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描寫三月景色作文
又到了陽來春三月,花紅柳綠的時節自。萬物復甦,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我拿著相機到戶外,想要拍下這初春的美麗景色。
幾只活潑的小鳥在路邊、牆頭上輕快的歌唱著,花兒、草兒也爭相從濕潤的泥土中鑽出,隨著柔和的春風輕輕搖動著身體。空氣中彌漫壤的氣息和草的清香,纏繞在樹梢上。各種樹的枝頭都像是被頑皮的孩子點了幾筆顏料,星星點點的嫩綠點綴著河邊的小路。河水早已解凍,朝著散發光芒的太陽奔去。河邊的垂柳甩了甩美麗的綠色發辮,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幾枝柳條垂到水面上,畫出一道道漣漪。
我欣賞著著美麗的春光,舉起相機,「咔嚓」拍下了這春季的美景,將鳥兒的叫聲、春風的吹拂都收錄到了相機中,將這一瞬間定格為永恆的美麗。
記得有一次去廣場看煙花。一枚枚煙花彈升到夜空中,突然綻放,五顏六色的火光組成花朵的形狀,鑲嵌在夜空中,如鑽石一般光芒耀眼,但這奇幻的景象只維持了一秒。隨即火花散落下來,留下一道道金色的痕跡。
生活中有無數美麗的瞬間:太陽的東升西落、漫天的火燒雲、曇花一現、極光……有無數美麗的瞬間值得我們去珍惜。一瞬間的美麗總是美好卻短暫,令人回味無窮。我們要學會抓住身邊美麗的瞬間,學會將瞬間升華為永恆。
Ⅱ 三月的到四月景色作文600字
日歷一篇一篇的撕下,彷彿,多撕一篇,天氣就暖和一點,綠也多一些。春自然也就多一點。慢慢的,慢慢的,日歷已經撕到了三月。 春天的雨是美麗的、柔和的,它輕輕的滋潤著大地,撫摸著大地,小聲地呼喚著大地,在人們不知不覺的時候,春天的雨把路邊的樹,公園里的草,悄悄的染綠。 風和雨總是結伴而行,早上的時候,風略帶一些寒氣,它給人很清新的感覺。吹呀吹,叫醒了萬物。樹梢綠了,大地綠了,連高聳的樓房的平台也綠了。 在風的吹拂下,雨的滋潤下。漫山遍野的花朵睜開了眼,一朵、兩朵,一叢、兩叢……連成片,匯成海。人們面對這藍的、紅的、黃的……氣勢磅礴的花海洋,煩惱沒有了,憂傷沒有了。 去看看天空吧!怎麼天空也是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呢?啊,那是孩子們放的風箏。在藍天白雲襯托下,千姿百態的風箏瀟灑自如地飄舞著,多麼使人心曠神怡的景象啊!孩子們鮮艷的服裝,歡快的笑聲,也成了春天美麗的風景。春天屬於孩子們,他們同時也在努力地打扮著春天,增添著春天的色彩。 在公園里,草坪還是一塊黃,一塊綠的。在黃色的草坪上,看到還有零零星星的、枯黃的的小草,他們折肢斷臂、垂頭喪氣的。那是冬天留下的痕跡。彎下腰去仔細看,會有新奇的發現,嘿!裡面卻是綠的!原來外表枯黃的小草也在孕育著,孕育著更美的春天。我終於明白了春天的色彩為什麼這樣豐富:是春姑娘手中的蠟筆勤奮地揮動著;是可愛的孩子們天真地打扮著;是枯黃的小草默默的孕育著。我希望這美麗的陽春三月長駐人間。
Ⅲ 家鄉三月的作文四百字
清晨,我來到地里,眺望田野,霧色茫茫,隱隱約約望見蘆葦,樹木的影子,彷彿來到了人間仙境。過了一會,太陽公公用無數耀眼的光輝揭開了田野神秘的面紗。萬道金光射來,田野的臉龐顯得更加清秀,美麗。你瞧,可愛的油菜們掀開了雪白的被子,伸了伸懶腰,排著整齊的隊伍,精神抖擻地做起了歡快的早操。一陣微風吹來,綠葉間突然閃動出點點星光,定睛望去,呀,原來是幾朵黃燦燦的油菜花!真不知道春姑娘是怎樣調出這么迷人的黃色的!再濃一點點,就不會這么鮮嫩,失去透明感;稍微淡一點點,又不會如此燦爛,就少了著明亮與歡快。 我來到路邊,陽春三月,下過幾陣蒙蒙細雨,路邊的泥土濕濕的,散發著淡淡的春的氣息,嫩綠的小草從大地媽媽的懷抱里探出小小的腦袋,忘情地欣賞著這詩意的美麗春天。一旁的蠶豆正迎風茁壯成長,微風中,葉子寶寶們互相拍著手掌,和著節拍,唱著歡快的歌兒。一隻只似曾相識的小燕子,特地趕來參加春天的盛會,他們披著烏黑光亮的羽毛,展開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在三月的天空快樂的飛翔。它們剪刀似的尾巴,裁剪出楊柳鵝黃的嫩芽,那嫩芽像少女朦朧的睡眼,婀娜多姿的迎接燦爛的春光。春天裡,拔節的不只是小草,也有我們的夢想;在春天裡,成長的不止是禾苗,也包括我們的感悟。讓我們懷揣著一份陽光的感動來擁抱春天,把春的消息化作滿腔憧憬,把新的祝福化作滿懷豪情,在春天播種下汗水浸潤的信念,在秋天去收獲果實累累的希望!
