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文 《與你同行》600字 記敘文
與友情同行
友情是一團透明的空氣,容納我們永久的呼吸
友情是一縷和煦的春風,拂去我們眼角的淚痕
友情是一抹明媚的陽光,照亮我們孤寂的心房
友情是一團透明的空氣,容納我們永久的呼吸,友情是一縷和煦的春風,拂去我們眼角的淚痕,友情是一抹明媚的陽光,照亮我們孤寂的心房。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生活中永遠少不了朋友的支持和鼓勵。與友情同行,體味分享的快樂,與友情同行,感受無邊的風景,與友情同行,見證青春的成長。
剛進大學的時候,以孤獨的姿態出現在新的環境里,偶爾想念起過去的老朋友。E---mail、手機信息收件箱和抽屜里塞滿的都是老朋友的來信。習慣於把自己對新生活新環境的感受訴諸筆端,寄給遠方的朋友。最初我們都對舊日各懷想念,敞開心扉面向遠方的朋友,抱著電話感觸時下的喜樂悲傷,或者懷著淡淡的惆悵敲打著冰冷的鍵盤向別處訴說此時的年少輕狂!
隨著大學生活的展開,慢慢地,我們周圍的朋友漸漸多了起來,生活里匆匆忙忙地總是有人走來走去,我們日漸成熟也日漸老練起來。只是不管怎樣,和朋友聊天時還是那麼暢快和肆無忌憚。在友情的滋潤下,我們鼓起了獨自生 活的勇氣,我們漫步在大學舞台的中心,一起見證青春的夢想,共同感受友情的可貴。在寢室里、班級里、院系裡、社團里,一次次結伴而行的活動,食堂里吃飯時偶然的話題碰撞,都是朋友的蹤跡。甚至校園BBS上的網友從網路中走出來一起打球、唱歌、娛樂……
魯迅曾有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朋友在生活中的地位自不待言。而大千世界,魚龍混雜,如何選擇朋友,選擇怎樣的朋友又上升為另一重要的課題。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與正直、講信用、有學問的人交朋友,受益匪淺;與那種諂媚奉承、華而不實的人交朋友,則很可能會誤入歧途。這里我們不得不提一下所謂「益友」。我們常把益友分為以下幾種:摯友、畏友、密友、學友。摯友是指懇切、真誠、以感情和原則為生命的真心朋友。畏友指的是朋友之間敢直言規諫,直陳人過的人。畏友像一面鏡子,照出對方臉上的塵土與污點,可使自己及時發現並予以改正。密友是能親密無間,感情濃厚,能與自己同甘共苦的朋友。學友是指勤於學習或知識淵博的朋友。學友可以使自己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相互配合,取長補短,相互促進,互為鞭策。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曾這樣說過朋友的作用:「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麼我和你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朋友,就是可以互相交換思想、溝通心靈、彼此相助的人。朋友是一面鏡子,從朋友的眼睛裡反觀自己,每個人都會有收益。因此在與人為友的同時,提升自己無疑也成為交友的一大切入點。讓自己一定要學會照鏡子,要擁有用來和別人分享的資本。於是我們知道,交朋友的同時,我們也完成了自身品質的升華。我們學會了包容,學會了關愛,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成長。 我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挑燈夜讀,一起嬉笑怒罵繼而言歸於好。我們一起經歷快樂與苦難,一起在陽光的照耀下吸收營養。我們明白交朋友要出於真心,誠心誠意。「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因為一點小小的過失錯失一位好友,實在是不值得。真正的友誼靠的是赤誠相投,而不是甜言蜜語。當然,我們提倡朋友之間的禮尚往來和文明饋贈。從某種意義上講,朋友之間的「雪中送炭」或「千里送鵝毛」等行為能體現朋友間相互關心和友愛,當朋友有困難時,鼎力相助,無私支持,這正是真朋友的體現。而物質上的交換與互相利用乃至爾虞我詐只能破壞並葬送友誼。
交真正的朋友,付出一片真心,與友情同行,一起感受快樂與憂傷,與友情同行,讓我們一起為夢想而飛翔!
