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家孩子三年級了。不愛讀書,也不愛寫作文,一到寫作文的時候就抓頭
額這個幸虧還是三年級不算太晚
可能是孩子心性比較愛玩,所以提起作文就頭內疼吧
個人覺得這個時候容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
平時多用時間以講故事啊做游戲之類的方式
給孩子說一下寫作文不是枯燥的事情
多給孩子講作文素材,然後講講點題,首尾呼應,等等的寫作的技巧。
告訴他你長大後再看小時候的作文很有意義
主要還是得家長多引導孩子
⑵ 喜歡閱讀,不喜歡寫作業,不會寫作文,是什麼原因請問
這些都不是大復問題,問題是您制願意花多少時間在小孩身上。沒有幾個小孩子是喜歡寫作業的,孩子都是貪玩的,他在寫作業的時候,您在看電視玩電腦,聲音和動靜也許就是他注意力不集中的關鍵。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給他一個安靜的環境,您放下所有的事情,陪在他旁邊,讓他養成習慣,大一點就會自覺地去做作業了。至於看圖寫話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是要訓練的,買些故事書,或是作文選 之類的,多看;經常帶他去外頭走走,把看到的聽到的,要他寫下來,每天寫日記,要不寫周記,只要您自己肯多花時間,就沒有解決不了的。
⑶ 為什麼孩子愛讀書,但就是寫不好作文
最近我在斷斷續續地聽李笑來的寫作課,第一講就對寫作給了一個全新的定義,聯想到正在讀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給了我很多思考和啟發。許多以前懸而未解的問題,逐漸有了答案。
比如那個困擾很多人的問題:
為什麼我的孩子那麼愛讀書,但是寫作卻不好?
一
先從李笑來給寫作下的定義來看。
說來慚愧,盡管我從小寫作一直不錯,也發表過一些文章,大學和研究生讀的又是中文專業,但是在寫公眾號之前,我從來沒有對寫作是什麼,有過深入的思考。
在寫作教學中,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手寫我心」,很多老師和家長都會對孩子說,你心裡怎麼想的,就怎麼寫。但實際上根本沒有那麼簡單。如果那麼簡單的話,為什麼提起寫作,有那麼多的人產生的是苦惱的情緒,而不是快樂。
很多人說,寫作是一種輸出。
看上去很正確,但且沒有往深一步去想:輸出,輸出什麼呢?怎麼輸出呢?
所以,當我無意中聽到李笑來說「寫作是對有質量的輸入處理過的輸出」的時候,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二
根據這個定義,我們來看寫作的三個環節:
輸入—處理—輸出
輸入
說孩子愛看書的家長,其實孩子就是在這個環節上——讀書就是輸入,但是,讀書只是輸入的一種。輸入還包括什麼呢?在生活中觀察、體驗、感受,都是輸入。
從這個意義上講,每一天的生活,和身邊的人交流,上學、上幼兒園,出去各種形式的玩,參觀游覽,查找、讀取資料等等,都是輸入。
處理
什麼是處理呢?我理解就是選擇、提取有用的信息,進行自己的分析、思考、運用。
比如:看到一朵花開了,去一個地方游覽,會有所感所想,看到一朵花開了,去一個地方游覽,這是輸入,有所感所想,就是處理。
輸出
我們說,寫作是輸出,但其實輸出不只有寫作這一種,和別人交流、把所思所想用各種形式——畫畫、音樂、建築等表達出來,都是輸出。
而寫作,應該是最易操作——使用語言文字,相比起來,其他藝術形式難度更高;受眾面最廣——只要認字,就可以閱讀,也就是和文字交流;效果更佳——比起欣賞其他藝術形式,閱讀應該是最容易、最簡便的。
三
現在,我們對寫作的認識更清楚了,也就更容易分析出為什麼孩子寫作不好的原因了。
第一,孩子愛讀書。
那我們就要看看孩子讀書的質量。
根據《如何閱讀一本書》,我們需要審視這幾點:
一、閱讀的目的是什麼?
二、閱讀的主動性如何?
三、閱讀的基本能力是否具備?
四、閱讀的技巧掌握多少?
