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一作文,幫我想一下思路,有以下3個題目
三個題目復都是大同小異的
(制1)寫你父母對你的愛,然後你想要回報他們
(2)寫友情,(例)不想讓朋友停止哭泣,只想給她一個肩膀一個擁抱,成為她眼中的淚,包容她的傷與痛
(3)寫你想成為一個能帶給每個人快樂的人……
『貳』 求一篇以「碰撞」為話題的作文。
多考場作文的話題,常以某個概念或概念間的關系表達形式出現。在審這類題目時,不少考生往往陷入無從下手的尷尬境地。缺乏「抓手」的寫作,常出現泛泛而談、東拉西扯的現象,題材撞車,立意陳舊,文體不明。如何幫助學生從雲里霧里走向「柳暗花明」呢?我想,不妨讓他們學點「碰撞」法。所謂「碰撞」,就是聯系,這種聯系的廣泛、科學和靈活程度,決定著文章在題材、立意和文體等各方面的獨創性、新穎性。
「碰撞」可以產生與眾不同的立意。有這樣一道作文題:《現代漢語詞典》對「和諧」一詞的解釋是「配合得當和勻稱」。音調、色彩、氣氛講究和諧,自然生態、人際交往、社會發展也講究和諧。請以「和諧」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和諧」是一個比較虛的概念。光從「和諧」這一概念出發,基本脫離不了「在人際交往中和諧是十分重要的」「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十分重要的」等這類一般性的立意。如果將「和諧」與其它詞語產生碰撞,如「人雲亦雲」「出類拔萃」「貧困」等,就會產生「和諧並非人雲亦雲」「要為出類拔萃者提供一片和諧的土壤」「消滅貧困就是為社會消滅不和諧因素」等這些富有個性的立意,為下一步的寫作奠定了基礎。
「碰撞」可以引出寫作題材。例如,某同學以「探索」為話題寫作,想到平時上學時媽媽經常關照要系好鞋帶,與話題相碰撞,產生了將「系好鞋帶」抽象為「探索前的充足准備」這層意思,思維空間得到了進一步拓展,寫作題材不斷引出,寫出了《請系好你的鞋帶》的文章,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是該文的一個片斷:
從小到大,每次我要出門時,母親都會提醒我:「孩子,系好你的鞋帶。」我知道,母親不僅僅是提醒我系好鞋帶,她提醒我的是做好充分的准備,再踏上征程。
……
美國科學家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因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而被雙雙授予諾貝爾獎。不要驚嘆於這兩個科學家年輕有為,殊不知,在探索之前,他們做了多麼驚人的准備工作。早在發現NA結構的十年前,兩人就開始收集各方面的科研資料,與數十位DNA研究人員合作、探討。經過漫長的猜想、比照、論證等准備工作,他們終於在1953年提出了有關DNA結構的觀點。沃森、克里克的探索終獲成功。試想,如果沒有前期充分的准備工作,沒有踏上探索道路前的厚實積淀,他們又怎能如此從容,如此輝煌!
探索,就像搭乘一列火車,在上火車之前,你要買好車票,收拾好行李,有充足的准備,你才能及時趕上機遇的列車,不錯失沿途的美景。所以,朋友,在你上路探索之前,請系好你的鞋帶!
