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知足常樂作文600記敘文

知足常樂作文600記敘文

發布時間:2021-03-04 05:16:12

『壹』 題目是《知足常樂》的作文

知足常樂
知足,其實是一種心態。就如台灣漫畫家蔡志忠所說:如果拿橘子來比喻人生,一種橘子大而酸,一種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會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會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會慶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會感謝它是大的」。
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七尺;珍饈百味,日食只需三餐。
簡單,再簡單一點,這就是生活。
也許有人會說,知足,意味著滿足現狀,不再追求,會對社會發展不利。但我所說的知足,不是意味著沒有進取心,安於現狀,而是在物質追求上不要計較太多。
知足常樂,要求我們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寵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也許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但知足常樂,無疑是一劑心靈的良葯,幫助我們在 紛繁蕪雜的生活中形成一個良好的心態。知足,不是夜郎自大,而是知現在所得已足矣,對將來所求並不足。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現在,用一顆進取之心去開創未 來。
知足者,並非放棄追求,而是對自己現狀的肯定。因為知足,他很快樂;因為快樂,他能以更好的心態去追求未來。
知足者,貧窮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黃昏時分,賣燒餅的夫婦數著一天的收入,比前一天多了兩塊錢,兩人相視一笑,非常滿足;也是在這個黃昏,一個腰纏萬貫的富翁僅因為所持股票的股值下降30個百分點而自殺。
不禁感嘆:對於身外之物——錢,為什麼有的人看得這么重?「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並無特殊原因而快樂的人,他們僅僅因快樂而快樂。」哲人說過。
總有人忘記了今天,苦苦尋找記憶中快樂的昨天或是展望並未到來的明天。擁有的,不知足;得到的,不珍惜。
也許「寬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的心態不是人人都能擁有,但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知足,而且我們也該學著知足。
知足,是一種心態。
簡單,再簡單一點,這就是生活。

知足常樂
自古以來,人生最高的境界莫過於知足常樂了。

小草因偶爾的陽光沐浴而樂上好一陣子,它沒有期盼更多的機會。鮮花展示給人最美的一面,它視這為幸福,盡管那嬌麗會被枯萎所替代。小鳥為有一個家而歡跳,縱使這個家有點簡陋,會經歷風吹雨打,但它是溫

馨的。

人生難得滿足,更難得知足常樂。

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萬惡的金錢,由於它,多少人一步一步走進無底的深淵。也有人說過,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它是萬萬不能的。也許它對於某些人來說,它與權利給他們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人之初,性本善。也許,他們也曾擁有善良的本心,但在悄然之間,在他們不經意之間,一層薄紗輕輕地蒙上了善心。