Ⅳ 家長鄉三月的美景作文400字
應該是世界上最平凡的植物了。
模樣矮小,隨處可見。似乎在涉及生命力的話題時,人們才會順帶著想起草這樣一種植物。即便如此,人們也是將所有的草作為一個整體形象來談論的。
其實,每一棵草都有它獨特的一面,路邊、牆角邊、曠外的野地上……每一棵小草都如此不同。這棵只有短短的一截,摸上去硬硬的,還有點刺刺的感覺,那棵葉子長長的,姿態嫵媚,一顆露珠從它身上滑過,「啪」的一聲掉在地上……
這些都是我童年看過的摸過的不同的小草,長大後,小草就只剩下了一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模樣。
有很多東西,因為離我們太遠,所以看不清,就像星星;
有很多東西,因為離我們太近,所以被忽視,就像小草。
星星一直在閃爍,小草也年年綠遍大地。平凡的小草不會因為自己的渺小而放棄自己對生命意義的追求。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草葉集》,那真不愧是一部偉大的詩篇,整體的合一,個體的並存,交織成了一篇歌頌生命的樂章。沒錯,就像那小草,作為個體,每一個渺小的個人都在演繹著各自生命的精彩華章;作為整體,平凡而偉大的普羅大眾在時間的長河中時隱時現,卻一直推動,並創造著整個人類的歷史。
沒有一棵棵普普通通的小草,就沒有年年綠意盎然的春天,沒有一個個平平凡凡的人,就沒有這精彩紛呈的世界。
Ⅳ 【漫步在三月里的春光里】的作文字數不限
曾想把美景留給希望,而美景就在眼前,曾想把快樂留給自然,而快版樂就在身邊。
三月權里,讓我感受到了和煦的春風拂面而來,溫暖的陽光灑滿街巷,萬物復甦,綠意淺淺,經過一場短暫的春雨,彷彿歲月的塵土被沖淡了許多,清新的空氣,蔚藍的天空那麼明朗,相互追逐的鳥雀飛落在樹枝上鳴叫,似呼在提醒那生機勃勃的綠色就要鋪滿大地,百花盛開不會很遠。多麼美好的自然春光啊。
我對大自然美景充滿了無限的嚮往,繁忙的瑣事和無奈的憂傷使我差點忽略了眼前這三月里美麗的春光,是遠方的友情喚醒了我對自然的渴望,美好的祝福與深深的牽掛如一股股暖流沖走我內心的寒涼,倍感溫暖,感動使淚水再次流淌。非常謝謝我真誠的朋友,出色的文筆,讓我贊嘆,從你們對人生的感悟中我常常得到啟發,你們有一顆美好善良的心,你們真摯的友情我會永記在心裡,無論我在何方,都不會錯過每一個明媚的春天,一直伴隨你們在網路博中。
三月里的情懷與春色撫平我內心的憂傷,感動與微笑留住三月里的春光
Ⅵ 三月份描寫春天汾河景色的作文
春天的白河
春天到了,冬天走了,一切都是欣欣向榮的樣子,白河也恢復了勃勃生機。
春天的白河,是一道風景線,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你瞧,白河兩岸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鶯歌燕舞。小樹弟弟那以往光禿禿的枝條抽出了綠油油的新葉,柳樹姐姐悠閑地在岸邊梳理自己一頭秀麗的長發。草地上,五顏六色的鮮花盛開著,紅的似火,黃的賽金,紫的像霞,白的如雪……美麗極了!遠來看似死去的小草也長出了綠色的嫩葉,揮舞著手高興地向人們喊道:「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河裡的水清澈見底,一簇簇「鮮花」在河底隨著水流搖曳,像展開了一幅畫卷,讓人無比陶醉!
