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考滿分作文作者都是文科生嗎
肯定不是,理科班中肯定存在一部分文筆很好的。老實說,大部分去學文科的,除了少部分是特別熱愛文學的,大部分是因為不想學物理,才被逼著學文科的。
② 幫忙找一篇高考滿分作文
2005上海高考滿分作文:成長需要悉心的呵護
滿分作文:成長需要悉心的呵護
某日,興之所致,閑翻詩選:元輕白俗,郊寒島瘦,姿態萬千,信心然不可自勝。鄰室卻突然飄來動感的音樂。分辨之下,竟是鄰室幼童學唱熱辣情歌。惘然,悵然!不禁感慨:成長過程中切莫失去了文化的修養,人文的關懷。
細觀時下之社會,不禁更增憂慮。詩詞歌賦讓位於流行歌曲,京劇昆劇讓位於日劇韓劇。歌德康德難覓其蹤,言情武俠大行其道。至若淫穢暴力之魘,沆瀣一氣。余固目不忍視,耳不忍聞。若無文化之熏陶,則無健全之人格;若無健全之人格,則胸無大志;人而無志。其為可乎?若舉國皆然,國將不國。
時下,一些名曲、名句出於商業目的被大肆竄改,而不同藝術類別的鑒賞,引用,結合必須服從於一個崇高的主旨——美。席勒的《歡樂頌》被貝多芬譜以音樂,廣為傳唱;世界名曲被作為廣告歌曲,兩者同樣是藝術主題的再創造,產生的效果卻截然不同。前者是審美的升華,後者卻是審美的毀滅。而只有例如前者的事物,才能讓我們在成長中獲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享受,才能培養性情。
我們的成長要擺脫低俗事物的紛擾,用傳統文化來滋養。有句話叫柔日讀史,剛日讀經。是說意志懈怠時讀史以明志:謀臣策士,家國三寸簧舌里;金戈鐵馬,江山萬里血淚中。讀史書,能養浩然正氣。也是指驕躁狂暴時讀經以養性:老莊之道,清凈無為是非空;菩提之心,靈台空明塵埃無。讀經書,能塑靜儉德性。我國浩瀚的書海之中,蘊含著無盡的寶藏,它們是我們成長真正的養分。
我們的成長更要呼喚人文品格的修養,古之聖賢,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塑造自身的品性。正是一種獨特的人文品格。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之中,多少也包含著胸懷宇內的人文關懷,而如今,在商業化大潮的沖擊下,種種最為質朴的,關系人類生存的人文品格都被忽略了。最為典型的莫過於哲學的被冷落。自泰勒斯以來的古希臘這一哲學盛世早已「一日難再晨」。古典主義哲學的高潮在黑格爾之後也戛然而止。哲學家成了世上最孤獨的人。而哲學成了被忽略的財富,「未經省察過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人生。」倘若我們的生命旅途,成長過程中缺乏對生存價值、人類理想的思索,我們必將淹沒在市場化,商品化的浪潮中,成為某些哲學家所擔憂的一個符號。
我們生活在時下一個信息量大,物質財富不斷增長的時代,更可能陷入精神的空虛和靈魂的漂泊,只有用美來陶冶情趣,用傳統文化來鑄造性情,用人文品格來指導人生,才能彰顯生命的價值,呵護成長的旅程,規范發展的軌跡。
【點評】:這一篇作文,如同一聲春雷,響徹大地;如同一位哲人,細訴真諦。
文章緊扣命題要求,從成長中的「影響」入手,開宗明義:「成長過程中切莫失去了文化的修養,人文的關懷。」
面對當今商品經濟大潮下的文化的被侵蝕,被扭曲,作者感到痛心和不安。
正統文化如何被侵蝕,被扭曲?作者從兩個方面闡明:一是傳統文化讓位於市場的「大眾文化」,二是傳統文化,披上商業的外衣。能寫到這點上,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可貴的是,作者的文筆再挖掘一層:正統文化被侵蝕,被扭曲的危害所在:一是「若無文化之熏陶,則無健全之人格;若無健全之人格,則胸無大志;人而無志,其為可乎?若舉國皆然,國將不國」,二是「審美的毀滅」。
那麼我們的成長與這些市場的「大眾文化」和披上商業的外衣的傳統文化有什麼關系呢?作者又分兩個方面解說:一是「要擺脫低俗事物的紛擾,用傳統文化來滋養」,二是「更要呼喚人文品格的修養」。也照應開頭的「文化的修養」、「人文的關懷」兩方面。可以這樣說,作為一個高中生,僅能從其中一方面說理,已經是很不容易了;能從兩個方面闡理,委實難能可貴。
這篇作文,構思縝密,視野開闊,縱橫捭闔,信手拈來,很有「大家」之氣。
2005年上海高考優秀作文:魂兮歸來
沒有核的果實無法在自然界生存,沒有米粒的稻穗總是揚著無知的頭顱。那麼失卻了魂魄的人呢?
在這個傳媒眾聲喧嘩的年代,在這個文化、偽文化魚目混珠的年代,我們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丟了心?
康德有雲:常有二理,在手心焉;敬而畏之,與日更新;上則為星辰,下則為德性。但是在今天,當我們只會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長的朵朵浮雲時(郭敬明),誰還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當「簡單」的《老鼠愛大米》唱紅大江南北時,誰還會重拾「青青子矜(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黃的感動?
當下的文化生活常流於簡單、幼稚。無可否認,青春文學確實能帶來夢幻般的感動,通俗歌曲也不失為茶餘飯後的消遣,但倘若這一切成為文化的主流,當一個人沉浸於其中難以自拔時,很難想像他能直面現實,讓心智與身體共同成長。
當下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囂。每天,大量的娛樂新聞讓人們津津有味地咀嚼名星的緋聞瑣事,各類「速讀名著」「小故事裡的大智慧」常駐暢銷書列。以至於有人不無憂心地說,當綠蒂主動投懷送抱時,維特還有什麼煩惱?
一個人可以忍受物質生活的貧困,卻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貴。類似的文化快餐除了提供暫時的聲色之娛,還有什麼能留駐心田,在心湖裡回盪幾許波紋的呢?
個體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遺憾,但當其成為整體性的精神信仰缺席便是可悲甚至是可怕的情形了。
中國舊有的三綱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我們,是否也成為了迷惘的一代?
魂兮,歸來。
所幸的是,人文精神並未完全流失。當年輕志願者馬驊在梅里雪山間失去生命時,便將詩人的理想主義帶到了那裡,成為了插在精神雪峰上的標桿。當崑曲在大學校園引起轟動時,不由讓人相信,傳統的文化經典對於麥當勞下長大的年輕人們仍有著磁石般的吸引力。
一個人僅僅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擁有更為廣闊的精神世界。
對於青少年而言,精神之魂也許並不在遠處,而在被重重偽文化掩蓋的內心深處。
【評點】「魂兮歸來」,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呼喚,深切的呼喚!
