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有一顆敬畏之心作文記敘文
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應該是指一個人對他人、法紀和職業,以及自然和社會規律懷有的一種敬重與畏懼心理。敬畏之心具有自省與自律作用,有利於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言行舉止,對於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促進作用。
孟子者,也要用「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孟子·盡心上》)以表明自己對天的敬畏之情。
中國古代有一種天能「賞善」而「罰惡」的觀念和信仰,這一信仰在孔子以前非常重要,在孔子以後也長期流行於民間,如同敬鬼神的傳統一樣。但這不是對某一具體的神,如山川土地之神的信仰,而是對最高神即天神的信仰。民間所信仰的天神似乎是人格化的,人的一舉一動天神是能夠「看」得到的,就是說,天神是有意志的,天神的意志就是使人作好事而不作壞事,作善行而不作惡行。人如果作了好事,天會行賞;人如果作了壞事,天會懲罰。
人類對於自然界的認識永遠不能窮盡,永遠不能達到「終結」真理的一天。在人與自然界之間,除了認識關系之外,還有其他更重要的關系。因此,對於自然界可能出現的各種現象,不能僅從認識時去考慮,,即不能只是如何認識而制服之,還要從更深的層次上去思考,去對待,要從人與自然之間的生命和諧的價值意義上去考慮。這樣,人類不僅能夠完成德性,「參贊化育」,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能夠從某些異常現象中進行反省,保持警惕,始終不忘對天的敬畏,而不致作出愚蠢的事,否則,很可能受到「懲罰」。
沒什麼比「敬畏之心」更珍貴的
中國浦東、井岡山、延安幹部學院9月5日舉行2008年秋季開學典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在開學典禮上指出,堅持以德為先,領導幹部要有敬畏之心。(9月6日《人民日報》)
古往今來的執政者都十分強調敬畏之心。例如,康熙皇帝有一次對大臣們說:「人主勢位崇高,何求不得?但須有一段敬畏之意,自然不至差錯。」(張梫《康熙政要》卷一)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強調黨的領導幹部要有敬畏之心,既是人民的要求,也是加強和改進黨的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需要。
對領導幹部個人來說,沒什麼比「敬畏之心」更珍貴的。你要保持自己的操守,避免少犯和不犯錯誤,那就必須嚴於自律,有一種敬畏之心。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除了要敬畏歷史,敬畏人生,還務必做到敬畏百姓,敬畏權力,敬畏法律——
要敬畏百姓。據《韓詩外傳記載》:春秋時,齊桓公問管仲:「當君王的以什麼為貴?」管仲說:「以天為貴。」在他看來,「當君王的要把老百姓當作天。老百姓擁護支持你,國家就能安定昌盛;老百姓責怪背棄你,那國家就很危險,就要滅亡了。」周成王向尹逸請教對待百姓應注意什麼時,尹逸回答:「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說向》卷第七)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真正的偉力蘊藏於民眾之中。領導幹部如果無視和背離民眾,不關心民瘼,必定會在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中翻船落水。
要敬畏權力。權力作為一種支配力量是把「雙刃劍」,既可以用來為民服務,也可以用來營私牟利,關鍵在於如何運用。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說過:「權力的本身雖可稱道,可當它高踞寶座的時候,已經伏下它的葬身基礎了。」(《克里奧蘭納斯》)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是勤政為民的工具,而不是用來耀武揚威、爭名奪利的手段。官到無權(指私權)乃是正。倘濫用權力,不僅會導致腐敗,而且也會葬身自己。因此,領導幹部只有敬畏權力,堅持為人民掌好、用好權,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本色,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要敬畏法律。韓非子說:「一民之軌,莫如法。」(《韓非子·有度》)法者,天下之公器,是制約規范人們行為的准繩。國無法則不立。清代詩人楊如谷就曾致信勉勵當縣令的好朋友孫超恆:「法令奸胥畏,心清案牘稀」。不以私害法則治。可見,崇尚敬畏法律,秉公執法,對社會安定,政治清明,對自身的進步,意義非同一般。有道是:「畏法度者最快活」。領導幹部只有知法、懂法、守法,才能依法行政,自由生活。倘若凌駕於法律之上,視法律為兒戲,乃至知法犯法,為所欲為,那麼,必然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失去人生的自由。
敬畏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心理素質。一個人的敬畏之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學習和注重自身涵養的必然產物。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對百姓、權力、法律等有沒有敬畏之心,關繫到有沒有黨性原則的大問題。大凡有敬畏之心的領導者,一般都能自知之明,自我加壓,自覺擺正個人與百姓、個人與權力、個人與法律的關系,堅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嚴格依法行政,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只有那些勢利小人,那些黨內的腐敗分子才與此相反,以至剛愎自用,忘乎所以,膽大包天,最終跌得頭破血流。這方面的教訓,我們應該牢牢記取。