春天的白河,還是一個游樂場,一個快樂的游樂場。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正在草地上跑來跑去,稚氣的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一串串銅鈴般的笑聲回盪在空中。遠處,幾只小船帶著一個個興高采烈的女孩在碧波粼粼的河面上漂盪。
早晨,一輪火紅的太陽即將升起,恰似千萬顆珍珠撒在河面上,把整個白河都染成了橘黃色。一群鳥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飛來飛去,一會兒喝水,一會兒把頭伸進水裡「洗臉」,好像被白河的景色給迷住了。
晚上,白河的景色更是別具一格。啊,兩岸燈火輝煌,華燈齊放,把整個白河打扮的像一位花枝招展的少女。皎潔的月光照耀著白河,一層面紗縈繞在白河上,讓這春天的白河朦朧中含這清秀,漂渺中透著神秘。
啊!我愛白河,更愛春天那如花似玉的白河
Ⅶ 一篇關於《三月份的春天》的作文
三月的春天很美,春風拂過,萬物復甦,綠色的草地,嬌嫩的葉子,澄澈的河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都閃閃發光,令人感到清爽舒適。
鄉下的小河清澈見底,可以看見河裡碎石上的青苔,也能看到一些在水裡正游得歡快的小米魚,小小的,不及手指大,那樣的可愛動人。小河裡的水草也正是長得旺盛,它們都是喜歡陽光的,所以在這個季節都爭先恐後的綻放出生命的綠。
三月的春天,躲在春風里,來到池塘,吹皺一池春水,來到河邊,泛起圈圈漣漪;一會兒讓小草搖頭晃腦,一會兒讓樹枝舒展身姿。而鳥兒借著春風,賣弄著自己清脆的喉嚨,花兒借著春風舒展自己美麗的容顏,樹兒借著春風換上最鮮艷的時裝。
站在小河邊,靜觀水車轉動心的浪花,讓歡樂同風一起彌漫,溢過心房,追尋一片浮游的白雲。或許,我力微得只能在你離群索居時才會用心感悟,僅僅能在你疲累時把腳步慢下來,停下來,離開街市糟糕的臟亂差,享受片刻的怡然。
三月的春天,剪一身嫩綠,招搖在草地、在山林里;又會披一身金黃,耀眼在田間、山頭。今天穿一身素白,明天又是一身粉紅。這三月春天,溫軟朗潤如大家閨秀,花枝招展如小家碧玉。這三月春天,是「儀靜綽態」的花仙子,三月的春天,是「巧笑倩兮」的小妖精,這春天三月啊,是 「美人若兮,顧盼流離」的俏姑娘。它笑著,走著,款款而來。
寧靜,清純,風潔花香,天藍人和,是綠的海,花的海,錯落有致的林海,盪漾起無邊歡樂與溫馨的海。腳步輕盈飄逸,生怕碰倒一瓣花,磕痛一棵草。一個人靜靜淘洗心情的,在曲徑,在溪旁,在樹蔭與花的錦簇中。狹小的心事,是完全可以實現對流的。
三月的春天,邀上親朋,時常流連於花海林中,看一場花的盛事,陶醉在花海里;聽一場鳥的歌會,相忘於紅塵俗事。正是「三月春天花滿枝,風輕簾幕燕爭飛」的時候,看蝴蝶翩翩起舞,看燕子銜泥築巢。只有花與草,樹與石,水與岸的交融。精神同心靈的交融,陽光、清風、溫暖,與寧靜的交融。
決不辜負這大好的春光,不是醉在花海林中,就是樂在鄉野田間中。采蕨菜,拔春筍,挖薺菜,扯胡蔥,折野花,這鄉野田間,有做不完的趣事樂事。采一束蕨菜,就是下飯的素菜,扯一把胡蔥,又是煮魚的最佳作料。折幾支野花,插在花瓶里,於是,鄉野的清風,隨著野花,彌漫在我的房間。走在鄉野田間中,遠山迤邐而去,紅磚瓦屋,或是瓷磚洋樓,依山而建;青山綠水之間,不緊不慢耕作的老農,俶爾飛逝的小鳥,我的心也隨之或安靜或飛翔。此時此景,優哉游哉。
空曠、純凈得溫馨、寧靜得悠遠的精神之所。當你悶了,煩了,苦了,就抽身緩緩地來吧。這里沒有圍牆與門扇,隨時愉悅或是懊惱地離去。不論你尊卑貧富,無分得意落魄,只要你釋放了心情,放輕了包袱,獨品瞬刻的空寂。在紛擁的紅塵中,一縷淸新,一片關愛,一份靜謐,慰我堅守。
鄉下的春天,沒有名山古剎,沒有樓台軒榭,沒有白堤蘇柳,沒有潮起潮落,也沒有結著愁怨的丁香姑娘。這里只有低矮的丘陵,狹窄的河流,簡陋的水車在輕輕地轉動。山上有花有樹,水裡有魚有蚌,田間有草有菜,空中有燕有雀。
輕盈、飄逸、纏綿,或是徜徉,心釋然了,就有了風一樣輕快的心情,藍天白雲下,蒼穹高亢,目視遠方,張開雙臂,放縱激情,有蔚藍色的天天空,任你遨遊。
Ⅷ 3篇5000字作文
龍,是祖國的象徵,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就是華夏兒女泱泱的氣節,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母親,那就是中國!
