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作文欽差大臣後續大全

作文欽差大臣後續大全

發布時間:2021-02-11 02:19:20

Ⅰ 《欽差大臣》閱讀問題求解答(問題補充附短文)

2、選段中寫了郵政局長的哪兩件事?體現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①特地叫驛站長回給假欽差答預備頂好的三套馬車,還吩咐他們一站一站都照這樣辦。②借給假欽差三百盧布。體現出郵政局長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的特點

3、市長(敲打自己的前額)的一段台詞刻畫了市長怎樣的形象?

是外省官僚的典型,是老奸巨滑,貪污成性的大騙子

4、市長坦言自己騙術高超,讓他陷入騙局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權利的慾望,對金錢的貪婪和慾望。

5、畫橫線句子「敲打自己的前額」屬於劇本的____,這一動作表現了市長怎樣的心理活動?

舞台說明;憤怒、悔恨

Ⅱ 舊中國遭受欺凌的事例的作文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擄掠毀壞國寶無數
各個不平等條約 馬關 辛丑 南京等等
1900年八國聯軍入京 國家首都第二次被外國人佔領 第三次1937年日本佔領中國首都南京,並製造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血案
1840到1945 100年中屈辱事例數不勝數

公元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國炮艦的威逼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及其後相關條約的簽訂,正式宣告了中英鴉片戰爭結束。自此,中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開始遭到破壞,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翻開了中國近代一百多年的糟糕透頂的血淚史和屈辱史的一頁。

鴉片戰爭是道光朝歷史、是清朝歷史、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大事件。關於這方面的書籍文章,及歷史教科書都有很多記載論述。鴉片戰爭,盡管過去了一百多年,但關於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爭的爭論並沒有隨之消逝。它帶給我們一系列問題:鴉片戰爭中清朝的失敗是必然還是偶然?當時中國方面對西方列強的了解程度到底如何?鴉片戰爭的主要歷史責任者到底是誰?鴉片戰爭之後,清朝反應是怎樣的狀況呢?

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那麼,鴉片戰爭中清朝的失敗是必然還是偶然?當時英國的確比較先進,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而清朝經濟落後、君主專制、吏治腐敗、軍備廢弛,這是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事物的普遍性。但事物還有特殊性,要對具體歷史事件進行具體歷史分析。許多研究人士從戰略、戰術分析,從天時、地利、人和角度分析了清朝在鴉片戰爭中並非占絕對劣勢,認為清朝有可能打勝這一仗。然而,在鴉片戰爭中,由於清廷的腐朽沒落,閉關鎖國和軟弱可欺,縱使在天時地利人和上都不處絕對劣勢的情況下,仍然戰敗,而且敗的如此之慘。我覺得,在中國這場史無前例的鴉片戰爭中,中國方面的主觀因素最終導致了無法挽回的慘烈戰敗。那麼,清政府在主觀上到底犯了什麼錯誤呢?其主要表現在:不能了解敵人,對敵判斷失當;和戰方針不定,戰略被動多變;軍政素質低下,戰斗能力不高。這些是完全可能得到改變的,然而歷史老人並不眷顧中國。

那麼,當時中國方面對西方列強的了解程度到底如何? 我們都知道林則徐注意了解和研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情況和動態。但是,其對西方列強的了解到底是怎樣的?作為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對外界的了解也不是很多。出於時間短,手段少,翻譯人才缺乏,他對西方列強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對英國的社會制度,經濟和軍事實力的了解也甚為膚淺,因此,所作的判斷往往不夠准確。而且由於當時通信不便,林則徐沒有也不可能及時將他了解外面世界的知識向他的主子報道。這與清朝上下對英國將發動的武裝侵略了解甚少有直接關系。

而作為此時的中國最高統治者道光帝的表現更讓人哭笑不得,就是在戰爭爆發後,依然不知英國來自何方,不知殖民主義為何物。由此可見,當時除開個別先進人士對西方列強有某種程度了解外,其他的在這些方面的認識就更膚淺了。當時清朝的上下,對外部世界懵懂迷茫,對英吉利也只是聞其名而不知其實。從中也可以知道,中國是在對外界基本沒什麼認識的情況下就被動的捲入了戰爭狀態的。

由於這種狀況,使中國方面為此付出了極大代價!在鴉片戰爭中,英國的戰略要求基本未曾改變。可是,清朝方面的情況則完全不同,清王朝對戰爭的態度,前後有過多次的變化。這除了英國是發功侵略的一方,握有戰爭的主動權,而清王朝則是被侵略的一方,處於被動地位的原因外,也與清朝方面對本身力量的盲目自信,和對英國的侵略意圖一無所知有直接關系。清方對於敵情缺乏起碼的了解和准確的估計,因而和戰不定,戰略方針多變,時而增兵,時而撤兵,弄很前方將帥無所措手足。

由於清王朝上下對國際世界一無所知,外國公使駐京是最可怕的事情,卻不知道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外國軍艦在中國港口自由航行等條款才是真正的喪權辱國,其惡劣影響要將近百年才能挽回。

號稱「泱泱大國」的中國被遠道而來的英國侵略者打敗了,而且敗的如此慘。鴉片戰爭的主要歷史責任者到底是誰?

認識鴉片戰爭失敗原因有一個過程。剛開始一些人認為責任在嚴禁派與主戰派,其代表是林則徐。那麼,我們來看一下,林則徐是否要負起相關責任?

面對禍國殃民的鴉片貿易,作為受害者理所當然要嚴禁。關於對林則徐在禁煙運動中的表現,除開少部分人之外,絕大部分都極度贊許。但我想,在禁煙運動中,林則徐的表現是否真的完美無缺呢?其不足之處在那裡?

林則徐於1838年12月31日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於1839年3月10日抵達廣州,於6月25日虎門銷煙結束。短短三個月多,在中國禁煙史上就出現了虎門銷煙這樣一個重要的勝利。但在這里我就疑惑了,難道鴉片問題靠一場雷厲風行的禁煙運動就可以圓滿解決嗎?答案當然是不可以。其實,雍正時已經開始禁煙,但是收效甚微,而且愈演愈烈,就說明禁煙運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林則徐曾稱:「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

在中國,凡讀完中學的人,或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林欽差赴任後,不去深入調查鴉片在中國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與路徑,也不細查販運鴉片的英商有何強大的國家背景,更不認真評估禁煙後所能產生的嚴重國際反響及其對自己國家可能產生的禍害。連林則徐也沒充分看到這一點,更不用說深居皇宮的道光帝。

林則徐派兵包圍英國商館,斷絕廣州與澳門交通,並下令暫停中英貿易。林則徐和他的同事們都沒有意識到,其實他的使命的性質早已經轉變,即由針對境內外國人的反鴉片走私行動,變成中英兩國官員間的交涉。林則徐面前的對手,不再是作為個人的外國鴉片商人,而是站在他們背後的各國政府,尤其是英國政府。然而深受「夷夏之辨」 的整個中國社會,根本沒有外交意識。沒有外交意識的國家,也就不會意識到外交的嚴重性。把英國政府的代表也關起來,這完全是沒有外交意識,沒有想到由此會引起嚴重的後果。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督義律被軟禁後,以英國政府代表的身份收繳鴉片,轉交中國政府,這實際上是將清政府查禁走私的國內行動,變為兩國政府間的交涉。對此,清政府方面並未察覺。盡管當時的中國沒有什麼外交意識,但是對英國這個到處侵略的強盜國家來說,就不可能沒有外交意識。以致英國在狂妄叫嚷,以武力向中國要求「恢復名譽」。盡管兩國之間這樣的交涉不是引起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但這無疑成為英國發動侵華戰爭的一個因素,一個重要的催化因素。

在林則徐開始禁煙之後,他對敵情的判斷是否完全正確呢?當林則徐在廣東收繳和銷毀鴉片的消息傳到了英國,在英國工商業資產階級及鴉片貿易集團的推動下,在1839年10月至11月間,英國政府作出了侵華決定。此時,清朝上下正在為虎門上空鴉片銷焚的氣息而振奮時,戰爭的惡魔已經出現,虎視眈眈,悄然潛至。