㈡ 作文 一路與XX同行的記敘文,不要議論文,600字,滿意加分
一路與書同行
點染墨香,染一池靈動,幾頁薄紙,吞吐流水三千,如果人生一路有它相伴,一路與它同行,將會笑語滿途。 ——題記
對於兒時的記憶,全鎖在那高高的書櫃里。打開那扇沉重的木門,淡淡的舊紙香就幽幽散開,帶來了小時候的印象,那坐在廊下高聲背誦長詩的我,稚嫩膝頭壓放著沉重的典籍,搖頭晃腦,消磨明媚春光。也許從那時起,書便走進了我的生活,與我一路同行。
幼年背唐詩,至今猶記那個皺皺的小冊子,它的年紀也許比我還大。在童年的清晨午後,手中便有那本書,與太白相識在《將進酒》,天生我材,吞吐豪情,那時雖不甚理解卻囫圇背下,整日優哉游哉、搖頭晃腦,而那本書也被整日捏在手裡,薄汗浸濕了泛黃頁角,一並將那些前人的批註模糊。現在再翻看那本小書,倍感親切,它如慈母,見證了我的成長,它一路與我同行,墨香浸潤了一路芬芳。
少年讀背宋詞,便結識了很多名家,而始終與我一同領略舊日詞曲芬馥的便是一部厚厚的詞集。它壓在膝頭,沉重卻也厚重,包羅萬千,底蘊深厚,拈起紙頁又細膩綿密,它滿身的墨香壓下了我少年焦躁的心。讀李清照的「綉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也讀蘇東坡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那本厚厚的典籍寫國恨家恨更抒兒女情長,幾篇長短句,引發了少年無數遐思。現在再去尋那本嚮往多時的大部頭,更驚喜地發現了許多當年的批註,少年時我的文筆略顯稚嫩,字體更是青楞,而那些日漸模糊的字跡卻見證了我與書一路同行,我就如同虔誠的信徒,隨書籍行走,一路與書籍同行,思緒沉靜氣自華。
如今,我已不再囫圇吞下那片片墨跡,更多的是思考這一路行至此,書籍與生活交織在一起已無法割裂開來。閑下來時,不自覺便會捧起本書,無論是咀嚼多遍的舊相識,還是散發嶄新氣味的新友人,都一並細品,去體味那顏如玉、黃金屋。一路與書籍同行,走過那文學的江岸,水霧濕衣,它已融入生活。
㈢ 和你在一起 800字高中生作文 記敘文
有一種聲音來自天籟,有一種感動銘記心底,那是你——音樂,給我的最深烙印。
戴上耳機,耳畔又響起了那首熟悉的曲子——《卡農》。不知什麼原因,失意時,總會想到它。閉上眼,靜靜地……低沉、緩慢的琴聲,徐徐流瀉出來,作曲家帕赫貝爾的憂傷、痛苦,像水中的漣漪一點一點漾開來……我的心像被一塊巨石壓著,沉重、痛楚,近乎窒息,不知不覺中,一種溫熱的液體順著臉頰滑下,滴落到冰冷的手心裡。樂聲回環,如泣如訴……
隨著曲子的漸漸加快,音量的慢慢增強,我彷彿看到帕赫貝爾那悲戚的面容,那聲音像在對上蒼抱怨著什麼,卻更像是對自己的一種激勵。當年年輕的帕赫貝爾,忍受著愛妻孩子死於鼠疫的巨大痛苦,創作出了一組不朽的音樂,以紀念逝去的死者,而其中的一首變奏曲,便是後人稱作的D大調卡農。卡農,原意為「規則」,指同一種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個聲部先後出現,造成此起彼伏連續不斷的模仿;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隨著另一個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完全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好像人世間至死渝的愛情,深愛的兩個人生死相隨。
靜靜地開頭,靜靜地結尾,沒有《夢中的婚禮》般明快亮麗,也沒有《命運交響曲》般慷慨激昂。那是一種低調的華麗,美得那麼感傷,美得那麼動人,像清涼的月光柔柔地照進心房,撫平我心中的傷痛,驅散滿腹的憂愁。
我笑了,雖然眼裡噙著淚……
樂聲在耳,我的心漸漸飛揚了起來。忍不住坐到鋼琴前,輕輕打開琴蓋,手指輕撫著黑白相間的琴鍵。我開始彈奏一首輕快的曲子——《歡樂的牧童》。指尖在琴鍵上輕靈地跳躍著,悅耳的琴聲彌漫在空氣里……聽吧,那是我和音樂的交談;暖暖的陽光透過窗欞斜射進來,閃爍的光斑隨著手指的移動而跳躍、飛舞,看啊,那是我心靈的舞蹈。
曲子緩慢的時候,我知道,那是牧童坐在牛背上,吹著悠揚的短笛;一連串的跳音,我知道,那是牧童歡快的腳步。這邊,摘一朵小花;那兒,采一束小草,唱著歌謠,蹦著,跳著……曲子結尾的和弦,告訴我,那是牧童到家了,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我的嘴角慢慢揚起,像魚和水的相依。音樂,給了我獨特的感受和美麗的情愫,音樂,更教會了我如何走出心的雨季。音樂,我願永遠和你在一起!