作者以自己洞察的眼光和犀利的筆鋒,批判泛濫的「商品文化」對人們的沖擊和侵蝕,對青少年一代的影響和危害。這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層次。文章的層次分明,邏輯。首先,提出疑惑:在這「商品文化」市場中,我們「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丟了心」?接著,闡述在「商品文化」市場里,人們失去的是優秀傳統的思想和文化;次之,闡明這種「商品文化」的影響和危害:阻礙心智健康成長,甚至是扭曲和葬送優秀的傳統的思想和文化;而後,指出商品文化雖然泛濫,但優秀傳統文化的希望仍然存在:「所幸的是,人文精神並未完全流失。」
視野。文章的視野開闊,談古論今,侃侃而談。時而康德,郭敬明,時而《老鼠愛大米》,《少年維特之煩惱》;時而緋聞瑣事,暢銷書報;時而梅里雪山的馬驊,大學校園的崑曲。這些材料,不是一堆泥沙的堆積,而是與觀點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語言。語言的思辯性強,富有哲理意味。
開頭一句「沒有核的果實無法在自然界生存,沒有米粒的稻穗總是揚著無知的頭顱」說明,人需要科學和人文的思想。
「我們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丟了心?」,「繁花」才能使人「迷了眼,丟了心」,又照應前文「傳媒眾聲喧嘩」和「文化、偽文化魚目混珠」,整個句子形象地說明我們可能在這「商品文化」中迷失方向。
「以至於有人不無憂心地說,當綠蒂主動投懷送抱時,維特還有什麼煩惱?」:這句話有深刻的含義:「市場文化」背離創作背景,違背創作規律,截斷人物性格的發展,以低俗格調來取悅讀者。
「對於青少年而言,精神之魂也許並不在遠處,而在被重重偽文化掩蓋的內心深處。」這是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既表現對「商品文化」泛濫的擔憂,對青少年遭受不健康文化圍攻的憂慮,更是呼喚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高度警覺。
2005年上海高考優秀作文:美麗的流行,永恆的經典
這是一個浮躁卻美麗的年代,我們哼著光良的歌在海邊大聲許願,我們手牽著手在草地上大叫「可以陪你這樣活著真好」,流行音樂、電視劇、小說正以鋪天蓋地之勢將我們緊緊包裹住,偶爾生出一絲迷亂,偶爾有些彷徨,但這並不影響對於真善美的認知。不可否認,這是一個流行文化與經典同行的年代,當流行的美成為一種時尚,他並沒有悍(撼)動經典的地位,反而可能孕育出新的經典。
人們通常用時間來考量經典與流行文化的差別,因為只有時間才能公正地審視出任何一種文化所存在的價值和內涵,那些最豐盛的精神食糧並(雖)保存了下來,但那並不意味著那些被舍棄的都是文化垃圾。對生活的真實反映是文化的功能,真即是美,美不離真。從這個意義上講,流行的文化是一種美,它是一種更加大眾化、平民化的美。
我們是同時讀著經典與流行成長起來的一代。我們在金庸的作品中尋找江湖義氣、俠骨柔情,同時我們在李白和杜甫(身)上體味古人真實的豪邁或者沉鬱;我們哼著《同桌的你》來紀念自己初長成的喜悅,祭奠我們終會逝去的青蔥歲月,同時我們也學習吟聽莫扎特《小夜曲》的安寧和貝多芬《命運》中的悲愴。流行與經典有時候是兩個范疇的東西,偶爾的交集卻不會因此而相互抵觸、相互磨滅。我們不必因為文化的普及而焦慮經典的喪失,文化的概念的外延更加寬泛,卻也是我們現代人善於吸收的一種氣度。
活在當下的我們並沒有被賦予權利標榜剛剛誕生不久的東西為經典,所以它們以流行的形式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但它們仍然是一個時代的真實寫照。或許一百年後,當人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其中的一部分會被確立為這個時代某種物象的象徵,並成為經典。因為這個時代有一些紙醉金迷,所以意識流成為現代文學的一個常見表現手法,當言語不再能表達文化人的內心焦灼時,有些雜亂不著邊際的搭配實際正是他們心中的吶喊。文化人正尋求著更多更新的突破口作為他們思想情感傳遞的媒介。於是,形式越來越多、越來越雜,但雜而不亂、雜卻大同,任何真正可以被稱之為文化作品的事物都蘊含著對現實深深的思索,流行誕生於此,經典也從這里孕育。
的確,由於大量新鮮事物的湧入,其中確實也存在文化的垃圾,對此我們更多的是需要一些寬容。因為經典與流行更多的是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他們的時間范疇不同,導致他們的價值取向不同,但他們都曾經伴隨我們體驗成長的喜悅與悲苦。還是多一些祝福吧,希望郭敬明的作品更加成熟,留給人們更多的思考,希望現在的流行音樂少一些靡靡之音。有人說李斯特的音樂曾經只是被當作那個時代情歌哼唱,那麼說不定哪一天New Age的曲風也可以成為音樂史上的絢爛一筆。
流行美麗,經典依然永恆……
【點評】作為同題作文,如果《說成長需要悉心的呵護》、《魂兮歸來》更多的是站在批判的角度,來審視「商品文化」,那麼這篇《美麗的流行,永恆的經典》是從批判與吸收的角度來對待「商品文化」。
如何對待當今社會狂潮一般的「商品文化」,這種文化與優秀的傳統文化有什麼聯系?對青少年一代有什麼樣的影響?這都是嚴肅而重大的社會問題。作者的觀點很是成熟,說理很是透徹,辨析很是細膩。
作者不是人雲亦雲,而是經過自己深邃的思考:「不可否認,這是一個流行文化與經典同行的年代,當流行的美成為一種時尚,他並沒有撼動經典的地位,反而可能孕育出新的經典」。作者引經據典,條分縷析:
先說明「流行的文化是一種美,它是一種更加大眾化、平民化的美」;
再闡述「流行與經典是兩個范疇的東西,偶爾的交集卻不會因此而相互抵觸,相互磨滅」;
次呼籲對「流行」多點寬容,因為「更多的是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
後闡明流行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如同經典一樣,對基於」對現實深深的思索」。
沒有深切的體驗,沒有深沉的思考,沒有理性的分析,是很難有上述這些擲地有聲的語句。 一個高中畢業生,能形成這樣的理念、觀點與思維,確實很是難得。
2005年上海高考優秀作文: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輕
時代的車輪伴著巨響轟隆而行,身邊的風景有如飄去的野薑花,舊的離開,新的綻放。如今的文化生活已經與以前大不相同了,過去的高山流水空靈輕音已經彌散,過去悠揚婉轉起伏激盪的笛聲,也披上了商業的大衣。現代的文化生活,正向所謂的「多元化」發展,街頭巷尾書店多如牛毛,那麼地想添加文化氣息呀,卻顯得蒼白乏力。真正的文化,那沉澱了千年的文化,被太多的紛繁取代。當今的文化生活,多乎?雜矣!這些雜而不精,多而不良的文化,成了正在成長的我們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輕。
武俠言情如今大行其道。古老的線裝名著在書架中黯然無光,武俠言情等通俗文學卻批著閃亮的精裝外衣高高在上。不可置否,現在的學子們可看的書是十分廣泛的,那個在昏黃油燈下抄書,苦苦問人借書的時代已經離我們太遠太遠了,隨便走到喧鬧的馬路上,各種書籍便「歷歷在目」。但其中有一大部分卻是「閑書」,只適合簡簡單單的娛樂,不適合學習些什麼。難道你想從武俠中學會武功來稱霸武林?難道你想以言情中編寫自己的愛情?更有不少少年少女們,模仿現如今所謂「80後」作家作品中的人物甚至作者本人,像安妮的文字一樣晦澀,像韓寒一樣偏科。這些影響,造就了一大批沒什麼能力卻叛逆、獨斷專橫的孩子,不禁令人嘆息。
除去書文化,音樂文化也正受著侵蝕。流行音樂歌詞的「你儂我儂」暫且不談,卻連古典音樂也遭受災難,有的成了廣告的背景,有的成了商業的手段。曾見一個鏡頭:一位身著燕尾服的大音樂家正在唱美聲,突然卻停了,拿出××喉寶做起了廣告,藝術的魅力頓時在我心中消散,徒留無奈。古老教堂里回響的聖樂,卻也被加入了許多流行歌手的歌曲,美其名曰多元,甚至用此來宣傳,在如今古典與現代的「三八線」逐漸消失的時候,純正的古典音樂又將何去何從?當然,也有一些節目中加入古典音樂起到了不錯的效果,如在氣象預報的背景音樂,採用了世界名曲《乘著歌聲的翅膀》,提高了節目的文化氣息。
除此之外,當今的文化生活還有其它的弊病,電視劇拍的粗製濫造,韓劇日劇卻令青年學生為之瘋狂,做起了狂想的FANS。本該在校園凈土中單純生活著的我們,卻被過多的文化生活圍截的窒息。忽然發現青春有白發,米蘭昆德拉曾說,生活的壓力、負擔等等,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看看當今的文化生活吧,它太亂,太多,不精細又粗鄙過多,它正在成為我們生活中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輕,請正視這個問題,我相信,凈土終將到來,文化終會還以純凈本色!
2005年上海高考優秀作文:挑選精品學習
我雖然考了理科,但我卻是一個文藝愛好者。我每每從文藝精品中學習先進的、健康的思想感情,更從傑出的藝術家身上學習崇高的思想品德。
我總覺得,文學藝術的根本任務是教育人、熏陶人、感動人。記得有這樣一出舞蹈劇:父親已經在女兒立志升空、成為飛行員的時候離開了,當他再見到女兒時,女兒已是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但是,女兒壯志未泯,父親全力支持。舞台上就此演出了一幕幕用肢體語言寫成的、感人心弦的對舞。我真想不到一個殘疾人可以化輪椅為道具表現堅強的人性美,也想不到父親可以托起輪椅里的女兒如同鳥兒展翅飛翔於萬里晴空時所表現的人情美!正是這種美感染了我,我受到了藝術的洗禮。
當然,並不是每出舞蹈、每首歌、每部作品都是這樣深深打動我的。但是,為了被打動,必須去多接觸,多比較,多鑒別,然後才能挑選到精品來學習。接觸是為了挑選,挑選是為了學習。這樣往復循環,我所汲取的文化營養便更多了,尤其是藝術家的崇高的人格魅力,簡直就像明燈,照耀著我前進的道路。
一位藝術家的精品必然折射著他人品的光輝。我想起了關牧村。她是我國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一聽到她醇厚甜美的歌聲,我便會在眼前浮現出她在舞台上穩重優雅的形象,我更會想到她的崇高的品德與氣質。她母親早逝,父親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父女倆相依為命,她說:只要父親還沒有為她娶上後媽,她也不結婚。後來,她結婚了,像她這樣一個大牌明星,嫁的都是從新疆沙漠走來的一個普通的演員。——當我們在劇場中領略她質朴的台風時,我們能不為她的質朴的人格所折服,從而激起向她學習,以增加自己生活色彩的熱望嗎?
我想,只要我把挑選精品學習放在我業餘生活的第一位,我一定會在藝術精品與藝術家的人品中不斷汲取力量,鞭策自己不斷進步。 【點評】:
我在諸多的考生作文中之所以選中這一篇,是因為立意好,體會深,落點准。立意好,是指不泛泛而談,不評頭論足,集中談好節目、好演員是要用自己的眼力、腦力去挑選出來、終身學習的。體會深,是指排除干擾,惟精品是學的願望、行動與積累。這位同學是很用心的,對藝術和藝術家是賦予深情、念念不忘的,因此他今天坐在考場上就可以刪繁就簡,上下相連,一氣呵成。落點准,是指一條從好作品看好演員的貫串線,寫了一出舞蹈劇,重點在表演得好,再寫一個好演員,重點在心靈美,這樣,前後互補,上下互動,避免了繁瑣分析,真是耐人尋味。
③ 高考滿分作文 要好背的 要字數少的
父親,當別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時候,謝謝您讓我選擇做了我自己。——— 題記
父親,您知道嗎?傳說女兒是父親前生的情人。我知道這個說法的時候,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因為我想,如果前生我們是情侶,最後的結局也一定是和平而安寧的。相約著喝了孟婆湯,然後無牽無掛地走上獨木橋,來了今生。而今生,我成了您疼愛的女兒,您是我最敬愛的父親!
