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寫名人的滿分作文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孔子
成長的過程是一個吸納他人、展示自我的過程。它是漫長而短暫的,人生沒有休止符,我們要時刻往前走,奔往人生的新一座驛站。在此過程中我們不妨走一走,看一看,看志向是否高遠,看人生是否
淡中有奇,看自我人格是否完美。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人誰沒有理想,誰不嚮往成功?而立志是成功的起點,有了偉大的理想並堅持不懈地努力,經過緊十八慢十八,不緊
不慢又十八的攀登,一定能到達成功的泰山之巔。高爾基生活在離異家庭,在監獄中、在老闆的皮鞭下讀書寫作,終於成為第一個無產階級作家,寫出了《母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等巨著。讀著高爾基的故事,我不由得立下當作家的願望,刻苦讀書,努力寫作……至於學習的壓力,成長的苦惱,同學、老師的諷刺又算得了什麼?楊樂在數學課本上寫下「中國科學院」的理想,
聖西門開門第一句話就是「起來,偉大的事業在等著你」,達爾文九歲時就要周遊世界,朱德立下決心「從頭革命」,終於加入中國共產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愛迪生有過一千多項發明,其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無論何時,不管怎樣,我也決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樂觀是對自身能力的自信,是精神愉快的體現。縱觀古今成才者,誰不是正視現實,
採取對策進而走出困境的呢?
范仲淹自幼孤貧,勤奮苦讀,年輕時就才高志遠,以天下為己任。他說:一個人如果不能讀書,立大志,即使能吃飽喝足,生活舒服又有多大意義。如果貪圖好吃的,將來怎麼能再吃苦呢?人生可以把
功名利祿看淡一點,把苦難弱化一點,像「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陶淵明,「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諸葛亮,要學會放棄,樹立正確的苦樂觀,達到明朝文人洪應明所說的「
去留無意,笑望長空雲卷雲舒;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境界,我們的心境離塵囂遠一點,離自然近一點,你會怡然自樂,投身於學習工作中,成功定會敲開你的大門。試想,名人不都是懷著
如此的心態走向成功的嗎?
我有一言須記取,在人類歷史上,大凡成就事業者,幾乎都是靠朋友、同志、集體的合力取得人生事業的成功的。紀曉嵐編著《四庫全書》是這樣,包拯辦案是這樣,兩彈元勛鄧稼先也是如此,爭取更
多人的支持,是你取得成功的力量。
完善自我吧!做到廉頗負荊請罪的誠,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公,比爾·蓋茨「只需要一個電話便能更換任何一個部件」的信。努力適應社會大眾吧,在社會大熔爐里像雷鋒、賴寧、徐洪
剛那樣哪裡需要你,你就奔向哪裡,「欲要取之,必先與之。」
奉獻青春,奉獻力量,你將會像一顆明星那樣閃爍在中華大地上!
考場範文2
秋風秋雨牽我心
?搖一考生
什麼是蒙昧和野蠻,什麼是他們的對手——文明?每一次搏鬥,文明都未必戰勝,因此我們要遠遠近近為它呼喊幾聲。
——題記
吶 喊
「我們的祖先還沒有把它說完呢,我們不必多麼孝順,但又何妨靜心聽聽,聽不明白時追問幾聲。」聽著香港沙田下的鳥鳴與濤聲,思考著故鄉的過去與未來,一位學者在告別蒙昧,控訴野蠻,為文明
的勝利搖旗吶喊!
他是誰?與著名畫家劉國松結交,與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會面,在香港講學,戴著眼鏡時刻在思考余秋雨,一名學者,著名散文家,正是在這個秋風秋雨時節寫下了《山居筆記》系列。
待我明白了這一切已是十年後,我升入了中學,面對著五百多頁的《秋雨散文》,看著《一個王朝的背影》、《蘇東坡突圍》、《脆弱的都城》,我的眼前閃現出宜人的避暑山莊、古老的龐貝古城,憤
怒的李白、焚琴煮鶴的林逋……歷史在吶喊,文人在吶喊:還我公平,還我自由!余秋雨在吶喊:呼喚文明,呼喚真誠!
