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才能寫出飽含感情的作文
文章能打動別人,才算沒有白寫。什麼樣的文章最能打動讀者呢?我們說,飽含真情的文章,尤其是那些從平凡生活中去領悟美,去抒發真情實感的文章最能打動讀者。有一位同學寫自己小時候特別喜歡過生日,但是在進入高中後的第一個生日,卻不願意過了。為什麼呢?原來是他想到了自己過一次生日,就長大了一歲,而父母就老了一歲,向暮年多跨了一步。想到這里,他倍感凄涼,於是以後不希望再過生日,這篇文章不少人讀了以後,真的感動得流出了眼淚,因為真情實感太動人了。
寫到這里,我不禁想起冰心年輕時生肺病的事。她生了肺病,不但不苦惱,反而感到高興。為什麼呢?冰心在她的文章中寫道,這是母親的遺傳,母親生過肺病,我也生肺病,也算是一種母愛吧。母女總是緊緊相連在一起的。冰心老人的這篇文章一直使人難以忘懷。
我想:一位是中學生,一位是文學大師,但他們的文章卻同樣贏得了讀者的眼淚,這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只有四個字:「感情真摯」。
文章要寫出真情實感,首先材料要從親身體驗過的生活,或是感受最深的生活中去選取,不要一味追求新奇、編造故事(當然,記敘文也不排斥符合生活真實的某些細節的加工或虛構)。其次,表達要自然,切忌矯揉造作。第三,敘述中要融情於事,融情於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於描寫的對象之中,滲透於文章的字里行間。不要將情感與記敘油水分開,使抒發情感成為一種裝飾。
有一位同學以「寬容」為題寫了一篇記敘文。文中敘述一位護士給作者打針,一次、一次又一次地都扎不進去,但作者毫無責怪之意,相反卻不斷地鼓勵她。護士十分感動,更加細心,終於在第四次把針扎進去了。文章敘事很具體,情節很緊湊,描寫也很生動,特別是作者在敘事過程中不時地插入了抒情、議論,使主題不斷得到深化。比如,在第四次針扎進去,「一股鮮紅的血涌了出來」的時候,作者沒有就此停筆,而是緊跟著一段抒情議論:「寬容,使我們都減輕了痛苦。讓我們大家都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善待他人,用一顆寬容的心去美化世界吧!」這段議論既點明了題意,又使情感得到了升華,使讀者讀後深深地知道一顆寬容的心是何等珍貴啊!
2. 寫作文時怎樣升華主題
筆者從經典閱讀篇目中,提煉歸納方法,並將它們分門別類地羅列如下,希望對同學們寫作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一、由表及裡,通過揭示本質升華主題.
例如: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莫懷戚《散步》)
說明:莫懷戚的《散步》中,一家人走到一處難走的地方,家中的兩個中年人分別背起了一老一小,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背人是表象,但透過「背人」這一表象,作者揭示了中年人身上應該具備「承前啟後」「尊老撫幼」的人生責任的道理.這樣,揭示了表象背後的深刻本質,文章的主題就被提升了.
二、由點到面,通過揭示普遍性升華主題.
例如: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願你珍重第一次.
(周素珊《第一次真好》)
說明:生活總是由具體的一件件事、一個個人組成的,在事與事、人與人之間存在一種普遍性.我們在作文中如果能由點到面,由具體的某個人某件事揭示出人類社會中存在的普遍性規律,文章的主題就得到了升華.《第一次真好》從第一次做各種事的美好感覺上升到生命中諸多的第一次,這樣由個體到整體,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閱讀體驗,文章的主題也就得到了升華.
三、由此及彼,通過觸類旁通升華文章主題.
例如: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馮驥才《珍珠鳥》)
說明:事物之間總是相類似的,有些在其他事物間的規律也同樣適用於人類社會.如果在描寫其他事物時,能發現其中的規律並把它提煉出來,用於規范人與人之間的行為,這就是一種由此及彼的升華.
馮驥才《珍珠鳥》一文中,作者敘述了自己養鳥的經過,作者對鳥不幹涉,讓它逐漸信任自己,小鳥開始敢於跟人接近,最後甚至放心大膽地在作者的肩頭上睡著了.小鳥信賴人,這種信賴創造出了美好的境界.作者從這件「鳥事」想到人事,從而發出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悟.這句提煉出來的哲理不僅僅適用於人與鳥之間,更適用於人與人之間.這就升華了主題.
