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地名來源作文大全

地名來源作文大全

發布時間:2021-02-13 00:34:28

A. 地名的由來(170字)作文

下地名是在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是各民族社會活動和經濟發展的「活化石」。我國一些市縣地名的得名來自各種因 素,有的地名來源於社會經濟的發展,有的地名與歷史和地理地貌有關,有的與神話傳說有關。了解地名的歷史形成過 程,可以幫助熟悉和記憶地名。現將一些市縣地名名稱由來簡述如下:

江西[贛]

贛州 因東有章水,西有貢水,市在二水之間,二水之名合為「贛」字,因以得名。
景德鎮 宋真宗景德年間,因此地燒御用瓷器上有「景德年制」字樣,故改名「景德鎮」。
婺源 因位於婺水之源故名。
分宜 以分處宜春縣而得名。
橫峰 以縣北有橫峰山而得名。

浙江[浙]
杭州 傳說大禹治水時到了這里,舍航登陸,「航」「杭」同音,故叫「杭州」。
寧波 由於下屬有個定海縣,取「海定則波寧」之意故名。因境內有甬江,故又簡稱「甬」。
紹興 南宋高宗紹興元年,升越州為府,以年號而得名「紹興」。

江蘇[蘇]
南京 因戰國時楚國在此築城置金陵邑,故名金陵。三國吳時稱建業,又叫石頭城。晉時稱健康。明肛稱南京。 清時為江寧府治,故簡稱「寧」。
蘇州 以姑蘇山而得名。
無錫 周、秦時盛產銅錫,至漢代,錫開采完,故名「無錫」。
揚中 因位於揚子江中故名。
連雲港 因位於雲台山和東西邊連島之間,取兩者之中的一字而命名。
淮陰 因地當古淮河之南故名。
江陰 因位於長江之南得名。
泗陽 位於古泗水之北故名。
溧陽 在古溧水之北得名。
海門 因地處長江北岸入海口附近而得名。

B. 關於地名來歷的作文3oo字

我的家鄉福建泉州,是一個歷史文化古城。它的地名中也留下了許多歷史的痕跡,而且蘊含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泉州古時候叫溫陵,在一些古建築上,常常看到有溫陵的名稱,市北通清源山舊亭上的匾額寫有"溫陵山門",城隍廟的臨街正門楣上有"溫陵古地"等等,其實它的出現比"泉州"還要早,甚至在它還未建城之前,這片土地早就叫溫陵了。溫陵,不言而喻,是指這里的地形和氣候而言,既氣候溫暖又地屬丘陵,據說:宋代理學家朱熹住在泉州時曾稱贊這里是:"山陵獨溫",溫陵的地名就是這樣開始的。

泉州的另一個別名叫刺桐,刺桐原產於印度和馬來西亞,由於古時候海外交通關系,而移植來泉州,並環城遍植,因而泉州又名刺桐城。這個在歷史文獻上記載不少,最早記述的是十三世紀末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他的記述中稱泉州港為刺桐港。到目前泉州還有刺桐路和刺桐大橋,現代學者黃壽祺先生在泉州曾有感而發:"泉州已渺刺桐花,空有佳名異代誇。"

泉州城裡最讓人感興趣的地名就是一一聚寶街。到底聚了什麼寶呢?據說啊,宋元時代泉州刺桐港是世界最大的兩個貿易港之一,當時有107個國家和地區跟我國逼商貿易,各國商人駕著巨輪,冒著風浪,遠渡重洋,駛進刺桐港後,便在此停泊卸貨,貨物卸後,即在臨港口的一條街與華人交易,寶石、珍珠、翡翠、瑪瑙等各種奇珍異寶,擺滿了整條街,光彩熠熠,耀人眼目,於是有了"聚寶"這個雅緻名稱。

