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關於論語中禮貌待人的句子寫作文(500字)
朱熹集註:樂,音洛。知,去聲。約,窮困也。利,猶貪也,蓋深知篤好而必欲得之也。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約必濫,久樂必淫。惟仁者則安其仁而無適不然,知者則利於仁而不易所守,蓋雖深淺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奪矣。謝氏曰:「仁者心無內外遠近精粗之間,非有所存而自不亡,非有所理而自不亂,如目視而耳聽,手持而足行也。知者謂之有所見則可,謂之有所得則未可。有所存斯不亡,有所理斯不亂,未能無意也。安仁則一,利仁則二。安仁者非顏閔以上,去聖人為不遠,不知此味也。諸子雖有卓越之才,謂之見道不惑則可,然未免於利之也。」
我萬沒想到這句話,居然沒有一個人搞通了的。
關鍵字眼就是 智者利仁。
多數的理解是聰明人善於利用仁。這個解釋明顯是打胡說。
朱熹的認識是,利,猶貪也,蓋深知篤好而必欲得之也。我給他美化一下,那不叫貪,叫渴求。(是不是讀書人哦。)意思就是還沒具備仁的境界。最後謝氏還大言不慚地說:孔子的弟子,在顏回和閔損以下的,雖然有過人之處,說其不是糊塗蛋還湊合,但(安仁就差得遠了),未免就是在利仁那個檔次,(頂多算個聰明人)。
兩者的意思都是:利仁的境界要低於安仁的境界。
咔咔咔-------
我記得《劉三姐》裡面有一句歌詞:笑死人勒哎--------
比如,某人說:耶,慕容求輸,你還有一張利嘴兒咧?
我笑著回答:哪裡,是因為我的智慧。
意思就是,我智慧,才使我的嘴兒更能侃。
那麼,智慧對口才,是有利還是無利?
那麼,智慧對於仁呢?
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孔子座下弟子之後,少有儒家弟子,知道仁、義、信的具體含義。
仁,是儒家對長者要求的一種美德,形而下,就是寬容(廣)的胸懷。
所以,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的意思:寬容,使人心情安寧;睿智,使人心胸開闊。
從語法上講,我這個解釋是絕對沒得問題的,但是我總覺得,孔子想表達的是另外的意思。因此,我懷疑儒家弟子在整理、回憶、抄錄、流傳、刊印、校稿的這個過程中,有些許內容已經失真了。甚至由於悟性的高低,有人根據自己的認識擅自改動了其中的個別地方。何況,現在我們看到的《論語》,已經不是孔子座前弟子的第一手筆記,因為 《論語》 中加入了其弟子的言論,這絕對是嚴重褻瀆老師的行為。那麼,這個弟子的言論,絕對不是孔子的座前弟子所為,他們還沒無知到這個地步。那麼,肯定是後來的、後來的、後來的---------人,乾的這事兒。如此一來,這個 《論語》部分內容失去原貌也在情理之中。
我懷疑,智者利仁 的原文是: 愚者利仁。
就是說,愚蠢的人利用別人的寬容。
那麼,仁者安仁、愚者利仁的意思就出來了:寬容的人安樂於自己的寬容,愚蠢的人利用別人的寬容。
我覺得,孔子想表達的是這個意思。
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得去追 利 的本義。
利 ,會意字。從刀,從禾。表示以刀斷禾的意思。本義:刀劍鋒利,刀口快。
那麼 愚者利仁,是不是就是 愚蠢的人,削弱自己的仁德,即:愚蠢,會使人心胸狹小?
孔子的意思是不是:寬容的人,安樂於自己的仁德;愚蠢的人,削弱自己的仁德?
