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文化底蘊深厚 ,現實意義強的800字作文 。
古詩是我國燦爛文化的瑰寶之一,它浩如煙海,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蘊涵著數千年的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它像一杯陳年佳釀,滋養著炎黃子孫的血脈,又像一枚磁石,凝聚著民族的英魂。而那一個個璀璨的名字:李白、杜甫、蘇軾……帶給人多少綿長的記憶和深深的震撼啊!正因為如此,小學語文課本選擇了許多優秀詩篇,首首膾炙人口,其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古代文化的燦爛輝煌,體味古代文豪的人生情懷,從而提高文化底蘊,增強審美鑒賞能力。
然而,實際的古詩教學卻難以達到這樣的初衷。由於古詩的時空跨度大,閱歷尚淺的學生很難與詩人心同此理,情同此境,造成理解上的難度。
音畫結合,體味詩情
著名特級教師王松舟老師說:「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蘊。」感悟詩歌美的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是古詩教學的重點。我們發現很多時候學生能說出詩歌蘊藏的或悲或喜,或愛或恨的情感,但就是不能讀出這種情味來。究其原因在於學生的理解更多來源於教師的講解,缺乏自我的體驗,不能悟其情,又怎能讀出情來?
教學李賀的《馬詩》時,引導學生自讀想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的畫面,很多學生談到畫面的美麗,卻感受不到畫面的清冷大氣。這時,多媒體課件可展示這樣一幅畫面:一輪如鉤的冷月斜掛在淡藍的天幕上,清冽的月光傾瀉在一望無垠的沙漠上,沙漠泛著銀色的光澤……幽遠凄清的音樂響起,學生清晰地感受到畫面的清冷,對全文的基調也有了一定的把握。結合背景資料,他們對詩人的心情也有了多種解讀:既有渴望建功立業的急切,又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遺憾,還有對現實桎梏自己的憤懣。我鼓勵他們把不同的體驗送入詩句,讀出詩味,品出詩情。於是,在清冷的基調上,出現了三種版本的朗讀,而這,正是我們應當珍視的學生閱讀的獨特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北師大教材附有與教材同步的光碟,光碟里有專業人士的范讀,標准流暢的普通話,抑揚頓挫的聲調,恰到好處的停頓,准確傳神地表達出古詩的情感,如適時用以指導朗讀,能讓學生細心體味出詩的平仄、聲韻、節奏,激起情感的涌動,更好地讀出情意,讀出詩味。
資源整合,領悟詩蘊
傳統的古詩教學一般一節課就學一首詩,鬆弛的教學進度、狹小的教學容量,既不利於學生積累古詩,又不利於學生領悟詩蘊。
「為學之道在厚積而薄發。」惟有「積」之深厚,才有「發」之噴薄。《課程標准》提倡小學生積累古詩,並規定了背誦篇目。基於這些,我們在教學時應該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收集與所教詩歌有關聯的詩,進行資源整合,拓展學習內容,深入體會以教材詩歌為代表的同一主題詩歌蘊藏的意義,從而幫助學生積累古詩,提高文化底蘊。
如前面所提到在教學《示兒》一詩時,就以愛國情感為主線,整合了《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題臨安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等愛國詩篇,有利於學生體會詩人們深沉的愛國情感。
在教學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杜甫聽到官軍收復薊北「喜欲狂」的原因,我用多媒體出示了杜甫在戰亂時期的三首代表作:《春望》、《石壕吏》、《月夜》,引導學生體會安史之亂給國家、給人民、給杜甫一家帶來的深重災難,明白了正是由於戰亂造成的悲苦太多,才有戰亂平息之後一反常態的「喜欲狂」啊!詩歌的意蘊得以開掘,詩人的情懷得以剖露。
又如在教學《暮江吟》時,可以「月」這一母線為主題,整合多首相似的古詩詞資源,進行較為開放的古詩教學,引導學生「既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地欣賞古詩。如收集李白的《古朗月行》、蘇軾的《水調歌頭》、張繼的《楓橋夜泊》等詩詞,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增加了學生的古詩詞積累,還讓學生明白同樣的景物在不同的心境之中會被賦予不同的意蘊,「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景語」,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課後布置學生「收集寫月的詩詞,理解詩人的情感」,將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延伸到了課外,將古詩的整合引向了更廣闊的時空,長此訓練,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必將得到極大提高。
有人說,如果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我想說,如果古詩教學是一幅靈動的畫,那麼多媒體就是一支畫龍點睛的筆。它輔得「精」輔得「巧」,把古詩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當我們充分並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手段來為我們的教學服務時,它必將成為清風活水,讓我們的古詩教學異彩紛呈!
