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學國學揚美德作文大全

學國學揚美德作文大全

發布時間:2021-02-19 14:36:16

『壹』 作文《學國學經典傳中華文明》

這日,妹妹在我家玩,我因特別累,便只陪了她一會,就倒在沙發上睡睡了。醒來時,竟已快到吃飯的時候,我揉了揉眼睛後,看到了妹妹在家裡翻江蹈海的結果,差點又要昏睡過去。眼看媽媽快要回來了,我只得起身收拾。我一樣一樣地收著地上的書、杯子、鐵盒子、桌布……這時,我突然想起了什麼,飛快地跑上二樓書房,打開了書櫃門,看見了書櫃中那淡黃色的舊盒子還在,我鬆了口氣。我伸手輕輕地拍掉了盒上的灰塵,看著盒上古樸素雅的暗花花紋,倒勾起了些童年的回憶。這盒子里裝的是一個古時的碗,是外公留下的,所以母親把它看得很重。記得小時候,我因為覺得盒中的碗很特別,就拿著它在手上玩弄,不小心將它摔在了地上,還好有驚無險,碗只摔破了一個口子,不過還是免不了一頓罵。自此我便從未碰過這盒子了。我打開了盒子,看著那白底青紋的碗,似乎覺得有些和記憶中不一樣,除了那倒被我摔開的口子。白色的釉面上,印的是一幅「喜上眉梢」的圖。青色的線條勾勒出的花紋,雖算不上精緻,卻也是韻味十足。我一直都很喜歡這種古物,總覺得它們象徵著什麼,平時也會找些類似這碗一樣的物件的圖片來看,每次看時都會不禁地贊嘆它們的美麗。今日,見到這實物,卻越發安靜起來。我靜靜地欣賞著這碗,也越發覺得它彌足珍貴,因為在它身上折射出的是中國千年來的智慧與文化。這時,我似乎看到了千年以前的中國。那種感覺就好似聽一個漫長的故事,一個關於中國的故事。這故事很美,就像這碗一樣,縱使有些破損,也依然散發著無窮的氣質。到了吃晚飯時,我的腦海中依然是那白底青紋的碗,心中也依然是個美麗的故事。突然,我看見我正用的餐具上,一朵朵綻放的牡丹。那牡丹開得燦爛,開得絢麗,我想那是中國未來的故事,而現在的中國就是一朵蓄勢待發的花苞。漸漸地,腦海中原本的畫面模糊了。中國的故事無論什麼時候都是美麗的,只是過去的美應該放在心中回味,而現在的是應該放眼未來。讓我們共同努力,讓中國的故事源遠流長,讓這種美生生不息,亘古不滅。

『貳』 愛國學,誦經典,傳美德 作文怎麼寫

以前我是一個很驕傲、很愛炫耀的孩子,從不懂什麼叫謙虛,就拿一個故事來說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級刊物上,我高興地告訴了父母讓父母分享我的快樂。他們聽了後不住地誇我,但也不住告誡我:「不能驕傲喲!」我哪裡能聽進去,因為我早已被驕傲給「駕馭」了!
就在我興奮的同時,我的性格也有了極大的變化——變得更加驕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誰的作文寫得好時,我就在他們比面前炫耀,若不順心便「發揮」出我暴躁的脾氣;和同學們聊天時也會炫耀我的「光輝」史……我就和同學們比了下去,最後到了一個朋友都沒有了,我心裡卻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寫的好嗎?我還不想和你們在一起呢!從此我驕傲成了癮,暴躁成了性,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徹底改變了。那次測驗,我原本以為只要一動筆,就能寫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錯了,上午兩節課,我居然才寫出了一個題目幾句話,結果可想而知,我不僅受到了老師的批評,還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實,他們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呀!記住一句話『滿招損,謙受益』千萬不能驕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義。
自從我校掀起了「誦讀《國學經典誦讀》」的活動,我也積極地參加活動並被《國學經典誦讀》里的一樁樁,一件件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別是馮異的謙遜把我給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稱為「大樹將軍」,他自幼好學,率領的軍隊有規矩,為人謙遜。特別是每次將軍們圍坐爭功領賞時,只有他從不居功自傲,總是隻身一人坐在大樹下思考戰斗的經驗和教訓,正是因為他與眾不同的作風,才有了「大樹將軍」的美名。而劉秀發現他的行為習慣與作風之後,就更器重他了。我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許多道理,如:「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道理不但使我學會了戒驕戒躁,而且還讓我學會了要厚物載德,更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這本書不僅使我從一個「游手好閑的小皇帝」,變成了一個勤勞的「忠僕」,還讓我明白了中國的一句古語「百善孝為先」的含義:只有「孝」才能推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現在我已學會了為勞累了一天的爸媽端上一杯清香的茶,為奶奶端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並且學會了做飯,洗衣等家務活,為父母減輕了一半的負擔。
《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使我與驕傲絕交,與暴躁斷絕,最後又讓我走上了正直、謙虛、誠實與愛國的人生征途,大家都來從這本書里感悟真諦吧!