一想到祖國這個字眼,我就會感到無比的激動,那壯麗的山河,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良的傳統……無不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祖國,你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美麗神話:四大發明令人驚嘆,萬里長城舉世矚目,神舟六號遨遊太空,北京奧運成功舉辦,抗震救災眾志成城……這些怎能不讓我們中華兒女倍感自豪?回首往昔,在我們遭受外國人的欺凌時,你一次又一次地從危險困境中走出來,因為你心中有我們,有人民!你用偉岸身軀來保護我們,我們也要回報於你:愛你,保衛你。
從我懂得要愛國的那一天起,「李大釗」這個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1926年3月,李大釗為了拯國家於危難,救人民於水火,領導並親自參加了北京人民反對日、英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張作霖、吳佩孚的斗爭。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府製造了「三?一八」慘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繼續領導黨的北方組織堅持革命斗爭。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逮捕了李大釗等80餘人。李大釗備受酷刑,在監獄中,在法庭上,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反動軍閥不顧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悍然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李大釗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時年38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華夏兒女的鋼筋鐵骨養成了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像李大釗這樣「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英雄在我們祖國有何止他一個:精忠報國的岳飛、收復台灣的鄭成功、兩彈一星的鄧稼先、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無數仁人志士用碧血丹心譜寫了一曲曲愛國之歌。他們就算死也要為祖國效忠。
同學們,我們應該為生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為這些民族之花而驕傲!我們少先隊員也要向這些愛國者學習,就算不能為祖國死,也要為祖國盡自己最大的力。愛國,不應該流於形式,它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我們要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不踩踏花草;節約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張紙,節約每一度電……我們從小就要樹立遠大的理想,那就是報效祖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想到祖國以前受到的種種屈辱,我就會在心中燃起一團團熊熊烈火。我在心底里不斷地說:「加油,自己;加油,祖國!」我深知:報效祖國需要有強健的身體,豐富的學識,高超的本領。因此,我要珍惜現在的每分每秒,抓緊鍛煉身體,努力學習功課,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掌握豐富的知識,增強創新意識,准備著,時刻准備著——為建設祖國,振興中華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祖國,你將永遠會在我心中佔有崇高神聖的地位,因為如果沒有日益強大起來的你,就不會有我們大家現在的幸福生活,祖國,我永遠祝福你!
