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習俗作文記敘文六年級

習俗作文記敘文六年級

發布時間:2021-02-18 21:45:36

1. 有關民風民俗的文章記敘文600字

每年農歷的
,是中國農歷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農歷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准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里,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
,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准備辭舊迎新。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鍾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
。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說一些祝願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春節習俗——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鍾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高興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裡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
」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鬍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後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於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後,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
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後,查看歷書上所載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
」或「出行」,浙江叫「出尋」,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為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遂。除夕守歲是整夜不睡、
的。是夜,主婦們忙著掛燈結綵,張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紅紅綠綠把房子裝飾得
,為節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氛。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卧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
,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人們的傳統觀念,總是喜歡在過年時,多討些好彩頭,希望一切順利,這其中有許多舊習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掃帚之俗,以為新年使用掃帚將會把運氣掃走,掃去財運,新的一年會難交好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為使此俗流行,還定
為「掃帚生日」。新年也不可罵孩子,說話必須特別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飯碗,大家也絕不罵他,反而說他「歲歲平安」,因「碎」「歲」諧音沖一沖不祥的氣氛。新年裡,大人最怕小孩子說溜了嘴,開年講些不太吉利的話,除了橫關照豎關照,有的地方還用塊紅布或草紙向孩子們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當作屁股,即使說出不吉利的話來,也等於放屁。還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於枕邊,叫做「壓歲果子」。橘子、荔枝諧音「吉利」,以求來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區還有一種習俗,就是偷財神爺像,而且偷到後要把它藏在褲襠里,以取「財神入庫(褲)」這句成語的意思。在這些異想天開的趣俗之中,埋藏著歷代多少勞苦百姓獻媚命運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
」。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習俗——貼窗花

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一一一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春節習俗——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
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鍾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准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

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在市場、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節習俗——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
,有一種凶惡的怪獸,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
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古人把竹竿燃燒後,竹節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
來保平安。

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嘩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

春節習俗——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盛放飛帖之用。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2. 六年級作文 《感動我的 》,記敘文600字 速度!!

感動我的一瞬間
人生是由無數的一瞬間組成的,有令人興奮的一瞬間,有令人激動的一瞬間,有令人傷心的一瞬間。比如:被老師表揚,讀你的名字的一瞬間:沒寫完作業卻打下課鈴的一瞬間。一瞬間,時間雖不長,但令人難忘;一瞬間卻也可以是一個奇跡,讓執迷不悟的流浪人回頭,突然間的一個解決數學難題的靈感。都是在這一瞬間發生的。幾千億個瞬間構成了一部人生電影,裡面有七情六慾、悲歡離合、酸甜苦辣。
有許多瞬間都被我們忽視了,只有一些比較不同尋常的瞬間或許我們還會記得,例如:曇花綻放。我在等待著,等待著那一瞬間生命的輝煌,潔白透麗的花瓣,始終不願綻放,是它在害羞,還是她在「死亡」面前退縮了?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忽然有一道月光斜斜地落在了花瓣上,我屏住呼吸,眼見著那緊合的花瓣一點一點地緩緩地展開,看見裡面微黃的花蕊了它越開越大,彷彿在盡情地向人們展示它的美麗,不一會兒,曇花完全綻放了,它迎著風,迎著月,在訴說著它的無悔……
有這么一件事,某地發生了地震,地震把房屋震塌的那一瞬間,一名老師把二十幾個孩子推走,自己卻被震倒的房屋壓住,那一瞬間,在完全消寂的世界裡,有一道光從他的身上閃出,它的名字叫作師德。血紅色的血灑滿了大地,這一刻把所有的人震驚了、感動了……如今回想起她的笑,她的聲音,她關心每個人的手,心像被針刺痛了一般,可一切都已經太晚了,她就像是曇花,她的生命在短短的一瞬間大放異彩。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當蠶的最後一縷絲吐完它的生命就將結束,但那位老師卻無怨無悔,當蠟燭的最後一滴「淚」流完。它的輝煌從此不再,但那位老師卻無怨無悔……
其實,人生是個大舞台,只要刻苦、認真、努力,每個人都能唱主角,每個人都能在成功的一瞬間證明自己。