在戰爭即將燃燒在中華大地時,林則徐根據其對外界的了解分析,得出結論卻是不必擔心「邊釁」。林則徐到廣州後,在給道光帝的最初幾道奏摺中,並沒有具體淡到邊釁問題。林則徐認為,持「邊釁」論者,除京師及各地一班反對禁煙的人士們,還有義律等人。於是,他將來自外國人的英軍侵華的消息,皆歸之於義律的謠言恫嚇一類。雖然後來林則徐覺察到英國正蓄意發動侵華戰爭,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請令沿海各省備戰,但這就顯得有些遲了,尤其是在通信不發達的時代。
林則徐對英國政府出動誨陸軍大舉進犯中國,也完全缺乏全面了解,這當然會影響廣東方面戰備工作的加強。至於其他沿海省份的戰備工作就更差了。就這樣,中國方面沒有意識到英國政府已經把軍艦駛向了中國,除廣東積極備戰外,總體上沒有什麼准備,持消極抗戰的態度。

林則徐確實佔有相當多的英方情報,成為清王朝中最了解英國的官員,那麼,為什麼他仍沒有看出戰爭不可避免這一今人感到極為簡單的趨向呢? 這與林則徐分析情報時使用的思維方法與價值觀念有關,導致其根據翻譯資料分析時作出了許多錯誤的判斷。林則徐的判斷盡管錯誤,但放在「天朝」的大背景之中,仍合乎其本人的思想邏輯。

林則徐在後來對抗英國侵略軍的戰爭中,也不是象我們的歷史學家所描寫的那樣英明。史載,在林則徐的銷煙舉措招來英軍,鴉片戰爭開打之際,林欽差曾花巨款向美國商人買了一條 1080 噸的大輪船「劍橋號」,並裝上了 34 尊英制大炮在船上。可是,林欽差卻不是命令清軍把這條大洋船開到海上與英艦對轟,而是橫停於珠江口,作為阻礙英艦的障礙物兼作炮台之用,結果,被英國水兵爬上船去,連船帶炮給開走了。

但我認為,在這樣一場關乎中國前途命運的事件中,林則徐多多少少也要為此擔負起相關的責任。客觀來說,林則徐受到當時歷史的局限,他的表現比起後來的賣國誤國者不知道好多少。林則徐身上體現出來的局限,是整個清王朝都有的局限。雖然林則徐在列強入侵前後一直在試圖快速擺脫這種局限性,但歷史的發展卻永遠不會因為他個人的努力而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管怎麼說,當時的中國需要這樣的先進人士,需要「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樣的愛國人士。我們不能死死盯住林則徐身上的某些缺陷,要記住,其有的那些缺陷,只不過是整個清王朝的缺陷中的一小部分。

後來一些人認為責任在弛禁派和主和派,其代表是穆彰阿、琦善等。應當說,後者的認識比前者進了一步,但還有深入探討的空間。歷史告訴我們,穆彰阿之流只不過窺出道光之所思,說出道光之所欲言,做出道光之所欲為,所以穆彰阿始終得到道光的支持與信任。因此,鴉片戰爭的責任主要應由道光皇帝來負。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道光皇帝在鴉片戰爭的前前後後的表現到底是如何的?英國以虎門銷煙為借口發動對中國的戰爭,僅僅是借口、導火線,而不是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那麼,是否還要禁煙?禁煙運動是理所當然的,是符合中國人民利益的,不僅要禁,而且要堅決去禁。但是怎樣禁煙又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它涉及到國際外交等方面。所以,這禁煙運動決不能當作中國內部事件來處理。道光皇帝作為一朝君主、一個政治家,他應該看到或預見到這一點。對英國殖民者可能由此而產生的反應——政治的、軍事的、外交的、貿易的,預先採取防範措施。但是,他沒有做到這一點。歷史,往往因為這樣一個人而走向不同的軌道。

1840年1月,道光皇帝命林則徐斷絕中英一切貿易,並出示其罪狀,宣布各國。。昧於世界大勢的道光帝這時沒有也根本不可能想到,一場影響中國命運的戰爭——第一次英國侵華戰爭,就要爆發了。一場大的戰爭迫在眉睫,而在清王朝方面來說,對於這場戰爭既缺乏心理上的准備,更談不上物質方面的准備了。

道光過於無知。道光皇帝對西方的政治、經濟、軍事、地理一無所知,卻無知者無畏,對英國的堅船利炮,依然不屑一顧!從道光的口中竟然冒出這樣的問題:「英吉利至新疆各部,有旱路可通?」一個在康熙時期已經解決的問題,竟然再度出現在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嘴上。這是道光的悲哀,是清王朝的悲哀,更是中國莫大的悲哀!

道光過於無勇、昏庸愚昧。在軍事上的連續失利和妥協派的喧囂中,懦弱的道光皇帝從忽戰忽和轉而一意求和。其實,他完全可以等侵略軍在天津大沽登岸後聚而殲之,這場戰爭是不會打輸的,當然也不會有《南京條約》之恥。因為當時根本沒有那一個國家可以深入中國內地來征服中國。只要最高統治者拿出持久戰的決心來,而不僅僅因為侵略者打到京城就害怕投降,那麼,中國今天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道光過於用人失察。他派下來應付英國侵略者的欽差大臣這些人中,除開林則徐之外,其他的基本是無能之輩。先後派來的琦善、奕山、奕經等人,只會削弱中國方面對英國侵略者的抵抗力,只會向侵略者妥協、求和,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無比憤怒,以致民怨沸沸。事實上雖然在多次戰斗中清軍官兵抵抗到底,英勇不屈,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觸即潰,或有主帥帶頭逃跑。

總之,穆彰阿、琦善之輩是體會道光的旨意、按照道光意旨行事的。穆彰阿之輩賣國、誤國,最後的總根源是道光皇帝。鴉片戰爭的失敗,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的簽訂,道光皇帝應負主要歷史責任。道光把自己的名字永遠地寫在中華文明史的恥辱柱上,這將成為後世喪權辱國、割地賠款者戒!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方面的反應是怎樣的狀況呢?在這場戰爭中,清朝付出的代價如此之大,但是最根本的錯誤是沒有一個人能夠及時認識到戰敗的根本原因所在,戰後主持過軍務的大臣中沒有人能夠對失敗的原因做出真正的思考。包括最可能有所思考的最了解西方情況林則徐。更讓後人無法想像、覺得可怕的是,這對清王朝來說,不但沒有感到痛,反而是非常不痛。條約簽訂後,清王朝又恢復了歌舞昇平,因交戰不力下台的官員大多起復,似乎一切照舊,就連最基本的防禦設施上,恢復的炮台也是和原先一樣,仍舊根本無法抵禦列強的炮火。可以說鴉片戰爭失敗的代價完全是白白付出了。而鄰邦日本的國門1850年被美國的大炮轟開後很快吸取了教訓,走上了維新之路。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似乎是無可挽回,真正可悲的是戰敗後的中國沒有能夠及時走上自強的道路。由於沒有及時吸取教訓,清政府被凌辱的地位始終沒有去掉。清政府對外妥協投降,不知進取,頑固不化,將中國逐步推向更深的災難中去,其最終也成為西方列強在華的代理人。比鴉片戰爭更惡劣的戰爭在不斷重演,比《南京條約》更苛刻的條約在不斷出現。

鴉片戰爭以後,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在思想文化領域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但是這種變化,在當時的中國是如此微弱,影響也是如此小。在這種狀況下,中國要走向獨立自主等軌道變得更加艱難

