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根據憫農寫作文

根據憫農寫作文

發布時間:2021-02-27 16:51:55

⑴ 一《憫農》,,為話題寫800字作文。。。。(節約糧食的)拜託各位了 3Q

★★★★★★★★★★★★★★★★★★★★★★★★★★★★★★★★★★★★★★★★★★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 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這首詩語言淺顯而內涵深邃。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財主的兒子不知道稼穡之艱難,常到一個飯館里吃餃子,但把餃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餡。後來家裡遭遇火災,麗樓美閣一夕之間夷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飯要到這個飯館,老闆以餃子皮招待他,他深為感動。老闆說,不用謝,這都是你當初扔掉的皮,我揀起曬幹了而已。財主的兒子很慚愧,後來勤奮勞動,生活節儉,家道重又殷富起來。這個故事,也印證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尚書·大禹謨》。 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克勤克儉,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傳說中的古代聖賢都是這樣做的,他們對於國家大事盡心盡力。大禹勤勞於治水大業,數過家門而不入。堯特別關心群眾,認為別人挨餓受凍,是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到家,是自己的過錯。古代聖賢的生活卻十分節儉,經常穿著粗布衣裳,吃粗米飯,喝野菜湯。由於堯、舜、禹在事業和生活上克勤克儉,所以贏得了百姓的擁戴。 糧食的故事 馮世瑜 「民以食為天」,這話我深有感觸。 小時候,在爺爺的懷里,就得知糧食對人的重要。飯桌上,爺爺見我們兄妹拔飯丟了飯粒,他便心疼地一顆顆揀起往嘴裡送,一邊講起他缺糧少米的那些日子:「我娃,爺像你們大時,你祖公哪養得活你爺,早就送到地主家放牛討飯吃去啦!那時一斗米能買一大壩田呢!」往後,父親的嘮叨里依然還夾雜著一些共和國飢餓的歷史,三年的自然災害不知餓死了多少人,那險些餓死而又活過來的人們自是把糧食看得格外珍貴,對糧食自有一份特殊感情。 我能記起的只是大集體最後那年分糧的事了。爹娘都是隊上的好勞動力,共掙了400多個工分,一年下來也只分到1000多斤稻穀,這還是我家分到糧食最多的一年。聽娘講,要是往年頂多隻能分個800斤稻穀,不摻這就摻那,一年總沒能吃上幾頓白米飯。我當時還看見隊長三狗大爺笑眯眯地把隊里分剩的幾十斤苞谷叫寨上窮得叮當響的那幾家背了去。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寨上人歡天喜地的把集體田地,沸沸揚揚地分了又分,我家分到一畝水田和幾畝旱地,幾塊黃泥巴土,爹娘為此還高興得幾夜沒合上眼。 當人們帶著極大的熱情打理手中的土地,種下各自的希望時,一場罕見的災害向我們地方襲來,飢餓又一次卷土重來,靠國家的供應、救濟,我們才淌過了吃蕨粑和野菜充飢的日子。到了1984年,風調雨順,我家就豐收了一回,全家人靠4畝地收了3000多斤稻穀,比集體時多了4倍,打那時起我家就開始吃上了白米飯,那是爺爺們從未過上的好日子。 1992年,我到縣城讀高中,在城裡聽人家講雜交稻種能夠增產兩倍,於是就省了半點錢半信半疑的到種子公司去問,好心的阿姨幫我裝好稻種後,千叮萬囑要按科學方法種植,我用筆記本記了整整兩頁,喜滋滋地趁周末趕回家去講給爹娘聽,爹哪裡肯相信:老子幾十年都是栽一把秧子,栽一根會結得好穀子才怪,還要栽兩次,又麻煩又費時,一根一根怕是要栽到別人收穀子。我好說歹說,還把報刊上雜交水稻增糧增產的報道讓他看,他勉強答應育4包稻種,我特地請了幾天假,在家幫爹搭了個簡易的育秧棚,把秧子育了出來,讓他們在家慢慢地栽。放假回來,姐告訴我:栽小秧那陣子,寨上別家洋芋都除了草,苞谷全下了種,就我家還未做那些活,3個人差不多栽了半個月才完事,寨鄰看了都說:「他家今年是在辦怪,怕是要兩頭結穀子。」 秋後收割奇跡出現了,經爹苦心管理,那年我家稻子出奇的好,收割時我看著那壯實的秧桿和飽滿的谷穗,一根種苗竟發出十多根來,我也驚奇,開始感嘆科學的神奇,當然寨上的堂公伯叔們就更覺奇怪了。在往年的基礎上,我家多收了3000多斤,稻子壓彎了爹那堅實的肩膀,我發現爹一貫愁眉不展的臉上溢出了難得的笑容,從此他開始相信科學,帶頭宣傳科技。 寨上的人傻眼了,多收了3000多斤,算起來應該是兩頭結穀子啦!雜交水稻給他們大開了眼界。第二年,家家戶戶買來雜交稻種向我家取經。打這後,寨上的糧倉都能裝得滿滿的,不愁吃不上白米飯了。