3. 中國習俗一篇作文記敘文一千字

一、「四時八節」
「四時八節」,是益陽本地人常說的一句口頭禪。
原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便是「四時」。「八節」呢?並非指二十四個個節氣中的春分、秋分、立春、立夏、夏至、東至、立秋、立冬此八節,而是指流行於民間的八個重大的傳統節日。它們分別是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冬至日(重陽節)、過年(除夕日)。
二、過年、春節習俗
春節,俗稱新年。原本僅指農歷正月一日這一天。現在泛指從農歷十二月(舊稱「臘月」)二十四日過「小年」起至正月十五日鬧完元宵節才告結束。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其特徵有四個方面:一是廣泛流傳於漢、壯、蒙、滿、侗、瑤、白、黎、納西等近二十個民族之間;二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舊時與新時代節慶活動交相輝映;三是風俗古樸,禮儀頻繁,形式多樣化;四是節慶時間長,歲末年初前後共長達二十多天,天天都是春節節慶日,且氣氛熱烈,喜慶祥和,令人陶醉。
這期間有許多禮儀習俗和活動內容,現摘要簡述如下:
1、家家辦年貨
2、戶戶大清掃
3、祭祀灶神爺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又稱「小年節」,或稱「祭灶節」,「新年」)這天,舊有「祭灶神」的習俗。據說,灶神爺(又稱「司命菩薩」)是天皇玉帝派到人間來監督和獎懲人們的善惡之神。家家都有,每年在過小年的晚上,上天堂向玉帝匯報人間的善惡情況。信奉佛教和道教的鄉民為其設祭送行,謂之「祭灶」。4、貼春聯
春聯,是我國最早出現且應用范圍最廣的對聯形式之一。多用來表達人們除舊迎新的喜悅和繼往開來的奮斗精神。每當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在大門兩側貼上一幅春聯(現在凡有門窗處都貼對聯),還有橫披。這樣就給本來熱鬧祥和的節日增添了更加濃郁的喜慶氣氛。
春聯是對聯,門對的一種常見形式。古時有「桃符」、「門貼」之稱。古時候,限於人們的認識水平,因而對自然現象或自然災害無法正確理解。一旦遇到天災人禍時,就總認為是有鬼神在作祟。於是,在臘月里多數人家用兩塊桃木削成一兩寸寬、七八寸長的木條,上面畫著神荼、郁壘二神的形象,掛於門側。這實際上就是將門神與春聯合在一塊了。
5、掛年畫

春節來臨之際,湖鄉人民家家戶戶除了貼春聯之外,還有掛年畫的傳統習俗。其中有一首描述年畫的詩特別有趣:「蘭荷菊梅開滿牆,滿屋似聞花芬芳。引來燕雀檐前鬧,直沖屋裡抖翅膀。」此詩借詠年畫,描繪了春節將到之時,民間普遍掛年畫的新氣象。

6、吃團年飯:
等待外地的親人趕回家中之後,家家戶戶在大年那天中午要張羅一桌特別豐盛的宴席。雞鴨魚肉,山珍海味等十多盆美味佳餚,擺滿大圓桌。白酒、啤酒、飲料款款齊備。全家圍席而座,大吃大喝,謂之「吃團年飯」。
7、守歲、關財門:
大年之日,團年飯一般都吃得慢也吃得多,時間拉得很長。有的人家吃上2~3小時不散席。因此,平常有人責怪別人吃飯慢吞吞時,就比喻說他是「吃年飯」--慢條斯里的,一點也不性急的。吃過年飯,天色漸晚,這時家家戶戶便在堂屋裡或烤火房內堆起丁塊柴燒起大火,把屋內外所有的燈都點亮。七仙湖區農家流行俗語道:「三十的火,十五的燈」。
8、拜年:
拜年是春節期間最普及又極富人情味的傳統禮儀。新年伊始,人們扶老攜幼,出門走訪親戚朋友。
9、耍龍舞獅打花鼓:

10、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日,稱「上元」(古稱「上元節」),又叫「燈節」。
三、三月三
農歷三月初三日是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又稱『修鍥節』)」。傳說,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時以農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魏晉後始定為農歷三月三日。南朝宋范曄在《後漢書·禮儀志》上載:「星月上巳,官民皆潔與東流水上,曰洗滌拔除、去宿垢痰,為大潔。」說的是古代人們在這天要在清水河邊洗滌,目的在於衛生與保健,後來便演變為在水邊飲宴,郊外春遊的節日。宋代吳自牧在《猛梁錄·三月》中載:「賜宴曲江,傾都楔飲、踏青」。現在,我國漢族及許多少數民族地區仍傳承著「三月三」這個傳統節日。
四、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是每年公歷4月5日前後(農歷24個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作為民間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時代。後逐漸與之前1~2日的「寒食節」①融為一體,成為悼念先人、祭祖掃墓和踏青春遊的節日。
五、 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或「天中節」。在農歷五月初五日,它是漢族民間隆重的傳統節日。
六、天貺節
農歷六月初六日,人們簡稱「六月六」,為「天貺節」。始於北宋真宗年間(998-1022)「天貺」即「天賜」之意。真宗以第二次降「天書」至各地之六月六日定為「天貺節」,並於岱廟修築「天貺殿」。
八、乞巧節
「乞巧節」又稱「少女節」、「女節」,或「七夕節」。在農歷七月初七日。源於古代的民間神話傳說--「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最早記載於《詩經·小雅·大東》里。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據說那天是牛郎織女在天河鵲橋相會的日子。且每年只有一次。人們在晴朗的夜晚,牛郎織女兩顆星星才看得真切。因為織女心靈手巧,人間女子都希望能在這一天向織女乞取智巧。節日里,民間有曬物、乞巧等習俗。在這個節日里,古時候的人們還在庭院里搭起綵樓,謂之「乞巧樓」。婦女們擺設香案,陳列瓜果,穿針引線,乞求智巧。
乞巧的方式很多。有的登上綵樓,對著月亮,用五綵線穿九孔針。先穿好的叫「得巧」,後穿好的叫「輸巧」。有的地方在那天中午的太陽下放一碗水,把綉花針放在水面上,根據針在碗底的影子來確定是輸巧還是得巧。還有的地方以此日為「少女節」。年輕的姑娘舉行「慕仙盛會」。江南一帶,在這天解開孩子們脖子上的五色彩絲,甩於屋頂,謂之送健繩。廣州一帶甚重七夕節。家家戶戶陳列瓜果以及各色香花,化妝用品,少女盛裝,於月下祭拜七姐(毛藍七姊妹)。廣西等地的人民在這天儲水,叫做「雙七水」。據說用此水洗浴,可以避邪祛病,達到潔身美容效果。古時台灣、福建等地的人民把農歷七月七日作為「情人節」。
如今,中國人較普遍地將七月七日定為中國的「情人節」。
七仙湖區人民喜歡民間故事傳說,據說牛郎織女在七仙湖邊結舍成親,生兒育女,因此,「牛郎織女」的故事人人講得繪聲繪色。每年到了七月初七的晚上,許多人就會自然地聚集在一起,觀看喜鵲搭橋、牛郎織女相會……
人們一邊納涼一邊講著古老而神奇的愛情故事。習習的晚風帶走了白天的熾熱,神奇的故事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與嚮往。唐代詩人林傑的《乞巧》詩最為有名,請看: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九、中秋節
中秋節又叫「仲秋節」、「團圓節」。是漢民族古老而傳統的節日。在農歷八月十五日。此日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魏晉時期已開始中秋賞月。唐代有登台觀月、泛舟賞月、飲酒對月之風俗。北宋太宗年間(988-1003),始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有祭月、拜月、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如今與春節、端午節一起並稱中國三大傳統佳節。此節在許多少數民族當中也很盛行。
中秋時節,正值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百果成熟之際,又因此時月亮與地球相距最近,故有「一夜明月今宵多,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感慨。因此,「花好月圓」是中秋節的一大特色。該節日的節慶活動以及民俗心理是極為有情致、頗具詩情畫意的。雖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各自習俗有異,但有許多方面大致是相同的。
①拜月賞月:每當明月升起,清輝曬滿大地之時,人們便在露天或桂花樹下擺設桌椅,把圓形的果子(蘋果、葡萄、棗子等)和圓形的食品(月餅、糖果等)端上桌子。全家老小圍在桌邊,默默地仰視著明月,肅然站立片刻,以示祭月拜月。之後,全家人圍桌而坐,共享美味的食品和明月的清輝。文人墨客或雅士大家此時此刻往往會詩興大發,搜索枯腸,吟詩唱對。因故不能回家團聚的夫妻、情侶,身處異鄉,仰望圓潤的明月,勾起對故鄉親人無限思念之情。宋朝大詩人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詩句,無疑是給天下所有不能如期團聚的有情人的最美好的祝福。「人是故鄉親,月是故鄉明」。人們把中秋明月當作團圓的象徵,因此「獨在異鄉為異客」者,總是在中秋佳節之夜,每當看到「床前明月光」時,便會「疑是地上霜」,然後情不自禁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起來。無疑,唐朝詩人李白這首《靜夜思》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自古以來獨處異鄉之人對自己家鄉及親人的無限思念情結,深刻揭示了人們對美滿生活的深情嚮往。
②品嘗月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宋代,流行於元朝。相傳,元朝末年,各地災荒嚴重,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紛紛起來反抗官府。為了秘密聯絡起義平民,泰州張士誠把寫有八月十五日殺敵起義的秘密傳單夾制在月餅裡面,送給平民。起義平民吃到月餅後,就知道了起義的時間、地點,從而一呼百應,舉行了民族大起義並取得了勝利。後來,在八月十五這天就流行互贈月餅,吃月餅的習俗,以示對前人的紀念和對親朋好友的節日祝福。
③送禮拜節:中秋節這天,民間盛行走親訪友,互贈禮品,特別是青年男子要趁中秋節日拜會岳父母大人。禮物不拘輕重,但月餅是不能少的。另外還有糖果、酒類、水果、糕點等。最好是成雙成對,表示吉利。如當代月餅有「七星伴月」,「八仙團圓」,「九龍戲珠」等等。均是雙數,又是名牌,價格也不菲喲。
④中秋集會:每年中秋佳節,現代人們會聚集在城市的廣場,或公共綠地,舉行大型的集會。內容有文藝表演、武術競賽、篝火晚會、情侶化妝舞會、集體婚慶大會等。還有的地方在山地湖邊宿營,海濱舉行自助式燒烤集會,露天夜食集市和服飾貿易集市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人目不暇接。場面盛大而熱鬧非凡。有的地方節日集會自娛自樂,通宵達旦,樂此不疲。

