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曠寫孔子拜師的故事作文300字
孔子年來輕的時候,就已經是源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在洛陽城外,孔子看見一駕馬車,車旁站著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穿著長袍,頭發鬍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見著位風塵撲僕僕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② 三年級作文向孔子學習三百字
向孔子學習
坐在桌前,寫《論語十則》讀後感。拿著《論語》搖晃了半天,也感不出個頭緒來。恍惚中似乎看見一縷魂兒頭過紙背,飄盪在春秋戰國和兩三千年後的今天。
想當年,孔老人家為做官周遊列國,歷盡顛簸,費勁口舌。不只是相貌不夠酷,還是不太會做秀,反正最後沒戲,只得回到老家教書。為了多掙幾個錢,收了三千弟子,只是混個溫飽,最後也沒發財。就得了幾束肉乾,幾片干魚,很失敗的樣子。
說他是辦學的祖宗,有可能的。聽說以前的私塾都掛他的畫像。現在私立學校是不掛他老人家的像了,不過收費比起祖宗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說他書教的好,似乎有點兒勉強。據觀察,他就的教學宗旨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由,會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懂不懂?自己去想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走在路上大夥兒互相討論學習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憑興趣愛怎麼學就怎麼學吧。
學的怎麼樣,全靠一個「悟」字。悟好了,是老人家的功勞;悟不好就只能怪自己了。反正已經收到了肉乾,魚片,「我是老師我怕誰?」
後來要不是幾個學生有出息,哭著喊著又是叩頭又是膜拜的,他老人家才不會成為千古聖人。嘿嘿,不信啊?你說他書教的好,讓他拿特級教師證出來看看!
教書不怎麼樣吧,說話也沒什麼水平。
那天不只怎麼的跑到河邊上憋了好半天,總算說了句有意思的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弟子們歷盡記錄下來大呼高明。其實就在他不遠處有一位老農也在說;「不抓緊點種上,秋後就得餓肚子了。」
從戰國回來,也不敢把自己的感想寫到作文本上,那不是找死嗎?還是按照「四勿」原則,端端正正的寫上:要抓緊分分秒秒時間,刻苦努力,向孔子學習。
學什麼?……忘了。
③ 孔子師徒的故事要長一點的 作文能寫滿1000字
話說孔子東游,來到一個地方感覺腹中飢餓,就對弟子顏回說:\「前面一家飯館,你去討點飯來!」顏回就去到飯館,說明來意。 那飯館的主人說:\「要飯吃可以啊,不過我有個要求」顏回忙道:\「什麼要求?」主人回答:\「我寫一字,你若認識,我就請你們師徒吃飯,若不認識亂棍打出。」顏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雖不才,可我也跟師傅多年。別說一個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難?」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別誇口,認完再說。」說罷拿起筆寫了一個\「真」字。顏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顏回無能了,我以為是什麼難認之字,此字我顏回五歲就認識了!」主人微笑問:\「此為何字?」顏回說:\「是認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聲:\「哼,無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門生,來人,亂棍打出」 顏回就這樣回來見老師,說了經過。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來他是要為師前去不可。」說罷來到店前,說明來意。那店主一樣寫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來到,請!」就這樣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錢走了。顏回不懂問道:\「老師,你不是教我們那字念『真』嗎?什麼時候變『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時候一些事是認不得『真』的啊。」 當時在春秋時代,魯國有個規定,凡是到國外旅行去,看到有魯國人在外國被賣為奴隸的,可以花錢把他贖出來,回到魯國後,到國庫去報帳,國庫照付。孔子有一個學生,真的在國外看到有魯國人被賣為奴隸了,他就把他贖出來。贖出來以後,他沒到國庫去報帳,別人都說這個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後,大罵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錯了。