我要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呼喚文明,呼喚和平!初一時的我做起了作家夢。
彷 徨
「都上初二了,還不知道學習?凈看課外書!」班主任說完,拿走了我的《朝花夕拾》。
「××同學,你寫的文章很優美,離發表的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請匯一百元給你發表。」寄了十多次文章,大多收到的是催款條。
「唉,語文考滿分又怎樣?就這數學水平。」數學老師一臉無奈。
期中考試後,面對著凄風苦雨,我苦悶我彷徨。在通往作家之路的征途上,竟有那麼多的障礙嗎?李白的輕舟回不了萬重山,范仲淹的憂天下之心化作將軍白發征夫淚,就連大學者大作家余秋雨也在思
索人類如何戰勝野蠻而文明卻處處被拒絕,他寫的一系列文章也不被認可為散文……想到這里,我不由得拿起《古詩文誦讀》,做起《數學課課通》。故事新編
「你就是寫出《千年一笑》《文明旅行記》《百花仙子暢游宇宙》的A先生?很好,有我的風格,但思考的深度加大了。」在諳貝爾頒獎儀式上余秋雨先生握著我的手說。
「哪裡?我的《文明旅行記》受您的《文明的碎片》的影響,《千年一笑》是《千年一嘆》的姊妹篇。是您的文章啟發了我,使我走上了真正散文化道路。」我發自肺腑地說。
「文明要繼承要發展,文化要繼承要創新啊!讓我們為中華散文騰飛而共同努力吧!」
美夢中醒來,我只記得要做余秋雨第二,而他彷彿告訴我,你要做就做你自己第一。
這精巧的構思、形象的語言、獨特的組材方式本文寫法上有兩個獨特之處:一是聯想和想像的運用。考生能聯系作家作品,聯想自身生活,暢想美好未來,跨越了時空,體現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
特點。二是題記和小標題的運用。題記提挈全篇,點明文章主題。小標題借用魯迅三部小說的書名並賦予它新的內涵,進而把余秋雨與「我」的生活融為一體。既概括了各部分內容,又顯得醒目傳神。
名人的魅力~
?搖一考生
在一個書聲琅琅的清晨,一襲白衣,風度翩翩的李白走近了我;在一個月滿西樓的夜晚,衣帶漸寬,憔悴瘦弱的我走近了李白。
初識李白,是那首響徹千古的思鄉之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情系千載,從此,我與李白有了解不開的情結。
在六朝金粉、隋代笙歌匯聚而成的大唐盛世,李白是一個神話。他胸懷大志,腳踏長安,在天子腳下寫下了屬於他的傳奇。「酒入愁腸,三分嘯成劍氣,七分化作月光,綉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好
一個桀驁不訓的李白!「力士脫靴,貴妃研墨」,你無奈地書寫著「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大唐宮廷艷曲。終於有一天,火山噴涌爆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你又甩袖而去,散
發弄舟,留下了一個亘古流傳的神話。
李白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它的不屈權貴、敢於直諫的精神深深影響著我: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何止英雄千千萬!淺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者有之,高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
終不還」者有之,疾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者有之華夏民族,有著數不清的英雄豪傑!也許有人會說,李白不會舞槍弄刀,不能血染疆場,憑什麼能讓你景仰崇拜呢?歷史不會忘記:在大唐那個太平
時代里,在盛世那個逢迎年月中,像李白一樣天子面前一臉正氣、權貴面前一腔蔑視的人能有幾個?「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像李白一樣在朋友落難之時傾全力相助的人能有幾個?「仰
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像李白一樣在遭遇困難和挫折時仍豪氣不減的人又能有幾個?歷史告訴我們:很少,少得屈指可數。
在虛度光陰的時候,我會想起李白,想起他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在碰到困難的時候,我會想起李白,想起他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意志消沉的時候,我會想
起李白,想起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的詩句永遠吸引著我,李白的思想永遠激勵著我。在每一個花開花落,每一個陰晴圓缺,我都會想起李白,走進李白的世界。李白是「
詩仙」,也是曠世名人。