四、由具體的人事向為人處世的一般道理升華.
例如: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說明:由具體的人事向為人處世的一般道理提升,這就是常說的小中見大,小故事大道理.寫這種文章,最忌就事論事,而應該見微知著,見一葉而知秋.
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講的是一件小事,從小體弱多病的自己,冒險爬上了高高的懸崖,想要憑借自己的力量下來.在「我」看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我」的父親告訴「我」,不要想碰上遠在下面的岩石,每次只要走一小步就行了.「我」就憑著每次走一小步終於成功地爬下了懸崖.這是一件具體的事情,但在文章的結尾處,作者跳出這件小事本身,轉而談論人應該如何對待困難.從這件小事的經驗里,作者想到對待困境也是如此,只要把困境化大為小,每次克服一個小困難,就能積小勝為大勝,從而獲得整個人生的成功.
五、由個人聯系國家,從個人命運向國家民族命運升華.
例如: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餘光中《鄉愁》)
說明:這是餘光中《鄉愁》的最後一節.在這首詩中,作者選了四種意象形象地詮釋了什麼叫鄉愁.這些意象雖然都感人至深,但如果沒有這最後一節,詩歌總顯得不夠大氣.最後一節,作者將個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愁,上升到台灣人民不能與祖國大陸團圓的愁緒,這樣詩歌的主題得到了質的飛躍,詩歌也在從小我向大我轉換之間完成了主題的升華.
同學們寫作文,不妨想得更深刻點,讓我們的作文在結尾升華主題,讓作文具有一定的思想含量,給讀者送去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3. 我的六年級作文有感情的升華
一、周密審題
審題是作文的起步,這一步工作的好壞,將決定全篇內容是否符合要求,構思能否按正確方向展開。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中考時由於審題不清而造成文不對題的情況屢見不鮮。
那麼如何審清題意呢?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1、揣摩命題意圖,分辨表達體裁
每道優秀的命題都包含命題者的意圖。揣摩命題意圖,就是分析命題者「為什麼命這個文題」,探究命題的依據和出發點,善於揣摩命題意圖,寫作時才能深諳「行情」,投命題者「所好」。而近年來,作文命題多為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命題。面對此類文題,學生應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聯系當前的社會背景去審視題目。
如命題已對文體有明確要求,就務必要按要求作文,如無明確要求,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辨明表達體裁:
(1)注意文題中表明文體的標志性詞語。如題目中含「記」、「憶」、「訪」、「見聞」、「贊」、「頌」、「抒懷」、「暢想」等詞語,即寫記敘文或抒情散文;題目中含「議」、「說」、「談」、「辯」、「駁」、「評」、「析」、「看法」、「啟示」等詞語,即寫議論文;題中含「用途」、「功能」、「介紹」、「說明」、「解說」、「製作」、「方法」等詞語,即寫說明文。
(2)遇到沒有標志詞的文題,可通過試加標志詞的方法辨明,也可從文題的含義辨明,一般說來,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來題,應寫記敘文,要闡發某種主張,論述某個道理的題目,應寫議論文,要求介紹、解說宏觀事物、事理等知識的,應寫說明文。
(3)近年來,中考命題改革,降低了審題難度,有的採用「一題多體,一材多用」的形式,放寬了文體限制,增加了學生作文的自由度。面對此類文題,要盡量充分分析可以運用的體裁,然後根據自己的長處,選用一種合適的文體,絕不能寫成非驢非馬的文章。
2、明確選材范圍,把握題意重點
命題對選材的范圍都有一定限制,審題時要分析文題的各個限制條件,避免出現「跑題」、「偏題」的現象,文題一般從時間、處所、數量、關系、對象等方面限制選材的范圍。
明確的選材范圍後,還要把握題意的重點。這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1)捕捉、推敲題眼。題眼,即文題的關鍵詞,如《我終於學會了___》的「終於」,表明文章內容應寫「經過了不止一次或經過曲折後才達到某種目的。」