對權力要有敬畏之心
最近,筆者所在地一位領導同志在與新提拔領導幹部任前談話時說:「作為領導幹部,不論從事什麼工作,都要對自己崗位的權力有一種敬畏之心,時刻警惕權力的濫用。」
的確,「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只有對手中的權力心存敬畏,才能自覺做到秉公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否則,就可能在人情世故的糾纏中,在形形色色的誘惑和糖衣炮彈的進攻中,喪失原則,滑向腐敗的泥潭。以往有些人用權不斂,以權謀私,就多有這方面的深刻教訓。
對權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權力的神聖,始終把握權力行使的正確方向。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領導幹部是人民的公僕,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過程,就是對黨、對國家、對人民負責和為之服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始終都不能偏離正確的軌道。
對權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國家法律和黨的紀律,時刻恪守權力的邊界。許多事實證明,沒有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沒有邊界的權力必然導致濫用。能否以法治權、依法辦事,是衡量領導幹部能否正確行使權力的重要標志。每一個領導幹部都要自覺成為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模範,既要敢於依法行使職權,推動各項工作,又要嚴格按規定的程序和制度辦事,自覺用程序規范權力、約束權力,切實做到令行禁止。
對權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來自各方面的監督,隨時糾正行使權力中的不斂不公之處。每一個領導幹部特別是負有主要責任的「一把手」,都應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密切關注人民群眾對執政活動的評論和反應,真誠善待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監督,確保權力行使的合情、合理、合法,尤其要防止以權謀私等現象。
對權力有敬畏之心,說到底就是要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力,確保「心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領導幹部不但要正確處理個人與組織、個人與群眾的關系,擺正自己的位子,當好人民的公僕,盡心竭力為人民謀福祉,而且要善於通過多種渠道廣納群言,集中民智,科學決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使公共權力資源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要教育學生常懷敬畏之心。
行為規范和基本道德品質的缺失,是導致當前中職學校德育工作難度增大的一個主要因素,如何面對學生實際,培養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合格的技能人才,筆者認為,有必要教育學生常懷敬畏之心。
Ⅱ 眸上有心痕,作文,700-800字,記敘文
眸:眼眸,是心靈之窗。眼神是眼眸的語言。慈母的眼眸在表達對孩兒的疼愛,戀人的眼眸能訴說喃喃愛語.......最深的心事,嘴巴藏得住,卻會從眼眸流出來。
Ⅲ 作文心600字記敘文
每個人的心是不同的,有的人擁有愛心,善心,雄心,孝心,感恩的心.與之相反,有的人擁有野心,嫉妒之心,仇恨之心,報復心...而我認為擁有一顆平常心,卻是最重要的.
古代高僧都有一顆平常心,那是因為他們擁有博大恢宏的心境,面對世事毫無牽掛,但平常心不是「看破紅塵」,平常心不是消極遁世;平常心是一種境界,平常心是積極人生,平常心是道。簡而言之,就是凡事要順其自然,不可苛求,對事不煩不燥,而是安靜的認真的把他做好,如果沒有做好,也不要在意,但要警戒自己,下次做好。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至遠."這是諸葛亮對自己一生經歷的總結.意思是: 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面對名利的誘惑不動心,也是一種平常心,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做堂堂正正人.這才是真正的人生.
月無日日圓,人無日日順,面對事情不順時,要放下自己的憂慮,多想逆境對自己的好處,不要有太多的雜念,以自然的心態對待;學習吃虧能養德,有時吃點虧,並不是壞事,你從吃虧中,可以累積人生的經驗.尤其人與人相處,難免有理虧的時候。能夠在吃虧時不計較,用微笑對待別人,別人也會用微笑待你,所有誤會便會煙消雲散;人生難免生老病死,在生病時,不可因一時的病痛,放棄生的希望,而是要努力與病魔做斗爭,抱著一個平常的心態,病痛自然會減消.只有做到了以上幾點,才真正的做到了平常心.