「碰撞」可以產生文體靈感。這種文體靈感來源於立意或題材,因為後兩者會給作者提供一些十分妥當的敘述切入口。仍以話題「探索」為例,某同學在電視里看到了「動物世界」節目中一些紀錄片,發現這些敬業的外國攝制組人員為了拍出精彩鏡頭,不惜冒著危險與動物「零距離」接觸,時而親身爬進臭哄哄的狼窩拍攝,時而跟蹤毒蛇拍攝。與話題產生碰撞後,突然發現可以擬一封信,向這些可敬的攝制組人員詢問他們身上的探索精神來自何方,並作出各種猜測,在夾敘夾議中悟出當今教育的一些不足,結合自身體會提出一些建議,效果很好。又如以話題「目光」來作文,與詞語「我行我素」相碰撞,產生「他人的目光就是一種約束,一種評價,切不可我行我素,任意胡來」這個立意,根據這一立意,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及手中的素材,我們可以擬一封給某位親友的信,可以寫一篇演講稿,也可以寫一篇小小說等。
總之,通過「碰撞」,學生的寫作思路得以打開和拓展,學生的習作就會呈現出「千文千面」、氣象萬千的態勢。
『叄』 關於 碰撞的作文
多考場作文的話題,常以某個概念或概念間的關系表達形式出現。在審這類題目時,不少考生往往陷入無從下手的尷尬境地。缺乏「抓手」的寫作,常出現泛泛而談、東拉西扯的現象,題材撞車,立意陳舊,文體不明。如何幫助學生從雲里霧里走向「柳暗花明」呢?我想,不妨讓他們學點「碰撞」法。所謂「碰撞」,就是聯系,這種聯系的廣泛、科學和靈活程度,決定著文章在題材、立意和文體等各方面的獨創性、新穎性。 「碰撞」可以產生與眾不同的立意。有這樣一道作文題:《現代漢語詞典》對「和諧」一詞的解釋是「配合得當和勻稱」。音調、色彩、氣氛講究和諧,自然生態、人際交往、社會發展也講究和諧。請以「和諧」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和諧」是一個比較虛的概念。光從「和諧」這一概念出發,基本脫離不了「在人際交往中和諧是十分重要的」「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十分重要的」等這類一般性的立意。如果將「和諧」與其它詞語產生碰撞,如「人雲亦雲」「出類拔萃」「貧困」等,就會產生「和諧並非人雲亦雲」「要為出類拔萃者提供一片和諧的土壤」「消滅貧困就是為社會消滅不和諧因素」等這些富有個性的立意,為下一步的寫作奠定了基礎。 「碰撞」可以引出寫作題材。例如,某同學以「探索」為話題寫作,想到平時上學時媽媽經常關照要系好鞋帶,與話題相碰撞,產生了將「系好鞋帶」抽象為「探索前的充足准備」這層意思,思維空間得到了進一步拓展,寫作題材不斷引出,寫出了《請系好你的鞋帶》的文章,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是該文的一個片斷: 從小到大,每次我要出門時,母親都會提醒我:「孩子,系好你的鞋帶。」我知道,母親不僅僅是提醒我系好鞋帶,她提醒我的是做好充分的准備,再踏上征程。 …… 美國科學家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因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而被雙雙授予諾貝爾獎。不要驚嘆於這兩個科學家年輕有為,殊不知,在探索之前,他們做了多麼驚人的准備工作。早在發現NA結構的十年前,兩人就開始收集各方面的科研資料,與數十位DNA研究人員合作、探討。經過漫長的猜想、比照、論證等准備工作,他們終於在1953年提出了有關DNA結構的觀點。沃森、克里克的探索終獲成功。試想,如果沒有前期充分的准備工作,沒有踏上探索道路前的厚實積淀,他們又怎能如此從容,如此輝煌! 探索,就像搭乘一列火車,在上火車之前,你要買好車票,收拾好行李,有充足的准備,你才能及時趕上機遇的列車,不錯失沿途的美景。所以,朋友,在你上路探索之前,請系好你的鞋帶! 「碰撞」可以產生文體靈感。這種文體靈感來源於立意或題材,因為後兩者會給作者提供一些十分妥當的敘述切入口。仍以話題「探索」為例,某同學在電視里看到了「動物世界」節目中一些紀錄片,發現這些敬業的外國攝制組人員為了拍出精彩鏡頭,不惜冒著危險與動物「零距離」接觸,時而親身爬進臭哄哄的狼窩拍攝,時而跟蹤毒蛇拍攝。與話題產生碰撞後,突然發現可以擬一封信,向這些可敬的攝制組人員詢問他們身上的探索精神來自何方,並作出各種猜測,在夾敘夾議中悟出當今教育的一些不足,結合自身體會提出一些建議,效果很好。又如以話題「目光」來作文,與詞語「我行我素」相碰撞,產生「他人的目光就是一種約束,一種評價,切不可我行我素,任意胡來」這個立意,根據這一立意,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及手中的素材,我們可以擬一封給某位親友的信,可以寫一篇演講稿,也可以寫一篇小小說等。 總之,通過「碰撞」,學生的寫作思路得以打開和拓展,學生的習作就會呈現出「千文千面」、氣象萬千的態勢。
『肆』 作文《我與——有個約會》記敘文,可以寫什麼題材的請有思路的朋友幫忙想一下,急!!!!謝了
我與語文有個約會
『伍』 跪求關於拼搏的作文思路(記敘文)
如果說生命是浩淼無涯的大海,那麼拼搏就是迎著巨大風浪奮勇前進的力量;如果說生命是一座高山,那拼搏就是途中攀爬峭壁的過程;如果說生命是岩縫中的竹子,那拼搏就是艱難的頂裂石頭的執著與勇氣。
生命也許高大也許渺小,但生命因拼搏而精彩。
中國女排曾自豪地說過:「人生難得幾回博」。是啊!因有如此的信念,她們用球打響了世界。這種拼搏的精神難道不令人為之而鼓掌嗎?貝多芬雖然失聰了,但他因此放棄對音樂的追求了嗎?沒有,他反而奏出生命的輝煌,因為他敢於拼搏,與病魔斗爭而扼住了命運的咽喉。誰敢說他的生命不精彩呢?