(2)把握內在關系。如《我的班集體》,要求寫「我」和「班集體」的關系,「我」怎樣為班集體爭光,班集體怎樣關心和幫助「我」。
(3)吃透文題的隱含義。隱含義即題目的深層含義,如《我的腳印》,決不是描寫真實的腳印,而應當寫成長道路上、進步過程中的有意義的事件。
二、妥善立意
審題完畢,就要根據題目要求妥善立意了,即確定文章的中心、主題,這是作文成功的關鍵。
立意的要求可概括為「四要」:
1、要正確。即立意必須有積極意義,即思想感情健康,觀點正確,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實做到。
2、要集中。文章是用來交流思想、觀點主張的,因此必須有一個中心意思,若多個中心,文章必然紊亂,令讀者摸不著頭腦。
3、要新穎。即要從「新」的角度立意,「意高而文勝」,往往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4、要深刻。這就要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最有體會的角度立意,挖掘生活的底蘊,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
三、編寫提綱
在文章的中心確定下來後,就要考慮選用哪些材料,怎樣組織材料,怎樣結構全文了。這個思考過程可以物化為編寫提綱。有如蓋房子前要畫好圖紙一樣,寫作之前要先給文章搭個架子,把審題、立意、構思中落實下來的東西用文字條列出來。
提綱要確實反映自己的思路,要做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簡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求。至於文章細部的安排,可在寫作過程中進一步落實。在寫作過程中,發現提綱有不當之處,則隨時調整。
編寫提綱沒有固定格式,但文體不同,提綱的寫法也有所不同。記敘文可按時間、空間的順序或事件的發展過程來編寫。議論文一般可按照引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搭架子。說明文則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按空間或時間或邏輯順序編寫。
四、沉著行文
1、注意語言表達
一篇文章有了明確的中心和合理的思路之後,最終的成敗要取決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了。通順、沒有病句,這是中考作文評分標准中對於語言的基本要求。
2、准確使用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是文章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標點使用不準確,可能會導致文字的歧義,會影響全篇文章的表達效果,因此,行文中應予以重視。
3、書寫工整規范
考試作文的書寫情況,直接影響閱卷老師的總體印象,也就影響著作文成績。
4、掌握時間,限制字數
一般地說,整個作文過程中應注意三次時間,一次在開始作文前,看一看可利用的時間有多少,以決定行文的速度,一次是提綱編寫完成時,看可用於正式笁文的時間有多少,第三次是在正文寫下一半時,看還有多少時間,從而決定是按計劃進行,還是需要壓縮調整。
對作文的字數,考題一般都有明確規定,或規定上限:「不得超過××字」、「在××字以內」或規定下限:「不少於××字」。這兩種情況都必須嚴格執行限制字數,也有的考題上下限都有規定,如「左右」、「之間」。一般地說,600至800字的,為不宜大於30字(含標點符號)。
五、檢查、修改
文章寫完後,一定要檢查修改,主要從思想內容、結構、語言三個方面著手。考試作文因時間限制,不可能做大的調整、改動,所以修改的重點應是文面上的問題,漏字、錯字、別字、病句等贊美,要及時糾正,使其減少到最低限度,修改的簡單可行的方法這一就是默讀,逐字逐句讀下去,發現問題隨時修改。
作文臨場答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的,但答卷的質量取決於考前的努力,反映考生平時的語文功底。因此,要想臨場答卷取得滿意成績,功在平時,多看、多想、多讀、多寫,這就是作文的「秘訣」。
4. 作文的議論抒情部分如何升華
跳出前文的思維,另立一個有聯系又對立的視點。比如上文感情豐富,結尾就冷回靜客觀一點,;上文客觀答嚴謹,適當時候就煽情一下,;上文剛解決問題,結尾就提個新問題。應試作文就這樣,立意不錯的話,打打擦邊球就是升華。
5. 如果要寫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的作文怎樣升華情感
