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司馬懿小隨筆200字
司馬抄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⑵ 關於司馬懿中計之後的一篇600字作文
鬥智斗謀,我終究是勝不過你諸葛亮,只是你雖有三頭六臂,卻無可用之人,你有版輔君之才,卻無可權用之地,區區益州,能成何事,你跑得了一時,怎能躲過一世,狡兔死良狗亨,有你在,魏王便不可動我,這次你道是騙過了我,我卻也以為騙過了魏王,殺你何益,留你更佳,只是我們的交鋒還多著呢。
司馬懿一代梟雄,可比曹操,縱使放過對方一軍主帥,何悔之有,不言悔,不認輸,只是所以成大事之人必備之器!
⑶ 司馬懿人物評價600字
600字司馬懿人物評價:
司馬懿在與曹氏君王的較量中始終保持著低調的回姿態,鋒芒內斂,韜答光養晦,這使得他能夠准確把握時機,成功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危機,
司馬懿集大奸大忠、大智大勇、堅韌與猥瑣等眾多品質於一身,這使得他性格顯得十
分復雜,也奠定了他悲劇英雄的形象。在與曹氏集團的較量中,他默默無聞,選擇隱忍,
以退為進;在他人生後期的政治、軍事斗爭中,他鋒芒畢露,顯現出他的機變和智慧。司
馬懿的一生跌宕起伏,
由被迫出仕到叱吒風雲,
再到高舉屠刀,
他的人生充滿了悲劇色彩,
也使得這個人物形象更加真實豐滿。
作為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權謀家的司馬懿特有的種種品質和在三國歷史上所發揮的重大作用始終無法被人忽視。他雄才大略,兼文擅武,不愧治世之英才;他深明韜略,善曉兵機,素有大志;他是權謀堅忍的梟雄。司馬懿在三國歷史中充分展示了「靜則使人無從察覺,動則令人措手不及」的高超的運籌帷幄和統馭能力。他的審時度勢,看準時機,心狠手辣,更加豐富了他的人物性格及獨特的魅力
⑷ 評價歷史人物司馬懿的作文
除軍事方面外,司馬懿在魏明帝大修宮室之際他也加以勸諫,魏明帝駕崩後他奏請罷修宮室,雕玩物之人力,節用務農,使天下欣賴。
識拔人才上,司馬懿從寒門中提拔了鄧艾、王基、州泰等人才,如虞預所說,經略之才可謂遠矣 。
經濟上,司馬懿在上邽興屯田,京兆、天水、安南興冶鐵,穿成國渠,築臨晉坡使雍涼足足食,並有餘力供給關中不足。後來又大興屯田於淮北,穿廣槽渠,這些作為不但厚植了國力,也為日後統一華夏殿定基礎。
司馬懿在推廣屯田,特別是軍屯事業上有很大的建樹。約在建安二十三、四年,司馬懿由轉為丞相軍司馬後,向曹操建議:「昔箕子陳謀,以食為首。今天下不耕者蓋二十餘萬,非經國遠籌也。雖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曹操行之。魏國一時「務農積谷,國用豐贍。」(《晉書·宣帝紀》)曹操採納這個建議僅兩年就駕崩了,在這樣短的時間內要使軍屯走向正規,大規模的鋪開推行當然是困難的。管理軍屯的主要官吏——度支中郎將、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員,都是在黃初年間(220—226年)設置的,說明軍屯走上正規是在曹丕時期。
曹魏軍屯推行很廣泛,但主要基地是設置在邊境駐軍地區,特別是在和吳、蜀的軍事對立地帶。曹魏和吳、蜀對立地帶的兩大軍屯基地的開創,都和司馬懿有關。
⑸ 關於司馬懿的論文2000字的