『貳』 以關鍵是內在 為題的記敘文作文700字
命題作文:
一般是指出題者給出一個既定的題目,要求應試者根據這個給定題目進行寫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場面等要素。
半命題作文:
就是指作文題目只出現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補充的一種作文。
綜觀歷年各地中考作文試題,半命題作文佔有相當的比例。這是因為這種題型的最大特點是:
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題權握在了作者手裡,選材有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圍內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權,與全命題作文相比,有利於考生發揮自己的寫作水平,可以較靈活自由地進行寫作;
與話題作文相比,適當作些限制,既可使評卷更准確,也可避免考生千題一文的套文現象。
補寫文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半命題弄清了題意之後,就要考慮補充文題了。補充文題就是將半命題作文變為命題作文。
1.要易寫作。
我們要充分利用半命題作文選材自由的特點,填上自己認為較容易寫的內容。
如「我和 (小草、春天、智者、母親……)的對話」,你覺得所供選擇的詞語中哪個最好寫,你就補上哪個,若覺得這幾個都不怎麼好寫,你還可以另選詞語。
總之,應在題目要求的范圍內,選擇自己認為好寫和有東西可寫的內容填在橫線上。
2.要確定體裁。
在補充題目時要考慮你所寫文章的體裁。一般考場作文對文體都沒有要求,所以應根據自己的特長考慮是寫記敘文,還是寫說明文,或是議論文;
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或是闡述某個道理。文題對記敘、議論或書信、日記幾種文體都適合,但是,你只能根據自己的特長,抓住一種文體,補題時應扣住文章體裁和寫作對象。
3.要內容健康。
半命題作文給我們以自由選擇材料的餘地,但同時也放寬了題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極、不健康的內容,給半命題作文帶來了一些負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 的滋味」(雲南省中考作文題),就有考生在橫線上填了「打麻將」、「抽煙」、「喝酒」、「自殺」等詞語,讓閱卷者瞠目結舌,甚為困惑。因此,我們在這方面應引起注意,不能憑一時的感情沖動,或是標新立異,填寫上了一些消極、不健康的內容,應填寫積極向上,反映青少年時代風貌的健康內容。
命題作文特點:
1.從命題內容上來看:
近年來全命題作文的命題內容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傾向:或貼近考生生活關注個體成長,或啟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導考生聚焦社會熱點……豐富多樣的命題,給考生作文的選材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2.從形式上來看:
一般有兩種形式:
一是單純以「命題」出現,前後沒有提示或導語,這種形式,從字面上看限制較少,審題上沒有障礙,讓考生有相當寬泛的選材范圍。
二是以「提示語+命題」的形式出現,通過導語或提示語,為考生在審題和選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導,同樣有較大的開放性和自由度。
在題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導語:「在成長的愉悅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們每一個人都積極進取,充滿活力;
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我們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和諧溫馨的家庭,洋溢歡樂,充滿活力;
日新月異的社區、家鄉、祖國……蒸蒸日上,充滿活力。」這段話對寫作材料的選擇、對「活力」的判斷有著明顯的暗示作用。
命題、半命題、材料作文的區別:
命題作文是指命題人出作文題目讓作者作文。
半命題作文是指命題人限定了作文題目的一部分內容,然後留出一部分內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補充完整後,就相當一篇 命題作文。
半命題作文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張揚。命題作文重點考查考生的立意構思,謀篇布局,語言表達的作文能力。
所謂材料作文,是要求作者根據所給的一段文字(圖畫)材料。它的特點是讀寫結合。材料作文的審題,需要首先提取關鍵句和關鍵詞語。寫作者要經過閱讀材料、理解分析、提煉主旨、聯想想像、篩選甄別、文字表達等步驟,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寫作。對於考生來說,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審題。
命題作文的審題:
1.重點分析「題眼」。
命題作文文題中一般都有關鍵詞,這些詞就是所謂的「題眼」。
把握住題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點,了解了寫作要避免的誤區。
尤其要注意題目中的修飾詞語、限制詞語和補充詞語,因為這些詞語對寫作范圍起著約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標志。
2.注意副詞隱含的信息與要求。
「最」「也」「還」「再」「更」「其實」等副詞出現在題目中,都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往往是考生極易誤入的陷阱。
