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辯證唯物主義寫作文

辯證唯物主義寫作文

發布時間:2021-02-24 02:08:53

A. 老師讓我們寫一篇辯證唯物主義的論文1000字左右,應該從那些方面來寫

所謂的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1000字左右的論文還是很好寫的專!高中的論文不必按屬照大學要求的摘要關鍵詞之類的格式!就像寫作文那樣就可以!你首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哲學知識,然後在現實中找到和它相配的案例,進行分析,一定要有哲學術語!要分析原因,要給出解釋和解決方案,而這些都是要用哲學觀點分析的!加油吧

B. 如何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指導自己的學習,論文

所謂的辯抄證唯物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1000字左右的論文還是很好寫的!高中的論文不必按照大學要求的摘要關鍵詞之類的格式!就像寫作文那樣就可以!你首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哲學知識,然後在現實中找到和它相配的案例,進行分析,一定要有哲學術語!要分析原因,要給出解釋和解決方案,而這些都是要用哲學觀點分析的!加油吧

C. 以哲學與人生為題寫一篇作文

人生觀問題離不開世界觀和歷史觀。對待人生一些根本問題的回答都是與世界觀、歷史觀相聯系的。共產主義人生觀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關於人生意義、價值、目的的基本觀點,完全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依據的。
首先,人生觀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是對人的本質、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理解。正是在這個基礎點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共產主義人生觀奠定牢固的理論基石。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世界的本質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觀點,使得馬克思主義在思考人的生命的意義時突破了歷來著眼於人的生物性和人壽長短的局限。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同於其它動物與自然的關系。人在自然界中處於一種特殊地位,原因在於人是能進行自覺勞動的創造性動物。人的創造能力使得人超越其它動物之上。世界上只有人為自己創造了一個人化的世界,創造了自然界本來不存在的東西。
人作為自然存在物正如其它生命一樣不是永恆的。人的生命的意義在於它的創造性。人的一生很短,如果盡干壞事,又會被世人感到太長。如果在有限的生命中充分發揮它的創造作用為社會作出貢獻,這種生命光輝而充實。人的生命的創造意義並不僅僅限於生時。不少人生時寂寞、窮困、潦倒,甚至為人誤解,頻遭摧殘,可死後被重新發現,再現輝煌。許多學術著作亦復如此。生時無法出版,死後成為不朽之作。這說明生命的長短並不是人的生命意義的關鍵所在。
人不僅是創造性的動物,而且是社會性的動物。這兩者是不可分離的。馬克思說過:「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新版第1卷第56頁)這就是說,離開了社會,離開了人與人的相互關系,是無法說清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的。如果僅僅把人看成孤立的個體,必然把人的生命看成一支短短的暫時點燃的蠟燭,很快化為灰燼。從人的社會本性出發,把人作為社會成員來考察,就會看到,人的一生雖然短暫,但由個人組成的社會卻是久遠的。人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由人類組成的火炬。每一代人都應該把它燒得更旺。這同時也就是把個體的生命由暫時變為永恆、有限變為無限。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沒有對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人的社會本質的正確理解是不可能的。
其次,生與死的問題,是人生觀中最重要、最難解決的問題。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從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兩方面對生與死的問題作了回答。
人作為一個有生命的個體是自然存在物,它與宇宙中的一切生命現象一樣,必然是有生有死、有始有終。人的自然壽命有限,而且只有一次。追求長生久視、成仙成佛,都是宗教唯心主義的幻想。辯證法的規律是理解生與死的鑰匙。毛澤東把死稱為辯證法的勝利。
對生與死的理解不能僅僅以自然規律為依據,而必須求之於社會規律。同樣是生,有的生得偉大,有的苟且偷生;同樣是死,有的死得偉大,有的死得窩囊。所謂重於泰山、輕於鴻毛講的就是死的意義問題。這個死的意義是人生觀的重要內容。可以說,英雄與懦夫、留名千古與遺臭萬年的分界線往往決定於對死亡的態度。中國古訓臨難毋苟免,講的就是氣節,也是對待死亡的態度。死亡中最壯烈最感人的是為事業、為正義而獻身,死在刑場和戰場上。我們不僅要以哲學家的通達服從自然規律來對待自然的死亡,而且要以革命家的氣概以視死如歸的勇氣對待為正義和真理而獻身的死亡。前者是智者,後者是勇者。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烈士的名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是對死的認識的最高境界,是對死的意義理解的通達至極,是勇者與智者的結合,是以對自然規律與歷史價值認識為依據的人生態度。