但是,從刀口快,繞到削弱。我自己都過不了我自己這一關。
到底孔子的願意是什麼?我最終也茫然在這兒了。
Ⅱ 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寫一篇500字作文
父親的愛
父親的愛像一杯咖啡,第一口是苦的,但是越品越甜;父親的愛像一塊夾心糖,外表是硬的,心確是軟的;父親的愛像一本書,表面平淡無奇,書里卻充滿知識。
我的父親是嚴厲的,但深愛著我。記得有一次,我叔叔給我買了一塊滑板,當時我興沖沖的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廣場練習滑滑板,我先把一隻腳放到滑板上,另一隻腳在地上使勁地蹬,可是怎麼也站不穩,越不會滑,心就越焦急,越焦急就越滑不好,我不想學了,就對爸爸媽媽說:「我們回家吧。」爸爸大聲地說:「不行,還沒有學會呢?怎麼就能回家,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我心想:何不讓我媽媽扶著我來學呢?我正要實行我的計劃時,爸爸好象看出我的心事,就對我說:「學什麼都要靠自己,這樣才能學得更好、更快,依賴性太強了學不好。要不這樣,我倆比比,看誰先學會,行嗎?」我敢怒不敢言,不高興地說:「行,比就比。」心想:不信,你能學會,年齡一大把了。
看著爸爸笨拙的身軀,不停滑著那不聽話的滑板,可笑極了,「咚」的一聲,不好,爸爸摔跤了,這時,只見爸爸不慌不忙的從地上爬起來,蹲在地上看著滑板,好象在思索、又好象在研究,不一會兒,爸爸踩上了滑板,一隻腳掌握著方向,左右搖擺著,另一隻腳用力的滑著,慢慢的身軀變得那麼輕巧、那麼優美了。「我會滑了,你來看。」爸爸高興地喊著。我慚愧地下了頭,覺得爸爸都能學會,我還有什麼不能學會的呢,在爸爸榜樣的影響下,我終於也學會了。
還有一次,我在學校不小心扭傷了腳,爸爸看到我一拐一瘸的樣子,心疼極了,忙扶著我坐下,關切地問我:「怎麼了。」聽完我的述說後,他趕忙從葯箱里拿出紅花油,幫我邊搽著傷口,邊用嘴吹著疼痛的地方說:「你忍著點,開始會有點痛,當血慢慢的散開後,就不痛了。」在爸爸的「治療」下,漸漸的我覺得好多了,腳也不痛了……
啊!爸爸,我想告訴你,我也愛你。
Ⅲ 初一《論語》六則的體會 作文
「三人行,必有我師」「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里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在一起走,那麼他們之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後一則告訴我們要聰明又努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仍有教育意義。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到許多人,而每個人都有許多長處,值得學習,可以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拿我們班來說吧,在這不到35人的小集體里,就有許多「小能人」:有的擅長繪畫,有的寫得一手好字,有的是籃球場上的闖將,有的是象棋盤上的英雄,有的通曉中外地理,有的閱讀大量的古今詩詞,有的富有數學家般敏捷的思維,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賦……多向這些同學學習學習,不就可以使我——這置身於萬頃綠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識的養分嗎?
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的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們的點滴長處。
如果說拜能者為師是理所當然的話,那麼「不恥下問」就不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架子,虛下心來,真心實意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
多少事實證明,能「不恥下問」的人是偉大的。我國老一輩革命家徐特立同志,1920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時,已是湖南著名教育家了。可是到了法國以後,這位四十開外的「老學生」卻甘當小學生,甚至向在公園里碰到的法國小朋友學法語。我國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每每寫好了詩,都要拿到鄰居那裡念給她聽,問她哪些地方聽不懂,需要修改。我國西漢傑出史學家司馬遷,為了撰寫《史記》在去各地游歷的過程中,虛心向平民百姓請教史實。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乘「貝格爾」號去各地考察,每到一處都要把當地的農民請來,詳細詢問那裡的地形和生物的特點。是啊,一個幾歲的小孩子當然不如40開外的教育家知識淵博;目不識丁的老婆婆當然沒有白居易那樣超群的詩才;平民百姓哪有史學家見多識廣;終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哪有生物學家的智慧和才能!然而試想一下,當年徐特立如果不放下教育家的「架子」也許一輩子也學不會法語而只能靠翻譯;如果白居易不願意向老婆婆請教哪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深受人民喜愛的詩句?假如司馬遷不從人民群眾中采訪史實,怎能寫出傑出的歷史著作——《史記》?假如達爾文恥於下問,又怎能完成《物種起源》,提出生物進化的理論?