總起來說,孩子愛看書,但是看書的質量怎麼樣?根據《如何閱讀一本書》所講,有一種閱讀是休閑式閱讀,比如我們很多人看刷手機,看一些文章,愛看小說,動不動就是幾十上百萬字,那麼這樣的閱讀,顯然對寫作水平提高,幫助不是太大。
如果僅僅是休閑式閱讀,滿足感官的享受,但沒有主動的思考,可能這樣的「愛讀書」的孩子,寫作並不好。
再者說,我們說寫作需要輸入,而輸入的方式並不僅僅是閱讀這一種。家長口中所說的愛看書的孩子,其他的輸入怎麼樣呢?會不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平時有一個良好的輸入的習慣呢?所謂好的輸入的習慣,就是說,凡生活中所經歷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輸入,都進入了大腦中的素材庫,而不只是過眼雲煙。
第二,假設孩子愛讀書,閱讀的能力也很高,我們就要看看他的處理如何了?
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句話——讀過很多書,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原因了,因為你的輸入沒有經過處理,尤其是高質量的處理。
有的人閱讀速度快,理解能力強,但是沒有存儲,沒有積累,更沒有思考,沒有反思,沒有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沒有這些高質量的處理,讀的書也大打折扣。
所以你會覺得,孩子的書不少,但是寫作卻和他讀的書不成正比。
第三,輸出。
寫作是輸出,輸出要輸出什麼?怎樣輸出?這才是決定寫作好不好的關鍵。
經常會聽到一些人說,誰誰的文采很好。也有的人自謙,我文采不行。文采是什麼,看上去就是優美詞句。
但是,寫作好的關鍵,難道就是優美詞句嗎?
當然不是。
寫作輸出的,並不是語言,或者說,絕不僅僅是語言。回想一下自己的閱讀體驗,你會因為一篇文章語言美就去讀嗎?可能性應該不大。更多的時候,我們閱讀一篇文章、一部小說,是為了讀裡面的故事,體驗一種閱讀快感;獲取所需要的信息,進行二次加工創造;知道一件事應該怎麼做。
我們寫一篇文章,又是為什麼呢?除了學生時期的作業,工作中的任務之外,如果你還會在自由的狀況下,去主動寫一篇文章,可能不會為了炫耀自己的文筆,而是表達自己的感情,記錄自己的經歷,告訴別人一些方法。
所以,輸出的更多的是思想。也就是說,你必須肚子里有貨——有觀察、有積累、有思考,才能有東西輸出,有話說。
「我手寫我心「,這句話一點兒都沒錯,但是,如果「我心」——其實就是「我腦」里沒有貨,你讓我怎麼寫,寫什麼呢?
作為一位語文老師,最後來說說怎樣輸出。這里才需要用到語言文字的能力。舉例來說,我要把今天看的綜藝節目的感受寫出來,看綜藝節目,就是輸入,感受就是處理,寫出來,就是輸出。
那麼,我想用什麼文體寫呢?是評論節目的好壞,還是議論節目傳達的觀點?還是把節目描述一遍,還是談談我的感受?是正襟危坐,寫一篇嚴肅的論文——《論綜藝節目的文化性》,還是輕松隨意,寫一篇詼諧搞笑的小品文——《古代詩人抱團參加「見字如面」》,還是亦庄亦諧?