Ⅲ 把欽差大臣的啞劇編寫成一篇有語言 有心理的作文

小姑娘大約十五六歲年紀,長得很秀美。瓜子兒臉,細長整齊的眉毛,兩隻眼睛像點漆一樣黑里透亮,微微上翹的鼻子和含笑的嘴唇。還留著一絲孩子氣的純真和天真。

Ⅳ 以對話寫欽差大臣啞場的作文

眾人(旁白)正當市長他們准備去追那個假欽差時,真的欽差去光臨了,弄的大家非常尷尬,一臉迷茫,有得氣得直跺腳,但沒辦法,畢竟欽差大人是自己的上司,惹怒了上司以後在官場上就不好混了呀。更別說什麼陞官發財了呀。眾人只好立刻走到欽差大人那裡熱烈迎接。各個臉上掛著笑容,不過都是鬼一般的笑臉像是在猙獰。
欽差(欽差大人指著市長)你可是市長?
市長(市長點頭稱是,眾人帶著輕微的疑惑)你可是欽差大人?
欽差:這是哪兒的話,我怎麼不是欽差了?(納悶)於是拿出自己的證件證明自己的身份,大家這才放心。
欽差(忙問)怎麼回事?是不是有人冒充我?快說明白!(默不作聲)眾人低下了頭,不敢出聲,也不敢動.生怕欽差點來干這倒霉事.
柯羅布金(輕聲說)欽差大人。是………是有人冒充你!
眾人(旁白)說完惡視他,其他人同時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讓他不禁一顫。
欽差(摸不著頭腦)這是怎麼一回事?
眾人(旁白)沒辦法,就算柯羅布金不說,欽差也得逼自己說,就讓柯羅布金當回替罪羊。
柯羅布金:前幾天有人長得與您相似,又自稱是欽差,因為我們官小,不敢核對,被他騙吃騙喝,又騙了我們許多錢,又讓我們備了頂好的馬,親自送他逃跑。
欽差(十分生氣)哼!不敢核對?是你們想發財想瘋了吧?騙?那恐怕是你們硬塞給他的吧?既然你們不敢核對剛才為什麼就檢查我的呢?你們認為有能力檢查我的身份嗎?(眾人無語)
市長:那我們不是吃了一次虧嗎?
欽差:你這市長怎麼當的?看見你的手下,就知道了,可見一般。
市長(旁白)哼,你來罵我?不就是比我官大嗎?誰知你在沙皇面前是一副什麼德行?
欽差(大喊)那還不敢快去追?
郵局(無奈)我給他備的是頂好的馬,追?來不及了。
欽差(憤怒)那也得追!
郵局(旁白)反正自己乾的壞事不多,說不定現在討好欽差把他們賣了還能陞官呢。
市長(急忙說)慢!欽差你想干嗎?
欽差(回說)此事由我來辦。
郵局(滿臉笑容)難不成你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要隱瞞?
市長(聽了火冒三丈)你……「(但欽差在這,自己不能當老大)
欽差:「你怎麼了?干嗎這么生氣?是不是有什麼……」
欽差(欽差見眾人迷茫)平常你們坑別人時怎麼都那麼聰明?

Ⅳ 果戈里《欽差大臣》寫作背景及戲劇的定義

俄國諷刺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欽差大臣》1836年果戈里發表了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它改變了當時俄國劇壇上充斥著從法國移植而來的思想淺薄、手法庸俗的鬧劇的局面。《欽差大臣》描寫紈絝子弟赫列斯達可夫與人打賭輸得精光,正一籌莫展,從彼得堡途經外省某市,被誤認為「欽差大臣」,在當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鬧出許多笑話。果戈理用喜劇這面鏡子照出了當時社會達官顯貴們的丑惡原形,從而揭露了農奴制俄國社會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動。
這是出喜劇。它的發生地點,是俄國的某個小城市。而這個城市在粗魯而貪污的市長和一群本身是歹徒而實際是笨蛋的官吏主宰下,變得腐敗不堪。當這群貪官污吏風聞首都已派出微服私巡的欽差大臣時,每個人都慌亂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當此時,突然聽到有一位叫赫列斯達柯夫的人正投宿於城內唯一的旅館里,於是,他們就誤認這位外形不凡、而實際上因賭博、游盪而辭官返鄉,途經此地的赫列斯達柯夫為欽差大臣了。市長大人立刻在家裡開了一個盛大的歡迎會,且不斷賄賂這年青人。在市長等人的百般奉承之下,青年的心裡升起一個邪惡的念頭,因此便向市長的女兒求婚。而市長則以為只要和他攀上了關系,就能打開在首都陞官發財的門路,所以,欣然允諾了。然而,這名青年卻因擔心騙局被揭穿而匆忙逃走。當市長官邸里正處於熱鬧的高潮時,郵局局長手捧一封信走進來。那封信是青年寫給彼得堡的朋友的,他在信里大肆嘲笑那些把自己誤認為是欽差大臣的笨蛋,並為每一個官吏取了一個令人難堪的綽號。當市長與官吏們正為這件事而啞然失聲時,真正的欽差大臣——來臨了。帷幕就在大家呆若木雞的情況中落下...
赫爾岑高度評價《欽差大臣》這部驚世之作,稱它是「最完備的俄國官吏病理解剖學教程」。聶米羅維奇·丹欽科則說:「《欽差大臣》你們無論看過多少遍,盡管你們已有所准備,可還是要被它的結尾深深地吸引,被它驚人的美、感染力、非凡響的、完全出人意料的形式以及充滿靈感的舞台意圖所吸引」。
《欽差大臣》作者:果戈里《欽差大臣》標志著俄國現實主義戲劇創作成熟階段的開始。此劇描寫了一個來自彼得堡的十二等文官赫列斯達科夫,被外省某市的市長——一個供職30餘載、經驗豐富的老騙子手——錯當成了上級派來的欽差大臣,於是一錯再錯,鬧出了無數的笑話,充分暴露出了官僚們好溜須拍馬、貪污受賄、營私舞弊的嘴臉。此劇初次上演,便引起了貴族和政府官僚瘋狂的攻擊。果戈理也因此恐懼起來,不久就出國了。

Ⅵ 有誰可以提供一篇分析果戈里《欽差大臣》這部小說的語言特點的文章

內容提要:《欽差大臣》標志著果戈里的現實注意的諷刺藝術已經完全成熟。果戈里在《欽差大臣》中把一切俄國的壞東西收集在一起,一下子把這一切嘲笑個夠,並以典型生動的形象,緊湊的情節和深刻犀利的諷刺創造了社會主要矛盾—官僚集團與人民大眾的矛盾為基本社會喜劇,本文從兩個人物來分析它的諷刺藝術

關鍵詞: 果戈里 《欽差大臣》 諷刺藝術特點

一引言

尼古拉-瓦西里耶維奇-果戈里理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他以其創作加強了俄國文學的批判和諷刺傾向,開創了俄國文學的新時期,他以忠於生活的現實主義精神

的現實主義精神鮮明生動的典型形象和「含淚的笑」的諷刺手段,無情的揭露了沙皇專制農奴制的醜陋和黑暗,為19世紀俄國文學建立了「持久的貫徹諷刺——所謂批判傾向的功勛」。

11809年3月19日,果戈理生於烏克蘭的一個地主家庭,12歲上中學,19歲到彼得堡獨立謀生

,起初當小公務員,後來從事文學創作,並一直為終生職業。早在中學時代,果戈理就受到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到彼得堡後,窮困潦倒的個人遭遇,北緯卑微艱辛的小公務員生活,使他對現實生活不滿,特別是普希金,別林斯基的幫助和影響,使他進一步向王自由,憎恨專制,並很快就成為對現實關系具有深刻理解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成名作《狄康卡近鄉夜話》充滿了濃烈的詩意和傳奇的成分。給果戈理帶來「文壇盟主」聲譽的中篇小說集《覓爾格拉德》和《彼得堡故事》,標志著他的創作向現實主義發展的新階段。《彼得堡故事》把諷刺矛頭從寫烏克蘭轉向了盛行官爵崇拜和金錢崇拜的彼得堡。小說繼普希金之後通過對小官吏,小職員不幸遭遇的刻畫,發展了俄國批判主義學描寫「小人物「悲慘命運的主題,而在19世紀30年代果戈理船做的一部劇作——《欽差大臣》。標志著果戈理的現實主義諷刺藝術已完全成熟。1836年船作的諷刺喜劇《欽差大臣》是他在戲劇方面的代表作。如果說在《彼得堡故事》中,果戈理對官僚社會的揭露還僅限於某部門或某官僚的惡德敗行的話,那麼在劇本《欽差大臣》中,果戈理將他「當時在俄羅斯看到一切丑惡現象,一切需要人們主持正義的場合所發生的非正義的行為都匯集起來,然後給予淋漓盡致的嘲笑」。