也許有人會說,拼搏多累呀!在拼搏過程中還要經受種種磨難,這不是自討苦吃嗎?殊不知如果沒有拼搏,生命將完全失去意義。泰戈爾說過「沒有經歷過地獄的磨練,怎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勇氣?沒有流過血的手指,怎能彈出世間的絕唱?」只坐在那裡瞪著眼睛觀看別人生命的絢爛與偉大,而怕吃苦與拼搏,他永遠也不會「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他恐怕連顆小草都做不成,小草還有破土而出的頑強精神呢!
生命的偉大貴在拼搏,如果你想鍛造出生命的輝煌,應學會拼搏,並敢於拼搏。跟比你成績好的比試一把,賽個高低,你總是做不好的事與它拼一把,非要做好,你身上有不好的習慣就和它較個勁,一定要改掉它。相信如果這樣的話,你已懂得了拼搏,但有些時候拼搏的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料想的那般美好,但你仍應去奮斗,應有像《老人與海》中老人八十多次釣不上大魚仍堅持的頑強精神,這樣即使你的一生沒有太高的成就,但你的生命仍舊猶如金子般散發著光芒。
生命貴在拼搏,生命因拼搏而精彩。
『陸』 一篇作文的思路。幫忙想想
嗯,其實有一種方法,可以先按照議論文那樣理出思路,然後把自己融入進去,就可以寫成一篇以自己為主角的文章。不過似乎不太好施行…試試想一想吧,如果不能夠寫得太成功的話,下面提供幾種思路:
1.既然是記敘文,可以變成一片小小說。
首先要弄清楚經濟適用房和別墅的區別。然後可以以對話的形式展示出來經濟適用房「貴」在哪裡。這種對話的形式可以是節目主持人間的對話,可以是鄰里街坊間的對話,可以是現在作為高二學生的同學們在十幾年後的對話,還可以是購買了經濟適用房和別墅的不同房主間的對話…在對話中,將自己的想法(已經依照議論文的思路理清了)滲透出來。
2.也可以把自己想像成若干年後一個國家領導人,面對人民的呼聲作出的理性而深刻的解釋。這樣的話,應該會和議論文沾一些邊,而且也是篇記敘文,如果覺的「記敘文」的影子太少的話,也可以分成小標題寫,每個小標題都描述一些場景,這樣可能會更加「記敘」一些,這樣LZ在提示中的「實現全民富裕。
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這樣的思路就可以體現了。
3.另外,如果想要體現「居者有其屋」
「有恆產者有恆心」這樣的文言的中心的話,也可以想像為古人(杜甫、李白、白居易…)來游現代,看到了這樣的情況,發表了這樣的感慨,而作者可以站在古人的角度上,亦可以站在導游的角度上
祝寫作順利!