C. 關於地名來歷的作文字是200個字四年級

成都地名的來歷
文 廟 街唐代開始,全國普遍修建文廟,以專門祭祀孔子.唐代以前,則是祭祀周公.漢景帝時,文翁作為蜀郡守,修建了周公禮殿,用石料修築,以保護書籍,被稱為「石室」.這條街因為立有紀念文翁的牌樓,原名為文翁坊.後來經過戰亂,周公殿和文翁牌樓均被毀壞,唐代的人便在原址上修建了孔廟,興辦學堂.文廟迄今未被毀盡,這條街也由此得名,現以文廟的方位,分為前、後、西三街.暑 襪 街明代,中上層人士習慣穿羊毛襪,柔韌合腳,溫暖舒適.這條街集中了賣毛襪的商店.夏天則賣油燈布襪.油燈布又名雲綢,質輕細膩,輕巧涼快,加工方便,價格不貴.四川天暖,夏襪穿著時間較長,因此,此街得名為暑襪街.指 揮 街明代在各省省會設有「衛都指揮使」,衙署叫指揮使署,職責是募集、演練兵員,保衛省城治安,類似以後的警備司令.街道因衙門得名.清代廢除衛都指揮使,街名沿用至今.紅 照 壁 街明代皇城有城牆,御河圍繞城牆.皇城正南門御河上有金水橋三座(現人民南路百貨公司、新華書店處).橋前的空地,是文武百官到皇城朝拜藩王的停轎駐馬之處.這里立有赭紅照壁,是皇族的標志,每年都要漆上赭泥以示吉慶,街名因此照壁得名.紅照壁於一九二七年拆除,街名保留至今.同 仁 路清朝末年,少城內滿蒙下層人民生活非常貧困.辛亥革命時,成都旗兵與軍政府簽約交槍,軍政府在城西靠牆處以支磯石祠宇為基礎,拓地蓋房,設辦「同仁工廠」,招

D. 關於某種地名的來歷400字作文

浙江:以復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制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杭州歷史悠久,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並產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E. 一個地名的來歷作文。

舉個例子:青島
處黃河流域下游、黃海之濱的青島,不僅以其秀麗的海光山色聞名於世,而且還以悠久的文化歷史曾成為山東省的文化中心和我國北方的一個著名文化城市.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青島,又稱小青島,別名琴島,它既是青島美的象徵,又是青島美的縮影.
青島、小青島、琴島,都是指膠州灣入海處北側的小島.這個小島和青島歷史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關系,歷來受到史學界的重視和文人墨客的歌詠.但由於這個小島名稱的起源及其與陸地上青島名稱的關系、發展變化、名稱的涵義等確有著不同的解釋,幾十年來還說法各異.時至今日,在多種出版物中還沒有一個較為統一的看法.本文試就幾十年間先後發見的歷史資料,就以下諸問題瑣考如下.

青島本是指膠州灣海口北側的海中小島,面積僅零點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餘,北側距陸地一華里多(約720公尺).清朝同治年版《即墨縣志》卷一「島嶼」條目中記載,「青島,縣西南百里」.是說青島位於即墨縣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脈絡圖」和「七鄉村莊圖」中都標注有這個海中島嶼.《膠澳志》還明確地說,「青島,在青島灣內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聳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島.
關於青島名稱命名的年代,缺少具體的記載,從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古籍來看,明朝中葉已有青島名稱的記載,嘉靖刊《鄭開陽雜著》中已載有「青島」一名.明萬曆六年(1578年)任即墨縣知縣的許鋌在《地方事宜議·海防》一文中記有:「本縣東南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島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按膠州灣自唐宋以來已成為北方重要港口,尤其是宋代「元三年(公元1088年)……乃置密州板橋市舶司」(見《宋史•食貨志》),板橋鎮即現在膠州灣畔的膠州市.「市舶司」類似現在的海關和港口管理機構,掌管檢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徵收商稅,收購政府專賣品和管理外商等.板橋市舶司的建立,使膠州灣成為當時中國北方唯一設有市舶司的貿易口岸,海運頻繁,所有貨船必經膠州灣海口方可到達板橋鎮.而青島位於膠州灣入海口重要航道的一側,不可能沒有「青島」或青島的其他名稱,只是我們沒有見到記載罷了.
在出現「青島」名稱的同時,也出現了「青島口」的名稱.膠州灣內女姑口所立《重整舊規》碑文中明確記載了:「我即邑自前明許公奏請青島、女姑等口准行海運,於是百物鱗集、千艘雲屯,南北之貨即通,農商之利益普……」.許公就是許鋌.從明朝開始,「青島」這個地名開始從海中間逐漸移向陸地.青島北面的海灣稱為青島灣;灣邊的村莊稱為青島村;村南的小河稱為青島河;村東南的山稱為青島山.

