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作文中加詩句有什麼用
那要看你具體怎麼用。一般是用作表明文章中心或提示文章內容。或者專可以根據詩句的類型,借其達到屬寫景或抒情的目的。詩歌也可以用來作題記。 一般在寫作中加入恰當的詩句有利於提高閱卷老師的評分,為文章增加亮點。
❷ 關於推敲的詩句有哪些
1《念奴嬌(再和)》
宋代:張孝祥
綉衣使者,度郢中絕唱,《陽春白雪》。人物應須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粉省香濃,宮床錦重,更把絲絇結。臣心如水,不教炙手成熱。
還記嶺海相從,長松千丈,映我秋竿節。忍凍推敲清興滿,風里烏巾獵獵。只要東歸,歸心入夢,夢泛寒江月。不因蒓鱸,白頭親望真切。
2《木蘭花慢(次韻孫霽窗賦牡丹)》
宋代:張榘
漸稠紅飛盡,早穠綠、遍林梢。正池館輕寒,楊花飄絮,草色縈袍。天香夜浮院宇,看亭亭、雨檻漬春膏。趁取芳時勝賞,莫將年少輕拋。
鞭鞘。驅放馬蹄高。世事一秋毫。便飛書倥傯,運籌閑暇,何害推敲。花前效顰著句,悄干鏌、側畔奏鉛刀。何日重攜樽酒,浮甌細剪香苞。
3《浣溪沙(再用韻)》
宋代:吳潛
海棠已綻牡丹芽,猶有東君向上花。不須惆悵怨春華。
裝綴園林新景物,推敲風月舊情懷。也饒浪蕊與浮葩。
4《風入松(為山村賦)》
宋代:張炎
晴嵐暖翠護煙霞。喬木晉人家。幽居只恐歸圖畫,喚樵青、多種桑麻。門掩推敲古意,泉分冷淡生涯。
無邊風月樂年華。留客可茶瓜。任他車馬雖嫌僻,笑喧喧、流水寒鴉。小隱正宜深靜,休栽湖上梅花。
5《周公謹硯(四首選二)》
清代:黃宗羲
弁陽片石出塘棲,餘墨猶然積水湄。
一半已書亡宋事,更留一半寫今時。
剩水殘山字句饒,剡源仁近共推敲。
硯中斑駁遺民淚,井底千年恨未銷。
❸ 文章結尾用詩句用兩個詩人詩句有什麼好處
一、文章中引用詩句,分為引用詩句作文題、在文中引用詩句、在文末引用詩句三種情況,作用分別為:
1、引用詩句作文題,可以起到鮮明、醒目的作用。
2、在文中引用詩句,可以起到使文章錦上添花、增色的作用。
3、在文末引用詩句,既可以總結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題,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
二、詳解:
1、引用詩句作文題,鮮明、醒目。如《春蠶到死絲方盡》一文引用李商隱《無題》中詩句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釋義: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作文題,既切合說明的內容,又有助於引起人們閱讀的興趣,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
2、在文中引用詩句,可使文章錦上添花,增色不少。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詩》中歌詠祖國風物的詩句,為我們展現了春夏秋冬的風光:寫春光的有「萬紫千紅總是春」(釋義: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寫夏景的有「綠樹陰濃夏日長」(釋義:綠樹蔥郁濃陰夏日漫長),寫秋色的有「青女素峨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釋義: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爭艷斗俏,在寒月冷霜中爭艷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潔的美好姿容)。
寫冬日的有「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釋義: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這些詩句如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似一幕幕特寫的鏡頭,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在文末引用詩句,一箭雙雕,既可以總結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題。如《驛路梨花》在結尾處引用陸游《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中的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釋義:一路春風處處梨花盛開),是畫龍點睛之筆,結構上照應題目,內容上深化主題,象徵雷鋒精神在神州大地處處弘揚。
(3)寫作文時推敲詩句有什麼好處擴展閱讀:
引用是一種常用的藝術方法。巧妙地運用引用,能使說明文更顯生動,能使議論文更見雄辯,能使散文更具文采、魅力。
❹ 寫作文時,有沒有推敲過