二《欽差大臣》大概內容

一個在彼得堡當過差,出入於上流社會的紈絝子弟赫列斯塔柯夫,在回鄉土中因盤纏用盡而捆於旅店。正在這時,市內盛傳欽差大臣將臨。市長是個多年沉浮宦海,一貫貪贓枉法,「凡財物到手,均不欲其有所遺漏」酷史,聽說有個欽差大臣就要駕臨本市,他個他的僚屬大為驚恐,深怕他們平日的劣跡被上峰察知。受到這種恐懼心理的驅使,市長親自跑到旅店,察看動靜。赫列斯塔柯夫則以為由於自己付不起食宿費用,店家告到市裡,市長前來興師問罪。因而大為惶恐;同時在與市長相互試探之中,平時那種傲慢無禮,妄自尊大的舉止風度,畢露無遺。這一切使得市長確信赫列斯塔柯夫就是微服私訪的欽差大臣。於是設法把這位「欽差大臣」迎至市長公館,殷勤款待,並把自己的女兒許了他。赫列斯塔柯夫見市長如此垂青,真是受寵若驚,得意忘形。在市長及其同僚面前,大吹牛皮,把彼得堡的達官貴人都說成是自己的近親好友。使聽者欽羨不止。赫列斯塔柯夫用「借錢」的方式向市長及其僚屬「借」巨款,又和市長的妻女調情取樂。在其僕人的摧促下,「快樂」地離開了這個城市。接著市郵政局長私拆赫列斯塔柯夫信件。發現赫列斯塔柯夫並非欽差大臣,正當把此消息告訴市長,發生了爭論時。真正的欽差大臣到了。官僚門聽了這個消息面面相覷,個個呆若木雞。

三 《欽差大臣》的諷刺藝術

<一> 諷刺喜劇《欽差大臣》的藝術獨創性涉及到許多方面.果戈理認為喜劇情節應

該」把當時所知道的俄羅斯的一切丑惡的東西,一切非正義的行為恰恰是在需要人們表示正義的地方和場合下干出來的」.這說明果戈理把撕破沙皇專制農奴制的帷幕作為自己現實主義的准則.在人民大眾反對專制農奴制的運動日益高漲的歷史條件下,果戈理賦予喜劇以最鋒利的諷刺力量.

<二> 果戈理的獨創性表現在拋棄以製造復雜的矛盾糾葛取勝的西歐喜劇傳統,而

致力於人物性格沖突的揭示.果戈理的喜劇中,情節的發展變化,妙趣橫生的現實主義力量都是從人物性格的沖突中發展出來的.

1.在喜劇人物塑造上<<欽差大臣>>的獨創性首先表現在它不是作者主觀製造的結果而是完全真實的人物,果戈理把這伙丑類表現得越真實,越富有生活氣息

也就越令人感到可憎和可怕,因為觀眾通過這些高度概括的典型形象,終於看清了「生活的主人」的真相而憂心忡忡,對前途充滿沮喪和失望,這也是果戈理的喜劇所隱含著的特有的悲劇性力量。果戈理拋棄了淺薄的滑稽噓頭,致力於典型人物內心世界揭示。果戈理的人物不是某種概念的化身,而是靠喜劇人物的自我揭露。人物各自按照自己的觀念,習慣,圍繞自己的利益活動著。果戈理堅持現實主義美學原則,既沒有迷醉於奇聞軼事,也沒有陷進卑俗的笑劇泥坑。人們也許還記得果戈理在小說中描述的彼得堡涅瓦大街的夜色吧。那裡,商店鱗次櫛比,燈火輝煌,人群和馬車川流不息,軍官的佩刀鏗鏘作響,淑女的脂粉氣迎風飄盪,還有無數的公子哥兒在閑盪著-------赫列斯塔柯夫之流並不奇特,他們就在其中。他們講究穿著,儀表非凡,舉止並不是賭棍,酒徒和流氓。但是,靈魂空虛,知識淺薄,厚顏無恥卻也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2.我們來看看果戈理筆下的赫列斯塔柯夫:赫列斯塔柯夫就顯露了這一本質特徵。這個紈絝子弟東游西逛把錢花個精光,窮途末路到了連飯也吃不起的地步,實在餓急了就出外走走。好「把餓勁兒調情。他欠債不還,還命令僕人奧西布去廚房給他做飯,可是礙於貴族少爺的尊嚴又不願意把話說明白,只說「你到那兒去!」當店伙勉強端來飯,他又嫌兩道菜太少,以「不吃」表示抗議。此時此刻,彷彿是店伙在求他,而不是他在求於人。當然,這頓只不過是「臭湯」之類的飯還是被他津津有味的吞掉了。可是一旦有了錢,就把一切都忘了。只是找步兵上尉打牌,重見個高低。正如別林斯基指出那樣,赫列斯塔柯夫作為「欽差大臣」「不是自然地,而是偶然地湊巧地出現在喜劇里」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忽然別人認作朝廷命官。當了本城最高首腦的座上客。如果說在初見市長時,他大惑不解,還企圖動動腦筋以使自己擺脫困境的餓話,那麼,自從市長把他當作彼得堡來的「要人」之後,似乎成了被吹動的風車,完全被事態的發展推動著往前走,隨波逐流,不僅僅想動什麼腦筋,而且還自得其樂。在市長的官邸,當政府當局諸公位他舉行歡迎儀式時,他既不掩飾自己的「好吃」,「尋歡作樂」和賭錢的「本領」,又不忘向市長的夫人和女兒調情。市長夫人是一個風騷又鄙俗的潑婦,在她的抬舉下,

越發越得意忘形,信口開河。他吹噓自己跟部長的「交情很深」;吹噓別人怎樣把他當成總司令而「舉槍敬禮」;吹噓自己是普希金的老朋友,一個晚上就「把所有的東西都寫好了」;吹噓他吃的西瓜每個就值「七盧布」,他喝的湯是「直接用輪船由巴黎運來的--------冒出來的那股蒸氣是自然界所找不到的」;吹噓外交部長和各國公使怎樣和他一起打牌--------越說越狂妄,越說越離奇也越發越語無倫次。值得注意的是,赫列斯塔柯夫並非故意撒謊,他沒有偽裝,沒有矯飾,一切都以他本來的面目出現。這一番話是赫列斯塔柯夫精神境界的剖白,他說得那樣的坦率,那樣的輕松,那樣的富有靈感,連他自己也陶醉其中,暴露力量了這個貴族子弟滿腦子飛黃騰達的慾念和對驕奢淫移生活的狂熱追求。同時,他又說得那樣的支離凌亂,那樣的毫不連貫,又暴露了他靈魂的極度空虛,以至於沒有意志也沒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思考,尤其是他根本也不想集中地深入的思考什麼。

總之,赫列斯塔柯夫顯得格外真摯,誠實,也顯得格外的淺薄和鄙俗。他忽而表現得怯懦可憐,忽而又驕橫任性;忽而是一副搖尾乞憐的叭兒狗摸樣;忽而又炫耀貴族少爺的派頭兒;不管何種場合,也不顧客觀環境對他有利無利,他都不能控制尋歡作樂的欲求和華眾取寵的樂趣;他沒有羞恥心,似乎他乾的一切和說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然而,赫列斯塔柯夫又不是一個充滿妄想的流氓,不是一個立意造謠的撒謊家和巧妙的騙子。赫列斯塔柯夫之流散布在俄國各地,是京城彼得堡習見的人物。通過—喜劇人物的自我表演,果戈理深入地揭示了「生活的主任」——俄國貴族門的丑惡的靈魂。果戈理指出:「----------每一個人在一分鍾內會做過的或成為赫列斯塔柯夫----------靈巧的警衛軍官有時會成為赫列斯塔柯夫,政府要人有時也會成為赫列斯塔柯夫。」「赫列斯塔柯夫」成了貴族的「遺傳病」和「流行病」,從而表明這一形象的廣泛代表性。

3.如果說赫列斯塔柯夫代表了彼得堡貴族社會的話,那麼,以市長為首的官僚集團則暴露了俄羅斯外省生活的全部丑惡。別林斯基曾深刻指出「欽差大臣」「是市長的驚慌萬態的想像的創造物,一個幻影,他的良心的影子」,當作微服私訪的欽差大臣的過程,生動而深刻地揭示了沙皇官僚集團精神世界的骯臟,揭發了封建國家機器的反動和腐朽。