等確定了表達的方式,就要看你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功力了。常用的漢字就那幾千個,詞語也有數,怎樣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從而產生不同的文章,使讀者產生不用的閱讀體驗呢?絕對沒有能夠速成的方式。
所以,寫作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運用過程——你看古代科舉考試,就是考寫作,需要一個人具備一定的綜合能力。你知道了這些,就會明白,為什麼孩子愛讀書,但是寫作卻不好,原因何在了。
但是,提醒你一句,千萬不要看了這篇文章以後,為了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逼著他去增加輸入——加大閱讀量,生活中的所有經歷,都逼他記下來;逼著他學習處理——你做筆記了嗎?你有什麼想法?恨不得連吃飯拉屎都要讓孩子進行一下思考。如果這樣做,你的孩子不但寫作水平提高不了,可能連書也不愛看了。
⑷ 只愛讀書,不愛寫作
1、開闊視野,多方面觀察、感受生活
文章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要想寫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觀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來,凡是寫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視這一點。漢朝的司馬遷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行萬里路」,就是指要從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這樣做的,從20多歲就開始漫遊全國,考查史跡,采訪史料,終於寫出了著名的《史記》。
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的意義在於:首先,可以從生活中獲得豐富的寫作材料。因為我們寫作文,無論是寫人、寫事、還是描寫景物,都是在寫現實生活,都需要現實的生活情景、生活細節。而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細節,是不能憑空捏造出來的,只能通過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才能獲得。即使是合理想像的那部分,也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其次,可以使文章獲得較深刻的思想意義。因為只有與現實生活有較多的接觸,我們才能准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才能有較深切的感情體驗。准確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質,有了較深切的感情體驗,才能寫出思維意義深刻的好文章。
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首先要盡量多參加社會活動,在生活中觀察身邊的各種人、事物和景物,把它們的面貌和特徵裝進大腦這個「倉庫」。這樣,等到我們動筆寫文章的時候,這些裝進「倉庫」里的材料,就會自動出現在我們的思考過程之中。其次要留心身邊的人和事,注意多聽多看。因為不管是誰,活動范圍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種活動都能參與。所以,我們就要多聽多看,從別人的嘴裡以及他們的活動里獲得生活材料。這樣做,有時甚至比親身參與的獲取量還要大。比如,我們在北京卻可以聽到廣州的事;還有,我們作為旁觀者的時候,卻可以比當事人觀察得更仔細,因為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等等。再次,我們在接觸生活的時候,僅僅用眼睛和耳朵還是不夠的。還要用大腦。要對面前的事物進行深入的思考,看看它到底有什麼樣的表現形式,特徵是什麼,說明什麼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質,產生較為深刻厚重的思想感情。
2、廣泛閱讀文章
古人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猶有神。魯迅也曾這樣說:只看一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這都是前人的經驗之談,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很值得我們認真借鑒。
廣泛閱讀為什麼如此重要呢?一方面,它可以彌補我們體驗生活的不足,使我們間接地獲得許多生活材料及對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們博採眾長,多方面地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廣泛閱讀應該採取正確的方法。在這方面,前人有過不少好的經驗。比如粗讀和精讀相結合,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粗讀,就是揀各種範文進行閱讀,讀的時候不必做詳細分析,對文章的思想意義和寫作技巧有個大致的了解即可。這是從「廣」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獲得多方面的營養。但是,只「廣」不「深」也是不行的。對那些好的文章,還需要精讀。精讀,不但要認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題是怎麼表現的,結構是怎麼安排的,語言是怎麼運用的,讀後還應該把這些記在本子上。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把這些記下來,才能時常溫習,不至忘掉。通過精讀,可以獲得好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使我們向「深」的方向發展。
3、要多練筆
多練筆,可以加快從學習寫作知識到會用寫作知識的過程,可以說這是提高寫作水平最關鍵的一環。清代唐彪曾這樣說:
「諺雲『讀十篇不如做一篇』。蓋常做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甚易,為之則難……」
大意是說,讀十篇文章也不如做一篇文章收獲大。常寫,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練,即使題目很難,寫起來也覺得容易;不常寫,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題目很容易,寫起來也會覺得很難。