㈣ 《與———同行》的作文。700字以上。要記敘文!
與你同行
相攜的手忘不了單純的感動,因為我們是青春的同路人。
--題記
站在現在的位置,回頭望望,我們已走過不少路程了,經歷了不少風雨了,然而與此同時一路相伴我們左右有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無私的朋友、循循善誘的老師······
含辛茹苦的父母
當我們「哇哇」大哭的那一聲起,父母就註定了要陪伴我們左右,看著我們漸漸成長直到上小學、中學、高中甚至是大學,在我們上學期間,父母總是關心我們學習累不累,睡眠好不好,只要我們那裡不舒服,父母就像是發了瘋似的問「哪裡不舒服、我們要不要去醫院」···這些話語,目的就是不讓我們耽誤學習,讓我們考上一所好的學校,將來用自己那微不足道的力量同億萬人民的力量匯集在一起,回報祖國、回報社會,這就是含辛茹苦養我們長大成人的父母。
慷慨無私的朋友
當我們走進校園的那一刻起,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慷慨無私的朋友,當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默默的幫助著我們,當我們生病不舒服的時候,朋友會來到我們身邊詢問今天的病情有沒有好轉,並將老師今天所講的課程講解給我聽,這就是與我們攜手相伴、慷慨無私的朋友。
循循善誘的老師
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令自己敬佩的恩師,作為21世紀的一名中學生,每當聽到老師的循循善誘的話語時,真的有些不耐煩,但聽後仔細想想老師說的話語時,並不是沒有道理而是有很大的道理等待著我們去深思熟慮的思考,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一副良葯,能夠徹底治除我們心中的雜草,這就是一心為學生好而循循善誘的老師。
父母、朋友、老師謝謝你們一路陪伴我,有你們同行,我的心裡踏實多了,暑假過後,我就是一名初三的學生了我希望你們能夠繼續陪伴我。
與你同行,我很開心;與你同行,我很快樂。
與你同行
他們一路同行,一個汲著水,一個負著火,形影相隨。在他們攜手共進時,就產生了智慧。
——寫在前面
理智與情感戰爭,從亘古,到如今;
情感與理智同行,由滄海,至桑田。
每天每年,我們在這樣的戰爭中整編記憶;每日每月,我們在這樣的同行中梳理我們總也凌亂的靈性。辨著火的腳印,水的足跡……
他們似乎不共戴天。凌雲壯志中夾雜了兒女情長,就好像總也難逃西楚霸王的悲劇,四面楚歌仍時時在歷史深處回響;純粹的情感中摻拌入世俗實務的因素,終將使美珍碧玉粉身碎骨,墜入泥淖,紅樓遺夢,終難掩那「原應嘆息」之聲。水,難與火同行……
可是,沉睡多年的智慧偏要在水深火熱之中誕生。在火熱的情感中錘煉,在靜如冰水般的理智中復甦——淬火後,它獲得了愛與美的涅盤,情與理的新生。
與你同行——愛是智慧的眼睛,它會將一切嫉惡所難尋的真理,剝離在智慧的面前。
與你同行——理是智慧的頭腦,它要把一切虛妄和表象,在智慧中過濾。
千年萬載的人們,都陷入感性與理性的困惑。自然為感性的人提供抒情與再現的場所。也為理性的人提供征服與探索的餘地。
一路走來,誰與同行?