《司馬懿的「隱士」情結》 建安六年(201年)冬,「司空」曹操給22歲的司馬懿下達了辟書(任命書)。司馬懿借口患「風痹」半身不遂而矇混過去。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晉升」丞相,再次辟司馬懿為幕僚。也許事後曹操對司馬懿七年前的表演有所耳聞,這次曹操一面公開送辟書,一面派員秘密前往探查。司馬懿故技重演,再次高卧不起。然而,大雨驟降,倉猝中,他竟忘了自己是個不能自理的風痹病人,跳下床來奔向正在晾曬的書籍。這一幕恰巧被正在門外大樹下避雨的便衣官吏目睹。曹操對司馬懿的陽奉陰違十分惱火,決定再下辟書,並命令執行者:司馬懿若再敢耍花招,立予逮捕。 眾所周知,在曹魏政治史上,司馬懿是個野心勃勃的奪權高手。而他在青年時代為了逃避仕途竟險些入獄,豈不令人費解? 從司馬懿的家庭背景看,似乎不存在與曹操對立的因素。其父司馬防早在熹平三年(174年)任尚書右丞時,便推薦了二十歲的「孝廉」曹操為洛陽北部尉,給了這位宦官子弟公開與宦官專權劃清界限的機會——用五色棒擊斃了一批橫行京城的豪強,其中包括皇帝親信宦官蹇碩的叔父。曹操對司馬防的薦舉一直懷著感激之情。四十二年後的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曹操為魏王後,專門將司馬防請到鄴都敘舊。酒酣耳熱之際,曹操躊躇滿志,故意問:「孤今日可復作尉否?」司馬防的回答亦不失尊嚴:「昔舉大王時,適可作尉耳。」曹操開懷大笑。司馬懿的長兄司馬朗,自建安元年起便應辟為曹操掾屬,後來官至兗州刺史,是建安時期曹操集團的重要人物之一。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加入曹操政治集團,似乎順理成章,但事實並非如此。《晉書·宣帝紀》以儒家的忠君思想予以解釋:「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 的確,司馬懿少年時代受過傳統的儒家教育。長兄司馬朗學術早熟,十二歲時便通過了國家的經學考試,成為正式的朝廷命官郎中。他深厚的經學根柢,對司馬懿的成長也有重要影響。初平元年,司馬防被迫隨董卓遷都長安,年僅十九歲的司馬朗率全家逃離洛陽,輾轉於故鄉河內溫縣與黎陽之間,與父親中斷聯系達七年之久,獨立擔負起撫育諸弟的責任。司馬氏兄弟在長兄的教育下,在流亡中完成了儒家文化啟蒙,「博涉經史,漢末喪亂,與兄弟處危亡之中,簞食瓢飲,而披閱不倦。」 建安初年,曹操面對周圍強大的割據勢力,對漢獻帝的「朝廷」採取以拉攏為主的方針,重建朝儀,恢復了各種制度,並大規模地征天下名士到朝任職。出於共同需要,曹操集團與以漢獻帝為旗幟的漢末名士這兩種政治力量,在建安初期一度尚能和平共處,直到建安五年,雙方的摩擦與沖突才趨於明朗化。 司馬防追隨漢獻帝多年,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自然傾向獻帝一派,這對其家人必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司馬懿本人還沒有從曹操集團得到實際利益時,儒家的正統觀念、父輩的立場與青年人的「正義感」,使其一度同情漢王朝的悲慘命運。司馬懿對父親惟命是從,其拒辟行為顯然不可能違背父意,恰恰是得到長輩的支持才對。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兩次徵辟司馬懿的前後,均發生了曹操集團打擊獻帝派的嚴重事件:其一,建安五年,國舅董承、長水校尉種輯等人推翻曹操的未遂政變遭到了嚴厲鎮壓。其二,曹操於建安十三年殺了漢末名士領袖孔融。這也應是導致司馬懿堅卧不起的時代背景。 天下有道則仕,無道則隱。青年時期司馬懿有明顯的避世傾向。據《高士傳》記載,司馬懿二十多歲時,曾與大隱士胡昭關系密切。然而,雖有做隱士的志向卻奈何不了曹操的嚴刑峻法,最後只得就範。建安十三年夏秋之際,赤壁之戰前夕,司馬懿入丞相府,融入了建安名士群體。建安時期,曹操丞相府不僅是政治軍事中心,而且是名法思潮的策源地。經過在丞相府長達十二年的熏陶磨煉,司馬懿的政治立場與信仰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由漢王朝的同情者轉變為漢魏禪讓的主要策劃者,率直的青年儒生終於變成了「性深阻有若城府」的干練冷酷的名法派中年官僚,逐漸把儒學的「忠、信、仁、義」置諸腦後了。