『柒』 幫我想個作文思路,急急急
你看啊,既然是風雨兼程,
就要有風有雨,既有眼淚又有歡笑,
既有淚水又有汗水,奮斗過努力過,悲傷過彷徨過,
蒼白過迷惘過,同時也拼搏過翱翔過。
『捌』 一篇記敘文 __________如此動人 幫忙想想題目吧 沒有思路
俗套一點:真善美/愛/親情/友情如此動人
勵志一點:磨練/困苦/艱難如此動人
感性一點:昨日/
曾經如此
動人
積極一點:未來/明日如此動人
……
還是自己好好想想吧……畢竟寫作文的人是你自己……
加油吧
~
『玖』 看了作文題目不知道怎麼寫 記敘文 不要範文要思路
如何寫好記敘文
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不容忽視,那就是:近幾年來,江蘇考生越來越忽視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要求,這是「話題作文」教學偏廢記敘文訓練、死摳「提示語」帶來的惡果。我以為,高考臨場記敘文必須強調3個基本要求:①必須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②必須有一兩個比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必須以記敘、描寫為主,特別要重視細節描寫,抒情和議論應當
壓縮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可以不發議論。這些要求,在7年之前可謂高中作文教學的「A、B、C」,人人都明白。然而,現在的高考記敘文,多為信馬由韁的「教文」,既不見「事」,又不見「人」。這種狀況,2006年的考生必須努力掙脫。
注意了以上3點,文字通順,結構完整,一般可得中等分數。怎樣才能充分發揮高三學生記敘文寫作的潛力和優勢,寫出比較優秀的記敘文來呢?我提示幾點供考生參考。
第一,在弄清「題意」後,圍繞「題意」在考場上迅速過一下自己的「人生電影」(以近期為主)。譬如寫《嘗試》,考生可以這樣問自己:這些時,我有哪些「嘗試」?熟悉的人中間有哪些「嘗試」?這些「嘗試」中,有哪幾個最令我動感情?其中,又是哪一個最令我心潮起伏,在考場上想起來都很激動?於是,你就鎖定「這一個」!這叫做「糊塗識別」,在走馬觀花中選定最惹眼、最勾魂攝魄的「生活之花」;也就是說,要在快速選材中丟棄「芝麻」抱「西瓜」。記敘文必須以情動人。考生自己不動情,寫出來的文字焉能打動閱卷老師?1988年考《習慣》,許多優秀記敘文寫了千差萬別、各具光彩的「好外婆」和「好奶奶」。這些考生的選材很聰明。他們在感情的「敏感區」中進行了快速「優選」——爸爸,不如媽媽親,「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不如媽媽的媽媽、爸爸的媽媽親,因為隔代之間的情感格外無功利,格外刻骨銘心!從「宣傳」效果上講,這種「材料」也容易讓閱卷老師為之共鳴,因為大部分中年老師會由此想到自己逝去或將要逝去的奶奶和外婆,心弦的共振便可想而知了!當然,我不是在此號召江蘇考生都撲向「好外婆」、「好奶奶」。我強調的,是要快速捕捉人類感情汪洋大海中最耀眼的「浪花」。其它如「鄉情」、「師生情」、「同窗情」、「手足情」等等,亦是考生們值得去搜索和覓取的「領域」。
第二,不要回到古代,不要復述經典。這一問題,我在2004年閱卷結束後就強調過了。然而,2005年依然有相當多的考生重蹈覆轍。為什麼呢?一個直接原因,乃是如此操作相當省事,相當方便。你考《山的沉穩,水的靈動》,我就從近年來學過的《語文》教材和輔助教材中找,立馬召喚到許多古代的山、古代的水,一會是李清照的「水」,「到黃昏點點滴滴」;一會是李太白的「水」,「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會兒是蘇東坡的「水」,「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寫來寫去,就是沒有自家的「自來水」,沒有家前屋後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去年考「豹尾」,成千上萬的考生一齊追捧一位古代大明星——項羽,他的烏江自刎確實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寫得大同小異,閱卷者很快產生了「心理疲勞」,一看到「項羽」就發「毛」!這是沉痛的教訓。這些時,我發現有些同學依然喜歡到現代文閱讀、古代文閱讀、名言名句中找「材料」。甚至到本試卷的現代文閱讀中找「材料」。這是很不明智的,這些「材料」多為經典,它可以幫助你提高綜合素養,提高審美水平,但不能拿來「改造」為臨場記敘文。如果這么做了,一個直接的後果是選材「撞車」,再一個後果是隔靴搔癢、融不進自我、無法產生動情效應(譬如被某些考生視為「終南捷徑」的「故事新編」)。拿來作議論文的「事實論據」如何呢?也不行。因為這些「材料」你知、我知,考生皆知,英雄所見略同,篇篇作文皆「點」此「睛」,這個「將」在閱卷老師的眼裡便很快貶為「小卒」了。我在七八年前提醒過考生,萬萬不可找那些「名人」(如袁隆平、王選)來「幫忙「;因為他們有名,一定會造成」追星族「,而「追星族」永遠是沒有個性的「陪襯」而已。現在,這個問題還得再認真講述一番,特別要講給那些選擇寫議論文的考生朋友們聽。
