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擴寫作文
伴隨著三月和煦的春風,淮陰師范學院「文明守紀 勤儉自強」主題教育月活動如火如荼的開展著,「勤儉」又一次構成了校園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勤儉?浪費?這兩者不能不讓我們去深思。
在學院食堂中,您是否有過將只吃了幾口的饅頭扔到餐桌上?是否將飯菜吃幾口就倒掉?……學生會伙管會同學調查中發現,平均5位同學就有1位要倒掉小半碗飯菜,倒掉1/3碗飯菜的同學更多。不一會兒,泔水桶就裝滿了。看著滿桶滿桶的剩菜剩飯,實在令人感到可惜。
「請節約糧食」等大標語、警示牌在食堂中雖然掛在了醒目的位置,但糧食也難逃被浪費的厄運,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父母也許正在為全家人的一餐飯食而辛苦奔波?
糧食真的是這么充足嗎?事實上,在發展中國家,每5人中就有1個長期營養不良,有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飢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10000000人的生命,由於直接或間接的營養不良,全球每4秒鍾大約有1人死亡!
社會糧食狀況令人心痛,這么多的人因飢餓正在死亡的邊緣徘徊,從根本上扭轉消費觀念、節約糧食值得我們當今大學生深思。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同學們,為了讓貧苦家庭早日遠離飢餓,讓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以勤儉為榮,以浪費為恥,自覺抵制奢靡腐敗之風,從細微處做起,用實際行動做建設「節約型校園」的帶頭人,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作出應有的貢獻!
節約糧食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並未意識到 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 的祖國地大物博。然而事實是:我國人口己超過12.5億,每年的凈增長是 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積正 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 從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因此而減少糧 食生產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佔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現 實絕對不容樂觀!!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 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 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 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糧食的故事
馮世瑜
「民以食為天」,這話我深有感觸。
小時候,在爺爺的懷里,就得知糧食對人的重要。飯桌上,爺爺見我們兄妹拔飯丟了飯粒,他便心疼地一顆顆揀起往嘴裡送,一邊講起他缺糧少米的那些日子:「我娃,爺像你們大時,你祖公哪養得活你爺,早就送到地主家放牛討飯吃去啦!那時一斗米能買一大壩田呢!」往後,父親的嘮叨里依然還夾雜著一些共和國飢餓的歷史,三年的自然災害不知餓死了多少人,那險些餓死而又活過來的人們自是把糧食看得格外珍貴,對糧食自有一份特殊感情。
我能記起的只是大集體最後那年分糧的事了。爹娘都是隊上的好勞動力,共掙了400多個工分,一年下來也只分到1000多斤稻穀,這還是我家分到糧食最多的一年。聽娘講,要是往年頂多隻能分個800斤稻穀,不摻這就摻那,一年總沒能吃上幾頓白米飯。我當時還看見隊長三狗大爺笑眯眯地把隊里分剩的幾十斤苞谷叫寨上窮得叮當響的那幾家背了去。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寨上人歡天喜地的把集體田地,沸沸揚揚地分了又分,我家分到一畝水田和幾畝旱地,幾塊黃泥巴土,爹娘為此還高興得幾夜沒合上眼。
當人們帶著極大的熱情打理手中的土地,種下各自的希望時,一場罕見的災害向我們地方襲來,飢餓又一次卷土重來,靠國家的供應、救濟,我們才淌過了吃蕨粑和野菜充飢的日子。到了1984年,風調雨順,我家就豐收了一回,全家人靠4畝地收了3000多斤稻穀,比集體時多了4倍,打那時起我家就開始吃上了白米飯,那是爺爺們從未過上的好日子。
1992年,我到縣城讀高中,在城裡聽人家講雜交稻種能夠增產兩倍,於是就省了半點錢半信半疑的到種子公司去問,好心的阿姨幫我裝好稻種後,千叮萬囑要按科學方法種植,我用筆記本記了整整兩頁,喜滋滋地趁周末趕回家去講給爹娘聽,爹哪裡肯相信:老子幾十年都是栽一把秧子,栽一根會結得好穀子才怪,還要栽兩次,又麻煩又費時,一根一根怕是要栽到別人收穀子。我好說歹說,還把報刊上雜交水稻增糧增產的報道讓他看,他勉強答應育4包稻種,我特地請了幾天假,在家幫爹搭了個簡易的育秧棚,把秧子育了出來,讓他們在家慢慢地栽。放假回來,姐告訴我:栽小秧那陣子,寨上別家洋芋都除了草,苞谷全下了種,就我家還未做那些活,3個人差不多栽了半個月才完事,寨鄰看了都說:「他家今年是在辦怪,怕是要兩頭結穀子。」
