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要遠離消極的人的作文
自從看了韓寒的《三重門》,我變得整日暈哉暈哉。象60年代逃荒的難民一樣有氣無力。 從林雨翔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反射的影子。 林雨翔的結局很慘,但又不是很悲劇,這更另人難過。
其實,韓寒的話很多都很經典,語言也很精妙,我佩服的五體投地。雖然難免粗俗之語偶爾越居紙面,但那都是無關緊要的小糟粕。總之,是那些天之驕子的滿分作文不可同日而語的。
語文老師在考試前,苦心把今年的高考滿分作文做成課件讓我們看,教我們作文公式,「先是一大段排比,給文章造成氣勢。。。。。。」我聽後有所收獲,但無法信服。我討厭那些教條式的條條框框束縛人的思維。 其實,老師也有苦衷,她說她也不想讓我們只是會寫應付考試的作文,但是她要為我們的未來負責,為我們的高考負責。 中國的教育體制不捨得改一下也就算了,連作文也流行起了復古風潮-----那些沒多大意義的文章,大用駢文,大玩辭藻,飄得另人找不到北-----更顯其思想之高深,文筆之流暢啊!
我這次的語文成績將面臨著被宰割的厄運。
不是說,「要用辨證的思想來看待問題」嗎?我在作文上表現得似乎我是個很偏激的人,把滿分作文批判的一無是處,但畢竟那種裝飾性語句讓我寫我也寫不出來。我的思想不慷慨不激昂不向上不擁護黨~~單憑這一點,閱卷者就可以把我的作文當羊肉涮。但是,但是。。。。。。
很迷茫啊,我也不知道我究竟想表達什麼,想反抗什麼
感覺像一個人頂著烈日站在一望無際的麥田裡,不知道方向,無法預測未來,也無法追憶過去,只是橫沖直撞得走啊走啊------沒有方向。
俗話說:「抱怨不如改變」,我無力改變,也就無權抱怨。
㈡ 求中考滿分文言文作文
1.赤兔之死
蔣昕捷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為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
一日,馬忠上表: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後,人言其精通馬語。
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間,但見赤兔馬伏於地,哀嘶不止。眾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諸人,撫其背嘆道:「昔日曹操作《龜雖壽》雲:『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吾心知君念關將軍之恩,欲從之於地下。然當日呂奉先白門樓殞命,亦未見君如此相依,為何今日這等輕生,豈不負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馬哀嘶一聲,嘆道:「予嘗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將肺腑之言相告。吾生於西涼,後為董卓所獲,此人飛揚跋扈,殺少帝,卧龍床,實為漢賊,吾深恨之。」
伯喜點頭,曰:「後聞李儒獻計,將君贈予呂布,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眾皆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想來當不負君之志也。」
赤兔馬嘆曰:「公言差矣。呂布此人最是無信,為榮華而殺丁原,為美色而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術而斬其婚使。『人無信不立』,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實為吾平生之大恥!後吾歸於曹操,其手下雖猛將如雲,卻無人可稱英雄。吾恐今生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後曹操將吾贈予關將軍;吾曾於虎牢關前見其武勇,白門樓上見其恩義,仰慕已久。關將軍見吾亦大喜,拜謝曹操。操問何故如此,關將軍答曰:『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得見矣。』其人誠信如此。常言道:『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吾敢不以死相報乎?」
伯喜聞之,嘆曰:「人皆言關將軍乃誠信之士,今日所聞,果真如此。」
赤兔馬泣曰:「吾嘗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齊之高義。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士為知己而死,人因誠信而存,吾安肯食吳粟而苟活於世間乎?」言罷,伏地而亡。
伯喜放聲痛哭,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後奏於孫權。權聞之亦泣:「吾不知雲長誠信如此,今此忠義之士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見天下蒼生?」
後孫權傳旨,將關羽父子並赤兔馬厚葬之。
【點評】此篇是2001年以「誠信」為話題的臨場作文,作者為南京考生。此篇讀罷令人拍案稱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熟諳三國故事,編撰了赤兔馬為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其想像力實是豐富。二是立意高遠。文章將赤兔馬擬人化,讓它在同伯喜的對話中,顯示對關羽與董卓、呂布兩類人物的褒貶,實現了「真英雄必講誠信」的主題;且以「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一聯,「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寫了人生當擇善而從、堅守誠信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層樓。三是語言老到。通篇遣用《三國》式淺易文言,整散錯綜,明白暢曉,文采飛揚,滴水不漏,這種老到的語言功夫,是一般考生難以望其項背的。
2.轉 折
耿亮
(北京考生2003)
嘗聞一說曰:鷹鷲之屬,本為同族,其名曰隼,日獵於蒼野之間。歲逢大旱,草木盡枯,獐兔競死,群隼枵腹。或搏蒼穹,徙鴻蒙,求索於重巒之巔;或斂翅羽,撲塵埃,偏安於腐屍殍肉。則前者傲而化鷹,後者鄙而稱鷲也。
余聞此而有言曰:大旱之歲,乃隼族轉折之秋也。逢此時,志不同則前途殊也。歸屬若何,唯志所謀。
夫天地萬物,轉折之奧非僅此一案,廣袤乾坤,何處不有。君曾見清泉流塞於大石者乎?此泉之轉也。擇退者,蔽於石陰,遁於林窪,而不名於世,久之腐臭;擇進者,遇阻無畏,旋而復擊百萬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見清風之阻於絕壁者乎?此風之轉也。擇趨避者,散於群巒外,須臾而無形,頃刻而泯滅;擇挺進者,繼往削磨千億載,乃得赤漠飛沙之掩白日。然則物之形貌,每決於何擇於轉折也。
而青史之上,舉大業者亦莫不有擇於轉折也。百里奚之舉,孫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輟於逆境之苦。而史遷之心,篤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餒,於大辱之重摺下毅然擇生,終有絕唱之史、無韻之騷,令後世文客撫卷喟嘆。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盡報國之忠,劍指中原,不勝不休。雖夭大計於街亭,義不擇退,再四齣師,終塑盡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嘆。
由此觀之,轉折者,多為困阻也。唯懷大志不言敗者,可轉而為人傑。其逢小挫輒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載之間不可計數,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驊騮騁於浩野,必有跌撲塵泥者,擇偃志者死,擇奮起者得利足;猿猱攀於絕壁,必有失手摺臂者,擇灰心者亡,擇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躓踣於疾風驟雨者,擇苟安者尋一穴而居,閉塞而昧昧一生;擇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霽虹如畫,而後登坦途,沐清風。不為斗米折腰,陶潛擇歸隱,棄榮華,於是《歸去來兮》傳誦千古;臨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擇死國,棄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嘆曰:適轉折之地,擇何方而往,人各有願,未可強加;然播義於四海,流芳於後世,則非不畏困險、篤志憤發者莫屬也!