F. 介紹一個地名的來歷400字作文

聖誕節是紀念基督教創始人耶穌誕生的節日。據《聖經》記載:未婚女瑪麗亞由於「聖靈感孕「,在一個冬天的夜晚,生下了耶穌。基督徒們就把耶穌降生的這一年作為世界的開始,算是「公元元年「現在國際上通用的就是這種紀年法,叫做「公元「,也就是我們所說「公歷「。耶穌的生日在歷史上並沒有記載,直到公元354年羅馬天主教會才規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為為什麼要選擇這一天呢?原來,每年的12月25日是農神節,這個節日緊跟在農歷冬至之後,冬至時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日照最少。從農神節開始,白天逐漸變長,黑夜逐漸變短,日照時間越來越長,太陽賜予人們光明和溫暖與日俱增。人們為了感謝太陽的恩賜,在農神節時常常要舉行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並向太陽行叩拜禮。把耶穌的誕辰定為和農神節同一天,無非是為了表示耶穌的降生就是太陽的再生,耶穌就像太陽一樣普照眾生。於是,耶穌的生日就這樣被人們製造出來了。
雖然聖誕節是在12月25日,但歡度聖誕卻從12月24日就開始了。這就像中國人過春節並不從正月初一開始,而是從大年三十開始一樣。
歡度聖誕節的活動,雖然各個國家不完全相同,但大同小異。單從這一點看,就充分說明聖誕節確實是一個很不一般的世界性節日。

G. 家鄉地名的由來保田作文

大家知道「盱眙」這兩個字嗎?我想可能大多數人都不太清楚,而且會錯讀專成「於台(yǘ tái)」。告屬訴你們,這兩個字念「xǖ
yí」,是江蘇省的一個縣名。其實我一開始也不知道,我是通過一件事情認識了「盱眙」的含義的!

2014年春節,我們全家一起回爸爸的老家—盱眙。一天晚上有位叔叔請我們吃飯,飯桌上他問我知不知道「盱眙」,他還解釋給我聽。「盱眙」的字中都有「目」,肯定跟眼睛有關,古代稱「張目為盱、舉目為眙」,兩個字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登高望遠、高瞻遠矚」,回家後我從字典里查到,「盱」的意思是睜開眼向上看。盱眙風景很美,有山有水,我的奶奶和大伯、大姑都住在這里,爸爸媽媽還決定在這里買套房子,以後回來我們就有自己的家了。