秋後收割奇跡出現了,經爹苦心管理,那年我家稻子出奇的好,收割時我看著那壯實的秧桿和飽滿的谷穗,一根種苗竟發出十多根來,我也驚奇,開始感嘆科學的神奇,當然寨上的堂公伯叔們就更覺奇怪了。在往年的基礎上,我家多收了3000多斤,稻子壓彎了爹那堅實的肩膀,我發現爹一貫愁眉不展的臉上溢出了難得的笑容,從此他開始相信科學,帶頭宣傳科技。
寨上的人傻眼了,多收了3000多斤,算起來應該是兩頭結穀子啦!雜交水稻給他們大開了眼界。第二年,家家戶戶買來雜交稻種向我家取經。打這後,寨上的糧倉都能裝得滿滿的,不愁吃不上白米飯了。
關於糧食的故事
小時候在外婆家,外婆給我講了許多神話童話故事。而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有關糧食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
故事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大財主家的兒媳婦,看到自家家財萬貫,金銀珠寶等應有盡有,怎麼用也用不完,而每日每餐飯菜做很多,吃不完就倒泔水缸里,久而久之,被灶神爺告到了玉皇大帝那裡。玉帝一聽非常吃驚,就下令天兵天將在第二天的午時三刻,下凡到這財主家做實地調查,如果情況屬實,一定嚴懲不貸。仁慈的觀音菩薩聽到這個消息,想給這家人一個改過的機會,當晚就托夢給這財主家的兒媳婦,要她把倒在泔水缸里的飯菜撈起來吃干凈,不然她和她的家要遭滅頂之災。這兒媳婦睡到半夜一下子驚醒了,醒來清楚記得觀音菩薩說話時的表情和所說的話。想起平常生活中自已奢侈的行為,她立即起床把泔水缸里的飯菜撈得一粒米都不剩,把這些飯菜用清水一次一次淘洗干凈,然後在鍋里烘乾,用油炒了讓全家人連夜吃掉。
次日午時三刻,剛才還是晴朗的天氣忽然變得風雨大作電閃雷鳴。忽然,三聲振聾發聵的雷鳴電閃在這家的屋頂炸響,天兵天將來到她家廚房,在泔水缸里連續撈了三次,也沒有撈著一粒米,只好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復命。有了這一次的教訓,從此這家人勤儉持家,不敢再浪費一粒糧食。這是在兒時,糟塌糧食給我的第一次「震撼教育」。
還是在兒時,每天吃飯時,母親總要求我把碗里的飯菜吃完,粒米都不能剩。母親說,如果吃飯時碗里剩下米粒,久而久之,小孩子的臉上就會長出麻子,變成了醜八怪。雖然那時候朦朦朧朧,對母親的話也似懂非懂,也不知道臉上長麻子是什麼模樣,醜八怪是什麼模樣,但看母親說話時那嚴肅的表情,就知道不愛惜糧食,後果是多麼的可怕。長大後才知道,那是外婆及母親為了讓我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品行而編出來的故事。
十九歲那年,我又受到一次深刻的愛惜糧食的教育。那一年我寫了一篇小說,自我感覺不錯,就躍躍欲試拿去拜訪一位老作家。那時他大約有五十多歲了,對我這樣的文學愛好者非常熱情又和藹可親。他看了我的習作後提了很中肯的意見,讓我按他提的意見修改。不知不覺就到了吃中午飯的時候了,他去食堂買了一份米飯和洋蔥炒肉讓我吃。可那是四兩一份的米飯,再加上菜,我吃了一半就吃不完了,便有點難為情地說:「老師我吃不完了,剩下的飯菜倒哪?」讓我至今也無法忘記的是老師讓我先放那,過了一會兒,老師端起那剩下的飯菜吃了起來,而且還一邊吃一邊說:"這么好的飯菜怎麼能倒掉呢?古語說浪費糧食是有罪的。你們這些年輕人哪!"我一下子想起了小時候外婆給我講的故事,想起母親說過的話,面對老師這平靜的舉動和話語,我既震驚又羞愧,一時說不出話來。
正是父母親和老師用他們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導了我,使我在生活中對糧食,對辛勤耕種的農民充滿了深深的敬意。我也真切地期望比我年輕的朋友、還有現在出生在這樣一個富裕時代的孩子們,也能夠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品質並將其落實到行動中,而不是僅僅只會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一首詩。
隨著人類活動的頻繁和對環境的破壞,這些年自然災害頻頻發生,糧食也越來越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就在不久前,非洲一些國家數以萬計的人,沒有糧食掙扎在死亡的邊緣,看得人觸目驚心。對於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國家,糧食問題更是重中之重。而一些地方為了眼前經濟利益,不顧國家三令五申,大量的良田和耕地被用來蓋了高樓建了工廠,已經形成了城市包圍農村的發展趨勢,昔日那綠油油的麥田,現在也變成了生錢快的蘋果園、葡萄園,甚至是座座高樓大廈!面對這樣的現實景況,我感到莫名的沉重和悲哀。
大概是白天老想著這樣的事,這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北方天旱了,南方水淹了,飢餓的人們發瘋地涌到高樓下的蘋果園里,拿著成捆的鈔票卻買不到可吃的饅頭、米飯。夢醒了,我驚了一身冷汗。但願這永遠只是個夢!