在生活中,處處都會洋溢著人與人互相幫助的場面.有時,一種微笑,一句鼓版勵的話,一個不起眼的權動作,都會使別人充滿信心和勇氣.記得放暑假裡有一天,天空中正下著傾盆大雨.盡管天公不作美,但是我和父母還是冒雨去外婆家送補品.一路小跑後,我建議在高樓
6. 作文怎樣做到「感情真摯」
有同學問,高考作文怎樣才能讓閱卷老師感覺到真實?我的回答很普通:真實,從另一個角度說就是不虛假。例如你見到一個其貌不揚的小夥子,你硬要叫他一聲「小帥哥」,人家會覺得你這話很虛偽,很假。作文也如此,寫記敘文,如果你胡編亂造,就很容易露出虛假的尾巴;而如果你寫議論文,你看看以下片段就可以知道什麼是虛情假意了:
你,是一朵挺立在污泥之上的清蓮。你狂傲,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你深得玄宗青睞,原本可以一展拳腳,報效國家。但你偏偏執意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你明知楊貴妃、高力士權傾朝野,不可觸犯,但你決心打破這一常識,打破這個禁忌,讓貴妃磨墨,力士脫靴;當長安城的燈紅酒綠只能作你被賜流放的背景,你仍舊大笑著。在這個人人都把事奉權貴當作常識的年代,是你用行動把一切世俗的常識拋諸腦後。「青崖入白鹿,散發弄扁舟。」李白,是你勇於打破常識,敢於在污泥中保持靈魂的潔白。
這是一篇只有30分的2009年廣東高考作文的選段,它表面上文采飛揚,其實虛情假意、生搬硬套。李白當時做這件事時和「常識」這概念根本扯不上任何關系,你硬要說李白不顧常識,那不是虛情假意嗎?況且「你明知楊貴妃,高力士權傾朝野,不可觸犯」這是常識嗎?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感情真摯」呢?
1. 記敘文要善於「生活寫真」
葉聖陶曾說:「作文就是用筆來說話。作文要說真話,說實在的話,說自己的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這種實話實說、用朴實本分的情感來感動讀者的寫法,就是「生活寫真」法。作者有了發自肺腑的真情實感,才能做到寫山情滿於山,寫海意溢於海,使文章富有永久的藝術生命力。
例如,以下一位考生寫的《一樣的天空》,就是通過細節,抒寫真摯情懷的典範作品。
一樣的天空
黎美賢
春節期間,我與一些朋友去逛街。正當我們站在街邊等人時,有一位賣油炸食物的叔叔問我們要不要買,聽他的口音便知是北方人。我嘗試用普通話問了他一句:「你沒有回家過春節嗎?」他回答了之後,便好像打開了話匣子,他樂意講,我也樂意聽,我們越說越興奮。忽然,身邊一位朋友扯扯我的衣角說:「你和這種人說話就不怕有失身份?」我回答說:「我並不覺得坐在教室里的就比站在街邊的人高尚!」可朋友始終堅持說我和小販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裡。我納悶了:難道天底下有兩個世界?
大年初六,我去會城玩並在表姐家過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跟著表姐去晨運時,在樓梯口遇見一位埋頭掃地的婦女,我習慣地叫了一聲「早上好!」那位婦女驚訝地抬起頭,停下掃把激動地問:「你叫我呀?」我點點頭。她細細打量我一番之後極不相信似的再問:「真的叫我?」我再次點點頭。她笑了,笑得很甜。她告訴我,她從鄉下來城裡掃街已有一年了,從來沒有人主動向她打過招呼。她還說:「你們城裡人總是看不起掃街的,總是給臉色給我們看。」那一刻,我感慨頗多,按道理,一個人聽到別人一聲「早上好」相當普通和正常。可是,這一聲「早上好」對於一位清潔工人來說卻是一種奢求,為什麼?
晨運後,我漫步街頭,留心觀察著來往的行人,有人西裝革履提著公文包,有人便服布鞋挽著菜籃,有人艱難地挑著擔子吆喝叫賣,有人輕松地拎著鳥籠吟唱……我邊走邊想:人有千種萬種,但世界就這么一個,太陽也只有一個,陽光不是公平地灑在每一個人身上的嗎?
其實,小販也好,清潔工也罷,他們都是同頂一片天,同在一個太陽下,都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分子。我們就如同一個池塘的魚群,呼吸著同樣的空氣,只不過為了生存的需要,有的魚游在上面,有的魚游到下面一樣。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各有各的活法罷了。也許是命運的安排,抑或是我們每個人的志願不同,所以職業不同;努力結果不同,所以生活水平不同,但這有什麼關系呢?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和諧共處,一樣地享受陽光雨露,一樣地品嘗酸甜苦辣,一樣地經歷春夏秋冬,一樣地共創美好未來!
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彼此尊重,誰也沒理由看不起誰!
