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諸葛亮怒斥馬謖 高考作文
你說的應該是2006年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為你奉上,請你參考:
失街亭,斬馬謖
蜀漢建興六年,國力昌盛,諸葛孔明揮師漢中。蜀軍節節勝利,但由於馬謖自認飽讀兵書輕視魏軍,剛愎自用,不聽將軍王平的勸阻而痛失戰略重地街亭,損兵數萬。
街亭已失,蜀軍之前的勝利功虧一簣。孔明大怒。馬謖自縛於孔明帳中。
孔明手持羽扇怒斥馬謖:「好你個馬謖,你好大的膽子!失守街亭,損兵數萬,你該當何罪?你妄自尊大,不聽將軍王平勸阻。枉你飽讀兵書,卻脫離用兵之實際情況,有違我軍令!罪不容贖,當以軍法處置。刀斧手,拖出去,把他砍了!」
馬謖跪拜在地,連磕了幾個頭,泣道:「小人罪該萬死!」
孔明再次叫道:「來人啦!推出去!斬!」
帳內,蜀國大將趙雲、王平、魏延等齊出為馬謖求情。
「丞相息怒……」
孔明一揮羽扇,對眾將說:「我蜀漢軍法如山,紀律嚴明。馬謖失守街亭,已獲死罪。今日不將其斬首,不足以服我軍中將士和為大漢江山捐軀的亡靈。」
王平向孔明作了個揖,說道:「依末將之見,馬將軍雖失街亭,但忠勇可嘉,在國難當頭之際挺身而出,可欽可佩。再者,馬將軍曾為蜀國立過汗馬功勞。街亭已失,還可奪回,若失去馬將軍,實乃我軍之大失也,萬望丞相恕馬將軍之罪,給馬將軍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孔明雙眼紅潤,趙雲又出,說:「丞相執法如山,軍紀嚴明,軍中上下無不敬佩。馬將軍此次痛失街亭,罪該當誅。但馬將軍是我軍中飽學之士,自幼熟讀兵書,是我蜀國難得的人才,倘若殺了馬將軍,那我軍中就失去一員悍將啊,這樣的損失是十座街亭也換不來的啊。此次街亭一戰,是馬將軍第一次帶兵出戰,確有過失,但臣等又有哪一個沒有過失呢?望丞相再給馬將軍一次機會,免其死罪,臣以性命擔保,馬將軍不會再出此等錯誤了。請丞相三思。」
蔣琬出,孔明苦笑道:「國有國法,軍有軍規,爾等不必再為馬謖求情。馬謖雖功不可沒,但街亭一戰自作聰明。我意已決,不必多說,來人,把他拖出去,斬!」
馬謖抬頭,道:「丞相英明,戰前我已立下軍令狀,罪不可赦,請丞相斬殺我全家吧!」
孔明怒道:「大膽,愚蠢!你個馬謖一錯再錯,自己有違軍令,與你家人何干?若我斬殺你妻兒老小,不成了罪人?」
馬謖感激,沉默片刻道:「謝丞相!丞相之恩,來世再報!」
話畢,刀斧手將其推出斬首。眾人皆哭。
此次兵出漢中,蜀軍沒能達到預期目的。馬謖自幼飽讀兵書,卻敗在兵法上,孔明知能善用,卻用錯馬謖。是歷史的定數,還是別的?可能是我們讀錯了歷史,也可能是歷史讀錯了街亭吧。
[名師推薦理由]
從本文可以看出小作者對《三國演義》是非常熟悉的,文章借用「揮淚斬馬謖」的故事。近年來的考場作文中出現同一題材的作文不在少數,但能寫成功的卻非常少。本文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在短短的考試時間里,小作者洋洋灑灑寫近千言,實在難得,故事敘述完整,又緊扣了話題。
馬謖拒諫失街亭,諸葛亮為了明正軍紀,在情理與法理之間艱難選擇,最後還是將眾人的求情拒之門外,揮淚斬了馬謖。文章最後一句 「馬謖自幼飽讀兵書,卻敗在兵法上,孔明知能善用,卻用錯馬謖。是歷史的定數,還是別的?可能是我們讀錯了歷史,也可能是歷史讀錯了街亭吧」點明了中心,突出了今年安徽卷的話題。
「讀」是了解,是探索,是超越,從讀書中能夠思索、感悟和品味。本文作者就是通過解讀歷史來解讀現實中的人和事的。
Ⅱ 2015高考優秀作文東營片,給諸葛亮鞠躬
如果有人問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智慧的化身——諸葛亮。
千古以來,諸葛亮深受人們的愛戴,身上有著無數美麗的光環。小學生作文網t262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被善於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布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准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群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採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斗中七擒七縱,最後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著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我喜歡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而後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謎語大全及答案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為後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跡,發聖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群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齣祁山」,「白帝託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後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後語。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借箭——有去無還。」等等的這些諺語、俗語、歇後語不計其數。其傳奇般故事為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為世人永遠展現出他那聖潔的光輝!