1、絢麗多彩的服飾
①剛建國時期——新舊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國剛成立時,人們的服裝上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樣式。城市市民一般穿側面開襟扣扣的長袍,婦女穿旗袍。農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對襟短衣、長褲,婦女穿左邊開襟的短衫、長褲,有的還穿一條長裙。當時人們做衣的面料多是機織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還時行西裝和中山裝。晚年的孫中山經常穿的服裝在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中間顯得格外突出,人們把這種服裝稱作中山裝,並把它的款式與孫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則聯系在一起,比如四個口袋象徵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袖子上的三顆紐扣則代表民族、民權和民生三民主義,中山裝成為國民革命的象徵,實際上國民黨早已叛變革命。
新中國成立後,穿衣打扮與革命緊緊的聯系在一起。西裝和旗袍被看作資產階級情調,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消失了將近20年。中山裝和列寧裝成為人民的普遍選擇。開國大典時,新中國的領導人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集體亮相,毛澤東和他身邊的領導人穿中山裝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矚目。男性穿中山裝,顯得莊重、精神。中山裝十分正統,上衣的紐扣很多,四個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樣式過於呆板,缺乏創新。後來演變成經過一定改進的人民裝。也就是從那時起,一種來自蘇聯的雙排扣制服——「列寧裝」,在參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來。它因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後常穿而得名,樣式為西裝開領,雙排扣,各有三個紐扣,腰中束一根布帶。這款服裝後來竟成了無數中國女性最崇尚、青睞的「時裝」,其中,革命女幹部幾乎是人人必穿列寧裝,以顯示其革命。
②改革開放前——樸素單調
50年代的人們崇尚勞動最光榮,樸素是時尚。年輕姑娘們曾一度愛上了男式背帶工裝褲和格子襯衣。1956年,三大改造開始轟轟烈烈的進行,人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的時候,流行的色彩也從藍色、灰色變得豐富多彩了。從蘇聯傳入的連衣裙「布拉吉」成為最受歡迎的服裝。布拉吉裙在中國的流行,得歸功於一位蘇聯的領導人。這位領導人來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的服裝不符合社會主義大國形象,「女性應該人人穿花衣,以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面貌」。於是,色彩鮮艷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麗的風景。
在講求勤儉的年代,美麗的服裝大多是家庭製作而來。巧手的姑娘和母親們按照畫報上的服裝裁剪式樣,自己動手,使軍裝變得合身,棉布襯衣變得漂亮。而此時的中山裝成為中國最莊重也最為普通的服裝,那時擁有一套毛料中山裝是令人羨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裝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兩支鋼筆,則是有知識、有文化的表現。後來,有人根據中山裝的特點,設計出了款式更簡潔、明快的「人民裝」、「青年裝」和「學生裝」。還有一種稍加改進的中山裝,就是將領口開大,翻領也由小變大,很受人們的歡迎。當時,共和國的領袖毛澤東就特別喜歡穿這一款式的中山裝。以後,國外有人便將這一款式的中山裝稱作「毛式中山裝」。從那時開始,中山裝的流行持續了近30年的時間。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國歷史上最艱苦的時期,由於三年自然災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減產,棉布定量為每人21尺。人們買服裝、棉布和日用紡織品都要憑布票,為了盡可能地節約,購買服裝的標準是耐磨和耐贓,灰、黑、藍色成為街頭流行色,千篇一樣、季節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裝樣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畫家曾經形象地描繪出「人人一身藍」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時,擁有一套軍裝是那個年代無數年輕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歡穿一身草綠色的軍裝,頭戴草綠色軍帽,肩挎草綠色書包。