⑹ 司馬懿生平所有的事跡。
西元179年,司馬懿生於河內郡溫縣。
西元201年,司馬懿22歲,被河內郡推舉出仕擔任上計掾,當時司空曹操徵辟司馬朗與司馬懿兄弟。但司馬懿隱忍待時,韜光養晦,裝病推遲曹操所授官職,並索性告辭上計掾,回家養病。
西元208年,曹操任丞相後,第二次強制徵辟29歲的司馬懿為文學掾,職司教育曹丕經學的老師;與陳群、吳質、朱爍共稱「太子四友」。官職由文學掾、黃門侍郎、議郎、丞相府東曹屬,升到丞相府主簿。
西元216年,曹操晉爵魏王。次年,曹操冊立曹丕為魏王太子,司馬懿升太子中庶子,時司馬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曹丕所倚重。此後司馬懿常謀國事,不久轉為丞相軍司馬。
西元220年,曹操病死,司馬懿協助曹丕,完成漢獻帝禪讓。
西元226年,曹丕病逝,遺命曹真、陳群、司馬懿輔政曹睿即位。封司馬懿為舞陽侯。同年,大敗進攻襄陽的諸葛瑾,斬殺張霸,十二月,升任驃騎將軍。
西元228年,孟達反叛,十六日內破城,斬殺孟達。
西元230年,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大司馬曹真一起伐蜀,遇雨回師。同年,上表建立上邦軍屯。
西元231年、234年,兩次成功對抗蜀軍諸葛亮北伐,蜀軍撤走。
西元235年,司馬懿升任太尉。
西元238年,司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騎四萬征公孫淵,破襄平。
西元238年,曹睿病逝,遺命曹爽、司馬懿輔政曹芳即位。遷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西元241年四月,孫權攻魏;六月,司馬懿統軍增援,吳軍退。與鄧艾籌劃在淮南淮北創建軍屯。
西元243年,司馬懿在率軍征東吳,諸葛恪焚燒積聚,棄城而走。
西元247年,曹爽與司馬懿矛盾激化,為架空司馬懿而將其改任太傅,司馬懿稱病,不與朝政。
西元249年,司馬懿父子發動高平陵之變,族滅曹爽,盡殺其黨羽。司馬懿被進爵安平郡公,進位相國,上書十餘次相辭。又加司馬懿九錫,司馬懿仍然不受,故其官爵至死未變。後司馬懿因病不上朝,曹芳時常去他家問政。
西元251年,討伐王凌,誅其三族。
西元251年,司馬懿病逝洛陽,年73歲。
⑺ 我印象中的司馬懿 作文800字
司馬懿,字仲達,漢族,我個人認為司馬懿是三國時期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黃初三年,曹丕大興水軍攻吳,命司馬懿留守「內鎮外供軍資」臨行,下詔給司馬懿「吾深以後事為念,以委卿、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使吾無西顧亡,不亦可乎!」後曹丕回師洛陽,又召對司馬懿說「吾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在政治上為曹信賴,以後可以獨當一面,並培養其治國理民的才幹,增自己的勢力。」
一、等火燒大了,才去救火
孔明出師北伐,因戒懼司馬其人,故使人反間之計,廣貼布告,令魏主棄司馬不用,使兵敗如山倒,孟達更是為蜀漢內應,欲舉新城,(陪蜀入侵的總關口)投漢,如果孟達投蜀成功,魏國則無險可守,內外人心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此時復起司馬懿為大將軍,八日揮軍而至,而孟達並無准備殺孟達,而使內外人心安定,孔明震懼。