⑵ 根據憫農寫一話關於一年級的

小朋友們,我們要珍惜糧食,古詩《憫農》告訴我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⑶ 根據鋤禾日當午,汗滴河下苦寫一篇400字作文,急!!!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
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意思大家差
不多都版知道,就是權夏日中午時,猛烈的陽
關炙烤大地,農民卻頭頂烈日,揮汗給禾
苗鬆土、除草.在這我勸告人們,千萬要
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因為這都是農
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是農民伯伯用
汗水換來的,我們不要去浪費,也不要去
糟蹋.雖然有的人他是這樣說,但卻不曾
這樣做,卻一天天的在浪費.有一次,我
看過這樣的一個廣告,每天每家浪費的食
物已夠災區吃一年了!可知我們浪費的食
物是多還是少!有些人只會浪費,覺得浪
費那麼一粒兩粒的米飯不足為事,就只那
么一粒兩粒的米飯再災區那可都是寶,為
什麼到了一些人的手裡卻是草了呢?我覺
得應該讓那些浪費食物的人去耕地,讓他
種出成果來,然後再讓他去看看人們浪費
他辛辛苦苦用汗水所換來的勞動成果,被
人浪費自己的勞動成果你會傷心嗎?將心
比心,如果被農民伯伯看見這一幕,他們
該多傷心呀!自己辛辛苦苦種菜卻換回了
浪費和糟蹋.這樣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
果是一種極大的可恥.節省,才是美德.
「節約是建造美好明天的唯一工具.」這句
話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讓我們一起節
約吧!不要讓浪費的行為出現在我們之
間.

⑷ 一《憫農》,,為話題寫800字作文。。。。(節約糧食的)