D. 政治關於辯證唯物論的題

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知識辨析題

1、意識能直接推動事物向前發展。
答:(1)意識的能動作用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現象

,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另一方面是指意識的反作用。
(2)意識的反作用有兩種情形:一是正確的意識推動客觀事物向前發展,一是錯

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可見為意識推動事物向前發展的觀點是片面的。
(3)意識並不能反作用於客觀事物,它必須通過人的實踐活動用一種物質的東西

作用於另一種物質的東西,才能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因此,認為意識能夠直接

推動事物向前發展是錯誤的。
2、重視物質利益就是唯物主義,強調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義。
(1)凡是認為物質第—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的就唯物主義;凡是認為意

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的就是唯心主義。因此,劃分唯物主義和

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是對物質和意識何為第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

追求物質利益,或者是否強調精神文明。
(2)追求物質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義,如果違背社會發展規律,不顧客觀條件,

主觀蠻乾地追求物質利益,就是唯心主義;強調精神文明力量的作用,正是辯證

唯物主義的表現。
(3)上述觀點沒有搞清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准,因而是錯誤的。
3、20世紀50年代後期,我們提出了「人定勝天」的口號,毀林毀草造田,圍湖造

田,破壞了生態環境,這也是引發1998年長江大水的重要原因辨題:人類改造自

然,就惡化了生態環境。要保持生態平衡,只能適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答:(1)辨題中指出,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生態環境,人要與自然和

諧相處,要與自然相適應。這些說法都有合理之處,是值得肯定的。
(2)但是該題說法認為人類改造自然,就惡化了生態環境,這是十分錯誤的。生態

環境惡化的原因在於人類由於認識的偏差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違背了自然規律。
(3)此外,該題還認為,為了保護環境,人類只能消極地與自然界相適應,而放棄

對自然界的改造。
(4)該題完全否定人的意識的能動性,放棄對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屬於形而上學

的思想。
4、「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世界的本原是

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這就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
②要做到從實際出發,就要尊重客觀實際,具備一定的物質條件。如果脫離客觀

實際,沒有必須的物質條件,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這一觀點堅持了唯

物主義的根本思想,是正確的。
5、因為物質決定意識,所以,「心想事成」是不可能的。
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②「心想」能否「事成」應具體情況而定。如果事在否定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

的條件下,認為只要「心想」就一定「事成」,是唯心主義的不切實際的想法,

是錯誤的。如果是在肯定物質對意識決定作用的前提下,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

符合客觀,正確的意識能推動人的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心想

事成」是辦得到的。
6、「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一種因果關系
①因果聯系是指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從字面上看,「善」與「惡」是原因,「

善報」
與「惡報」是結果,是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宗教

教義中的觀點,它教育教徒行善棄惡或改惡從善,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這種善

惡論是建立在唯心主義的思想基礎上的,雖然,我國古代和現代「善有善報,惡

有惡報」者大有人在,但事實上這種善惡論既不存在普遍性,也沒有客觀必然性

。因此,這種觀點只是一種主觀願望。
②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點,要認識到它是唯心主義的宗教因果報應,

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因果聯系有本質區別。所以,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

一種因果關系的觀點是錯誤的。
7、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所以,整體功能總是大於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1)一切事物都是一個由各個部分構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是

辯證統一的關系。整體由部分組成,沒有部分就無所謂整體。部分是整體中的部

分,沒有整體也無所謂部分。
(2)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實際上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

有的功能;第二種情形是,整體的功能大於各個部分功能之和;第三種情形是,

整體的功能小於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3)「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強調的是整體對部分的統帥作用和決定作用

,部分從屬
於整體,但這只是整體和部分相互關系的一方面,二者關系的另一方面,則是部

分對整體的影響,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達到整體功能大於局部功能之和的理

想結果。
8、發展是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就是發展。
①發展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即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因此,發展體現

了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
②並不是一切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都是發展。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有前進的、向

上的,也有倒退的、向下的,由舊到新、由新到舊,由壞到好、由好到壞,由落

後到進步、由進步到落後等,都是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

的和進步的根本性質的變化才是發展。所以,發展的實質是指前進的、上升的運

動和變化,即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③題中觀點肯定發展是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是正確的,但誤以為一切事物性質