我個人認為魏蜀吳三國之間連年征戰,廣布間諜,魏主英明,而只因其流言,布告而下,最有大功的,可能是司馬有意為之,借托明反間之手,託病不出,觀望曹家的(或忠於曹魏)的人物的能力或躲避政敵發難,或等五人能抵抗蜀漢在表現自己的能力。
有幾件小事可能佐證我的猜想:
①反將孟達的子侄到司馬府中告密(當時司馬懿並未復起)
②復位大將軍則立刻開展行動,欲將發兵而克孟達。(對當時的形勢了如指掌,知道魏國已無人可用,自己一定會再次啟用。)
③是他的一句話,托陛下洪福,旦夕不用吾,則魏國危矣。(除了他,誰也不能克敵制勝)
就像主人家中失了火,當火勢不大你就去把火撲滅,主人家會認為火不大,自己能搞定,不會有太大的獎勵,可如果等到火勢很大了,主人怕大火奪走一切的時候,這時再出來救火,主人一定會非常感激,司馬懿就是等孔明把火燒大了,才出山救火的。
二、真假空城計
孔明在兵微將寡的情況下大開城門,司馬揮十萬雄兵而無寸進,為世人所笑。
我認為,司馬對蜀的戰略胸有成竹的,戰略上防守,戰役中固守魏國,地大物博,人才濟濟,蜀中地少人稀,孔明之外別無能者,孔明日夜操勞,時日無多,蜀對魏無太大的威脅,揮軍不進,欲留孔明牽制自己的政敵和魏主,保持兵權和地位,這樣才能培養自己的勢力,而孔明知道司馬會用自己對付政敵,保持軍權,雙方都明白,用了一出空城計來迷惑世人。
三、「死諸葛嚇走活司馬」
孔明病故於軍,蜀軍人心不安,正是司馬成大功滅蜀之時,而為何被嚇走呢?我認為司馬在朝中與軍中以成勢力與氣候,可魏主明睿,除去蜀國,可能成不世之功,而走兔死狗烹的路,司馬選擇了忍耐與等待,後果被奪權,可曹氏人中,人才凋零,都是志大才疏之人。
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洛聞,伏庸儒家」時曹操為司空之時,征司馬於府中在職,司馬不服其才,而因懼訣而起,曹操後來看出司馬能力超群,說他「鷹視,狼顧,不可擁兵權」被曹操所疑懼,為了不使人所疑,司馬選擇忍耐,等待、臣服,為了以後重用養成自己的勢力而努力,後利用孔明剪出對手為西晉王朝奠定基礎。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是我眼中的司馬懿。
⑻ 關於司馬懿的故事
1、司馬懿受遺二主,佐命三朝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敗北,勢力減弱。孫權勢力達到交州地區,劉備也乘機佔有包括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皆在今湖南境內)的荊州江南部分。孫權和劉備的勢力都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勢已逐漸形成。
2、裝病拒曹
曹操當時剛打敗袁紹不久,急需人才,聽說司馬懿很有才幹,便徵聘他出來做官。司馬懿得知消息後,覺得曹操是宦官之後,不願意屈節侍奉他。但他又不敢公開拒絕曹操,便假說自己患有風痹病,起居不便。曹操懷疑司馬懿是有意推諉,秘密派人在夜間查看。
司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夜靜更深時,那人潛入司馬懿卧室,然見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馬懿揮去。眼見利刀奪命,司馬懿只是睜大眼睛看著那人,身體依然堅卧不動。那人這才相信司馬懿果真得了風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稟報了曹操。