春節期間,我總是聽到爸爸他們說「mǎbà」兩個字,一開始我還認為是媽媽爸爸的意思呢,在我們回南京的路上,我看到了這兩個字,原來是「馬壩」,是盱眙的一個鎮的名字。

除了上面的盱眙、馬壩外,還有「舊鋪」、「張洪」、「黃花溏」等地名,有意思吧。

H. 地名的來歷作文

」澥浦」地名的來歷
----澥浦是寧波下面的一個鎮
相傳在很久之前,有一個地方民風很壞,偷雞摸盜,甚然成風.觀音菩薩看到後打算親自去那裡走一趟,看看是否還有善良之人.
於是菩薩化身為一個賣油的老太太來到了那個地方.菩薩在街上賣油的時候故意多給油少收錢,看看是不是有人會主動提出來.但是整整三天都沒有人提出來,反而奔走相告親朋好友,在老太太地方買油好處多多.就在菩薩心灰意冷的時候,一個年輕人跑來買油,有禮貌的說:」老媽媽,我買半斤油」.菩薩同樣多給了二兩油只收了半斤的錢.菩薩看著年輕人遠去的背影打算再等一下試試.年輕人回到家後,他卧床在家的媽媽說:」兒啊,今天的油怎麼這么多啊?」年輕人低頭一看的確是比平時多了.連忙拿了錢跑出門去.此時菩薩已經收拾好東西走到了城門口,年輕人氣喘吁吁地追上來說:」老媽媽,你多給了油,這是補給你的錢.」.菩薩收下錢後,意味深長的對他說:」孩子,記得每天早上來城門口看看這石獅子,哪一天這石獅子變紅了,就趕緊帶著家人往東邊跑.」
年輕人雖然聽不懂菩薩的話,但是他想老媽媽這樣說肯定有她的道理.於是每天早上他都要到城門口去看看石獅子.時間久了,門口賣肉的屠夫就很好奇了,問他這是干什麼.年輕人就把菩薩的話說了一遍.屠夫哈哈大笑,說他自己在這里賣了二十多年肉了,從來沒見過石獅子變紅,也沒有聽說過石獅子會變紅.
第二天一早,屠夫打算捉弄一下年輕人,就在他來之前偷偷把一盆豬血倒在了石獅子上.年輕人來了後看到石獅子變紅後連忙跑回了家,背起母親就往東邊跑.他沒跑出多遠,就看到背後電閃雷鳴,鋪天蓋地的水呼嘯而來.四面八方都是越來越多的水,年輕人跑的很累了不知道哪裡能找到落腳的地方.這個時候他的前面忽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螃蟹,它對年輕人說:」善良的年輕人,快到我的背上來吧,我帶你們去找個美麗的地方.」
於是在巨蟹的幫助下,他們在茫茫水面上找到了一個美麗的小島安家落戶了.因為這個地方是由螃蟹找到的,人們就用」蟹」字來命名,至於」浦」是因為靠海的關系.(浦,泛指靠江靠海之地)
後來因為時間久了,人們漸漸地就用」澥」字來代替」蟹」字了,既為了不忘記螃蟹,又表示靠海之地.不過現在還是很很多老澥浦人習慣寫成」蟹浦」哦!

I. 地名的由來—作文(500字以上)

王府井由來
遼、金時代,王府井只是一個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後,人煙逐漸稠密,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辟出了王府井,不過當時被稱為「丁字街」。明成祖時在此建了十個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規模,改稱十王府街。清代廢十王,改稱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15年,北洋政府繪制《北京四郊詳圖》時,把這條街劃分為三段:北段稱王府大街,中段稱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與王府合稱,因此得名「王府井大街」。 這些都是史料上記載的了,現在到王府井逛街,街頭的廣播里就有這些介紹。王府井由於它的知名,各種記載非常豐富,正史年鑒,野文逸事,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傳說。 1912年2月29日晚,亂兵洗劫東安市場,並在東安電影院放起大火,市場化為灰燼,這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還記得的第一次王府井大火;另一場大火起於1920年6月9日夜,當時一家玩具店失火,禍延整個市場。僅有北稻香春、東來順等數家商號倖免,也是令人相當不堪的回憶。到得1933年,王府井得到了很大發展,那時的東安市場已是「寸土寸金」之地了,許多好逛之處。據統計,當時全市場商販已多達925戶,在很多名家的記憶文章里,對當時的盛況頗有記載。 王府井在解放後的發展以1955年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竣工為起點,這是新中國第一家國營百貨商店,有「新中國第一店」之稱。1999年9月11日,王府井經過改造後第一次「開街」,當時日均客流量達到30萬人,節假日更多達70萬人;2000年9月11日,中秋前夜,王府井二次「開街」,經過這次擴建,王府井商業區南起長安街,北至燈市西口,東接金魚胡同,西連東安門大街,恰好呈一個「金十字」構架。如此「定格」,標志著這條古老的商業街正朝著北京中心商業區的目標邁進。