關於糧食的故事2
昨晚看紀念長征的紅色電視劇《陳庚大將》,中間有一個關於糧食的故事。紅軍在長征過草地的時候,非常缺乏糧食,孤兒九斤半是一個尚沒有被正式認可的紅軍,這是因為他年齡太小的緣故。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小紅軍,在過草地的時候把自己少得可憐的糧食分給那些傷病員,分給那些抬擔架的戰士。他的干糧袋裡一直鼓鼓琅琅的,並且還經常背著大家「偷」嘴。老總為此還批評了他,說他覺悟不高。
直到九斤半餓死在草地上的時候,大家才發現,他的干糧袋裡放的是一塊布滿牙印的牛骨頭。九斤半餓得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就經常背著大家,在牛骨頭上咬兩口沖飢。在那個特定的歷史階段,一顆糧食就可能救回一個戰士的生命,而九斤半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這個小戰士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
這種震撼讓我堅定了對那個年代對那個年代所生活的人們懷著一種崇高的敬意。在看廣告的間隙,我翻看了另外一個頻道的電視,正好也是一個紅色片子,講述的也是過草地的故事。賀龍所率領的部隊被敵人逼迫過草地,當時已經無糧了,大家都用野草充飢,每次野草煮好後,團長總是先盛一點吃了,過一個小時之後再讓戰士們吃。團長的妹妹很是不解,問哥哥為什麼要先吃,團長說:「我是你們的嘗膳官,你們都是我的皇帝。」原來團長是怕有的野菜有毒,所以自己先吃。
在這個故事中,野草也成了戰士們賴以生存的糧食。為了給戰士們獲得這種所謂的糧食,團長不惜自己的生命來親嘗。
經常聽那些在都市裡活得有點不耐煩的朋友們談起很煩看那些紅色片子,都拍的很假。那些在燈紅酒綠的城市裡生活的人們,更愛看的是那些來自好萊塢的所謂大片,或是那些現代都市的各種欺壓詐騙的故事,再不就是雲里霧里愛的死去活來最後必定有人得了絕症的韓日電視劇,紅色片子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可惡的淘米水。
我們先不說那些片子拍攝的怎樣,但是其中的一些故事確能讓我們不斷地敲打自己,這種敲打對於現在浮躁的我們來說是一種恩賜。
在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和老周反復在交談著一個觀點,就是覺得那種年代走出來的,那些經過槍林彈雨經過長征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們值得我們每個時代的人去謳歌。在紅軍長征的時候,關於糧食的故事很多很多,但這些關於糧食的故事被後來人記住的很少很少。在這里我不得不很氣憤起講起另外一個關於糧食的故事。
那時候我還很小,剛從小學升到初中,當時學校附近就是一個糧站。那是一個公務員經常給老百姓打白條的年代。我不知道這種年代是否延續到現在,因為我離開那裡已經很多年了。當時老百姓買的都是經過處理的干凈的糧食,但是糧站的人為了牟利,和外面一些商販勾結,每到晚上,他們就挖許多土,把這些土曬干碾碎加在那些即將運走的糧食之中,這樣糧食的數量就大大提高了。
這其中的奧妙是聽我的一個同學說起的,他爸爸是糧站的職工,起先我不太相信,後來有一天晚上確實看見有人在我們學校後面挖土裝袋。後來這件事在老百姓中也被傳開了,大家似乎也都跟著學起來了,有很多人賣給糧站的糧食里都摻了土。
在糧站里還有一道風景就是有許多孩子在糧站院子里玩,那些孩子都穿著很大的鞋子和很肥的褲子,那時候收的糧食比較多,都擺放在大院里無人看管,許多大人就指使孩子裝作在裡面玩讓孩子用自己的鞋子和褲子往外偷糧食。那時候大家其實並不缺糧。那些被孩子們偷出來的糧食馬上就被家長們賣給周圍的小販了,他們從小販手中換來的是一些並不太可口的零食。
直到現在,那些穿梭在糧堆里的孩子們可笑的身影依舊時常出現在我的腦海里。在那場在糧里加土的投機倒把的活動中,周圍許多人迅速富了起來,後來竟然沒有人被揭發,這或許是一種讓很多人歡欣鼓舞的現象。這種現象讓剛讀了幾年書的我時常恨的咬牙切齒。
很喜歡看世界盃期間,一些球星和那些缺糧的非洲兒童共同拍攝的一個關於愛護糧食的公益廣告。那些很大牌的人們為那些在飢餓線上的孩子們做了一件好事。那件好事時刻提醒著更多的人,在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地球上,有很多人還處在飢餓的邊緣。
1979年11月,在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上,將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紀念日。似乎有很多人記得這個日子,但是他們似乎已經記不起在這個垃圾食品成堆的世界裡還有人會缺糧食。
很多人都在浪費糧食,這其中也包括我們自己。我記得在一個電視劇中看到一段故事,在一家有很多地的土財主家裡,三少爺因為受罰和下人一起吃飯一起下地幹活,農忙季節,主人給長工們蒸的肉包子,三少爺只吃肉餡把包子都扔到一個供生口吃的桶里,起先只有他一個人扔,後來也有幾個長工學著他的樣子做,這一幕被老地主看見了,他什麼也沒說,轉身過去把那些已經泡得腐爛的包子都撿了起來,一把把往嘴裡塞。另外一個畫面是在他的地里,望著金燦燦的糧食,老人家說:「一個不懂得珍惜糧食的人,不會是一個好莊稼把式。」這個關於糧食的故事提醒我們注意,當我們溫飽不愁的時候,一定要想想那些災年荒年,想想那些因為飢餓而死去的人們。
浪費糧食是可恥的,讓我們從自己做起,並告訴我們的子孫後代,節約並不可恥,相反節約是一種光榮。節約是一種對自己對他人的尊重。
愛惜糧食 為國分憂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為自己是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而自豪,我們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但同時,你們有沒有為我們的祖國憂愁呢?
我國人口眾多。世界上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已達十三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著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成為我國第一個大問題。你們為我國這一最大的問題憂慮過嗎?