十、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日是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茱萸節」。《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為「重九」。兩陽相重為「重陽」。「重陽」一詞最早見於戰國時屈原的《楚辭遠游》之中。「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可見重陽節在戰國時代已形成風俗。到漢代重陽節在民間流行。起初,重陽節俗的主題內容只是「登高避難」而已。在代代傳承過程中,其內容不斷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農歷九月九,正是天高雲淡,秋高氣爽的美好季節。人們喜歡在這些日子裡扶老攜幼,登高望遠,觀賞無邊的秋景。放風箏、賞菊花、吃重陽糕、飲酒對歌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正是對秋天美好景色的描繪。重陽節這天,有的地方舉辦廟會,趕集等活動。有的學校組織學生進行登山秋遊活動。有的單位還組織職工或退休老人進行爬山、登高比賽等活動。
根據東方健身長壽中心的建議,1986年,國家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這天,各單位開展敬老活動,並發動全社會為老年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想、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尊老敬老已成為重陽佳節活動的一項重要新內容。

十一、臘八節
農歷十二月(古稱臘月)初八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在漢代,以冬至後第三個戊日為「臘日」,南北朝時改為十二月初八日,謂之「臘八節」。人們在這天進行祭祀活動,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粥的做法:紅小豆、胡桃、松子、柿、粟、黃米、糯米、小米、菱角米、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及白糖、紅糖等。
臘八節這天也是佛教節日--「成道節」。相傳,釋迦牟尼在比哈爾邦的尼連河附近遭難被牧女所救,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此後,佛門弟子便於臘八節舉行誦經活動。並用乾果、雜糧煮成「臘八粥」。後來民間爭相仿效,合家聚食,還饋送親友鄰里。今北方絕大部分地區和江南部分地區,特別是洞庭湖南部地區人民仍保留著過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雖然原料上有些變化,但營養健身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現在我們吃的「八寶粥」、「八寶飯」,就是源於我國古代的「臘八粥」。不過,如今物質豐富了,原材料一年四季都有賣。「臘八粥」--八寶粥(或八寶飯)不一定非要等到臘月初八才得有吃。可以說,只要你願意做,一年四季都可以吃。有的地方在舉辦婚宴,特別是生了孩子辦喜酒時,常常供食八寶飯或八寶粥之類。它有三層意思:首先源於民俗中的宗教信仰--佛教,人們認為能辟煞祛邪,保佑平安;二是可增加食品花樣,讓客人享受多種口味的食物;三是可增添節日喜事氣氛,顯示主人的殷勤好客,因此人們樂此不疲,一家比一家做得好看又好吃。

4. 4篇作文,記敘文,6年級的,3篇(15分最高

1,短暫的小學時光

一個學期又過去了,還有半年離開母校真不捨得。離開這些好夥伴,會有感到心痛,畢竟相處了五年(我是二年級轉來的),在這幾年裡,我們經歷過許多事情:轉來了新同學,讓班上又多了一個家庭成員;當然,我們班也有同學轉走,但他們的音容面貌卻永遠的印在我們的腦海里;大家一起參加運動會,為班級爭光,拉拉隊員為比賽的同學吶喊助威,運動員們聽了更有勁了;同學們一起齊心協力辦好一年一度的元旦聯歡會;全班有四十人去參加軍事夏令營,大家住在集體宿舍里,晚上趁巡查的老師不在,就開心地說著悄悄話,在離開教官的時候,都哭得稀里嘩啦,因為我們很重感情。在去爬狼牙山時,同學們互相幫助,誰爬不動了,就拉他一把,因為我們懂得幫助自己的「親人」(難道相處這么久還不算親人嗎?)。這些事足以讓我們捨不得分離。但不管多久,我們終究會分開,不是嗎?就讓我們在剩下不多的快樂時光里,好好珍惜彼此,好在分開時不會有太多的遺憾。在這里,我希望大家在剩下的時光里和自己的朋友,同學過得開心,哪怕在分開時也可以笑著說:再見,朋友,相信我們過不了多久還會相聚的!就讓我們等待著那天的到來吧!我的好兄弟,好姐妹!

2,傾聽父愛的音韻

生活處處有真情,真情是一輪暖陽,溫暖你那顆潮濕的的心。本該悠閑地星期六隨雖期而至,但我絲毫沒有覺得輕松,因為已經步入六年級的我,照例要上課。
下了課,老天偏在這時「落井下石」,竟然下起了大雨,這讓我倍感煩悶。我緩慢地走下樓梯,站在門口,我想,我應該如何回家?這時,在白茫茫的雨中,我看見了一個藍色的身影向我走來,那人手裡拿著一把傘,並且,夾著一套雨衣,那人走近之後,我才看清了,原來那是爸爸!那高高捲起的褲腿被雨水打濕了,緊緊地貼在腿上。爸爸邊遞給我雨衣,邊對我說:「快穿上雨衣吧!」「爸爸你本來可以等雨停了再來的!你看,你都被雨淋濕了,會感冒的。「孩子,我是怕你感冒啊!」聽了爸爸的話,我滿心歡喜地感受著父愛,天空中的雨點也有節奏地打在雨衣上,像是爸爸心音的和弦。
我忽然覺得爸爸的動作雖然平常,但卻是感人至深的。那是用愛組成的樂章,我們應該用心去傾聽!我愛我的爸爸!