《劉公嘉話抄》一書記載著:賈島初襲次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一天騎在驢背上吟得詩句道:「深夜萬簌寂靜,鳥兒棲息在池塘邊的樹枝上,僧人晚歸在月光下敲響寺院的門。」開始想要用「推」字,後來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詞句,一直未能確定用哪個字更精美傳神,於是在驢背上吟詠誦讀,還不停地伸手比劃「推」、「敲」的姿勢。這時,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韓愈正路過此地,賈島不知不覺沖撞到儀衛隊的第三部分。隨從人員將賈島推擁著帶到京兆尹韓愈面前,賈島一一解釋說出自己吟得的詩句。韓愈停馬佇立很久,對賈島說道:「還是用『敲』字更好啊。」於是與賈島並排騎馬而行回到官府。很長時間二人不舍離開,討論詩歌寫作,雖為大官,韓愈卻與賈島這個平民詩人結為好友。
《劉公嘉話》雲:島初赴舉京師,一日驢上得句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著「推」字,又欲著「敲」字,練之未定,遂於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島不覺沖至第三節。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雲雲。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遂與並轡而歸。留連論詩,與為布衣之交。
❺ 人們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而經過斟酌過的文字往往就能成為一首詩或一篇文章的__
人們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而經過斟酌過的文字往往就能成為一首詩或一篇文章的「點睛」之筆。如:宋朝詩人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一個「綠」字。
❻ 修改、推敲文章,對寫作有什麼好處
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 是改出來的
❼ 文言文<<推敲>>對我們什麼的寫作有何啟示
推敲「話題」
話題作文,總要提供給考生一個話題,我們首先要吃准這一「話題」的含義。一般說來,「話題」中總會出現一兩個對理解題意有重要影響的字詞,把握住這些關鍵字詞,也就掌握了准確理解題意的鑰匙;反之,就會造成審題上的失誤。
如1999年高考試題,要求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這個話題中的「移植」、「記憶」等詞語是需要我們認真琢磨的。在當年的高考中,就有不少考生將「移植」與「恢復」混為一談,將「記憶」與「身份」「地位」「品格」「相貌」等瞎牽扯起來。2001年高考題,有不少考生對「誠信」一詞理解出現了偏差。有的把「誠」理解為「誠懇」,把「信」理解為「自信」、「信仰」,這就搞錯了。「誠信」一詞只能理解為「誠實守信」。另一些考生把「誠信」理解為「忠誠」、「信任」,雖未出大錯,但也只能視為勉強切合題意。2002年高考作文題「心靈的選擇」,是一個偏正短語,定語「心靈」縮小了「選擇」的外延,豐富深化了「選擇」的內涵,「心靈」的內涵是指內心、精神、思想等,故「心靈的選擇」實際上是指「內心、精神、思想上的選擇」,排除了物質上的選擇,同時要寫出人物內心靈魂的大碰撞。2003年高考作文話題「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明明是關系型的題目,但是就有相當多的考生在寫作時,撂下「對事物的認知」,僅緊揪著「感情親疏」,大談特談什麼「與鄰為善」「好心得好報」。2004年高考全國卷(山東等地用)話題「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全國卷(吉林等地用)話題「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全國卷(廣西等地用)話題「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全國卷(寧夏等地用)話題「看到自己與看到別人」、浙江卷話題「人文素養與發展」、重慶卷話題「自我認識與他人期望」、廣東卷話題「語言與溝通」、江蘇卷話題「水的靈動,山的沉穩」等,也是關系型的作文,如果不明白這一點,也會顧此失彼,造成審題上的失誤。
四、推敲「注意」
在引出話題之後,都有一個「注意」(有時寫作「要求」),對寫作作一些限制,諸如寫作范圍、角度、文體、篇幅等,這些內容我們自然不能忽視。
如1998年的試題要求考生「舉出自己心理承受方面的實例」,那麼你就一定要聯系自己來寫。又如2000年高考的試題,「注意」中說:這個話題的范圍是很寬泛的,只要與學者的這道題引發的思想感受有關都符合要求。如果你僅僅抱住「四個圖形」不放,或者以圖形類比不同性格的人,或者以圖形類比國家與民族,甚或只是對原來材料進行簡單地擴寫,都是不切合題意的。江蘇省有一考生的作文《圖形人生》,就是由四個圖形聯想到四類人,說什麼圓形代表「滑頭滑腦」之人,三角形「代表削尖了腦袋鑽的人」,半圓形「代表那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一生踏實做人的人」,第四種圖形「代表了那種令人捉摸不透的人」,不但聯想本身較牽強,而且其內容「與學者的這道題引發的思想感受有關」相背離,嚴重跑題,難怪該文判為不及格。近幾年在寫作字數上都有「不得少於800字」的要求,那麼寫作時就不能少於800字,低於800字就要扣分。「不得抄襲」,則是要求考生寫作時引述材料要特別小心,不可去「穿靴戴帽」進行套作,更不可完整地搬用別人的文章。
總之,話題作文雖然淡化了審題,降低了審題的難度,但不是不要審題。我們寫作時,一定要綳緊心弦,認真揣摩題意,千萬不能馬馬虎虎,掉以輕心。