市長是個騙子手中的騙子,是個「騙過三個省長」的酷使,「一手遮天的流氓和光棍」都上過他的「鉤」。他把赫列斯塔柯夫視作朝廷命官而預禮膜拜,既表現了愚蠢透頂,也表現了狡猾過人,老謀深算,盡管他的揣測與陶布欽斯基的「調查報告」不謀而合,但也不輕易上鉤:首先,他要親臨「虎穴」,以便能偵緝到最可靠的情報。如果一旦被「要人」發現,他就以視察旅店為名自己我掩飾;其次,第一次吃飯他就用「連象也回醉倒的」瑪傑拉酒把赫列斯塔柯夫灌醉,藉以達到「酒醉吐真言」的目的,既表現了他的狡猾,又表現了他的狠毒。不過,盡管試探,市長頭腦中那個被「欽差大臣」的恐懼所造成的驚慌。他一方面惶懼不止,曲意逢迎,一方面警覺地審視對方的一舉一動,以便迅速採取對策。同時,又不失時機地自我誇耀。當市長大言不慚地述說自己的「德政」,如此「市內一切的條理」「街道掃得很乾凈」「囚犯的特遇很好」時,觀眾很自然的想起那垃圾堆一樣的大街,想到市長如何扣囚犯的口糧--------字我掩飾與娥德敗行形成鮮明的對比。

<4>果戈里筆下的市長夫人和女兒既有獨立的個性,又是市長性格的重要補充,當看到赫列斯塔科夫向自己妻女調情時。市長不一為恥,反以為榮。當看到赫列斯塔科夫和自己女兒是擁抱接吻時,市長以便揉這眼睛,一邊難以置信的念念有詞:「他媽的!真的,在接吻!」當他終於看到確有其事是,並不是夢幻,頓時欣喜若狂,大聲喊叫:「天啦,在接吻,真訂婚了。」他既為自己的超絕的辦法而自豪,又為日後平步青雲而得意,喜劇人物的性格沖突,造成了強烈的喜劇效果,使情節發展趨向高潮,還比如說,當官員集合在市長家中商討如何才能博得「欽差大臣」的歡心時,一直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塞錢,可是這些錢怎麼個塞發才不至於露出破綻?自命博學多才的法官提議「用貴族的名義贈送紀念品,」而郵政局長卻簡單的多。認為只要說這是「郵政局沒人領取的一筆款子就行了。」惟獨慈善醫院院長提出分別行賄的方案,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實這個肥豬一樣的院長想借行賄之機進讒言,射暗箭,為自己的陞官發財創造條件。我們可以看出果戈里筆下的這些人物,每個丑角都在為自己創造的罪惡尋找出路,從來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可笑的一面。

<3> 果戈里的《欽差大臣》的思想非常廣闊,它不單要懲戒那些「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當市長的勒索商人的「小信封」的時候,受賄,玩忽職守等罪惡,他是主要說明:懲罰者和被懲罰者互為奴隸,他們屬於同一血緣,他們有同樣可憐的命運,即各自在對方身上重復著自己。在《欽差大臣》中,果戈里的喜劇人物從主角到最次要的角色都是藝術構思所確定的。都有獨立的不可重復的個性,都具有生活的說服力,從商人到警察都不是可有可無的人物,果戈里通過他們之間的糾葛反映了俄國社會各階層見錯綜復雜的關系,描繪了一幅廣闊的社會圖景

<4>《欽差大臣》在情節提煉上的獨創性還表現在果戈里完全拋棄了傳統喜劇所謂」懲罰罪惡」的規范,劇中既沒有把赫列斯塔科夫緝拿歸案,也沒有設置一個正面人物,但是他們受到觀眾的懲罰,他們由於狡猾過人而在觀眾面前亮了相,從觀眾席上爆發出的笑聲就是對他們的鞭笞,喜劇最後場面------「啞場」也是這個意義,果戈里以反面人物與反面人物接成沖突的形成,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與廣大群眾的矛盾,而劇場中發出的雷鳴般的笑聲就是不出場的正面人物。《欽差大臣》顯著的藝術特點就「自己臉丑,莫怨鏡子」的諷刺。正如赫爾曾在《論俄國革命思想的發展》一文中指出,「在果戈里之前,從來沒有一個人把俄國官僚的病理解剖過程寫的這樣完整,他一面嘲笑,一面透視這種卑鄙,可惡的靈魂最隱蔽的痛苦」。

四 總結

《欽差大臣》是俄國現實主義戲劇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一反當時俄國舞台是毫無思想內容的庸俗笑劇和傳奇劇的做法,在繼承俄國現實主義戲劇傳統的基礎上,創造了一社會主要矛盾——官僚集團與人民大眾的矛盾為基本社會沖突的社會喜劇,並以典型生動的形象和緊湊的情節以及深刻犀利的諷刺,躍居當時世界劇壇的前列,劇本題詞「自己臉丑,莫怨鏡子」——形象的闡明了文學創作是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的現實主義創作的原則。市長的台詞「你們笑什麼?笑你們自己!」則直接表現果戈里現實主義喜劇的社會作用。他的不朽劇作《欽差大臣》,不僅標志著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俄國喜劇發展的高峰,而界為整個十九世紀俄國戲劇創作指明了一條現實注意道路,劇本《欽差大臣》同時標志著果戈里的現實主義的諷刺藝術已經完全成熟

Ⅶ 在文章欽差大臣中的欽差大臣把大家都騙了的根源在哪裡說說理由

俄國諷刺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欽差大臣》1836年果戈里發表了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它改變了當時俄國劇壇上充斥著從法國移植而來的思想淺薄、手法庸俗的鬧劇的局面。《欽差大臣》描寫紈絝子弟赫列斯達可夫與人打賭輸得精光,正一籌莫展,從彼得堡途經外省某市,被誤認為「欽差大臣」,在當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鬧出許多笑話。果戈理用喜劇這面鏡子照出了當時社會達官顯貴們的丑惡原形,從而揭露了農奴制俄國社會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動。
這是出喜劇。它的發生地點,是俄國的某個小城市。而這個城市在粗魯而貪污的市長和一群本身是歹徒而實際是笨蛋的官吏主宰下,變得腐敗不堪。當這群貪官污吏風聞首都已派出微服私巡的欽差大臣時,每個人都慌亂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當此時,突然聽到有一位叫赫列斯達柯夫的人正投宿於城內唯一的旅館里,於是,他們就誤認這位外形不凡、而實際上因賭博、游盪而辭官返鄉,途經此地的赫列斯達柯夫為欽差大臣了。市長大人立刻在家裡開了一個盛大的歡迎會,且不斷賄賂這年青人。在市長等人的百般奉承之下,青年的心裡升起一個邪惡的念頭,因此便向市長的女兒求婚。而市長則以為只要和他攀上了關系,就能打開在首都陞官發財的門路,所以,欣然允諾了。然而,這名青年卻因擔心騙局被揭穿而匆忙逃走。當市長官邸里正處於熱鬧的高潮時,郵局局長手捧一封信走進來。那封信是青年寫給彼得堡的朋友的,他在信里大肆嘲笑那些把自己誤認為是欽差大臣的笨蛋,並為每一個官吏取了一個令人難堪的綽號。當市長與官吏們正為這件事而啞然失聲時,真正的欽差大臣——來臨了。帷幕就在大家呆若木雞的情況中落下...
赫爾岑高度評價《欽差大臣》這部驚世之作,稱它是「最完備的俄國官吏病理解剖學教程」。聶米羅維奇·丹欽科則說:「《欽差大臣》你們無論看過多少遍,盡管你們已有所准備,可還是要被它的結尾深深地吸引,被它驚人的美、感染力、非凡響的、完全出人意料的形式以及充滿靈感的舞台意圖所吸引」。