『叄』 國學文化頌社會美德徵文文體不限

弘中

中華之美來,美不勝收;日月山源川,古今相照。

三山五嶽,名川大河;人文古跡,數不勝數。

小橋流水,水鄉水色;大江東去,豪情萬丈。

琴棋書畫,古色古香;詩詞絕句,千年傳承。

詩詞言志,書畫抒情,志氣真情,萬古不易。

循流溯源,發端在前;尋幽探古,慎終追遠。

道德倫理,天地人物;其中大美,自由自在。

溫文爾雅,恭敬有禮;威嚴自重,辟邪懷正。

飄逸逍遙,不滯於物;清凈無為,而民自化。

持戒守善,大德自得;自度度人,善化萬民。

仁人志士,自古常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浩氣長存,丹心不朽;史書史記,民自緬懷。

中華文明,生生不息;中華文化,復興在即。

科學興國,創新日新;國學立國,一興百興。

眾人拾柴,栽樹掘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肆』 關於學國學熱潮的作文大全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早心,報得三春暉。
讀專完這首詩,我有很屬多感觸,或許,大家認為母親為兒女操勞是應該的,確實,世界上最無私最溫暖的莫過於母愛!但是,大家發現了嗎?母親為我們操勞時,皺紋已悄悄爬上了她的臉頰,那烏絲般的黑發以快被那白發慢慢取代,母親對我們的愛是永遠無限的,對我們的恩情我們是永遠無法報答的。
母親,一個神聖的名字;母親,一個光榮的稱呼;當母親為你精心准備飯菜,為一家人默默奉獻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會對母親充滿深深的感激之情,當你生病了,是不是母親第一個把你送到醫院,可母親生病了呢?她是一推再推,一個勁兒的說:「沒事沒事,一會兒就好了……」難道真的沒事嗎?不!母親只是不想讓你擔心罷了,她害怕你擔心她自己,會影響學習。當母親責備你時,你會心中不滿嗎?會認為她管得太多嗎?不!她是在愛你!沒有一個母親願意責備自己的孩子。就算是在責備你,但她的心會比你更難受…多關心關心自己的母親吧!不要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哪怕是幫她洗洗碗也好!
親愛的母親,用任何詞語也形容不了你對她的愛!

『伍』 私揚國學經典品味中華文化作文一千字

童年,如同熹微的晨光,宛如夜晚的小星星,又猶如壟上的幼芽。它們有的使我回皆大歡喜,有的答讓我憤憤不平,也有的令我感動萬分,因此懂得了人間真情,不妨采擷一件亮亮。
我非常愛看書,趁這個雙休日,一定要去圖書館大飽眼福一番。晌午,媽媽送我去圖書館的路上,我心情煞是愉快。到了,我揮手與媽媽告別,邁著輕盈的步伐走向少兒部。啊,天不助我呀,大門上清晰地寫著「今日關門,請大家諒解」。我回眸望瞭望停車處,哪裡還有車影呀。頓時,我的步伐一下變得沉重起來,只好無助地四處張望。
突然,一位清潔工奶奶慢慢地走向我,我心中甚喜,但又轉念一想:我與她素不相識,十有八九她是拐賣小孩的。我警惕地向後退了退,就想著伺機逃跑,但她仍然笑容可掬,朝我走了過來。