Ⅲ 作文:為諸葛亮豎起大拇指
{三國演義}中,很多名士說到諸葛亮,無不豎起大拇指,對他贊嘆不已.「諸葛孔明,人中龍耳!」.這些人當中,有的是出道很久了,在江湖上享有盛譽的老先生,如司馬德操,即水鏡先生,有的是和諸葛亮同輩,被劉備重用的暫露頭角的徐庶,有的是敵營中人,奇怪的是當時諸葛亮還二十七歲,寸功未立,卻享有如此大的名頭!真是讓人不解,也讓人佩服.可以說,諸葛亮尚未出山,已是一個神人了! (教師點評:通過名士的眼光來看諸葛亮,評價諸葛亮,很好!因為名士方能了解名士.諸葛亮為各階層甚至敵營的名士推崇,說明諸葛亮是大名士,名士中的名士.人中卧龍,又涉及他的外號—卧龍先生,很好.) 出山後,他折服了自己內部的粗人,關羽,張飛,也折服了曹將夏侯敦,李典等,火燒博望坡-----為自己博得聲望!自此一發不可收,連戰連捷,百戰百勝.堪稱軍神!劉備有次不服氣,想:離了你諸葛亮,我劉備就打不了仗?兵伐孫權,連營數十里,結果被吳軍燒得逃回白帝城!至此徹底服了諸葛亮. (教師點評:出山後的表現,是否名與實不符?作者打消了我們對諸葛亮的疑慮.抓住讀者對諸葛亮出山後的實績的期待感,不失時機地寫了諸葛亮的戰國,折服了自己人,也折服了敵人.抓住名與實,抓住敵與我,對比深刻,行文獨到,用詞簡潔.如能說說曹操對諸葛亮的憤怒,就更好了.對小說的情節很熟,難得.) 所以,我愛諸葛亮,愛的是他的才略,本事.是國家的棟梁.不像有些當官的,沒一點本事,大敵來了,無退敵之策,誤過誤民. (點評:以上兩段為此段服務,即此段說出了諸葛亮為作者敬仰喜愛的原因,即分論點一,「我愛諸葛亮的才略」並對照有的無才之官誤國誤民的現象,突出諸葛亮的才略對與國家的重大作用.對比手法,引人深思.有拓展,有深度.) 我愛諸葛亮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忠心事主,廢寢忘食,鞠躬盡瘁.最後為國盡忠,死於軍帳.讀{三國演義},讀到此處,我不禁潸然淚下.相信不落淚的定非忠臣!他不愧為古今第一賢相!當今唯周恩來可與其相比.諸葛亮不但要面對曹魏,孫吳的外敵,還要防備朝內奸臣的讒言暗算,以及庸主劉阿斗的阻擾.有一次北伐取得大勝,諸葛亮正准備直取中原,卻接到劉禪的詔書回軍!原來這是魏國的反間計.諸葛亮於是嘆息阿斗的昏庸.看來強敵易對付,奸臣的暗算卻難防啊!在昏主的領導下,還能有如此忠心,太難得了.諸葛亮,我真服你了.(點評:寫出了本文的另一分論點,「我愛諸葛亮的忠心.」曉之以事理,動之以激情,寫自己為諸葛亮感動得落淚,有敘有議有情,因事生情.說到史評諸葛亮為第一賢相,說明作者的知識面廣.且古今對照,寫到周總理.有見解.有議論:強敵與內奸的對比,議論深刻.劉阿斗三字用得好,包含對劉禪的蔑視.) 我愛諸葛亮!