保持一顆平常心,意味著不驕不躁,保持一顆平常心,意味著在現代緊張生活的壓力下,仍有心情去感受那份閑雲野鶴的自在,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更精彩!
Ⅳ 最有情感的作文 記敘文
人這一生從心抄臟到心臟,難免會遇到風襲風雨雨,跌宕起伏經歷了這一刻,感覺往往是令人心碎的.但我們往往關心的是心痛的時間,心痛之餘,那種泛微甜的回味,但往往我們忽略.
蟬哭了耐心樹,夏無酷暑讓我更加心亂.站在公交車站站台邊,我焦急地等待著教練的離去.汽車,坐在窗口邊,心臟早已飛到各地的祖母.
到了,到了.我忽略了滿頭大汗,慌忙跑到揚州市第四醫院.站在奶奶的床邊面前,我有心痛的感覺.看著奄奄一息的祖母,我該怎麼辦?氧氣面罩從我和我的祖母分離講話,我不能與他的祖母開玩笑.床頭「病危通知書」預示著奶奶的病情,而且還的話刺穿像刀割一般的深深的我的胸部.我看著臉色蒼白的奶奶淚流滿面.
她走了,她沒有看到最後一個我會放手離開.失去親人,我第一次經歷這樣的心痛,它來得如此突然,如此猛烈,所以我一直陷在陰影中無法自拔.後來
幾年,雖然沒有時間心痛,但每當我重溫那種感覺,會有一種溫暖的感覺逐漸掩蓋了原來的心痛.這家親切的感情來自一個類似的心態,跟一個靈魂.從心臟到心臟在這一刻永遠的近.
Ⅳ 那份美麗,永有於心作文記敘文
那份永留心中美麗
現代網路讓朋友們分享了自己快樂,也讓朋友們感受了自己的優傷與思念。打開一個網頁,追念逝去友人的詩和著音樂而來,在靜夜色里想見那端的人會是淚光漣漣的吧?如鍵盤是稿紙,上面的淚定是映著燈的桔紅,那字也濕潤了雙眼。輕輕的問候一聲,她娓娓的訴說心中的故事。
「我叫雪兒,他叫紅。高三就相愛了。到大學後我遇到了我的愛人,可他痴心不變,默默等著我,一年、兩年、四年過去了,當他親眼看到我兒子已經四歲和我幸福的家,才匆匆結婚。誰知結婚不到半年就因公被害了,沒有看到自己出生的兒子。今天是他的忌日,我才用這種方式記念他,他是警察,是個英雄。」
有誰知英雄內心還存在著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一等就是四年。而在這四年中,又無時不對初戀情人深深的關懷,一個電話,一封信的細致表達,從沒有失去信心。但也從沒有想拆開她家庭的念頭,就那樣的度過了一千四百五十多個日夜?我真的懷疑他是不是現代社會的熱血青年?在這鋼鐵水泥的叢林里為了心中那份美麗,啟盼著、思念著、且又是那麼的渺茫,最後的心痛又是怎樣的揪胸扼腕長歌當哭?
不知為什麼我想起了桃花街的故事,那裡並沒有桃花,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那是《飄》的作者瑪格麗特。密切爾在亞特蘭大的家鄉。資料中說她二十二的年紀像十六歲的嬌小身材,就是她擁有巨人般的毅力,在做記者的同時是在母親的舊縫紉機上奮斗十年,完成了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書《飄》。四十九歲的人生只留下了這部作品。她似流星一現,給世界留下了耀眼的光芒。她作品中的人物傳奇女子郝思嘉魅力四射、傾倒眾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面對不幸堅強生活,從一個受人仰慕的庄園嬌小姐到自食其力的女商人。雖執著的愛著一個人,卻又三嫁他人,仍無法得到夢想的愛情,當她發現今生至愛時,愛又離她而去….。
偉大的作品中會有作家的影子。關於瑪格麗特。密切爾的的傳記中無不提到她一生中那三段的愛情:初戀情人浪漫的愛;第二任丈夫熱烈的愛;第三任丈夫溫馨的愛。人們在她有限的生命里真正的了解了她。她就為愛而活著,但人們從她的作品中猜想,郝思嘉一直不斷的追求自己的愛情的情節與作者浪漫婚姻有著極大的差異。然而在1948年8月11日,瑪格麗特-米切爾因車禍逝世也為她的浪漫生活畫上了句號。短暫的一生和浪漫的生活一點也不影響她的光輝,「芳情只自遺,踐踏成泥,依然香如故」。