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規定了你筆下作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個;
《這也是課堂》中的「也」就規定了你所寫的內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節課;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義。
這類比喻性題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設計的提示語,考生審題時需認真閱讀這些提示語,學會由「虛」而「實」,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確定與這一比喻義匹配的本體,寫作時方能做到緊扣題目。
4.把握文字較長或句式復雜的題目的內在關系。這類題目往往有著因果、條件等內在聯系,審題時必須辨別清楚。
如《我擁有,我快樂》,「擁有」是「快樂」的前提和原因,「快樂」是「擁有」後產生的一種心理情感反應,兩者緊密聯系,不可分割。
有的考生忽略了這一點,因果意識不強,下筆時只寫「擁有」,不見「快樂」,缺少必要的抒情議論;有的則只見「快樂」,少見「擁有」,缺少作為「快樂」支撐的敘述和描寫。
5.從題目中審出詳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如浙江溫州中考作文題《下雨天,真好》,這是一道情景類命題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創設「下雨天」這樣的情景,而題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關鍵,應詳寫。
可是有些考生的記敘文中,用大半篇幅寫「雨」或「下雨的情景」,寫「好」一帶而過,只是在文章最後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於沒有具體內容支撐,「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樓閣,如此安排詳略顯然偏離題目要求。
命題作文的寫法:
1.抓題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關鍵性詞語,只有抓住了關鍵性詞語,才能體現文章的特色,寫出更好的作文。一般來說,偏正短語結構重在修飾語部分,
如:《有意義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義」三個字上,審題時緊扣「有意義」三個字思考就可以了。
再如:《充滿活力的歲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滿活力」四個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樣通過具體的人、事、物,來詮釋一個中學生對「活力」的理解與界定。
2.明限制,確定選材范圍。
限制的內容大致有時間、地點、對象、內容、數量等,審題時要弄清楚,作文時則不能越「雷池」半步。沒有限制的內容,題目上沒寫,需要自己去想。
因為只有想到沒有限制的內容,才能找到選材的廣闊天地,擴大選材的范圍。
如:《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趣事》,題目限制了對象——我,內容——趣事,數量——一件,范圍——身邊,沒有限制時間、地點。這樣,寫作時就可以不去考慮時間、地點因素,選材的范圍大多了。
《美麗的謊言》,明確規定了事情的屬性——本身是帶有欺騙性的,但其實質必須是善意的、美麗的;沒有限制的有:對象——任何人,具體內容——欺騙的具體內容和經過,數量——N個謊言,范圍——過去現在,身邊遠方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寫作的內容。
再如:《我想唱首歌》,題目雖規定了主題——褒揚、贊美生活,但沒有限制贊美的對象、贊美的原因。如此,我們既可以為自己,也可以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為個人,也可以為集體、為社會唱首歌;既可以寫事,也可以寫人……只要對生活有著欣賞與感激,對得失成敗有自己的體驗與思考,就能切中題意。
又如:《充滿活力的歲月》,雖要思考活力的表現,也要兼顧對「歲月」一詞的理解,但對寫作的主體——「誰充滿活力」則完全沒作限定。
3.展聯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發揮想像和聯想,以題目為載體,向深層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環。
如《媽媽,我長大了》這個文題,其關鍵在於對「長大」的理解。如果認為「長大」的含義只是生理、身體的變化,或是學會了某種生活技能,能夠照顧自己,膽子變大了,能對付別人的欺負等等,那麼這種理解就比較膚淺。
而如果能夠寓理於事,從不同的角度寫正處於花季年齡的初中生成長中的追求、嚮往、煩惱和困惑,以及對人生的初步認識,寫人生中的各種各樣的責任感已經在心中出現,那麼,這樣的思考就准確而較深刻地把握了文題的含義。
4.巧構思,化抽象為具體。
「一粒沙里見世界,一瓣花上說人情」。選材若太寬太泛,會給人「空」或「浮」的感覺。要解決這一問題,不妨採取「化大為小」、「化虛為實」或「化寬為窄」的方式,從細微處,具體生動地展現對生活的感悟。
5.煉語言,注重個性化表達。
語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鮮活的東西,無論是平實樸素的,還是充滿文學韻味的,錘煉語言,使表情達意確切、形象、簡約而意韻豐富,應是不懈的追求。
中考半命題作文填題技巧:
縱觀近年各地中考作文題,不難發現半命題作文在各省市中考題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可見,作為一種傳統的命題形式,在話題作文、選題作文備受推崇的今天,半命題作文不但沒有被人們冷落,反而呈上升趨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從歷年的評卷中發現,不少考生在半命題作文的審題上出現失誤,不能正確填補題目。那麼,如何填補半命題作文的標題呢?