知足常樂,是一種輕松的幸福。它不用受拘於任何枷鎖,任何冷冰冰的權場斗爭。

當然,人難免會有貪欲,但可否平息,就各不相同了。人,通常滿足了,會更加想要自己沒有的,這是人類的共性。有時候甚至不擇手段,但那有什麼意義呢。

知足常樂。

『貳』 以《知足常樂》為題寫一篇800字作文

隨著整個社會物質財富的不斷積累隨著市場經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提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與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而且是擋不住的誘惑 從街頭眼花繚亂的廣告到影視情節中令人怦然心動的物質生活從別墅洋房到高檔轎車從琳琅滿目的各式商品到目不暇接的家用電器從品牌繁多的高檔時裝到林林總總的美食佳餚從賓館到飯店從酒吧到歌廳從渡假村到內地游、出國游„„ 所以現實生活中就應該學會如何讓自己懂得知足學會如何讓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態。說白了就是要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心理安慰與精神寄託端正自己的人生態度擺正自己與現實的關系。 而往往一說到知足常樂或許會即刻遭致一些人的譏諷或是不屑一顧確實這個話題不但久違了而且還顯得老土和不討人喜歡。尤其對於新生代他們的字典里似乎就沒有「知足」這個詞。但不論怎樣我以為「知足常樂」雖然久違但並不過時在當今這個紛繁復雜、光怪陸離的經濟社會更具有現實的警示意義和疏導作用。 知足並非讓人胸無大志、別無所求更沒有鼓勵游手好閑、不思進取甚至甘當社會寄生蟲之意。而是讓人們拋棄不切實的幻想以自已所能及勞動所得最大限度地享受幸福人生。只是前提必須把握好一個「度」一旦超出國家及社會賦予個人所必須遵守的相關法律法規及道德規范的底線你就過「度」了你就要為此承擔由此帶來的一切後果及責任。 所以俗語說得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等同於前邊所說的「度」。超出自身能力去追求不屬於自身的價值及不現實的物質享受其結果只會四處碰壁令人心力交瘁苦不堪言。現實社會里不論是高官還是草民但凡因為一念之差而未把握好「度」最終導致鋃鐺入獄淪為階下囚的事例比比皆是。 其實人不論怎樣活都是一輩子。不論生前貧窮還是富有高貴還是卑賤到頭來都是入土為安的結局。雖然比喻得有些「凄慘」但仔細一想還真是那麼回事。所以知足常樂、隨遇而安、腳踏實地才是立足社會適者生存的人生法寶。 曾幾何時雖然沒有肯德雞卻會為吃到一碗紅燒肉而歡呼雀躍雖然沒有私家車卻會為擁有一輛永久牌自行車而激動不已雖然沒有別墅、毫宅卻會為蝸居的陋室空巷那賣叮叮糖的叫賣聲而不離不棄雖然沒有電腦和數碼相機卻會為擁有一輛自製滑輪車或一個鐵環而繞世界體驗快樂的喜悅。 現實中幸福的含意和真諦在哪裡究竟什麼才是幸福的人生我以為錢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夠花就行人有什麼樣的命享什麼樣的福舒心就行為世事皆由緣千萬莫強求知足就行。 我時常向人詢問一個問題人一生追求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的一位朋友曾經很坦白地說人生就是追求自由和快樂。或許你認為她的追求不夠崇高可你卻無法否認人對快樂的渴望與追求。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渴望快樂的沒有人希望自己生活在嘆息和淚水中。那麼怎樣才能獲得快樂呢古人告訴我們「知足常樂」。 首先知足常樂並不等於不思進取。知足常樂是說要以正確平和的心態對待寵辱得失。它強調的是一種心態。長途跋涉時讓你痛苦的往往不是漫漫長路而是你鞋子里的那一粒細沙。人生也是這樣打敗你的或許不是外部惡劣的條件而是你內心的恐懼與憂慮。四面楚歌讓西楚霸王潰不成軍空城樓上古琴一曲令司馬懿自動退兵這些何嘗不是利用了心理戰術所以心態對一個人行動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而知足常樂無疑是一劑心靈的良葯幫助我們在紛繁蕪雜的生活中形成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對外部的風雲變化泰然處之。同時知足常樂也並非夜郎自大、裹足不前。知足知現在所得已經足矣但對將來所求還是不足的。這樣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現在的處境而用進取的心去開創未來。因為知足便沒有了患得患失沒有了負擔輕裝上陣自然如魚得水。所以知今日已有之足不是放棄追求相反是對自己過去努力的肯定為下一次的努力提供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 其次常人是不可避免有貪念的「世上無如人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簡簡單單的一個貪字留下了多少心酸舊事。因為貪為官者不顧人民疾苦因為貪為商者見利忘義因為貪夫妻可以反目成仇。可悲的是慾望沒有盡頭因為不知足所以永遠沒有盡頭無窮無盡的慾望無窮無盡的追求也許可以帶給你物質的豐裕卻無法帶給你精神上的平靜。沒有了心靈的平靜縱使能享受一時的歡愉又怎麼能獲得長久的快樂呢另一方面人力是有限的「火可滅不可使之寒冰可消不可使之熱。」對很多事人是無能為力的。若一再苦苦追求苦苦執著於事是過猶不及於己是徒添煩勞。豈能盡如人願但求無愧吾心求過程不求結果成敗何需煩心。事已過知足。知足心就靜心靜自然樂在其中「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七尺良田萬傾日食僅為升斗」人生最終的目的在於以生為樂知生存之足知已有之足常懷一顆知足之心無非分之念無奢求之意人生便處處時時歡樂不斷。 同時知足常樂讓我們懂得立足現在珍惜眼前。我很喜歡看《大話西遊》每每聽到至尊寶的那句「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總忍不住黯然神傷。擁有的時候不懂珍惜偏偏要到失去才後悔末及。擁有的不知足得到的不珍惜醉心於貪念求快樂只是緣木求魚而已。 劉若英有一首歌唱道「後來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是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我終於在淚光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希望大家珍惜眼前所擁有的知足常樂