【點評】從具體內容和寫作技巧來說,本文可謂引用傳說,開篇不凡;以「志」立論,意義深遠;縱橫捭闔,開掘非淺;巧妙收束,題旨畢見。「文言是我作為一個現代人對古代人懷著敬仰的回顧,是對他們精神的繼承。」本文作者——北京考生耿亮如是說。學理科的又有如此之志趣,「全才」乎?「怪才」乎?
3.吊屈原賦
陝西考生2003
尚記兩千年前,賈公過長沙,自慨命運之不濟,悒鬱思索,而做斯賦。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嘆,其悲嘆人才之不為用,而忠言不被納之意,蓋與君之所行謬矣。命吾於考場之上,端午佳節,重做斯賦,以吊先生之靈
嗚呼,君雖為楚王之同姓,其血緣之親.可謂近矣,君累世為官,與楚王之忠心,可謂昭然也,然竟為世人所不容,被君王黜免,終於鬱郁而沉於汩羅矣。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齊輝之才,一旦被疏,不復被用,雖心系楚國,胸懷天下,豈不枉然。
余嘆其感情之無用焉,君臨天下,當以理為重,奈何信奸讒之語,而疏遠信臣忠義之士也,懷王不用汝擊,終招患禍,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製於情也,人情莫不好悅己者,而惡直言者也,故庄宗雖有天下而終自戮於伶人之手,其沉溺於私情使然也。夫奸讒當道,以美色誘之,絲竹樂之,財物亂之,使其遠正直而近讒邪,雖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於禍已至矣,乃有悔色,豈不晚哉?
人情有遠近.而緣有親疏,而公理無遠近,正道無偏邪,君於九天之上,可憶及昔日否,子蘭之流,力勸懷王之秦求和,終使懷王之魂留他鄉,子蘭豈不為楚王之親近哉,有骨肉之親,卻不能遠謀,有遠謀之臣,未有骨肉之親,情理相較,於情於理,競何如哉,懷王屈理從情,終至斯地,雖有天地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羅,去今兩干余載矣,夫兩千餘載之中,屈理而從情者,不可盡數,今日光華閃耀大地,然此事仍無有斷絕之時,余作此文,畢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華,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從理,如此,則官不貪,如此,則民不奸,如此則百姓直田享用不盡矣。
懷王於冥冥之中,定當後悔不迭,特以為情乃理之末,而理為情之始也,理從情而家不立,則國不治,則天下難平,情從理,則行路之人,可為骨肉之親,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豈不如此哉?
【點評】立意切題,分析政治與感情的關系精闢;全篇用文言文寫就,且文筆流暢,標點准確,顯示出雄厚的古漢語基礎知識;熟悉中國歷史,把古代人物與現代人物結合起來對比,提升了主題;將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自然結合進文章,生動感人,乃歷年來很好的文章。《史記》里,司馬遷為屈原和賈誼合寫一傳,可見這兩位歷史人物相似之處頗多,此文作者即以「賈公」開頭,貼切而自然;而「我」的作賦,則順理成章。主體部分緊緊圍繞「以感情親疏作為用人的標准,必將造成歷史悲劇」這一中心,縱論歷史,深入剖析,很具說服力。嫻熟的文言筆法,讀來韻味十足。文中可見《屈原列傳》《諫太宗十思疏》《伶官傳序》等課文的影子,足見考生對語文課本是熟悉的,文言基礎知識掌握牢固,運用靈活,相關歷史知識掌握也很不錯。從對「賦」這種文體的要求來說,且不說漢賦,就是唐宋的賦,句式和聲韻都應該「合律」——即多用駢句並講究平仄。而這首賦在形式上還不大像,因為作賦太難,考生在考場上能作到這個程度就難能可貴了。不過後來者的借鑒宜審慎一些。
4.珍 瓏
福建考生2006
古有善弈者,居山林中,生平於戰,未嘗敗績。世人疑為神也,詣之者甚蕃。然其居無定所,人尋而不得,皆鬱郁而反。脾性怪異,不喜人眾,好冷清,一入棋,則物我皆忘。年過半百,不欲默默無聞於後世,遂窮畢生心血,布一殘局,望後人破之。局成之日,嘔血而亡,雙目凹陷,發盡白矣。千載百歲後,境隨時遷,局已失傳,世人尋之,均不得。
時至乾隆十二年秋,局乍現於清覺寺。帝弘歷好弈,聞之,欣然前往。清覺寺建於孤峰之巔,終年積雪,鳥獸不至。帝嘆曰:「地勢且險如此,則復棋局耶?」全寺上下,陳設簡陋,人止一老僧而已。僧引帝至局前,見局雖古而不污,瑩白光亮。帝執白,僧執黑,局開矣。