人類最豐富的情感,在情理交界中延伸;人類最可怕的念頭,是千方百計為情感所牽絆的錯誤尋找合理的藉口;人類最殘忍的生存方式,是將感情封存,只迷信「理智」所能帶來的物質哲學。
也許,一個截然相反的判斷,不來自情境的不同,只依賴於對對方不同的情感。
也許,一個最理性的抉擇,卻基於對真與美無情地屠殺,他對此,毫無感情可言。
這樣的認識中,只有對人情世故的親疏,只有對財物俗華的迷戀,沒有智慧與他們同行。
情感的死角即是認知的誤區,永遠看不到美好的人,只要把自己捆綁在偏頗與猜忌的十字架上,永遠難以企及智慧的聖餐。
讓水與火同行,情與理同行。堅持愛與美的真理,讓沖動與成見在你的足下沉澱,帶上淬火之後的智慧
——與你同行!
㈤ 高中作文800字記敘文 行止有度
國外有諺「偉大變為可笑只有一步」,「比人多跑一步的人是聖人,比人多跑兩步的是瘋子」。
國內有諺「欲速則不達」,「貪多嚼不爛」,「過猶不及」。
這些民諺都是在講「度」的。
人生智慧,你可以道出千條萬條,但最重要的一條是「凡是皆有度」。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和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質相統一的限量。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極限或界限,叫做關節點或臨界點,而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性質就發生了變化。水的沸點是攝氏一網路,水的凝點是攝氏零度。從攝氏零度到攝氏一網路是水的溫度范圍,過了這個度,水要麼變成水蒸氣,要麼變成冰。
人生活在「度」中。我最大的追求是自由。一個人一旦失去了自由,他還有幸福和快樂可談嗎?他還可能有所作為嗎?但是,自由是度中的自由,過度的自由就會失去自由。一根彈簧在其彈性限度以內,怎麼拉都行,一旦超過了這個度,彈簧就無法復原了。做人做事,為人處事也有一個「度」的問題,「度」的這一邊可能是一片燦爛,而「度」的那一邊卻可能是烏雲密布,日常生活中的「度」,幾乎處處可見。
例如喝酒,朋友們聚在一起喝點酒,聊聊天,交流信息,增進感情,本是人生的一件快事。但酒一過度就要出事了,輕者出洋相,重者傷和氣,更有甚者傷身體,誤正事。
例如說話,說話也有度。話不可不說,不可多說。古希臘哲人蘇拉格底說:「人有雙耳雙眼一口哪能就應該多聽多看慎言,言多必失。」開玩笑是人際關系的一種潤滑劑,但是忌過度,一過度必傷感情。幽默的言談令人快活,一過度就變成庸俗或是尖刻。
謙虛是大家公認的美德,謙虛指不自滿,有自知之明,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過度謙虛則變成了虛偽。明明學富五車,非說自己孤陋寡聞;明明碩果累累,非言乃雕蟲小技;明明能擔負重任,卻幾番推辭,稱自己無德無才,只可干點小事。
勤奮是美德。勤勤懇懇,埋頭苦幹,事業心強是好事。但是,人做事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緊,弦綳得太緊就容易斷。每天付出的精力和時間應當有度,否則適得其反。帶病堅持工作,精神雖可嘉,但不足取。沒有條件不說,有條件為什麼不去看病治療呢?有些人以透支生命去賺錢更是本末倒置。
例如對美的理解,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美就是適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寫了東鄰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可見,恰到好處才是美。而過分或不及則都不美。任何事物都有質和量的辯證統一,都存在一個特定的量的限度,一旦超過這個限度,性質就轉化,美的事物就會轉化為丑。