『陸』 讀國學經典做新時代好少年作文大全

讀國學經典,做有道德少年

國學經典的書有《三字經》.《弟子規》……我就講講我明天必背的《論語》。《論語》可以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坐標。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告訴我們「別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計較,別將一些事悶在心裡,也別對他人帶給自己的傷害耿耿於懷;這樣,我們才會真正快樂起來」。想到這,我想到了我的一個故事:
當時我在幼兒園和一個女孩子玩游戲,對面一群人跑過來,其中一個男孩把我新買的彩色筆給弄壞了。我像母老虎一樣對他說:「竟然把我心愛的彩色筆弄壞,明天,假如你不還我一支一模一樣的彩色筆,我就告老師!」那一天,我上課老師講什麼內容我都不知道,放學回家,往鏡子一看(我是一個愛美的小女生,回家總要瞟瞟鏡子),我的臉紅得像一個蘋果。晚上睡覺了,我在床上翻過來滾過去,就是睡不著;心裡又悶又熱有難過,我使勁讓自己回想起以前快樂的事情,可是徒勞無功。第二天,我忍不住跑到他哪兒說:「必不用還了,我們成為好朋友吧!」他還沒反應過來,我只好又說了一遍,他笑了。我心裡的大石頭「撲通」一聲,掉到了大海里。這使我真正體會到了「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含義。
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並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用不衰竭。

『柒』 學國學 楊傳統作文,國學與傳統文化相連接,字數在900字左右,跪謝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國民教育、中小學教育對一代代國民的基本素養的形成與提高最為關鍵。目前我們的中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個人以為最大的問題是:知性教育太過,德性教育不足;科技教育偏勝,人文教育不及。本人在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於方家。不當之處,敬請指教。

中國的教育界太過功利化,目光短淺,問題很多。目前我國中學生數理化教育的水準,特別是數學教育的水平,已高出歐美四、五個檔次,還在不斷拔高、加碼、升級。在高考指揮棒下,當下的「課改」適得其反,只能是更加層層加碼,又增加了數理化,特別是數學的難度,揠苗助長,使不少中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或數理化)的興趣。中小學,特別是中學理工科基礎教育與人文學科基礎教育嚴重失衡,理科太偏重了。如果拿智育與德育相比,智育太過,德育不及。兩者根本未達到所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的平衡狀態。在文科基礎教育中,政治教育取代人文、人性教育與道德教育的狀況又特別嚴重。整個社會的政治教育與道德教育(不用說中小學的)仍然是老一套,教條化,根本不能打動人心,管乎人心,滲透到人的信仰、行為中去。社會上多數大幹部尚且說一套做一套,賄賂公行,官德不在,遑論其他人呢?人性、心性、性情教育,文化理念與信仰的教育是根本的、管總的、長久的,是超乎政治意識形態之上的東西。我肯定適當的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但認為一定要有限度。政治的價值是短時效的,人文、人性的價值,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價值是長久的,根本的。這里有本末的關系,不可顛倒。我們現在最缺乏的是生動活潑的、適合不同學齡孩子的人性的教育,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價值觀、做人做事底線與終極信仰的教育,而這對於國家民族的長久利益,對現代法治社會、公民社會的公民底線倫理與倫理共識的建構,意義十分重大。做什麼人,培養什麼人,是根本。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手段。現在的社會風氣,聲色犬馬,唯利是圖,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都面臨很多難題。社會上成年人、老師、家長的生活方式、行多方式、情感方式、價值觀念,對孩子們的影響是最大的。中小學出現的校園暴力與其他現象,例如有的孩子受到性侵害的現象,令人憂心忡忡。故我們不僅希望學校師長,更呼籲整個社會,大多數家庭,特別是幹部、知識分子、大中小學教師都來整齊風俗,移風易俗,正心誠意,潔身自好,堅持做人的底線,並用心去做好人性、性情的教育。