不錯,我們有共產黨的領導,我們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早已解決了舊中國幾千年沒法解決的人民吃飯問題。我們應該為之自豪!可是,透過下面的數字,我們也應該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僅使吃飯成為一個大問題,而且也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
有這么一組數據。2000年我國穀物、棉花,肉類的產量均佔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嗎?可是由於人口猛增,人均佔有糧食竟比唐宋時代還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2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萬人就要吃50億公斤的糧食!所以,增產糧食,節約糧食,對我們的國家更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同學們都知道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把世界糧食日的那一周定為節糧周。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今天,我們知道了國情,進一步明確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建議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後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帶回家。
8、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❷ 文言文 《乘船》擴寫作文600字
寫得好!!!贊一個。我也寫了。 括寫 《乘船》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農民頭裹黃巾,反抗暴政,襲占城市,全國一片混亂,良民四處逃難。這天,平原城外的渡口來了兩個人,各自背著書箱,他們一個是華歆,一個是王朗,他們找到了一條船,對船主說:「把它賣給我吧。」「行,但要黃金一斤。」王朗一臉古怪,說:「我們都是逃難的人,哪裡有錢?」華歆說:「我倒是有的。」說著,從懷里掏出一塊黃金,遞了過去。船主接過黃金,說:「好,船給你你了。後會有期!」說完逃之夭夭。 王朗心想:奇怪,他怎麼會有黃金呢? 兩人上了船,打算順水而去,逃離此城,正要開船,忽然岸上有一人大叫:「等等我!等等我!我要搭船!」兩人聽了,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瘦小的書生,腰佩寶劍,背著書箱。華歆見了,認出他是管寧,便低頭不語。王朗把船停住,等他過來。管寧滿頭大汗跑了過來,對兩人說:「你們好,能不能讓我搭船?留在城中,必死無疑啊!」 華歆抬頭看了看他,臉上忽然露出為難的神情,搖頭說:「不行啊。」王朗冷笑一聲,抬頭看了看平原城,城中火光沖天,顯然黃巾軍已經占據了城堡。他再看了看管寧,看看船,想:傳說華歆品德很差,果真如此。這船這么大,管寧這么瘦,裝多一個管寧,根本沒問題。莫非他們有舊怨?對了,我聽說他們昨天曾經割席斷交。 原來,管寧和華歆昨天一起到qq農場的菜園里勞動,正在揮鋤除草,兩人忽然同時看到地里有一塊黃金,管寧揮著鋤頭,假裝沒看到,繼續除草,把黃金當作瓦片碎石。華歆見了,彎腰撿起黃金,敲開沾在上面的泥土,丟在一邊。鋤好地後,他就把黃金放在懷里。管寧譏笑道:「君子不愛意外之財,你不是君子。」 然後他們一起走進課室上課,正在苦讀詩書,忽然王朗乘坐豪華轎子,戴著官帽,在一群護衛保護下匆匆走了過去。管寧假裝沒看到,繼續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門去仔細觀看,問道:「那位大官為什麼那麼匆忙趕路?」一個護衛答道:「黃巾賊快來了,你們也快逃吧!」華歆聽了,急忙回到課室,正要說話,管寧忽然拔出寶劍,把兩人共坐的一張大席子從中割開,一人一半,然後拿了自己的一半,遠遠避開管寧,揚聲道:「你趨炎附勢,不是我的朋友!」兩人不歡而散。放學後,兩人發現黃巾賊進攻平原城,只好各自回客棧收拾東西,然後失散。沒想到現在兩人又見面了。 卻說王朗想到他們兩個有仇,但決定救管寧一命,於是打定主意,露出笑容說:「還好船上還很寬,為什麼不同意呢?」華歆只好同意了。於是三人一起揚帆逃難。途中,忽然從後面追來了一艘賊船,船上插著黃巾軍的旗子。王朗大驚,對華歆說:「我們船上人太多了,船走不快,不如把管寧扔進江中喂魚,我們就能逃脫了。」華歆搖頭說:「原先我不同意他上船,就是考慮到現在的情況,但是,既然已經接納了他,怎麼可以因為情況緊急就扔下他呢?」王朗只好住口,惶急地看著兩人。華歆對管寧笑道:「來,把我們的席子邊在一起,做成一張大帆,掛在船桅,給船加點風。」管寧恍然大悟,點頭答應。於是兩人把書箱里的席子取出來,按計劃連接好,掛上船,船乘著大風,如飛逃走,把黃巾船遠遠拋在後面。 三人終於脫險。
❸ 續寫、擴寫的作文 範文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 舟 泊 煙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曠 天 低 樹,
江 清 月 近 人。
[注釋]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縣(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煙渚: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州。
[簡析]