帝見局中白子似通未通,似死非死,甚怪。思忖良久,落子於「去」位七九路。僧贊曰:「吾皇不爭小而爭大,不落『上』位落『去』位,智也!」遂以黑子應之。帝落子於「去」位八八路,笑曰:「朕君臨天下,豈為錙銖必較之人?」僧應黑子,曰:「請恕老僧之韙,吾皇可謂之『智』者,而不可謂之『慧』也。」帝曰:「何也?」對曰:「佛祖之修證法門為『戒、定、慧』,《楞嚴經》雲:『攝心為戒,因戒而定,因定發慧。』吾皇之棋,張揚有餘而收斂不足,此無『戒』也。既無『戒』,何來『定』,何來『慧』?」帝不語,頗不以為然,落子「去」位七六路。如此十餘回合,「去」位白子盡死矣。僧曰:「《法句經》雲:『勝者生怨,負者自鄙,去勝負心,無諍自安。』吾皇以為如何?」帝曰:「喏。」
帝低首苦思,反擊『平』位七三路。僧贊曰:「不入旁門,直攻要害,妙!」遂應黑子,以攻勢化攻勢。良久,帝不落子,僧問曰:「吾皇何故躊躇?」帝曰:「若攻,則七三路白子必死;若保,則失先手。是故躊躇。」僧曰:「何不棄此子?」對曰:「此子乃進攻關鍵,棄之,則攻勢不存。」思忖再三,落子七四路,保子。然帝先手已失,止十餘回合,『平』位白亦盡死矣。僧曰:「經中有雲:『或有來求手足耳鼻,頭目肉血,骨髓身分,菩薩摩訶薩見來求者,悉能一切歡喜施與。』此大善也!白子只求自保,此無『善』。無『善』,焉能勝?」帝棄子認輸。僧曰:「吾皇非破此局之人。」帝問:「然則何人可破此局?」僧不答,反問曰:「『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盛』,為人生八苦。吾皇以為,何為最苦?」帝曰:「求不得。」僧笑曰:「八苦之源,皆為人也。人有欲,則有苦;人無欲,則無功。世人求有功亦求無苦,均不得,誠不知其無『空』也。所謂『空』者,心中之空,人中之空,世中之空,無張無斂是為空,無勝無負亦是為空。留空於心,則明得失;留空於人,則無勝敗;留空於世,則無苦有功皆可並存也。破此局之道,蓋留『空』耳!」
帝默然,有所悟。遂回宮,下旨撥款修寺。然峰巔已空,止余白雪。人尋寺,皆不得。
[點評]這是一篇頗具才情的,用《桃花源記》的手法,用文言文作敘事載體,詮釋話題「留一點空白」的考場佳作。作者一揮而就,寫得精警深刻,文采斐然。不用說,這是一個愛讀書,愛思考,具有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實的寫作功夫的考生。作者將歷史知識、圍棋戰法、佛教思想、哲理思考、辯論技藝巧妙地融於一爐,使自己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作者在准確地理解和把握題旨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像,為我們講述了乾隆皇帝弘歷與一深居山林的善弈者的一場對弈的故事。可謂是細膩入微,繪聲繪色。那流暢精練的文言語言、充滿刀光劍影的弈棋場面、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生動精彩的人物對話、栩栩入生的人物形象、別致深刻的人生哲理,使得文章如鶴立雞群,脫穎而出。
5.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樂語文賦
傅 亘
(江西考生2007)
挈竹榼以逸致兮,披鶴氅而登台。攬清風以盈袖兮,樂語文而開懷。
樂語文也,勝景每覽,好懷常開。
若夫春也,初雷數聲,殘冰幾塊;近郊紫紅,遠山青黛;飛絮競逐,游絲相賽;粉蝶戀花,黃蛺繞菜;簾外燕舞堪憐,柳底鶯穿可愛;鳥鳴春眠不覺,花落未掃猶在。
夏也,朝雨迷濛,暮雲叆叇;葉浮飄萍,波翻細麥;淺澗水靈,深林天籟;東海濤驚,北澤浪駭;芰荷覆水景緻,牛鷺留人風采;西園草盛徑迷,南嶺藤多路窄。
秋也,落日榴赤,流雲梨白;薄霧可織,明霞堪裁;山前秋草,庭下涼槐;靜菊獨傲,過雁相排;丹楓爛漫之極,白鶴野閑之太;碧落爽朗無雲,銀河澄瑩如帶。
冬也,巷陌流光,亭榭溢彩;蘇幕密遮,紅櫻輕擺;寒燭影煌,暖日杳靄;絲竹冬丁,舟橈欸乃;翠竹環繞地閣,臘梅暗發山脈;涼風遍地驟馳,瑞雪漫天撲蓋。
語文者,信有醉人之姿,更有養人之態。
語文者,如桑前之所,泉後之宅;高朋座滿,雅客常來;美韻眾和,佳釀頻釃;歌闌箸落,宴罷冠歪。
語文者,如同窗舊交,忘機少艾;垂虹胸襟,捉月氣概;可與登楚岫,渡秦淮,游閬苑,醉蓬萊,攀絕壁之青松,撫窮鄉之古柏;指杏酒以約沽,臨陂路而議買。
語文者,如綺閣綠眉,雕樓青睞,霧寰杏眼,雲鬢桃腮;可與之泛舟江南,系馬河外;盡歷三湘,遍游九派;高歌土家,低吟苗寨,品笛中原,吹笳邊塞。
無語文也,則競夜無眠,終宵多 。