年幼的我,淘氣而固執,當鄰居家的同齡女踮著腳尖翩翩學舞或是昂首練歌時,我唯一的喜好,卻仍只是赤著腳丫活蹦亂跳。我喜歡享受那種腳踏實地的幸福,雖然對於一個女孩那太過於「沒有規矩」。當鄰家的孩子捧回獎狀路過家門口時,母親羨慕著,回頭看看我,一個只想赤著腳丫自由玩樂 「不成體統」的淘氣鬼,又失望著。父親,謝謝您在這時,告訴母親不要難過,然後驕傲地對我說,丫頭,那些孩子都不快樂,而你是最快樂最幸福的女孩!謝謝您,父親!
上了初中的我,安靜而淡泊。當一個個同齡的孩子又爭著搶著競選班干參加比賽的時候,我卻只喜歡安靜地坐在一邊,讀各種各樣的文章。我喜歡思想隨著文字跳躍飛翔的快樂,雖然對於一個初中生那太過於孤僻。當鄰居的孩子再次把 「優秀班幹部」或比賽所獲得的獎狀及證書帶回家,他們的父母言里言外地炫耀時,母親再一次地羨慕著,然後終於忍不住罵起我來,訓我不上進。父親,謝謝您在這時,勸住了母親,然後自豪地告訴我,丫頭,選擇你想要的就好,那些名利太沉,不要就算了,而你,永遠是父親心中的冠軍!謝謝您,父親!
終於上了高中,母親祈禱著我可以當個不再讓她那麼操心的孩子,而您,告訴我您一直很相信我。高中生活豐富而緊張,高考的壓力如影隨形,彷彿一切努力的存在,只是為了高考!聽說讀理科後只能當「工人」,母親拚命地阻止我選擇理科,也是您,父親,謝謝您在這時,再一次給了我支持的臂膀,說服了母親,讓我選擇了自己的喜好。謝謝您,父親!
現在的我,終於在高考了。父親,我知道校門口沒有您的身影在等候,但女兒一點兒也不孤單。我知道您的心,一直都陪伴著女兒!
父親,再次謝謝您!讓我擁有快樂自由的童年,享受安靜的少年。女兒也相信自己,可以書寫自己的人生篇章。謝謝您,一路讓我選擇了做回自己!
父親,我把您放在心上,請您和母親原諒我任性時不經意的一跺腳,踩傷了你們的關心和愛護。
來生,如果可以,讓我當您的母親,好嗎?我向上帝保證,也讓您做您自己,給您快樂自由的天空!
今生,謝謝您!父親。
④ 我是江蘇高三理科生,語文作文一般能考45-50分之間(滿分70分),我一般寫議論文,請問
發揮自己的寫作特長,寫自己最熟的文體。
⑤ 要高考滿分作文
《悲中行》
戊子歲,四月初八。川靜其波,鳥罷其鳴。一場無情的天災襲來,舉國慟哭。在災難面前,我們選擇堅強;在悲痛中,我們選擇堅強 。汶川堅強,四川堅強,中國堅強!因為堅強,我們不怕災難;因為堅強,我們明天更美好!
————序
汶水東流不復西,神仙難改地震襲。
川蜀兒女多苦難,一片荒城盡眼底。
映現當年唐山景,盡是殘垣與斷壁。
秀麗河山浩劫後,昨日今朝各兩異。
都道零八年歲好,為何災難緊相逼。
江山如畫景色美,怎奈蒼天生妒忌。
北國剛受冰凍災,天府又遭夷平地。
川靜其波鳥罷鳴,齊哀滿目皆瘡痍。
江天五月漸陰沉,滿腔悲痛灰色彌。
油綠麥田無人收,萬千蒼生宿路隅。
平生有淚不輕彈,今朝聞此淚如泥。
武候諸葛若有知,不堪目視亦掩泣。
彭祖壽延八百載,可知人命僅須臾。
州州郡郡華夏土,一磚一瓦似金玉。
金玉散去不足惜,金玉怎比萬事吉。
花兒凋謝來年開,來年風景更旖旎。
茂年男兒體健壯,安能袖手聞羌笛。
理會百姓疾與苦,血汗合流同舟濟。
綿薄微力不足道,奇跡因愛八方聚。
竹絲管弦為君鳴,可敬可贊可歌泣。
卧薪含悲建家園,蜀山青青蜀水碧。
龍的傳人誰可勝,只手亦有撐天力。
漢羌一家愛無疆,我齒你唇永相依。
旺興歲月定輪回,紅霞當空雄雞啼。
紅燭數盞列堂前,潛心默祈哀思寄。
白雲蒼狗命難料,生者奮進逝者息。
青史銘刻五一二,永記今朝萬人罹。
川蜀兒女多堅強,還把災難視螻蟻。
立我於高山之上兮,眺望遠方。惟見山河齊悲兮,黯然神傷。
立我於高山之上兮,眺望遠方。還看萬眾一心兮,不屈脊樑。
立我於高山之上兮,展望悲中奮起兮。多難興邦,中華堅強!
(四川 非延考區)
⑥ 高考作文思想和語言哪個更重要 一個理科生對考場優秀
【滿分作文一】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著書本中神秘美麗的熱帶叢林,抬頭卻只見鋼鐵森林的冷漠荒涼;嚮往電視里一望無際的蔚藍海洋,卻不曾感覺過海風的涼爽。你是否也曾這樣,感覺自然很近,但又似從未如此遙遠手機、電視、滑鼠拉近了我們與自然的距離,但從那冷凍的屏幕中,我們終究無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樣。
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然而人們只看到了前半句,卻視後半句為無物。的確,各種拍攝工具的推陳出新,令普羅大眾都能從熒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們卻不知,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蘇軾親臨了壯闊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親臨廬山,又怎能寫出「疑似銀河落九天」這般的千古絕句如不是毛主席親臨自然,又怎能抒發「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豪情壯志可見,要想真正體會自然、感知自然,光是從影視、文字間領會是不夠的,唯有親臨自然,才能於草長鶯飛、枝葉枯榮之間,才能於雲卷雲舒、花敗花開尋得自然的真諦。
然而,正如黑格爾所言:存在即合理。電視、手機的存在也有其積極意義。通過天氣預報,人們可避開自然災害;通過影視節目,人們也可聆聽鳥語、細看花開。然而依筆者之見,這些感知自然的途徑並不是在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是映射出了人類控制甚至統治自然的野心。為了拍攝野生動物,人們干擾了正常的生態秩序;為了人類的利益,人們預測甚至妄想改變天氣,這確是體現了人類科技進步之快,但同時也違背了自古時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則。當自然被裝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軀」離我們很近,但自然的「心」卻離我們更遠。
當下,人們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學技術滿足,然而我們感知自然的期盼卻是科技所無法滿足的。那麼,何不將「行萬里路」當成我們的新准則,去體會黃山之奇、泰山之偉、長江之壯、大海之闊要想感知自然,諸君自請上路。
【滿分作文評析】
本文是一篇比較規范的議論文。作者從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入筆,開篇靈活運用命題材料,在對比之中提出「覺知自然要躬行」的觀點,審題准確,立意鮮明且易「令普羅大眾」接受。接著反向假設,運用排比反問句式,羅列蘇軾、李白、毛主席等事例,論據相對充實,論證較為有力。然後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視、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夠的,「唯有親臨自然,才能尋得自然的真諦」,歸因分析合理到位。
更為可貴的是,文章在辨證地肯定「電視、手機」對感知自然「有積極意義」的同時,努力探究感知自然的意義所在,揭示出人類妄想「控制自然的野心」及其導致了「自然的心」離我們越來越遠的後果,針砭時弊,引人思考。
另外本文標題和觀點皆化用古詩,簡潔典雅又略有變化。標題用「感知」,緊扣命題材料;論點用「覺知」,有些哲學意味,頗見匠心。結尾處,「要感知自然,諸君自請上路」,呼告親切,囑托殷殷。
盡管行文中有個別不當的用詞和錯別字,三個史料也有排列順序欠妥的嫌疑,但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為一篇優秀的考場急就章。
【滿分作文二】遠近結合,感知自然
看春光雲影,能測陰晴雨雪,然限於目力所及;通過電視,可知全球天氣,卻無觀雲之趣。觀草木於林間,未必能道出花鳥之名;輕點滑鼠,可通知生物之屬,卻丟失花果之清香、叢林之氣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遠。
何不將遠近之利相結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無比發達的今天,人們可通過無比便捷的信息技術來認識世界,感知自然,這固然是好,然而卻少了對行雲流水、鳥語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們只有對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認識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麼,就讓我們合二者之利,淋漓盡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體驗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李白能感受到「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險要;蘇軾有對長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贊嘆,有「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閑,古人對自然有著無比豐富的體驗與感受,畢竟他們與天地伴,與日月行。然而,卻缺乏對自然的深刻認識,不能把握天地之屬性,世界之本原,樹木之綱屬,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規律,以造福於人類,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們是有優勢的,我們可以利用完備的信息系統,獲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質及規律,既可親身自然,又能了解有關於自然的一切,遠近結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現代,不少人僅僅滿足於「數字自然」,缺少對大自然「身臨其境」的感受,難道「網路網上動物園」能體現鷹翔狼嘯的氣勢么難道一張張圖片能盡顯花木之美更難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長江之氣勢如虹珠峰之直入雲霄現代人也許能說出很多關於自然的一切,然而當被問及草木之氣味,花鳥之姿態時,卻啞口無言。那麼,讓我們放下手機,離開電腦,走進大自然,去親自體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恬適,去感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然……
大自然離我們很近,也很遠,但我們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與大自然的距離。人們創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體驗,將二者相結合,我們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滿分作文點評】
