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寫景作文600字臨洮東山
他如今出落得如此美麗,只因為它身邊有一條美麗壯觀的洮河,洮河是臨洮最大的亮點,由它來裝扮這小小的縣城,那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它像一條巨龍,盤繞在城鄉地區,原本荒蕪的土地,開始蓬勃生輝了。洮河岸邊的風景在四季變幻中風情萬種,每當我不堪生活的重負時,便獨自去河邊,靜靜的看著河水流淌,看著它從容自若的從我身邊流過,它的格調極其簡單安閑。我便明白了,與生俱來,生活的態度就是一個"活"字,此刻的我,就在生與活的接踵間迷失,但只要像水一樣活起來,一心向前,身邊的紛擾都是微波一縷,轉瞬即逝,心裡愁苦和煩惱會隨河水慢慢流空,到那時我又能輕裝簡從了。
河面上的冰融化了,河兩岸的柳樹發芽了,小草也露出地面來了,一切都是新生的美,洮河水也獲得了新生命,像剛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初來人間,活潑且充滿靈性,它用驚奇的目光望著我。對於這份濃厚的感情,我無法用合適的語言去表達,只有讓心裡的激動在水中澎湃,我一次次輕撫著純凈的水面,感受微光中的溫情,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心跳在水波間嬉戲,任思緒伴著流水涓涓而去,一直流向遠方。在這莫大的洮河裡,生存的不僅僅是魚,還有那些不知名的精靈,它們各自在水底下忙碌著,吟唱著。不驚意間,我便溶入了生靈的世界,靈魂得到了瞬間的牽引,溶入了洮水的萬丈豪情,心胸頓然變得寬闊博大起來了。洮河又像一個夢,一個屬於文人墨客的清寧夢,它的壯麗情懷一遍遍出現在文人墨客的筆尖下,唯妙唯肖,神韻典雅。它一次次出現在我的夢里,和靈魂深情的對白,我在它的透明中看清了生命的歷程,有節律、有次序的涌動而來,便安然於這一泓清流里,無論外界如何喧嘩,都驚擾不了我與這河水的心靈交際。
⑵ 洮河的風景作文250字
洮河之冬
我的家鄉岷縣,擁有著黃河上流最大的支流——洮河。如果在冬季觀賞洮河水,則更令人流連忘返。洮水流珠是洮河獨有的奇觀,堪稱天下一絕。由於洮河上游山岩險峻,落差很大,三九嚴寒時節,濺起的水珠凍結為冰珠落入水中浮在河面而形成。每到嚴冬季節,北國大地銀裝素裹,洮水奔騰不息,一瀉千里,河面上一簇簇的流珠滾圓晶亮、玲瓏剔透,浩浩盪盪地隨波而下,特別是冬日的早晨,旭日東升,朝霞滿天,給洮河流珠鍍上了一層火紅的霞光,顯得更為美麗、壯麗。
冬日,數九寒天,人們站在縣城西面的洮河大橋展望,銀光耀眼的洮水如一匹白練,從天而降,碧綠的波濤,起伏澎湃,前赴後繼,漸流漸遠,向北流去。時而水流急湍,激浪濺雪,時而澄清如鏡,綠水見底,游魚浮沉。最能撩逗遊人情懷的是每當雪霧天晴,碧空如洗時,遙望那洮河碧綠的水波上,流淌著一團團、一蔟蔟、一片片、一叢叢、大小不一、晶瑩透亮的冰珠。隨綠水波光涌來,逐激浪湍流而去,若拱若伏,似揖似迎,高低起伏,相激相撞,爭先恐後,跟波光水勢若聚若散,前涌後擠,相互結伴,彼此同行,構成了無數奇麗的畫卷。