曹操當了丞相急於網羅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馬懿,決定再次徵聘他。他對使者說,如果司馬懿再不應召,就把他抓起來。司馬懿知道,曹操雖然愛才,但對恃才傲物、不肯親附自己的人,卻是不能容忍的。司馬懿害怕被殺,只得乖乖離家應召。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丑」,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
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陞官為無實權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73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司馬懿在魏明帝大修宮室之際他也加以勸諫,魏明帝駕崩後他奏請罷修宮室,雕玩物之人力,節用務農,使天下欣賴。
識拔人才上,司馬懿從寒門中提拔了鄧艾、王基、州泰等人才,如虞預所說,經略之才可謂遠矣 。在扳倒曹爽後,司馬懿或以剿殺,或以監禁的方式削弱曹魏宗室力量,為日後其子孫篡魏開晉打下堅實基礎。
⑼ 三國中關於司馬懿的故事 150個字數
司馬懿心裡猜忌而表面寬和,多疑但能靈活應對。曹操曾經發個一個回噩夢,三匹馬同在一個槽答里進食,醒來後十分不快。曹操感到不好,召太子曹丕說道:「司馬懿不會甘做人臣,將來必干預你的朝政家事。」這是三馬同槽的典故,此槽不是馬槽,是暗指著司馬氏吃掉曹氏。但曹丕和司馬懿關系很好,總是回護他而得以無事。而司馬懿更加勤於職守,廢寢忘食,甚至喂馬之類的小事都親力親為,也終於使曹操安心。
⑽ 我的偶像司馬懿作文800字
司馬懿,三國時期輔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視為
不安於人臣的隱患,晚年又被曹叡臨終託孤,委以重任。他用五十
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是個忠臣,最後卻重演了曹家篡漢的一幕。
曹芳時代,司馬懿在和曹魏宗室曹爽的明爭暗鬥中,演繹了老
子所謂「居善地,心善淵,動善時」,表面的浮華最終抵不過司馬
懿的輕輕一擊。
人常說「亂世出英雄」,天下大亂,社會不按常規運轉,機會
就出乎意料地來了。司馬懿在當時就是亂世中的一位英雄,被名士
楊俊譽為「非常之器」。
對司馬懿來說,開始運氣不怎麼好,因為他恰好遇上曹操這個
一代梟雄,只好老老實實在曹操手下做事。可是時機一到,他的全
盤陰謀與雄心大志都在血腥屠殺中得以實現了。
看司馬懿的一生,正如《老子》所言,只有保持虛空狀態,才
能不斷接受,順勢而變,最終得逞。
潛伏大師「居善地,心善淵,動善時」
有人形容他為潛伏大師。出道時二十多歲,來到曹操身邊做事
,一干五十多年,到七十多歲才執掌大權。最後把曹魏大權全部奪
到自己手裡,為西晉王朝的建立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他的目標一開始並不是那麼清楚。
司馬家族,史書記載是儒學傳家的。他身上的特點,很多跟老
子哲學對應。如《老子》里說「八善」,最重要的就是「居善地,
心善淵,動善時」。「居善地」就是善於選擇自己的地位,在什麼
時候,什麼地位對你最合適。「心善淵」,心思要藏得深,不能輕
易給別人看出來。「動善時」說要善於把握行動時機。
道家還有一點叫順其自然。對於司馬懿來說,順其自然不是隨
大流,而要在自然之勢中加入自己的努力,使自然之勢的變換朝著
有利於自己的方向。