一、填題,要充分吸取題中的隱含信息。
半命式作文題,題面不長,其間還有空白,呈殘缺式。但就是在這殘缺短小的題面中,卻隱含著不少的有用信息。
命題者通過題面中的某個字詞或字詞之間的某種關系,向考生:
①暗示一定的類,即文章的體裁及表達屬類,是記敘文、議論文,抑或說明文。細而分之,是記人還是記事;
是敘事為主,還是抒情為主;是緣事說理,還是以理帶事,等等。
②敲定一定的質,即文題點示考生應表達怎樣的旨意,抒發何種感情,形成哪種走向的文面氛圍。
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對出現在筆下的這一篇作文中的人與事、情與理、時與空的量,作出某種限定:
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數事,或一理或數理,或瞬間或久遠,或局狹或廣擴,等等。
④標示一定的載體。文以載道,具體到一篇半命題作文,文章的旨意憑借何種具體的人、事、時、空,加以顯現?這種載道的載體是題目中既定的,還是由學生自定的?對此種種,在半命題的題面中都有所點示。
審視《我這個……迷》,題面中的「我」、「迷」兩詞前後綴連,表明是記人敘事的記敘文。
題中的迷,其含義是對某種事物、活動、景物特別感興趣,全身心投入,達到如醉如痴的迷戀程度,無疑暗點了文旨。
題首的人稱詞「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於特定的一個人——「我」,局限於「我」的一種興趣愛好。至於這種如醉如痴迷戀的對象——載體,
題目有意空缺,留給學生自主定奪,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題《……之風不可長》,隱含信息,次第抽出:
類:「不可長」一語,對社會上的某種風氣作出一個明確的否定判斷,表明一種決絕的態度,行文必然議論說理,當屬議論文。
質:「……之風不可長」,分明是抨擊、批判不正之風,伸張正義,擊濁揚清,此及本文宏旨。
量:「之風」是偏正短語的後肢,前面填充後,自然形成不正之風、邪惡之風中的一種。
載體:用空格隱去,由學生自揣自定,學生大可從「我」出發,為我所用。
二、填題,要與命題要求暗合神契。
命題者總是從教學大綱出發,緊扣教材,巧擬半命文題,從一個角度去測試學生的認識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面對半命文題,我們必須整體揣摩出命題者的意圖,以利正確定向下筆。知己知彼(命題者),方能百寫不殆。
《在……面前》是前幾年湖北省的中考題,稍一端詳,可知文題是一表示態勢的介賓短語。為何以態度命題?最終目的是什麼?讓思緒馳騁,不難看出,命題者設計這一帶空白的文題,其初衷是要學生自我營造一種環境、態勢,造成特定的氛圍,讓生活中某一人(或數人)置於其間,述其言,敘其行,從而顯示人物的某種精神、氣質。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這種環境和態勢,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錢、鮮花;
也可能是無形的,如威脅、困難;
可能是愜意的,如獎狀、成功;
也可能是惡劣的,如挫折、歹徒。
運思到這個程度,就不難通過填充題,設置一個恰當的對立物、映襯面,為構思中的人事創下典型的環境,從而有力刻畫人物形象,凸現文旨意念。
面對這一文題,有的學生無視命題,隨意填題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門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層構思的困難。
前一題除了點名兄弟(兄妹)關系外,很難形成對立、映襯關系;
而後兩題只是點出了人事發生的地點,除此,難以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難以契合命題者的匠心與要求。
三、填題,要切中題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數半命式文題,對題旨文意都有所顯露,有所暗示,一題當前,我們首先要機靈掃瞄,將其捕捉到手,接著要深層透視,切中底蘊,以利正確填題,深層構思。
《……長大了》一題,載體部分空缺,怎樣填題為好?關鍵是對點明文旨的「長大」怎樣理解。對「長大」一語,有三種詮釋可供思辨取捨:
1、增高長重(一般生理現象),
2、思想成熟(高級智能現象),
3、學業(事業)有成(有為社會現象)。對三者運思比較,可以斷定,按第一種含義填題,難脫膚淺;按第二第三種含義填題,能揭示人與事的底蘊,從動態變勢中演繹出明確的意念。
那麼,題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寫人稱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間的邏輯聯系,又何嘗不可填寫動物植物靜物呢?如生物小組的良種免、種植小組的新種瓜、校園內外的共青林,可透過這些特指的物體增高長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學少年、時代小主人的茁壯成長,迅速成長。
四、填題,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儲存。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下筆能否成功,有無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為重要。而半命題作文正是在動用生活儲存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題時就要珍視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題正中素材倉庫之所備。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給我的……》一題,顯示題旨的空白處可有多種填法,但要正中儲存,就要慎選。
一學生暑假下鄉,與勤儉的祖父相處,對自己的亂用胡花深感內疚,並力戒之,可填「鞭策」。
一學生考試失利後,忘情觀察大風雨中蜘蛛反復織網的鏡頭,感觸頗深,可填「啟迪」。
一學生在校運動會3000米賽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隊熱烈的擂鼓、整齊的吶喊使他干勁倍增,最後奪得第二,可填「力量」。
五、填題,要力求創意新穎。
填題運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題旨的前提下,還應避俗求新,使題與文,讓人觸讀後俱為之一震。這,主要講究填題的深加工了。
一組中學生面對《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題,有如下填題,試作比較:
填「家庭」、「學校」、「社會」——淺薄直露,味同嚼蠟。
填「集體」、「親人」、「友誼」——正確平常,流於一般。
填「麻將聲」、「追星族」——切中時弊,發人警醒。
填「題海」、「夾縫」、「夢魘」——比喻形象,深邃出格。且題面的新與俗制約文面的新與俗。拿起《……的滋味》這一文題,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葯」、「甲魚」、「黃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寫滋味,必然俗氣淺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寫出《打工的滋味》、《得獎的滋味》、《當幹部的滋味》、《掏污水溝的滋味》,則既深又新。再進一步,如能逆向填題:《作弊的滋味》——心驚肉跳,《說謊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則文章的新鮮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響。
六、填題,要符合情理、邏輯。
追問:
,我說的是作文內容,不是怎麼寫作文
『叄』 求一篇以格調為題的高中作文文體記敘文或議論文……800字到900字……要求速度
生命的格調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夢回古代華夏大地去追尋吧!