一會兒像蔚藍的天空中漂浮的朵朵白雲,池塘中的菱花荷葉;一會兒似懸掛的名流壁扇,古色盎然的精美地毯;一會兒若煙花怒放,霓虹閃爍;一會兒成林間偃月,及繁多的不規則的幾何圖形……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洮河上游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名叫鮫鮫的小姑娘,長得如花似玉,美貌非凡,不但針線茶飯樣樣都好,而且還唱得一口好「花兒」。住在洮河對岸的一個大財主對鮫鮫垂涎三尺,幾次派人來求親都遭到了拒絕,後來他探知鮫鮫女早已與鄰村的一個小夥子相愛。一天,在鮫鮫女與小夥子對歌相約時,財主派人將小夥子打昏,搶走了鮫鮫。正當財主搶了鮫鮫擺渡到河心時,蘇醒過來的小夥子掙扎著趕了過來,大聲呼喚著鮫鮫的名字。鮫鮫聞聲悲痛欲絕,便乘打手們不備,「撲通」一聲跳進了河中,轉眼被河水吞沒。從此,可憐的小夥子便每天坐在鮫鮫落水的地方傷心地哭泣。一天,他正在河邊落淚,忽見河面上隨浪湧出一個魚身人首的鮫人來,也對著他放聲大哭,極像鮫鮫的
在那潺潺靜流、碧波盪瀾、山樹映水而出的河面上,冰珠你追我趕,忽隱忽現,若奔若墮,相互撞擊中,彈奏出了一曲曲美妙動聽的樂曲。時而像松濤怒吼,萬馬奔騰,「長夜山中吼怒雷」,時而似「大珠小珠落玉盤」,叮叮當當的銅碗豆。
近觀,洮水東西兩邊冰層覆蓋二三米,夾著一條銀亮的河水,曲折蜿蜒,泛珠流丹,飛濤奔逐涌瀉而下。在那波光漪漪,煙波浩渺的水面上,飛翔著各種羽毛鮮艷的候鳥。站在冰層上,將流淌著的團團冰珠掬上一捧時,會驚奇地看到,那玻璃球大小的粒粒冰珠,色澤翠綠,亮如晶瑩寶石,圓似珍珠瑪瑙。在絢爛彩艷的陽光下,顆顆飛光,璀璨奪目,光滑明潤,極為精潔,自然天成,精巧絕倫,不能不信造物主之神奇。將手捧的冰珠,凌空潑灑在冰層上,會發出清脆悅耳的弦音,真是奇妙極了。
啊,這絕佳景色極其妍美,真讓人放眼盪胸,心目大爽,歷久不忘聲音。她的眼淚落在河中,變成了一顆顆晶亮的冰珠。從此,每到冬天,洮河水裡就漂浮著像淚珠一樣的冰珠。
⑶ 有四年級作文。寫《美麗的臨洮縣》的嗎
當早晨第一縷陽光撒在隴中大地上,一座峻峭、秀逸的山巒拖著長長的倩影,彷彿從遠古走來……這山為嶽麓山。站在嶽麓山上,映入眼簾便是我的家鄉——臨洮縣城。
家鄉是一座歷史名城,也是一座文化古城。它宛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閃爍著迷人的光芒。
洮河流珠
你 從雪山走來,洮珠是你的風采;你向黃河奔去,濤聲回盪在天外。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臨洮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托起騰飛的家鄉。
當冬天來臨,大雪紛飛時,北方的河流結了厚厚的冰,儼然是天然滑冰場,唯有洮河卻有不一樣的風采,從南向北流淌的洮河,水很清,也很綠,水面上簇成一盤盤晶瑩的冰珠,可能是天上的仙女不小心掉下來的項鏈吧。它們像珍珠、像瑪瑙、像寶石、像翡翠,簡直太美了!