別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贖了人,又不去報帳,這不是好事嗎?不是品格高尚嗎?孔子說看問題不能這樣看,他這個做法,實際上妨礙了更多的奴隸從魯國人被贖出來。這個人回來後沒有去報帳,將來別人看見做奴隸的魯國人,本想贖他出來,又想,我贖了以後,如果去報帳,別人就要議論:以前某某人不報帳,你去報帳,你的品格不如他。這樣,這個人就可能裝作沒看見,不去贖人了。所以,這個做法就妨礙了更多的魯國奴隸被人家贖買出來,是有害的。 還有一個故事:一個人掉到水裡去了,孔子的一個學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來了,家屬感謝他,給他一頭牛,他就收了。別人就議論了:下水救人還要錢?孔子知道了,表揚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得對,這會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為救了人之後,人家給錢,是可以收的,於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願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觀的效果 子夏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現在的山東省莒縣境內)去做地方官。臨走之前,他專門去拜望老師,向孔子請教說: "請問,怎樣才能治理好一個地方呢?" 孔子十分熱情地對子夏說: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復雜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簡單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應注意的一些事後,又再三囑咐說: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這段話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單純追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單純追求速度,不講效果,反而達不到目的;只顧眼前小利,不講長遠利益,那就什麼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師的教導去做,就告別孔子上任去了.後來,"欲速則不達"作為諺語流傳下來,被人們經常用來說明過於性急圖快,反而適得其反,不能達到目的。
④ 《孔子》作文一篇(400)字
虛心求教,不恥下問一位地理老師被學生的問題難住了,他老老實實承認自己「不知道」以後並未就此了之,而是查找資料,請教同事,出差時又詢問旅伴,終於得到了答案。這件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虛心求教,不恥下問是獲得真知的最有效途徑。(由一個老師被學生的問題難住了這樣一個事實中,引出中心論點:虛心求教,不恥下問是獲得真知的最有效途徑) 許多著名的學者、科學家都依靠虛心求教、不恥下問來尋求和積累知識。(總括句,引起下文)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的幾十年間,讀過八百多種典籍。在研讀古書時,發現諸家說法並不一致,且相互矛盾,便多方深入實際,親自「采葯」,同時向許多有實踐經驗的醫生、葯工、樵夫、漁夫等人請教,終於鑒別考證了歷代記載的一千多種葯物,為它們重新做出了科學結論。俄國學者、詩人羅蒙諾索夫徒步兩千公里到莫斯科求學,因為不是貴族子弟而被拒之學校門外。後來他裝成外城貴族的兒子混進斯拉夫——希臘——拉丁學院學習。因為不懂拉丁文,老師讓他坐在最後一排。班上的大都是十三四歲的孩子,他們笑他:「二十來歲的大傻瓜來學拉丁文!」但羅蒙諾索夫對老師的冷淡、同學的譏笑佯作不知,只是專心聽講,虛心求教,學習拉丁文造句。後來,他以卓越的才能和優良的拉丁文水平被派往德國學習。終於由一個打魚的青年成為一位著名的科學家。這些成功者的成就,與他們的虛心求教、不恥下問是分不開的。(用李時珍、羅蒙諾索夫虛心求教的故事,從中外兩方面論證了他們的成功和虛心求教,不恥下問是分不開的,以此論證論點) 我國古代學者劉開說過:「(引用名人名言加以論證)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學與問相輔相成。一個人智慧有限,知識無涯,學習中總會碰到許多疑難問題。我們提倡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就是碰到問題,實事求是,不懂不要裝懂,不懂就要多向人請教,而且要有點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這樣才能獲得知識。上海有位青年職工,只上過小學,靠自學考上了高校文科。當記者問他成功的秘訣時,他說:「遇到疑難問題隨時向人請教,在路上、公園里、書店裡都可以找到我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數以千計。」學習無捷徑。這位青年的成功之路告訴我們:虛心求教、不恥下問是獲得知識的最有效途徑。 向別人請教,要有點勇氣。我們許多同學遇到問題總不虛心請教,他們感到難為情,怕別人說自己無知。那麼,從上文所談到的許多事例中,從那位地理老師身上,我們應該明白了吧:人家能夠虛心求教、不恥下問,我們有問題,不能向同學、向老師求教嗎?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讓我們抱著「人皆我師」的態度,在虛心求教中獲得真知吧!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⑤ 關於孔子的故事