Ⅳ 有一篇高考滿分作文,應該是2009或2010年的全國卷1,關於諸葛亮,有琴弦,應該是三顧茅廬的情節
以前見過,好像是一個叫柯啥同學的作文,記不全了
Ⅳ 五年級下冊滿分作文諸葛亮我想對你說400字
我想對你說,其實你很幸福。你看,你是吳國有名的大都督,文武雙全,儀表堂堂。多少將士歸你統領,你是何等的威風!有名的大美女小喬是你的妻子,又有多少人羨慕你倆的郎才女貌!諸葛亮雖說神機妙算,可他沒武功,要是沒人保護,兩個小毛賊就可以要了他的命,還聽說他的妻子是有名的醜女一個,和你家小喬比那可差太遠了。從這兩方面講,你比他強,這是你的優勢,你應該感到幸福。周瑜,我想對你說,其實你根本沒必要嫉妒諸葛亮。從國度上看,你們倆就不是一個國家的人。諸葛亮再聰明,也是蜀國的軍師,他是劉備的鐵哥們,你就是把他殺了,他也不會背叛蜀國,你雖說才能上稍遜他一籌,可在吳國你卻是頂尖級人物,諸葛亮不會來蜀國當軍師,也不會撼動你大都督的地位,所以你根本沒必要因妒忌而屢次設計陷害他。如果不是你一次又一次的苦苦相逼,諸葛亮也不會為了自保而將你置於死地,這一點,你是有責任的。周瑜,我想對你說,其實你的心胸真的應該寬廣一些。由於你心胸狹隘,對諸葛亮做的那些事就不必說了,可是你想過沒有,就算你成功的暗算了諸葛亮,那世上就不會有第二個諸葛亮出現了嗎?不是有句詩這樣寫嗎:「山外青山樓外樓」,天底下有能耐的人太多了,難道你能把他們都殺光嗎?要正視各方面比自己強的人。如果劉備象你一樣妒忌諸葛亮,那他根本就不需要請他出山,有再大的才能都讓它爛在諸葛亮肚子里好了,也許這就是劉備能稱王,而你卻只能做都督的原因吧——因為你沒有劉備大氣。周瑜,我想對你說,去找羅主編通融一下,告訴他你已經和廉頗一樣知道自己的錯了,別讓他把你寫成英年早逝,畢竟,還有一部分女讀者等著你的精彩演繹呢……
Ⅵ 有關諸葛亮的高考滿分作文.
諸葛亮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的代表,更重要的他是千百年來士大夫知識分子的人格之神。在中國歷史上,德才兼備的人不少,但象他這樣集智慧與人格於一身,可謂絕無僅有。他所張揚、實踐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忘我精神,為歷代所推崇備致。
諸葛亮的人格、節操、風范,概括起來是如下四個方面: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博覽群書,廣交士林,關心時勢,每自比管仲樂毅,負有擔大任、致高遠的遠大抱負。但他又絕不是那種醉心於功名利祿、汲汲於榮華仕進的俗子。事實上,當時曹操稱雄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的朋友石廣元、孟公威皆投其麾下,他卻不為所動,其兄諸葛瑾在東吳頗得重用,他也不去投靠。最後,劉備三顧茅廬,以千古未有的求賢至誠深深打動了他,他才毅然步出草廬,一匡天下。在著名的《戒子書》中,諸葛亮曾如此諄諄告誡:「夫君子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真乃至理名言,也是他淡泊節操的真實寫照。
盡瘁國事,忠心輔政。諸葛亮先後輔佐劉備、劉禪兩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劉備很信任他,臨死託孤於他,並大義地提出讓出家天下,但他沒有奪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殫思竭慮,「親理細事,汗流終日「,最後以身殉職,病死軍中,時年五十四歲。諸葛亮輔佑後主,實際上是執一國之政,出帥入相,但後主並不感到他的威脅,群臣並不感到他的僭越,倘非心底無私,國而忘家,焉能如此!