筆峰夕照
說完洮河流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筆峰夕照這一景觀吧。
相傳著名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在嶽麓山飛升後,邑人曾建塔以示紀念。
據說有一天,老子與眾弟子站在超然台上欣賞風景,他發現對面的山和周圍的山明顯不同,便要讓對面的山上出現一個太極圖。只見老子在河對岸山上點畫數下,將筆插在講經廟內。
為了緬懷這位偉大的思想家,人家就在老子插筆的地方修了一座塔,名曰「筆峰塔」。每當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給筆峰塔鍍上了一道金邊,晚風搖動塔鈴,嶽麓山上空餘音裊裊,韻味悠揚……
臨洮牡丹
文學家們常說:菊花是花中隱士,荷花是花中的君子,牡丹是富貴的象徵。
「花開花落二十日,滿城人人皆欲狂。」這說的是唐代洛陽牡丹時人人盡相觀看的熱鬧場景。從那時到現在臨洮牡丹的栽培也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每當嶽麓山上牡丹花競相怒放的時候,都會引來無數的遊人駐足觀看,一群群蝴蝶飛來飛去,一隻只蜜蜂忙碌其間,一朵朵嬌艷富貴的牡丹迎風綻放。
我喜歡牡丹,花開的時候競相怒放、轟轟烈烈,花落之時驚心動魄,傾其所有。這正不像臨洮兒女的精神嗎?戰爭年代他們拋頭顱、撒熱血,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如今的臨洮兒女積極投身到打造新臨洮,建造和諧家園的潮流中。當夕陽安詳地撒落在我的家鄉,我再次深情的回望:真是山美、水美、人更美!
⑷ 洮水流珠的傳說
除此,古時在洮河流域就流傳著許許多多的民間傳說。其中最為感動的就是流傳於卓尼境內的「石媳婦」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牧主的女兒看上了給她家放羊的小夥子,並經常關心和幫助他,但小夥子盡管心底仰慕,只因家境困寒,難以言表。久而久之,兩位年輕人在長期的交往中,心心相印,相敬相愛,誓為連理。但老牧主決不答應。最後在女兒的執意祈求和以死相逼下,老牧主向放羊的小夥子提出了一個苛刻的條件。那就是,如果一定要娶他的女兒為妻,必須以珍珠首飾作為聘禮。於是,小夥子和姑娘日夜尋思,可是到哪裡去才能尋找珍珠呢?
他們就這樣想著,到處打聽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一天晚上,正當他們為此而憂心如焚,如夢如幻時,一位白須仙翁從天而降,明明白白告訴他們說,在逃河源頭有一片珍珠林,那裡的珍珠是世上最好的,但那裡路途遙遠,處處是崇山峻嶺,處處有狼蟲虎豹。第二天夢醒後,他們似信非信,但小夥子為了表達自己的一片誠意,發誓說,哪怕是刀山火海,他也要去找。於是,小夥子在姑娘送別時含淚的目光中,踏上了尋找珍珠的漫漫長途。
走過秋天,踏上冰雪,在一片凜冽的西北風中,小夥子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長滿珍珠樹的洮河源頭。可是此時的小夥子已經精疲力竭,無力採摘綴滿樹枝的珍珠。他爬著、攀著,艱難地挪到了珍珠樹下,用畢生的盡力搖啊搖,霎時間,河面上落滿了晶瑩剔透的珍珠,隨波逐流,滾滾東去……
天天在家中守望的姑娘,終日站在河邊,盼啊盼,望啊望,眼見滿河的珍珠銀光閃閃,如期而至。面對如此景觀,她喜出望外,可又無心撿拾這滿河的珍珠,她一心期盼著心上人兒的早日歸來。可是,等啊等,眼看滿河的珍珠日漸稀少,也不見小夥子歸來的身影。就這樣,等到了春風送暖,冰河消融的時候,還不見小夥子的身影。這位久久站在河邊守望的姑娘,在霜雪凌厲的剝蝕中,在風雨無情的吹打中,在默默無望的期盼中,站成了一尊蒼老而憂傷的石媳婦。
這個傳說凄美哀怨,令人傷神。但它給「洮水流珠」這一景觀平添了一種神秘色彩,讓人浮想聯翩……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⑸ 洮水流珠的詩歌
《洮水流珠賦》
山有百態,水無一形,,壑懷稀音。日月蘊輝,萃千彩而流瑩,天地含瑞,集萬化而孵靈。其育者,或數億年矣,其逝,奈何須臾哉!?世間造化,豈非隨勢而生死耶?流珠之厄運,蓋如此也!
