星的確很漂亮,可是漢字聽寫時「蓬蓽生輝」的「蓬」寫成了「盆」,令人汗顏,有貌無才如何任性?但並非每一個有「顏值」的明星都無才德。周傑倫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好歌,他的詞有的富有中國文化的魅力,他的曲有時有著中華歌曲的韻味,他也正是憑著他的才德擁有了那麼多的支持。所以,有才德是任性。有品德的人就是任性。品德是成為一個「人」的基本底線。前段時間有則新聞引起人們注意。一個開寶馬的司機不斷向窗外扔垃圾,清潔道路的工作人員上前好心勸阻,司機卻下車對其破口大罵,還扇了清潔人員一巴掌,這個過程被路過攝像頭拍到,最後司機受到處罰,並因為清潔人員的「有德」行為,對其發放了二千元獎金。有錢無品德怎樣任性?雷鋒幫助過無數的人,最後永存人們心中,這才是任性,守住「人」的底線才是任性。「任性」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幼稚無知,另一種是有能力有資本。進入社會中的成人若沒有資本,那麼用「任性」來形容他們只能是一種諷刺。而對於我們來說,即將步入社會看著那些任性之人有崇拜也有無奈,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資本任性的人,面對人生用「德」來充實自己,用「德」作為價值追求,崇拜那些擁有真正才德、品德的人,激勵自己,提高自己,總有一天,別人會對你說「有德就是任性」。10、有禮就是任性我相信,不管在哪個地方,哪個家庭,都會有自己的禮節。無以規矩,何以成方圓。在家中,無論回家還是出去,都要跟長輩打招呼。讓長輩知道你的去向,這是對長輩的尊敬,也是讓長輩放心你的安全。在跟家長說話時,一定要站有站像,坐有坐像,不可以歪七扭八的,這是對長輩的不尊敬。在吃飯的時候,不能用筷子在桌子上敲來敲去,這樣非常不禮貌。而且要等家年齡最高的動了筷子才可以吃。對長輩們說話一定要用「您」,這樣會顯得十分尊敬,很有禮貌。這樣的孩子,大家一定都會特別喜歡,會使大家覺得,這個孩子十分有教養。在以後的工作中也是如此,步入社會,不能夠「橫沖直撞」的,這樣會遭到很多人的煩感。一定要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在我們找工作的時候,要是十分禮貌的面對公司老闆,老闆肯定也會喜歡,即使你的能力不是那麼頂尖。我覺得,從老闆角度,他也會喜歡這樣的,也會錄取這樣的,以後方便和客戶交談。絕對不會找一個,工作能力特別強,但是與人交際很差,滿嘴「臟」話,動不動就和客戶爭執起來。在現在這種生活中,我們必須要做到有禮貌,有規矩,這樣,才可以更完美。在平時,隨口的一句「謝謝」,「您好」。「不客氣」……都會讓對方覺得這人不錯,很有規矩。做一個有規矩,懂禮貌的人,在今後與人交談,和發展中都會有很好的作用、如果做人一點不踏實,滿嘴跑火車,也從不聽取他人的意見,這樣他也不會有什麼朋友。從現在起,尊老愛幼,虛心接受意見,展現出自身最好的禮節。有了良好的禮節,對自己並不是壞事,而更會使你在今後發展道路上,取得的成功。有禮真的狠重要;有禮真的很任性!
『玖』 語文作文有……就是任性
茫茫的大路上,我懷揣著夢想,任性的奔向遠 方。
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摔過跤的身體,才能站上世間的巔峰;追逐夢想的人,才是最任性的人。任性的堅持,任性的奔跑,任性的超越,任性的相信自己可以,任性的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任性的為自己加油,任性的活在這個世上。那樣的人才有資格擁有夢想,才有資格任性的追逐自己的夢想。才有資格站在絕高的山巔上,睥睨整個世界。夢想是一個人執著的穿過萬花叢卻不被其誘惑的理由;夢想是一個人看似平凡卻在某些時候一鳴驚人的資本;夢想是一個人跨過大海翻過大山的不竭動力;夢想是一個人一次次超越極限超越自我的秘訣。有夢真好,有夢才能任性,有夢就是任性。
其實每個人都想做一個任性的人,任性的保存著自己鋒利的稜角,任性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任性的緊攥著自己的夢想,在夢想的賽道上自由馳騁、翱翔。所以每個人都開始了追逐,但當稜角已被世俗磨得圓滑,當個性變為隨行,當任性變為順從當屬於任性之人的所有東西都被一點點消磨殆盡時,請問你除了有那些所謂的榮華富貴,有著一個已不再散發著光芒已變成隕石已開始墜落的夢想之外,你還擁有什麼?你所有的驕傲,所有的任性,所有的所有,都已遺落在路上,被夢想的光輝裝裱起來成為警示後世一個又一個追夢人的句子。而你則會帶著所有的榮華富貴和滿身的銅臭味,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慢慢掩蓋。
路途很遠,勿忘初心。
只有有夢,才有任性的資本。才有資格在喧囂的世界中,享受著「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邊雲卷雲舒」的閑情逸致。或是在所有人都被金錢名利麻痹時,捧著僅有的夢想,告訴自己有它就夠了。
人生有一夢足矣。
人人都羨慕年少時可以任性,可以肆意妄為的我們。其實是羨慕我們還有相信自己,不甘於現實,不甘於命運,不被世俗污染,純潔的只被夢想點綴過的內心,羨慕我們的任性,羨慕我們的肆意。有夢就是任性。
就算夢想的路上黑夜太漫長,風景全被遮擋,但至少,抬頭就有一片星光。
讓我們懷揣著夢想,任性的向命運拒絕在黑暗中被湮滅,任性的牽著信仰,在生命的詩篇上寫下最華麗的章節。
『拾』 「學生有三怕」 看高考滿分作文是什麼樣的
在當下,中學生有三怕,怕奧數、怕英文、怕魯迅。對於前兩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對於後者,我不僅不怕,反而喜歡。
當今中國的中學生,目光盯著升學,壓力山大。奧數、英文是兩種特別的東西,它能幫助中學生走上升學的捷徑,中學生總是怕學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語文學科無論怎麼考,分數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這是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識),且語文課程中的‚魯迅更是難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學都‚仰天脅息坐長嘆。
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澀難懂,確實並不淺顯。但這能成為我們怕的理由嗎?縱觀先秦諸子散文、唐宋詩詞、明清小說,又有哪一個是既淺顯的?對於精華,唯有一字一句仔細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當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字字珠璣,意味深長,發人深省,難道都讓紅塵掩蓋了它們? 世事滄海桑田,思想卻亘古不變。
魯迅‛這個名詞就其本質,已經不再是周樹人的筆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稱,而是正義力量的象徵。試看當今社會,孔乙己化身為教授,不是竊書,而是抄書;阿Q復活了,在網路炫富炫闊;祥林嫂復活了,在底層呻吟;乏走狗復活了,披著專家學者的鍍金外衣,依然向著窮人狂吠;閏土復活了,失學打工,沒有了美麗的家園……誰怕魯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魯四老爺之流。
中學生不應怕魯迅,應當正視社會現實,不能只沉迷於書本。脫離社會的書本知識斷然不能有助於中國的進步! 如果中學生只被奧數、英文統治頭腦,只為分數而學,到頭來,思想必定是一片廢墟。急功近利的學習只能損毀我們的未來,未來中國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學者。怕魯迅,就必定不能‚樹人。
「人」樹不起來,地平線上就不會升起復興崛起的希望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