這首詩寫了江邊夜景,表現了詩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即移動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煙渚」,煙霧朦朧的小洲。這一句點了題,介紹了詩人觀賞景物的立足點。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黃昏時分,「客愁新」是指詩人客居他鄉,增添了憂愁。這句寫了詩人欣賞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寫江邊的遠景。「野曠天低樹」,詩人站在船頭,極目遠眺,曠野中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第四句寫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詩人。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於船上才能領略到。在這十分成功的對比描寫中,表現了詩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詩前兩句是觸景生情,後兩句是托景抒情。全詩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詩派的代表。據說有一次,他到長安參加文人詩會。他即席賦詩,寫出了「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微薄的雲淡淡地抹在銀河上,稀疏的雨點滴落在梧桐葉間)兩句好詩。大家都十分嘆服,擱筆不繼續賦詩了。
[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旅途愁思的詩。前兩句寫詩人的旅舟停泊在煙霧蒙蒙的沙洲邊,眼見日落黃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後兩句是借景抒情,在詩人的眼裡,原野空曠遼闊,遠方的天空好象低壓在樹木之上,使心情更覺壓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動與人親近,帶來些許的安慰。詩中「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兩句是傳誦已久的名句,非常鮮明地烘托出了詩人孤寂、愁悶的心情。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65740.htm
這是一首抒寫羈旅之思的詩。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它雖然露出一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上去了。可見它在選材和表現上都是頗有特色的。
詩的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准備。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系,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日落黃昏,江面上才水煙蒙蒙。同時「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詩人自指。若按舊日作詩的所謂起、承、轉、合的格式,這第二句就將承、轉兩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這也是少見的一格。為什麼「日暮」會撩起「客愁新」呢?我們可以讀一讀《詩經》里的一段:「君子於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王風·君子於役》)這里寫一位婦女,每當到夕陽西下、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藉此,我們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時旅人的心情嗎?本來行船停下來,應該靜靜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勞,誰知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
接下去詩人以一個對句鋪寫景物,似乎要將一顆愁心化入那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潛說:「下半寫景,而客愁自見。」第三句寫日暮時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麼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於發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麼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盡。試想,此刻那親近的明月會在詩人的心中引起什麼呢?似有一絲喜悅,一點慰藉,但終究驅散不了團團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詩人曾帶著多年的准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湧上心頭。「江清月近人」,這畫面上讓我們見到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上見不到而應該體味到的,則是詩人的愁心已經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這一隱一現,一虛一實,相互映襯,相互補充,正構成一個人宿建德江,心隨明月去的意境。是的,這「宿」而「未宿」,不正意味深長地表現出「日暮客愁新」嗎?「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❹ 擴寫作文,下面是材料
對不起,沒有找到,只能告訴你方法了。
怎樣擴寫作文
擴寫,是指在不改變原文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把內容粗略的片斷或短文加以擴展和發揮的作文訓練形式。其目的,就是使原文的主要內容更加生動、具體,使原文的中心思想更加鮮明、深刻。
那麼,擴寫有哪些基本要求呢?一般來說,擴寫不能改變原作的中心思想、主要人物和事件,不能改變原文的體裁、人稱、時間、地點、語言風格。
掌握了這些要求,怎樣擴寫一篇文章呢?