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讀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經常進行認真的練習,這樣才能逐漸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機關」。
練習應該帶著明確的思想感情目的來進行。初學寫作的同學,開始可先寫一段表達思想感情的話,練習所有的話都圍繞著中心來講。接下來,看看錶現中心的幾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學習掌握結構方面的知識。然後,再看這幾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詳寫,哪些地方需要略寫,學習寫人、記事、描寫景物方面的知識。最後,再考慮用詞造句,並進行相應的練習。這樣帶著明確的思維感情目的來練習,比單純孤立地學習敘述、描寫、結構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於我們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機關」。有了一定寫作知識的同學,在練習寫作時。,也應該始終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來進行。
另外,練習寫文章,不要怕出醜。寫出來之後,應當讓人家看看,挑挑毛病。俗話說: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自己寫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讓別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寫得不好,才能有明確目的地進行修改。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後,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有利於自己的不斷改進和提高,使自己進步得更快。
4、要重視修改文章
多多練筆固然是關鍵的一環,但每次練習之後,還應該進行認真的修改,這對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著很重要作用的。
修改可以彌補一次思維的不足。一般來說,凡是稍微復雜一點的事,考慮一次總是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疏忽和錯誤。寫文章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僅僅思考一次,疏忽和錯誤更是難以避免。只有反復思考,不斷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我們的寫作水平在修改過程中不斷得到提高。
這種提高,往往比正面學習寫作知識提高得要快。這是因為,我們在修改作文的時候,總要找出文章的不足,來加以彌補和改正。一般說,人對自己存在的不足都是十分重視的。我們在這種「十分重視」的情況下來修改文章,就能比較容易地、同時也能比較牢固地掌握避免不足的方法,從而從反面增長寫作知識。
修改文章應該從三方面來進行:
首先,從表現主題的方面來看。主題表現得如何,是決定文章成敗的頭等大事。我們在修改文章的時候,應該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題與材料是不是十分吻合;結構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重點部分是否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題。這些方面沒有問題或者修改好了,文章在大的方面就不存在什麼問題了。
接下來,應該從文章的幾個重點部分來看。文章的每個重點部分,都有它相對獨立的中心,也有一個中心與材料是否吻合的問題、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的問題。除此之外,還要看各部分是不是寫得具體生動,哪些地方應該突出一點,哪些地方應該刪去,直到各方面都不存在問題為止。
最後,再從文章的段落、句子來看。段落和句子,是文章內容的基本單位,它們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文章的質量,所以也要予以足夠重視,進行認真的修改。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看段意是否表達得具體清晰,是否有條有理;還要看各個句子銜接得如何,以及有沒有語法方面的錯誤,等等。
以上三個方面的工作都完成了,文章的修改工作才可以說基本上結束了。
要掌握思考過程的基本知識
1、學會把握事物的本質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種多樣,千差萬別的,即使同一類事物,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果我們的眼光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我們就無法分清和認識我們的世界;只有透過這些現象,抓住他們的本質,我們才能從根本上以及事物之間的區別上,認識世界上的各種事物。
讀書和寫文章也是這樣,一開始出現在我們面前的,總是一些紛繁的現象(人物、景物、事件等)。這就需要我們從這些現象出發,找出它們共同的東西,也就是它們的本質,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讀懂或寫好一篇文章。