念昔日之北國,何等霸氣!既至工部司命也,御欲陡漲。鎖千丘,封萬喉,雕梯脊,塑堤裘。厲風橫九天而寒寂,意氣凌八方而凝流。青石礪浪,盡著浩海之蒼茫,雪凇怒吼,遍掃渺星之瓊柔。蒼蒼茫茫,不遜三春之美也。策馬西行之士觀之,當胡笳醉酒一狂耳!然,目極千里,縱絲綢韻絕,算奪目之光者,唯洮水之流珠莫屬也!
湖海琪羅,鮮凝冰翠,洮水寸方,獨享其輝。每至三九,小流結痂,木筏束櫃。悠然獨步於河之濱,以饗困心。時見挑者接踵比肩,雙桶覆珠,閃閃而去。更有三五頑童,擱桶於旁,嬉戲於灘塗之冰,樂而忘返,愁煞柴門盼母也。遠望之,但見瑩光一片,涼意三分,冰清玉潔,爽人眼目。近觀,則石涌浮冰,浪懷玉珠,浩浩盪盪,吞氣而來。於平紋處,燦若宇星,簇粒射光,攜波影共觴酌,馭浮岩齊徜徉,其意甚愜;激流處,如風卷環佩,飛沙蹄揚,如萬軍赴陣,嘩嚓作響,如桀驁之士,狂歌而殤。及至夕輝雅鑒,冰光齊射,尤為壯觀。如浴鳳溜冰,沐凰游水,如眾美臨鏡,瓊花閉日,須臾間,開合灧灧之彩也。詩人雲:掠水棹歌驚鳥去,流珠拋碎萬堆霞。乃譽此勝景也。余忖度:蓋佛界所繪之琉璃仙景,莫不如此也!?
美哉!君不見,滿目靈光盡入懷,蚌殼魚鱗化珠胎。織娘銀練,掛千尺於西傾,鮫女熱淚,散相思於龍盔,納息吐氣,盪峽谷之沖霄,銜翡含翠,攝七彩於霞帔。流珠之韻,見者噓唏,真乃天下萬水之奇觀也。
然,昔之鳳毛,其蹤已絕,不亦痛悲乎!!嗚嗚!傷流珠之逝,悲流珠之運,何如曇花乍現,麟角渺影耶?或曰:出之於藍而勝之者,謂青;出之於寒而勝之者,謂冰。冰珠激於奇寒而倖存者,鮮見也。然而,環宇無道,地氣百瘡,寒之不寒,珠將焉芒?戕之者,人患也,而非天命。悲哉!人為萬物之靈而毀靈,物為萬像之毛而何存?人若為欲所奴,終將日傾而覆,惡途滅己,難期也!此,豈非流珠之獨運哉?蓋同理也。【作者:一葉白風】
《岷州八景》
清.王維新
南山積雪
南望有高峰,東風曾不到。
雪凝三尺余,朗朗玉山照。
北嶺橫雲
北嶺雨初晴,橫空飛煙霧。
迷離不分明,隔斷行人路。
西湖晚照
斜陽射西湖,灧灧含光耀。
一片落霞明,翻疑初日照。
洮水流珠
冬日河流急,浮波珠粒粒。
不勞象罔求,自有鮫人泣。
玉泉涌月
玉泉涌金波,皎潔渾無滓。
影桂浮清流,蟾光映淺水。
寶鼎停雲
西嶺有浮雲,蓊然護寶鼎。
氤氳五色凝,下有賢人隱。
西岩卧龍
山勢象虯龍,蜿蜒蟠曲塢。
會當際風雲,遍地施霖雨。
《我憶臨洮好》
清.吳 鎮
我憶臨洮好,山川似畫圖。
高崗真產玉,寒水舊流珠。
雲影迷雙鶴,濤聲落萬鳧。
日歸歸未得,三徑日榛蕪。
⑹ 洮兒河作文
記憶如來潮
又到春暖花開時源
往事中
曾經有這樣一個春日的下午
我
久久地站在這荒蕪的土地上
面對著乾涸的水源
我凝眸遠處的樹林和天空
朦朧的記憶中
一片片潔白的雪花
隨春風飄進這多情的思念
一朵朵
一縷縷
散落在乾枯的洮兒河古河床上
深深的記憶中
她的身影
從河床上空一閃而過
去了紅塵中我永遠無法到達的地方
我在寂靜中
又一次走進記憶的鏡頭里
我深深地知道
這一切終成一個人生風雨中亮麗的故事
面對蒼茫的大草原
我熾熱的情感和陽光一起在紅塵中燃燒
構畫出天地萬物中人與河的意境
古老的洮兒河
飄逸成人生的彩虹……
⑺ 三年級作文美麗的臨洮洮河
美麗的臨洮洮河
要是讓我向人們介紹臨洮的話,我就會毫不猶豫地說出一條河——洮河;一個文化——馬家窯文化;一個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蟬」。