J. 關於地名來歷的作文350字

舉個例子:青島

處黃河流域下游、黃海之濱的青島,不僅以其秀麗的海光山色聞名於世,而且還以悠久的文化歷史曾成為山東省的文化中心和我國北方的一個著名文化城市。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青島,又稱小青島,別名琴島,它既是青島美的象徵,又是青島美的縮影。
青島、小青島、琴島,都是指膠州灣入海處北側的小島。這個小島和青島歷史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關系,歷來受到史學界的重視和文人墨客的歌詠。但由於這個小島名稱的起源及其與陸地上青島名稱的關系、發展變化、名稱的涵義等確有著不同的解釋,幾十年來還說法各異。時至今日,在多種出版物中還沒有一個較為統一的看法。本文試就幾十年間先後發見的歷史資料,就以下諸問題瑣考如下。

青島本是指膠州灣海口北側的海中小島,面積僅零點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餘,北側距陸地一華里多(約720公尺)。清朝同治年版《即墨縣志》卷一「島嶼」條目中記載,「青島,縣西南百里」。是說青島位於即墨縣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脈絡圖」和「七鄉村莊圖」中都標注有這個海中島嶼。《膠澳志》還明確地說,「青島,在青島灣內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聳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島。
關於青島名稱命名的年代,缺少具體的記載,從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古籍來看,明朝中葉已有青島名稱的記載,嘉靖刊《鄭開陽雜著》中已載有「青島」一名。明萬曆六年(1578年)任即墨縣知縣的許鋌在《地方事宜議·海防》一文中記有:「本縣東南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島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按膠州灣自唐宋以來已成為北方重要港口,尤其是宋代「元三年(公元1088年)……乃置密州板橋市舶司」(見《宋史•食貨志》),板橋鎮即現在膠州灣畔的膠州市。「市舶司」類似現在的海關和港口管理機構,掌管檢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徵收商稅,收購政府專賣品和管理外商等。板橋市舶司的建立,使膠州灣成為當時中國北方唯一設有市舶司的貿易口岸,海運頻繁,所有貨船必經膠州灣海口方可到達板橋鎮。而青島位於膠州灣入海口重要航道的一側,不可能沒有「青島」或青島的其他名稱,只是我們沒有見到記載罷了。
在出現「青島」名稱的同時,也出現了「青島口」的名稱。膠州灣內女姑口所立《重整舊規》碑文中明確記載了:「我即邑自前明許公奏請青島、女姑等口准行海運,於是百物鱗集、千艘雲屯,南北之貨即通,農商之利益普……」。許公就是許鋌。從明朝開始,「青島」這個地名開始從海中間逐漸移向陸地。青島北面的海灣稱為青島灣;灣邊的村莊稱為青島村;村南的小河稱為青島河;村東南的山稱為青島山。
「青島口」泛指青島左右的海灣,范圍約從現魯迅公園至團島一帶的海岬。是「青島」這個地名,從海中向陸地過渡的名稱,它的內涵既包括海口也包括海邊的陸地。清同治版《即墨縣志》的「海口圖」中已將「青島口」標注在陸地上。
青島村是明朝初年建立的。明初,天下設立衛、所,青島東部建有浮山所。據浮山所《蘇氏族譜》載:「洪武定鼎,敕封世襲武德將軍,賜爵千戶授以御券,分封鰲山衛浮山所……,同封千戶者九……,同封百戶者四,丁、詹、侯、葛,共封十三戶……。」另據《丁氏族譜》記載,丁氏其中一支由浮山所遷至青島村定居,開始人口較少,所以稱之為丁家莊。以後,一些軍戶和沿海漁民也來此安家,逐漸發展成為一大村莊,改名為青島村(曾分別為青島村和上青島村)。《膠澳志》中說:「青島村,初為漁舟聚集之所,舊有居民三、四戶,大都以漁為業。」青島村地處青島的對岸,為什麼叫青島村,未見記述,但從我國地名命名的特點來分析,是不是可以說青島村是以靠近青島得名的,青島村附近的海口、小河、小山也都以青島命名了。初建之後的青島村的居民多為漁民。隨著青島口海運的逐漸開放,南北船員也逐漸增多。漁民和船員出海多祈求海神保佑平安,遂於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在青島村西側修建了一座天後宮,用以祭祀「天後」。《膠澳志》雲:「天後之祀,不見於正史,然漁航業奉祀維謹,故海岸恆有是廟。」前幾年,《青島晚報》上開展的「青島原來是小漁村」的討論中,就青島在德國侵佔前是不是小漁村的問題上出現了幾種說法。就我們掌握的歷史資料看,德國侵佔膠澳前,青島早已不是小漁村了,而是一個繁榮的市鎮了。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青島村建立時談起。前文談到,青島村建於明朝初期,開始為軍戶務農的地方,後一些漁民也來此定居,發展為一個大村莊。明萬曆年間,青島村前的青島口被辟為海上貿易港口,於是「百物鱗集、千艘雲屯」。應該說,這時的青島村已不是個小漁村了,而是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貿易港口了。