例如對真的理解,列寧說:「只要再多走一步,彷彿是向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錯誤。」可見,恰到好處才是真。不及,真的不全面,過了,超過是適用范圍,真理就變成了謬誤。真理和謬誤只有一步之遙,怎麼才能使問題看得客觀、合理呢?除了加強修養,提高認識水平外,就要對問題的注意視點以合理定位。找准視點,最大限度地提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質量。
例如對善的理解。對人懷仁慈之心,做事行善良之舉,是人的一大美德。但是,恰到好處才是善。嬌慣子女不是真愛,救濟貧困的人當然值得贊揚,但不如激人自立,教人自強,助人脫貧。行善有范圍,豈能像唐僧那樣對妖怪講慈悲,豈能東郭先生那樣對惡狼講善良,豈能像伊索寓言中那位農夫對毒蛇講憐憫。對惡人的善良就是對人民的犯罪。
有「度」才有「和諧」。自從有人類以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始終處於不和諧之中。一開始,人類對自然的盲目崇拜和認同。把自然當作主宰自己的主人。這是認識上的一種無度;而後,人類壯大了,先進了,又要做自然的主人,肆意向自然索取財富,這又是認識上的另一種無度。人不應當做自然的主人,只能做自然的朋友,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統一,這才是人與自然關系的適度。
我們的身邊處處是「度」,「度」並不損害你的人生,反而使你的人生過得更好。遵守法度的人才能平安度過人生。處事之道難於守度,守度了,才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才有適合自己的成才環境,命運之神才會光顧。藝術講究度,科學講究度,生活講究度,經商講究度,人生講究度。人的一生豈能不研究、不遵循「度」呢?
「度」是大學問。古今中外的仁者智者、賢人哲人在他們的學說中都有對「度」的論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辯證唯物主義講「度」,例如量變到一定程度下才會發生質變。儒學講究中庸,不偏不倚;老子主張順其自然,適應自然;佛學談心理平衡;達爾文談「適者生存」。可見,守度不是人生小技巧,而是人生大本事。
有人認為立志是人生智慧。不錯,大志釀就氣魄,大志磨礪意志,大志煉就恆心,志向存於高遠方成大器。但是,立志需「度」。大志過於具體就會遭受挫折,大志脫離實際便是好高鶩遠。立志也需「量體裁衣」,否則便是空中樓閣。
有人認為熱情是人生智慧。不錯,人際交往離不開熱情。但是,人際交往中熱情也有「度」。你的熱度太高了會灼傷人;你的熱度太低則會冷漠人。該加溫而沒有加溫會使你的人際關系發生「斷路」,該降溫而加溫的會背離意願。把握住了「度」,熱情不會失態,幽默不會油滑,坦誠不會粗率,謙虛不會虛偽,活潑不會輕浮,謹慎不會拘泥。
有人認為謀略是人生智慧。其實謀略是小智慧。人們醉心於《孫子兵法》、《三國演義》中的出奇制勝,豈不知,出奇一旦過了度亦可致敗。
有人認為讀書生智慧。不錯,書籍是知識的海洋,讀書使人進步,這是不爭的事實。讀書也有「度」。書不可不讀,書又不可濫讀。書,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並非多多益善。鄭板橋說:「讀書破萬卷,胸中無適主。」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哲學家伏爾泰甚至說:「浩瀚書海使人愚蠢。」
您瞧,「度」難道不是人生大智慧嗎?守度難道不是人生最重要的方略和品德嗎?