苔痕侵壁隱憂,蛛網掛檐叵耐,盡懷低落之情,更無高馳之態,若抑鬱於前失,如唏噓於新敗,顧瘦影以自憐,遣愁懷而無賴。以至傷途窮而路末,怨時蹇而命乖,向牆隅以流涕,聞畫角而生哀。
嗟乎!草木一秋,人生幾載?每登高臨遠,觀雲望海,必曰:「不登象牙之塔,何愛雞肋之才?不付此生語文,何惜數尺病骸?」
故出師訪友,夜坐書齋;遺策常求,古書每猜;閱文沉醉,讀詩盡呆;眼澀流血,骨瘦如柴;朝兢夕惕未休,口誦心惟不怠。
語文者,洵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遣懷,語文者,洵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開懷。
【點評】本文以賦名篇,竭盡鋪排之能事,寫盡語文的千姿百態,又用對比手法,說明有無語文對人精神的價值所在,也道盡學習語文的艱辛和追求的苦況。最後歸結到語文「洵(實在)為一泓清泉」,有可逸致可開懷的功能。全篇對仗工整,一韻到底。雖多有借鑒,但作者本人加工推敲的痕跡明顯。作者古文功底豐厚,用詞造句老練,辭賦文體格式相當熟練,四六句式運用自如,一些生僻古雅的詞藻也屢現筆端。雖個別地方有以辭害意之嫌,如「青睞」一詞似有不當,但一個中學生對傳統文化有如此之熱愛和積累,絕對不可小覷。
6.智士程濟小傳
成都考生2007
程濟,陝西朝邑人,少與同窗高翔言志,翔言:「願為忠臣。」濟曰:「願為智士。」建文初,濟出仕,上本言燕王有反意,人皆不信。明年果反,人皆信服。建文特升為翰林院編修。北兵素悍,南兵節節敗退。
建文四年六月,京城破,帝欲自盡,濟勸之,乃削發為僧,濟扮作道士,由宮中秘道出。二人乃以師徒稱之。燕王入城,召素有名望者草詔以服眾,時高翔在京任監察御史,與方孝孺同被召, 二人嚴詞以拒,王怒殺之,誅其親族。而名士重臣,如狀元胡廣,學士解縉,編修楊榮、楊溥等,皆降之。濟聞之,嘆曰:「高君果遂生平之志。」燕王百計尋帝,二人乃往雲南投西平侯沐晟。
至雲南,幸沐晟忠義,藏二人於隱蔽處。 後沐晟卒,帝問濟:「沐晟以死,靠山失,如何?」濟曰:「人心難測,此地不可再留。」乃隱於大理窮荒。
後帝靜極思動,與濟出遊,路上聞燕王暴卒於榆木川,洪熙繼位。帝訪問確真,乃釋然曰: 「從此可以無憂矣。」又十月,洪熙又亡,宣德登基,帝愈放心,與濟一僧一道,遍游天下。
十年後,宣德崩,正統即位,因其年幼,用楊榮、楊溥、楊士奇主政,時人稱為「三楊閣老」。帝謂濟:「當日楊榮、楊溥與卿同為編修,今日權傾天下。以卿才智,若肯改節,今日首輔之位,舍卿其誰! 」濟曰:「榮華富貴豈弟子所願?求長伴師身旁,此生足矣。」帝頗有感慨。
一日,帝問濟:「我今年老,可歸否?」濟曰:「朝代已換,天下久定,人已老,恩怨全消,何不歸?」帝乃至雲南布政司堂言:「吾建文帝也,今年老欲歸,汝等可寫本奏上。」眾官本上,旨下:進京辨認。
至京師,朝廷遣建文舊臣吳亮往辨,亮見帝,大哭,不能仰視。入內,恐難以取信,自縊以明。正統感悟,命迎入大內,濟見帝得入宮,乃飄然而去。入內,正統以孫兒禮拜之,因不便稱呼,乃稱太上老佛。後帝壽至八十九歲而崩,敕葬於北京西城外黑龍潭,無墳無樹。
異史氏曰:一子錯,滿盤輸。人的每一步對一生都很重要。建文純仁至孝,惜靖難初錯用李景隆、耿炳文,軍事失利。又因燕王為叔,處處忍讓,是徒惜仁名而遂至失國,流亡一生。燕王甘冒大險,起兵反叛,僥幸獲勝,然大肆屠殺忠臣,興文字獄,凶暴過甚,是以後人多同情建文而貶斥燕王,真可謂不以成敗論英雄,公道本自在人心。胡廣以狀元之才名重於世,降燕姑且不論,據顧炎武考證其《五經大全》全系雜抄他人著作而成,是文章品行俱不佳,無可取也。解縉素無劣行,喪名降燕,終於獄中,為士林所不齒,真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程濟追隨建文近四十載,矢志不渝,委曲全主,終致主歸骨,比之介子推有過之而無不及,自稱智士,真無愧矣,可謂俯仰一生無所愧,從來不作劇新文。
【點評】故事新編已不新鮮,文言文寫作亦不新鮮,而用文言文創作故事新編,則屬另闢溪徑。作者的文言文功底比較扎實,遣詞造句像模像樣,若即若離地記敘出燕王朱棣弒君篡位的故事,並賦予其新的含義——一步決定一生。結尾模仿《聊齋志異》的筆法,直接對故事中的人物進行點評,評價中肯,頗有見地,既收束全文,又點明話題,這是文章最大的亮點。
7.吊李白歌並序
余嘗客九江,舟行適當塗,其間有太白酒樓者,遂乃登臨。但寒流清泚,遠山憔悴;風煙掩抑,支離草際,則太白墜舟之地也。江水泱泱,名流跡往;其高才品性,故老遺聞,多能道者。又讀太白文字,雖作世道茫然,終為抔土,然率性凈直,不知悲觀語,真仙人矣!嗟乎!萬物不得其恆,能於得志而保其潔,失意而終其志者,復古至今,而又有幾人能像謫仙之流歟?往雖必然,可謝後人,遂歌以吊之。