的根本變化都是發展,又是不科學的。
9、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
唯物辯證法所講的普遍聯系,是說整個世界一個聯系的有機整體,各個事物內部

,以及該事物同周圍事物都存在聯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沒有聯系就沒有

世界。但是,並不是說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因為聯系雖然是客觀的

、普遍的,但具體事物之間的聯系不是無條件的,而是有條件的,所以,兩個事

物之間要存在聯系,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沒有一定的條件,兩個事物之間就不

存在聯系。
10、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時,著眼於未來,就是堅持了發展觀。
(1)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每一個事物都有一個產生、發展的過程,物質世界

是一個變化發展的世界,所以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堅持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就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

程。因此我們分析問題時不能割裂歷史,既要考察它的過去,又要分析它的現狀

,弄清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地位,還要有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成長

。只有堅持了以上三點,才是全面地堅持唯物辯證法的發展的觀點。
(3)觀察分析問題著眼於未來是正確的,但認為著眼於將來就是堅持發展的觀點

,是片面的。
11、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

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辨題:與時俱進,就是要做到勇於沖破一切傳統觀念。
(1)與時俱進,首先要解放思想,使思想和變化了的客觀實際相符合。但對傳統

觀念的取捨要做具體分析,凡是和客觀實際相符合的傳統觀念,必須堅持;凡不

適應變化了的客觀實際的舊觀念,必須破除。
(2)與時俱進,還要善於在事物運動變化發展中把握規律、按規律辦事。
(3)與時俱進,還要善於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等,這

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4)與時俱進,不僅是指理論、思想方面,而且也是指實際工作方面。
12、「統一」是矛盾的一方,「對立」是矛盾的另一方。
哲學上講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統一」和「對立」

是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統一」是指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及矛盾雙

方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轉化,「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的相互排斥、相互斗爭。因此

,「統一」和「對立」是矛盾雙方的「統一」與「對立」,認為「統一」是矛盾的

一方、「對立」是矛盾的另一方是錯誤的。
13、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矛盾。
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關系,不僅存在於事物的內部,也存在一事物之間,但這並

不意味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矛盾。兩個毫不相乾的事物如果不處於同一個統

一體中,就不能構成矛盾,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共處於同一個統一體中時,

才能構成矛盾關系。
14、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事物發展是事物內部矛盾即內因和事物外部矛盾即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

事物變化發展的依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正是

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才推動了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因此,認為矛盾是

事物發展的動力是准確的。但是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

同的,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因此,

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
15、質變根源於事物的內部矛盾,量變根源於事物的外部矛盾。
質變是由於矛盾雙方的斗爭使它們的力量增減和地位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導致

雙方依存關系破裂、統一體瓦解,從而使事物的根本性質發生改變;量變使矛盾

雙方的斗爭引起它們在力量上的增減,這種變化是在統一體內部進行,還沒有引

起矛盾雙方依存關系的破裂和統一體的瓦解,事物的根本性質未變。但無論是質

變還是量變,都根源於事物的內部矛盾,當然也離不開事物的外部矛盾的作用,

將其割裂開來是錯誤的。
16、有了創新意識必然推動事物的發展
(1)發展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創新意識就是要破除思想僵化、安於

現狀的舊觀念,就是要樹立敢為人先的新觀念。因此要促進新事物的發展,必須

具有創新意識。
(2)但有了創新意識還不一定能促進事物的發展。創新意識必須付諸行動、指導

行動,並在人們的實踐中做到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才能真正促進事物的

發展。因此,認為「有了創新意識必然推動事物的發展」,是片面的。
17、既然物質運動的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而規律是永恆不

變的
(1)唯物辯證法認為,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規律是

客觀的,它是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們既不能創造一個客觀不

存在的規律,也不能改變或消滅仍在起作用的規律。
(2)但是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只要條件存在,規律就存在,就起

作用;一旦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的條件不存在了,規律就不起作用。而不同的物

質形態,不同的運動形式,有不同的規律,同一規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也有不同

的表現形式。
(3)所以說,規律不是不變化,只是這種變化不是人為地變化,而是隨著客觀

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18、沒量變就沒質變,有量變就有質變,有質變就有發展
唯物辯證法認為,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准備,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

先從量變開始的。所以「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是正確的。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