到了清朝中葉,青島口的貿易較前更有發展。青島名稱的內涵也起了實質性的變化,青島的名稱已從海中的青島移向了陸地,青島村附近一帶的陸地通稱為青島。清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在重修天後宮的《募建戲樓碑記》中,明確記載:「竊聞青島開創以來,百有餘年矣,迄今旅客商人,雲集而至……。」這是我們見到的最早關於「青島」的記載,這個「青島」的范圍是指青島口附近一帶的陸地,可以說是最早的「青島地區」。再則「青島開創以來,百有餘年矣」,這個百餘年,從同治算起,應是清朝的乾隆年間(1736~1795年)。這樣說來,青島開埠的時間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青島」的歷史發展時間又向前提早了一百餘年。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月,現存天後宮的另一碑文中記載:「蓋聞天後以孝成神,以慈愛民,仁護海國,澤洽波臣。而旅客商人雲集於此者,尤賴其鴻波不揚,驚濤頓息,故無不念以酬聖德焉。墨邑青島口,舊有天後宮以妥神靈,不過粗具規模,未足以壯觀耳……,宏舸連舳,巨艦接艫,乃增其舊制,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階級,節稅耀彩,金碧騰輝,可謂威鎮四海……。」大船、巨艦,首尾相連,停泊於青島口一帶,好一派經貿繁忙景象。天後宮規模較前大有擴展,成為聞名的一大口岸。這樣規模的一個商埠,能說是一個小漁村嗎?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清朝駐德公使許景澄在其《條陳海軍應辦事宜折》中說:「青島一帶在煙台未開口岸時,航海商泊,湊集頗盛,本非散地荒陬可比。」許景澄在得知西方列強覬覦膠州灣後,建議清廷在膠澳設防。同年,清廷派道員劉含芳、總兵琅威理蒞膠察勘。劉含芳在《查勘膠州灣條陳》中說:「……膠州澳口,口東青島,高四十七、八丈,有市有關,地屬即墨,山脈來自嶗山。」明確說明,此時的青島已有市、有關,「市」,應該是集市貿易,「關」,是指收稅的海關。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六月,清廷決定在青島設防,調派登州鎮總兵章高元移駐青島,建總兵衙門於青島村旁,青島成為設防的重鎮。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即德國侵佔的前半年多,青島口的商貿店鋪已達60餘家:「除新近由即墨、平度、金口、海陽來此賃屋暫營者六家外,計車馬、旅店九,洪爐一,成衣、估衣、雉發三,油坊、磨坊、染坊六,雜貨、竹席、瓷器店鋪七,葯鋪二,當鋪一,織網、麻草、油簍、木材八,肉魚鹽鋪六,鞋帽、皮貨各一,紗布綢店、廣洋雜貨店三,酒館、飯鋪九,醬園、豆腐坊各一,糕點茶食三,計六十五家,」並進行大宗進出口貿易。「出口以披豬、花生、生油、豆油、豆餅、白蠟、青梨為最;進口以廣洋雜貨、細白棉布、棉紗、綢緞、糖、桐油、竹木材為多。」(見胡存約《海雲堂隨記》)。德國侵佔前,青島絕不是一個小漁村,而是一個繁華的海疆重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十一月,德國派兵侵佔了青島,當時青島地區稱為膠澳。1898年3月6日,德國脅迫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據日文《膠州灣》一書記載,1899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原有的青島名稱命名膠州保護地的新市區為青島。這個新市區又分為青島、鮑島和埠頭等區,范圍也只有現市南區和市北區的一部分,青島也只是整個膠澳中的一塊地方。1922年,中國從日本人手中收回了膠澳租借地,定名為「膠澳商埠」,同年十一月先後頒布《膠澳商埠章程及青島市施行自治制令》,這是稱為「青島市」的最早記載。在《青島市施行市自治制令》中的第二條規定「青島市之區域以青島市街台東鎮及台西鎮之界址為區域」,第四條規定「青島市由膠澳商埠局直接監督之「。這個青島市也只是膠澳商埠的一部分,並受膠澳商埠的監督。直到1929年,膠澳商埠局撤銷,原膠澳商埠的轄區被命名為青島特別市,從這時起,青島這個地名才代表了全市區。此後,盡管所轄范圍時有變遷,但青島市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現在,青島市轄范圍一萬余平方公里,計有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七區,即墨、平度、膠州、膠南、萊西五市。