Ⅷ 寫《欽差大臣》幕落作文500字

眾人(旁白)正當市長他們准備去追那個假欽差時,真的欽差去光臨了,弄的大家非常尷尬,一臉迷茫,有得氣得直跺腳,但沒辦法,畢竟欽差大人是自己的上司,惹怒了上司以後在官場上就不好混了呀.更別說什麼陞官發財了呀.眾人只好立刻走到欽差大人那裡熱烈迎接.各個臉上掛著笑容,不過都是鬼一般的笑臉像是在猙獰.
欽差(欽差大人指著市長)你可是市長?
市長(市長點頭稱是,眾人帶著輕微的疑惑)你可是欽差大人?
欽差:這是哪兒的話,我怎麼不是欽差了?(納悶)於是拿出自己的證件證明自己的身份.大家這才放心,
欽差(忙問)怎麼回事?是不是有人冒充我?快說明白!(默不作聲)眾人低下了頭,不敢出聲,也不敢動.生怕欽差點來干這倒霉事.
柯羅布金(輕聲說)欽差大人.是………是有人冒充你
眾人(旁白)說完惡視他,其他人同時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讓他不禁一顫
欽差(摸不著頭腦)這是怎麼一回事?
眾人(旁白)沒辦法,就算柯羅布金不說,欽差也得逼自己說,就讓柯羅布金當回替罪羊。
柯羅布金 前幾天有人長得與您相似,又自稱是欽差,因為我們官小,不敢核對,被他騙吃騙喝,又騙了我們許多錢,又讓我們備了頂好的馬親 自送他逃跑。
欽差(十分生氣)哼!不敢核對?是你們想發財想瘋了吧?騙?那恐怕是你們硬塞給他的吧?既然你們不敢核對剛才為什麼就檢查我的呢? 你們認為有能力檢查我的身份嗎? (眾人無語)
市長:那我們不是吃了一次虧嗎?
欽差:你這市長怎麼當的?看見你的手下,就知道了,可見一般
市長(旁白)哼,你來罵我?不就是比我官大嗎?誰知你在沙皇面前是一副什麼德行?.
欽差(大喊)那還不敢快去追?
郵局(無奈)我給他備的是頂好的馬,追?來不及了.
欽差(憤怒)那也得追!
郵局(旁白)反正自己乾的壞事不多,說不定現在討好欽差把他們賣了還能陞官呢.
市長(急忙說)慢!欽差你想干嗎?
欽差(回說)此事由我來辦.
郵局(滿臉笑容)難不成你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要隱瞞?
市長(聽了火冒三丈)你 ……「(但欽差在這,自己不能當老大.)
欽差:你怎麼了?干嗎這么生氣.是不是有什麼……「
欽差(欽差見眾人迷茫)平常你們坑別人時怎麼都那麼聰明?
欽差(眾人仍是迷茫)得了,我直接說了吧,如果你們給我1300盧布,此事完了;若不給,我稟告沙皇,說不定我還能陞官呢.呵呵。
眾人(無語耐)這……,好吧,我們給.
欽差(旁白)大笑,走回旅館,眾人又是一臉迷茫,沒想到以前都是我算計別人,這回我竟然讓別人給算計了…………

Ⅸ 關於歷史人物的作文

恭親王奕忻
恭親王奕忻是道光皇帝之子,咸豐皇帝之六弟,生母孝靜皇後。在同治、光緒兩朝時,綜理國家大政及外交事務,為清代後期重要歷史人物。
恭親王從小聰明過人,文武全才,深得道光皇帝的賞識。但由於缺乏經驗,不善於揣摩老皇帝的心理,在皇位的競爭中敗在了杜受田調教的咸豐皇帝的手下。老皇帝遺囑,封他為恭親王,使他得以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一展才華。咸豐皇帝在位期間,由於南方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直隸也有少數農民起來響應,恭親王就擔當起了保衛京畿的重任。他善於謀劃,精於用兵,在咸豐五年,打敗了李開芳、林鳳祥率領的北伐軍。徹底肅清了直隸省的「叛黨」。
咸豐帝去世後,恭親王與慈禧太後發動政變,打垮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大臣,全面掌握了中央政權。之後,由於他的老道與精明,慈禧太後決定吃掉這個政敵,但恭親王在朝威信很高,加之親信大臣與王室成員的支持,慈禧的計劃終究沒有得逞。同治七年,恭親王打敗了以張宗禹為首的西捻軍隊,再次保住了京師重地。
恭親王不僅屢立戰功,還參與了洋務運動。他利用掌管總理衙門之便,全力支持李鴻章,張之洞,丁日昌等地方大員以強兵、富國為口號,學習西方先進科學的強國之舉。這次運動雖然沒有成功,但也算一次大膽的嘗試,並為國家培養了像詹天佑這樣的人才,也扶植起一批民族工業。
恭親王病重期間,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曾三次親臨探視。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恭親王去世,終年67歲。光緒皇帝親臨祭奠,並輟朝五日。

曾國藩

生平

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謚文正,湖南人。中國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中興名臣」之一,也是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人,現屬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天子坪。

1811年出生於湖南省雙峰縣井字鎮荷葉塘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

曾國藩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可見他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

曾國藩28歲便考中了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從七品一躍而為二品大員,

曾國藩的一生是和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分不開的。1852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這時太平天國的起義已席捲半個中國,盡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不堪一擊。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製革命勢力的發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機會。1853年藉著清政府給予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復雜的人際關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軍。曾國藩殘酷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用刑苛酷,史稱「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案至即時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不僅他自己直接殺人,他的父親和四弟也殺人,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稱呼為「曾剃頭」、「曾屠戶」。據說,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在和太平軍作戰中,曾國藩用劫掠財物、封官賞爵的辦法來鼓舞士氣,養成湘軍兇悍領殘的本性。湘軍在軍事素質落後的清朝武裝力量中成為中國南方地區與太平天國軍事力量作戰的主力之一。曾國藩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

曾國藩一生著述頗多,但以《家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879年,也就是曾國藩死後7年,傳忠書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鴻章編校的《曾文正公家書》。

曾國藩本人也善於運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鴻章都與他有密切關系。左宗棠、李鴻章等稱呼曾國藩為老師。曾國藩曾說「李少荃拚命做官,俞蔭甫(俞樾)拚命著書」。

太平天國失敗後,太平軍在江北的余部與捻軍匯合,清廷命曾國藩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曾國藩帶領湘軍二萬,淮軍六萬,配備洋槍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針是「重迎剿,不重尾追」,並提出「重點設防」等計劃,妄圖把捻軍阻擊在運河、沙河地區,使捻軍無處可逃,然後加以消滅。但是捻軍突破了曾國藩的防線,進入山東,使曾國藩的戰略計劃全部破產。曾國藩被免職,由李鴻章接代。

1870年,正在直隸總督任上的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數千名群眾因懷疑天主教堂以育嬰堂為晃子拐騙人口、虐殺嬰兒,群集在法國天主教堂前面。法國領事豐大業認為官方沒有認真彈壓,持槍在街上碰到天津知縣劉傑,因發生爭執開槍射擊,當場擊死劉傑僕人一人,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及其秘書西門,之後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發生後,英、美、法等國聯合提出抗議,並出動軍艦逞威。曾國藩到天津後,考量當時局勢,不願與法國開戰,「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這個交涉結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引起全國朝野的垂罵,連他的湖南同鄉,也把他在湖廣會館誇耀其功名的匾額砸爛焚毀。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歷: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贈太傅,死後被謚「文正」。其家族後代多出官宦,如曾紀澤等。

曾國藩之文學成就

曾國藩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的「湘鄉派」,他論古文,講求聲調鏗鏘,以包蘊不盡為能事;所為古文,深宏駿邁,能運以漢賦氣象,故有一種雄奇瑰瑋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為後世所稱。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變化、發展,又選編了一部《經史百家雜鈔》以作為文的典範,非桐城所可囿,世稱為湘鄉派。清末及民初嚴復、林紓,以至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他文風影響。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曾國藩之軍事功勞

咸豐二年(1852年)十一月,太平軍自湖南北出,攻克漢陽。1853年曾國藩建立地方團練,稱為湘軍,分陸軍、水師兩種,士兵則招募湘鄉一帶農民為主,薪俸為一般綠營的三倍左右,全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1854年,總計有陸軍十三營六千五百人,水師十營五千人,會集湘潭,誓師出征。初戰在岳州、靖港敗於太平軍,接連吃敗戰,曾國藩幾跳水自盡,在上書時,只能以「屢敗屢戰」自嘲。後重整軍實,復占岳州、武昌,太平軍勢力退出湖南。1858年5月,攻佔九江,氣勢很盛;1860年,曾國荃包圍安慶,以「扎硬寨,打死仗」聞名。1864年,湘軍攻破天京(南京)。

