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過年時吃飯時場景描寫的作文400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今天,外婆邀請我們一家去過年。我和爸爸媽媽去超市買了一大堆「年貨」後,高高興興乘著電動車,駛向目的地:外婆家。
車子剛開的外婆家大門口,弟弟便給了我一個熱情擁抱,我趕緊拿出給他的禮物,他接過後興奮地又蹦又跳。
爸爸媽媽一進門,便給外公外婆拜了個年,我見後馬上也給弟弟拜了個年,他高興地手舞足蹈,叫起來。
很快,中午到了,外婆做了許許多多她的拿手好菜,全部擺到了餐桌上,有雞有魚,有菜有湯,可謂是滿漢全席啊!
我嘗了嘗外婆做的菜,真是色香味俱全!鮮美極了!大家嘗過後也連聲贊嘆道:「真是妙不可言啊!」外婆高興地笑紅了臉。
吃完了外婆做的「大餐」,又與弟弟玩了會兒,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傍晚,晚飯外婆已經做好了,我湊過去看了看,哇!好豐盛啊!看得我直流口水。
吃晚飯時,我大飽口福了一次,真是人間美味啊,外婆說:「這些我都天天做啊,難道那麼好吃嗎?」「那是當然!」我們都異口同聲地回答道。外婆開心地笑了。
我第一個吃好年夜飯飯,我奔小店迫不及待地進去買煙花爆竹。哈哈,這下弟弟該眼紅了!
我舞起了閃光棒,高興地轉起來,弟弟見後,趕忙吃飯,狼吞虎咽,果然,不一會兒也吃好了,他奪過我手中的閃光棒,比我還興奮,一下子優點了6根,在我眼前飛快的旋轉起來,令我眼花繚亂,他最後連自己也轉暈了,把身上的背心燙出了許多小孔。
過新年真快樂,吃完年夜飯,我長大了一歲,我想,我在新的一年裡我要有進步,更進一步!
Ⅱ 介紹傳統美食的作文(400字以上)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 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說起中秋的來源,坊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後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葯,變成了癩蛤蟆,被叫著月精。 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里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唐明皇游月宮,話說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一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里看到了一隻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說中是賴月餅作為通訊工具。朱元璋帶頭取義,把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里,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說,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於新的一代來說,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題目:花好月圓