『叄』 關於知足常樂的作文題目,有文采一點~

知足常樂
知足,其實是一種心態。就如台灣漫畫家蔡志忠所說:如果拿橘子來比喻人生,一種橘子大而酸,一種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會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會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會慶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會感謝它是大的」。
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七尺;珍饈百味,日食只需三餐。
簡單,再簡單一點,這就是生活。
也許有人會說,知足,意味著滿足現狀,不再追求,會對社會發展不利。但我所說的知足,不是意味著沒有進取心,安於現狀,而是在物質追求上不要計較太多。
知足常樂,要求我們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寵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也許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但知足常樂,無疑是一劑心靈的良葯,幫助我們在 紛繁蕪雜的生活中形成一個良好的心態。知足,不是夜郎自大,而是知現在所得已足矣,對將來所求並不足。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現在,用一顆進取之心去開創未 來。
知足者,並非放棄追求,而是對自己現狀的肯定。因為知足,他很快樂;因為快樂,他能以更好的心態去追求未來。
知足者,貧窮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黃昏時分,賣燒餅的夫婦數著一天的收入,比前一天多了兩塊錢,兩人相視一笑,非常滿足;也是在這個黃昏,一個腰纏萬貫的富翁僅因為所持股票的股值下降30個百分點而自殺。
不禁感嘆:對於身外之物--錢,為什麼有的人看得這么重?「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並無特殊原因而快樂的人,他們僅僅因快樂而快樂。」哲人說過。
總有人忘記了今天,苦苦尋找記憶中快樂的昨天或是展望並未到來的明天。擁有的,不知足;得到的,不珍惜。
也許「寬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的心態不是人人都能擁有,但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知足,而且我們也該學著知足。
知足,是一種心態。
簡單,再簡單一點,這就是生活。

知足常樂
自古以來,人生最高的境界莫過於知足常樂了。

小草因偶爾的陽光沐浴而樂上好一陣子,它沒有期盼更多的機會。鮮花展示給人最美的一面,它視這為幸福,盡管那嬌麗會被枯萎所替代。小鳥為有一個家而歡跳,縱使這個家有點簡陋,會經歷風吹雨打,但它是溫

馨的。

人生難得滿足,更難得知足常樂。

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萬惡的金錢,由於它,多少人一步一步走進無底的深淵。也有人說過,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它是萬萬不能的。也許它對於某些人來說,它與權利給他們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人之初,性本善。也許,他們也曾擁有善良的本心,但在悄然之間,在他們不經意之間,一層薄紗輕輕地蒙上了善心。

知足常樂,是一種輕松的幸福。它不用受拘於任何枷鎖,任何冷冰冰的權場斗爭。

當然,人難免會有貪欲,但可否平息,就各不相同了。人,通常滿足了,會更加想要自己沒有的,這是人類的共性。有時候甚至不擇手段,但那有什麼意義呢。

知足常樂。

『肆』 知足常樂的作文

生存智慧101:「隨遇而安」與「知足常樂」
邵道生

「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這是二個人們非常熟悉而且經常使用的概念。兩個概念的涵義相差無幾,它們告訴人們同一種處世哲學和生活態度,要求人們在任何的環境中都能樂天知命,安於現狀,與世無爭,悠然自得,沒有更高的要求,感到滿足。

因此,有一些長者經常以教訓的口吻指責一些對這也不滿、那也不滿的小輩說:「何必對自己過不去呢?何必經常自尋煩惱呢?看我,生活得多自在。知足者,常樂也。」

在現實生活中,也的確有不少人經常用「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作為自己與世無爭的座右銘,希望自己安安穩穩,希望他人不要前來打擾,平平寧寧地走完一生。問問他們為什麼這樣,得到的回答是:「何必呢?不爭,也不錯,生活得蠻不錯。」