作者選取觸動自己靈魂的生活片斷入文,用我和街邊擺賣的叔叔聊天被朋友告誡和跟一位清潔阿姨問好讓阿姨驚訝這兩件真實小事展開,更著重用我和阿姨打完招呼後,阿姨的神態和語言的變化這一細節來表現生活的真實。接著,小作者從情與理兩個方面展開對生活的體悟與思考:同樣的天空下,「我們應該彼此尊重,誰也沒理由看不起誰」!文章情感真摯而強烈,主題也在敘述中升華,豐富了文章的內涵。
2. 議論文敢於「直擊現實」
現在資訊空前發達,考生心中不能只有李白、杜甫、蘇軾、屈原這些歷史文化名人的萬能材料,更不能把它們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往任何作文題上套,考生要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人。如將對時事的所聞所想、所思訴諸於文章,這樣才是使議論文體現真實的方法。
例如,以下這篇以「吃」為寫作對象的《該吃什麼才吃什麼》,就是直擊現實、敢於表達的佳作。
該吃什麼才吃什麼
7. 寫作文怎樣升華主題
平時作文,學生最愛犯的毛病之一,就是主題膚淺。那麼,如何才能使文章的主題深刻呢?除了對所寫題材本身要進行反復提煉和深入挖掘外,在寫作技巧上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其中簡便易學而且效果頗佳的方法之一,就是在結尾升華主題。
作文結尾如何升華文章主題呢?這里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供同學們參考。
一、從小到大。
在文章的結尾部分,把前面寫的小范圍的事物上升到一個較大的范圍,從而升華文章的主題。
我們來欣賞一下台灣著名詩人餘光中曾轟動一時的《鄉愁》吧。詩的內容是:「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前三節寫作者對親人、對故鄉的思念,第四節則擴大到對祖國的思念,把個人「恩怨」與當時的家國風雲結合起來寫。顯然,從親人、故鄉到祖國是「由小到大」的過程,使詩歌的意境豁然開朗,有力地升華了主題。
二、從物到人。
在文章的前部分,對某種事物進行形神兼備的描寫與刻畫,而在結尾部分,把對這種事物的贊美轉移到與這種事物具有類似品格的人的贊美上來,從而升華文章的主題。楊朔的名篇《荔枝蜜》正是成功地運用了此法。作者先對蜜蜂的勤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進行了生動的敘寫和高度的贊美,然後自然而然地把對蜜蜂的贊美轉移到具有蜜蜂精神的勞動人民身上來,巧妙地升華了主題。
三、由一及眾。
文章的前部分把某一個人(或事物)作為具體的寫作對象,突出這個人的品質、性格、習慣等(或事物的特性),而在結尾部分擴大到對具有這種品質、性格、習慣等的所有的人(或具有這種特性的事物)進行歌頌(或貶斥)。如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課文前部分花了大量的筆墨,濃墨重彩地渲染了母親的本質特徵:堅強不屈的性格和勤勞儉朴的習慣。在結尾部分,作者
寫到:「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作者由贊美母親擴大到贊美具有母親本質特徵的勞動人民,感情在這里得到了升華。
四、由事及理。
文章先講述一件具體的事件,在結尾處揭示或暗示這件事蘊涵著的深刻哲理。事件是哲理的基石和依託,哲理則是事件內核的深化和升華。結尾的哲理雖然占的篇幅極小,但它常常會使一件平凡小事變得耐人尋味,熠熠生輝,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莫頓.亨特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先詳細敘寫「我」童年時一次爬山過程中的脫險經歷,結尾把父親教給他的這次脫險的經驗進行了哲理的升華:「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最初的那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使用這種手法升華主題一定要注意:一、「理」要從「事」中自然地生發出來,切忌離開事件去空發議論;二、「理」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較新穎深刻,切忌片面膚淺和老調重彈
望採納
還有
作文主題升華五法
湖北省洪湖市燕窩中學 孫維彬