狂哉太白仙,悲也李青蓮。長安肆中識爾面,當塗江心慕君顏。玉柱煙鬢雛鳳眼,劍眉入雲天。頎身腰懸劍,舞影自翩躚。敢以斗酒詩百篇,自稱酒中仙。
憶昔少年時,壯志離蜀滇。謝屐逐野路,扁舟濟江湖。浩宇長風連天幕,丘山短歌懷作古。歌罷釃酒倚疊巘,可以思絕峨嵋巔。奠愁湖上人莫愁,飛燕堂前舊飛燕。地柱崩倒東南陷,天姥連天勢拔岳。名山兮多險。飛瀑兮生煙。
荏苒十年,遍於諸侯,君還記否?莫將余情聽殘漏,只為社稷報君侯,老夫鬢發已先秋,年少壯志尚未酬。渭陰眾聞「蜀道難」,潁陽獨嘆「將進酒」。酒醉更深愁更愁,心寄明月月如鉤。文章易成功難就,檻外空餘水悠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一腔報國心,供奉為翰林。醉倒酒肆中,天子呼不應。世間文人情,千秋萬歲名。便卧龍廷草狂書,書生只筆卻強胡。詩成妝濃凝香露,清平三調宜聖主。便為聖主念朝朝,只為貴妃情暮暮。朝朝暮暮志如許,豈隨霓裳羽衣曲。 落日城頭土分爨,學劍便為隨雕鞍。匹夫猶能臨死難,丈夫豈可醉酒酣。投筆請纓斬樓蘭,人幕志在青海灣。兵敗須臾如山倒,忠心反被逐深山。誰與嘆,誰與嘆?空有志,在邊關。塵衣袖風鬢絲亂,當塗江頭獨潸然。秋心有淚流如水,杯酒無味醉同歡。
君不見黃金台,幾人歡笑幾心寒。縱令蜀國多名山,直教中原少薦才。寶玉難從奪其白,英雄不可侮其概。崑山璞玉自切磋,清水芙蓉去雕琢。醉眼看花花寥落,醉人更比花寂寞。月斷風曉楚天闊,月既無言入城郭。
天何如之蒼蒼兮,乘大鵬以振八裔;地何如之茫茫兮,摧中天而折其翼。仰仙人之瀟灑兮,望環佩之陸離。其心也不悔兮,豈在乎功利。終其生於黃土兮,歷萬世而自然。成其名於後世兮,乃傲岸而得之。祿高官兮濟世,雖富貴兮不汲汲。人兮,鬼兮,仙兮,千古而成矣。醒兮,醉兮,夢兮,謫仙死而誰涕。
謫仙生時,不得其志。將泣於文,將興於山,自適也。即萬古仰之,而今安在哉?然其處世為人,豈不為我輩圭皋乎?故日:成矣太白,不朽太白!
【點評】此文是2007年浙江考生的考場作文。李白站在詩歌美學的巔峰之上,鐫刻於今人的集體想像之中,我們不斷以各種角度解讀他,以各種方式追思他。試看這篇出神入化的擬古駢文,方知作者已將這樣的熱愛融入了自己的血液。本文惟妙惟肖地模擬李白的文風,虯勁滄桑狂放不羈,詩詞歌賦信手拈來,表現出雄厚的古文功底與修養。作者更如謫仙附體,哀嘆一生動盪壯志難酬的苦悶,既表達了對李白詩才的贊嘆,又從精神高度理解他的心境,可謂從最高的意義上向李白致敬。筆意縱橫,大氣磅礴,言辭凝練,格調俊逸,非一般人所能為。
㈢ 楊奇函的高考作文那裡有
我買楊棋涵的高考作文,那麼你可以到書店裡找找去,一般或者網上搜索看有沒有他的書賣?
㈣ 如何評價歷年高考中用文言文寫的滿分作文
首先說可以。高考作文是文體不限的(詩歌除外),所以高考作文寫成文言文體例沒什麼專不可以。而且屬歷年高考滿分作文(現在稱作標桿作文)中確有這方面的優秀之作,包括江蘇省王雲飛同學於2014年高考寫成的駢體文,轟動一時。
其次說要慎重。高考作文畢竟是限時之作,短時間內完成將近一千字的寫作,還要求扣題完成,這對考生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除非對文言文的筆法駕輕就熟,否則寫起來可能會磕磕絆絆,文思打亂,結果連篇幅可能都寫不夠,而且寫出來的成品還可能很多句子不符合文言文的文法要求,寫出來的是「偽文言文」,這樣不但不能得高分,甚至連基本分都得不到。
㈤ 想要寫出有文采古文風的滿分作文應當看些什麼古文
古文,沒你想的那麼難寫
讀一些唐詩宋詞其實就可以了
古文,很內多時候,就是白容話文的精煉
把白話文中一些沒重要意義的字省略掉,或是多用一個字的來代一個詞,或是一句話的意思
比如富麗堂皇,有時只需要用一個『皇』便可表達
當然,有時,這是要看文章前後內容,與整體氛圍而定的
還有一些原本就生僻的詞句,就不要簡化了,因為簡化後往往就讓人不易明了其中的意義
古文還有一種技法,就是把 原本的詞語顛倒語序,比如富麗堂皇可以變為 堂皇富麗
這在現代文中也很常用,主要能結合前後文句 讓文章變得更通順,讀起來更上口
另外,古文主要是一種意境
有點欲言而止,欲說還休的感覺
不要一上來就把很多東西脫出口,要心靜的,緩緩的敘出來
在文章轉折的地方
也多可以用『然』『卻』『縱』一字過渡
而在許多場景描寫上,語言用詞也多要注意一種 古韻
比如 寫下雨聲時,有時就不能用『嘩嘩啦啦』等一些,讀來刺耳的詞彙
而可以用,比方說
——『叮呤』『叮呤』,雨露飄零...順帶也可以與後文有了壓韻的效果
嘛,以上只是一些本人寫文時感想
淺談而已
以上