31歲:公元前521年(魯昭公二十一年) 弟子巫馬施、高柴、宓不齊生。施字子期,陳國人;柴字子高,齊國人;不齊字子賤,魯國人。 32歲:公元前520年(魯昭公二十二年) 弟子端木賜生,賜字子貢,衛國人。 34歲:公元前518年(魯昭公二十四年) 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學禮於孔子。 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適周問禮於老聘,問樂於萇弘。 35歲:公元前517年(魯昭公二十五年) 魯國發生內亂。《史記·孔子世家》雲:「昭公率師擊(季)平子,平子與孟孫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奔齊。」孔子在這一年也到了齊國。 36歲,公元前516年(魯昭公二十六年)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齊景公的賞識,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於,被晏子阻止。 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37歲:公元前515年(魯昭公二十七年) 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齊返魯。 吳公子季札聘齊,其子死,葬於瀛、博之間。孔子往,觀其葬禮。 弟於樊須、原憲生。須字子遲,魯國入;憲字子思,宋國人。 38歲:公元前514年(魯昭公二十八年) 晉魏獻子(名舒)執政,舉賢才不論親疏。孔子認為這是義舉,雲:「近不失親,遠不失舉,可謂義矣。」 39歲,公元前513年(魯昭公二十九年) 是年冬天晉鑄刑鼎,孔子曰「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40歲:公元前512年(魯昭公三十年) 經過幾十年的磨練,對人生各種問題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故自雲「四十而不惑」。 弟子澹臺滅明生。滅明字子羽,魯國人。 41歲:公元前511年(魯昭公三十一年) 弟子陳亢生。亢字子禽,陳國人。 42歲:公元前510年(魯昭公三十二年) 昭公卒,定公立。 43歲:公元前509年(魯定公元年) 弟公西赤生。赤字華,魯國人。 45歲:公元前507年(魯定公三年) 弟子卜商生。商字子夏,衛國人。 46歲:公元前506年(魯定公四年) 弟子言偃生。偃字子游,吳國人。 47歲:公元前505年(魯定公五年) 弟子曾參、顏幸生。參字子輿,魯國人。幸字子柳,魯國人。 48歲:公元前504年(魯定公六年〕 季氏家臣陽虎擅權日重。孔子稱之為「陪臣執國命」。(《論語·季氏》) 《史記·孔子世家》雲:「陪臣執國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陽虎欲見孔子,孔子不想見陽虎、後二人在路上相遇。陽虎勸孔子出仕,孔子沒有明確表態。此事當在魯定公五年或魯定公六年。 49歲:公元前503年(魯定公七年) 弟子顓孫師生。師字子張,陳國人。 50歲:公元前502年(魯定公八年) 自謂」五十而知天命」。(《論語·為政》) 公山不狃以費叛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被子路阻攔。 51歲: 公元前501年(魯定公九年) 孔子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績,四方則之。 弟子冉魯、曹坅、伯虔、顏高,叔仲會生。魯字子魯,魯國人:坅字子循,蔡國人:虔字子析,魯國人;高字子驕,魯國人:會字子期。魯國人。 52歲: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十年) 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後升大司寇,攝相事。夏天隨定公與齊侯相會於夾谷。孔子事先對齊國邀魯君會於夾谷有所警惕和准備,故不僅使齊國劫持定公的陰謀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齊國答應歸還侵佔魯國的鄆、鄵、龜陰等土地。 53歲:公元前499年(魯定公十一年) 孔子為魯司寇,魯國大治。 54歲:公元前498年(魯定公十二年) 孔子為魯司寇。為削弱三桓,採取墮三都的措施。叔孫氏與季孫氏為削弱家臣的勢力,支持孔子的這一主張,但此一行動受孟孫氏家臣公斂處父的抵制,孟孫氏暗中支持公斂處父。墮三都的行動半途而廢。 弟子公孫龍生。龍字子石,楚國人。 