如果從心理學上來分析「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那麼可以將其看作是人們適應社會的一種方式。社會適應有兩種方式:積極適應和消極適應。所謂積極的適應,指的是個體試圖通過積極的努力,增強自己行為的動機和態度,使自己對變化了的環境,獲得一種優勢的或支配性的地位。所謂消極適應,指的是對變化了的環境採取沒有摩擦的、簡單反應的方式,或是跟隨大流,或是心甘情願地使自己處於服從他人的地位,這類人沒有過高的要求,有時對自己的合理的需要反而採取壓抑的方式去順應他人。那麼,「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屬於哪一種社會適應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而我的觀點是:有積極的一面,但基本上屬負性的,因為它的基本特徵是:「滿足現狀」和「以不變應萬變」。

「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的「積極作用」。

當看到自己的慾望難以達到時,人們可以用它來抑制不切實際的慾望,因而「只知耕耘,不問收獲」,這類人一般不會欲壑難填,不會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錯誤,心態很是平穩,日子過得倒是太平。

當人們缺乏適應、創新能力時,可以用它作為「阿Q的自潮方式」來重新平衡自己的內心的矛盾,解除因慾望不滿帶來的痛苦,這類人不會自尋煩惱,更不會自我折磨;

在競爭非常劇烈的情況下,它還可以使一些人將它作為退出競爭的「理由」,減少人際之間的沖突,而他人因為看到這類人構不成對他利益發展中的威脅,也就不會找上門來挑釁、尋事生端;

也有不少人將它作為自己對他人「謙讓」的信條。

因此,不能將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認為是絕對的消極。但是,鑒於「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的基本內涵,在現實生活中可以常常發現以下這樣類型的人具有它的特徵。

第一,胸無大志,無所要求的人:這類人滿足於現前的利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混混庸庸,缺乏積極的進取精神,沒有更高的慾望和要求,只求平安,但求無過,安於現狀,沒有積極進取心;

第二,屢遭挫折,心理上受到嚴重創傷的人:這類人本來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也有積極的上進、奮斗的精神,但是,面對他的卻是經常失敗,而且經常遭到意外打擊,又找不到原因,心理負擔很重,創傷也很深。結果呢?嚴重的挫折磨掉了他原有的銳氣,只得將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作為他適應社會的一種方法;

第三,生活環境優越,不想積極進取者:這類人從一出身起,世界就為他准備了一切:優越的經濟物質條件、不同尋常的社會地位等等。對於在甜水裡泡大的他呢?一切的一切都坐享現成,滿足現狀,沒有更高的或更多的要求;

第四,缺乏競爭能力者:這類人能力低下,也沒有辦法與他人競爭,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只能採取這種安於現狀的做法;

第五,「看破」功名利碌或「看破紅塵」者:這種人類似於過去的「出家人」,對社會、對人生看得很「透」,自己也有一段「不尋常的生活經歷」,「悟」出了一條真締:「與世無爭」,最最典型的就是清朝的順治皇帝,好好的皇帝不當,卻削發為僧,歸依了佛祖。

正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是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是大量地反映在上述人的身上,因此才充分顯示出它的負性意義和消極作用。

例如,對於一個社會或群體的成員來說,如果其成員缺乏競爭心理,對生活、對社會沒有更高的要求,都滿足於現狀,都隨遇而安或知足常樂,一個社會怎能有生氣?一個社會怎能才發展?中國是一個文明大國,但發展何其慢也,為何?國民們太知足常樂了,在我們社會的成員中具有隨遇而安的人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因而不思進取,沒有創造社會就不能進步、強大,因而落後,因而總要挨打。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如果其成員都採取諸如隨遇而安的中庸之道,都採取「現在比過去好一點就知足常樂」,都採取安於現狀的夜郎自大、坐井觀天的病態性謙虛,那麼,如何形成一個積極進取的民族文化心理環境?如何發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

對於一個具體的個人來說,如果他們的心態都是「小富而安」,沒有足夠的、持續的向上動力,沒有足夠的與他人競爭的勇氣,沒有積極的進取心,沒有大膽的首創精神,這個人的聰明才智怎能有所發展?將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作為自己生活的信條的人,實際上是在扼殺自己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可能性。而事實上,在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的條件下,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實際上是在「安貧」,是在盲目發展人們的依賴心理,於個人的發展是沒有益處的。