果,只有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引起質變。因此,「有了量變就有質變」不

完全准確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因此,發展要通過質變來實現。但有

質變不一定有發展,因為質變有前進的、上升的、進步的,也有落後的、下降的

,而只有前進的、上升的、進步的質變才屬於發展。
19、矛盾就是事物,就是世界,所以在實踐中要努力維持矛盾的現狀,防止矛盾

的轉化。
(1)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矛盾,事物的性質是由其自身的

矛盾決定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事物,就沒有世界。(2)矛盾在一定條件下是相互轉

化的。當內部矛盾雙方地位發生轉化時,事物的性質就會改變。(3)事物的矛盾轉

化對人們來說有有利和不利兩種情況。在實踐中人們要積極促進對自己有利的轉

化,而不是一味地維持事物矛盾的現狀。(4)題中說法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確

的。而主張在實踐中要努力維持矛盾的現狀,防止矛盾的轉化,則是片面的、不

科學的。
20、堅持兩點論就是堅持全面地看問題,堅持重點論就是抓主要矛盾
(1)認為「堅持兩點論就是堅持全面地看問題」的觀點是正確的,但認為「堅持重

點論就是抓主要矛盾」的觀點是不確切的。(2)唯物辯證法認為,堅持兩點論就是

要全面地看問題。既看主要矛盾,又看次要矛盾;既看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矛

盾的次要方面。堅持重點論,是指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著重把握主要

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3)我們應該堅持兩點論與

重點論相統一的觀點,做到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於抓住重點和主

流。
21、人定勝天
(1)這個觀點要具體分析,具有片面性
(2)「天」是指客觀世界和客廳規律。人定勝天是指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

去改造和認識世界。
(3)人們只有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主觀符合

客觀才能勝「天」。
(4)、如果說違反客觀規律,不但不能勝「天」還要受「天」的懲罰;我們在改

造世界中,一定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神舟五號的成功就是

如此。
22、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普遍性也包含特殊性。
(1)這個觀點是不科學的。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

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這是對的。
(3)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但不能認為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各種特殊性、個性

千差萬別的,具體生動的;普遍性、共性是拋棄事物的各自特點,只是概括了、

抽象出它們的共同本質
(4)當然,二者互相聯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
23、台灣地區新領導人頑固堅持所謂「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分裂立場,企圖

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
辨題:祖國統一的道路是曲折的。
(1)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事物發展的道路

是迂迴曲折的。台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拋出的「兩國論」、陳水扁迴避「一個中

國」的原則、呂秀蓮的「遠親近鄰說」,都是在祖國統一的問題上人為地製造的

障礙,其實質是企圖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極大地阻礙了祖國統一的進程,損

害了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這說明祖國統一的道路是曲

折的。 (2)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是全世界公認的事實。實現祖國的

完全統一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道路是曲折的,前途

是光明的,無論台灣地區領導人怎樣人為地設置障礙;也阻擋不了祖國最終統一

的總趨勢。(3)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舊曲折的。題中觀點僅僅看

到了祖國統一道路的曲折性,沒有看到祖國最終統一的總趨勢,是不科學的
24、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製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動事物發展。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1)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事物的變化和發展,所以矛

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2)這種矛盾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觀地、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人們不能任意製造也不能任意取消。
(3)人為製造矛盾與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區別的,人為製造矛盾不僅不能

推動事物的發展,而且適得其反。
25、感性認識就是現象,理性認識就是本質
(1)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
(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的兩個階段,都屬於認識的范疇,是客觀事物(

現象與本質)在人腦中的反應,是主觀的東西,是由客觀事物(現象與本質)決

定的。
(3)現象是事物的表面聯系和外部特徵,本質是事物的根本特徵和內在聯系,現

象和本質統一於客觀事物,都是反映的對象,是客觀的東西。
(4)從以上分析可知,感性認識、理性認識與現象、本質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不

能混為一談。
26、實踐越發展,認識越深刻
(1)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使認識的來源、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檢驗認識正

確與否的唯一標准。實踐的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認識課題,提供新的經驗、新的認

識工具和技術手段。從而推動了認識的發展。人們也在實踐中不斷檢驗認識、探

索真理。上述說法有其合理之處。
(2)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

規律。這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佔有十分豐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運用科學的

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加工製作。完成認識的根本任務,深化擴展認識、把認識向

前推移是一個艱苦的探索過程,不是隨著時間的發展自然而然完成的。上述說法

也有不夠全面之處。
27、黨的十六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高原醫學特殊貢獻獎獲得者、青海