3,這就是幸福
世事的變遷日新月異,唯有幸福不變,它總是追求著朴實無華,它的真正定義就是:簡單。
有人說,幸福是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能夠美美地飽餐一頓;有人說,幸福是在完成了作業後,躺在家裡的沙發上靜靜地看一部電影;還有人說,幸福是在做錯事後,得到家人的安慰……其實幸福並不用那樣轟轟烈烈,如果你問我,我的幸福是什麼,我可以告訴你,我的幸福就寫在這張紙上。
由於我和外婆親吧,我自小就在外婆的呵護下長大,外婆的生活很簡朴,但在朴實中充滿著濃郁的幸福氣息。
外婆是個可憐人,在媽媽八歲,舅舅四歲的時候,外公就遠離人間,外婆一個人便挑起了家庭重擔,每天起早貪黑,總有忙完的事。漸漸地,媽媽和舅舅長大了,婆婆總算可以省心了。
沒過多久,我悄悄降臨,婆婆得知消息,倔脾氣的她,怎麼說都要帶我,就這樣,我和婆婆生活在一起。
小時候的記憶模糊不清,但總有一個細節是念念不忘的。那時我四歲,每天婆婆總會握著我的小手寫字,她的手指略粗,指頭根有一層又黃又硬的繭皮,指甲蓋又厚又堅硬,剪都剪不動。大概是因為常年做農活形成的吧。
「琳琳,」婆婆微笑著,那布滿皺紋的臉像一朵盛開的老菊花,眼中閃著我從未見過的神采,「我們今天寫什麼字呀?」
我想了想:自己的名字一定要會寫。便高高舉起筆,「我,我要寫我的名字!」
「好。」婆婆握著我的小手,輕輕放在桌上,那雙手顯然不如以往那麼靈活,但我能感覺到心裡暖暖的,流淌在我血液中,和婆婆的愛烙印在我的腦海里。
這一刻,好靜好靜,就連一根銀針輕輕落地,也能聽得清清楚楚。我回頭望著婆婆,她滿頭花白,黃褐色的臉皮上一雙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幾乎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掰開,婆婆人老了,眼睛不好用了,但她還是專注地寫下了我的名字,看到這工工整整的字,回憶起和婆婆生活的日子,是她讓我拿起筆學寫第一個字,是她第一個讓我懂的人世間的幸福,我緊緊地抱著婆婆,輕輕地在她耳邊說:「謝謝!」
已過多年了,每當我看到大人教小孩寫字,就看到了幸福。
幸福不用是什麼刻骨銘心轟轟烈烈,只是平淡如白開水般的生活中一絲清淺的漣漪,雖微小卻能漾到心底;只是如同虛無的空氣中的氧,雖透明卻能烙在生命里;只是如同被樹葉剪得七零八落的陽光,雖細碎卻能溫暖人生的冬季。
我相信,幸福的真諦就是簡單。

4,與友情同行
窗外,天已經亮了,陽光灑在屋裡,秋風輕輕吹過,陽光微微搖動,梧桐樹正無聲無息地落著葉子。
記憶的思緒似小船緩緩劃過湖面,水面漾起一道道波紋……
那是一個秋色漸濃的日子裡,我慢慢走向教室,看到同學並不多大家都在早讀,於是我加快腳步走向座位,放下書包,拿起語文書,隨著朗讀聲我們走進課堂。
窗外一陣陣冰冷的秋風總讓人感到一絲絲寒意,校園的銀杏樹暗黃,彷彿是要將秋的黃全部用盡似的,教室雖然被秋擁抱著,但卻好似春天,整個屋子充滿溫馨和暖和。
「叮叮叮……」時間好似流星,一飛而過,不一會兒教室里就只剩下我和小芳了。我收拾好書包,准備起身回家,小芳正拿著一個粉色禮盒向和我走來,「陳琳等一下。」小芳加快速度跑向我,將東西伸向我,手微微顫動,「送給你。』
「我?」
「恩,」小芳點了點頭,「你要轉學了,把這件禮物留作紀念吧。」
我伸出雙手,慢慢伸向禮盒,喉嚨好像堵住了,我接過禮物,禮物拿在手裡好沉,我沒有說話,她看著我,我們尷尬的站在哪兒,外面雨無聲無息地下,秋天的雨很小,很細,像牛毛針尖般,溫柔地落了下來。「下雨了,」我往外看,為了化解尷尬,「我該回家了,不然就走不了了。」
我抓起書包,跑出了學校,不知小芳走沒。
雨停了,我獨自走在漆黑的夜中,路旁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伸展著,手好沉,口袋裡大概裝滿了友情吧,可是在和她的學習生活中,我卻沒有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友情。
太陽又帶來了新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樣來到教室,教室里沒有她的身影,她病了,我沒來得及和她告別。
秋意漸濃時,友情更顯珍貴;秋意漸濃時,真情有恆;秋意漸濃時,我能與友情同行。

5. 六年級作文(寫一篇寫人記敘文)450字

我的表弟

我的小表弟今年十歲了,比我小一歲,他長的很瘦小,但眼睛特別的大,一笑起來有兩個酒窩,很帥氣。他很聰明,也很淘氣,我覺得他最大的特點還是有一顆爭強好勝的心。

弟弟對學習很重視,他的學習一直保持在全班前三名,老師們都很喜歡他。他平時上課都認真聽講,一放學也都先寫完作業再玩。其實弟弟也挺貪玩的,他特別喜歡玩電腦游戲,是個游戲高手,有些游戲我都是跟著他學的。他平時都是寫完作業就開始玩電腦,而我也就周末能玩會,我就納悶了:我的學習怎麼就不如他呢?