那麼,怎樣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呢?一般來說,主要應該注意兩點:第一點,面對單個事物的時候,不要僅看它的表面現象,還應該看一看它到底說明什麼,能說明什麼,一般就是這個事物的本質。比如,一個同學在家裡寫作業,這時客人來了,於是他放下筆,讓客人坐,並給客人端來了糖果。這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如果我們不注意,不加以分析,就覺得這事沒有什麼。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地想一下,問一問它到底說明什麼,就會發現這事雖小,但它卻說明了這個同學講文明懂禮貌的本質。第二點,面對諸多事物的時候,我們也不能被這些現象所迷惑,而應該從它們之間找出內在聯系。這內在的聯系,就是這諸多事件的共同本質。比如,有這樣兩件同一個同學有關的事:一件是他在班上給同學講數學題,另一件是他在街上扶一個盲人過馬路。這兩件事,從表面看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但是我們認真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兩件事是有著內在聯系的,即都體現著一種「助人為樂」的精神,這就是這兩件事的共同本質。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不能只看一遍就完了,因為這時我們獲得的,基本上還是人物、事件、景物等一些表面現象,還沒有從這些現象中找出本質的東西。我們還應該思考或者閱讀,找出事物的本質,並將本質與現象結合起來,對文章進行進一步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讀懂文章,得到深層次的知識。寫文章的時候也是這樣,我們不能根據頭腦里的一些材料拿起筆來就寫,而應該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歸納,找出這些材料的共同本質,也可以說是提煉出主題。然後,根據主題的需要來安排組織材料、結構文章。這樣,才能為文章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做到把握事物的本質,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我們應該在讀書、寫文章以及在日常生活當中,有意識地培養鍛煉自己,使自己在實踐中得到逐步的提高。
2、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
一篇文章的好壞,關鍵取決於思考過程。思考得全面透徹、有條有理,文章就等於成功了一大半,而且,寫起來也不會很吃力。如果思考過程進行得不深不透,即使寫的時候再賣力氣,文章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而且往往會出現很不容易修改的毛病。
所以,我們應該十分重視思考過程在整個寫作過程中的作用。
要想使思考過程達到「深」和「透」的程度,除了要把握事物本質之外,還應該注意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正確的思維方法,不但能使我們的思考沿著一條正確的軌道進行,避免走彎路,而且能使文思敏捷,在較短的時間內思考較多的問題。比如,在提煉、表現主題的時候,能自覺運用歸納和演繹的思維方法;在提煉、表現人物的時候,能自覺運用開掘和生發的思維方法;在具體描述的時候,能適當運用形象思維、判斷、推理等方法,無疑要比不講究思維方法的思考效果好得多。
⑸ 小孩10歲了很愛閱讀,但是閱讀課外書不愛做筆記不愛寫作文,該怎麼引導做筆記
我家孩子馬上也十周歲了,也很愛閱讀,也是不愛做筆記,但愛專寫作文,每次作文寫得屬還不錯,每次老師批改都在98分左右吧,從三年級老師也是要求讀課外書做筆記,但孩子也不做筆記,可能不太適應吧,我女兒讀書特別快,一本一百多頁的書她坐那能一口氣似的看完,我也不好打擾她,她嫌做筆記麻煩,有時我說她看的太快,是不是走馬觀花的看,但隨便給她提個題目她也能講述出文章的大意。所以我也沒特意再去強迫她記筆記。
⑹ 孩子不喜歡寫作文也不愛閱讀怎麼辦
因為小學生認為:作文沒什麼事好寫,大多數都是編出來的。漸漸地內,小學生就變得不喜歡容作文。再加上,現在的作文題目動不動就是:開心的事、難忘的事、母愛……寫來寫去都是那麼幾樣,小學生未免回對作文產生厭惡感。要想讓孩子喜歡作文,那就可以讓他每天寫日記,不規定字數,不規定內容。久而久之,這樣他的作文水平就會進步了。
⑺ 我和書的故事作文400字首先寫自己不愛讀書之後寫自己被什麼啟發愛讀書了
讀書是一件快樂享受的事,人們一般總是把它當作一件雅事、正事來做,但在生活中它其實是一種偷懶和貪圖享受的行為。書是生活賜予我們的珍品,世上凡於人有好處的事,無不困苦艱難,比如良葯是苦的,工作是累的,想獲取某些生活的利益就要付出相應的勞動。唯有讀書,不僅有益、有趣,更簡便易行,使它成為人類所有的行為中最值得贊美的事。
我所說的讀書是一種閑情逸致式的,是把讀書僅僅作為一種愛好來談的。愛好的前提,第一是要有興趣,第二是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凡愛好者必從興趣中來,無論什麼愛好,興趣都是第一位的,它可以開發創造力和提供持之以恆的動力。至於時間嘛,絕對沒有空閑時間的人是沒有的,如果推託沒有時間,可能是缺乏心情,更主要的恐怕還是沒有足夠的興趣。
讀書的好處如長知識、培養學問之類在此一概不談,只說讀書的樂趣和享受。一個人能夠有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讀自己喜歡的書,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快意的樂事。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有愧悔的事發生,只有讀書一事是極少有這種情形的,除非因忘記時間而誤了別的事,但那樣首先應該責備的也是自己,而並不關書的事。
一個慣常節儉的人,在花錢上不免時常痛惜,雖然在購書時一樣也會謹小慎微,卻從不會因買下一本書而後悔。書架上的任何一本書都不會令人感到不值,而且時間越是久遠越會覺出它們的寶貴。幸好,如今這年代,買書對於我們來說,還並不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事,雖然常常下不了決心去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但以書的價值來說,那書價實在是太過便宜了。比如一本五元錢的書,只要能在其中得到一個道理、獲取一條有益的知識,可攜帶並享用終生,就已經很值了,何況一本書中又何止一兩個道理和教益呢!好吃的東西,吃完就沒了,再華麗的衣服,也有穿壞的時候(往往有時候不等到穿壞就已經過時了),但我們從書中所得到的樂趣卻是充實的、長久的,還是可以重復多次的。可以說花錢買書是這世上最劃算的一種消費(只可惜人不能只靠讀書而活著)。
每次,在讀了一段書後,你都會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免不了要伸臂舒胸吐口長氣,讀書的疲勞是因為你有所收獲。書令我們振奮,積極樂觀,而又興趣盎然,最恰當的則正如培根說的:「閱讀使人充實」。讀書的樂趣不僅限於看書,有時候常常令人忍不住要與人暢談讀書的感受,或者要提起筆來直抒胸臆,實在都更是一種莫大的樂趣。不止一次有人問我:「你寫那些東西有什麼用啊?」或者:「如果你不想發表,乾脆就不要寫了!」我只好笑笑,敷衍兩句,因為這正是讀書的至樂,是很難說清楚、也不必對外人說的啊!