那麼,既然「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有這么多的危害,為什麼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還有它的市場呢?還有那麼多的人在信奉它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幾千年的小生產經濟方式所帶來的影響。這種生產方式容易產生「安貧」和滿足於現狀的中庸思想、平均主義。二是文化的影響。幾千年來的封建文化強調的就是「樂天知命,故不憂」( 《周易·系辭》)、「知足不辱」( 《老子》)和「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莊子》的思想,根深蒂固,難以改變。三是為宿命論思想的影響。人的命運都是天註定,富貴、貧窮、禍福、疾病、壽夭都是前世所作所為的報應,去爭、去拼一點用處都沒有,還不如認命,還不如樂天知命。

四是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的理論一直將競爭作為資本主義的專利,崇尚平均主義,否定競爭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作用。此外,體制上的僵化,也束縛了競爭的發展。因此,人們缺乏競爭觀念和競爭的習慣,容易產生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的思想。以上是它產生的社會原因。作為具體的個人來說,產生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的原因是:

個體需求水平不高,無論是物質需求、精神需求、社會需求或自我實現需求,其內部慾望始終處於滿足狀態,因而個人無前進的動力;個體人格方面的原因:過度的對他人的依賴,被動性很強,怕冒險,怕與他人沖突,喜歡寧靜、平安過日子,總是想與周圍處於一種協調的關系;經驗的影響:始終處於壓抑的環境,有一日被蛇咬,百年怕草繩之感。

那麼,作為個人來說如何正確對待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呢?也就是說如何改善人的適應能力呢?我想有以下一些具體方法?

第一,加強使命感、責任感和抱負感,始終讓自己有一種居安思危的感覺。要時刻想到:我們的國家是不發達的國家,我們的社會還是初級社會主義階段的社會,我們沒有理由隨遇而安,更沒有理由知足常樂。而作為具體的個人,有很多方面還不是盡善盡美的,沒有理由滿足,沒有理由停滯不前。如果一個人經常想到社會責任和中國人的歷史使命,是無論如何「安」不起來,也不會盲目地「樂」。

第二,對自己提出切實可行的目標。在大目標確定以後,要將這一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可以實現的「小目標」。只有「大目標」,沒有切實可行、切實可以達到的「小目標」,會產生好高騖遠,結果會難於達到目標而灰心喪氣。但是,如果自己能一步步實現「小目標」,就會經常「小樂」,實際上是在進行不斷的自我激勵。時間一長,自己的適應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第三,增強競爭觀念和競爭本領。競爭觀念是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的對立面。要清楚地認識:社會主義仍然需要競爭,競爭規律在初級社會主義階段仍起很大的作用。因此,要千方百計地鍛煉自己的競爭本領,爭取在競爭做一個強者。一個人,只有在他的競爭的實踐中不斷地體驗到勝利者的成功,才會邁出更大的競爭步伐,作出更大的挑戰。

第四,一個人的適應能力是人的綜合能力的表現,因此要不斷提高自己社會化水平,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不斷改善自己人格中的不足部分。一個社會化水平高的人,他就有廣泛適應社會的能力;一個在思想品行、聰明才智、個性品質等各方面的素質都很高的人,他一定會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一個在人格上注意不斷自我完善的人,就會永遠有一股使不完的向前沖勁。這樣的人是決不會隨遇而安的,決不會知足常樂的。

『伍』 以 知足常樂 為話題的議論文

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自身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議論文應該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下面是知足常樂為話題的議論文: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是啊!一個人如果心底無求無欲,那麼在他面前將是藍天碧海,浩渺無垠。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有所追求是人的本性,但追求什麼呢,有的人孜孜不倦,念念不忘功名利祿,飛黃騰達。有的人心裡充盈的是民族大義,是國家安危。

三國時的關雲長身陷曹營,曹操愛惜他是一個人才,百般勸降,並動之以高官,惑之以美女。但關雲長不為所動,他一心追隨劉備,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身邊。因為他心裡裝的是兄弟情義,現在的桃園結義也成為千古佳話。

楊靖宇,中國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始人,帶領有血性的青年,轉戰南北,浴血奮戰,給日本鬼子以沉重的打擊。他多次怒斥敵人的高官厚祿,犧牲時,敵人在他胃裡只發現皮帶、草根、樹皮,沒有一泣糧食。這是鐵血男兒,對自已無欲無求,連生命也置之度外。