聽舅媽說,有一次弟弟考試的成績很不理想,竟然沒有進前三名,他心裡很難過,一進家就進他房間大哭起來,舅媽以為他與別人打架或出什麼事了,問了半天他才說是因為自己考試的不好。舅媽一看卷子說這次的考試題有點偏難,一次沒考好也沒什麼。可弟弟卻不這么認為,他把卷子拿出來讓舅媽給他講錯題,然後把錯題都認真的抄到一個本子上,分析錯的原因,並下決心說下次考試一定要考好,當天他還處罰自己沒玩電腦。媽媽說這一點我與弟弟是截然不同,我是考試不好也不好好的找原因,總是找各種理由,錯過的題有時還能再錯。

每次弟弟都報輔導班:作文、英語和奧數,這幾個班都連報了三年了。本來舅媽想著只給他報英語班就行了,可弟弟卻不同意,非要連續報。我就不行,總是覺得想著周末好好的玩,不想報輔導班。

弟弟雖說比我小,可是他身上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怎麼樣,大家喜歡我這個爭強好勝的小表弟吧?

6. 六年級作文《感動我的》,記敘文600字速度!!

感動我的一瞬間
人生是由無數的一瞬間組成的,有令人興奮的一瞬間,有令人激動的一瞬間,有令人傷心的一瞬間。比如:被老師表揚,讀你的名字的一瞬間:沒寫完作業卻打下課鈴的一瞬間。一瞬間,時間雖不長,但令人難忘;一瞬間卻也可以是一個奇跡,讓執迷不悟的流浪人回頭,突然間的一個解決數學難題的靈感。都是在這一瞬間發生的。幾千億個瞬間構成了一部人生電影,裡面有七情六慾、悲歡離合、酸甜苦辣。
有許多瞬間都被我們忽視了,只有一些比較不同尋常的瞬間或許我們還會記得,例如:曇花綻放。我在等待著,等待著那一瞬間生命的輝煌,潔白透麗的花瓣,始終不願綻放,是它在害羞,還是她在「死亡」面前退縮了?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忽然有一道月光斜斜地落在了花瓣上,我屏住呼吸,眼見著那緊合的花瓣一點一點地緩緩地展開,看見裡面微黃的花蕊了它越開越大,彷彿在盡情地向人們展示它的美麗,不一會兒,曇花完全綻放了,它迎著風,迎著月,在訴說著它的無悔……
有這么一件事,某地發生了地震,地震把房屋震塌的那一瞬間,一名老師把二十幾個孩子推走,自己卻被震倒的房屋壓住,那一瞬間,在完全消寂的世界裡,有一道光從他的身上閃出,它的名字叫作師德。血紅色的血灑滿了大地,這一刻把所有的人震驚了、感動了……如今回想起她的笑,她的聲音,她關心每個人的手,心像被針刺痛了一般,可一切都已經太晚了,她就像是曇花,她的生命在短短的一瞬間大放異彩。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當蠶的最後一縷絲吐完它的生命就將結束,但那位老師卻無怨無悔,當蠟燭的最後一滴「淚」流完。它的輝煌從此不再,但那位老師卻無怨無悔……
其實,人生是個大舞台,只要刻苦、認真、努力,每個人都能唱主角,每個人都能在成功的一瞬間證明自己。

7. 急!描寫畢節風俗600字記敘文作文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寫的就是畢節的,參考一下吧:

名字的故事

作者:嚎叫的蒼蠅(www.1970s.net/club)

從前住在小縣城畢節,不大,雞犬之聲相聞大致就這樣,街坊們抬頭不見低頭見,不說熟悉基本都還面善。有時候誰誰發一聲喊「小xx」回應甚眾,讓人不禁莞爾。這起名字,似乎大家都心有靈犀著呢。

最常見的是名前加個小,比如x波,就叫小波波,x衛東便是小衛東,以此類推。或者索性復讀名字,比如玲玲,麗麗之類。父母平時也這么叫,一旦哪天聽到加上姓氏叫成全名,這小xx便得當心----準是什麼勾當東窗事發,免不了一頓皮肉之苦。