有一種書讀起來令人愛不釋手,非要一口氣讀完不可,若因時間或事務所拌,不得連篇累牘痛快地讀下去,則連續幾天里,思里念里都是它的影子,好像掉了魂兒一樣,好比是對戀人一樣的想念。捧在手裡閱讀時的專注和欣悅之情也像是對著親密的愛人一樣。當然這樣的書是不多的,且總以少年時多能遇到,因為它需要一種涉世不深的真摯情懷,就像友誼,最純真的都是少年時結下的。
年輕時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書,興趣卻來得比任何時期都要大,也更廣泛,這時應該多讀各種書籍,既可以增加見識,又能於其中發現自己的喜好。不同年齡、職業、身份,對書的種類和興趣不盡相同,讀書的興趣與個人的素質和性格又有著密切的關系,有時又因心情的不同而發生各種變化。但不論是誰,無論怎樣,讀書都是一件絕妙的賞心樂事。
有那麼一種好書、好文章,或者先聞其名,或者先探得一鱗半爪,往往忍著,先不馬上就看,一定要找個最安心舒適的環境,在自己的小屋裡,頂好是躺在床上,夜深人靜時,才肯拿出來慢慢品味,就像一個孩子,得到一塊美味,捨不得就吃,每次只肯舔一舔——當然,這樣的孩子,現在大概不會有了。美味不可多得,亦不可輕啖,象豬八戒一樣吞吃人參果,實在可以說是暴殄天物。
⑻ 讀書時不愛寫作文的可以寫小說嗎
優質解答
1、開闊視野,多方面觀察、感受生活
文章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要想寫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觀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來,凡是寫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視這一點.漢朝的司馬遷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行萬里路」,就是指要從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這樣做的,從20多歲就開始漫遊全國,考查史跡,采訪史料,終於寫出了著名的《史記》.
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的意義在於:首先,可以從生活中獲得豐富的寫作材料.因為我們寫作文,無論是寫人、寫事、還是描寫景物,都是在寫現實生活,都需要現實的生活情景、生活細節.而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細節,是不能憑空捏造出來的,只能通過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才能獲得.即使是合理想像的那部分,也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其次,可以使文章獲得較深刻的思想意義.因為只有與現實生活有較多的接觸,我們才能准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才能有較深切的感情體驗.准確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質,有了較深切的感情體驗,才能寫出思維意義深刻的好文章.
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首先要盡量多參加社會活動,在生活中觀察身邊的各種人、事物和景物,把它們的面貌和特徵裝進大腦這個「倉庫」.這樣,等到我們動筆寫文章的時候,這些裝進「倉庫」里的材料,就會自動出現在我們的思考過程之中.其次要留心身邊的人和事,注意多聽多看.因為不管是誰,活動范圍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種活動都能參與.所以,我們就要多聽多看,從別人的嘴裡以及他們的活動里獲得生活材料.這樣做,有時甚至比親身參與的獲取量還要大.比如,我們在北京卻可以聽到廣州的事;還有,我們作為旁觀者的時候,卻可以比當事人觀察得更仔細,因為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等等.再次,我們在接觸生活的時候,僅僅用眼睛和耳朵還是不夠的.還要用大腦.要對面前的事物進行深入的思考,看看它到底有什麼樣的表現形式,特徵是什麼,說明什麼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質,產生較為深刻厚重的思想感情.