福建美食以福卅菜餚和閩南菜餚為代表的閩菜,在中華民族烹任文化寶庫中佔有重要的一席,是中國的八大菜系之一,素以選料精細、刀工嚴謹、口味清鮮、重湯重味著稱,尤以善制山珍、巧烹琳海鮮見長。閩菜在色、香、味、形、質兼顧的基礎上,以「味」為綱,具有淡雅、和醇、鮮嫩、葷香不膩的風味特色,在中國眾多的南方菜系中獨樹一幟。閩菜由福州、閩南、閩西三種地方菜發展而成,其中福州菜是閩菜的主要代表,其菜餚特點是清爽、淡雅、鮮嫩、偏於酸甜、注重調湯,有「百湯百味」之譽,並善於用紅糟為佐料;閩南菜具有鮮醇、香嫩、清淡的特色,益以講究調料、擅用香辣著稱,在使用沙茶醬、芥未醬、橘汁、辣椒醬等方面,有獨到之處;閩西菜則有鮮潤、濃香、醇厚的特點,並以烹制山珍野味聞名,口味偏咸辣,尤其擅長使用香辣調料,富有濃郁的山鄉氣息。閩菜雖然分為三種地方風味,但其菜餚的總體風格還是基本一致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刀工精巧。閩菜向以刀工細膩嚴謹出名,講究細致入微的片、切、剖等刀法,並使原料大小相等、厚薄均勻、長短一致。如閩菜名餚荔枝肉、雞茸金絲筍、淡糟香螺片等,都是刀工精細而給人以剖花如荔、切絲如發、片薄如極的美感。二是湯菜居多。福建人喜鮮純,認為湯菜最能體現原料的本質原味。因此,閩菜具有「重湯」、「無湯不行」的特點,它是區別於其它菜系的明顯標識之一。有的湯清似水,色鮮味純;有的白如乳汁,甜潤爽口;有的金黃澄澈,芳香馥郁;有的湯稠色濃,香濃味厚。著名的湯菜有:雞湯氽海蚌、茸湯廣肚、高湯魚唇、靈芝戀玉蟬等。三是調味奇特。善於調味是閩菜特色之一。閩菜調味偏於甜、酸、淡,這是由烹調原料多山珍海味所決定的。甜能去腥擅,故多用糖;酸則爽口開胃,故善用醋;淡可突出原料本味鮮純,故少用鹽;並以甜而不膩、酸而不峻、淡而不薄為人稱道。閩菜中以調味獨特著稱的名餚有:酸甜竹節肉、醉糟雞、橘汁加力魚、沙茶雞塊等。四是烹調細膩。閩菜在烹調技術上擅長熘、爆、炸、氽、炒、蒸、煨、糟等方法,尤以炒、蒸、熘、糟等見長。其細膩的風格表現在選料精細、制湯講究、調味精當、火候適宜。著名的代表佳餚有:佛跳牆、炒西施舌、清蒸加力魚等。閩菜中的素菜也風昧獨特,品種繁多,而以廈門南普陀寺、福州鼓山湧泉寺和泉州開元寺的素菜為代表。福建素菜多用麵筋、豆腐為主料, 以香菇、冬筍、木耳為輔料,以傳統的烹調技藝,做出清雅鮮美的特色。其中南普陀寺的兩道名菜--「半月沉江」(當歸香菇冬筍麵筋湯)和「絲路菇雲」(紅燒白菜,配以冬菇、冬筍、粉絲)中外聞名。閩菜的構成,可分為福州、閩南、閩西三大菜別。福州菜,除盛行於福州外,在閩東、閩中、閩北一帶也廣泛流傳;閩南菜盛行於廈門、泉州、樟州,東及台灣;閩西菜流傳於廣闊的「客家括」地區。福建還有許許多多風味小吃,這些小吃製作簡單卻很獨特,其口味佳、口感好,很受中外遊客歡迎。下面簡要介紹福建各地的美味佳餚和風味小吃:福州:有佛跳牆、雞湯海蚌、翡翠珍珠鮑、芋泥、蟎餅、蔥肉餅、淡糟炒竹蛙、一品抱順、香露河鰻、醉糟雞、白蜜黃螺、太平燕、魚丸、春卷等。廈門:南普陀素菜、仿古葯膳、土筍凍、海蝸煎、燒肉粽、韭萊盒、炒麵線、芋包、炸五香、花生湯、面線糊、菩提丸、餡餅、香菇肉醬、花生酥等。泉州:油 紅 、肉粽、蚝仔煎、深滬魚丸、上元丸、白風湯、桂皮牛肉湯、大補豬肉湯、四物番鴨湯、黃芪牛肉、雞湯燉鱉、湖頭米粉等.漳州:手抓面、貓仔粥、五香卷、潤餅、和合包、雙糕潤、土筍凍、燒肉粽、糯米大腸、蛇煎、蛇仔面線糊、沙茶牛肉麵、當歸排骨盅、淮山小腸盅等。莆田:醉螃蟹、燙羊肉、水龍、鹽鴨、媽祖宴菜、燜豆腐、蟶插、燜蒸糕、楓亭糕、麵筋卷、香菇炒、豆漿皮、乒乓凍等。南平:文公菜、建剛板鴨、拔霞供、薛荔凍、苦桔糕、豆腐丸、燒肉粽、燒餅、紅菇燉番鴨、筍干燜肉、鹵面、鹽水鴨、當歸黃鱔等。三明:閩筍干、黛鴨、偎豆腐、果條筒、磨漿果、米凍蜂、碧玉卷、鼓子菜、將樂擂茶、魚生、燒賣、老鼠干、蔗須包、建蓮燉鴨、沙縣板鴨等。龍岩:白斬河田雞、涮九品、烊魚、一品金絲、菜乾扣肉、香酥兔、蛋清魚丸、永定牛肉丸、上杭魚白、客家捆飯、芋子包、肉咖哩、牛渣粉面、龍岩豆花等。寧德:燕丸、芋苞、腐片、臘兔肉、芋蛋面、海順包、鴛鴦面。繼光餅、泥鰍面、糯米粽、湯丸、清燉味、爆炒章魚、群蝶戀花、珠聯鯨魚、花籃豆腐盒、雀巢燕球、珍珠鮑魚、寶塔芋酥、香油清蝦腳、荔枝石磷腿等
Ⅲ 一篇關於美食的作文,400字
鴨血粉絲湯是我們這兒著名的風味小吃。
鴨血粉絲湯味兒好,看相也好。晶瑩的粉絲浸在米黃色的湯里,一條條紅色的鴨血伴著黃色的油果、綠色的香菜、褐色的鴨肝,泛白的鴨腸散落其間,真是令人垂簾三尺!