一、為什麼要重視國文與國學教育

每一個中國人,更不要說承擔著傳承文明、教育下一代重任的中小學的幹部、教師(無論教哪一門課的教師),都應當掌握好母語,具有中國歷史文化的常識。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國民,有接觸本國經典的義務。一個西方人,不管從事什麼行業,在他經受的家庭、社會、學校教育中,起碼誦讀過、學習過荷馬史詩,柏拉圖或亞里士多德等希臘哲學,西塞羅等羅馬政論,莎士比亞的文學作品等。這都是視為當然的,是他們的人文修養的基本功。一個中國人,也應當掌握好母語,具有中國文化的常識。可是在我國,如果我們讓青少年讀一點有關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的書,會被認為是舊守復古、大逆不道。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近年來,這種情況有所好轉。

2001年5月我在德國。有一天,萊比錫大學的一位女教師陪我到該校去作演講,途中她先送女兒上幼兒園。她對我說:「我送女兒到教會辦的幼兒園去,幼兒園的老師們常給孩子們講《聖經》中的故事。這是要讓孩子們從小接受我們這個文化最基本的做人的教育,博愛的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是不允許傳教的,孩子們長大以後信不信教,由他們自己選擇,成年以後的事,家長不幹預。但作為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在幼小的時候就接受我們自己文化中最基本的倫理的教育。」

我的朋友、德國特里爾大學的文學院長、漢學家波爾教授(他的中國名字叫卜松山)曾經在北京與特里爾多次鄭重地對我說過:「你們中國有很好的倫理資源,特別是儒家文化中有很多很好的做人的道理,可惜你們放棄了,沒有用這些本土的文化資源教育後代,這非常遺憾!」卜松山先生是中國通,他翻譯了鄭板橋,會唱道情,研究中國美學,也研究儒家道德哲學。

法國的小學、中學的國文教育,注重本土文化思想的訓練,中學生即開始學笛卡爾、馬勒伯郎士的哲學,孟德斯鳩、盧梭的政治學等。法國對所有大學生的國文教育,重視古典語言和希臘、羅馬的典籍,及有關宗教、歷史、哲學、倫理、政治、經濟等古典著作的閱讀。現代歐美大多數知識分子在成長過程中反復受到上述古典的教育,浸潤於其中。

一個社會,如果沒有基本的倫理共識,那是非常危險、非常可怕的。再嚴密的法律,代替不了社會的倫理道德;進一步說,健康的現代化的法治社會恰恰是建立在民眾的底線倫理、民眾的倫理共識的文化土壤之上的。我們到美國去過的同志都知道,美國一些地方的治安狀況很好,真可以說是「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為什麼呢?除了法治健全之外,大凡這些地區的社區文化比較健康,或者基督教、天主教的道德教育做得好。這些地方的離婚率很低,家庭和諧穩定。

作為一個中國人,不能不讀《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之於中國,如同《阿含經》之於印度,《可蘭經》之於阿拉伯,《新約》、《舊約》之於西方。

法國的啟蒙思想家推崇儒家人道、人性的學說,用以反對神學,他們把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寫進1793年憲法及《人權宣言》。二戰結束後,國際聯盟(即今天的聯合國)在通過《人權宣言》時,中國代表張彭春先生(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的研究生)起過很多作用,張先生把儒家的智慧滲透進去,並以儒家智慧來協調各方,使該宣言得以通過。聯合國大廈鐫刻著孔子的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1993年在芝加哥,六千五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宗教領袖,通過了一個《世界倫理宣言》,這個宣言有兩條基本原則,其中之一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絕不要強加給別人,當然這不是指物質上的東西,而是指的人格尊嚴。自己不想受到別人的羞辱,那您首先就要尊重別人,不要羞辱別人。反過來說,您想要別人怎麼對待您,您就要那樣地去對待別人。這可以推廣為國家、民族、宗教、文化之間相互對話與交往的准則。