居住在臨洮,在我棲居的地方,西邊是日夜北流的洮河,東邊是水聲潺潺的電廠渠,每天傾聽著洮河的水聲而醒,每晚伴著洮河的水聲而眠,我被洮河所深深吸引著。因為家鄉缺水,一到閑暇的時節,我總要到洮河邊去看洮河水流,聽洮河絮語,感受一番在洮水邊生活的愜意和美好。
從棲居的臨洮縣中醫院出來,沿臨康路向南,到臨洮發往臨近康樂縣的起點站,再往西,就可以看到一座大橋,像一道彩虹,飛架在洮河兩岸。這就是20世紀臨洮縣解放後修建的一座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據老人們講,臨洮洮河一帶原來只有幾處用木船擺渡的渡口,直到北宋神宗熙寧七年(1014年),在臨洮縣城西北五里的洮河上建起了一座浮橋,就是人們所說的「永寧浮橋」。據《狄道州志.津梁》所載:「永寧橋,舊時在狄道城西北洮水之上,北宋熙寧所建,命名永通橋,明成化間移建於今城西,改名永寧橋。當時造大船十二艘,兩岸置水柱十二根,維以鐵纜、草繩。清康熙十三年,靖遠侯張勇因用兵臨洮,輸送糧草,仍將其橋由城西,移建於城北五里處古渡口。清高宗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州程鵬遠,因河水支流不一,將其橋又復建於今城西二里處之西岩寺下,郡人王支允等,捐制鐵纜二百尺,兩岸固以石堤,人皆便之。並修永寧橋官店一所,鋪面二十間,每年收租大錢三十二千文,按季交納,以作維修橋渡之費。橋側立程鵬遠所書刻石《重修永寧記》。橋兩岸高築碼頭,各壘石籠一座,用鐵纜若干根穿於石籠,並在碼頭兩旁各建廊檐橋亭一座,題字比譽其橋同杜預若、崔亮所建之長安渭水大橋。」西岩寺下,絕壁如削,突兀峭絕的石墩屹立洮河岸邊,上系鐵索,串起十二隻大船,上鋪木板,隨水起落,任憑水浪拍打,車來車往。臨洮城西洮河浮橋,歷史上曾數毀數建。同治、光緒間,兩次變亂,兩毀兩建;民國三十二年,秋雨連綿,洮河暴漲,酒巔峽及沿岸多年放筏積木,蓋河而至,頃刻間沖毀浮橋,造成兩岸行人過往困難。此後修復後,民國35年(1946年)重修,並加固了河堤。1949年8月,臨洮解放前夕,國民黨馬步芳殘部韓啟功率部潰退時,用汽油燒毀了浮橋和船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司令員王震指揮重修浮橋,在軍民日夜奮戰下,五天後搭成了簡易浮橋,使解放大軍迅速渡過洮河,直搗青海西寧,配合早日解放蘭州,促使新疆和平起義。解放後,在此修成了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一座。也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座洮河大橋。
洮河西岸,我們可以看到一座傍依在洮河邊的著名的西岩寺,昔日有「看河樓」、「臨川閣」,西岩寺、臨川閣是元代臨洮佛教發展鼎盛時期西岩山廟宇建築之一,後均毀於清同治之亂及文革。西岩山居高臨下,巍然屹立,山下洮河如同裙帶繞過,對面與嶽麓山公園遙相呼應,春日可賞沙堤煙柳,夏日可見洮河放筏,秋日俯瞰波濤涌雪,冬日可看洮水流珠,是觀賞「北嶺橫雲」、「定鼎停雲」、「南屏積雪」的理想看台。氣勢巍峨,遊人登臨觀景,文人飲酒賦詩,俯視洮河滾滾北流,秀美的洮陽山川盡收眼底。如今西岩寺重修依舊,古風猶存。