許多事本身很難評價其正確或是錯誤。「度」的這一邊,事就做對了,一過了度,事就做得不對了。
過失,過失,一過就失。
過錯,過錯,一過就錯。
㈥ 高中作文800字(記敘文)
人不能幹事沒有目的性,但不是干任何事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因為目的與目標有一定區別。人生的信仰是長遠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在這追求過程中遠照的前景,是謂目標。當我們為著人生的目標去工作,甚至去斗爭,是經得起失敗的考驗的,今日不成,明日成;今生不成,永留一種精神。而目的是指干每一件事所要求達到的作用,帶有很強的功利性。這種功利的目的往往操縱人的行為,扭曲人的心靈,造成心理失衡。
人都是有貪欲的,但過於計較得失,甚至任貪欲無限膨脹,往往背離初衷,事與願違。抑或畢其功於一役,破釜沉舟,不計後果,不留退路,一旦失敗,則慘不忍睹。
人活一個心態,從小處講,就是做事不要太計較所得。長足旅行,觀沿途的風景,抵消了你到達目的地的失望,因為過程比目的更重要。從大處講,為人處世有學問。一個人太看重名利,甚至自私到精明的程度,機關算盡,則誤己誤人。王熙風聰明一世,只可惜爭強好勝,樹敵太多,終有樹倒猢猻散的時候。今日之部分為官者,在官則得意忘形,不可一世;丟官則夾著尾巴做人,留下罵名。
為人要大氣,有度量。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對我們有教益。遇事不要太認真,處世接物講風格,在競爭的時代,更有價值意義。心態好,心情好,心寬體胖,何樂不為?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取得事業成功的先決條件。臨危不懼,處亂不驚,是一種大將風度;「品德詳明德性堅定,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是儒雅之士的體現;為人誠懇、待人和善,不急於事功,不寡情絕義,是待人之理;不急不躁,不愁不慍,「不知老之將至」是養生之道。
平常之人,平常之心。一切順其自然,心靜如水,總能超脫凡俗的!
㈦ 滿分作文~記敘文高中的(越多越好)
從文中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和語句中看出漁夫和桑娜都是勤勞、善良、堅強,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人
㈧ 高中作文以感動為話題的記敘文,800字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發生許多令人感動的事,它們像涓涓細流匯集在每個人的心裡,時時讓人感動。
今年寒假,我和姐姐一起去圖書館看書,圖書館離我家很遠,要乘坐很長時間公交車才能到。站台上站滿了等車的人,我和姐姐等了很久,腿都酸了,公交車才來,我倆費了好大勁才擠上車。
車廂里人挨人、人擠人,我和姐姐好不容易才找了個落腳的地方,當時正趕上上班的高峰期,想找個座位是不可能了。一路上,道路十分擁堵,司機為了躲避其他車輛,不得不頻繁踩剎車。在這擁擠不堪、來回搖晃的車廂內,我用力地抓著扶手,但身體還是不停地搖擺著。憋悶的空氣加上司機不時地踩剎車,我頓時感到頭暈、惡心、喘不上氣,我想當時一定是臉色蒼白,坐在對面椅子上的一位叔叔發現了我的狀況,關切地問:「小朋友,你沒事吧?快到我這兒來坐一下!」我不好意思地說:「謝謝您,我沒事,不用了!」「快過來吧,我馬上就要下車了!」叔叔一邊說著一邊拍了拍旁邊的大哥哥,示意要他也起來,他們把座位讓給我和姐姐坐。我倆感激地說:「謝謝!謝謝你們!」他們沖我們笑了笑,和氣地說:「不用客氣!」
有了座位,我感覺好多了。我感激地望著著兩位好心人,這位叔叔大概40多歲,戴著一副眼鏡,穿著十分樸素;小夥子大約20歲左右,身穿運動服,看上去很精神。很明顯,他倆是一對父子。他們父子倆在車廂背擠得晃來晃去,卻一點兒怨言也沒有。我心裡暗暗地想:還好,他們馬上要下車了,不會難受多久了。一站、兩站、三站……已經過了好多站,我和姐姐都快到站了,他倆依然沒下車。我這才恍然大悟,連忙站起身來對他們說:「叔叔,我們馬上要下車了,謝謝你們,快過來坐下吧!」我們隨著人群下了車,回過頭的那一刻,我再一次被感動了。他倆又把座位讓給了剛抱著孫子上車的一位老奶奶,我彷彿又聽到他們在說:「您坐這兒吧,我們快要下車了……」
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讓我十分感動,我們身邊像這對父子的人還有很多,是他們為社會獻出了愛,他們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讓愛心充滿全社會!有一句歌唱得真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㈨ 求一篇以「與你同行」為題目的800字記敘文或者議論文!!急!!