這是一篇議論文。作者根據考題材料的內容,認為直接體驗自然與運用現代科技間接感受自然兩者各有「利弊」,前者離自然「近」,但缺乏對自然的深刻認識;後者離自然「遠」,不能「身臨其境」的感受,但可以認識自然的規律。因此作者主張取兩者之「利」,遠近相結合地感受自然。圍繞這一觀點,文章對現代科技背景下人們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進行了比較,列舉了杜甫、李白、蘇軾等古代詩人寫景的詩說明古人對自然有更豐富的體驗和感受,離自然更近,但不能把握自然規律和本質;而今人藉助技術手段認識自然的利弊則與古人相反,所以今人要取古人之長補自己的短,全面感受自然。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內容,中心觀點明確,思路較清楚。但文章在論證自己的論點時,把兩種感受自然的方式等同於古人與今人對自然的感受方式,且完全否定古人對自然規律的認識等,太絕對化了。文章個別句子有語病。
【滿分作文三】遠近結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雲影,能測陰晴雨雪,然限於目力所及;通過電視,可知全球天氣,卻無觀雲之趣。觀草木於林間,未必能道出花鳥之名;輕點滑鼠,可通知生物之屬,卻丟失花果之清香、叢林之氣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遠。
何不將遠近之利相結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無比發達的今天,人們可通過無比便捷的信息技術來認識世界,感知自然,這固然是好,然而卻少了對行雲流水、鳥語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們只有對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認識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麼,就讓我們合二者之利,淋漓盡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體驗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李白能感受到「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險要;蘇軾有對長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贊嘆,有「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閑,古人對自然有著無比豐富的體驗與感受,畢竟他們與天地伴,與日月行。然而,卻缺乏對自然的深刻認識,不能把握天地之屬性,世界之本原,樹木之綱屬,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規律,以造福於人類,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們是有優勢的,我們可以利用完備的信息系統,獲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質及規律,既可親身自然,又能了解有關於自然的一切,遠近結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現代,不少人僅僅滿足於「數字自然」,缺少對大自然「身臨其境」的感受,難道「網路網上動物園」能體現鷹翔狼嘯的氣勢么難道一張張圖片能盡顯花木之美更難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長江之氣勢如虹珠峰之直入雲霄現代人也許能說出很多關於自然的一切,然而當被問及草木之氣味,花鳥之姿態時,卻啞口無言。那麼,讓我們放下手機,離開電腦,走進大自然,去親自體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恬適,去感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然……
大自然離我們很近,也很遠,但我們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與大自然的距離。人們創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體驗,將二者相結合,我們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滿分作文點評】
這是一篇議論文。作者根據考題材料的內容,認為直接體驗自然與運用現代科技間接感受自然兩者各有「利弊」,前者離自然「近」,但缺乏對自然的深刻認識;後者離自然「遠」,不能「身臨其境」的感受,但可以認識自然的規律。因此作者主張取兩者之「利」,遠近相結合地感受自然。圍繞這一觀點,文章對現代科技背景下人們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進行了比較,列舉了杜甫、李白、蘇軾等古代詩人寫景的詩說明古人對自然有更豐富的體驗和感受,離自然更近,但不能把握自然規律和本質;而今人藉助技術手段認識自然的利弊則與古人相反,所以今人要取古人之長補自己的短,全面感受自然。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內容,中心觀點明確,思路較清楚。但文章在論證自己的論點時,把兩種感受自然的方式等同於古人與今人對自然的感受方式,且完全否定古人對自然規律的認識等,太絕對化了。文章個別句子有語病。
【滿分作文四】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古諺有雲:「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是世代積累傳承的觀天經驗,但看雲卷雲舒,從微末中推測天氣變化,是種享受與樂趣。而回頭開啟電視,世界范圍內的天氣預報映入眼簾。兩種感知自然的途徑不同,卻無外乎為觀得天氣,殊途同歸。自然並無需劃分出「近」與「遠」。
對於自然,人理應藉助科學發明和經驗去了解、通達宏觀層面,同時用細膩的心仔細體會和感受身邊的微觀自然之美,方可達成「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實現人、科學與自然最終的「和諧」。
科學與自然從不曾分離。從古代各種水利工具的發明應用到如今發達的天氣監測預報系統發展,人類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進步一直相輔相成。人之於自然,甚為渺小,人類沒有能力一一親自探尋自然的所有奧秘,因此自然似乎離人很遠。而科學應用,正是解決人想在宏觀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過電視,人類可以「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地獲取天氣信息、地理資訊,增長了自然知識、彌補了人自身能力和視野的局限。同時,科學知識對人形成科學思想也大有裨益。達爾文曾說,他對自然的興趣正是從前人的科學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學理論,如生物的綱目屬種,都對他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產生巨大作用。可見,利用科學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於培養自然科學思維,正是「仰觀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類之盛」則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生於自然,也歸於自然。漢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構成,可見人性之真必然離不開生態自然。中國古代有「生」的哲學,生生不息、物我一體是古代哲人們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維醉心於自然山水,感受天光雲影之變,細觀雲過水動之美,創作出「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樣反映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傳世佳句。人的生命,融於自然生態,同呼吸、共命運。因而多留心身邊微觀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國儒家學說中重要的「和諧」思想,要求各方面達成統一與協調。在當下,人既不能肆意丟棄傳統感受自然的方式,也無法抵抗科技發展的潮流。因此,務必達成人、科學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就像時興的觀星活動,利用高科技望遠鏡觀測遙遠星體的人們,也同時在夜晚的山上感受涼風與蟬鳴,「信可樂也」!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與自然親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視角認識自然。心有宏觀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觀細嗅身邊的「薔薇」。
【滿分作文點評】
文章緊扣材料,提出現代人類當用科學認知與親身體驗二種方式感知自然,具有辯證思維,故立意較高。
文章採用總--分--總的方式結構全篇,清晰又合理。文章在有限篇幅內運用了自然、文學、文化等多學科的知識,內容充實。在表達上,文章徵引名諺、古典詩文,有效地增強了該文的表達效果。
此文章顯示出了考生把握問題的一定思想深度、較為廣闊的知識視野,以及較好的文字表達功底。當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個別地方用詞不夠准確;文化知識把握亦似是而非。但對於一篇高中生的應考作文,自不可苛求。
【滿分作文五】走進香山之中
北京的香山就是一個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麼的美,如同一處火的海洋。走近其中,就如走近自然。
走上香山的林間小道,踩著落葉吱吱作響,微風吹動,一片片綠的、黃的、紅的樹葉輕飄飄地散落,帶著自然的清新味道蔓延在人們的嗅覺之中。香山的土地是那麼的柔軟,踩上去如同踩在一塊海綿上,時不時浸出一點水來,使鞋子沾滿土的氣息。落葉鋪在地上,形成一道紅火的小徑,待秋天一過,它們化為養料,化作春泥,使香山的樹長得更加茂盛,也讓這里的風景更加美麗。
茂盛的樹上有鳥類鳴叫,婉轉的歌聲猶如天籟之音,引得我們幻想這些鳥類的模樣,它們的樣子肯定是極可愛的吧!一隻不知名的鳥兒從一處枝頭撲棱撲棱地飛向空中,帶著自己的希望向天邊飛去時,也讓我知道了這個自然的神奇,鳥兒帶我更加走近香山的自然。
秋天的香山,美的是這里的樹,紅中夾帶著黃與綠,錯落有致,樹的根須向地下垂直蔓延,突出它們的年齡以及經歷過的滄桑。這里的樹我大多叫不上名字,但又何必去了解它們的名字呢我們是來親近自然,而不是辨別自然的,自然這么美,為什麼不多去體驗呢你看這火紅的樹葉飄散是否會讓你想起「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里美麗的景象是否會讓你「停車坐愛楓林晚」呢自然啊,你為何這么美讓我站在香山裡為你駐足!