《飄》的成功對作者是幸還是不幸也成了人們的疑問,倘若它不是如此受矚目的話,瑪格麗特也許會寫出第二本,或第三本書。即使最快被人遺忘的書也比人類的生命還長,何況我們讀的是如此偉大的作品,再細致的評論家也不能深測到作家的心路歷程。細心的讀者以愛心出發總認為作者還有驚人的秘辛。二十多年過去了,終於在一個舊的鞋盒裡發現了一份遺稿,證實了人們的猜測,這就是《失落的列森島》的書稿連同她那泛黃的筆跡與迷人的照片,情書的語言是世界上最動人心魄的句子。一一現陳列在桃花街「亂世佳人博物館」廳里。透露著讓世人又一次感動的信息,也帶出一則即悲且喜的愛情故事。,作者在三次婚姻外另有其人。就是作者從十幾歲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情人,瑪格麗特在三次的婚姻的歲月里也不時的與他共度良宵,他從不影響她的生活。
很難想像,作家一生沒有離開生她的桃花街,那個愛她的男人是怎樣的關住著她?月光下看到她的窗紗拉嚴的時候有誰猜測的出他無奈的神情?在作家輝煌時,陪襯她的光彩。在作家黯然神傷時,重建她的信心。守望著心中那份美麗。以至默默的一生。現在也沒有人記得他的名字。這段沒有結局的愛情令人動容,也令人惋惜。總會讓人不由的問那是個怎樣的時代?握個手便成約定,一句話就是承諾,約定了就心照不宣以及經得起時代的考驗。雖然無法結合,但他始終維持著高尚的情操,直到過世,從未將那段戀情以及女作家所贈的禮物--小說稿及照片公諸於世,其實他大可以藉機撈一把金子。但美的東西絕不容褻瀆,那像是今天世風日下,情人反目,互揭瘡疤,舊情已往,仍不忘藉此沽名釣譽。
那份執著與浪漫的情懷早已失落在時光的隧道中,守望四年的愛情與終身守望的那份美麗,使金錢失色。不想留名的人,人們亦是思念。北風起的冬季,英雄的墳墓上的草自然是枯了吧,但細小的種子明春會萌發一片新綠。
那份執著與浪漫的情懷早已失落在時光的遂道中守四年的愛情與終身守望的那份美麗使
Ⅵ 作文記敘文 做個有心人
早出晚歸,卻不知朝陽何時升起,夕陽何時落下。
——題記
在生活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好累啊,生活真是沒有意思!」難道真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只要做個有心人,就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四季中做個有心人吧。春有百合夏吹風,秋飄落葉冬聽雪。是呀,在多彩的春天,小草嫩嫩油油、綠生生的,花苞似開未開,多麼富有詩情畫意啊,難道不令人心醉嗎?在繁蔭的夏天,花開得正艷,加上鳥兒婉轉的歌聲,難道不令人陶醉嗎?在多情的秋天,落葉紛飛,飄飄灑灑,似翩翩起舞的蝴蝶,火紅的楓葉布滿山頭,與金黃相映襯,難道不令人驚嘆嗎?在夢幻的冬天,雪似精靈跳著芭蕾,活潑地從空飛降,大地銀裝素裹,彷彿置身於童話世界,難道不令人神往嗎?做個有心人,會多感受到一份美麗。
在書本中做個有心人吧。讀書時不走馬觀花,而是認真、仔細地閱讀,往往會收獲更多:在泰戈爾與飛鴿的溫情對白中,感受到生命的淳厚;在秦淮河的燈影槳聲中,讀懂父親蒼老的背影;在寒夜的小桶燈下,體會到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在濁浪排空的大海上,感悟到老人對海不屈的斗爭;還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富人」的傲岸;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情懷;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做個有心人,會多感受到一份真情。
在飲食中做個有心人吧。當留意於生活中的美食時,會得到更多享受。在遼闊的潘帕斯高原,烤肉儼然成為人們聚會時的首選;在童話王國的北歐大陸,各種海鮮己活躍在人們的餐桌上;在繁榮的美洲,簡便的快餐已得到世界的認可;在浪漫的法蘭西,鵝肝蝸牛的濃香四溢己讓食客垂涎三尺……不同地區的飲食展現了不同的文化。做個有心人,會多感受到一份愉悅。
做個有心人,品味著自然的美;做個有心人,領悟著知識的美妙;做個有心人,感受著飲食文化的奇特……
讓我們做個有心人吧,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