這一身在當時來說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頭的了。當然,艱苦樸素還是那時最主流的時尚。為了表現自己的艱苦樸素,有人甚至將新買的衣服在水中做舊,或者在並未被損壞的衣服上打上幾個補丁。這種今人看來相當可笑的行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時。當時的順口溜是這樣說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還有一首歌,也同樣飄盪在建國初期的大街小巷:勤儉是咱的好傳統呀,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離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單一的年代,人們的愛美之心也依然會流露出來,一位攝影師把這種流露稱之為「擋不住的春光」,這種自然而然傳遞出的美的追求,是一個時代留在人們腦海中深深的印記。
③改革開放以來——豐富多彩、時尚個性
改革開放以來,服裝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樣化,面料、質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98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三個年頭。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穿著越來越豐富,色彩也從單一的藍色灰色變得五顏六色。當時上映的國產故事片《廬山戀》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影片。久違了的愛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穎的時裝,都令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她在影片中換了多少套衣服,成為當時年輕人討論的熱門話題。這一時期,戴太陽鏡、留長頭發、穿喇叭褲、蝙蝠衫成為時尚,很多人看不習慣,但年輕人卻從中找到個性和自我的感覺。
1981年成立的中國大陸的第一支時裝模特隊成立,盡管當時只以「服裝廣告藝術表演班」的名義招生,但令舉辦者感到意外的是前來報名的人數是預計的四倍。三年後,這支表演隊出訪歐洲,引起了轟動。西方輿論驚呼:「毛澤東的孩子們穿起了時裝!」來自中國的時裝旋風,帶給世界一個開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在美國洛杉機奧運會上實現「三連冠」的時候,北京流行起了運動裝。色彩鮮艷的運動裝成為愛美的人們首選服裝。人們幾乎隨時隨地地穿著運動服,甚至還成為了學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廠服。
90年代,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們的服飾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為一種時尚。
從服裝的變化上,我們看出了時代的進步和人們內心觀念的轉變。服飾的變化是以經濟的發展為前提的,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以往的「從眾」心理到「追求個性」。服飾的變化是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表現。
2、日益豐富的飲食
有一句話叫「民以食為天」,可以說人們將「食」作為生活的最低標准,同時人們也將「食」作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從「食」的變化中,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貧富盛衰,可以體味社會歷史的變遷。
①剛建國時期——生活貧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飯
②改革開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匱乏單調、票證盛行,人們營養不足,有些農村沒有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
糧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50年代初,我國糧食短缺。中央政務院於1953年10月發布命令:全國實行糧食計劃供應,採取憑證定量售糧辦法,糧票出現了。北京從1960年8月起全市飲食業實行憑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製品、蔬菜也實行限量供應。這一時期票據種類繁多,除了糧、油、布票,還增發了補助豆票、糕點票、高級腦力勞動者補助油票、節日補助油票,有些地方還發放過煤球票、冰棍票、煙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證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質短缺的時代,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才能憑票購買一些糕點糖果、干貨果品,而且分量都極少。
提問:書上112頁人們為什麼要使用票證?