從他出道說起,他也是個世外高人,曹操聽說這個人很有本事
,要請他出山。司馬懿不幸,他遇上一代梟雄,打敗袁紹之後,當
時整個天下大局都已定。
開始他不願意,他說他有風癱症,不願意起來。後來曹操發覺
這是個花樣,就派手下人跟他說,出來干就干,不出來干,就把他
逮起來。曹操的習慣是這樣的,人才要麼為我所用,不為我所用,
除掉,沒有選擇。
那就只好來到曹操手下幹了。但是像司馬懿這樣的人能成大器
,難道曹操看不出來嗎?曹操其實對司馬懿一直是提防的。但另一
方面他確實有才能。
「居善地」,司馬懿在曹操時代非常清楚自己合適的地位是什
么。他兩個表現很關鍵,一是當時曹操試圖篡奪漢的政權,當時反
對的人還有不少。司馬懿就很明白地跟曹操說,像你這樣的才能,
像你這樣的功德,天下人敬服你,順從你,這是當然的。曹操當然
開心。第二,司馬懿在曹操手下做事,特別盡責謹慎,把一件一件
事理得特別順,像是一個可靠的僚屬。但是曹操跟曹丕說,這個人
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將來恐怕要壞你的事。
曹丕當時究竟是什麼態度?那就牽涉到司馬懿跟曹丕的關系,
「居善地」,在不同人的面前,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找到自己最好
的位置。曹操開始特別喜歡曹植,所以在立曹植還是立曹丕的問題
上,猶豫不決。司馬懿清楚地看到,將來的天下是曹丕的,所以他
跟曹丕的關系特別好。
司馬懿的眼光確實與眾不同。
他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份。在曹操面前他是一個恭謹的、忠
順的、有能力的僚屬。在曹丕面前他就是一個有智力的、能決斷的
、能提供最大幫助的謀臣。在曹操身邊,司馬懿坐得挺穩。到了曹
丕身邊,他的地位提升一層,因為他鼎力支持,贏得了曹丕的信任
。
明帝曹叡時代,司馬懿已經成為國家重臣了。當時三國之間經
常發生戰爭,在明帝時代主持軍政大事就是司馬懿。
有一個重要銜接,在曹丕臨終前,他把明帝曹叡託付給司馬懿
。司馬懿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政治才能、軍事才能都很強。
到明帝時代,司馬懿已經六十多歲了。這個年齡,要不然就選
擇做忠臣終老。因為曹室的政權在曹丕和曹叡的時代,都非常穩定
。
司馬懿還得等待機會。曹丕、曹叡做皇帝的年代都不長。曹叡
臨死的時候,又把政權託付給他,因為曹叡的兒子齊王曹芳當時很
小。在歷史上發生了非常動人的一幕,曹叡病重時,司馬懿正在遼
東作戰,曹叡就連下五道詔書,召司馬懿進宮,司馬懿就乘一部當
時最快的戰車,風塵僕僕,直奔洛陽,到洛陽連家都不回,直接進
宮。這時候,曹叡已經奄奄一息,說了一句特別令人感動的話,我
終於把你等回來了。
那時曹芳只有九歲,他就以後事相托。據有的史書描寫,曹芳
上去就抱著司馬懿的脖子。司馬懿跟曹家幾代,已經從開始時的處
處提防到現在親密無間了。
好戲才剛剛開始。
曹芳是小孩,大權就可以轉移到自己手裡來了,機會來了。
還有一個對手,就是曹爽。
當時曹叡把曹芳托給兩個人,他和曹爽。曹爽是曹氏宗室,大
將軍曹真的兒子。從曹叡的角度來說,他這樣考慮也很周全。一個
是自家人,一個是最能乾的人,有這兩個人來輔佐自己的孩子,穩
當。
曹爽和司馬懿相處怎麼樣?皇帝是一個小孩子,所以皇權是一
個虛位,那國家大權就轉移到兩個人手裡,誰來掌握這個大權?就
構成兩個人之間的紛爭。那麼這時,所謂「居善地」,司馬懿又在
考慮自己的位置。從資歷、年輩、能力、聲望來說曹爽都不如他。
但是曹爽是曹氏宗室,如果說代行皇帝權力,那麼曹爽比司馬懿更
名正言順。
當時,這種對抗的力量相對比較平衡,但這種平衡是怎樣打破
的呢?