主題的升華是指文章的主題由淺入深,逐步深化的過程,是指作者的思想境界從所描述的事物的表象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凸現出文章審美價值和認識價值的關鍵所在。優秀的作品,總會在主題的升華方面下一番功夫。常見的升華主題的方法有:
一、 橫向鋪排法 即運用橫向思維,抓住一些相近相關的材料,根據其內在聯系加以聯綴鋪排,最後使作文文題得到升華的方法。如一篇優秀作文《為自己感動》(晏敏)橫向鋪排了九次感動,其中六次感動構成畫面,三次一筆帶過。六次感動依次是為自己的體貼、孝心、主見、寬容、善良和勇敢,每次感動都從一個方面、一個角度體現著「我」的性格,作文的主題已基本顯現出來。但小作者並不滿足於此,而是在鋪排的基礎上用「青春年少的我常常為自己能有這么多的感動而感動!」這句議論使主題得到升華。如果沒有前面濃墨重彩的鋪排,作文主題的升華就沒有力度。
二、 類比掘進法 即通過類比聯想將主題向深層掘進的方法。要求作者找准所寫事物與所要表達的思想的相同點,進行類比聯想,將文章的基本思想與某一深刻的哲理聯系起來,從而使文章的主題上升到新的高度。如賈平凹的散文《地平線》,寫「我」小時候一次次地騎車追尋遠方的地平線,而地平線卻像謎一樣,每一次都會在我認為追著的時候,出現在遠遠的地方。而正因為如此,所以更吸引我去追尋。作者由追尋自然界的地平線而類比聯想到追求人生的理想,把兩者巧妙地聯系起來,發掘出「永遠去追求地平線,去解這個謎,人生就充滿了新鮮、樂趣、奮斗和無窮無盡的精力」這個充滿新意的主題。
三、 襯托鋪墊法 即運用襯托、鋪墊的手法把眾多事物與另一事物進行比照,使眾多事物對另一事物起襯托鋪墊的作用,從而增高所寫事物的形象,升華文章的主旨內涵。宗璞的童話《花的話》,先寫花兒們開放時的興奮,榆葉梅、玫瑰、芍葯、桃花、迎春花等眾多花兒月下比美論貴,最後寫小男孩採摘二月蘭獻給老師。文章用眾多的花兒作鋪墊,反襯出二月蘭默默無聞、朴實無華的形象。而作者正是要借二月蘭來歌頌人民教師謙遜的品質和樸素的作風,表達對辛勤勞動的人民教師的敬愛之情。至此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全面升華。
四、 象徵引申法 即運用象徵的藝術手法,使主題思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這種方法要求作者選取自然界中富有特點的事物進行充分的描寫、議論,然後通過相似的聯想,由自然界的事物引申到人類的社會生活,用自然界的事物所呈現的特點來象徵人的某種精神品質或性格特徵。如茅盾的《白楊禮贊》、楊朔的《荔枝蜜》等散文就是運用象徵引申法使主題升華的典範之作。《白楊禮贊》先極力表現白楊樹的「正直」、「朴質」、「倔強挺立」、「努力向上」等特點,然後運用相似聯想,用白楊樹來象徵北方的農民、象徵廣大的抗日軍民,由對白楊樹的贊美上升到對抗日軍民的精神和意志的贊美。升華後的主題使《白楊禮贊》更具有藝術的魅力。
五、 警策歸升法 這種方法就是用警策的語句對全文進行歸納概括,使文章的主題上升到某一歷史或哲理的高度,從而給人以歷史的借鑒或哲理的啟迪。運用警策歸升法除了要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言之有物的敘述、描寫外,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寫好警策句,因為警策句直接體現了文章的主題,警策句的精闢與否影響著主題的深刻程度,決定著文章的優劣。警策句以有作者自己的獨到見解,獨特感受又具有普遍意義為佳。《紫藤蘿瀑布》(宗璞)由紫藤蘿花帶給「我」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而感悟到生命的永恆,而這一主題就是由「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一富有哲理的警策句來提升的。《在聲音的世界裡》(王蒙)最後一句「人生因為有音樂而變得更美好,更難於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嗎?」就是精闢的警策句。它不僅激起人們對音樂的熱愛,更道出了音樂神奇的力量,給人以啟迪,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望採納
8. 作文讀後感升華感情意思是
要達到能夠結婚的狀態,需要兩個人都達到自我內心的安定:對新鮮的異性不再蠢蠢欲動,對生活的前路不迷茫,已經體驗或經歷過的感情抑或其他事達到自己預計的分量,決心靠譜而安心過日子了。這才是可以結婚的時刻。
9. 升華在寫作文時,怎樣才能做到主題升華
主題的升華指的是擴大作品所敘事件的意義、提高主題的容量,使文章的意旨能夠進入一個更加開闊、更加高遠的境界的手段和過程。