紮根大地是松柏的格調,沉重持久是巨石的格調,愛國守節是蘇武的格調。
這是一望無際寒冷蕭瑟的草原,本應只有蒼鷹和胡馬可以生存的草原。但在清澈卻又深不見底的貝加爾湖旁邊,一位手持漢節、須發盡白的老人,不理會耳旁寒風的呼嘯和羊群凄涼的歌聲,挺著不曲的脊樑,凝望著南方隱沒在無邊草原中的漢塞,他已習慣每天這樣的眺望,雖然每天帶給他的只有對漢朝更深一層的眷戀。每天這樣的折磨,摧殘著他的身體,卻毫發無傷於他的心――是的,不論他出使多麼遠,他的心永遠留在漢朝大地,時時刻刻在召喚著他!西伯利亞那凜冽的寒風,吹不倒他的松柏之軀,吹不涼他的巨石之心!
任情遨翔是雄鷹的格調,奔騰不息是長江的格調,放盪不羈是李白的格調。
這是民富國強盛世太平的中原,是可堪比天上世界的繁榮的中原。一位頭發凌亂、衣襟半敞的詩人,對月把酒,亂舞放歌,濃濃的醉意寫在了他喜悅的臉龐上――圓月美酒,人生何等之暢快哉!直到月上穹頂,蟬聲長鳴,他才舞停歌罷,熟練的鋪開一張潔白的宣紙,小童早已研好墨汁,只見他右手提筆飽蘸濃墨,閉眼搖頭,筆在紙上揮舞著墨汁,須臾,一首大作已就。詩歌從他大醉的心中一瀉而下,灑脫飄逸的狂草剛好表達了他的性格。他那雄鷹之魂、長江之勢,也隨心、隨筆躍然紙上。
情疏跡遠是桂花的格調,傲立寒冬是梅花的格調,堅強高潔是李清照的格調。
這是煙雨朦朧山河破碎的江南,是人傑地靈富庶奢華的江南。一位衣冠整潔、眉頭微蹙、散發著脫俗氣息的女子倚窗而坐,望著窗外雨打芭蕉、花瓣飄零、小河淌水、漣漪微泛的景色,萬千心事如疾風驟雨般襲上心頭,但是,亡國之恥、亡夫之痛,沒有使她消沉墮落,她從中學會了堅強,是這高潔脫俗的堅強。池塘陣陣蛙聲,伴著有節奏的雨點,無限傷感卻被她止於心中而未表於形,堅強的她用美好的詞語來表達對生活和自身未來的遙想。她那桂花之氣、梅花之情,把這個畫面裝點得如幻境一般……
夢醒了,生命的格調找尋到了嗎
『肆』 作文具有文化底蘊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它曾經光芒萬丈,猶如天山上的雪蓮般存在著。跨越了多少國
度,被人們信仰著。它曾經暗淡無光,恰似涌動著黑色血液的暗流
。
然而它終成時光的中流砥柱,一點點迸發出的光澤明亮卻不刺
目,柔和而不失溫婉。
文化,很抽象的字眼,它是中華沉澱了的底蘊。是希臘人么復
古的象形文字,是字字珠璣的嚴肅文學。
驀然回首,看見遠古走來的文化。
貞觀年間,一派繁榮的景象,一切都源於人們對悠長文化的景
仰,這才成就了李太白「綉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佳話,成就了日
本派遣唐使來唐學習的傳奇。那時候,幾千年的文化綻放出璀璨的
光華。
讓我們不得不正確認識文化的內涵,不是積蓄多時只在一瞬間
迸發的光芒。不是恆久不變的光芒萬丈。而是足以引起人們共鳴的
事物。
文化是一種涵養,一種力量。時刻激勵著人心,更能直觀地傳
遞真情。古有卓文君一首《白頭吟》換回司馬相如的真心。更有易
安居士纖毫潑墨,向趙明誠訴說「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
上心頭。」的愁緒。
但清朝時,卻因為政府的腐敗,把中國的文化推向了悲劇的邊
緣。被八國聯軍無情的踐踏。
由此,我想我們應該對心中的文化有所改觀。
關於李宇春在北大校園中唱歌的事件,的確在人們心中掀起了
不小的漣漪。我不否認流行音樂對經典文學造成的沖擊。但是,流
行音樂也把現在的一些思想推向了極致。盡管不乏無病呻吟,但那
的確是因為時代所造成的沖擊。若是我們只停留在經典上,而忽略
了這些流行所趨的產物,那麼就只會永遠停駐在一點上,止步不前
。
所以說,文化就是真正足以沖擊人的心靈,足以引起人們共鳴
的東西。
我們沒有必要拘泥於它的形式,無論是音樂、嚴肅文學、小說
都是文學的象徵。我始終相信文學是可以跨越國界的,盡管語言上
有所區別,但它足以引起人們潛意識中的共鳴。
後記:這是根據李宇春的那則材料所聯想到的,盡管語言的隔
閡的確阻礙了很多文學的傳遞。但只要是那份靈動,不論在那個地
方,都足以引起人們的共鳴。這就是我所想的文化。也許,這只是
很膚淺的一種表象,但也影響不了我們對於文化的聯想與執著