表演大師「忍常人之不能忍」
據後來史書記載,因為曹爽不願意把權力跟司馬懿分享,而且
司馬懿對他也造成壓力,一個長輩,德高望重,功勛卓著,他得想
辦法把司馬懿架空。
理由說得很堂皇。司馬懿德高望重,年輩又高,地位反在我下
面,這不好啊,我很不安啊,應該提高他的地位。讓司馬懿擔任大
司馬,三公之一,執掌軍權。又有人建議,說前幾任的大司馬,都
死在任上,好像不祥。再往高擱一點,擱到太傅。太傅可以解釋為
帝師,很高了。太傅就是那些功勞特別高的,半退休狀態。
當時行政機構是尚書省,主持這個機構的叫錄尚書事,等於國
務院負責人。把司馬懿抬高到太傅的位置,不合適再管事了。錄尚
書事就到了曹爽的手裡。曹爽把自己的一批親信都提拔起來,放在
要害的位置上。這樣整個行政架構就到了他手裡了。
曹爽盡力削弱司馬懿,而司馬懿的態度卻非常謙卑,任由曹爽
擠兌。司馬懿是一個心思很深的人。在司馬懿看來,曹爽奪權對他
正是機會。如果說,曹爽不那麼進逼他,可能他的機會反而少。老
子謂「將欲歙之,必故張之」,要使你的對方消退下去,先要讓他
擴張開來。吹一個氣球,它吹得不夠大的時候,很有彈性,不容易
把它弄破。要把它弄破,最好的辦法就是鼓勵吹,氣球太大了,太
漂亮了,再吹大,輕輕一捅,「砰」就爆了。
讓對方無限膨脹,無限擴大,司馬懿採取了兩種方針。一個是
在朝政方面,他保持退讓的狀態,當時何晏、丁謐、畢軌、鄧颺這
些人都是曹爽提拔上來的,算是京城中的名士,威風得不得了,個
個風度閑雅,談吐動人。何晏是古代重要的哲學家,但這些文采出
眾的人,參與到政治中,真行嗎?
在司馬懿的鼓勵下,曹爽就不斷地膨脹起來,郭太後被他遷到
永安宮去了,得罪了太後,他要付出代價的。
另外,當時還處在三國時代,在對外作戰時,司馬懿都堅持自
己領兵去打仗。打東吳,他親自掛帥。當時朝臣有人勸他,這么大
年紀了,派別人去。但司馬懿堅持。戰爭對一個政治領導人來說,
是建立威望的最好機會。通過戰爭的勝利,他可以讓朝野維持對他
的敬服。這種威望是深植於人心的。從曹操以來,曹操、曹丕、曹
叡的時代,他都打仗。比較糟糕的就是曹爽也打了一仗,對蜀國這
邊,打敗了。看起來很牛,但其實威望在降低。表面司馬懿在謙讓
,實際上在進取。老子格言「柔弱勝剛強」。表面上看,曹爽無限
膨脹。他把政局空間是越擠越滿,留給司馬懿的政治空間就越來越
小。還是老子那句話「動善時」。可是時機怎麼到來呢?得想辦法
製造時機,就是讓對方出現漏洞,讓他完全放棄戒心。架子端得很
大,又不謹慎,漏洞隨時就出來了。
有個故事,司馬懿打了兩仗,然後就躺倒不幹了——風癱症又
發作了。
早在曹操時期,司馬懿就得過一次風癱。曹操不相信,派一名
刺客,深夜闖進司馬懿卧室,果然看到司馬懿直挺挺躺在床上,沒
反應。刺客覺得不對勁,於是拿刀,作勢要砍,司馬懿還是一動不
動,刺客相信了。後來證明那是裝的。
風癱在需要的時候就來了。曹爽想證實,正好有一個叫李勝的
到荊州去做刺史。李勝拜訪,司馬懿坐在那兒,李勝進來,他要站
起來表示禮貌,站不起來,丫鬟把他扶起來。他跟丫鬟說要喝水,
丫鬟就端了稀粥來。他端起來喝,點點滴滴都喝不進嘴,沾得滿身
。瞧上去就是一個行將就木的人。李勝說,我要到家鄉本州去,太
傅是國家的棟梁,您病成這個樣子,我心裡很難過。司馬懿說,你
要到並州去啊,並州那地方跟胡人相接,您小心一點啊。
李勝看了眼淚都流下來了,回去就告訴曹爽,說太傅形神已離
,神不附體,不足為慮。
司馬懿的表演才能實在堪稱一流。司馬懿自己說「忍常人之不
能忍」。之後,曹爽內心就更爽了,對司馬懿的戒備心就更差了。