鴨血粉絲湯做法很簡單:來了客人,隨手抓一把洗凈的粉絲放入竹製的漏勺里,在熱湯里來回的晃動,燙上一兩分鍾。將燙書的粉絲倒進碗里,再撈出些鴨血和油果子,加上湯水,撒上切好備用的熟鴨腸、鴨肝、香菜,喜歡吃辣的客人還可以澆勺紅紅的辣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鴨血粉絲湯就做成了。
吃鴨血粉絲湯也挺有意思的。吃粉絲時,我喜歡一根一根的吃,找到粉絲的「頭」以後。「噓」地一下吸進嘴裡,真是順滑爽口呀!吃油果子、鴨肝、鴨血,我先用舌頭舔一舔它的「粗」味道,再細細地詛嚼,品嘗它的「細」味道。有一天有一天我吃鴨血粉絲湯時,由於吸粉絲過猛,湯濺得我滿臉都是,弄得我狼狽不堪。從此,我給鴨血粉絲湯取了個別名--「樂開花」。
讀了前面這位同學的習作,你是否有一種垂涎欲滴的感覺?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鴨,西安的羊肉泡饃,內蒙古的小肥羊,雲南的過橋米線,山西的刀削麵……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味小吃,可以說舉不勝舉。
Ⅳ 春節飲食文化作文400字
在我國絢爛的文化中,節日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習俗,飲食文化最為突出版,比如春節要吃餃子;在權元宵節吃元宵;端午節要吃粽子;中秋節要吃月餅……但在這么多傳統節日里,我最喜歡春節。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當然古老的風俗也非常多。在春節的前七天,也就是臘月二十三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打掃房間,掃去一年的灰塵,迎接新年的到來。臘月二十九,每戶人家都要貼春聯,又叫門對,還有窗花、年畫、福字。福字一般都要倒著貼,代表新年的福氣到了。還要全家人一起包餃子。
每當春節午夜的鍾聲敲響時,我的心情就無比激動,因為這表示新的一年開始了,新的生活開始了。這時,我們全家就開始圍坐一起吃餃子,大人開始放鞭炮和焰火了。提到放鞭炮,我不禁想起了宋代的詩人王安石寫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對春節最真實全面的寫照。
每年春節,不管老老少少,都要在12點以後睡覺,這叫守歲。第二天大年初一,我們要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一家人到其他親戚家拜年。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相互說著祝福的話語!拜年的時候,長輩還會給晚輩壓歲錢呢!
春節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的節日,它會永遠流傳下去的。
Ⅳ 春節美食作文500字數
越想越高興,當晚我興奮得一夜都沒睡,腦子里想的全是飯菜,點心、壓歲錢,還有那漂亮的新衣服,可愛的玩具……
春節的早上,我第一個從床上跳起來,抖擻抖擻精神,活動活動筋骨,然後高高興興去叫爸媽,爸爸見我起得這么早,也不甘落後,從床上翻身便爬了起來了,媽媽和姐姐也陸續地起床了,洗完臉刷完牙,一心想到的就是吃個痛快!一想到吃,我就來勁,忙向爸媽建議做這做那,媽媽是我家的主廚,因此做什麼由她這位裁判來決定,媽媽說:「很久沒吃過餃子了,包些餃子吃吧。」我們都非常贊同。
決定做什麼以後,我們便分工進行了,爸爸做肉餡,媽媽揉面,我和姐姐燒水。我們干起來都十分有勁,不到半個小時,肉餡弄好了,餃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燒開了。媽媽便熟練地包起餃子來,我和姐姐也學著包起來,我好不容易包了三個,累死了,還真難學啊!媽媽說:「我就天生會做啊,不吃點苦,努力學,怎麼能學得好呢?」我聽了有點慚愧,便吸取教訓,重新揚起風帆,認認真真地包了起來,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這就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什麼都應該刻苦。
過了大概二十多分鍾,揉的面已經全部做成了餃子,我和姐姐燒的水也已經在鍋里翻江倒海了。媽媽便把餃子放進鍋里,煮了起來。媽媽在中途還加了一些佐料,使餃子更加好吃,約摸過了十多分鍾吧,媽媽便把餃子撈起來,分成了四碗,在每碗中還放了一些湯。我媽剛弄好湯,我便搶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個痛快!由於吃得太快,舌頭都火辣辣的。
我們個個都吃得滿嘴是油,便歡天喜地去看精彩電視節目了。