任人唯賢,清正廉明。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真乃金玉良言,至今仍振聾發聵。諸葛亮如此進諫後主,他本人則更是任人唯賢的典範。托志忠雅的蔣琬,清廉有才的費禕,智勇雙全的姜維,都到他的重用和培養。他死後,這幾人成為蜀國的中流砥注。託孤大臣李嚴運糧失責又慌報軍情,被諸葛亮廢為平民,但對李嚴之子仍加以信任,並促進他勸父改過自新。由是李嚴不僅不抱怨,而是心懷感激,諸葛亮去世,李嚴因悲痛發病而死。諸葛亮知人善任,明之以法,曉之對情,其服人心如此!在廉潔上,亦堪稱典範。他曾上書後主,如實申報個人財產。書曰,臣家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一家可以溫飽,臣隨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給,決不別作經營,增長私產一寸,臣死以後,如查出
Ⅶ 關於諸葛亮的滿分作文
我和諸葛亮一起漫步
夜闌人靜,萬物皆睡。天上的流星依舊,我坐在竹椅上,望著天空那彎暗月,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一陣微風起,只見一人拿把羽扇,端站在前方,仔細察看,原來是中華智星——諸葛孔明也。
只見他徐徐地道:「夜深人靜,明月當空,如此美景,何不出來一同漫步?」句句出口,如美妙動聽的音樂傳入耳中。君子成人之美。於是,我和諸葛亮便漫步在庭中。望著他的背影,曰:「卧龍先生,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多才,一心只為報答先帝三顧之恩,可曾後悔?」他回過身來,沉默許久,道:「如你所言,人稱『智絕』的我本應在隴中安度餘生,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後先主真心請我,我感到莫大的歡欣。遂許先主以馳驅,畢平生之力,輔助先主,此情此義,乃我報先主的知遇之恩也。」
聽完後,我默默贊許,為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胸襟所折服,又為他忠心不二而欽佩。
爾後,我又向孔明討教:「先生您自出道以來,火燒新野,使曹軍落荒而逃。再而出使東吳,舌戰群儒,氣勢非凡,借風借箭,智算華容,當真高管仲、樂毅一等。」
他只是微微會心而笑,道:「你過獎了!這些都是我報先帝之職分也,不足掛齒。想我打拚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安居平大路,聯吳抗曹,為收服人心,對抗孟獲六縱七擒,六齣祁山,可惜屢屢成功之時,皆因吾之疏忽,與之失之交臂,當真可悲。」說完後,他的臉色晦暗下去,幾許憂傷,幾許煩惱,幾許嘆息,似乎在責備自己。
我不忍觀之,曰:「先生不必太過自責,皆因當時形勢不合,後主劉禪又不思進取,聽信讒言,親佞遠賢。先生縱有回天之術,也難堪挫折。吾聞過李清照憂愁時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先生的愁悔比之若何,望先生不可太過自怨。」這時,他的臉色開始變得平靜,逐漸轉好,我的心才放鬆下來,意少舒。他走近我,深情地望著我,輕柔地撫摸我,我望見他眼裡的那股熱血在沸騰,淚水模糊了眼睛,對我說:「當真是後生可畏啊!與你交談,我的心寬悅了許多,情緒冷靜了少許。謹記吾的話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相信你可以青出於藍勝於藍,再會!」說完他便離開了。
我站在原地,默默回想,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點評:
該考生思路廣闊,寫作對象超越時空,與歷史名人一起「漫步」,打破常規思路,有創意。全文立意高遠,文情並茂,素材運用恰當,詞句古文運用合理。考生利用自己熟悉歷史名人及宋詞背景的優勢,在與諸葛亮的交談中時而運用古文,時而運用典故,時而運用宋詞,筆墨輕點,洋洋灑灑,整篇文字讀起來如行雲流水。
在刻畫人物上,注重細節描寫,讀來栩栩如生。作文近尾處:「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點出立意,通過與名人交流,明白了人生道理:不以成敗論英雄,應該堅持去做有意義的事,以免空悲切。
Ⅷ 中考滿分作文,,關於諸葛亮的!!!