小青島是青島的別稱。
青島從什麼時間開始又稱小青島的呢?直到二ΟΟΟ年出版的書刊中還說:「1899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正式命名膠州保護地的新市區為青島。由於小青島原是一個孤立的小島,所以群眾也一直稱其為小青島。」(見《青島文物與名勝保護紀實》)這段記述明顯是不對的。據現有資料證明,清朝中葉就已有稱小青島的記載,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刊寫的《靈山衛志》中就記有「小青島在淮子口對岸,入海者必由之道」。淮子口是膠州灣入海口一段水道的名稱,因為小青島位於靈山衛的東北,所以衛志說它在淮子口的對岸。道光年間重修的《膠州志》、同治版《即墨縣志》「海程、險要汛」中都從此說。說明從清朝中葉開始,青島也被稱為小青島了。而1934年版的《青島名勝游覽指南》一書中說:「小青島……德租膠澳後開始署名……我國接收後名曰小青島」。這是明顯不對的。青島地區人們一直稱為青島或小青島。德國侵佔青島後,將小青島改名為「阿克那島」。1898年夏天,一些外國的植物學家在小青島上發現了一種罕見的百合花,定名為「青島百合」。德國人因此曾叫過小青島為「百合綠島」,此種名稱既未正式公布也未曾傳開。1904年(一說1900年),德人在小青島之上修建了一座乳白色的八角形燈塔,塔高15.5米,控制著整個青島港的船支往來,是一切船支進出膠州灣的重要航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取代德國侵佔了青島,日本將青島的地名全部換成了日文的名稱,小青島當然在其內。據《青島街市新舊名稱對照表》中載,小青島被改稱「加藤島」。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後,一律將日文的名稱改為中國的名稱。小青島又恢復了原來的名稱,但不是《青島名勝游覽指南》中所說的「我國接收後名曰小青島」,而是青島,這在《接收青島紀念寫真》都有記載。1985年出版的《青島風物》一書中把小青島名稱的時間說得更無依據,文中語:「青島市定名後,乃更名小青島」。姑且不說記載根本不對,就其本身的涵義就不清,我們知道青島作為城市出現後,有過德國侵佔時期的「新市區」、北洋軍閥統治下的膠澳商埠內的「青島市」,還有國民黨統治時期的「青島特別市」,那麼上面所提到的「青島市定名後」指的是哪個時代的青島市呢?不知它的依據出在哪裡?
從二十世紀初期開始,青島逐漸成為旅遊城市以來,小青島也發展為游覽點。1934年小青島上開辟了道路,安裝了石桌石凳,架設了木架牌坊,平整了花圃,並且還新建了一處茶亭,還修築了遊艇碼頭,遊客乘小艇渡往,開辟成小青島公園。
日本第二次侵佔青島後,小青島淪為日本侵略軍的駐地,不許中國人進入。四十年代初,島東部修築起防波堤與陸地相連,島北部也修築了一段防波堤。
青島解放後,小青島回到了人民的懷抱,防波堤經過加高加築成為現在的規模,島上建立了現代化的導航設施,為青島港的海運事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根據青島市總體規劃,小青島再次作為一處新的游覽景點而向人們開放。