★★★★★★★★★★★★★★★★★★★★★★★★★★★★★★★★★★★★★★★★★★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 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這首詩語言淺顯而內涵深邃。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財主的兒子不知道稼穡之艱難,常到一個飯館里吃餃子,但把餃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餡。後來家裡遭遇火災,麗樓美閣一夕之間夷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飯要到這個飯館,老闆以餃子皮招待他,他深為感動。老闆說,不用謝,這都是你當初扔掉的皮,我揀起曬幹了而已。財主的兒子很慚愧,後來勤奮勞動,生活節儉,家道重又殷富起來。這個故事,也印證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尚書·大禹謨》。 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克勤克儉,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傳說中的古代聖賢都是這樣做的,他們對於國家大事盡心盡力。大禹勤勞於治水大業,數過家門而不入。堯特別關心群眾,認為別人挨餓受凍,是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到家,是自己的過錯。古代聖賢的生活卻十分節儉,經常穿著粗布衣裳,吃粗米飯,喝野菜湯。由於堯、舜、禹在事業和生活上克勤克儉,所以贏得了百姓的擁戴。 糧食的故事 馮世瑜 「民以食為天」,這話我深有感觸。 小時候,在爺爺的懷里,就得知糧食對人的重要。飯桌上,爺爺見我們兄妹拔飯丟了飯粒,他便心疼地一顆顆揀起往嘴裡送,一邊講起他缺糧少米的那些日子:「我娃,爺像你們大時,你祖公哪養得活你爺,早就送到地主家放牛討飯吃去啦!那時一斗米能買一大壩田呢!」往後,父親的嘮叨里依然還夾雜著一些共和國飢餓的歷史,三年的自然災害不知餓死了多少人,那險些餓死而又活過來的人們自是把糧食看得格外珍貴,對糧食自有一份特殊感情。 我能記起的只是大集體最後那年分糧的事了。爹娘都是隊上的好勞動力,共掙了400多個工分,一年下來也只分到1000多斤稻穀,這還是我家分到糧食最多的一年。聽娘講,要是往年頂多隻能分個800斤稻穀,不摻這就摻那,一年總沒能吃上幾頓白米飯。我當時還看見隊長三狗大爺笑眯眯地把隊里分剩的幾十斤苞谷叫寨上窮得叮當響的那幾家背了去。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寨上人歡天喜地的把集體田地,沸沸揚揚地分了又分,我家分到一畝水田和幾畝旱地,幾塊黃泥巴土,爹娘為此還高興得幾夜沒合上眼。 當人們帶著極大的熱情打理手中的土地,種下各自的希望時,一場罕見的災害向我們地方襲來,飢餓又一次卷土重來,靠國家的供應、救濟,我們才淌過了吃蕨粑和野菜充飢的日子。到了1984年,風調雨順,我家就豐收了一回,全家人靠4畝地收了3000多斤稻穀,比集體時多了4倍,打那時起我家就開始吃上了白米飯,那是爺爺們從未過上的好日子。 1992年,我到縣城讀高中,在城裡聽人家講雜交稻種能夠增產兩倍,於是就省了半點錢半信半疑的到種子公司去問,好心的阿姨幫我裝好稻種後,千叮萬囑要按科學方法種植,我用筆記本記了整整兩頁,喜滋滋地趁周末趕回家去講給爹娘聽,爹哪裡肯相信:老子幾十年都是栽一把秧子,栽一根會結得好穀子才怪,還要栽兩次,又麻煩又費時,一根一根怕是要栽到別人收穀子。我好說歹說,還把報刊上雜交水稻增糧增產的報道讓他看,他勉強答應育4包稻種,我特地請了幾天假,在家幫爹搭了個簡易的育秧棚,把秧子育了出來,讓他們在家慢慢地栽。放假回來,姐告訴我:栽小秧那陣子,寨上別家洋芋都除了草,苞谷全下了種,就我家還未做那些活,3個人差不多栽了半個月才完事,寨鄰看了都說:「他家今年是在辦怪,怕是要兩頭結穀子。」 秋後收割奇跡出現了,經爹苦心管理,那年我家稻子出奇的好,收割時我看著那壯實的秧桿和飽滿的谷穗,一根種苗竟發出十多根來,我也驚奇,開始感嘆科學的神奇,當然寨上的堂公伯叔們就更覺奇怪了。在往年的基礎上,我家多收了3000多斤,稻子壓彎了爹那堅實的肩膀,我發現爹一貫愁眉不展的臉上溢出了難得的笑容,從此他開始相信科學,帶頭宣傳科技。 寨上的人傻眼了,多收了3000多斤,算起來應該是兩頭結穀子啦!雜交水稻給他們大開了眼界。第二年,家家戶戶買來雜交稻種向我家取經。打這後,寨上的糧倉都能裝得滿滿的,不愁吃不上白米飯了。

求採納

⑸ 我與《憫農》詩 作文

從小媽媽就教我讀古詩、識字、讀拼音……可我最喜歡的古詩是《憫農內》詩。那是一容次吃飯的時候。那時是夏天,太陽放出的熱讓知了不停地叫著,我們也都熱壞了。中午到陽,我放學回家,媽媽正等著我吃飯呢,可我到了家裡卻說:「媽,我不吃了,吃不下。」於是,我回到書房寫起作業來,可我怎麼也靜不下心來,說到這我想我們從小就讀的古詩《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想到這我腦海里浮現出一幅畫:在炎夏的中午,太陽把大地照得火辣辣,農民伯伯脖子就掛了一條涼手巾,在那舉著鋤頭種地,那黃豆大似的汗水一滴滴地往下落,如果我不吃飯,我的肚子會餓,同時也是一種浪費,更是驪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米飯的一種犯罪,所以說不吃飯就是犯罪,就是農民伯伯不尊重,不尊敬!於是,我走出書房,推開飯廳的門,走進去說:「媽,我要吃飯。」媽媽說:「剛才不吃,現在怎麼就要吃了。」我說:「這個嗎,你知道。」媽媽恍然大悟。
後來,只要我不吃飯,我就會想起這首《憫農》詩。
同學們,如果你也不想吃飯,不妨試一試!讓我們共同珍惜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吧!