省心血管病專科醫院高原病理科吳天一主任面對內地每年100萬元科研經費、100

萬元高薪聘請,不為所動。他說:「要是為了錢,我不會一輩子呆在青藏高原。

我的研究領域是低氧生理與高原醫學,青藏高原是我從事科研事業不竭的『江河

源』。」有人因此得出結論:金錢對人生價值的實現沒有意義。
吳天一主任的工作態度是對的。
(1)因為人生價值首先在於貢獻。這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條件。因此:應當

象吳天一主任那樣在本職工作上埋頭苦幹,反對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
(2)認識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動力。青藏高原是我從事科研事業不竭的『

江河源』就是這個道理;
但因此認為「金錢對人生價值的實現沒有意義」是片面的。
(3)人生價值的實現還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當今社會,金錢仍是財富的代表。
(4)是實現人生價值必要的物質條件,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就是有意

義的。
28、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對社會發展和變革具有決定作用。
(1)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理論創新是實踐發展的需要,新的理論在實踐中

產生並接受實踐檢驗,社會的發展和變革離不開理論創新,但認為理論創新對社

會的發展和變革其決定作用是片面的。
(2)實踐是有目的有意識的能動性的活動,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

、科學的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

變革的先導,必將對社會發展和變革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29、敢想敢幹就是創新精神,不固守書本才是堅持創造性思維。
(1)創新就是促進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這就要發揮人的

主觀能動性。他要求破除思想僵化、墨守陳規和安於現狀的舊觀念,因此需要解

放思想,敢想敢幹。但是,樹立創新思想,不僅需要敢想敢幹,還需要不斷學習

新知識,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尊重客觀規律,採用新技術,大膽改革,才能不

斷創新。
(2)堅持創造性思維,就不能固守書本,受前人現成結論所制約。而應勇於打破

常規,進行逆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這就需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從實際出發,

敢於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3)題中觀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片面的。
30、經驗不重要,只要掌握理論就能成功。
(1)經驗是重要的,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前提和基礎。
(2)但不能只憑經驗辦事,要重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3)雖然理論對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但不能照搬現成的理論,要注重理論

聯系實際,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對策,善於實踐,

勇於創新。
(4)在正確理論指導下,反復實踐,不斷探索,並認真總結經驗,才能獲得成功


31、某老人用節省的錢贊助貧困學生,但沒有任何被贊助者有所回報。
辨析:沒有回報的道德活動是沒有意義的 。
(1)不能僅僅從是否有回報來評價道德活動的意義
(2)道德活動是通過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反映出來的,正確認識和處

理這種關系是評價道德活動意義的前提和基礎。
(3)從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看,老人的行為雖然沒有得到回報,但也

是有意義的,其精神值得贊揚;有的受助者不思報答,既沒有尊重他人,也失去

了自己的人格,其行為應收到譴責。
32、 滿足了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就能得到維護。
(1)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是辯證統一的。社會集體利益不能離開個人利益而存在

,任何社會利益都是由個人活動創造出來的,又總是通過個人利益表現出來的,

個人的積極進取、努力奉獻,推動社會集體利益的發展。滿足個人正當利益,會

使人們去維護集體利益,否則會損害集體利益,上述觀點有一定的正確性。
(2)但是,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又是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的。個人利益的實現,

歸根到底要靠社會集體事業的鞏固和發展,只有社會集體利益的發展,才能為個

人利益的滿足提供物質基礎。
(3)集體利益是全局利益長遠利益的體現,而個人利益一般表現為局部利益和眼

前利益。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原則要求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為了集體利益放棄

個人利益,必要時犧牲個人利益乃至生命來保衛集體利益。
33、提倡集體主義價值觀會抹殺個人利益,壓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1)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雖然不同的商品生產者都有自身的特殊利益,但必

須有良好的市場秩序,遵守社會規范,才能有助於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轉,生產者

和經營者才可能從中獲取正當利益,得到發展。
(2)在處理發展市場經濟中的矛盾時,集體主義能保障國家整體利益,又使個人

和集體的合法利益得以實現,正確處理三者關系,所以堅持集體主義不僅不會抹

殺個人利益,反而承認個人正當利益及市場主體的特殊利益的存在,起到保障和

促進作用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根本上一致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

發揮集體主義的重要調節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目的和要求在經濟活

動中堅持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矛盾,需要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