55歲:公元前497年(魯定公十三年) 春,齊國送80名美女到魯國。季桓子接受了女樂,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與季氏出現不和。孔子離開魯國到了衛國。 十月,孔子受讒言之害,離開衛國前往陳國。路經匡地,被圍困。後經蒲地,遇公叔氏叛衛, 孔子與弟子又被圍困。後又返回衛都。 56歲,公元前496年(魯定公十四年) 孔子在衛國被衛靈公夫人南子召見。 子路對孔子見南子極有意見批評了孔子。 鄭國子產去世孔子聽到消息後,十分難過,稱贊子產是「古之遺愛」。 57歲:公元前495年(魯定公十五年) 孔子去衛居魯。夏五月魯定公卒,魯哀公立。 58歲:公元前494年(魯哀公元年〕 孔子居魯,吳國使人聘魯,就「骨節專車」一事問於孔子。 59歲:公元前493年(魯哀公二年) 孔子由魯至衛。衛靈公問陳(陣)於孔子,孔子婉言拒絕了衛靈公。孔子在衛國住不下去,去衛西行。經過曹國到宋國。宋司馬桓(左鬼右隹) 討厭孔子,揚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60歲:公元前492年(魯哀公三年) 孔子自謂」六十而耳順」。 孔子過鄭到陳國,在鄭國都城與弟子失散獨自在東門等候弟子來尋找,被人嘲笑,稱之為」累累若喪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⑥ 作文孔子給我的啟示五百字
孔子,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三歲是父親離世,十七歲時母親又離開人間,但他沒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憑著他受到的教育,開辦私塾,把自己學到的和積累的知識教給他的學生,被他所教育過的學生大多都是平民家,而他免費教育他們,讓他們也能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孔子的品行優良,他根據學生的性格來不同的教育他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體現了他的謙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展現了他教育學生的方法。
不只是中國,其他國家的人也了解孔子不少,他一生教過多達三千名學生,而著名的就有七十幾個個,他是多麼無私。在國外,還創辦了許多孔子教育學校,這說明孔子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也很大,他是多麼偉大。他55歲時率弟子一起周遊其他列國,把自己的教學方法介紹給其他列國,可是他們一行人在周遊過程中多次被困遇險。
孔子把「任」和「義」視為道德的最高原則,「仁」可以將它理解為對人的關心,"義"則是道德,他講求學生道德好,對他人關心關愛,他的學生把他說的名言名句記錄下來,流傳至今,這些育人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值得老師學習。
孔子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他用自己的行動使他成為了風靡全球的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中國歷史上重重的畫上了一筆,在許多人的心上畫上了一筆。
⑦ 描寫動物的作文495字
橙蜻蜓抄的翅膀輕輕扇動了一兩下,襲左翅膀上還破了一個小小的洞。我嘆息,搖了搖頭,怪花架擋不住風雨,一隻小動物也救不了。算了,還是送它最後一程吧!
我輕輕抓起蜻蜓,感受到短短幾秒鍾,它隱約在我的手心裡掙扎,那種力氣是很微弱的,也許是因為它命懸一機,也不願被束縛,當做是我要禁錮它,試圖逃脫吧,不過,它確實很堅強,很護尊嚴!
⑧ 孔子穿越到我們身邊作文300字
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我們從他那裡得到了很多啟發。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一天,孔子和學版生子路遇到兩個小孩,小孩在激烈地爭論,孔子見了想上去為他們解開疑團,問:「你們在爭論什麼呀?我是孔丘,能幫你們嗎?」小孩聽了,問:「你就是那個魯國的孔丘嗎?」孔子點點頭,兩個小孩聽了,十分高興,其中一個小孩說:「我們在爭論太陽什麼時候離我們最近。」另一個小孩說:「我覺得中午的太陽離我們近,因為早上的太陽涼颼颼的,可中午的太陽就不同了,中午的太陽火辣辣的,您是不是覺得熱的比涼的近呢?」第一個小孩連忙否定:「不對,不對,早上的太陽看起來又大又圓,而中午的太陽看起來好小您是不是覺得小的比大的遠呢?」孔子覺得兩邊都有理,就說了聲:「不知道。」小孩聽了,諷刺他:「原來孔子也不過如此啊。」子路十分不解,問:「老師,您就隨便說點什麼,就能把他們騙過去,您為什麼要說不知道呢?」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在學習上,我們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連孔子都這樣,更何況我們呢?我們要向孔子學習,不要不懂裝懂。 權
孔子的故事使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