Ⅵ 寫一個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400字左右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
在古代民間,人們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便開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新年才算結束。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是親朋好友歡聚的日子,是人們增深感情的紐帶。節日交流問候傳遞著親朋鄉里之間的親情倫理,它是春節得以持存發展的重要要義。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除夕這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以後每到大年三十兒,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裡,通宵守夜;正月初一,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延續至今就是每年正月初一都要"過年"。
自古以來,人類就利用天體在天球上的運動來計量時間,因為這種運動既均勻,又能為一切人所觀測、所共用。首先是太陽的東升西落運動,可以用來計算「日」以內的時間,如日、時、分和秒。「日」以上的時間單位還有「月」和「年」。所謂歷法,正是測算年、月、日的長度及其相互關系,並排定實用的歷月、歷年以至世紀的法則。
歷法中最基本的單位,是朔望月和回歸年。一朔望月等於29.5306日,它是鮮明的月相變化的周期,又與潮汐和日食、月食現象有關,因而最早被人們用來計算日子。一回歸年等於365.2422日,這是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赤道南北回歸運動的周期(與地球公轉周期不完全相等),因而是地球上季節變化的周期。
中國人的歷法被稱為陰歷,它是以月亮圓缺變化――朔月為基本周期,即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按一定比例相間排列,使歷月平均長度等於朔望月(29.5306天)。
陰歷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作為一年,一年分12個月,但是它的劃分與外國人陽歷不同:陽歷是先保證平均歷年等於365.2422天,再把一年分為12個月;而陰歷是先保證平均歷月等於29.5306天,再以12個月合為1年。所以,陰歷的歷年平均天數為:29.5306×12=354.3627(天),比回歸年短近11天。例如,如果今年陰歷正月初一(春節)在陽歷的二月五號,則明年將在二月五號之前11天。如果不作調整,就會造成陰歷有時候在冬天過春節,有時要在夏天過春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規定平年為12個月;閏年為13個月,其中包含一個閏月。這樣,平年的天數比回歸年少11天,閏年比回歸年多18-19天。只要按照一定比例把閏年和平年相間排列,就可以在歷月等於朔望月的同時,又使歷年平均長度等於回歸年。我國古代人民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用「19年7閏」的方法來設置閏月。例如明年2020年就是閏年,有13個月,其中有兩個四月,就是閏四月。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Ⅶ 傳統美食作文400字
小雞燉蘑菇 小不凡作抄文 李梁 一鍋襲濃香四溢的小雞燉蘑菇,滲透著一股熱情開放的東北氣息。 我在飯桌前盯著今天佳餚的主角——小雞燉蘑菇。越看越饞,就迫不及待地揭開了鍋蓋,一股濃香撲鼻而來,我情不自禁地閉上雙眼,濃濃的雞肉香加上蘑菇特有的清香,如同在大草原上馳騁般自由舒暢的感覺,也如同在農家玩耍,開心淳樸的感覺。 聞著、聞著不禁想看看這美味長什麼樣。我睜開雙眼,擦亮瞳仁,端詳著這碗小雞燉蘑菇,湯黃澄澄的,上面漂著一層黃油,一塊塊黃得讓人垂涎欲滴的雞肉,深黃色的雞肉與淡黃色的雞湯結合成了一道人間美味!對了,還有清香四溢的蘑菇,蘑菇呈咖啡色,用小刀在頂部劃了兩個口子,這樣美味、營養就更容易進去了。 說了這么多該嘗嘗了,我夾了一塊蘑菇剛放進嘴裡,頓時鮮得我舌頭都差點掉了下來,咀嚼一下,就有很多汁流出來,那營養價值可高了,緊接著我又來了一塊肉,那滋味更香、更鮮。 雞湯把雞肉的營養、鮮味以及蘑菇的爽滑、鮮露都綜合了起來,另外還有小蔥的醇香和生薑的辣味,讓我胃口大增,喝了整整三大碗,我覺得這世界上只有小雞燉蘑菇最合我的胃口了! 一鍋小雞燉蘑菇下肚,嘴裡卻還有雞肉與蘑菇的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