⑹ 以憫農為開頭寫一篇文章200字

向前走,一直走。你會發現,前面有個美麗的國度。那裡風景如畫,四季如春回,讓人流連忘返,樂不思蜀答。那裡瓜果飄香,麥子金黃,宜人氣候,人間福地。那裡人丁興旺,糧食富足滿倉,黃發垂髫怡然自樂,和諧美滿。
很久以前我曾遠行,離開那裡,奔赴遠方,追尋年少輕狂的夢,因為我聽外面的人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現在我帶著疲憊的心,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無奈。終於,我回來了,這里才是自己最終的港灣,是自己魂牽夢繞的地方。
哦,原來這如夢的國度,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家鄉。

⑺ 用古詩憫農寫作文

憫農: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憫農2: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詩一開頭,就來了個特寫對准農田一角連續攝下:「春種」、「秋收」兩組鏡頭。春日裡,農夫滿懷希望的播下一粒粒谷種,十月秋風里,又揮汗割收沉甸甸、飽鼓鼓的金黃谷穗。詩人運用對句以「一粒粟」變成「萬顆籽」喜人收獲景象,表現的是農田巨大豐收。然而作者寫目的並不是著眼於收成,是要喚起讀者聯想:時令推移、農活更換-----是讓我們體會農民累月勞動的辛勤。
「四海無閑田;」接著作者由特寫的近鏡頭「點」俯瞰攝取的豐收面貌圖片後,把攝相頭拉開,特寫大鏡頭,對准「面」進行鳥瞰,那就是:「四海(耕種范圍廣)無閑田(土地利用率高)------再度強調了豐收的盛況。我們可以合理想像:「一粒」能夠收獲「萬籽」,四海之內遍地黃澄澄的谷穗,能夠收獲多少個「萬籽」啊。
這樣好的收成,如此辛勤的勞作,農夫門應該過一種足食無憂的生活吧.豐收以後應該能夠改變勞動者的悲苦命運吧?可是得來卻是:「農夫猶餓死。」------這就是那些眾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人門得來的最後結果.這一出人預料的結句,就似一聲雷鳴,使人魂飛魄散,驚起無限的思緒:從春種一粒到秋收萬籽,勞動者需要多少血汗才得以實現?四海田無閑需要多少勞動者的繁重勞動?可是為什麼農夫卻落了個餓死的結局?這么好的收成年景尚且還餓死人,那麼大荒之年,農夫命運又該如何?不禁讓人不寒而慄.這些問題作者留下來讓讀者自己去想像去思索.去探究.去找答案.詩人就是通過這種含蓄而餘味永久的詩篇,暴露農夫門的無盡痛苦,寄寓作者對於農人深沉」憫農」心.

第二首一開頭又是一個特寫鏡頭:」鋤禾日當午」作者精心勾勒了一個」鋤禾」特寫場景.要說鋤禾應該是農人在普通不過的農活,問題是作者安排在」日當午」的特定環境里,這就和一般意義上的農活不同了.鋤禾一般是在盛夏,至今在我們的農村還流傳著」夏鋤三伏」的說法.可是我們的鋤禾不一定是在日當午.你看盛夏赤日炎炎,猶如火燒,且還是在當午,那種酷暑和酷熱之苦真讓我們感到了焦灼難耐.渾身著火.
作者獨具匠心加重濃墨描寫農夫耕作苦:」汗滴禾下土」。對」汗」揮灑筆墨,就抓住了最有典型的事物,產生了有包孕的藝術片段感染效果.汗說明了天氣的酷熱,惟有大量的汗水才足以說明農夫耕耘之辛苦.作者是如何描述汗水之多呢?汗水滴滴達達撒滴在禾苗,而且撒落到了泥土之中.
吟讀詩行,細品詩句,掩卷長思,一副〔盛夏正午農夫鋤禾圖〕躍然眼前:我們彷彿看到了農夫們在烈日驕陽下汗水滾滾順眼而傾,滴到禾上又滾入地下,農夫捨命耕作的凄苦情景;我們感到了」赤日炎炎似火燒」的境地,感到了農夫們承受的那種痛苦的煎熬.
詩人再也按耐不住,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一腔憤怒和不平:」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發出了一聲呼喊,你們誰人知道盤中的一顆一粒,是農夫們心血和汗水得來的啊!」誰知」二字,問得讓人感到悲憤沉鬱,大有理直氣壯,大義凜然之感.問出了腐朽統治者對民生疾苦的無知,包含著對於統治者寄生蟲的無情揭露,對於不恤民情的統治者憤怒控訴,寄寓了作者對低層農民的深深同情!