天氣不似預期,天空中風起雲涌,樹葉沙沙作響,散落的葉片層層高。雨,毫無預兆地下了起來,香山中的花果清香、叢林氣息霎時間融入雨水中。人們似乎在雨水中更能走近自然,感受它的愛。當你也隨我撐起雨傘走上半山腰,再俯視山下的樹林,雨模糊了它們,卻給它們帶來一場美麗的交響樂,也給它們繪制出一幅美麗的油畫,這等美景是在電視與電腦中體驗不來的,因為這里還有自然的氣息與自然的聲音。
雨漸小,自然的氣息依舊彌漫在空中。可惜時間給予我領略自然的太少了,匆匆忙忙踩著混和樹葉與雨水的土地,帶著這里的自然味道跟隨旅行團離去。自然的清香留在我心,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地走近自然。
【滿分作文點評】
「香山那麼美,我想去看看」。這篇作文是記敘散文,選材立意都符合題意,而且中心突出。文章表達符合文體要求,語言有文采。
符合題意表現在,作者自始至終緊扣材料,比如作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具體生動地描寫了香山的紅葉、鳥語、樹木;作文的第五自然段,細致地寫了香山的秋雨,同時又寫出了香山叢林的氣息。
中心突出表現在,這篇文章從頭至尾都在寫用視覺、用聽覺、用嗅覺、用觸覺、用心靈去感知香山這個小小的生態圖。
這篇文章文情並茂,記敘散文特徵突出。「霜葉紅於二月花」、「停車坐愛楓林晚」等詩句的引用,非常自然妥當。第二、三自然段的後半部分,聯想想像非常優美,富有詩情畫意,值得「點贊」。
不足之處在於,全文選材的新穎度有限,全文寫作的難度系數一般。此外,文章的層次還可以更有邏輯性,目前的次序是紅葉--鳥語--樹木--秋雨,可以改為紅葉--樹木--鳥語--秋雨。
【滿分作文六】仰觀宇宙,俯察萬物
伴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得以藉助電視、網路等手段以認識自然。但若把科技當做感知自然的真正途徑,在我看來,不免可悲。
是的,科技只是工具,只有親身走進大自然中,仰觀宇宙,俯察萬物,才能夠真正感知自然的美與力量。
何謂「感知」「感」即感受,「知」為相知。明白了這一點,便可知為何科技手段無法讓我們真正地親近自然,感知自然。
電視可讓我們知曉全球天氣,網路可讓我們將生物知識盡收眼底,科技的確為我們提供了了解自然萬物的一種極便利的途徑。然而,這頂多可算作對與自然相關的科學知識的學習與認知。科技歸根到底只是一種工具,它始終無法讓人感受自然之美。正如孩子們從來不會為屏幕上的紅花綠葉而歡呼雀躍,畫家們從來不會面對電視上的湖光山色欣然揮毫;同樣,天氣預報不會讓詩人詩興大發,生物綱目種屬也無法讓作家文思泉湧。作家遲子建曾說過:「大自然是我的另一顆心臟。」既然如此,我們必須放下滑鼠,離開電視,親身走向大自然,方有望與大自然相感相知,相親相近,讓心靈得到美的洗滌。
以親身走進自然的方式,其意義還不止於對美的感知,更在於通過與萬物的接觸,感知自然的智慧和力量,從而對自然長存一顆敬畏之心。
人本為自然的一個部分,然而,工業文明的興起,斬斷了人與自然間的紐帶。人們得以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這便使人類對自然失卻了敬畏之情,卻添了一份征服自然的野心。試想,若只從天氣預報中認知自然,又何談對藍天白雲的珍惜;若只以生物知識概括自然,又何來對花草樹木的珍視與保護過分依賴科技,卻失卻了對自然的親身感觸,使人類忘記了自己在世界上的身份,於是我們肆無忌憚的破壞自然,製造出霧霾封城,河水重金屬含量超標這樣種種的荒謬事情。科技並沒有讓人與自然更近,相反,它疏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讓人在自高自大的狂妄之中忘乎所以。因此,唯有讓我們重返自然,親身感受自然,我們才能重拾那份敬畏之心,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靜坐蓮池旁,與蓮花久久對視,莫奈才能創作出傳世佳作《蓮花》;走進馬群中,與奔馬朝夕相處,徐悲鴻才能在畫中淋漓盡致地展現馬的健美與力量。此二者,皆以親身接觸的方式,走進自然,想必這便是他們得以與自然相感相知,並從其中獲取心靈的力量的原因。
讓我們走進自然,於天朗氣清之時,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與大自然真正相感相知,相依相守。
【滿分作文點評】
本文立意准確,自始至終均在證明一個觀點:要想感知自然,就必須親身走進自然,才能敬畏自然。
文章採用先破後立、層層推進的手法證明自己的觀點,結構嚴謹。
文章先指出電視網路等科技手段在感知自然時的不足:無法讓人感知自然的美和力量。用孩子、畫家和作家面對屏幕等媒介的表現證明自己的觀點,又用遲子建的言論作證,事、理結合,言之鑿鑿,使論證嚴密。
接著,文章提出一個深刻的觀點:親身走進自然的意義不止於對美的感知,更在於感知自然的智慧和力量,從而對自然長存一顆敬畏之心。作者提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人類卻因不親近自然,或只通過媒介了解自然,造成嚴重後果:與自然疏遠,甚至破壞自然,使霧霾封城,河水有毒。行文至此,問題的原因、結果已經闡明。以上是「破」。
最後兩段,文章通過莫奈親身觀察荷花、徐悲鴻走進馬群的成果證明,人只有走進自然,才能真正與自然相感相知,獲取力量和智慧。這是「立」。
全文1000字左右,內容豐富,所用材料真實、典型,具有說服力。對比、假設論證手法的運用,突出了通過親身感知自然這一方式的優點和通過媒介感知自然的不足。語言流暢,成語運用恰到好處;用到反問、排比等修辭手法,使文章更有氣勢和力量。
這篇考場作文,還有一個優點:卷面整潔,字跡美觀悅目。
不足之處:開頭稍顯拖沓,可以更加簡潔。一味否定科技媒介的作用,沒有辯證認識。
⑦ 求歷屆高考滿分作文(最好是詩歌的)急急急急急!!!!!O(∩_∩)O謝謝
2008年四川高考滿分作文——《悲中行》
戊子歲,四月初八。川靜其波,鳥罷其鳴。一場無情的天災襲來,舉國慟哭。在災難面前,我們選擇堅強;在悲痛中,我們選擇堅強。汶川堅強,四川堅強,中國堅強!因為堅強,我們不怕災難;因為堅強,我們明天更美好! ————序
汶水東流不復西,神仙難改地震襲。
川蜀兒女多苦難,一片荒城盡眼底。
映現當年唐山景,盡是殘垣與斷壁。
秀麗河山浩劫後,昨日今朝各兩異。
都道零八年歲好,為何災難緊相逼。
江山如畫景色美,怎奈蒼天生妒忌。
北國剛受冰凍災,天府又遭夷平地。
川靜其波鳥罷鳴,齊哀滿目皆瘡痍。
江天五月漸陰沉,滿腔悲痛灰色彌。
油綠麥田無人收,萬千蒼生宿路隅。
平生有淚不輕彈,今朝聞此淚如泥。
武候諸葛若有知,不堪目視亦掩泣。
彭祖壽延八百載,可知人命僅須臾。
州州郡郡華夏土,一磚一瓦似金玉。
金玉散去不足惜,金玉怎比萬事吉。
花兒凋謝來年開,來年風景更旖旎。
茂年男兒體健壯,安能袖手聞羌笛。
理會百姓疾與苦,血汗合流同舟濟。
綿薄微力不足道,奇跡因愛八方聚。
竹絲管弦為君鳴,可敬可贊可歌泣。
卧薪含悲建家園,蜀山青青蜀水碧。
龍的傳人誰可勝,只手亦有撐天力。
漢羌一家愛無疆,我齒你唇永相依。
旺興歲月定輪回,紅霞當空雄雞啼。
紅燭數盞列堂前,潛心默祈哀思寄。
白雲蒼狗命難料,生者奮進逝者息。
青史銘刻五一二,永記今朝萬人罹。
川蜀兒女多堅強,還把災難視螻蟻。
立我於高山之上兮,眺望遠方。惟見山河齊悲兮,黯然神傷。
立我於高山之上兮,眺望遠方。還看萬眾一心兮,不屈脊樑。
立我於高山之上兮,展望悲中奮起兮。多難興邦,中華堅強!
說明:這首詩是今年四川的高考滿分作文,今年四川以「堅強」為話題,寫一篇文體不限的文章。該考生以歌行體和楚辭體寫汶川地震,並且這是一首藏頭詩,第一排下來分別是地震災區的地名,可見其才華橫溢!
2005年高考滿分作文詩歌《忘記》
我的腳忘記了,就像那次
陷進濃密的光芒之中
一些惆悵的故事
被溪水沖淡,並捲走
這是一個尷尬的節日
一團夾在門縫里的風
涌不出來,擠不進去
我的眼睛忘記了,那是一場
油畫般絢麗的真相
消逝在時光里的文字
漂浮在頭頂的神像,被誤解
門開啟了
風棲在樹尖
如一雙黑白的翅膀
我的嘴角忘記了,突然之間
世界被拋上天空
拒絕了柔軟的舌頭路口
一場殘酷的狂歡,並朗誦
無助的密閉房間
水銀傾瀉一地
時而凝聚,時而遠離
我的面孔忘記了,我的手臂
用黑暗繪出鮮花
獻給沉默的夜
獻給破曉的呢喃
⑧ 歷年來有哪些值得一看的高考滿分作文
我比較有印象的幾個滿分作文有:2010年陝西高考的一個滿分作文,孫悟空的成才之道;2010年北京高考的滿分作文,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這幾個作文之所以我比較喜歡,一個是其內容,一個是形式比較創新。
《孫悟空的成才之道》是一演講稿的形式寫的,是以孫悟空為角色發表一個演講,透過講述孫悟空的人生經歷,來表達對成功的看法。
而且不僅是文字本身優美,內容也具有精神和情懷。所以無論從體裁的新穎度,文字的底蘊,內容的思想深度,都可以被稱為一個佳作。
⑨ 高分 尋求五十篇高考滿分作文
朋友
一想起這個詞,人一下就柔軟起來。陽光變得明媚,天也更藍。
發小
不記得怎樣跟你們相識,從懂事起,就跟你倆一起拿刀耍棍,在咱們的地盤行俠仗義。打雪仗,玩沙土,踢足球;一起去鄰居阿姨家大鬧,被人家罵出來;去我家的大雜院撿樹花,然後珍藏了幾天幾夜……那條胡同,就是我們的整個世界。幼年時代都是和你們一起度過的吧,沒日沒夜的在一起嬉鬧,一大早就去你家,最不情願的就是被奶奶叫回去吃晚飯……可是,現在你們都在哪呢?