給諸葛亮的一封信
驚悉街亭失守,閣下追思先主遺言,思過責己,且自貶三級,竊以為不智也。先生既為 「 中華智星 」 ,又有 「 鬼神不測之機 」 ,應善為自謀,如何能陷自己於不義,自毀前程呢?小子雖不才,也願為先生謀劃一二。
其一,街亭之失,馬謖之過。兩軍相接之初,先生運籌帷幄,調兵遣將,且一一授以戰術要訣,可謂勞心盡力,周詳之至。然馬謖違先生節度,舉動失宜,最終失了街亭。先生完全可以 「 舍車保帥 」 ,將干係推得一干二凈,何苦大包大攬呢?自古 「 刑不上大夫 」 ,先生貴為一國丞相、三軍統帥,即使擔當 「 領導責任 」 ,亦不過檢討反省、做做樣子而已。而先生竟自貶三級,亦太過耳。
其二,失掉街亭有過,保全軍民有功。街亭既遇險,先生並未驚惶失措,而是指揮若定,設疑兵擾敵,設伏兵斷後,令修劍閣,以備歸路,使蜀兵盡回漢中,且智收姜維,撥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入蜀,糧草輜重並無一失,保存了出祁山、定中原的實力。更不用說於空城之上,焚香操琴,以一人之力拒十五萬魏兵。如此看來,先生非但無過,而且有 「 驚天地,泣鬼神 」 之功。而先生居然不懂辯證法,看不到北伐的大好形勢,只盯著 「 陰暗面 」 , 「 鑽牛角尖 」 。先生雖謂孔明,何其不明也!
其三、可虛美,可隱惡。街亭之失,往好處想,可以說為六齣祁山、九伐中原積累了經驗(哪怕是負面的)。按時下的說法,只當交了 「 學費 」 。先生一出空城計,軍民看得真切。可以差一干 「 筆桿子 」 寫成《三尺瑤琴退雄兵》的長篇報告文學,在《蜀國日報》頭版頭條刊發。白帝城託孤時,先主曾囑咐馬謖其人,不可重用。這段歷史委實對先生不利。但除了先生之外,直到如今還在搞什麼 「 失街亭,誰之過 」 的討論。有人更是把矛頭指向先生,說什麼 「 知人不明,用人不善 」 ,嚴重影響了領導的威信。以後的工作如何開展?真是 「 成也宣傳,敗也宣傳 」 吶!
先生深諳行軍用兵之理,於為言之道則一竅不通。長此以往,怎能不落得個 「 出師未捷身先死 」 的結局?故為先生謀劃,望先生三思。
我也追「星」——諸葛亮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古今中外,聞名遐邇。提起他的名字,就是民族智慧的象徵,鞠躬盡瘁的典範。
諸葛亮的一生,表現了忠誠、勤勉、開明、智慧。其中我最佩服他的忠誠與智慧。
忠誠,是諸葛亮最大的特點。為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和言聽計從的信任,他在劉備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走夏口時全心輔佐這位危主,毫無二心。竟使劉備以「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為由,在公元221年稱帝,史稱「蜀漢」。在劉禪登基後,他更是忠到了愚忠的地步。他將劉禪能做的和不能做的都做了,這並非奪權,而是在盡一個「相父」的忠。而且他的兒子諸葛瞻與孫子諸葛尚亦不辱先祖之英名,面對強敵臨危不懼,憤然沖入敵陣,直至戰死。三代忠烈,皆為「忠」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諸葛亮的成就使他幾乎成了智慧的代名詞。
他年少便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氣」,雖隱居於卧龍崗卻洞悉天下之事,做出了流傳後事的「隆中對」。在群雄並起之時,他慧眼識主佐劉備,在劉備兵不滿千,將止關、張、趙之時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三把火燒出了劉備的霸業。他舌戰群儒,才壓東吳九郡八十一州,聯吳抗曹。談笑之間,八十三萬曹軍灰飛煙滅。爭漢中,安邦定國;平南蠻,擴大疆土,都無不閃耀著其智慧的光芒。諸葛亮無愧於一個軍事戰略家,雖一生戎馬倥傯,卻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神機妙算、奇策泉涌,智謀縱橫、出神入化,謀略蓋世、料事如神,機警過人,思維敏捷,不愧是羽扇綸巾智多星。
諸葛亮的一生,既壯烈,也有遺憾。而他能紮根在我的心中,是因為他的宏才大略和他那一顆無比正直、善良、誠實的心,這也正是我崇拜他的原因。我永遠記住他,永遠為我們民族曾出現過這樣一位偉大的智者,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道德家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