編輯短評:本文「四推敲」是從四個方面展開論述,視野開闊,開合得當。文章的價值不只是文章學、寫作學的,更重要的是對高考作文教學的啟示,可以學後即用。(劉真福)
❽ 王安石用「綠」和賈島用「推敲」的故事都說明了古人在寫文章時錘煉字詞的認真,你還知道類似的故事嗎
1、白居易寫的詩通俗易懂,連不識字的老婆婆都能聽得懂。有一天,白居易把自己寫好一的一首詩讀給他的鄰居老婆婆聽,老婆婆先是沒聽懂,白居易回去對詩進行了認真的修改,改好之後又去讀給她聽,可老婆婆還是沒能聽懂,白居易又回去反復地改,直到老婆婆聽懂了,他才滿意。
2、相傳"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國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在寫"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一個"綠"字反復推敲,反復修改,先後從「到」、「吹」、"過"、"來"、"駐"……一直改到"綠"字方滿意為止,於是才有了這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
3、我國文學巨匠魯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改動地方卻達160多處。
4、據記載,俄羅斯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巨著《戰爭與和平》改過七遍,《安娜·卡列尼娜》寫了五年,僅開頭部分就修改了20次。海明威修改《永別了,武器》的結尾,就是最後一頁,改寫了39次才算滿意。
5、《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6左思嘔心瀝血,10年寫成《三都賦》,使洛陽為之紙貴。
7.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作過多次修改,涉及內容變動達上千處,包括典故、比喻的運用、結構的調整、部分描寫的刪除、外語原文及音譯等等。正是有了對《圍城》的精心琢磨,才使得這部作品總體上日趨精緻,最終導致了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學經典的誕生。
8、抗美援朝戰爭中,部隊作家魏巍隨志願軍戰士來到朝鮮。在朝鮮戰場上,他每天都被志願軍戰士的英雄事跡感動著。於是,他寫了一篇文章來歌頌志願軍戰土。在初稿中,他選用了二十多個感人事跡,後來,他對初稿進行了反復修改,刪去了許多內容,最後只選取了三個事例,分別從革命英雄主義、愛國主義、國際主義三個方面歌頌志願軍戰士。文章改短了,卻更加精煉,更加感人,這就是有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魏巍最初選取的二十多個事例,當然都很感人;但由於事例太多,讀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復修改,修改的結果,長的變短,卻更加精煉,更加感人。這正說明了「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道理。
9 唐代僧齊已《早梅》一詩中有這樣一句「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認為數枝不能算早,改為「一枝」才是「早梅」,所以被稱為「一字師」。
❾ 古人寫詩、作文時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有什麼
比如「春風又綠江南岸」那個《泊船瓜洲》里的「綠」據南宋洪邁(《容齋隨筆》續筆卷八)記載,王安石先後用了「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字,最後才選定這個「綠」字。
❿ 後來,人們就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推敲」
一天,賈抄島在京城長安,騎著毛驢在街上行走,隨口吟成一首詩,其中兩句是:
「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
賈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推」字改為「敲」字,但一時不知哪個字好。於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復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街上行人看到賈島這種神情,感到十分驚訝。
韓愈看到,十分生氣地對賈島說:「你騎驢子怎麼低著頭,也不朝前面看看?」
賈島一驚,慌忙下驢,向韓愈賠禮,並將自己剛才驢上所得詩句,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迴避的情形講了一遍。
韓愈聽後,轉怒為喜,深思片刻後便說:「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是顯得夜深人靜。」
賈島連連拜謝,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
「推敲」一詞是根據唐朝詩人賈島錘煉詩句的故事引申出來的,意為反復琢磨。後來,人們就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