死黨
小學,唯有我倆性格脾性相近。兩個假小子,打打鬧鬧,在班裡不得人心,那又怎麼樣呢,我們快樂至上,凡事仗義執言,僅一痛快了得。開始還是親密的快樂六人組,6個小女生姐妹互稱,誰知當時的歡笑竟是日後的相見無語,彼此疏離。還好,有你。這樣的性格很沖動,所以我倆的戰爭真是不少,打到不可開交,然後一兩個月不說話,我們都不著急,因為知道,遲早會好。把那張春遊歸途,我倆搭肩稱兄弟的照片寄給了你,看著那份稚嫩的模樣,你會怎樣對著這份情誼微笑呢?
摯友
記得學前班時的你,整天追在我的後面,那土裡土氣的短發,讓人無法想像今日你的模樣。
相約周五晚上到天橋下面玩,日子久了,真得玩出了情誼。日在彷彿一下子跳了過去,到了五六年級,我們才又有新的聯系。這時,你已經不是我後面的小孩了,是我願意分享快樂承擔痛苦的最重要的人。一打下課鈴,就跑到你的班外,炫耀似的讓人家把你叫出來,又是10分鍾的暢談與歡笑。我們深得數學老師的賞識,更被他誇上了天,整天找不著北似的在年級里轉悠,恐別人不認識我們,那天堂般的日子啊,如今上哪裡去找?上了初中,還和你同校,只是那份感覺直到現在才又重新拾到,還好,今後再也不會把你丟掉。
知音
初中,我沒有朋友,孤獨與自卑陪伴了我一年。還好到了初二,你把我調到了旁邊,像一下子打到上流社會,整個日子也好起來了。你說,是我學習好,想要我激勵你。殊不知,後來是我們的共進退。閑聊讓我熟識了你,不曾想許多想法竟是如此如出一轍,可謂知音難尋。
如若是簡單的同桌,不必說如此。我們竟同是班級政府核心,同桌兼搭檔的關系,讓人好生羨慕,別譽為「天才同桌」。幾次班級座位大變動都沒牽扯到你我,呵呵,那是老師信任我倆,把大權交到我們手上的結果。你把你的好兄弟調來,坐我前桌,也是極有風度的人,又是很快打成一片,到現在我們也算是鐵三角了吧。只希望以後的日子裡有你有我有他……
……
許多許多人的確成為了過客,在我眼前出現又走過,可是你們,我要死死抓住不放手,一起走過童年,走過青春,走到歲月中去……
(許多好友沒寫進去,趕作業嘛,時間不夠了 赫赫screen.width/2)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2;" border=0>
)
⑩ 2010年高考滿分作文
2010年全國高考語文滿分作文
滿身花雨又歸來 山西考生
滄海霽月,落崖驚風。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燈紅酒綠的都市中,在餘音繞梁的低回處,在清風送爽,點點星光之下,人,如同窗外的簾燕,在歸途中幾度徘徊。
能見證人類在現代化的大路上越來越遠的一個代表性群體之一便是貓。曾幾何時,貓已經從肩負重任的衛家戰士蛻變成養尊處優的寵兒。當我們高唱「老鼠愛大米」的時候已激不起貓的半點兒鬥志——它早已轉變了習性,愛上了魚。是什麼使貓失去了捉老鼠的本能?又是什麼使貓從獵人變成獵物?我想說「不」,貓決不是坐享其成的觀望者,它的體內還潛存著奮斗的本能。
隨著歷史的飛躍和時代的變遷,人類用雙手創造出生生不息的文明。文明的力量是偉大的,它不僅存在於精神,更滲透進政治、經濟等物質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不僅僅大幅度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類的生活環境。我們不否認這種變化帶給人類的優越,但伴隨著進步而來的種種矛盾也日益突顯。而對優越的物質環境,人們失去了奮斗的本能,越來越不願勞動,甚至恥於勞動。各種高端科技產品及機器都以代替人類勞動為主要目標。殊不知,雙手的解放引發了思維的惰性。奮斗與勞動是大自然賦予的本能,而自然的本能在逐步褪去了,也標志著人類作為一種自然的生物卻脫離了自然,離自然越來越遠。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這便是自然留給我們的本能。情感也是如此。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之王。
走在拉薩城中,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這是倉夾嘉措留下的詩句,也是他對於人性本能不可抗拒的寫照。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全是為這種本能而活。他不貪戀權位,更不為財富而誘惑,他的心,時時刻刻尋找人間最真實的情感,他把人間的至真至愛,把人間最美好的天性釋放得淋漓盡致。
問佛:為什麼總也遺憾?
佛曰:沒有遺憾,無法體味幸福。
問佛:為什麼下雪總在夜裡?
佛曰:美好的東西總在不經意間流走。
倉夾嘉措這樣問,人類也這樣問,因為我們總是在美好中留下遺憾,正如我們已淡去的本亂。
貓被誘惑蒙蔽了雙眼,忘記了本能。但我相信,人不會在科技的溺愛下失去追逐真性情的天性,更不會失去奮斗的本能。人是一隻簾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也依舊滿身花雨又歸來……
綠色生活
此刻,在我所坐考場的窗外,正有幾樹青蔥的綠葉,一團一團,茂盛盎然。它們在陽光的照射下,錯落成或深綠或淺綠的綠湖,在微風下,盪起綠色的漣漪。
瞬間,我因高考而不安的心,莫名地,平靜了。
在現在的生活中,綠色被賦予了太多的含義。它是和平鴿所銜來的橄欖綠,它是松柏四季不敗的生命力,它更是如今大熱的低碳環保。可還有多少人記得,屬於綠色的,本來的生活?
又有多少人記得綠色本身所有的力量,讓心平靜的魔力?
蘇東坡在看著那赤壁洶涌的碧波,高呼著:「大江東去,浪淘盡」,貶謫的抑鬱一掃而光;
竹林七賢徜徉在竹林綠色的海洋中,飲酒賦詩,在濁世中如蓮般出淤泥而不染,心靈安謐平和。
自古以來,有多少隱士君子在綠色的浸淫下,過著真正的綠色生活,榮辱皆忘。
只是啊,這樣的綠色生活,正在離我們遠去。
我們越來越忙。學生忙著考試,商人忙著賺錢,政客忙著拉選票。綠色,成了櫥窗里的玩具,偶爾獲得行人匆匆一瞥。綠色生活———閑適寧靜的生活,更多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話,遺忘在塵埃里的過去。
看著富士康的員工一個又一個決絕地往下一跳;看著豐田的汽車一輛又一輛地灰溜溜地被召回,我不禁問:現在的生活,怎麼了?
豐田曾以高質量、優服務著稱,卻因急著在市場上攻城略地,讓所有神話,努力打回原形。
是因為生活缺少綠色了吧!
這份綠色,不是室內的小盆景,城市的小綠化,或植樹節偶爾種的幾棵樹苗所帶來的。這份綠色,來自心靈。
這種綠色的生活,不是碳排放逐漸減少,世界摩擦漸漸低調,或在一次次災難中體現的生命頑強所代表的。這種綠色生活,是不再汲汲於富貴,不再戚戚於無名而帶來的。
綠色,是詩意,給人寧靜的顏色。綠色生活,也該是讓人可以在路上信步走走,慢慢欣賞的生活啊!
我期待著我所嚮往的綠色生活,那一天,所有的人都可以發自內心地對別人笑,世界,真正和平。
窗外,綠葉搖晃,似乎在為我加油,鼓掌。
【簡評】此文聯系實際,解說「綠色心境」,寫得瀟灑自如。「那一天,所有的人都可以發自內心地對別人笑,世界,真正和平」,多麼純真可愛的祈求啊,難怪窗外的綠葉「似乎在為我加油,鼓掌。」(何永康)
綠色生活
「低碳」、「綠色」,其實就是近年來的舶來品。對於我們這樣的窮國家,沾上洋字的詞或是有點血緣關系的,除了「洋鬼子」,都是好東西。
然而換一個角度,其實也是奢侈品。很顯然,我們不可能強求美洲土著改燒天然氣,也不能強迫一個辛苦多年才買上轎車的白領使用清潔的氫能源。這樣想,「綠色生活」和我們平頭老百姓似乎毫無瓜葛了。
這就牽扯到一個很惹眼的話題———平等。
在西方國家的法律中,「平等」是一個高頻率的詞條。不管是頂著怎樣的冠冕,他們總堂而皇之地宣稱:「人人生而平等。」其實真相不是如此,幾百年來的教訓告訴我們:生是平等的,但是生下來就不平等了。比如你生在美國,家庭優裕,前途光明,你自然有能力燒天然氣;氫氣用不上,也可乘坐磁懸浮之類的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很不幸,投胎的時候你走錯了輪回,降生到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也只好提著尚未滅絕的塑料袋,呼吸著工業文明產生的廢氣,在城市中奔忙嘍。更加不幸的是,你還要經常看到或聽到西方國家(或洋鬼子)指責你們不環保啊,不綠色啊,於是你憤怒了,義憤填膺,叫囂著要怎樣怎樣。但是收回遙遠的視線,低頭面對真切的生活,「綠色」依然遙遠,屬於天邊外的東西。
西方學者在考慮問題時總是忽略平等問題。當然,這兒的問題是指他國利益問題。無論是怎樣的主義,怎樣的理論,都不能忽視實際的情況,也就是現在人們常提在嘴邊的「特殊國情」。
生活水平,社會發展程度,以及人們的文化素質,決定了各地千差萬別的價值觀,同時也限制了他們的生活方式。綠色生活,自然可以作為發達國家的生活方式,但是卻不能以此來強迫尚待發展的貧窮國家。「綠色生活」所宣傳的理念自然是正確的,值得效法的,但是我們不能硬要騾子去代牛犁地,也不能讓羊產牛奶。同樣的,也不能讓燒煤都有困難的百姓去燒更加昂貴的天然氣、氫氣吧?