㈥ 論《赤兔馬之死》誰寫的
叫<<赤兔之死>>不是赤兔馬之死
我記得那是一篇滿分高考作文
是以駢體文的格式寫的
下面是參考資料 作者自己談的體會,你看看:
專訪蔣昕捷:我如何寫滿分作文《赤兔之死》
以一篇《赤兔之死》贏得作文滿分的蔣昕捷是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學生,高考考完後,他就和幾個好朋友結伴去泰山玩了,昨天夜裡才趕回南京。今天上午,他在家中接受了揚子晚報記者的專訪。
蔣昕捷是在媽媽的電話中得知自己的作文得了滿分,他說,當時很難形容自己的心情,因為用古白話書寫高考作文,能否得到閱卷老師的認同,心裡也沒個底,但他堅持認為,寫這樣的故事用古白話更恰當,表現歷史人物更生動,當然自己運用起來也更自如。剛拿到題目時,他覺得這次作文題目入手比較容易,但要寫好很難,當做到現代文閱讀時,文章中恰好提到了赤兔馬,他一下子像見到了老朋友,隨之呂布和關羽的形象也浮現在腦海中,他聯想到這兩個人物都與「誠信」相關,可以用到作文上,但如果單純做成人物評論,作文就缺乏感染力。接著他想到赤兔馬早年跟從呂布,後來又追隨關羽,關於「誠信」的話題,它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於是就編撰出赤兔之死的故事。整個寫作花了50分鍾的時間。
一位閱卷老師在作文評語中寫到「明白曉暢,文采飛揚,這種老到的語言功夫是眾多考生無法望其項背的」,作為一名高中學生在高考臨場作文時如何能發揮得如此自如?蔣昕捷告訴記者這要歸功於平時的積累。從5歲的時候,他就迷上了聽袁闊成的《三國演義》,小小的半導體成了他最親密的夥伴,一天要聽七八場書。上小學後,他開始讀古典名著,《水滸》、《西遊記》、《紅樓夢》,尤其是《三國演義》,他酷愛文中描寫的那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時代,讀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節都能熟讀成誦。除了古典文學,他還喜歡讀魯迅的雜文、錢鍾書的小說和一些名人傳記。也許是因為閱讀廣泛的原因,他的語文成績一向不錯。高中開始,老師要求他們寫日記、周記,文體不限,他就最喜歡用自己擅長的古白話抒寫,偶爾也作詩、填詞。但蔣昕捷也坦率地承認,自己的議論文常寫不好。
雖然對文學有如此之濃的興趣,蔣昕捷的高考志願卻填的全是計算機系。他說,從高中開始對計算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編程方面。古今中外不少學者都是文理兼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也是融會貫通的,自己也希望能成為這樣的人,但在現實中,這種矛盾卻總讓他一籌莫展,看文學書籍要花時間,做理科練習同樣也要花時間,由於理科較為薄弱,老師和家人常督促他多做題目,他卻總有點排斥心理,結果高考果然「吃了虧」,數學題有好幾道明明會做卻因為計算錯誤白白丟分。以後不管學文科還是理科,他兩樣都不想放棄,看來這樣的「時間沖突」以後一直都會存在了。
作文要想寫得好有什麼秘訣呢?記者問了很多熱心家長最關心的問題。蔣昕捷笑笑說,其實古人早就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最重要的是平時的積累,要博覽群書,尤其是中外名著,光靠課本上的幾篇文章遠遠不夠。另外「留心處處皆學問」,比如高考前一天的晚上,他看央視8套節目,正好是專家在評論一部電影,用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的句子,他立即就記在心裡了,結果就在高考作文中用到了。還有像「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的句子都是從評書中聽來的。
㈦ 高考作文寫駢文會怎麼樣
如果你能寫得出色,有自信能得滿分或者高分,可以寫。但是如果只是一時感興趣,最好不要
㈧ 高考滿分作文2009「綠葉對根的情意」
我這有幾篇。。。交給你了。
落葉歸根
風乍起,吹落一襲綠葉,於是它輕吻大地,化為芳泥,重歸根的懷抱
——題記
這襲落葉,充盈著屈子的血淚,風波亭下--的「精忠報國」,「北顧中原」時的赤膽忠心。這襲歸家的落葉呵,凝聚了戴叔倫的「願得此身常報國」,吉鴻昌的「我何惜此頭」,韓愈的「肯將衰朽惜殘年」,曹植的「視死忽如歸」。落葉,根的兒子,回家吧。
當三閭大夫的鮮血染紅了整片江水,我看到落葉飄灑,昭示著亘古的愛,不渝的情.