『伍』 以底蘊為話題的作文
師生需要溝來通自。老師是蠟燭,燃燒著自己,奉獻著光明。老師是園丁,灑下辛勤的汗水,澆灌我們這些嬌嫩的花朵。老師更是指路明燈,在黑暗裡為我們導航。我們願意看到老師笑,我們願意和老師手拉手度過快樂的時光,這就需要溝通。有了心與心之間的真誠地溝通,才能將老師和學生之間那道無形的牆推倒,讓學生與老師真正走到一起。溝通是師生情誼的金色橋梁。
家庭也需要溝通。有「有媽的孩子像塊寶」之說,但也有「可憐天下父母心」之論。點燃父母與兒女深情的,主要還是溝通之火。還是《常回家看看》這首歌里唱得好啊:「……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父母是兒女的陽光,兒女是父母的心肝。真誠地溝通,使彼此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建立起更為深厚的感情;沒有了溝通,相互之間就會越來越疏遠。多關心孩子的生活,要是孩子考試考差了,做父母的,要耐心開導;多理解父母的艱辛,要是父母下崗了,做兒女的,就不要讓父母更加
『陸』 關於底蘊的作文800記敘文
它曾經光芒萬丈,猶如天山上的雪蓮般存在著。跨越了多少國度,被人們信仰著。它曾經暗淡無光,恰似涌動著黑色血液的暗流。
然而它終成時光的中流砥柱,一點點迸發出的光澤明亮卻不刺目,柔和而不失溫婉。
文化,很抽象的字眼,它是中華沉澱了的底蘊。是希臘人么復古的象形文字,是字字珠璣的嚴肅文學。
驀然回首,看見遠古走來的文化。
貞觀年間,一派繁榮的景象,一切都源於人們對悠長文化的景仰,這才成就了李太白「綉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佳話,成就了日本派遣唐使來唐學習的傳奇。那時候,幾千年的文化綻放出璀璨的光華。
讓我們不得不正確認識文化的內涵,不是積蓄多時只在一瞬間迸發的光芒。不是恆久不變的光芒萬丈。而是足以引起人們共鳴的事物。
文化是一種涵養,一種力量。時刻激勵著人心,更能直觀地傳遞真情。古有卓文君一首《白頭吟》換回司馬相如的真心。更有易安居士纖毫潑墨,向趙明誠訴說「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愁緒。
但清朝時,卻因為政府的腐敗,把中國的文化推向了悲劇的邊緣。被八國聯軍無情的踐踏。
由此,我想我們應該對心中的文化有所改觀。
關於李宇春在北大校園中唱歌的事件,的確在人們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漣漪。我不否認流行音樂對經典文學造成的沖擊。但是,流行音樂也把現在的一些思想推向了極致。盡管不乏無病呻吟,但那的確是因為時代所造成的沖擊。若是我們只停留在經典上,而忽略了這些流行所趨的產物,那麼就只會永遠停駐在一點上,止步不前。
所以說,文化就是真正足以沖擊人的心靈,足以引起人們共鳴的東西。
我們沒有必要拘泥於它的形式,無論是音樂、嚴肅文學、小說都是文學的象徵。我始終相信文學是可以跨越國界的,盡管語言上有所區別,但它足以引起人們潛意識中的共鳴。
後記:這是根據李宇春的那則材料所聯想到的,盡管語言的隔閡的確阻礙了很多文學的傳遞。但只要是那份靈動,不論在那個地方,都足以引起人們的共鳴。這就是我所想的文化。也許,這只是很膚淺的一種表象,但也影響不了我們對於文化的聯想與執著。
『柒』 以良葯為題的作文 記敘文
成功使人喜悅,順境使人愜意。而對於有志者來說,挫折是一副良葯,它摧人警醒,引人反思,叫人進步,促人成熟,使人走向成功…… 挫折使人警醒。大反一帆風順的人比較淺薄,每天沉浸在自我陶醉的悠然自樂中,自我感覺良好。遂不知越在這時候越潛在著危機,象在逐漸升溫的滏水中的青蛙,縱然危在旦夕,仍全然不知。而挫折卻能使人猛然警醒,及時意識到處在危險的境地。挫折摧人反思。人遇到挫折時,就會靜下心回過頭來想想自己走過的路,審視留下的腳印是正還是歪,是深還是淺。能使人及時重新校正前進的方向,調正人生的坐標。挫折使人進步。人經過挫折便會及時充電,學人之長,補充自己的不足。在充電、補充中進步起來。挫折使人成熟。「人恆過,然後能改」。人在遭受挫折,處在低潮中,會不斷反思,不斷充實,不斷調正。在反思、充實、調正中,人就會逐漸走向成熟,也就離成功不遠了。由此看來,成功當然喜悅,順境自然得意,然而挫折也更加珍貴。大多時,由挫折得來的比成功、順境得來的還要深刻得多。所以說,挫折並不可怕,關鍵是要正確對待挫折,利用好挫折,在挫折中奮然前行。成功使人喜悅,順境使人愜意。而對於有志者來說,挫折是一副良葯,它摧人警醒,引人反思,叫人進步,促人成熟,使人走向成功……