生下來雖然不平等,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來消弭一些差異。對於綠色生活,我們不能面面俱到,但我們可以量力而為,可以用少污染少浪費來減輕環境的壓力,可以告訴朋友鄰居少用一個塑料袋。
如果能夠用平等的眼光客觀地看問題,這些生活中的小事又何嘗不是綠色生活的一部分?
【簡評】此文是一篇反彈琵琶的佳作。作者以敏銳的洞察力,看到了「綠色生活」對於貧窮國家是奢侈品,進而提出「綠色生活不能面面俱到,但可量力而為」的論點。議論文貴在觀點獨到,此文不僅新銳,而且分析在情在理,有內在邏輯力量。(雷雨)
綠色生活
現在,人們終於知道,躺在草地上睡覺遠比在公交車上打盹舒服,而煙囪里冒出的黑煙遮擋出的陰影也沒有大樹下的陰涼涼爽。綠色,才是生活的本色。
人,只是自然界的一種動物。人的祖先是猿猴,那是生活在森林裡的動物,身邊到處都是綠色,吃樹葉,住樹杈,進化到現在的人時,自然還保留著對綠色原始熱愛的基因。在我看來,現在人追求綠色生活,更像是返祖現象,在高樓林立的城裡住久了,想到森林裡住幾天,因此,許多人熱衷於野營、野炊便順理成章了。
人在吃膩了大魚大肉之後,發現蔬菜竟是那樣可口,於是人真的像動物一樣,追求各種鮮嫩的蔬果。更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生吃食物,由生菜到生肉,就像祖先那樣茹毛飲血,生撕活拽。動物的本性在人類身上一覽無遺,人似乎又過上了原始生活,叫上群居的哥們,去找鮮果,去覓生肉……
找個開闊的地方挖個坑,把自己埋進去,吃點水,然後直愣愣站上半天,可能只會腰酸、背疼和腳麻,人不是植物,不知道植物在土中的自在和滿足,只知道自己在土中疼痛難忍。所以,人還是應該回到房子里,種幾盆花,在院子里或陽台上留一些草。我們不能生活在土裡,就讓它們替我們生活在土裡。人總是聰明的,自己做不到的事總會讓別的東西替我們做。人耕不動地就找到了牛,人夜裡得休息就找到了狗看門,人不能每天定時起床就找到了雞打鳴。所以,當人發現自己不能在土中生根發芽時,就出現了盆景。
綠色,是充滿活力的顏色。當人看到大片綠色時,心中會有一種壓抑許久的沖動,那是老祖先留在我們心中的東西,一直在支配著我們,流露在生活的每個地方,如院牆外的幾棵樹,陽台上的一盆花,碗里新鮮的青菜,玻璃缸里的水藻和金魚,等等。
其實,我們一直在追求「綠色生活」,只是現在的污染和機械的工業文明讓這種追求更加沖動,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百年來追求經濟發展的工業化的趨勢,終於放緩,先污染後治理的思想終於受到阻擊。人們開始關注自己生活的綠色,意識到工業和科技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護衛好生活中的綠色,才能得自然之理,發展科技和工業!
追求綠色生活,是祖先遺傳下來的天然基因的爆發,是一種人與自然「和好」的聰明之舉,值得表揚。
天人合一,中國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是最美好的生活狀態,我們從猿到人,又從「人」到「猿」……
【簡評】追問到「綠色生活」的本源,即人類能否回歸自然?文章顯現了難得的大思路。從猿與人的歷史發展與悖反之中,觸及人類生活的根本問題。作者的思考頗有歷史辯證法的意識,但由於是在感性具體的探討中展開的,時見意趣,時見慧解。
【網路綜合 - 北京高考】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致墨子的一封信
尊敬的墨子:
這是兩千年後的一個學生寫給你的信。我不知緣何想要寫信給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個簡單卻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記得小時候,我無意間從書架的最底層摸到一本古樸的線裝書,這便是我與你的第一次「邂逅」。但這第一次似乎並不大美妙,因為從你那黝黑的臉上我看不到一點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嚴苛與冷酷。
那時我覺得,你一定不是個有遠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個會仰望星空的人。
但終究,我沒有放下這本書,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愛,則強不執弱,眾不劫寡」——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散發著一股奇特的稻香。於是每每書頁翻動,我便彷彿回到那個人人「交相虧賊」的紛繁亂世。
蒼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騎著青牛緩緩西去的老者,望天吟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見那杏壇上侃侃而談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臨淄稷下學宮中百家爭鳴的一派繁榮,也見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隱士,正陶醉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終於,我一眼望到了你。你並未選擇歸隱,也不願去與諸子整日無謂地論戰。你只是奔波在華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態現於人間,奔走疾呼,救百姓於水火,解萬民之憂苦。「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你是如此腳踏實地,你的腳步是如此堅實、不屈。
我終於明白,你並非不會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製造蒼白無力的口號的其餘諸子,你寧願腳踏實地地踐行自己的理想,讓「兼愛」——你的這片星空劃出更絢爛的光芒。所以,你總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遠千里游說楚王,並「九拒魯班攻城之機變」,拯救宋國一方百姓;你又四處奔波,「非攻」「非樂」「非命」「非儒」,為的就是切實地為這亂世提出真正的「濟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總是不忘腳踏實地。因而你的腳步從不停息,你的足跡遍布神州大地。而在這浮誇虛假仍存於世的兩千年後,你的腳步也越發顯得堅實、有力。
原來,你的雙眼永遠仰望著星空;原來,你的雙腳從未離開過大地!
黑衣黑發、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腳踏大地,奔走於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閃電,劃破天際,穿透重霄,為這九州五嶽點燃永不熄滅的火焰!
人類需要仰望星空,因為沒有星空的照耀,我們的路不會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時候,也不能忘了腳踏實地,為他人為社會切實地做點什麼。畢竟,星空的美麗永遠不屬於大地,只有我們腳踏實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個腳印折射出星空的絢麗。
墨子,感謝你,讓我明白了這簡單卻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謝你讓我的生命擁有了最恆久的動力。
註:這是一篇較為傳統的「舊文化作文」,但同時也是一篇「新文化作文」:從譚蘅君老師關於文化作文的概念來判斷,一它具有雅語的特徵,是經過雅語訓練,並能優美表達的作文。二是不管它運用什麼材料,古代也罷,當代也罷,材料只是一種載體或手段,關鍵是文章里有沒有文化精神與文化情懷。從以上兩個方面,我們確認:這也是一篇新「文化作文」。
專家組評分:20+20+20=60分
北京地區高考閱卷已結束,考生都已得知自己的語文成績。本期所組幾篇高考作文,來自本市4所中學。雖不知作文的具體分數,但從語文得分的情況推論,其作文應試成績都在50分之上。所刊文章均為作者事後憑記憶默寫,與原作或有些微出入。
北京精華學校文科精粹班 趙健一(語文得分127)
仰望星空,無邊的夜幕引發無限遐想,夢想在自由馳騁;腳踏實地,未知的路途等待著開拓者,實干是前行的動力。
溫總理說:「年輕人,既要敢於仰望星空,也要學會腳踏實地。」這既是總理對年輕人的殷切期盼,更是個人甚至國家得以發展和強盛的重要前提。
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
我是一名復讀生。去年的高考結果讓我明白:一個只會仰望星空的人註定只能收獲失敗。在那些逝去的高三日子裡,我曾是那樣沉溺於和同學暢談理想而將書本丟棄一旁;我曾是那樣只顧設想美好假期而將復習拋之腦後;我曾是那樣一直告訴自己要勞逸結合而總是不能堅持到最後……那樣多的「我曾是」,讓我嘗到了只會仰望星空的苦果。在「高四」的復讀生活中,我下定決心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向著夢想、向著我心中美麗的目標努力!於是,在一道道題、一個個知識點的累積中,我收獲了一次次讓我驚喜的模擬成績。我知道了,當我學會腳踏實地時,我離夢想,近了。
當我們自豪於無垠的星際留下了中國人的足跡時,請不要忘記,這全是因為一種叫「航天精神」的付出與腳踏實地。嫦娥奔月終於不再是我們仰望星空時的美麗遐想,出艙行走也不再是我們望他國而興嘆的遺憾。昔日的夢想今成真,而夢想成真絕不只是有夢想就可以的。這里,凝結了無數航天人的心血;這里,匯聚了無數航天人的奉獻。這是無數航天人腳踏實地付出的結晶!我知道了,當一個國家在腳踏實地認真做事時,這個國家離繁榮昌盛,近了。
仰望星空是美好的。繁星閃爍下,無數遐想應景而生,美麗悠遠。但要記得,絕不能迷失於眼前的美景,而忘了只有腳踏實地才可能讓夢想成真。腳踏實地是真實的。前路漫漫,挑戰與未知可能隨時接踵而至。但要記得,絕不能止步於暫時的坎坷,而忘了苦難是為了磨煉意志,最終才可能體會仰望星空的美好。
因為自己曾經經歷過,所以總想告訴那些「未來人」不要「前仆後繼」,不要沉浸於仰望星空的滿足;因為自己曾經見證過,所以總希望我們這些「繼承者」身體力行,能夠像航天人那樣真正腳踏實地!