「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反」,你高聲吟唱著幽揚的詩句,留給歷史一個背影。驀然間,你的背影里出現了落葉的柔情,那是「狐死必守秋」的至誠。漁父勸你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可他忘了,你是根的兒子,你能做的就只能是「董道而不豫」「重昏而終生」,而不是承歡楚王,隨其流,逐其波。也只有這蕭蕭的落葉,才能演繹出你投身汨羅江的那一段生命的童話。
當文天祥的錚錚烈骨被踏碎在蒙古鐵蹄之下,我看到落葉飄灑,詮釋著不朽的戀,忠貞的心。
地牢冰冷,你將滿口草皮泥沙一塊咽下,渾身的熱血卻沸騰著一個至死的名字--大宋。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你選擇的是」斬首,剮死,煮死,腰斬」。令元軍瞠目。你如浮萍一般身不由己,可卻高喊「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罷休」,面對著惶恐灘頭令人惶恐的國破家亡,零丁洋里令人零丁的身世浮沉,你卻高呼一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宛若金石之聲,直沖雲霄,響徹天宇。這是落葉之聲。你化作一韻芳泥,永遠滋養著你的本,你的根。
當司馬遷將一麴生命之歌唱響在歷史的悲風中,我看到落葉飄灑,闡述著萬世的愛,永恆的念。
揮一揮衣袖,逝去案上的塵土,奮筆疾書千年的歷史。世代史官,漫古的歷史之根培育了你追逐真相的信念。困苦的磨難,不曾使你低頭;艱難的生活,更令你「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剛正不阿,留將正氣沖霄漢;幽愁發奮,鑄成信史照塵寰。你瘦小的軀殼里藏著一波落葉的心韻,一腔博大的愛意,那是遊子歸鄉的幸福呵。
何來一曲玉笛聲,銜來鄉念滿天下,願作落葉歸其根,只為散盡筋骨血,化入故鄉共年年┈┈
綠葉對根的情意
綠葉不是無情物,奮力生長更為根。 ——題記
夏日是炎熱的,窗外健壯的大樹上,茂盛的綠葉。綠葉綠幽幽的,如搽了油般,長滿了大樹。綠葉拚命地允吸著根的養分,卻在秋天悄然落地,曾不吝情去留,他們似乎不懂得根的情意。
「你說我養你有什麼用!」憤怒的咆哮,如電閃雷鳴般劈入耳,媽媽很生氣,或者說是對自己的一種憤恨,對我的一種無奈,「整天只知道惹我生氣,我生你養你容易嗎!我想要的是什麼!」如雷貫耳的憤怒。媽媽的表情很痛苦,看著媽媽,有種痛苦的感覺,有些難受。
我又惹媽媽生氣了。進入初中以來,或許是青春期的到來,叛逆在我的心裡滋長,媽媽生氣的次數如初中的試卷般。其實我也不想惹媽媽生氣。
「不,我有用,我只是想……算了,不說了,回屋了。」我低著頭,欲言又止,不知背後的媽媽是什麼樣的表情。我總是不聽媽媽的話,媽媽也總是生我的氣。
第二天早上,十點多了,早已睜開眼,但總也聽不到那個熟悉的聲音,甚是奇怪,要是以前,我也許會不耐煩的轉個身繼續睡。耐不住飢餓的進攻,起床尋找食物。打開對面的門,哥哥還在睡覺,真懶。走過客廳,可怕的寂靜,似乎這個空間只有我一個人的存在——缺少了以往的動靜——打掃衛生來回走動的腳步聲。恐懼讓我加快腳步向廚房走去。飯桌上沒有熟悉的早飯,只好隨便吃點。耐不住好奇,再次繞過客廳,打開主卧的門,媽媽還在睡覺嗎?但表情卻非常的痛苦,怎麼了?摸著媽媽的額頭,好燙!媽媽發燒了!一種本能的反應,趕忙去找退燒葯,經過客廳,在廚房倒了一碗開水,小心翼翼穿過客廳,怕驚醒媽媽。這才發現,剩下的只是我忙碌的腳步聲。來到媽媽床前,放下水和葯,「媽,媽,起來啦,來吃葯。」輕輕的扶起媽媽,媽媽有些驚訝,我沒說什麼,只是把剝好的葯放在媽媽手裡,端起碗,看著媽媽將葯吃下去,「媽,水有些燙,慢一點。」我輕柔的對媽媽說。媽媽吃下去葯,看起來好多了,一顆懸著的心這才落下來。「媽,昨天我錯了。」抱歉,媽媽。「沒關系,哪有母女不吵架的,我也有錯。」
「其實……算了,媽,好好休息,我去做早飯。」又是欲言又止。
其實,我之所以不聽話,是因為我不想再受你們的庇護,你看,我的翅膀已經很飽滿了。我只想告訴你們,即使我是葉,母親是根,即使我離不開根的哺育,即使我無法去報答母親的情意,但我長大了,我真的長大了,奮力的生長,只為報答您對我的情意,這就是綠葉對根的情意,一種特殊的情意。
綠葉不是無情物,奮力生長更為根。
《綠葉對根的情意》
有一種情意,使人心心相印;有一種情意,讓人牽腸掛肚;有一種情意,將人緊密聯系...這樣的情意,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就如千里馬被伯樂賞識的那種感恩,就如浮雲遊子受慈母關切的那種感動,就如雨露對幼苗滋潤的那種感激...綠葉對根的情意,跨越一切,深深地,深深地,讓人無止境地感慨。
綠葉對根的情意,是令人感動的奉獻。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紅,即使生命凋零,也要化作春泥,用塵泥的摯愛來滋潤花兒,使花兒茁壯成長。落紅啊,你就如同綠葉對根的情意般,對花兒的愛,那麼深沉,那麼無私,那麼真切,讓我不由得嘆息。
綠葉對根的情意,是讓人震撼的付出。
《聊齋志異》中,富家小姐史連城與窮苦書生喬生的故事家喻戶曉。他們之間的知己之戀,跨越了生死的界限。連城擇婿,出親自綉的《倦綉圖》,徵得題詠,喬生獻詩:「慵鬟高髻綠婆娑,早向蘭窗綉碧荷。刺到鴛鴦魂欲斷,暗停針線蹙雙蛾。」連城大喜,對喬生有意,私自傳父親之意,贈金以助喬生燈火。喬生感嘆連城乃他知己。後來連城重病,喬生為報答知己之愛,親手割下胸前之肉給心上人治病。「士為知己者死」真可謂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喬生對連城的情意,早已跨越塵世間平淡庸俗的愛,不計名份,不論身份,不管生死,在我看來,唯有這樣純潔的愛才配得起是那綠葉對根的情意。
綠葉對根的情意,是愛國情思的升華。
餘光中的《鄉愁》:...而現在 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詩中徹徹底底地把渴望海峽兩岸統一的迫切心情表達出來,萬千海外遊子對祖國統一的這種情意就似那綠葉對根的情意般,情真意切,那一縷縷深切的情意,早已是深入人心。懷著這樣的情意,我們深信,兩岸統一必定是歷史發展的趨勢,懷著這樣的情意,我們期待,兩岸統一為期不遠...