朋友,讓我們既拜能者為師又不恥下問吧,成功的大門向我們敞開著!
Ⅳ 論語六則-孔子在學習方法和態度上有哪些主張,寫體會,作文-500字
《論語》六則,就其內容來說,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四,五、六則是關於學習態度(包括個人修養)的。歸納起來,有三個要點:第一,一個人要掌握知識,必須不斷地進行學習,要好學,勤學,不知疲倦地學,並能把按時進行復習當做一件樂事。第二,要想真正學到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虛心拜周圍的人為老師,乃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第三,學習者要堅持自我修養,對自己,學而不厭,不怕別人不了解;對同志,以能相互切磋學問為樂;對弟子,教導要特別耐心。第二、三則是關於學習方法的,孔子著重強調了兩點:其一是,對所學的東西,應該按時復習。復習的目的在於記住它,加深理解,擴大新知。其二是,「學」和「思」要結合起來。學習時不動腦子,不想問題,就不可能學到真正的知識,也不可能獲得舉一反三的能力。從「溫故」到「知新」中間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即在頭腦里對獲得的知識和材料進行分析、概括和推導,缺少這個過程就不可能達到「知新」。但是思考又必須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才能有所得。
《論語》六則,篇幅簡短,立意深刻,三言兩語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富有哲理性。嚴肅而深刻的道理用談話、答問的形式講出來,給人以平易親切之感。反問句、感嘆句的運用,使語言更具紆徐含蘊的色彩。「溫故知新」「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已成為學習中的格言,富有極大的生命力。
Ⅳ 寫一篇作文《我與論語走的更近了》500字
《來論語》去讀,像是穿源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孔子,一個2000多年前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麼先進,那麼貼切。讀完《論語》,才知道「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這些平時我們常說的語句竟然出自《論語》。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也就是父母的年紀,不可不知道並且常常記在心裡。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
可是,這樣偉大的天才,竟然被一個年幼無知的小孩給難道了,這難道不是很好笑嗎?也許是因為那時侯人們的知識還不夠豐富,對大自然研究得還不夠透徹吧。可我們呢,生活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不僅隨這古人的腳步往前走,還可以上網查閱資料,還可以翻閱書籍,如果我們碰上一個小朋友也問了個問題,可自己也答不出來,那不就成為了自己人生的一大笑柄嗎?
Ⅵ 用《論語六則》的某句來寫一篇500字作文
——和朋友在一起
(初一161班:唐金花)
今天是個不同尋常的日子,我們家裡舉辦了「風箏節」,這可把大家樂壞了。一大早,許多朋友帶來了自己的寶貝風箏,名式各式樣,色彩繽紛。再瞧大夥的神情,個個眉飛色舞,信心滿懷。
我們早已按捺不住雀躍的心,各拿自己的風箏,穿過一大片金燦燦的油菜花地,跨過一條條縱橫交錯的田埂,聞著泥土與青草摻雜的味道,來到了野外的空地上。我抬頭望著藍天,只見空中早已飄飛著一個個艷麗多彩的風箏:有展翅飛翔的白鶴,有輕盈靈動的蝴蝶、蜻蜓,有直沖雲霄的飛機,還有許多我們叫不出名字的……
此時此刻,我們的心也癢癢起來,於是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立即忙開來。我也迫不及待地拿起了那隻閑適已久的「大鯉魚」風箏放飛起來。可是,由於它太笨重,加上這時的風兒也好像與我們作對似的,忽大忽小,使得我們的風箏稍稍上去一點,就往下落。這可怎麼辦呢?眼望著其它的風箏順風直上雲端,我們的心裡只得干著急。
這時,我發現身邊的雲雲放的風箏很成功,於是便想從她那兒學幾招絕活。只見她逆著風,把風箏徐徐放上去。當風箏向下落時,她鎮定自若,左手抓著線把,右手輕輕拉拉線,哇!風箏居然像個聽話的孩子扶搖直上。於是,我們「照葫蘆畫瓢」,一位小夥伴抓著線把,我自己則提著風箏,隨著一聲「預備,放!」我迅速向前奔跑,並不停提醒好幾放線。當我手一松,「大鯉魚」趁著風勢飛上了天,可好景不長,它在空中才停留了幾分鍾,又搖搖欲墜,險象環生。但我們並沒有氣餒,竭力「搶救」,在我們的努力下,它終於起死回生。看著「大鯉魚」與其它風箏在藍天上一起盡情飛舞,我們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哦,鯉魚活了!活了!……」
如果時間能停留,真希望與朋友在一起的這一瞬間,能成為永恆,這快樂能記過延續呀!