洮河,位於甘肅省南部,是黃河上游第二大支流(僅次於湟水),源出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西傾山東麓,流經甘肅省碌曲、臨潭、卓尼、岷縣、臨洮等縣,在永靖縣境匯入黃河。幹流河道長673公里,流域面積25527平方公里。洮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起源之地,彩陶證明5000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存,他們創造燦爛輝煌了馬家窯文明、寺窪文明等。彩陶的形制和圖案透露了人類初期與自然的和諧以及向自然索取的生活狀態。
臨洮宛如一顆古樸而又散發著現代魅力的明珠,熠熠鑲嵌在洮水之濱。黃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一路奔騰涌來,從西秦嶺末端的海甸峽進入黃土高原末端的臨洮後,由南向北流經縣內ll5公里匯入黃河,所經該縣9個鄉鎮,滋潤著兩岸的山川沃野。洮河由南向北流經臨洮縣苟家灘鄉(今南屏鎮南面的海甸峽棧道遺跡處,這里峽口水面寬僅8米,為臨洮縣境內洮河兩岸相距最窄、河水最深處。河南岸石崖峭壁間上距水面1.5米~2.5米處有古代開鑿的棧道孔兩排,孔間距約1.5,上排孔口略大於下排孔口,孔口方形。大孔邊長約0.30米~0.40米,小孔邊長約0.20米~0.30米。以大、小各為一組計,共有棧道孔30組以上。其上方為架設橫梁之孔,下方為立斜柱之孔。海奠峽為秦漢隴西郡治狄道縣及西漢安故縣城的重要門戶,也是入蜀的捷徑。)、三甲鄉、玉井鎮、西坪鄉、卧龍鄉、新添鄉、辛店鄉、太石鎮、紅旗鄉九個鄉鎮,115公里,滋潤著兩岸的山川沃野。
洮河發源於碌曲縣西南部的西傾山東麓,一路呼嘯奔騰,掀浪吐玉,穿越幽深的海巔峽,進入臨洮,浩浩盪盪,向北而流,她像一條金色的綵線,串起了許多旖旎多情的花兒會;嶽麓山、南屏山、紫松山、玉井峰、卧龍寺等人文自然景觀;兩岸花卉奼紫嫣紅,遍地春色,洮河奇石是大自然賜予的瑰寶,秀色斑斕,光彩奪目。
洮河洶涌澎湃,河上早年曾經木筏飛度,形成一幅幅驚心動魄的洮河放筏圖。據史料記載,清末水上運輸業興起,到民國初期,臨洮縣城西木廠村有木柴商十多家,每年從洮河上游的臨潭、卓尼、羊沙等地放運木柴至臨洮、蘭州等地,還有一些林產品、小型農具、毛竹、薪柴也靠水上運輸。
洮河流域自古林草豐茂,雨水充沛,分布著許多水磨作坊和船磨。據修於乾隆年間的《狄道州志》記載,「水磨每一渠有三輪、二輪、一輪者,視水之大小也」。僅臨洮「山川水磨八百六十九盤」『其中「東鄉十八盤,西鄉伍百五十五盤,南鄉一百九十八盤,北鄉九十八盤」。洮河船磨修建於洮河之濱,是古代洮河兩岸的勞動人民利用自然造福人類的智慧結晶,如果說黃河水車是我們的祖先以水的神力發展灌溉農業的壯舉,那麼洮河船磨無疑是洮河兩岸人民用水力驅動船磨加工糧食的一項偉大發明。
洮河流經臨洮的年代我們不得而知,也許在人類童年的記憶中,這里就有一條波瀾壯闊的河流左右著人們的命運,馬家窯彩陶的「旋渦紋」就是最有力的佐證。據傳大禹曾經到這里治水,那座洮河流入臨洮的狹窄入口——海甸峽相傳就是大禹父親治水失敗後留下的。
一條河流是一部史書,一部流動的文化長廊,是大自然美麗的畫卷。「千里洮河,唯富臨洮。」洮河滋潤、澆灌了臨洮這片土地,也孕育了燦爛的文明之花。洮河確實養育了臨洮和臨洮的人民。