琴島是青島和小青島的別名,也是許多別名中最著名的一個。
關於琴島名稱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其一有地形環境說法,「據說從空中看下來象是古琴,故也稱琴島或琴嶼」(見《海域青島》)。其二有自然現象說法,「取其山如琴,水如弦,清風徐來,波聲錚錚如琴聲之故」(見《琴島詩話》)。其三有「青」、「琴」諧音字說。還有從「琴頭鎮」一詞轉音而來說(見《漫筆琴島》)等等。
最早提到琴島一名的,從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當屬1924年出版的《接收青島紀念寫真》一書。作者班鵬志1923年寫的自序中曰:「自序於琴島寄廬」,已正式把琴島作為地名看待了。
在文學作品中提到「琴島」一詞的,從現在查閱到的資料來看,要首推長篇小說《桃源夢》一書了。此書已不多見。青島市圖書館僅藏有1934年版的第三版本,初版年月不詳。這是早期述說青島的長篇小說,作者筆名為「燕齊倦遊客」。該書內容是描寫辛亥革命勝利後,滿清的遺老遺少們逃來青島後的沒落腐朽生活。書中對青島的早期發展有過一些較為真實的記述,其書中人物的名字大都是影射真人的,如把「章總兵」寫成「庄總兵」,把「亨利親王」寫成「恩理親王」,一些大臣的名字也都用諧音字代替等等。這部小說開卷第一回「失琴澳總兵受騙,修鐵道報立三功」中的第一段就說:「話說山東半島的東南角上,有一個海港,叫作琴澳港……靠海最近之處叫作琴島,琴島的北部叫作大抱島,大抱島迤北叫作小抱島,總稱都叫琴島」。把青島(小青島)叫作琴島,進而又把市區統稱為琴島,這和青島名稱由來一樣,都是以青島(小青島)命名的。為什麼不稱青島而稱琴島,可能和該書的人名一樣,不用真名,而用諧音字,「青」和「琴」字的字音比較相近。《漫筆琴島》所作的分析,我們認為是比較正確的。
為什麼叫琴島,還有以下幾種可能。
一種可能是受到以前出版的《海道圖說》一書的影響。《海道圖說》是清朝末年出版的一種翻譯本線裝書,具體刊印年代不詳。該書第七卷中有如下記載:「膠州灣東面有長山向東偏北延伸如舌……有城者為浮山所……又距挨戶林頭北面小澳首有琴頭鎮」。在膠州灣、黃島兩節之後出現了「琴頭鎮」,正好就是青島的位置。書中關於「琴頭鎮」的經緯度記載為「北緯36°05ˊ,東經120°17ˊ」,又和青島市的經緯度基本相符,可見圖說中的「琴頭鎮」就是青島。《海道圖說》是一本地理書,可不可以說青島在外文中還有一個別名,叫「琴頭鎮」。再則,因為《海道圖說》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書籍,也有可能是翻譯上的不確。再有一種可能,就是青島當時有過「琴頭鎮」或者類似的名稱,但在我國的史籍中又不見記載。幾種可能的推見或其它的證據,將隨著史料的發現逐漸澄清。正式把琴島作為地名的,見載於1934年出版的《青島名勝游覽指南》一書。書中在小青島一條中說:「此島一名琴島」。1939年版的《青島指南》、1957年版的《青島游覽手冊》等書都沿用了此種說法。從稱小青島開始,逐漸地把青島市也稱琴島了。琴島不但成為地名,還成為地名風光的掌故,如「青島八景」、「青島十二景」的「琴嶼飄燈」,青島市鄉二十四景的「琴崗滴翠」等等。二十世紀末,還把通往小青島的道路命名為琴島路。
除了「琴島」、「琴嶼」之外,在文學作品中也有把青島稱為「琴港」或「琴崗」的,還有稱為「山島」的等等。

閱讀全文

與地名來源作文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