幾十年以來,中國大陸的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中,缺乏國文、國學基本知識和傳統道德的教育,近十多年來雖有所好轉,但仍然不令人滿意。就取得全社會普遍的族群認同與倫理共識而言,就和諧社會的建構與可持續發展而言,幼兒與中小學教育中的國文、國學教育是基礎的基礎。因此,全社會都應當重視對幼兒、小學生和中學生加強中華民族人文知識與人文精神的教育。不然,大學人文教育就根本沒有辦法做好。

從公民的文化教養與民族文明的健康發展來看,應當有法律嚴格禁止中學生的文理分科。同樣的,我國應當為民族傳統文化的承傳立法,或者說,應當在法律上規定,必須對幼兒與中小學生進行傳統語言與文化的教育,維護民族語言與文化的純潔與尊嚴。必須改變目前青少年學英語的時間、精力大大超過學習國語的狀況。

人的一生中受到最大影響的,除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外,就是小學、中學的教師了。我十分感念我的父母兄長,我的小學老師、中學老師。他們在言傳身教中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我們的中小學教師們都很辛苦。老師們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甚至影響學生一輩子。但由於教育制度、結構和種種原因,今天的中小學教師以及今天的為人祖父母、為人父母者的國文與國學素養,卻不敢恭維。因此要大力培養師資。

我舉雙手贊同兒童讀經。2003年我在日本講學,曾專程去福岡看望了九五高齡的岡田武彥先生。岡田先生九十高齡時還在福岡的一家幼兒園給孩子們講《論語》。岡田先生說,東方文化中有很多珍寶還未開發出來,東方文化一定會勝過西方文化。兒童背一點蒙學讀物,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千家詩》等,背一點《論語》《孟子》《老子》,背一點古代詩詞等,很有好處。我認識一些兒童的家長,他們指導自己的子女或孫子女,適當背誦一點古代經典,對開發智力很有好處。十三歲以前語言記憶能力很強,多背一點,打一點童子功很有必要。這一年齡段只要背,以後再慢慢理解、反芻,終身受益無窮。這不僅對孩子們學人文有好處,而且對孩子們學科學有好處,對孩子們將來做人、立身行世都有好處。過去一些有名的自然科學家都有很好的文化修養、文史哲的功底,例如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李國平先生等,都善詩詞書法。他們從小都背過經典,接受的教育很全面。各位不用擔心孩子們現在懂不懂,擔心的倒是孩子會向家長與老師挑戰,老師與家長必須懂一點國學初步,也就是要略知經、史、子、集,略懂基本的經典。

從《光明日報》的報道中可知,不少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肯定兒童讀經,特別表揚了沈陽市皇姑屯區所有的小學生每天早上用20分鍾誦讀蒙學讀物與《論語》。我認為是非常值得推廣的。

我們應在中小學教育中恢復毛筆字的教育與訓練。我們的高小與中學語文課本中應按年級適度增加文言文的比重,到高二、高三,至少應有五、六成的古文。繁體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與載體,我建議認真考慮已故任繼愈先生的倡議,讓中小學生與國民「識繁用簡」。

人文教育事關孩子們的人格成長、心理健康。人文教育包括全人類、東西方人文精神的教育,其中外國的,特別是西方的人文精神的學習非常重要。但相比較而言,國學與國文教育又是基礎的基礎。國文、國學中有很多屬於博雅教育、心性修養與君子人格培育的范疇,屬於祖國歷史文化精神傳承的問題,故應當特別重視。