作用。所以,認為集體主義會壓抑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不對的。
34、有貢獻就有索取,天經地義。
(1)貢獻是指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奉獻,索取是指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
(2)貢獻和索取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為社會做貢獻會為個人索取打下基礎

,而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會激發個人的積極性,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認

為貢獻和索取有相互聯系的一面,尤其合理性。
(3)在人生價值中,貢獻應居於首位,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奉獻,這是社會存在

和發展的基本要求,人生價值的基本標志,我們應當在為社會、為人民的奉獻中

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能有點貢獻就一定要索取。索取是以貢獻為前提的,

是社會對個人的貢獻的回報,而不是個人向社會向人民討價還價的手段。
35、人的主觀能動性越大,人生價值就越大。
(1)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2)人生價值的實現還由許多條件:(主客觀條件見課本)
(3)如在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指導下,主觀能動性發揮得越充分,人生價值

就越大;如在錯誤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指導下,不僅不能實現人生價值,反而會

給社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36、人們發現,許多東西貴賤是不好界定的。比如來自久遠年代的銅器,在文物

工作者的眼中價值連城,而在撿破爛手中就是塊兒八毛錢。
辨析:一個東西有沒有價值,以及價值的大小,價值觀純粹是由主觀體驗決定的


(1)不同的人知識構成不同,對同一對象的認識也就不同。所以古銅器在不同的

人眼中的價值差異很大。
(2)事物的價值是對人的積極意義,不同的人的主觀需要不同,對古銅器的價值

大小判斷也就不同。因此,價值觀有一定的主觀性。
(3)事物價值大小,是由客觀事物本身的屬性決定的,認為價值觀純粹是主觀意

識決定,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37、今天的理想就是明天的現實
(1)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理想源於現實,高於現實,可以轉化為現實。因而

題中說法有一定道理。
(2)理想轉化為現實需多方面的條件。從性質上看,只有科學的理想才能轉化為

現實,;其次,途徑上看,理想轉化為現實還需積極實踐,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題中說法將理想等同於現實是錯誤的。

E. 用辯證唯物主義看事物或人的800字作文

1、唯物主義決定了人是受到客觀現實影響的,也即時代背景和後天版實踐的影響;
辯證法權就要:發展眼光和全面眼光
2、因此看待任何人或事物:(1)人或事體現的時代的烙印和局限,文章要將這點含蓄的揭示出來,就深刻有高度(這就是唯物);(2)人或事物的產生、發展、成熟和消亡,這是發展的觀點,與其他事物的聯系和關系就是全局的體現(這就是辯證)。

F. 要寫關於一篇如何實踐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的文章該寫寫什麼要點

實踐在認識論中的決定作用。實踐是人們能動地該改造、探索現實世界的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
實踐是一個由多種要素構成的有機的動態系統。它有三個要素:實踐主體、實踐手段、實踐客體。這三個要素相互聯系和作用,構成實踐的整體。實踐的基本特徵是:

第一, 實踐具有客觀性。
第二, 實踐具有能動性。
第三, 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實踐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生產實踐、社會實踐活動、科學實驗是人類三項基本的實踐活動。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人的認識只能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認識就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客體是認識的對象和內容,單是客體本身不能形成的認識。主體的自覺能夠性,是導致認識形成的必要條件,但僅有主體的能動性也不會產生認識。只有在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的實踐中,認識才會產生。因為只有通過實踐,人的感官才能同客體接觸,使客觀事物及現象反映到人的頭腦來;也只有通過實踐,主體同客體反復相互作用,才能使客體的各種本質特徵逐漸暴露出來,為主體所把握。所以,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一切科學知識,都是人們實踐經驗的總結,都是從實踐得到的。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強調認識來源於實踐,這並不排除學習間接經驗的重要性。事實上對於一個人來說,由於實踐范圍的有限性,由於客觀世界的無限多樣和永恆發展,因此就不能事事直接實踐。人類認識的發展,有著內在的連續性和繼承性,一個人沒有必要事事實踐。一個人的多數是通過學習間接經驗獲得的。但對我為間接經驗,對他人或前人來講仍是直接經驗。就認識總體來講,一切知識都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之源,間接經驗是認識之流。所以,我們既要認真讀書,努力學習間接經驗,又要積極參加實踐。

G. 馬克思主義作文用是什麼怎麼做為什麼600

要用馬克思主義作文。當然也是非常好寫的。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就是科學社會主義。