早在漢代,就有一位隴西郡守馬援在狄道開渠飲水,灌溉農田。目前出土的在當時使用的鐵梨花,要比歐洲早一千多年。宋朝,在洮河岸邊,實行屯田,臨洮成為朝廷招商納糧的基地。清乾隆年間,狄道知縣郭士佺從康樂杜家嘴引三叉河水建成十二公里長的小北渠(郭公渠),灌溉卧龍十八里川六千畝耕地。嶽麓山下日夜流淌的洮惠渠,是1935年開始歷時十二年時間,由臨洮紳士劉笠天、楊明堂等人組織施工的,這條渠目前占臨洮縣總灌溉面積三分之一的渠道,從南鄉大戶李家開始,經過八十一公里的流程,在中鋪井坪匯入黃河。而今,這樣的渠道密布在洮河兩岸,潺潺流水彷彿日夜彈奏的琴弦,飄盪在臨洮的大片山川。
水是臨洮的靈魂,素有「六水繞洮陽」之稱。這在乾旱的北國大地,無疑是一種奢侈。渠網密布,阡陌縱橫。十里城郭,煙火萬家。柳蔭直,煙里絲絲弄碧,掩映著小橋流水人家。這哪裡是「駿馬秋風塞北」,分明是「杏花春雨江南」!「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也許說的不是江南,而是臨洮。「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人面桃花」,所指的也許就是臨洮女子嬌嫩的紅顏。四面槐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臨洮雖不是濟南,但要論水,卻絲毫不比泉城遜色。臨洮城內也有一池水面,名曰「西湖」。雖然此「西湖」非彼「西湖」,但是,人們卻由此產生遐想,「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貂蟬與西施,究竟誰更美麗?時值仲春,嫩柳吐綠,婀娜多姿,楚楚動人;更有溪流潺潺,從城東的山間石縫滲出;滿城的杏花,盪漾著桃紅、粉白的笑臉;池塘里蛙聲陣陣,一片生命的蓬勃氣象……而遍布城區的「洮河柳」,相傳就是「左公柳」的品種。樹干粗,樹冠大,樹冠形似饅頭,臨洮人號稱「饅頭柳」。據傳,十九世紀下半葉,左宗棠率領湘軍來到西北,深感氣候乾燥,而又水土不服,遂命令軍隊,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帶遍栽柳樹,名曰「道柳」。柳樹發芽最早,特別是新柳樹發芽,一簇簇一團團氤氳清新的鵝黃嫩綠,如夢如幻。柳笛聲和著孩子們的嬉鬧聲,籠罩著山谷的花紅柳綠。柳樹發芽過後柳絮飄飛,空中到處白蒙蒙一片。柳絮落在適宜生長的地方,很快生成一片樹苗。若是把成熟的柳枝插入濕潤的土壤,就能長出一株新柳。「有心栽花花不紅,無心插柳柳成蔭」,真正闡釋了柳樹頑強的生命力。
洮河兩岸頻河堤岸,古城街巷,隨處可見古柳參天,濃蔭蓋地,這就是有名的「左公柳」。清陝甘總督左宗棠率5000湖湘弟子戍邊,「遍植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據《左文襄公在西北》記載:「狄道境內(植樹)一萬三千多株」。也就是說左宗棠在臨洮栽植了13000多棵柳樹,為綠化臨洮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如今洮河兩岸,古城內外,隨處可見合抱粗的百年古柳綻綠吐翠,歷經風雨滄桑,見證著臨洮兩岸歷史的偉大變革。