二、西方大學的通識教育給我們的啟示

斯坦福大學明確以博雅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目標,該校要求同學們不局限於一個專業,要有廣博的知識與修養,要「均勻」,即接觸不同學科,同時了解不同文化的經典、觀念與價值。該校規定學生在下列九個領域中選修十一門課(每一門至少3學分):1、文化、觀念及價值,2、世界文化,3、美國文化(以上為文化核心課程);4、數理科學,5、自然科學,6、科技及應用科學(以上為科學核心課程);7、文學及藝術,8、哲學、社會及宗教思想,9、社會及行為科學(以上為人文及社會科學核心課程)。以上每一領域中的課程,基本上都是經典導讀,其課程名稱為:荷馬的《奧德賽》或《伊利亞德》,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斯多德著作選或其《倫理學》、《政治學》,《聖經》,奧古斯丁的《懺悔錄》,中國思想家孔子著作選讀或《論語》,中國道家哲學選讀或老子的《道德經》,《孟子》選讀,《莊子》選讀,馬丁•路德著作選,馬基雅維利的《君王論》,密爾頓的《失落園》,蒙田散文選,但丁的《神曲》,摩爾的《烏托邦》,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及《論人類不平等之起源》,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及《暴風雨》,牛頓著作選,達爾文著作選或《物種起源》,馬克思恩格斯著作選或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或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與國家之起源》,韋伯的《新教倫理》,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培根的《新工具》,笛卡兒的《方法論》及《沉思錄》,洛克的《政府二論》,霍布斯的《利維坦》,尼採的《悲劇的誕生》,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可蘭經》,《藝術史》及《世界文明》等。

芝加哥大學的通識教育是非常有名的。該校大學生的畢業學分中有一半以上是涵蓋六個領域(人文類、外國語文類、數理科學類、自然科學類、社會科學類、文明研究類)的通識課程,名為共同核心課程,學生必修21門課,份量很重。[1]

哈佛大學的傳統也是通識教育,重視人文精神的培育。哈佛的理念是:最佳教育是開放式、創造性教育,不僅應有助於學生在專業領域內具有原創性的思想與能力,而且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善於深思熟慮,有追求的理想目標和洞察力,成為具有自由人格的、完美的、成功的人。哈佛本科生在校四年中,除在一個主要領域中學習外,也進行跨學科專業的學習。該校不少教授強調人文學習的重要性,主張理解、吸收不同的價值觀念。大學本科生必修8至10門課的「核心課程」。核心課程的主要領域有:外國文化、歷史研究、文學與藝術、道德思考、科學與社會分析,並須修習英文寫作、數理統計及外國語文。在「道德思考」領域,該校請不同的專門家講授不同的宗教、文化傳統的倫理道德課程,讓同學們選修一種。其中有杜維明教授的「儒家倫理」課,每次都有三百多位學生選修。杜教授只上大課,並定期主持助教會。該校規定,每20名學生必須配一名助教,助教參加學生的討論(每周一次),引導學生讀書,批解他們的讀書報告。

有的哈佛教授認為,任何復雜的文明必須發展社會資本,這個社會資本是看不見的。不能以淺短的目光看待我們教育的效果,最佳的教育不能以美元來衡量。有的教授認為,不能只重視經濟資本,還要發展文化人。這就要考慮文化傳承、心靈積習。除了智力教育、科技方法之外,還要培育倫理素養、人生智慧、精神價值、文化能力、道德信念等等。要培育公眾知識分子,關心社會,參與政治,批評當下,指引未來,為社會提供價值指導。

我國各大學現在也在推行通識教育。有的大學一下開出二百多門課。通識教育不是課開得越多越好,在諸多通識課中,要形成核心課程,建議學習《四書》《五經》等一二種中國文化的基本經典和一種西方文化的經典並作為核心課程(絕不要用中西文化概論之類的課程來代替)。所有大學生都應修一門《大學國文》,可以用《四書》或《古文觀止》作教材。傅斯年先生當台灣大學校長時,全校學生在大一時必上一個學期的《孟子》,一個學期的《史記》(選),增強歷史感,培育健全人格與浩然正氣,這個經驗值得借鑒。否則,光靠選修幾門比較泛一點的人文通識課或聽幾場人文演講,仍不能彌補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方面的缺憾。現在大學生的語文、國文的基礎太差,文字寫作能力太差,連寫信(包括信封)的格式都成問題。