一、認真閱讀原文,抓住主要內容
這是擴寫的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可以通過獨立閱讀、聽老師的講解、查閱與原文內容有關的資料等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感知全文,力求使自己對原文內容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同時,激發自己擴寫的興趣。
二、仔細研讀原文,把握中心思想
這一階段,要求我們通過仔細研讀原文中的每一句話,弄清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每個細節,努力把自己引入原文所創設的意境之中,觸動自己的情感,以便准確地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而為判斷哪些地方需要擴展,提供主要的依據。
三、依據中心思想,確定擴寫內容
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之後,我們要從原文的整體著眼,根據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找出原文不明確、不生動、不具體的地方,多問幾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等,從這些地方入手,確定擴寫的內容。
四、展開想像翅膀,充實原文內容
確定了需要擴寫的地方,那麼最後的一個階段,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我們要展開想像的翅膀,根據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需要,在不脫離原文實際的情況下,用生動鮮明的語言,對那些粗略的內容、籠統的情節,進行具體、細致的描寫,力求使文章變得豐富而富有感染力。
擴寫同樣需要詳略得當,對那些與中心思想關系不大的情節,只需要進行簡單的擴寫就行了,而那些貼近中心思想,與主要內容密切相關的情節,則需要多著筆墨,詳細擴寫。
擴寫,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提高閱讀能力、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只要我們掌握了擴寫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驟,就一定能夠熟練地進行擴寫。
希望對你有用。
❺ 園中有金的讀後感作文
有父子二人,居山村,營果園。父病後,子不勤耕作,田漸荒蕪。一日,父病危,謂子曰:「園中有金。」言乞而逝。子翻地尋金,無所得,甚悵然。而是豐收年,園中葡萄,蘋果之屬大豐收,。子始悟父之理。
從前,在一座山村裡,居住著父子二人,他們兩人經營著果園,吧果園打理得井井有條。每到春天,小鳥在樹枝上安家樂戶;夏天,他們父子兩人幹完活,便在樹底下乘涼;一到秋天,忙得不亦樂乎,面對樹上的碩果累累,父子兩有『苦中有樂』的感覺。
可惜,好景不長。有一天,正是寒風凜冽的冬天,父由於受涼,而生病在床。到了春天,他的病仍然不見好轉。沒了父在的一旁,子也整天游手好閑。一點也不管果園怎麼樣,就這樣,果園日復一日,果園漸漸荒蕪。
就這樣,父眼看著自己即將不行了,便把子叫到跟前來,對他還說:「兒子啊,你整日游手好閑,成合體統?我告訴你,果園李有好多的金子,你不去挖就會沒了……。沒等父說完,他就撒手歸西了。
子把父安葬後,便日復一日地在果園里翻地尋金,就這樣,他把土翻得都松軟了,也不見父所說的金。子見不曾所得,很不明白父所說是真是假。又是一年的秋季,果園李的葡萄,蘋果都是大豐收。
這時候,子便開始領悟到了父所說的『金』的真正道理。
有付出就會有收獲,沒付出哪來的收獲呀。
❻ 幫忙擴寫作文500字