『捌』 以底線為題的作文800記敘文
堅守底線,是周敦頤筆下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堅守底線,是但丁所說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堅守底線,是李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無畏…… 堅守底線,你做到了嗎?
因為堅守愛國的底線,他寧願化為一縷魂煙。當楚國的落日染紅了江畔,當楚懷王不相信他了的時候,他是否知道或許楚國滅亡之刻就是他命盡之時?屈原,懷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佇立在淚羅江畔,即使得不到君王的信任,即使對未來已沒有了期許,但他還是堅守內心愛國的底線,情願縱身投入淚羅江中化作一縷魂煙……
而在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汪精衛等右派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引起內亂,正因為他們堅守不了愛國的底線,才讓革命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屈子因為堅守愛國的底線,讓後世為之欽佩。
因為堅守心靈潔凈的底線,他選擇了隱逸。跋涉官場的他懷才不遇,得不到帝王的賞識。然而,在那個官場黑暗,統治腐敗的時代里,「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他又如何能施展自己的才華與抱負呢?陶淵明,因為堅守心靈潔凈的底線,他遠離黑暗官場,遠離塵世喧囂,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生活。面對那污濁黑暗的世界,他只願堅守心靈潔凈的底線,陶潛讓後人看到了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因為堅守不認輸的底線,他寧願選擇自刎。他力拔山兮,氣可蓋世,少時便有壯志雄心,他,在農民起義的風暴中崛起,與劉邦一同爭奪天下之主的地位。本來氣可蓋世的項羽是可以一舉成王,但他的優柔寡斷,婦人之仁卻放了劉邦一條生路,為他自己在垓下之戰自掘墳墓,最後落得個自刎烏江的下場。是什麼讓他寧願自刎也不肯被劉邦所俘?是他內心深處不認輸的底線,戰敗的他覺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即便有機會讓他活著,他也選擇了放棄。因為堅守不認輸的底線,項羽塑造了一個末落英雄形象。如果他做不到堅守底線,那怎麼還會有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堅守底線,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做到的,只有堅守底線,才能做到更好,堅守底線,你也就擁有了人生。
『玖』 以我為題目的作文600字記敘文
孤獨的我用浪漫裝飾著我的世界;用清雅熏陶著我的心靈;用信念支撐我的生命。我在我的世界裡吟我的詩詞;我在精緻的日記里抒發著我的情懷,我在柔柔的月光下放飛 無邊的遐想,我在幽靜的石徑上捕捉浪漫;我在濛濛的細細雨中感受夢境。我甚至想:我的世界只要一本書,一杯茶,一扇窗戶,一盞燈,一個安靜的屋子就行了。夜深人靜時,我在我的那方天空做著我痴痴的夢。我用無彩繽紛的夢幻做翅膀,讓它在藍天白雲下自由地飛翔。即使孤獨,仍然美麗!