輕輕地,微風拂過我的臉頰,悄悄地,綠葉對根的情意,早已在我心中萌芽,深深地,耳邊盪漾起熟悉的旋律:不要問我到哪裡去, 我的心依著你;不要問我到哪裡去, 我的情牽著你。我是你的一片綠葉,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風中告別了你, 今天這方明天那裡 。無論我停在那片雲彩,我的眼總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風中歌唱, 那歌聲也是為著你 。不要問我到哪裡去,我的路上充滿回憶 。請你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 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不要問我,你不要問我到哪裡去。 我是你的一片綠葉,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綠葉對根的情意》
《綠葉對根的情意》是一首曾經紅遍中國的歌。聽了這首歌,人們不禁回想它在歌唱些什麼,是遠在他鄉的遊子對故鄉的思念,還是子女對父母的感恩?
何為綠葉?吸收根所給予的養料而生者為葉。何為根?無私為葉之生供養者為根。我想若是把我們比作茂密葉冠上的一片綠葉,把「以傷痕累累的乳房喂養我們」的祖國比作根,這是再恰當不過了。而「綠葉」對「根」的情意,可就有的一說了。
作為「一片正常的綠葉」,我以生為中國人、長在中國土為榮。中國這棵樹,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古中國這四棵千年古樹中唯一延續至今的一棵。翻開歷史,我們有上下五千年可說;談到成就,四大發明在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過程中功堪至偉;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最早記錄哈雷彗星運動的是我們的先人,漢代張衡發明的侯風地動儀之精密足以征服世人;說到文化,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韓非行法,老莊乘物,墨子兼愛,楚辭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些足以說明中國文化之絢麗多彩、博大精深!有這樣一個美麗深厚的祖國做根,我們吮吸她的精華,我們能不引以為豪嗎?
當綠葉離開根後,感情就變做對根的思念。遠離故國,這對懷有赤子之心的遊子來說簡直就是折磨!所以,我們就很好理解為什麼美國極力挽留科學家錢學森,但他還是不顧一切毅然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若是有人罵他傻,那這人一定是沒有離過鄉或是沒心沒肺的人,我就要說一句「誰解其中味」了。
古人有著更強烈的鄉土情結,「月是故鄉明」則是多數文人的心聲,其中把這種情懷抒發到極致的,非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文天祥莫屬。他從元軍中逃脫返宋時曾感慨:「使旦夕得正丘首,復何憾哉!復何憾哉!」古人惜墨如金,兩句的感嘆足以看出文山先生對宋土的無比摯愛。盡管古人對於「國」的概念有些狹隘,但我們絕對要對這片「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綠葉致以崇高的敬意。
現在我才明白,葉子在樹上出生成長,即使枯萎了也是緊落在根旁,隨風而去的不過是寥寥數片。「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葉子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找到了最好的歸宿。
但也總有幾片葉子不那麼安分,自己在風中縹緲也就算了,卻痴心妄想著把大樹連根拔起。我不知道他們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是不甘於寂寞,亦或是受了別的大樹的蠱惑?也不知他們對我們的根有怎樣的情,是不共戴天的恨,或是平白無故的蔑視,還是心理變態的產物?只知道他們的行為可以用「以卵擊石」、「蜉蝣撼樹」 或「螳臂當車」來形容。一片綠葉,或多或少總得到過根賜予的營養,但不知受了什麼刺激,忘恩負義地揚言要拔樹或「自成一樹」,這實在是很可笑。這樣蛻變的綠葉在寶島盛產,卻不是蔣介石的錯。盡管委員長帶了「國民政府」逃去了台灣,但他從沒有想過讓台灣獨立,他只是把台灣當成了一根樹干,想著憑借它有一天把共產黨這棵樹干給鋸了。這當然不可能成功!我們要知道的,是他從沒想讓台灣獨立地成為一棵大樹。如今台灣的「痴夢」,就是蛻變後的「國民葉」「民進葉」的產物,只能嘆一聲可笑!
不管是「國民葉」還是「西藏葉」,不管是過去還是將來,綠葉就是綠葉,永遠成不了大樹,這是我們所堅信的不爭的事實。
我們這些綠葉,既已明白中華古樹之恩,就應挑起繁榮樹葉之擔,終盡落紅護花之責,讓我們的中華寶樹永屹於世界之巔,與日月同輝!
㈨ 求楊奇函高考滿分作文駢文!!
楊奇函對考場上寫的抄作文原文已經回憶不全了,只記住了題目和結尾。題目是《佛言幫助賦》,結尾處是這樣寫的:發瓊音於皓齒,詠偉意於丹唇。謁子一篇以敬蒼生:幫成浩渺四大海,助化巍峨五彌峰。請君細分山水意,明舟一道渡蒼生。楊奇函說,這其實是一首藏頭詩:每句話句首字組合在一起是:「幫助請明」。
呵呵,網上應該是沒有全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