還有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一心為公,從無半點私心雜念,作為黨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的親弟弟全家都在老家務農,這真是亘古難有的,他的權力可以撼山動岳,但不為自已謀求一分一毫。他逝世時,被稱為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有的人卻與此相反,他們無限度攫取名處,欲壑難填,貪得無厭,最終還是害人又害已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的老太婆,從要小木盆到要房子,再到要宮殿,最後竟要做女王,真是可悲又可嘆,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最後是搬起石頭砸自已的腳。

林彪,這個寫進黨章的毛主席的接班人,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但他還不甘心,利令智昏,急於搶班奪權,竟然謀害毛主席,最後摔死在溫都爾汗,自絕於人民。 現在正處在社會轉型,體制傳軌的時代,物慾橫流,世風日下。

個人主義思潮泛濫,吃喝玩樂,醉生夢死的現象日甚一日。我們要把握住自已,有自已的堅韌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只有清心寡慾,才能經受住歲月的陶洗,才有可能被世人景仰。要知道,知足常樂,無欲則剛。

(5)知足常樂作文600記敘文擴展閱讀

初學這些議論文的操作方法:

可以從模仿開始。以一篇文章為例。最典型的是吳晗的《談骨氣》 :

1、引論部分:開篇提出論點:我們中國 人是有骨氣的。

接著,用孟子的話解釋論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本論部分 :用三個事例分別證明論點:文天祥 的富貴不能淫;窮人不食嗟來之食的貧賤不能移,聞一多的威武不能屈。

3、結論部分:解釋當今無產階級的骨氣並發出號召。

三個部分之間都有過渡:在引論和本論之間有「我們祖 先的許多有骨氣的動人 事跡,還有他積極的教育意義。」引出下面三個事例的敘述。本論和結論之間有「孟子的這些話,雖然在兩千多年以前說的,但直到現在,還有他積極的意義。」進行過渡。

在第一和第二例之間,有「另一個故事」「還有個例子」進行過渡。這些過渡句,使文章渾然一體。

三個部分分別回答了三個問題:引論部分解答 「是什麼」的問題;本論部分解答「為什麼(有骨氣)」的問題;結論部分回答「我們怎麼辦」的問 題。

三個事例都是概括敘述的,每個事例的後面都有幾句簡短的議論。這些議論闡明了事件所包含的意義,把事 例緊 緊地扣在論點上,是論點和論據聯系的紐帶,否則就就事論事,論點和論據脫節了。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它通過列舉事實材料和運用邏輯推理,來闡發,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表明對問題的觀點和態度。各行各業的人為了接受或表達思想,都需要經常閱讀和寫作這種文體。

一篇議論文,通常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大要素。論點是議論文所闡發的思想觀點;論據是文中用來證明論點的根據;論證是論點與論據之間邏輯關系的揭示。這三者的緊密關系,構成了一篇議論文的主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議論文

『陸』 關於知足常樂的作文

太難了 最怕寫作文

『柒』 知足常樂作文6oo字

人生百年,不如意事常八九。所謂人比人氣死人,涉及到名譽、地位、錢財┄┄人與人之間實在沒有多大的可比性。這倒不是說自己一定比別人差多少,而是機會這東西總是偏心眼。有的人官運亨通、財源滾滾、美人擁簇、寶馬香車,諸多好事得來全不費工夫;輪到自己就不同了,千辛萬苦,百般努力,可「好事」總和你「捉迷藏」,可望而不可及。每當此時怎麼辦?怨天尤人?沒用;抱怨命運不公,也無濟於事,於事無補;撒潑罵街?也只能是丟人現眼。最好的辦法,還是有一點「阿Q精神」,權且把沒有吃到的葡萄理解成是酸的,不吃也罷。
所謂知足者常樂。滿足於現狀,對於個人來說,並不一定就是不思進取。「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對於事業我們應該孜孜以求,而對於那些名利之事,我們大可不必計較,還是隨遇害而安的好。有的人錢多了不知該怎麼花,而對於相當多的老百姓來說,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怎麼辦?「紅眼病」是萬萬犯不得的。錢多了還容易遇賊惦記――你要這樣想,心態不就平穩了?你開著私家車是神奇,可過不了十年充其量也不過廢鐵一堆;我騎自行車上下班,累是累了,可我一來安全,二來還符合環保要求,更重要的是還鍛煉了身體。千金難買好身體,何樂而不為呀?
既然葡萄吃不著,著急上火也無濟於事,故且把它想像成是酸的,沒吃著也免去牙酸之苦,損失不了什麼。人生就是煉獄,磨難不濟其數,要想活得瀟灑些,就必須學會自己安慰自己,正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凡事只要想開了,就不會有什麼大不了事的來折磨你。要想心情有好,就得學會自己欣賞自己。現在大家都比較關注自己的生活質量,然而,生活質量的好壞,並不全在於物質方面,更多的還在於自己的心情好壞。一個人成天的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苦惱,即便擁有金山銀山,生活質量也好不到哪裡去。做人更多的應該是關注自己的內在素質,不要跟人家比肚子里的油水,而是要比肚子里的墨水。知識才是無價的。任何功名利祿都不能與知識同日而語。我不是說世人不應該去追求物質生活,而是不要被經濟利益所困,讓「孔方兄」擋住了自己的視野。
葡萄是酸的――這只是對於大多數沒能吃到葡萄的人而言,至於那些吃著葡萄的人,也犯不著太得意,用「吃不到葡萄說葡萄是酸的」之類的話來挖苦人。所謂風水輪流轉,得逞於一時並不一定能得意於一世。大家都把功名利祿看得淡一點,知足者常樂,做一個樂觀向上之人,於已、於人、於社會都有益處。