還有一種就是依照排行起名字,但還是有些區分,大孩子前綴必是「老」即老大,第二個以後便有老有小,老二可以小二也行,最後一個孩子除了可叫排行之外還有種稱謂---老幺。這種叫法在一個小院(我們那地方叫做龍門頭)里可以,放到外面就有一呼百應之虞,因此一般會在前面加上姓氏,比如陳老大吳老三。說來也奇怪,除了幺兒,只有老三會還有另一種稱呼:三兒,或許是畢節兒話音不普及,二兒四兒不好念吧。

第三種屬於外號性質,規律不好掌握,不過總會有些來歷和掌故,比如二狗便是排行老二的(當然不是狗啊),鼻涕蟲,我不說大家也知道,揪揪往往是那種扎個沖天小辮的女孩,雷蛋就肯定長得很壯,虎頭虎腦的那類,小疙瘩---顧名思義就是個頭比較袖珍的品種了。

上了中學以後名字和稱謂也有了講究,如果相互之間直呼其名,那就表明不是一個圈子的兄弟,不過無論你是不是雷蛋,相對社會上響當當的大哥而言,都不足以讓我們報以羨慕的眼光。那時候街上涌現出一批風雲一時的人物,我們稱之為「宰口」(當然如果是虛張聲勢的就變成了土宰口),那大多是些用拳頭和牛角刀闖出的名頭,印象比較深的有禍包包、黃六幺等等,盡管他們大多未得善終,但是在當時他們的確讓我們這些躁動的心臟浮想聯翩血脈賁張。

同學之間起外號十分常見,一般是以姓名諧音或者體貌特徵作為依據,姓朱的叫做豬八戒,姓汪的免不了與狗聯系在一起,戴眼鏡的叫二筒。外婆的鄉下朋友因為對知識的渴求給自己的雙胞胎孩子起名科學和文化,我們時常議論,說科學比文化層次高深,當哥哥的一定比弟弟有出息,誰料到最後文化考上了大學而科學竟然落榜回家,我等郁悶了好一陣,這是後話,不提。

有時候外號也會帶給人一些錯覺,比如前面提到的小疙瘩,個子小小的,打架卻不含糊,剛進初中他和我同班,有個外號牛墩的跟他干過一次,被他在低位用左勾拳連續攻擊打無法近身,弄得鼻青臉腫,從此對疙瘩俯首帖耳再不敢造次。班上有個李曉松因為微胖被稱作李小豬,常常因為泳姿不雅經常被嘲笑,學習卻是一個天生的種子選手,後來一路狂奔到了美國田納西,我們老師說:這功名,大了!

對了,給老師起外號也是必修課外作業,班主任老方右手殘疾只剩三個手指,敲人腦袋卻不含糊,生疼,班上人稱三指禪,我一直對他抱有與一燈大師的六脈神劍或者一二指禪同樣的敬畏;歷史老師姓竇,流行於民間的叫法是小豆,他肯定也有耳聞,不過聽了也不生氣;化學老師是女的,叫xx莎,班上的男生私底下都叫她莎莎,滿親熱的。好些呢,記不住了。

附近縣城大方口音比較奇特,紅黃不分,再加上當時流行粵語歌,眼睛叫做俺zen,於是班長x艷紅被稱做了x暗黃----粵語和大方話的嫁接品種。關系好的幾個互相之間都有特許的稱謂,x福龍因為和富農諧音當然被我們打入更底層,叫做地主,哪怕他現在是派出所所長還這么叫。楊x因為是個長得乖巧的女孩便成了洋娃兒,當然得是她的女友才行,我們如果叫她洋娃兒,難脫非分之想的干係……

如此種種

事隔多年了,每次回家都因為時間安排緊張不能和他們搞大型聚會。上次回去看了發小,見面時他說:三,你回來了,那會兒我百感交集:二毛,你還好嗎?

8. 傳統節日作文 記敘文6年級下冊

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每家每戶盼望已久團圓的日子,每到這個節日,不管遊子身在何處,都會不遠萬里趕回家過年。這不,我們一家人也趕回安徽老家陪爺爺、奶奶過新年。
我們老家過年時可熱鬧了,家家戶戶飽餃子,掛紅燈籠,貼對聯,做各種各樣好吃的,有時還會有大戲看。在鄉下過年是可以放煙花的,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節目。
今年三十吃完了年夜飯,大人們就開始張羅著要放煙花了,我聽了自然高興得不得了。我就和鄰居家的幾個小朋友開始私下謀劃,我們「私藏」了一個打火機、一根蠟燭,免得到時候沒有火用。一切准備妥當,就開始放了。有用手拿著放的,有放在地上放的,還有掛在繩子上放的。這些煙花我都叫不出名字,它們在四周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引得圍觀的人不時發出一陣陣贊嘆聲,我們小孩則在旁邊放焰火棒,玩得不亦樂乎。這會兒爸爸可忙壞了,一會點火放煙花,一會還要照看我們,不時地叮囑我們說要注意安全。
瞧,夜空多美呀!焰火在四周飛起,舞蹈,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不時還能看到別人家放的焰火。此時,大家的笑聲也出奇的悅耳。
過完年就預示著我們已經迎來了嶄新的一年——小樹又將發芽,鮮花又將開放。我相信所有的事物在新的一年裡會像煙花一樣綻放出屬於它們各自的光彩……