2、廣泛閱讀文章
古人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猶有神.魯迅也曾這樣說:只看一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這都是前人的經驗之談,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很值得我們認真借鑒.
廣泛閱讀為什麼如此重要呢?一方面,它可以彌補我們體驗生活的不足,使我們間接地獲得許多生活材料及對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們博採眾長,多方面地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廣泛閱讀應該採取正確的方法.在這方面,前人有過不少好的經驗.比如粗讀和精讀相結合,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粗讀,就是揀各種範文進行閱讀,讀的時候不必做詳細分析,對文章的思想意義和寫作技巧有個大致的了解即可.這是從「廣」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獲得多方面的營養.但是,只「廣」不「深」也是不行的.對那些好的文章,還需要精讀.精讀,不但要認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題是怎麼表現的,結構是怎麼安排的,語言是怎麼運用的,讀後還應該把這些記在本子上.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把這些記下來,才能時常溫習,不至忘掉.通過精讀,可以獲得好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使我們向「深」的方向發展.
3、要多練筆
多練筆,可以加快從學習寫作知識到會用寫作知識的過程,可以說這是提高寫作水平最關鍵的一環.清代唐彪曾這樣說:
「諺雲『讀十篇不如做一篇』.蓋常做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甚易,為之則難……」
大意是說,讀十篇文章也不如做一篇文章收獲大.常寫,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練,即使題目很難,寫起來也覺得容易;不常寫,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題目很容易,寫起來也會覺得很難.
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讀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經常進行認真的練習,這樣才能逐漸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機關」.
練習應該帶著明確的思想感情目的來進行.初學寫作的同學,開始可先寫一段表達思想感情的話,練習所有的話都圍繞著中心來講.接下來,看看錶現中心的幾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學習掌握結構方面的知識.然後,再看這幾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詳寫,哪些地方需要略寫,學習寫人、記事、描寫景物方面的知識.最後,再考慮用詞造句,並進行相應的練習.這樣帶著明確的思維感情目的來練習,比單純孤立地學習敘述、描寫、結構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於我們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機關」.有了一定寫作知識的同學,在練習寫作時.,也應該始終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來進行.
另外,練習寫文章,不要怕出醜.寫出來之後,應當讓人家看看,挑挑毛病.俗話說: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自己寫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讓別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寫得不好,才能有明確目的地進行修改.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後,也能引起自己的
⑼ 從不愛讀書到愛讀書的故事作文380
書,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開闊我們的視野。當然,我也不例外,我也酷愛讀書,因為讀書不僅提高我的記憶力,還提高了我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就讀過許多的中外名著《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聯翩,《血淚仇》又叫我淚落如河……其中,使我啟發最大、印象最深的書莫過於《昆蟲記》。
說起我喜歡《昆蟲記》這本書,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呢。四年級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找《昆蟲記》來讀一讀,並告訴我們這是一本有趣的書。我聽了,興奮極了。回到家的時候,爸爸連忙拿出一本《昆蟲記》,問我喜不喜歡。我連忙回答喜歡。待我打開書一看,我就變得沮喪極了,因為書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連一幅插圖也沒有。我隨手翻了一下,便扔下去玩了。等我無聊的時候,爸爸又拿著《昆蟲記》走過來,對我說:「小林,這本書真的對你很有幫助,你看看吧。」爸爸的話真有說服力,我拿起書,隨手看了幾頁,發現書里有許多的課外知識對我有很大的幫助,這不看不要緊,一看我就被書里那精彩的內容吸引了。就這樣,我每天放學回家,總要捧著,《昆蟲記》看得沒完沒了。每天我都在書里汲取那甜美的營養,書中的主人公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使我養成堅持不懈的精神,以至於什麼都忘了。啊!書的魔力多大呀!
我愛讀書,正如莎士比亞說過:「我願意一生與好書相伴。」書,你是我靈魂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