與你同行
他們一路同行,一個汲著水,一個負著火,形影相隨。在他們攜手共進時,就產生了智慧。
——寫在前面
理智與情感戰爭,從亘古,到如今;
情感與理智同行,由滄海,至桑田。
每天每年,我們在這樣的戰爭中整編記憶;每日每月,我們在這樣的同行中梳理我們總也凌亂的靈性。辨著火的腳印,水的足跡……
他們似乎不共戴天。凌雲壯志中夾雜了兒女情長,就好像總也難逃西楚霸王的悲劇,四面楚歌仍時時在歷史深處回響;純粹的情感中摻拌入世俗實務的因素,終將使美珍碧玉粉身碎骨,墜入泥淖,紅樓遺夢,終難掩那「原應嘆息」之聲。水,難與火同行……
可是,沉睡多年的智慧偏要在水深火熱之中誕生。在火熱的情感中錘煉,在靜如冰水般的理智中復甦——淬火後,它獲得了愛與美的涅盤,情與理的新生。
與你同行——愛是智慧的眼睛,它會將一切嫉惡所難尋的真理,剝離在智慧的面前。
與你同行——理是智慧的頭腦,它要把一切虛妄和表象,在智慧中過濾。
千年萬載的人們,都陷入感性與理性的困惑。自然為感性的人提供抒情與再現的場所。也為理性的人提供征服與探索的餘地。
一路走來,誰與同行?
人類最豐富的情感,在情理交界中延伸;人類最可怕的念頭,是千方百計為情感所牽絆的錯誤尋找合理的藉口;人類最殘忍的生存方式,是將感情封存,只迷信「理智」所能帶來的物質哲學。
也許,一個截然相反的判斷,不來自情境的不同,只依賴於對對方不同的情感。
也許,一個最理性的抉擇,卻基於對真與美無情地屠殺,他對此,毫無感情可言。
這樣的認識中,只有對人情世故的親疏,只有對財物俗華的迷戀,沒有智慧與他們同行。
情感的死角即是認知的誤區,永遠看不到美好的人,只要把自己捆綁在偏頗與猜忌的十字架上,永遠難以企及智慧的聖餐。
讓水與火同行,情與理同行。堅持愛與美的真理,讓沖動與成見在你的足下沉澱,帶上淬火之後的智慧
——與你同行!
回答者: 8077024
㈩ 高一作文與親情同行800字記敘文小標題式
回憶
人生沒有草稿,不能重來,所以我們要倍加珍惜生命的歷程,天空沒有翅膀的影子,而我已飛過,只要自己認真地走過了,即便結局不能完美,但過程沒有遺憾.
回憶一段美好的事情,總是可以讓人沉浸在幸福之中,而回憶一段悲傷的事情,卻讓人痛不欲生.想把所有美好的都留在腦海中,把一切悲傷的都扔進垃圾桶.可是,我做的到嗎?做不到,所以當所有的回憶盤旋在我腦海中時我混亂了.
還記得曾今那些無憂無慮的生活,那些為了小事而拌嘴的夥伴,記得那些玩過的游戲,也記得爸媽嚴肅認真的批評,問自己,回憶留下了些什麼?是願望,是快樂,是難忘的痛.
我們回憶著自己走過的路.那些失去的瞬間我慶幸沒有完全失去,因為它還活在我們的回憶里,腦袋就像是一個透明的玻璃盒子,裝滿了我們所有的思緒和回憶.它引領著我們未來的路,
如果人一出生便可以記得,那是多麼美好的事情,記得自己哭鬧時父母的陪伴,記得自己尿床時的理所當然,也記得自己出生時的驚天地泣鬼神.
可是,我們不記得了,不記得那些曾今發生在自己嬰兒時期的事情.有時候努力的想要記起曾今兒時的夥伴,卻怎麼也記不起來,原來回憶也是會丟失的.
回憶只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中,如果有一天,我們死了,那些回憶還會存在嗎?或許也隨之而去了吧.取而代之的是別人的回憶,如果一個人死後,他活過的憑據就是有人會記得他,記得他活著的時候,那些微笑,那些執著,那些快樂的事情.死去的人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中.
有時候感嘆,人是奇怪的動物,能記得發生過的一些事情,而有時卻怎麼也記不起細小的事情,我們只記得那些讓我們又特殊感覺的人,事,卻記不住自己的鑰匙放哪,還有什麼沒做.......
回憶是活的,存在於每個人的腦海中,只要你願意,這個玻璃盒子隨時都可以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