我國大學人文教育中的問題是人文學科自身的課程體系的缺失。我們一定要改變概論(原理)加通史(專史)的模式,使之變成以研讀中外古今之原著經典為主的方式。幾十年來受蘇聯影響,大學文科本身的最大的弊病是,課程體系成為概論加通史(或斷代史、專史)的模式。對此,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了。學生們學一點概論、原理、通論、導論、通史、專史、斷代史是有必要的,但如果所有課程統統如此,不直接讀一些東西方文學、史學、哲學、道德、藝術、宗教等領域里的原創性經典,那就有很大的缺憾,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原創力的人才。概論加通史的模式,是以否定東西方人文傳統和不相信師生們能讀懂、能分析與理解原著經典為前提的。概論、通論、原理、通史、專史等是一些專家們嚼過的饃,以此硬性地、填鴨式地喂養學生,養成學生學習的被動、怠惰,特別是思想的懶惰。長此以往,就喪失了思想的能力,只會人雲亦雲。我國大學人文學科的教育,往往變成背誦無聊教條的過程,學生所獲益的甚少、甚淺,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無關身心修養。中小學教師是大學培養的,故大學的弊病影響到中小學。

我國大陸各大學的中文系與台灣地區各大學的中文系(或國文系)的差距是,後者繼承了民國時期我國大學的傳統,以古文字、古文獻為基礎,以經、史、子、集為教學與研究的內容,而前者則反是,不重視古文字、古文獻、古思想,只偏重於集部之一部分(甚至只是現當代小說),愈來愈狹隘,影響了幾代師生的訓練與師資的培養。

不論是國學還是人文學還是自然科學的教育,課程設置是一回事,怎麼講課又是另一回事。課講得好不好,不在外在形式,而在於教師有沒有學問根底,以及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的講課方法。課程排定後,講什麼,怎麼講,考什麼,怎麼考,是教師的自由,千萬不要用那些形式主義的條條框框加以限制。面對同一課程或文獻資料,應允許由具有不同見解的老師來講,也應允許學生來批評,提倡師生間的自由討論,交流互動,啟發學生有所見,有所得,即孟子所謂「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以意逆志」,「掘井及泉」,「深造而自得之」雲雲。

三、我國傳統心性情教育的優長之處

我還是認為讀書,特別是讀一點古書,比看電視、比去娛樂場所、甚至比上網更有收益,更有意義,更有涵詠。我還是提倡修身養性。中國古代哲學家、文化人講涵詠,講六藝之學,講禮、樂、射、御、書、數,講詩詞歌賦,棋琴棋書畫,講人的品味,人的意境。人不是行屍走肉。人活著,要活得有尊嚴,有格調,有價值,有意義。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稀,小人去之,君子存之。」意思是說,人與他物、人與禽獸的差別其實很小很小,君子保留了這一界限,而小人卻抹殺了這一區別。故為人師表者,特別是大中小學的校長、幹部、教師,不要一天到晚忙於應酬、周旋,甚至沉溺在聲色場所,要讀書,要靜坐,要修養自己。

我們提倡博雅教育與君子人格。中國傳統文人很看重個體人的生存品味與品質,很重視人文的熏陶和修養。孔子講:「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論語·述而》)孔子又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優游、涵養、陶冶於禮樂教化之中,通過《詩》教、《書》教、禮教、樂教來培養社會精英,也提升民間的品位,是傳統知識分子的重要任務。孔子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品格,有「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的擔當意識,以「天命在我」「天生德於予」的自覺,一身系斯文傳續的使命,同時,也有「吾與點也」之嘆。其實子路、冉求、公西華三人從事軍政外交的志向,孔子不是不認同,相反,他總是鼓勵弟子有外王事功之實踐與建樹,但是在當時的語境中,孔子獨獨默許曾點的優游涵詠:「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沒有這種生活意境的人是讀不懂「吾與點也」章的。曾點在這場對話中表現了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的意境,其志趣的特出、獨到,使夫子嘆息而深許之。可見個體人生存的意義世界,與個體人之身心的涵養有很大的關系。人有別於禽獸,自不待言。不惟如此,人不僅僅是語言、邏輯的動物,不僅僅是社會政治的動物,尤其是具有宗教性、道德性和美感的動物,這就需要涵養。要有所養,養氣,養心,養性、養情,養才。靠什麼養?在古代是靠人文的「六藝」之學之教,靠五經四書。