Ⅶ 五水共治的作文500字自己寫的
你們應該都不知道「五水」是什麼吧。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五水回指污水、節水、飲水、澇水答和洪水。這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針,是推進浙江新一輪改革發展的關鍵之策。這次就讓我們小記者替你們去探究吧!
我們來到永強集團,工人們把我們帶到了一個黑色液體的面前,走近的時候感覺熱熱的,還在冒煙呢!他們告訴我們這是染料,椅子放進去,大概3秒後拿出來,就成了染料的顏色了。還有那些白色的液體,那是底氣,可是這些水都排到哪裡去了呢?原來他們有一個專門處理污水的「廢水處理中心」。那裡有一個水塘,裡面有許多的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見的,是處理廢水用的。處理那些廢水需要非常復雜的工序。
電視台的記者采訪我,讓我談談看到這些工序後的感受。我想大聲的告訴我的爸媽、鄰居和同學,告訴他們我今天看到的景象,告訴他們廢水處理的復雜,告訴他們要節約用水,共同保護我們的家園,讓我們一起治污水、排澇水、防洪水、保供水、抓節水。這樣,我們的家園才會變得更美好,這樣我們才能倖幸福福的生活。 只要人人一起做,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Ⅷ 論怎樣寫作文作文500字15篇
一、注意審題
小作文的審題(即審讀材料)很重要,決定著文章的成敗.因為一個版小作文的材料權中,往往隱含了若干個寫作要求,如不細心審讀,抓不到這些隱含的要求,就很容易出現錯誤。
二、注意語言的簡潔
這一點體現在兩方面.其一,小作文字數一般是100┄300字,受篇幅限制,語言要求簡潔明了.其二,如果是寫應用文,則語言也一定要簡潔,因為語言簡潔是應用文寫作的最基本要求.
三、力求結構完整
小作文是片斷性作文,而非篇章.雖如此,但不能一味忽略結構的完整性.一篇小作文如果能夠做到結構完整,則效果會更好。
四、注意表達方式的運用
受文體的制約,一篇文章總以某種表達方式為主,同時兼用其他表達方式為主.小作文也應注意這一點.如江西省2002年中考語文小作文題為二選一,(1)通過某一情景或場面,描寫你最喜歡的色彩.(2)就你最喜歡的色彩,發表議論.無論選哪一題,或描寫、或議論,總得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但如果能兼用其他表達方式,如兼用議論和抒情,表達自己對某種色彩的某中看法和喜愛之情,則能使短文大為增色.
Ⅸ 讀論語十二章感受最深的一點寫作文500字
孔子,春秋戰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封面精緻,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著「論語」二字,下面寫著「孔子的智慧」幾個字,並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啊!這本書我已經心儀很久了,還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闢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兩句話。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告訴了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告訴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做人,就應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該要假若發現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於改過,不能故意不改,並裝作沒發現;做人,就應該要本著正大光明的態度來做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論語》,孔子,傳頌千秋萬代……
一定要採納哦~~~~~~~~~~~~~~~~~~~~~~~~~~~~~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