主題的升華指的是擴大作品所敘事件的意義、提高主題的容量,使文章的意旨能夠進入一個更加開闊、更加高遠的境界的手段和過程。
古代許多文學家都以精闢的見解論述了主題升華的意義。明人歸有光說:「題意平常,若泥此發揮文字,卻無味矣。」並指出,「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畫上書畫,愈出愈奇,方為妙手。」這也就是說,好的文章不應當就事論事,而應當在敘事描寫的基礎之上另開新境,升華主題,將整個文章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彷彿劉鶚《老殘游記》里白妞的說書,「漸漸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這樣的文章必能使讀者「暗暗叫絕」,拍案稱奇的。
散文主題升華主要體現在文章的結尾處,雖文字不多,卻有一字千鈞之力,發人深省,給人啟迪。著名散文家楊朔的《荔枝蜜》就是這類作品的代表作。文章在描繪荔枝林、品嘗荔枝蜜、采訪養蜂場之後,文章結尾處奇峰迭起,筆鋒一轉,由贊美蜜蜂進而深情地贊美勤勞朴實、默默奉獻的農民,最後又以「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小蜜蜂」,使文章又翻新意,主題得到了全新的升華。
散文主題升華的方法有很多,本文只說其中最常用最為有效的兩種方法。
一種叫做聯想擴展,點明題旨。
在散文創作當中,有大量的名篇都運用了象徵寓意的手法。和楊朔的《荔枝蜜》一樣,這類作品都運用了聯想擴展的方法在篇末點明題旨,把主題升華到一個全新的境界。如賈平凹的《丑石》,作者先寫丑石之「丑」,接著寫原來這塊丑石乃是殞石,有著非凡的經歷,曾經「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人們「仰望過它,它給了人們光明、嚮往、憧憬」。篇末由丑石聯想擴展到社會,極力地贊美其名曰那種「不屈服於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使作品的主題得到了全新的升華。
聯想的方法有:相似聯想,如茅盾的《白楊禮贊》由白楊樹的朴質、堅強不屈聯想到北方的農民,再由此聯想到我們中華民族在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朴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接近聯想,如袁鷹的《井岡翠竹》由井岡山的毛竹聯想到井岡山的人民;因果聯想,如彭荊風的《驛路梨花》由哈尼族小姑娘做好事聯想到全國各條戰線的人民學習雷鋒為人民服務。
閱讀典範例文:陶鑄的《松樹的風格》、茅盾的《白楊禮贊》、楊朔《荔枝蜜》、《茶花賦》、賈平凹的《丑石》。
寫作訓練題例:《鎖》、《小草》、《石子頌》、《蠟燭的美德》、《粉筆禮贊》等。
一種叫做峰迴路轉,點化開拓。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優美散文,文章大段大段地描繪了洞庭湖的景色和人們不同的覽物之情。並以近乎凡夫俗子的眼光觀物、思想,幾乎把讀者帶入了一個雲遮霧障的境地。直到篇末,作者一反先前的情調,奏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慷慨激昂之詞,這對讀者來說真可謂是廓清迷霧,驚世駭俗,開拓了一個全新的境界。作者這樣構想,彷彿把作品的主題藏匿於深山之顛,需要我們經過峰迴路轉、穿雲破霧才能採摘得到。
當然,主題的升華首先得力於作者思想的升華。沒有作者高尚的思想境界就不可能有升華的主題。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戰勝了種種糊塗的觀念或者說是世俗偏狹,才能寫出讓讀者領略瑰麗風光的優秀作品。
閱讀典範例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俄.柯羅連科的《火光》、宗璞的《紫藤蘿瀑布》。
寫作訓練題例:《登山》、《夜行記》、《……的感悟》。
使作品主題升華,必須還要注意:第一是意在筆先。構思散文,當全局在胸。無論敘寫事件還是描繪景物,都要成竹在胸,沒有事先的深思熟慮,決不可能錘煉出驚世駭俗、發人深省的主題。第二是注意鋪墊。升華主題,決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認真地研究這些古今範文,我們不難發現一點,篇末點睛,全在於全篇都在畫龍,有了篇末的點睛之筆,整條龍就可以飛騰起來,而事實上前文的努力都是為這篇末的點睛之筆服務的。彷彿是唐代名畫家吳道子畫的鍾馗,勁道全在小拇指上,全身的力道、身姿、眼神,莫不集中於這小拇指上。