個人的發展,國家的強盛,需要我們仰望星空,更需要我們學會腳踏實地!或許,這也正是溫總理想告訴所有中國人的。
◎北京精華學校文科精粹班 曹彤(語文得分134分)
仰望星空,需要「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豪氣,需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需要「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的決心和魄力。而腳踏實地則講求「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唯有將二者結合,方能從容前行,走向成功。
仰望星空不是妄自尊大。希特勒妄圖稱霸全球,以失敗告終;拿破崙懷揣征服歐洲的野心,最終倒在了滑鐵盧戰役中;日本企圖三個月滅亡中國,卻也在投降書上簽了字。仰望星空不應是夜郎自大,而是以腳踏實地為保證的。周總理能夠在黑暗的舊中國擁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決心,正是因為他有腳踏實地從事革命事業的毅力,有必勝的信心和打「持久戰」的恆心。可見,仰望星空要以腳踏實地為保障,我們不僅要抬起頭,將自己的希冀寄託在漫天的星辰中,也要保證自己能夠立足於這堅實的土地,將自己一步步的足跡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腳踏實地也不是盲目努力、毫無目標。為何高中生們報志願時苦於大學專業的選擇?為何眾多大學生在畢業後失去方向,碌碌無為?為何在人才稀缺的社會中依然有不計其數的「海歸」變成了「海待」?難道是他們荒廢學業、虛度光陰?其實不然。只是他們過於執著於埋頭苦幹,而不曾抬眼去注視那廣袤的星空,不曾去想像天外的世界,更不曾將自己的理想化作一顆星,點綴在那未知的天際。故而,腳踏實地要以仰望星空為前提,人只有有了目標、有了理想,才不致在無垠的大海中迷失了航向;人也只有有了目標、有了理想,才不致在各種困難面前輕易倒下,才有了繼續前行的動力和支撐。
由此看來,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不可偏執其一。我欲仰望星空,追求「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出胎,矞矞皇皇」般的壯闊,須具備腳踏實地的毅力和恆心;我欲腳踏實地,追求「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境界,則須擁有仰望星空的志向和抱負。二者並行,方可成就理想,走向成功。
溫總理曾對青年人寄予殷切期望,期望我們能夠仰望星空,國家需要能夠仰望星空的人。而我要說,國家也需要敢於仰望星空的人,我們敢於喊出那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同時我們也有此毅力和決心腳踏實地地將其化為現實。
◎北京101中學理科班 李遇安(總得分697分,全市第4名,語文得分141分)
仰望星空讓人擁有夢想,而腳踏實地讓人擁有尊嚴。
仰望星空似乎是求索者的姿態,然而在仰望星空之中,我們看見蒼茫宇宙變幻,看見斗轉星移,看似窮盡一些奧秘,卻唯獨看不到自我。在一味追求夢想幻境的過程中,自我也被蒙蔽,當追求越高越飄的同時,人生命的重量反而越來越輕,更無所謂尊嚴了。
然而腳踏實地這種面向土地的姿態,無疑更加深刻。因為此刻,人們將深切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腳踏實地也是一種創造,創造的是自己的財富、能力與經驗,在創造的過程中不斷對自我進行確認,獲得一種自我認同感,這些能讓人站得更直,從而獲得一種生而為人的尊嚴。
只有這樣才能感到自我存在的意義,才能自己看得起自己。若存在這樣的信念,任何腳踏實地的工作都不卑微,而仰望星空則讓人脫離現實,空有夢想卻找不到構建的土壤。托爾斯泰的晚年就在腳踏實地的勞作中度過。托爾斯泰曾送給他的女婿一雙親手製作的皮靴,當時托爾斯泰文集共出版了十二卷,他的女婿戲稱那雙靴子為第十三卷,而托爾斯泰說那是他最喜歡的一卷,沒有什麼比他此時更有尊嚴了。
人生來所希望的是留痕。帝王總是願將自己的功績刻在石碑上向別人證明他的存在。而對於芸芸眾生來講,仰望星空的人與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牽連,甚至不如鳥兒飛過天空的存在感,而土地會留下每一個腳踏實地工作的人的痕跡,深深淺淺,依稀刻畫出你的高貴與尊嚴。
因此說,我認為生命沒有不能承受之重,只有不能承受之輕,仰望星空的人手持著名為夢想的氣球,到了高處總會破裂。腳踏實地的人牢牢地把握住生命的重量,從而獲得生而為人的尊嚴。
◎北京市第五中學 樓高寒 (東城文科語文第一名 142分)
從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那一刻起,人類與星空的距離便開始縮短了。發現號登陸火星的那一刻,人類與星空的距離再次縮短。這一切都是從抬頭仰望星空開始的。然而,如果沒有一代代科學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計算和探索,如果沒有每一個精細數據的累積,人們終究也只能是仰望而已。
一切,從仰望星空開始,由腳踏實地實現。
排除外部條件,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者,方能到達最終的目的地。在我看來,「志」即仰望星空,是樹立夢想的開始;「力」和「不隨以怠」便是腳踏實地,是實現夢想的過程。
美國前國務卿賴斯,被人稱作「黑珍珠」,是出色的政治家。然而她成功的開始,卻是她童年和父親從白宮門前經過時的一句話,「我以後一定要進到裡面去!」 從此,夢想向她敞開了大門。
到丹麥旅行的人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就算我們失去了一切,我們還有一個安徒生。」 而這樣一個童話大師的誕生,最初源自一個鞋匠學徒的藝術家之夢。安徒生就是揣著他的藝術家之夢和僅有的十個銅板踏上成功旅途的。
一切,由仰望星空開始。
然而,如果賴斯沒有在樹立理想之後認真並且有規劃有方向地努力,她的那句話也只能隨風飄散。如果安徒生沒有在遇到困難時不懈努力,如果沒有在遭人白眼時執著堅持,也無法成就屬於他的童話,最終也只是一個鞋匠而已。
一切,從腳踏實地實現。
巴爾扎克的成功,開始於他為夢想毅然放棄高人一等的律師工作,開始於他走向民間,飢寒交迫時的那句「我將粉碎一切困難」;巴爾扎克的成功,由他見到的每一個身影累積,由他聽聞的每一個故事累積,由他對生活的觀察和對內心的反思累積,最終成就《人間喜劇》。
牛頓的成功,也不僅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是因為他對科學的執著,因為他每一遍不曾疏忽的觀測和演算。正如多年之後,開啟電氣時代的愛迪生總結的真理: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
一切由仰望星空開始,從腳踏實地實現。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即樹立夢想的開始與實現夢想的過程,二者有先後,卻很難說誰更重要。畢竟撒切爾夫人、周恩來總理、馬克思……幾乎所有的成功者和偉大的人都完整地經歷了這兩個過程。
一切的一切,從仰望星空開始,由腳踏實地實現。擁有一雙夢想的翅膀,還要切實地一下一下扇動,才能最終到達夢想的彼岸。
◎北京市第五中學 黃超穎(東城區理科語文第一名,137分)
仰望星空給予我們夢想,而腳踏實地則給予我們實現夢想的可能。
——題記
就字面上看,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似乎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誠然,就生命中的某一瞬間而言,仰望星空的人,往往無暇顧及腳下的道路;而專注於腳踏實地的人,又怎有機會欣賞燦爛的星河?但當我們把時間軸展開,從整個人生旅途的角度再去衡量這兩個詞的重量,其實它們不但不是敵人,反而是互相扶持,缺一不可的親密戰友。
腳踏實地的態度讓我們的夢想成為理想並最終得以實現,因為明天其實就在腳下。放眼歷史長河,能夠有所作為的人們從來不吝惜自己夢想的能力,而真正成就他們的,則是夢想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務實態度。青年陳勝曾勇敢挑戰封建等級制度,大聲呼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但在夢想背後,若沒有他為人奴役仍然堅持為農民階級爭取利益的毅力,若沒有他日復一日自我修養與完善的恆心,或許日後風生水起的農民起義將不過是他夢中一個美麗的場景。青年馬克思立志要為********事業奮斗終生,但若沒有大英圖書館里那個日夜手不釋卷的身影,若沒有幾十年的筆耕不輟,《資本論》的橫空出世,恐怕也只能是一個永遠的夢想,只得遠觀。
在腳踏實地前行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遇見風雨的阻撓。而這時,抬頭看看天空那顆曾經給自己信念的星,你會發現自己重獲了沖破一切艱難險阻的勇氣和決心。於是我們看到了,經歷一切人世折磨的司馬遷最終完成了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的《史記》;耳聾後的貝多芬反而奏出了自己生命的最強音。這都是因為他們在腳踏實地的過程中沒有忘記再次去仰望星空,去尋找曾經讓自己心潮湧動的星斗。給予他們力量的,正是夢想的光華。
作為21世紀建設祖國的中堅力量,我們更應該秉承「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這八字箴言。首先,我們要敢於夢想,要敢於構想祖國的未來。弱於創新的局面不是不可改變的,「加工大國」的尷尬身份不是不可改變的,甚至世界一極霸主的格局也不是不可改變的。這些遠大的理想將為我們指明奮斗的方向,從而使我們的腳踏實地不再是一種單純的體力輸出,而是一種勇敢的追求。與此同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勤懇態度也將在這段旅程上助我們一臂之力,讓我們得以在追尋夢想的旅途上走得更遠,走得更順暢。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的完美結合,讓我們自信地說:我們能夠成為祖國未來的主人翁。
那麼讓我們仰望星空吧,然後在尋到最明亮的那顆星後,懷抱著腳踏實地的務實態度,向著它堅定地揚帆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