H. 《兒童文學》有一篇文章寫到一隻叫「辨證唯物主義」的狗……哪個好心的幫忙找一下在哪期哪一篇文章……

親愛的童萌:
那篇文章我記得,是在2011年上半年兒童文學上的網路傳真專欄目的一篇文章,是講述屬高考的一篇文章,非常感人。你可以把2011年上半年的兒文上找出來翻一下(我沒帶到學校,不能幫你,抱歉)

I. 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寫如何談戀愛不少於600字作文

所謂愛情,是一對男女基於一定的社會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互相傾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一種強烈、純真、專一的感情。性愛、理想和責任是構成愛情的三個基本要素」馬克思主義認為愛情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男女雙方基於共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彼此相互愛慕,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生活伴侶的一種高尚的情感。這種情感屬意識范疇,它是主觀的,是物質生活在人腦中的反映。馬克思主義的愛情觀主要有以下幾個要點:第一,「一定的物質基礎」。在商品經濟市場化的今天,這個「物質基礎」我們把它簡單地歸結為錢或某種財產或利益。何謂「基礎」,就是一切事物發展的根基,好比建設高樓大廈要打牢固的地基一樣,若沒有牢固的根基,即使建設得再高的高樓大廈也不及風雨就會倒塌。當然這「一定」其實是個不定數,是以戀愛雙方的心理來衡量的一個可接受的物質指標。其實,愛情也好婚姻也好,都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結合,而且物質生活和愛情也是一對矛盾,當物質適應愛情時,則促進愛情的發展;反之則阻礙愛情的發展。物質生活必須是愛情存在的前提和基礎,愛情對物質生活又具有反作用,在雙方快樂時愛情指引物質生活不斷地向前發展,在雙方不快樂時又會阻礙物質生活的發展。否認物質生活是愛情存在的基礎就會陷入唯心主義,否認愛情對物質生活具有能動作用則會陷入形而上學,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所以,只要愛情不要麵包或只要麵包不要愛情的都是片面的。而戀愛則是人們為實現愛情而實施的一種實踐活動,也是檢驗愛情是否正確、檢驗自己是否擁有愛情的一個客觀標准,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第二,「共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生活理想」。其中世界觀也稱宇宙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規律)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人生觀就是人們在一定的世界觀的指導下觀察、研究、探索人生問題,形成的一些對人生生活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包括生死觀、權力觀、金錢觀、家庭觀等。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那麼愛情也需要志同道合。道不同,不相為謀。沒有共同語言,沒有共同目標,就更不要說彼此間的甜言蜜語或進一步的魚水愉悅了,那些不真實的欺騙早晚會被暴露。志同道合會產生自然的親近和互補性,並能產生合力,這對雙方的理想實現都具有相互促進作用,否則會相互排斥。第三,「相互愛慕」。注意前提,它是在共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的基礎上產生的相互愛慕之情。那你的愛慕的出發點是什麼?如果不是上述三者,而是虛擬中的不真實的愛情,請低頭沉思,理性對待,否則是一場空想,即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還浪費金錢也可能影響未來。

J. 用唯物辯證法談談自己的學習,求作文,600字到800字,急求QAQ

用唯物辯證法談談自己的學習
學習中的辯證法
馬克思主義哲學解決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即人與世界的關系,實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論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它的主要理論來源是辯證法和唯物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兩大組成部分,科學的實踐是它的基礎。
辯證法的三大基本規律是: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對立統一規律是基本規律,其餘兩個規律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延伸和發展。下面就我們以本小組的名義談談學習中的辯證法。