10. 如何使作文做到感情真摯動人
一、要學會體察真情
所謂真情實感也即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情感從生活中來。自然、社會、人生都是寫作的沃土。因此,要表達真摯動人的情感,就要學會觀察體味生活:一要學會找生活的「動情物」。即善於發現生活中蘊藏著真摯情感的實物載體,大至長江黃河,小至書簽楓葉,只要能引發情感的波瀾,都可以之為媒,譜寫華章。二要學會抓情感的「觸發點」。人的喜怒哀樂等情感的爆發,往往有其特定的觸發點,也許就是突然出現的一個人,或是不經意中的一句話,我們如果能採摘這些觸發情感波瀾的「點」自然能讓「真情」之花綻放。
二、要敢於坦露真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在對事物的觀察中,我們要盡可能的傾注自己的情感,情注於景,情寄於事,情融於理,用情構築,文章才會有血有肉,寫出來的東西才會來得獨特、來得動人。好的文章都是作者濃烈感情的結晶。坦露真情,首先要進入角色。能否進入角色是作文成敗的關鍵。只有進入了角色,才會熱情飽滿地十分投入地敘事抒情議論,才能把內心的那份真摯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其次,要赤城相見。無論是寫記敘文還是議論文,都要像與知心朋友談心一樣,推心置腹,苦口婆心,才能成就動人之作。如果隔岸觀火,隔靴搔癢,絕對成不了佳作。再次,要不怕出醜,要敢於家醜外揚。每個人都曾做過一些錯事,敢於亮醜並戰勝丑,這樣的心靈是美麗的,是崇高的,也是最能撥動讀者心弦的。
三、要善於升華感情
作文要真正動人心弦,光是作者有一腔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睜開自己的一雙慧眼,去發現真情的載體,體悟真情的火花;還需要拿起自己的一枝妙筆,來巧妙的表達生活的真情,綻放真情的光芒。
1.在細節描寫中繪出真情。列夫托爾斯泰說:「藝術起於至微。」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顯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藝術價值的細節。成功的細節描寫往往能達到「一瞬傳情,一目傳神」的藝術境界。如:一位同學寫自己的母親……眼睛愣愣地看著我,那是什麼樣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縷晨曦對嬌花的撫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風對碧水的溫柔,那是夏日晚霞對嫩柳的輝映,那是秋夜月光對修竹的依戀,那是冬日裡的朝陽與小草的交談!這個細節,運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媽媽對我的關愛。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之一,就在於父親蹣跚地努力地穿過鐵道爬上台階為我「買橘子」的細節描寫。我們在寫作中也可設置這樣的細節描寫,通過細節描寫細致入微地描繪出人物內心世界的變化,從而展現人物的思想感情。
2.在敘議結合中深化真情。要寫好真摯的感情,就必須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起碼必須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抒情自不待言,我們可以根據文章內容的不同、自身性格的不同,選擇適當的抒情方式,或直抒胸臆,或間接抒情。描寫,特別是細膩的心理描寫,對表達感情無疑也有直接的功效;適當的議論能使所抒之情得到升華。具體的記敘,是抒發感情的依託;抒情描寫議論若不與記敘相結合,情感的表達就會缺乏必然性。在寫作中,如果能恰當的運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表情達意,定會使文章激情盪漾。
3.在文體選擇中巧顯真情。近幾年的中考作文都是題意作文,文體不限,考生完全可以選擇相對適合傳情達意的文體來走表情傳意的捷徑。在諸多文體中,書信體相對較容易表達對對方的感情。平時無法傾訴的情感、無法溝通的理解、無以言傳的深情、迫切需要的幫助與關懷,都可以書信的方式來進行確切的表達。2007年湖北荊州一位考生寫的滿分作文《給媽媽的一封信》,採用便於直抒胸臆的書信體與媽媽展開了一番心靈交流,作者以誠懇、寬容的態度寫出了自己對媽媽的看法,也表達了對媽媽的真摯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