太平軍抵抗湘軍,讓湘軍吃足苦頭,南京城破時,曾國藩說:「今粵匪之變,蹂躪竟及十六省,淪陷至六百餘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黨,如李開方守馮官屯、林啟容守九江、葉芸來守安慶,皆堅忍不屈。此次金陵城坡,十萬余賊無一降者,至聚眾自焚而不悔,實為古今罕見之劇寇」。曾國藩入南京後,搞三光政策,「……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其實十餘萬人大多是老百姓,南京文士李圭道:「至官軍一面,則潰敗後之虜掠,或戰勝後之焚殺,尤耳不忍聞,目不忍睹,其慘毒實較『賊』又有過之無不及,余不欲言,余亦不敢言也。」(李圭:《思痛記》),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日記》有詳細記載南京城破:「……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曾國荃殺人如麻,縱兵焚城,「雪帥」彭玉麟見狀不滿,先後二次(1861年安慶之圍與1864年金陵之圍)致函曾國藩,要求大義滅親。曾國荃於南京搶得大量財物,曾國藩對朝廷奏稱「偽宮賊館,一炬成灰,並無所謂賦庫者,然克復老巢而全無貨物,實出微臣意計之外,亦為從來罕見之事」。曾國藩處死李秀成,是為殺人滅口。

曾國藩之思想學術

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對「干嘉盛世」後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於「士大夫習於憂容苟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癢之風」,「痛恨次骨」。他認為,「吏治之壞,由於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基於此,曾國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器兼備之人,要倡廉正之風,行禮治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於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懲。至於關系國運民生的財政經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踏實地,潔已奉公,「漸求整頓,不在於求取速效」。曾國藩將農業提到國家經濟中基礎性的戰略地位,他認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受兩次鴉片戰爭的沖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並反對借師助剿,以藉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

《治學論道之經》

曾國藩是清末著名的理學大師,學術造詣極深。他說:「蓋真能讀書者,良亦貴乎強有力也」,要有「舊雨三年精化碧,孤燈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寫字或陽剛之美,「著力而取險勁之勢」;或陰柔之美,「著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寫作,需在氣勢上下功夫,「氣能挾理以行,而後雖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詳略得當,詳人所略,略人所詳,而「知位置者先後,翦裁之繁簡」,又「為文家第一要也」。為文貴在自辟蹊徑,「文章之道,以氣象光明俊偉為最難而可貴」。「清韻不匱,聲調鏗鏘,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術》

著名歷史學家鍾書河先生說過,曾國藩教子成功是一個事實。無法抹殺,也無須抹殺。曾國藩認為持家教子主要應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嚴明家規。二、盡孝悌,除驕逸。三、「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四、居家之道,不可有餘財。五、聯姻「不必定富室名門」。六、家事忌奢華,尚儉。七、治家八字:考、寶、早、掃、書、疏、魚、豬。八、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九、不可厭倦家常瑣事。十、擇良師以求教。

《疆場競斗之計》

曾國藩以編練湘軍起家,書生治國,鎮壓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其軍事思想內涵極豐,確有過人之處。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主張軍政分理,扣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近代。治軍以嚴明軍紀為先,同時著意培養「合氣」,將士同心,他認為「將軍有死之心,士卒無生之氣」。選擇有四點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覘敵情,三曰臨陣膽實識,四曰營務整齊」。曾國藩軍事思想中最豐富並值得今人借鑒的是其戰略戰術。如「用兵動如脫兔。靜如處女」,主客奇正之術,「扎硬寨,打死仗」,水師不可順風進擊,善擇營地,「先自治,後制敵」,深溝高壘,地道攻城之術,水陸配合,以靜制動,「先拔根本,後翦枝葉」等等。

《處世交友之道》

曾國藩對交友之道頗有見地,他認為交友貴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要集思廣議,兼聽而不失聰。「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處世方面,曾國藩認為,「處此亂世,愈窮愈好」。身居高官,「總以錢少產薄為妙」。「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矣」。為人須在一「淡」字上著意,「不特富貴功名及身家之順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學問德行之成立與否,亦大半關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國藩寫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處世交友之道。

《修身養性之訣》

曾國藩總結了修身十二款: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門。他認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求人則人悅,思誠則神欽」。曾國藩不信醫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篤誠,戒機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貴,「人生有窮達,知命而無憂。」曾國藩認為:「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恆,二曰懲貧,三曰節欲,四曰每夜臨睡前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養生之道,「視」、「息」、「眠」、「食」四字 最為要緊,養病須知調衛之道。

曾國藩為自己立下課程十二條:

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讀史:念三史(指《史記》、《漢書》、《後漢書》),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

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有求深意是徇人。

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昧耽著,最易溺心喪志。

作字:飯後寫字半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課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積愈難清。

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國藩年譜

1811年(嘉慶16年)11月26日(農歷10月11日)生於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鄉天平村, 乳名寬一。

1815年(嘉慶20年)5歲在家識字讀書。一年後入家塾「利見齋」。

1826年(道光6年)16歲春,應長沙府試(童子試),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10年)20歲就讀於衡陽唐氏宗祠,師從汪覺庵。一年後轉入湘鄉漣濱書院。改號滌生。

1833年(道光13年)23歲秋,參加湘鄉縣試,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14年)24歲春,入嶽麓書院。秋,參加鄉試中第三十六名舉人。冬,入京准備會試,途徑長沙,始與劉蓉相交。

1835年(道光15年)25歲4月,會試落第,留京寓長沙會館讀書。

1836年 (道光16年)26歲春,恩科會試再次不第,出京返家。至長沙,與劉蓉、郭嵩燾在湘鄉會館相聚兩個月。

1838年(道光18年)28歲會試中第三十八名貢士。試後改名國藩。殿試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19年)29歲夏,出衡陽,謁杜工部祠、石鼓書院。秋,出邵陽,察訪武崗、新化、蘭田、永豐。12月,子紀澤生,離家起程赴京。本年起始作日記,持之以恆,至終不輟。

1840年(道光20年)30歲5月,庶吉士散館,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7月,得病,經歐陽兆熊、吳廷棟治療、護理,兩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21年)31歲8月,偕倭仁往謁理學大師唐鑒,請教治學之方,檢身之要。「考德問業」,「為義理所熏蒸」。11月,任國史館協修,遍鑒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讀胡林翼贈送的《陶文毅公文集》。寫作《里胥》,直道民間疾苦,鞭笞腐敗吏治。

1842年(道光22年)32歲致力程朱之學,每日必做日課:早起、主敬、靜坐、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

1843年(道光23年)33歲4月,升任翰林院侍講。7月,欽命為鄉試(四川)正考官。8月,補授翰林院侍講。12月,充文淵閣校理。

1844年(道光24年)34歲8月,郭嵩燾引江忠源來見,結為師生。派充翰林院教習庶吉士。

1845年(道光25年)35歲10月,升翰林院侍講學士。李鴻章入京會試,以年家子投其門下受業。

1846年(道光26年)36歲1月,充文淵閣直閣事。自書其書舍曰:「求闕齋」。夏秋間,養病城南報國寺,與同寓劉傳瑩就漢學、宋學深入研討,知學須返本務要,「執兩用中」。

1847年(道光27年)37歲7月,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街。11月,欽派武會試正總裁,殿試讀卷大臣。

1848年(道光28年)38歲3月,子紀鴻生。10月,輯錄古今名臣大儒言論,按修身、齊家、治國三門分三十二目輯成《曾氏家訓》。

1849年(道光29年)39歲2月,升授禮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30年)40歲4月,上《應詔陳言疏》,直揭官場「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今日所當講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署部左侍郎。

1851年(咸豐元年)41歲1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組織起義。5月,上《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咸豐帝「怒擲其折於地」欲罪之。

1852年(咸豐2年)42歲1月,上《備陳民間疾苦疏》。7月,任江西鄉試正考官。行抵安徽太湖縣小池驛,得母訃聞,回籍奔喪。10月初抵家。太平軍出廣西、入湖南,9月攻長沙,10月取決岳州。

1853年(咸豐3年)43歲1月21日,接幫辦湖南團練旨。經郭嵩燾力勸出保桑梓。30日,抵長沙與湖南巡撫張亮基商辦團練。3月19日,太平軍攻佔江寧,定都為天京。9月,奏准移駐衡州練兵。11月,建衡州船廠趕造戰船。派人赴廣東購買洋炮,籌建水師。