接下去機會就來了。那就是高平陵事件。在嘉平元年正月,皇
帝曹芳出城給他父親掃墓。曹爽兄弟也跟著去了,沒帶多少兵。
洛陽城內立刻就動起來了。只見司馬懿騎著一匹馬,白髯飄飄
的,精神矍鑠,哪裡是個風癱的病人,直奔皇宮找了郭太後。讓郭
太後下詔,說曹爽兄弟居心叵測,危害國家,要廢除他們。
雖然曹魏自建朝後,就規定後宮不得干涉朝政。但他只要把詔
書拿到手,就算是有了一個合法手續。太後本來不管國事,又是武
力相逼。她本來對曹爽有意見,說廢就廢了。
這有幾個條件,一,司馬懿長子司馬師,也是一個狠傢伙。一
直擔任中戶軍,禁軍的一個首領,這部分禁軍是一個基本可用的骨
干武裝。同時,司馬師還暗下養了三千死士,分布在民間。加起來
武裝力量就已經可觀。再加上司馬懿威望高,派使者拿了太後的詔
書,到曹爽手下禁軍將領那裡直接把兵權給收了,那些人不敢動。
一瞬間,整個京城大權落到司馬懿手裡。
當時,朝廷大臣大多是跟曹爽的,但司馬懿一動,就沒有什麼
人敢有動作。這也是司馬懿的威望所在。也有人在做另外的判斷,
當時很重要的人物是大司農桓范,也是三公之一。原是曹爽父親曹
真的屬下,足智多謀。桓范趁著洛陽城還沒安定下來,就匹馬出城
了,跑到曹爽大營去了。桓范一走,蔣濟去報司馬懿了,說,桓范
腦子明白得很,他一去恐怕大事不妙。司馬懿胸有成竹。他說桓范
雖說有才能,可是他跟曹爽歷來面和心不和。曹爽不是一個能用人
的人,駑馬只看到眼前食,哪裡想得遠。如果說曹爽一直聽桓范的
話,哪至於有今天。本來就不聽,現在也聽不了,不足為慮。
桓范出的主意可真是很厲害。當時皇帝跟曹爽在一起。桓范說
,您趕緊帶著皇帝到許昌,許昌就是原來曹家最初興起的地方。然
後讓皇帝發布詔令,說司馬懿叛亂,以皇帝的名義發詔書平叛。這
是很厲害的一招。因為司馬懿是通過太後發出的詔書,從法理來說
是不充分的。
曹爽猶豫不決。他還在等消息,司馬懿到底拿我怎麼辦?這時
司馬懿就派人去傳遞消息。意思是你是國家的元老重臣,是皇室,
司馬公不會對你怎麼樣,可安享晚年。司馬懿去送傳遞消息的使者
,還指著洛水起誓,要是傷害了曹家兄弟,我們全家不得好終。曹
爽心動了,與其去冒那個險,還不如平平安安的,就在京城裡做一
個富家公吧。
實際上,曹爽一開始無限膨脹,但他內心還是脆弱的。這時,
他心裡很害怕,不想再跟司馬懿斗下去了。曹爽沒有聽桓范的,他
最後投降了。桓范發覺自己失策,但已經卷進去了,心裡直後悔。
曹爽的結局如何?發了誓當然要管用,但我可以查出你另外還
有問題。當時,曹爽回到他的大將軍府,住起來,他覺得在裡面挺
舒服,吃吃喝喝。他不知道司馬懿玩一個花樣,在洛陽找了八百農
民,在大將軍府的四邊起了四個高崗樓,派那些人一群群值班,瞧
著曹爽在幹啥,羞辱他。
曹爽確實沒志氣,賴著。司馬懿又不能讓他活著,就有宦官張
當,原來曹爽的親信,告發他怎麼監視皇帝,謀篡皇位,叛逆罪。
不僅僅是曹爽一人,曹家兄弟,曹爽親信,何晏、丁謐、鄧颺、畢
軌全都進去了。這時就可以看出司馬懿的狠。這些人後來一律被殺
,而且很多人因為連坐滅族了。
最厲害的是,按照古代的法律,已經出嫁的女子算是夫家人,
不連坐。但司馬懿連這些女子都誅殺了。世人感嘆,「天下名士減
半」。後人說起這件事時,還覺得心寒。
司馬懿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執政,到司
馬炎那兒水到渠成,來一個禪讓儀式,學曹丕。
司馬家族的奪權過程,很大程度上是曹家奪權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