孤獨,使餓品嘗到了奮斗的艱辛,以及艱辛後的喜悅;孤獨,使我在長途跋涉中懂得如何讓心靈不老。 我,只攜一屢孤獨的風,隻身前往茫茫未知的遠方,前進無邊且遙遠的撲朔迷離的地平線。不為別的,只為我一個喘息的歇處,不必再長途跋涉,不必再餐風露宿;不為別的,職位那顆被現實的利劍刺痛千百遍而今仍隱隱坐痛的心;不為別的, 只為那顆孤獨的心的期望。
穿過漫長的時空與 黑夜,只等我的雙足邁開征程的第一步,無情的風霜便一根根浸染了我的黑發,直到那 它們後浸成白霜,但哪怕這樣也好。我依然尋找,不停止,為我的孤獨,我的理想,我的夢。即使孤獨,依然執著!
孤獨,讓我的生命走向成熟。人生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感悟組成的,每一份感悟都代表著一份成熟,在經歷風風雨雨之後,在我孤獨的世界中,細細品味每一份挫折,每一份喜悅。得到的感悟是生活贈予我的最慷慨的禮物!
孤獨,讓我懂得了生命的價值。那就是精神上的高度克己與執著。這也是我永遠追求的目標。
孤獨的我不是最優秀的,孤獨的我卻是最執著的。
點評:
孤獨不是寂寞,孤獨不是沉落;孤獨是在沉思,孤獨是因執著。執著於美麗的夢想,執著於美好的生活。語言雅正而不板滯,意境清雅而不凝溫。
『拾』 以我們為主題的記敘文作文記敘文800字
日子在一天天過去,那過年的氣氛,也在一天天濃郁。我們也許會感嘆道:新年到了!
這個季節,盡管寒冷,但依舊會有陽光的眷戀與流連。因為,人是會不斷製造溫暖的。在這樣靜寂的冬日裡,我們會迎來屬於自己的節日。走上街頭,每家每戶貼春聯,掛大紅燈籠,饅頭、團子、花糕的香氣隨風散去,還有屋前的臘肉、咸魚也整整齊齊的擺放著。在超市裡,有準備年貨的人們;在小攤上,有討價還價的人們;在服裝店中,有挑選漂亮新衣的人們……哪怕天氣寒冷,也絲毫不減人們的熱情。瞧那些放了假的孩子們,在有陽光的午後嬉戲玩耍,彼時你可以感受到,冬天給予生命的另一種活力。
除夕之夜,空氣里似乎都彌漫著春節帶來的歡樂與激情。這時,人們的手機一遍又一遍的響起。是電話,是簡訊,手機拜年的潮流在中華大地涌動。那些新年收到的祝福與問候,在日光下寂寂地敞著。一碟碟美味的佳餚被端上了桌,一家人終於團聚在一起吃著年夜飯,聊著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回憶起這一年的點點滴滴,話里行間似乎都彌漫著幸福的味道兒。吃過飯,一家人擠坐在沙發上,其樂融融地看著春節聯歡晚會,時不時被熒屏上幽默的語言給逗樂了,時不時因舞蹈演員的優美舞姿所打動,時不時為播放的節目講講自己的見解。
一大清早醒來,相信你們一定會想:新的一年又開始啦!我們要穿上新裝,為自己好好打扮一番,然後走街串戶,向左鄰右舍拜年。出門相見七嘴八舌的嚷嚷:「恭喜!恭喜!」「同喜!同喜!」壓歲錢裝滿了荷包,心裡都甜滋滋的。接著,便是走親訪友,美美的吃上幾頓……
到了正月十五,這過年算是到了尾聲了。元宵之夜,月亮可真圓哩!像一個大玉盤,時而有幾片雲彩飄過,彷彿是一位羞澀的姑娘用絲絹遮住了臉,影影綽綽。不知不覺已走進燈會。這條街簡直就是一條火龍,綿延曲折。有活靈活現的生肖燈,有雕刻精細的走馬燈,還有火紅的大燈籠。這盞走馬蓮花燈可真漂亮啊!它被分為兩部分,上面是走馬燈,下面是妖嬈艷麗的蓮花。走馬燈由龍和鳳構成,盤曲著,在龍嘴裡還吐出幾個小巧的燈籠,外面用淺藍色的紗布裹著。而蓮花實在惟妙惟肖,真是百看不厭……我細細的欣賞著各種燈籠,全然不知時間的消逝。
「放煙火啦!」全場一片歡騰。五光十色的煙火,將深藍色的夜空裝扮得格外艷麗。最美的是「百花爭艷」。只聽得一聲響,五彩的煙花沖向天際。各彩各色交錯在一起,如百花遍地開放;它從空中飄撒下來,又似仙女散花。我迫不及待開始放煙花。我拿著煙花棒上下左右不停的搖晃著,有時搖成一條龍,蜿蜒浮動著;有時搖成一個個美麗的花環,熠熠閃光;有時搖成飛流直下的瀑布,那飛沫激盪四射……我開心地笑了,那是一種天真無邪的笑,讓我彷彿回到了童年。五彩繽紛的煙花,滿面紅光的神采,這不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么?
我們的節日,一個歡樂的節日,讓它成為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