感動的一件事作文開頭結尾:時光如流水一般匆匆而去。在一天天過去的日子裡,有許多事都已經褪色。可有一件事,一直讓我記憶猶新,一想起來便感動不已。 「嘩啦啦,嘩啦啦......」教室外面下起了小雨,越下越大,可就在這時,「叮鈴鈴......」,下課的鈴聲響了。我心想:「這下完了,我沒帶傘!」我想起今早出門時,媽媽拿著一把傘對我說:「外面陰天了,說不定會下雨,拿上傘吧,預防一下吧。」我看了一眼外面的天,回頭對媽媽說:「不用了,我看天氣預報了,預報上可沒說今天要下雨。」然後對媽媽燦爛的一笑就上學去了。我現在想起來,真是後悔死了!看見同學們陸續快走完,我心急如焚。正在想怎麼辦的時候,我看見校門口有一個小黑點正在一點點向教學樓靠近,越來越大。在看清楚一點後,我愣了!沒想到是爺爺,我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啊!終於可以回家了!可是再一看,不對!爺爺的褲子都濕了一大半。我緊張起來,心想:「爺爺這么大年紀了,下了雨的教學樓前的路面很滑,可別摔著了。」看著爺爺起來越近的身影,我三步並作兩步的沖下樓去,直沖到爺爺身邊,一下抱住了爺爺。爺爺一愣,反應過來後說:「趕快,別淋著。走吧,爺爺接你回家。」我直點頭。和爺爺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眼淚一滴滴地流下來...... 感動是一種無形的東西,但是卻要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我用我小小的心體會到了那份深深的愛,並珍藏在心裡,讓它成為我記憶中最美的一道風景。
❼ 擴寫作文~~(600字以上)
西湖風光,以溫媚俏麗為特色。蘇東坡說:「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袁中郎描繪得更為艷氣,道是:「山色如蛾,花光如頰,波紋如綾,溫風如酒」。又由於鄰近杭州城,這里日常車水馬龍,士女群集,歌吹如沸,其繁華喧鬧也是一般風景名勝所少見的。
然而張岱筆下的西湖,卻呈現出異乎尋常的面貌。只有白色的雪同白色的霧氣,籠罩了湖山,游漾在天空,除此以外更無一聲一色,純然是一個素潔而寧靜的世界。對熟悉西湖的人來說,因為日常見慣了它的俏麗與繁華,此時對它的寧靜,感覺更為強烈。猶如眼看流光溢彩、嬉聲如潮的舞場變得昏暗空寂,造成的印象格外異樣。那麼,人們從中可以體味到什麼?也許是:在紛繁多彩、光怪陸離的物相背後,宇宙還有一種深邃不可測的虛寂無形的本質?或者想到:一切繁華景象、一切美麗事物,都將銷亡凈盡?但張岱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描繪了一幅清絕的圖景,覆蓋在人們熟悉的西湖印象上。
寫景的手段巧妙得很。西湖的范圍不算大也不算小,若在湖邊和湖中看,特別是在夜裡或雨天,水面顯得空闊浩渺;若登上湖旁的山峰俯視,則見長堤如細帶,舟船如草葉,人形如豆粒。作者好像電影攝影師在操縱鏡頭,或用平視,讓人看到天地一色的空濛;或用俯視,讓人看到湖中景物的渺小。兩者結合,西湖之游,似乎成了一粟幻影漂泊於蒼海。
張岱游西湖,在十二月,在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之時,又在更定即深夜以後,小舟獨往,顯是著意追求孤獨之境。其實人生無處不孤獨。譬如在萬千眾中,未嘗不覺得周際漠漠;即如親朋滿座,酒酣情濃,笑語四起,忽視之恍恍,猶在陌路,自覺彼此了不相干,亦是常事。說來人生本是偶然,在這路途中結成的所謂親疏遠近,更是偶然中的偶然。但在人群中所感覺的孤獨,常伴隨失落的迷惘、空洞無所附著的悲哀。只有在寂靜的自然中,孤獨才是充實而平靜的。那麼張岱是否因為他那揮金如土、縱情嬉遊的生活中意識到了生命的空洞與疲倦,來這寧靜的自然中探求生命的依歸?但他什麼也沒有說。
如果懂得人生無處不孤獨,也就懂得人生無處不可親近。當張岱劃船到湖心亭時,見二客對坐,一童子煮酒,自是大出意外,文章忽起波瀾。但這意外之遇,並未破壞此番夜遊的興味。因為彼此在對方身上,感受到了共同的人生情趣與共同的美感。一時知己,別後不見,飲三大白,揮袖而散,真是難得的機緣。這機緣告訴人們什麼?是不是說,人與自然可以有一種神秘的感通,人與人,只要脫離利害,同樣可以相互感通?是不是說,人世常孤獨而又常不孤獨?但作者還是什麼也不說。
張岱的小品從來不愛講道理,他只是感受人生,描繪人生。在這篇游記中,作者的態度、舉止,也只是靜靜地觀賞、靜靜地體味。凡是情緒比較活躍的地方,都是從他人寫出。見知己而大喜的是「客」,喃喃言雪夜遊湖之「痴」的是「舟子」。他始終是淡然的,似乎深深有會於心而難以言說,亦令讀者有會於心而已
❽ 擴寫故事
尋金記——擴寫
以前,鄉下住著一對父子,他們共同管理、經營著一個果園。但是,最令父親擔憂的事情是兒子太懶惰,任憑他怎樣苦心教導也無濟於事。望著果樹園一天天荒蕪下去,父親心裡難過極了。