洮河,臨洮人民的母親河。臨洮百里洮河,有著豐富的水資源,蘊藏著豐富的電力資源。三甲水電廠猶如巨龍,靜靜地卧在三甲山水間。海巔峽電站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如出水芙蓉、長虹卧波。北行數里、數十里,依次橫卧著油磨灘、王馬家灘、金龍、洮陽、西坪、陳家坪、下寺灘等水電站,如同一顆顆明珠,散落在洮水岸邊,前後遙相呼應,照亮了臨洮山川大地。
生活中洮河岸邊,平日里可見洮河流水清澈見底,每當雨季來臨,洮河沿途的河水挾帶著大量的泥沙湧入洮河,讓洮河變得又黃又濁。
走近洮河
臨洮洮河,滾滾千年,孕育了聞名世界的秦長城,孕育了聞名遐邇的馬家窯文化、辛店文化、寺窪文化,在臨洮建縣置的2830多年裡,大約從宋元開始,這里就成了中原王朝聯系青藏的黃金紐帶,從帝王秦始皇、漢文帝、漢武帝、隋煬帝、忽必烈到,到僧侶法顯、宋雲、唐玄奘、八思巴等,再到使者張騫、、弘化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都曾經途徑或駐足臨洮岸邊的臨洮。
於是,在絲綢之路上,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鐵器、造紙、羅盤、火葯、等輸出西方時在狄道逗留。西域的珠寶、葯材、胡椒、胡蘿卜、石榴、大蒜、苜蓿、核桃等源源不斷地傳入中原時,也在狄道駐足。
於是,在唐蕃古道上,就有了氂牛幫和馬幫長途販運的水煙、線香、酥糖、白酒、茶葉、冰糖、葯材、黃表等貿易。「八方客飲北槐巷,兩縣駱駝隴南場」。這首民國時期臨洮詩人苟首義的詩,成為洮河岸邊臨洮當時的真實寫照。
如今臨洮沿用的,具有專業特色的地名稱呼就有:線市街、騾馬市、糧食市、灰鹽市、木廠、背篼巷、洋人巷、紙坊、馬欄巷、糖巷、蘿巷、火巷、菊巷、褐店門......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當年市場交易的景象彷彿就在眼前。
洮河是流淌在洮河之濱的臨洮人民的血脈,是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讓洮河流向未來,造福臨洮人民,造福隴中人民,造福隴原人民,這既是國家戰略,更是45萬臨洮人民的使命!
⑻ 烏蘭浩特洮兒河作文
富才能激活幸福的精神細胞;保持精神的愉悅,才能有信心和經理創造更多回的財富.
也答許你覺得獲得完全的幸福實在不容易.但是物質與精神並非魚和熊掌.你完全可以兼得.關鍵要靠自己去追求去創造.幸福,只要你奮斗不息勇於創造,幸福的安淇兒將永遠伴著你.
淡淡的茉莉花
十八歲,是個多情的季節.也許我永遠不懂愛情,但我卻發現了愛情——淡淡的幸福.
那是個溫暖的春天,一天中午,我和媽媽剛看完一部電視劇,劇中一對情侶由於命運的不公平而相互扶持,共同進步,真是動人心弦.突然,媽媽感嘆:「年輕人的愛情道路咳真曲折!」「那麼你們中年人的愛情有怎樣呢?」我帶著近似調皮的語氣問道.媽媽先是一愣,但當看到
⑼ 安吉的河流的作文300字
但是風中還夾著一絲絲淡淡的清香,我們就到了一望無盡的植物園。茶花的周圍還有許許多多的梅花,非常漂亮!嘎」的叫聲好似在呼喊同伴。茶花有的含苞欲放,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