⑻ 圍繞《憫農》寫一篇作文

我最喜歡的一首古詩─《憫農》

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學過很多首古詩版,例如:孟郊的《遊子吟》權、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古詩是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次看到這首古詩,我就彷彿看到:烈日炎炎的中午,一個農民伯伯在一下一下的鋤著地,鋤頭越來越重,農民伯伯也越來越累,豆大的汗珠順著臉流了下來,濕透了衣服,滴到了地里,這是一幅多麼辛勞的畫面啊!正是因為有了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我們每天才能吃到那麼多豐富的食物,有香噴噴的米飯、好吃的饅頭、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可媽媽告訴我說,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因為災害、戰爭等各種原因而吃不上飯,他們忍受著飢餓與痛苦,有的人還被餓死了,這是多麼的悲慘啊!與他們相比,我們的生活又是多麼的幸福啊!可有的小朋友,並不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幸運,他們吃飯的時候浪費糧食,對食物挑挑撿撿,還把飯粒掉的四處都是,甚至有的小朋友還偷偷的將食物倒掉,唉!真是不應該呀!在這里,我要對所有的小朋友,大聲地說:「請愛惜糧食!」

⑼ 用憫農編一張作文360字

一個烈抄日當空,赤日炎炎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陽高高掛在空中,彷彿要把大地烤焦。空中的鳥兒也早跑的無影無蹤,不知了去向。一望無際的田野,原本生機勃勃。可肥沃的土地因為長期的乾旱早就已經裂出了深深的,長長的縫隙。原本鬱郁蔥蔥的禾苗現在都耷拉著頭,像一個個生病的孩子。
這時,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伯伯正在田野里辛勤地除草。
他穿著一件破爛不堪的衣衫,頭上戴著縫了很多補丁的破草帽,赤著腳,一張面如土色的臉上掛滿了一顆顆汗珠,手裡還拿著一個破舊的鋤頭,正在艱難的除著草。老人望著一望無垠的田野心想:老天爺,您就給我們下點雨吧!俺們農民的日子實在是太苦了!
他又拿著鋤頭給長長的田壟除草。看到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詩人不禁感慨萬千,揮毫寫了這首千古名篇《憫農》:鋤禾日當午,漢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結辛苦。

⑽ 根據古詩《憫農》編一個故事

故事:

從前,在一座村莊里,住著一戶人家。

清晨,爸爸和爺爺趕著牛去田裡耕田。孩子拿著豎笛和小狗在田邊玩耍。媽媽在家裡做飯。

在田地里,牛走在最前面犁田,爸爸在後面耕犁,爺爺在最後面鋤地。

到了中午,媽媽從家裡送飯來了。一家人圍在田邊的大樹下吃飯。孩子吃完飯放下碗,但是碗里有幾顆米粒還沒有吃干凈。爺爺立刻說:「孩子,把碗里的米粒給吃光。」孩子不理睬爺爺的話,丟下碗就和小狗玩去了。爺爺拿起筷子把碗里的米粒給吃了。

到了下午,爸爸和爺爺在田裡鋤草。孩子說:「爺爺,我也要鋤草。」然後,爺爺把帽子戴在了孩子的頭上。他們三個人一起鋤草。爺爺在鋤草的時候,汗滴從頭上不停地落了下來。

孩子看到了這個情景,終於明白了糧食是多麼來之不易啊。我一定要珍惜糧食。因此他完全理解了老師教的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寫的多好啊,以後我一定要珍惜每一粒飯粒!

閱讀全文

與根據憫農寫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