9. 六年級下 語文第二單元作文 天津的民風民俗

除夕和初一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但在我眼裡,外婆那裡的除夕和初一是最別具風格的了。外婆家在威遠縣的一個村子裡,我很少在那裡過年,但每逢到那,外婆都會給我講當地必不可少的過年習俗。
臘月的最後一天便是除夕。通常在除夕前一天的晚上,人們都睡得較早,睡的也更香甜。想著明日的團圓飯、晚上的春節聯歡晚會,人們多少有點興奮,卻早早的睡了。外婆告訴我他們村的人愛睡覺,怕明天熬不到十二點所以早睡了。
早上起來,人們顯得都特別有精神。洗臉漱口後,便開始准備早飯。這天,早餐是固定的,必須是湯圓。這湯圓也必須是自家做的,如果是超市裡的速凍湯圓,就沒有美好的寓意在裡面了。
吃完早飯,大家就向集市進軍了村裡的人,三個一對、五個一夥的逛街。小孩子們也顧不上走長途腳的疼痛,一個勁的挑各式各樣的煙花爆竹,還不停高興的叫著:「耶、耶!今天可以放鞭炮了。」大人們則購買一些必備的年貨:新衣服、門聯。腰包里的錢掏了又掏。老人們也牽著孩子,從容的挑毛衣。直到正午,才會回家吃飯。
這午飯也特有講究,可以說是輪流午飯。其實臘月二十六就開始了,要到正月初六才會結束。今天該四舅舅家,明天是三外公家。村子裡的每家都會輪到,誰也不吃虧。菜品各有不同,可以稱得上是美味佳餚,除了大魚大肉、雞肉鴨肉,還有幾個特色菜:香腸、臘肉、燒白。這幾個菜也是家家都有的。
到晚上,就各回各家吃團圓飯了。一家人開開心心、和和睦睦做在電視機前,一邊吃團圓飯,一邊收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談一年的快樂之事。十二點是辭舊迎新的時刻。農村不及城市有絢麗多彩的煙花,但卻有「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如雷貫耳、震耳欲聾。我想:「年獸」一定被嚇得早就逃之夭夭了吧。
人們守歲過十二點之後,便進入新年的第一個夢鄉了。
外婆那裡,有一個特別的說法:初一做什麼,新年的每一天都會做什麼。所以這天,人們穿新的、吃好的、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熬夜、不幹苦活、不能哭。可以看出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也讓我愛哭的妹妹受了不少苦。她不小心摔了一跤,想大聲哭出來,卻不得不用盡全力憋住,使眼淚不要流出來,還得忍住痛。不能用哭來發泄,這不是痛上加痛嗎?除此之外,那裡的人還得燒香拜佛。由於這個村子就在兩拇山腳下,所以全村人都絡繹不絕來到兩拇山寺院里燒香,虔誠的拜佛,希望全家能在新的一年裡幸福安康。
轉眼間,就是初六之後了,春節的韻味漸漸淡了,人們的生活也恢復了平常。孩子上學,大人上班,退休的人再家種地,一派和諧。
四川 楊航 六年級
望採納。

10. 廈門風俗作文記敘文

早就聽說廈門是個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的城市,又被人們譽為「海上花園」,這個假期,我們便來到了廈門。
廈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由廈門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九龍江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里。
其中,最美的,非鼓浪嶼莫屬。鼓浪嶼面積1.91平方公里,島上常住人口只有兩萬人。島上除了電動警車、救護車外,沒有其他機動車。人們都是靠人力板車作為運輸工具。
9月30日上午,我們坐輪渡來到了與廈門隔海相望的鼓浪嶼。
一下船,我便看到了以歐洲古典建築風格建成的優雅別致的紅白兩色小洋房,每一座小洋房內都有一座一年四季百花盛開、花團錦簇的小花園,這些五顏六色的花朵襯托著紅色的牆,形成了一副連綿不斷的畫卷。再加上房前屋後那掛滿棕色氣根的巨大榕樹,給人一副歲月滄桑的感覺。
縱橫交錯的步行街上繁華昌盛,人頭攢動,馬路兩旁的底層住宅都改造成了商店,每家商店的裝修風格別具特色,別出心裁。
另外,鼓浪嶼上還有13個領事館,有日本、德國、美國、英國等。廈門就是一個「公共租界」的城市。在當年廈門被佔領時,步行街上可不像如今這樣繁華昌盛,當時的步行街可謂是蕭條。
鼓浪嶼上最有名的,非港仔後浴場莫屬。那柔軟的沙灘呈淡**,就像紅糖一般。站在沙灘上,朝遠處望去,是一望無際的蔚藍色大海。大海微波盪漾,可以看見海底那**的細沙。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偶爾有幾只展翅高飛的海鷗。
披著圍巾,在微風的拂動下,在那海水和沙灘交界的地方跑上幾步,再加上撲上沙灘的海水,好飄逸!
靜下心來,聆聽海的聲音,也是別有一番風趣。

閱讀全文

與習俗作文記敘文六年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