一天,父親突然生病了,而且越來越嚴重,再無法去勞動。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所以更加牽掛自己的兒子。終於他想出一個好辦法。在垂危時,他把兒子叫到床邊,握緊兒子的手,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呀,爸爸就要離開你,再也不能照顧你了,我知道你不願意去勞動,因此告訴你一個秘密,在咱們果園的地里,埋藏著許多金子。我死後,你就去把這些金子挖出來,你就會成為百萬富翁了。」說完,便咽了氣。
兒子簡單地料理完父親的後事之後,反復地叨念著父親臨終前的話,心裡越來越高興。於是第三天,他就拿起鐵杴,到果園里挖起來。他忘了時間,忘了疲勞。土被一杴杴翻開,豆大的汗珠從兒子額頭上滾落。從旱到晚,一天又一天,不管刮風還是下雨,他的手長滿了老繭和血泡,腳擦破了,鐵杴磨得變了形,可他仍然不停地挖著。轉眼半個月過去了,地大部分都翻過來,可是什麼也沒有。兒子心裡有些疑惑了,但他還不死心,依舊廢寢忘食地干著。最後,果園地里的每個角落都被兒子認真翻了個遍,可是連一點兒金子的影子也沒找到。兒子又氣又急,埋怨道:爸爸真是的,臨死還要捉弄我,讓我吃了這么多苦,白忙一場……之後,他就像從前一樣,還是什麼也不幹。
然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那年秋天,果樹獲得了多年不遇的大豐收。這大大出乎兒子的意料;他賣了樹上結的果子,賺了一大筆錢。此刻,兒子終於恍然大悟,父親之所以說地里有金子,就是要他自食其力,去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和收獲後的欣慰。而所謂的金子就是辛勤勞動所創造出的財富。
從那以後,兒子一改懶惰的毛病,變得十分勤勞,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❾ 擴寫作文500字(內有內容)
一天,小剛在集市上辦事。這時一位青年飛速的在集市上騎自行車,把版集市和諧的場面權給打破了。恰巧,一位老大娘正在過馬路,青年的自行車哪會讓路呀?他橫撞過去,老大娘倒下了。
那青年死不悔改,對老大娘被撞一事不以為然,置之不理。轉身就騎上自行車,准備走人。
小剛把這一幕全看在眼裡,正義的烈火在他胸中燃燒,他沖過去,憤然地攔住肇事青年,讓青年對老大娘的傷負責。青年很不服氣,認為自己並無責任,是大娘橫穿馬路的錯。小明不肯這樣放棄,邊和青年吵了起來。他們的吵架聲把集市的路人吸引了,群眾也一層圍著一層地多起來。
有的在青年後面指指點點,說青年這樣要遭報應,也有的圍觀群眾,怕事情越來越惡化,最後導致惡性事件,忙上去勸導小明和青年,還有的人,看見倒在過道上的老大娘,怕大娘的傷勢嚴重立刻好心好意地把大量送往醫院進行檢查。小明在爭吵過程中,發現了對面街的民警叔叔,便過去請民警叔叔幫忙,在群眾和民警的壓力下,青年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保證對大娘的傷所需費用賠償。
這一場糾紛就因為那一股神奇的力量——正義結束了。
❿ 求擴寫作文
遲了一分鍾
丁零零,鬧鍾響了。元元打了個哈欠,翻了個身,睜著惺忪的睡眼專心想:好睏屬啊,再睡一分鍾吧,就一分鍾,不會遲到的。
過了一分鍾,元元起來了。他很快地洗了臉,吃了早點,就背著書包上學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他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鍾就好了,就不需要等待了。」
他等了好一會兒,終於到綠燈了,走完了斑馬線,又走了一會才走過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要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他又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鍾就好了,就能很快到學校了。」
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怎麼辦呢?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
到了學校,已經上課了。元元紅著臉,低著頭,忐忑不安地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師看了看手錶,說:「元元,今天你遲到了20分鍾。希望你下次能快點!」
元元非常後悔。他吸取了教訓,知道了,寸金難買寸光陰。從此以後,他再也不遲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