我們傳統的心性論是一富礦,可以開采發掘的資源甚多。即使是朱子的心性論,其實也不是那麼面目可憎,相反非常有親切意味。朱子誠然強調「天理」對於「人慾」的控制與調整,但主要是指的內在性的調控,不是外在強加。「情」需要節制,並非中國哲學家的專利,古今中外大的哲學家、倫理學家沒有不講導情、節情的,「情」之泛濫總不是一件好事。(例如在當代中國,聲色犬馬、人慾橫流已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不少官員與士人已到了不知羞恥的地步。)

現在我們講可持續性發展,講和諧社會,這都有古代文化資源的基礎。人與生存環境的共生關系,歷來為中國人所重視。《莊子·齊物論》講:「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里表達的是「天、地、人、物、我」整體和諧的智慧:無論是類的人、群體的人還是個體的人,與無限的宇宙,與有形有限的世界,與天地萬物,可以達到契合無間的理想狀態。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張載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正蒙·乾稱》)我們愛自己的親人,進而推己及人,愛周圍的人,愛人類,愛草木鳥獸瓦石,愛自然萬物和人造的萬物。這些愛當然是有差等的。但仁者把自己與天地萬物看成是一種共生的關系。程顥主張天地萬物與己一體,元無分別。《識仁篇》雲:「仁者,渾然與物同體。」又說:「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二程遺書》卷二上)這當然是一種超越的理境,儒家主張通過仁愛之心的推廣,把人的精神提揚到超脫尋常的人與我、物與我之分別的「天人合一」之境。這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共生共存的意識。在古代思想家看來,人與自然萬物,與草木、鳥獸、瓦石、山水,與馴養、栽培之動植物和衣食住行之器物等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天地萬物是不同差異的統一。在這個統一體中,萬物各安其位,各遂其性,各得其所。

孔子是中國文化的偉大代表,是萬世師表,人家聯合國都以孔誕為教師節,為什麼中國反不以孔誕為教師節呢?難道就因為台灣地區以孔誕為教師節,我們就偏不嗎?這很奇怪。中國大陸是中國文化的正宗、正統,唯其如此,更應以孔誕為教師節。這是教師的尊嚴與光榮之所在。

國語、國文、國學的教育是國本,不可動搖。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在批評一種現象,即中國大陸地區的各層次教育中,忽視母語的教育,忽視本土歷史文化ABC的教育,把英語、西方文化教育看得比母語、本土文化的教育更為重要,完全是數典忘祖!現在中國的大眾文化已是美國文化的殖民地,所謂美國大片橫行無忌。反過來看一看法國及歐洲一些國家,他們嚴格限制大眾媒體把英語節目或所謂美國大片肆無忌憚地播放,他們是有限制的。法國知識界不斷批評、指導法國的傳媒與文化界,法國政府也十分自覺地捍衛法蘭西語言的純潔性與法蘭西文化的尊嚴。相反,我們都失職了!我不是反對學習西方,相反,我是積極主張擁抱西方文明的,我當院長時在本院的哲學教學中,為以西文學習西方哲學經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我們開辦的國學試驗班、中西比較哲學國際班,都是開放的,有的課程也用英文上。但我認為,這一定得有一個界限,即中國的教育(從幼兒園到博士生),憲法與法律允許的中國教育,一定以母語與本土文化為主導和主要內容。我們現在講自主創新,講建立自主創新型國家,首先振興的應是中國自己的文化傳統。中國人靠什麼走向世界?中國人的精神文化中當然包含著幾千年來與外來文化的融合,中國文化當然是變動著的文化。但中國之為中國,中國文化之為中國文化,一定有自己內在性的東西,有主導性與主體性的常道。這是不可動搖的。因此,我反對所謂「雙語教學」的提法,甚至有的大學提倡「全英語教學」,那是應當禁止的,是違法的。在大學里,適度有點漢英雙語教學是可以的,但大量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盲目提倡全英語教學,卻值得警惕,如同美國所謂大片在我國電影市場橫行無忌一樣,長此下去,我國會喪失民族文化與教育的主體性,變成美國或西方的文化與教育的殖民地。

閱讀全文

與學國學揚美德作文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