1854年(咸豐4年)44歲2月25日,奉命率師出征太平軍。發布《討粵匪檄》。命褚汝航為水師總統、塔齊布為陸軍先鋒,統率17000人,揮師北上。5月,兵敗靖港,投水自裁獲救。7月25日,重整水陸各軍後,出師攻陷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咸豐帝令其部署理湖北巡撫。7天後收回成命。改賞兵部侍郎銜。12月2日攻陷田家鎮。

1855年(咸豐5年)45歲2月12日夜,石達開總攻湘軍水營,燒毀湘軍戰船100餘艘。曾國藩座船被俘,「文卷冊牘俱失」。「公憤極,欲策馬赴敵以死」,羅澤南、劉蓉力勸乃止。

1856年(咸豐6年)46歲7月,坐困南昌。9月2日,楊、洪內訌(天京事變)後,太平軍元氣大傷。10月,曾國藩在長募勇組建吉字營入援江西。

1857年(咸豐7年)47歲2月27日,其父去世,偕弟國華回籍奔喪。7月,兩次上疏,請求在家終制,獲咸豐帝准許。是年建「思雲館」。

1858年(咸豐8年)48歲5月19日,李續賓、楊岳斌率水陸兩軍攻陷九江。弟國華入李幕。7月13日,接上諭命其出辦浙江軍務,17日起程。8月5日,抵武昌。與胡林翼會商進兵、籌餉之策。11月15日,李續賓、曾國華死於三河之役。12月,作《愛民歌》以訓湘軍。

1859年(咸豐9年)49歲1月,李鴻章來建昌進謁、留營襄辦軍務。是月,曾國葆改名貞干入湘軍,為其兄國華報仇。2月,作《聖哲畫像記》。11月,擬四路進兵之策,攻取安慶。

1860年(咸豐10年)50歲5月,輯錄《經史百家雜鈔》26卷,「取精用宏」,「盡掄四部精要」。6月,左宗棠來營,留住兩旬,商討東南大局;奉命以兵部尚書銜署理兩江總督。7月,委授兩江總都,並以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10月18日與胡林翼、李續賓商籌北援之策。上疏請求帶兵北上掃夷勤王、以「雪敷天之憤」。12月,祁門大營兩度被困,太平軍距大營僅20里,「危險萬狀」。

1861年(咸豐11年)51歲8月23日,是《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9月5日,湘軍攻陷安慶。25日,移住安慶。11月20日,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制。12月,在安慶創辦內軍械所。年底,定三路軍進軍之策:「以圍攻金陵屬之國荃,而以浙事屬左宗棠,蘇事屬李鴻章,於是東南肅清之局定矣。

1862年(同治元年)52歲1月31日,奉旨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曾國荃補授浙江按察使。2月14日,左宗棠率軍由江西入浙江。4月,李鴻章率軍抵上海。5月,曾國荃率軍進駐雨花台,會同彭玉麟的水師圍攻天京。7月18日,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陳利害:「島人藉助剿為圖利之計......而中華之難,中華當之」,決不能讓洋人以助剿來「蹂躪中國之土地」。9月,為死於戰亂而未及安葬的桐城儒生方東樹、戴鈞衡6人立石修墓,妥為安葬。12月,其弟曾國葆病死於雨花台湘軍大營。年底,華衡芳與徐壽父子試製成中國第一台蒸汽機,曾國藩見後,於當天日記中寫道:「竊喜洋人之智巧我國亦能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3年(同治2年)53歲1月28日,安慶軍械所造出我國第一條木殼小火輪,曾國藩登船試航後,喜而命名「黃鵠號」。5月7日,致函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謂「洋人本有欺凌之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勢;華人本有畏怯之素,而逼處可怯之地」,反對購買要由海軍上校指揮控制的船艦。9月,與容閎見面,商籌建立一個可以災圃旎器的工廠。12月3日,交容閎68000兩銀赴美購買機器。

1864年(同治3年)54歲1月,派李鳳苞測量江浙外海各島嶼沙線。5月,江浙藏書遭兵動多有毀損,定刊書章程,即於安慶設書局,刊刻各種經史。6月3日,洪秀全病逝天京,其長子繼位。7月19日,湘軍攻陷天京,太平軍宣告失敗。7月,曾國藩賞加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國荃賞太子少保、一等伯爵。8月15日,奏准裁撤湘軍25000人。10月,行轅移駐安陵。11月,奏准停徵厘舍、畝捐。12月,主持修復江南貢院,補行江南鄉試,會考江南優貢。

1865年(同治4年)55歲1月,選漢唐以來各臣奏疏17首,編《鳴原堂論文》。3月,主持修葺種山、尊經兩書院。收養八百孤寒子弟,並從自己養廉銀中捐款課獎。5月26日,接上諭:率軍赴山東剿捻。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書》完稿,共320卷,交金陵書局出版。6月18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鎮設防,劃河圈圍,清野查圩,馬隊追蹤。9月,經楊州、清江浦抵徐州。一路調兵布防堵圍,沿途又張榜招員。10月,將金陵製造局上遷海虹口,和李鴻章原設的炮局及購自美國人的鐵廠合並,再加容閎購回的百多部機器建成江南製造總局。12月,核定長江水師永遠章程及營制營規。

1866年(同治5年)56歲9月24日,捻軍突破防線,進入山東。連續2次請假,在營調養。10月,奏陳:剿捻無效,病難速痊,請開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之缺。12月,回任兩江總督。

1867年(同治6年)57歲3月,在江南製造總局下設造船所試制船艦。同時擬設譯書館。5月,會同李鴻章將江南製造總局由虹口遷高昌廟,征地擴遷,規制大增。6月,補授體仁閣大學士。

1868年(同治7年)58歲4月,奉上諭改授為武英殿大學士。5月31日,至上海視察江南製造成總局。8月,奉命調任直隸總督。9月,江南造船廠試制的第一艘輪船駛至江寧,曾登船試航,取名「恬吉」。12月,抵京師,陛見那拉氏與同治皇帝。

1869年(同治8年)59歲2月27日,奏陳直隸應辦事宜,以練兵、飭吏、治河為至要。6月,奏請按湘軍制改造直隸練軍。8月,作《勸學篇示直隸士子》,提出儒學有義理、考據、經濟、辭章四科,唯義理為治學根本。12月,奏陳:「直隸清理積獄......計審結並注銷之案四萬一千餘起,多作塵牘,為之一清。」

1870年(同治9年)60歲4月,肝病日重,右目完全失明。奏准病假一月。5月續假一月。6月,天津教案發生, 奉命前往處理。7月11日,抵津。出令放告,要求津民據實檢舉揭發。23日,法國公使羅叔亞來見,要求殺天津道員、知府、知縣為法領事抵命,並以戰爭相威脅,曾國藩嚴詞拒絕。24日,奏陳:挖眼剖心,全無實據;津民生憤,事出有因。8月,奏陳:本案兇犯已拿獲九名,惟羅叔亞意欲「三員議抵」,斷難允求。府、縣本無大過送交刑部已屬情輕法重。9月,兩江總督馬新貽遇刺身亡,曾國藩調任兩任總督,李鴻章調補直隸總督。10月17日,起程南下。11月3日,六十大壽,御賜「勛高柱石」匾額。24日,作家訓日課四條:一曰慎讀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說,四曰習勞則神欽。

1871年(同治10年)61歲8月19日,挈李鴻章聯銜會奏《擬選子第出洋學藝折》。9月,視察水陸各營防務、訓練情況。11月抵上海。

1872年(同治11年)62歲2月27日,領銜上奏:促請對「派遺留學生一事」盡快落實。並提出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推薦陳蘭彬、容閎為正副委員常駐美國管理。在上海設立幼童出洋肄業局,薦舉劉翰清「總理滬局選送事宜」。
3月1日,時發腳麻之症,舌蹇不能語。3月12日,午後散步署西花圃,突發腳麻,曾紀澤扶掖回書房,端坐三刻逝世。是月,清廷聞訃,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謚文正。6月25日,靈柩運抵長沙。7月19日,葬於長沙南門外之金盆嶺。次年12月13日,改葬於善化縣(今望城縣)湘西平塘伏龍山。與夫人歐陽氏合葬。

閱讀全文

與作文欽差大臣後續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