『捌』 懂得知足的800字記敘文

懂得知足
——讀《心靈雞湯》有感
「雖然有時我們聲稱自己很快樂,但是最初對生活的熱情已經消失不在。」這是《心靈雞湯》序言上的一句話。雖然很短,卻是我們的真實寫照。
這本書是小學四年級買的,當時讀的時候,沒有太大感受。今年暑假,我又讀了一遍,卻別有一番韻味。
裡面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美國某個小鎮上的一位老人過生日,當地的記者也來向這位壽星祝賀,同時采訪了他。在采訪中,老人說道:「我是這兒最富有的人。」(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不久,這句話傳到了鎮上的稅務稽查員那兒。稽查員馬上登門拜訪他,開門見山地問:「你自稱是最富有的人,是嗎?」
那老人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是的,我確實這樣說過。」
稽查員一聽,馬上從公文包里拿出紙筆和登記簿,繼續問道:「既然如此,能具體說一說你的財富嗎?」
老人興奮地說道:「第一項財富是我身體健康,別看我七十多歲了,但我能吃能走,身體可不輸你喔!」
稽查員有些吃驚,但仍然耐心地問:「你還有什麼財富嗎?」
老人回答說:「我和我妻子生活在一起將近六十年了。另外我還有好個幾聰明孝順的孩子,這兒的所有人看了都很羨慕,這不也是財富嗎?」
稽查員打住他,單刀直入地問:「你沒有銀行存款或任何有價證劵嗎?」
老人十分乾脆地回答:「沒有。」
稽查員問:「你沒有其他不動產嗎?」
他得到的仍然是老實誠懇的回答:「沒有。除了剛才我說的那些財富,其他我什麼也沒有。」
稽查員收起登記簿,肅然起敬地說:「老人家,確實如你所言,你是我們這個鎮上最富有的人。而且,你的財富誰也拿不走。連政府也沒辦法抽你的財產稅。」
是啊,有時快樂確實是與財富多寡、名位高低無關。素衣淡飯不一定比錦衣玉食者不快樂,販夫走卒不一定比高官厚祿者不快樂。
「別以為前面旗幟飄揚,後面就一定有我追隨的腳步,你有你的爛漫,我有我的錦綉。」知足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理想沒有追求、固步自封停滯不前,知足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內心與實力後的准確選擇。
扣緊的弦可以奏出美妙的音樂,鬆弛的弦卻無法讓音符在上面歡快的跳躍;拉緊弓可以將箭圓滿射出,過度拉緊的弓卻只能遺憾的折斷。恰到好處的一池碧水,可以依風舉荷;過滿的一河水,卻帶給人們無盡的災難。所以凡事都應當適度,所謂知足常樂亦是如此。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不貪心,不要不自量力,平穩踏實的度過每一天,知足,才能常樂。
讀完這本書,我走過的也只是我漫漫旅途中的一個開端,但正因為有了這個美好的開端,我相信我能,一定能給我漫長的旅程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閱讀全文

與知足常樂作文600記敘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