生答:因為生產力水平不高,物質供應緊張,需要用票證限制人們的購買力。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蔬菜緊缺,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人們往往以胡蘿卜充飢。由於缺乏最基本的營養,人們都有些浮腫。
③改革開放以來——不但吃飽,還可以吃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紀90年代以來,糧食供求走向市場,糧票消亡成為歷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後停止使用糧票,糧票全面退出歷史舞台。一些象徵短缺經濟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繼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這些時代象徵已經成為收藏家手裡的珍品。
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地豐富了,菜場、超市、大賣場,琳琅滿目的食品應有盡有。人們對於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科學衛生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如今卻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動腦筋」: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為什麼如今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為過去人們食物匱乏,只有野菜和粗糧,人們為解決溫飽並無選擇。現在食品供應豐富,人們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人們注意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和選擇綠色食品。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剛建國時期——居住條件極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積小,設施簡陋。如北方的大雜院,南方的亭子間等,十分擁擠雜亂,屋子小得給人以壓迫感。農村裡,北方內地多為土坯房、窯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舊,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時混居一室,衛生條件差。
②改革開放前——不斷改善,但居住條件仍較差
樣式統一單調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國初的破舊民居。一片片魚鱗狀的瓦片取代了破舊的屋頂,牆也不再是石磚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潔白的牆面。但房屋內部很少有裝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傢具,看上去簡朴整潔,洋溢著和諧寧靜。
③改革開放以來——居住面積擴大,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居住的需要,於是新型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樓房鱗次櫛比,猶如一座新城。
北京從1998年開始興建經濟適用房,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買得到、住得起」的選擇。通過經濟適用房,人們理解了什麼叫「破舊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沒有廚房、廁所,沒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進房屋質量有保障、小區環境優美、購物交通方便的新樓房。
今天,人們居住的選擇更多了,有高層住宅區,有復式樓,有花園小區,甚至還有單門獨院的特色別墅。當我們登上高樓遠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時,也可以體會到古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裝修也成為熱點,風格多樣的裝修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體現了人們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達的交通
①剛建國時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電車、汽車比較多見,黃包車,自行車是比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車和人力車。而農村裡,北方有馬車、人力板車,南方有航船、牛車,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開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車為主
「一五」計劃期間興建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國內地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國家整體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開放前,城市的交通資源極為有限,人們出行除了用雙腳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車和自行車了。但是公交線路少,車廂經常擁擠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當然是自行車,中國曾被稱作「自行車王國」,可見人們對於自行車的依賴。但當時的道路建設也十分落後,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開放以來——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增長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國,出行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買票難,乘車難,運輸難。因鐵路運輸能力的不足,當時的鐵路客運量每天超載50%,高峰時超出100%,每天有80萬人站著乘火車,而全國每年積壓的物資則高達1億5000萬噸,南北運輸的缺口達6000萬噸。
在民國時期,貫通南北的大動脈是京漢鐵路,而時代的進步使得它已經滿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斷決定:京九鐵路三年開通,並且京九鐵路的概念已經更新,南端的終點由江西的九江延長到了香港九龍。1993年5月2日,建國以來興建的規模最大、投資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鐵路干線開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鐵路全線鋪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計劃提前四個月,京九鐵路實現全線開通運營。這條鋼鐵大動脈跨越九個省市,緩解了南北運輸的矛盾,解決了鐵路運輸的瓶頸問題;它把即將回歸祖國的香港和北京連接在一起,維護港澳地區的繁榮與穩定;它穿過多個革命老區,給老區人民帶去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個國家交通現代化的一個主要標志。高速公路的擁有量,也成為衡量經濟發達程度的一項指標。1984年12月,滬嘉高速公路開始在上海興建,並於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車。這是我國第一條全線通車的高速公路,從此掀開了我國公路建設史上新的一頁。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國許多省區都在地區內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網。同時應該指出學生,便利的交通也帶來了城市發展中的環保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環境污染和交通阻塞問題。要求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撰寫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強環保意識,認識建設和發展生態城市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看到現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謂是生機勃勃,人群涌動,車流穿梭。這些交通工具也花樣繁多,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不僅有普通公交車,還有較為先進的豪華大巴、雙層巴士,車內還安裝了空調、移動電視);計程車招手即是,私家車也屢見不鮮,地鐵、輕軌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中發現出行的來回行程已縮短,道路也變得越來越通暢了……人們的交通觀念也大為轉變,假日旅遊增多,國內游、出國游開始由觀光型走向休閑度假型,並且出境旅遊變得越來越平民化,選擇也越來越多,而且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已越來越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個性化旅遊悄然升溫,人們放鬆心情度假,開始真正享受旅遊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