第三,如果你的生活中只有「青菜」、「蘿卜」,那麼,你一定得設法放一點「生活的味精」——生動的、感人的細節描寫,否則,一鍋「青菜蘿卜湯」,誰喝了也乏味。那年考《戰勝脆弱,選擇堅強》,要求考生必須聯系「自己」,同學們無法再求助古代名人或當代名人了。於是「實話實說」,數以萬計的考生老老實實地寫了自己面臨的最大「壓力」——考試。結果很不理想,幾乎千篇一律:快要考試了,本人挑燈夜讀,全家輕手輕腳,媽媽送夜宵,爸爸關了電視機,「拜拜」足球賽,終於考完了,成績不理想,老師在嘆氣,同學翻白眼,媽媽哭鼻子,爸爸吹鬍子,於是我痛苦,要振作,要堅強……這種作文,分明清湯寡水,很沒味道。怪考生嗎?不能全怪,因為他們的生活面就是這么大,他們面臨的「壓力」的確是「考試」。那麼,怎樣才能別開生面、使「大路貨」顯出一點新光彩來呢?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再復述一次。一位考生也寫「考試」壓力,也寫挑燈夜讀,明顯地落入了俗套。然而,他機智地增加了一點「味精」——夜讀中的「我」,突然發現書桌上的時鍾已經快要耗盡電池,那根長長的、瘦弱的秒針,正爬到「45分」那一格,再也爬不上去了;但是,它仍然在頑強地顫動、顫動,企圖向上攀升……啊,我就是這根長長的、瘦瘦的、生命不息、攀登不止的偉大的秒針啊!讀到這兒,閱卷老師的心弦被打動了,眼眶甚至有點濕潤。這就是作文中的「起死回生」,這就是頗有動情力的細節描寫,這就是奇妙的寫作「味精」,這就是我經常講到的高考作文中的「亮點」。有了「亮點」,你才能擺脫「隨大流」的困境,向「發展等級分」進軍!說到這兒,同學們會問了:何老師,這「味精」從哪裡覓取呢?我想,前面提及的古今經典、教材名篇、名言名句等等,只要你平時多讀、多記、多品味,它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給你提供「靈感」,提供「機智」。再者,在平時生活中,多一點愛心,多一點熱情,多一點榮譽感,多一點責任感,你就會覺得生活是有「味兒」的,你的記憶倉庫中就會有一些「芝麻雖小、香氣撲鼻」的有趣的生活細節,到時候快速「優選」,它們會呼之即出的。
第四,原汁原味地展示高三學生的生活畫面、酸甜苦辣、喜怒哀樂。這里強調的是「原汁原味」,不是過分理性地提煉出來的「蒸餾水」。就是說,哪怕帶有某些雜質、某種污染,也比那種純而又純的「H2O」好!我曾經戲說:撇開寫作技巧、知識面和詞彙量不論。高中生的記敘文不如初中生,初中生的記敘文不如小學生。為什麼?因為人長大了,就會多一些顧忌,多一些俗套,多一些粉飾,多一些「欲說還休」。所以,我不喜歡高三學生把自己裝扮成相當「成熟」的「小老頭」、「小老太」。應當充分展現一個本本色色、活蹦亂跳、童心未泯、當代風味、可親可愛的「你」。你們的審美取向、思維節奏、情感色彩、文字風貌,是你們「這一代」的。我們這些老、中、青閱卷者,十分珍視高三「小朋友」們的個性風采,哪怕有些「另類」,也能頷首而對之。舉一個例。1999年考《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一位考生這么寫:進入高中了,不斷考試,痛苦不堪,於是設法移植了一位老教授的記憶,從此柳暗花明,考試不在話下,順利考入了重點大學。(按:寫到這兒,很是一般,許多考生都這么構思,「撞車」了!)進入大學之後,頭一樁重大事兒是什麼呢?就是找一個漂亮的女朋友!(按:這在80年代閱卷時,肯定會引起反感,太不守學生的本分了!)終於如願以償,明日要和女朋友約會了。誰知前一天夜裡,老教授突然思維活躍,不停思考,害得我徹夜未眠,第二天一覺睡到下午,錯過了約會的良機。我責問老教授,他說:「科學的靈感稍縱即逝,我得抓緊它,這也是為你今後的發展著想啊!」第二次又約會了。老教授沒有誤我。我准時見到了美麗的姑娘,正欲張開口,說出全世界愛情領域最經典的三個字,突然,老教授又發威了,使我吐出來的不是那三個字,而是公式、定理和概念……姑娘一聽,白了我一眼,說:「有毛病啊……」揚長而去。我立馬同老教授算賬。教授說:「看來咱倆的關系得調整調整了,應當以你為主,以我為客,客隨主便,主取客長,方能和諧,方能進步。」我聽了,拍手叫好,從此咱倆配合默契、相輔相成,一片和諧……面對這種記敘文,我已無須再作評點了,讀者們肯定會會心一笑,肯定會喜歡這一老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