在學習中,我們會經常碰到一些困難,經常面臨著失敗和成功的考驗.有些人碰到困難就恢心了,沒有勇氣了.又有一些人取得了一點成績就以為了不起,從此就驕傲自滿起來.這些人之所以會產生這兩種錯誤傾向,這是沒有學好唯物辯證法的緣故.可見學好辯證法,對於我們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是有著重大作用的。現在僅就個人在學習中的點滴體會,談談個人的看法。 每個人都會有許多學習方法,這些方法構成了自己的一個學法體系,因此,只要優化了自己的學法體系,必定大大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習真正快速有效。我們吸收各種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並總結了優秀的學習經驗 ,就可以在各種學習中取得好的成績。
我們在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再走進大學,在小學時,老師對我們而言,是傳道的人,而在初中,我們漸漸不滿足於老師,不局限在課堂,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當然我們也變得叛逆,高中時初中的不斷延伸,在高中,對我們而言,沒有太多自主的機會,可是我們嚮往自主,終於,高中升入了大學,我們否定了高中的題海戰術,否定了高中的早出晚歸的辛苦作息,我們開始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安排我們的作息時間,我們終於可以選擇自己想上的課,選自己想選的老師,但同樣地,我們保留了前些階段的東西,就像無論在哪個階段,我們都為了學習,目標一致。我們的學習系統也在這期間慢慢完善。
中國有句老話:「十樣會不如三樣好,三樣好不如一樣絕。」貪多務得、樣樣不精,如同「花拳綉腿」,不經用、不管用,這樣的學習,多也是少;學習的領域和范圍相對較少,但學一樁懂一樁,學一樣精一樣,能派得上用場,這樣的學習,少就是多。特別是在當今時代,知識總量呈幾何級數增長,即便是只與工作相關的各類資訊、政策、法律等,就可以用「海量」二字來形容。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對繁若星辰的各種書籍、各種知識,不可能全部學完,也不可能全面掌握,必須處理好取與舍的關系。
要懂得書本知識的取捨。有的人讀的是精品,使自己變得更加高尚;有的人讀的是廢品,使自己變得更加糟糕。我們應當擇優汰劣,多讀好書,力爭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取最好的學習效益。
要懂得網路知識的取捨。互聯網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寬度和廣度前所未有的學習平台。但網上的東西多而復雜,必須具有正確辨析的「火眼金睛」,不為表象所惑,不為雜音所迷。
要懂得社會知識的取捨。我們要重視閱讀社會這本「無字書」。社會是個大熔爐,也是個大染缸,五味俱全,七色並存。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我們要清醒認識自我,保持定力,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能只是個「存儲器」,還要當好「處理器」,要過濾,要沉澱,正確取捨在社會歷練中得到的各種知識。
require.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sio.js'], function(sio) { var url = 'https://cpro.static.com/cpro/ui/c.js'; sio.callByBrowser( url, function () { BAIDU_CLB_fillSlotAsync('u2845605','cpro_u2845605'); } ); });
學習,一分耕耘,才會有一分收獲。急躁冒進、好高騖遠、好大喜功,在學習上根本行不通。細嚼慢咽、循序漸進、厚積薄發,才是學習的常態和正道。要端正態度,不功利。現在有少數幹部的學習,還停留在一個「非我」的層次,沒有把自己真正放進去,而是把學習當敲門磚、墊腳石,當一塊個人升遷的跳板,這是不可取的。我們務必端正學習態度,徹底拋棄功利思想,立足於提高為黨和人民服務的能力,著眼於提升個人品位、素質與修養,真正實現學習由「非我」到「有我」,最後進入「忘我」境界的飛躍。要腳踏實地,不浮躁。走路要腳踏實地,如果一隻腳沒踩實,另一隻腳就抬了起來,一次可以,兩次可以,多了就難免會摔跟頭。學習也同樣如此,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實實在在地學,雖然速度慢一些,但卻記得牢靠,過得長久。這就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心無旁騖,聚精會神,真正感受遨遊知識海洋的快樂。要善於積累,會消化。學習,是把別人的直接經驗變為自己的間接經驗的過程,是一個把別人的智慧裝進自己腦袋的過程,既有可能學「生」,也有可能學「死」。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積累,細細消化,努力把「別人的」轉化成「自己的」,將外在「知識」轉化成內在「智慧」。
總有人說自己工作忙,沒時間學習。其實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去擠,總是會有的。如果每天擠出1個小時用來學習,一年就是365個小時,日積月累,就會集腋成裘,用這些點滴的時間就能創造奇跡。
要求真知,必須要鑽到知識中去,並且要鑽入到知識的精髓和靈魂中去。特別是對於一些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必須要鑽進去學,反復讀、仔細品。
深厚學識的養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堅持、終身學習。我們求學,必須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常學常新的態度、百學不厭的勁頭。
學習唯物辯證法是要求我們對學習和生活的含義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用唯物辯證法來解釋工作、生活及學習的問題。我們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把所得的經驗應用到學習和實踐生活工作當中去,我相信一定能成就一個成功的人生。

閱讀全文

與辯證唯物主義寫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