本文寫李白,圍繞三個方面:一是李白所留下的「亘古不變的傳奇」;二是通過與「上下五千年」「千千萬萬個英雄」對比,強化了李白蔑視權貴、注重友情、富有豪氣的品格;三是李白對我的「影響
」和「吸引」。這三個方面,前兩個方面從正向入筆,著眼於李白;第三個方面從側面入筆,著眼於「自己」。從正反兩個不同角度凸顯了李白永恆的魅力和魅力的永恆。
考場範文4
思考的顛覆
?搖一考生
初次聽說三毛,還以為是「三毛流浪記」中的小不點兒,後來才知道是台灣的女作家。
我第一次讀三毛的文章便愛上了她:愛她的生活,愛她的執著,愛她的灑脫,愛她那布置得精美的小屋,愛她那燒煮得味道與眾不同的青菜。
讀她的文章,能從中感受到她對生活的激情與熱愛,感受到她對真情的憧憬與渴望,感受到她對生活的睿智與思考。
讀她的文章,會不知不覺進入少女用純情編織的夢。那裡不僅有美妙的夢幻,還有理性的顛覆,睿智的沉澱。
一個能夠遠離父母祖國的人,一個能夠在撒哈拉大沙漠長期居住的人,一個能夠支撐起失夫之痛的人,一個能夠耐得住長期寂寞的人,她的感情必然是深厚的,她的精神必然是堅韌的,她的思想必然是
豐富的。
她在逆境中奮起,留下了很多的作品,播撒了閃光的思想,曾影響了一代甚或幾代人的生活。三毛,一個永不言敗,一個充滿好奇,一個執著不羈,一個灑脫清爽的女性。
然而,她離開了。她為什麼要離開?而且,那麼匆匆地離開?是失去親人?是風語讒言?還是失去了生活的星星和月亮?人們給出了種種的猜測。都不是,我始終認為,是因為她思維枯竭了,她要用死
來捍衛她思考的尊嚴。
思考,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人類一切的一切都是以思想作為基礎的,都是在思維的大廈上建立起來的。當三毛失去丈夫時,她曾想到過死,但她意識到自己還能思考,還能寫出睿智的文章,所以她
堅強地活了下來;而當她思維枯竭時,她就徹底地絕望了,於是,她選擇了死,她只能用死來捍衛自己的尊嚴。
是的,三毛的魅力在於她思考的深度。思考成就了三毛,使三毛走向了偉大。
B. 有關諸葛亮的高考滿分作文.
諸葛亮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的代表,更重要的他是千百年來士大夫知識分子的人格之神。在中國歷史上,德才兼備的人不少,但象他這樣集智慧與人格於一身,可謂絕無僅有。他所張揚、實踐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忘我精神,為歷代所推崇備致。
諸葛亮的人格、節操、風范,概括起來是如下四個方面: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博覽群書,廣交士林,關心時勢,每自比管仲樂毅,負有擔大任、致高遠的遠大抱負。但他又絕不是那種醉心於功名利祿、汲汲於榮華仕進的俗子。事實上,當時曹操稱雄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的朋友石廣元、孟公威皆投其麾下,他卻不為所動,其兄諸葛瑾在東吳頗得重用,他也不去投靠。最後,劉備三顧茅廬,以千古未有的求賢至誠深深打動了他,他才毅然步出草廬,一匡天下。在著名的《戒子書》中,諸葛亮曾如此諄諄告誡:「夫君子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真乃至理名言,也是他淡泊節操的真實寫照。
盡瘁國事,忠心輔政。諸葛亮先後輔佐劉備、劉禪兩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劉備很信任他,臨死託孤於他,並大義地提出讓出家天下,但他沒有奪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殫思竭慮,「親理細事,汗流終日「,最後以身殉職,病死軍中,時年五十四歲。諸葛亮輔佑後主,實際上是執一國之政,出帥入相,但後主並不感到他的威脅,群臣並不感到他的僭越,倘非心底無私,國而忘家,焉能如此!
任人唯賢,清正廉明。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真乃金玉良言,至今仍振聾發聵。諸葛亮如此進諫後主,他本人則更是任人唯賢的典範。托志忠雅的蔣琬,清廉有才的費禕,智勇雙全的姜維,都到他的重用和培養。他死後,這幾人成為蜀國的中流砥注。託孤大臣李嚴運糧失責又慌報軍情,被諸葛亮廢為平民,但對李嚴之子仍加以信任,並促進他勸父改過自新。由是李嚴不僅不抱怨,而是心懷感激,諸葛亮去世,李嚴因悲痛發病而死。諸葛亮知人善任,明之以法,曉之對情,其服人心如此!在廉潔上,亦堪稱典範。他曾上書後主,如實申報個人財產。書曰,臣家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一家可以溫飽,臣隨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給,決不別作經營,增長私產一寸,臣死以後,如查出
C. 有一篇高考滿分作文,應該是2009或2010年的全國卷1,關於諸葛亮,有琴弦,應該是三顧茅廬的情節
以前見過,好像是一個叫柯啥同學的作文,記不全了
D. 關於諸葛亮的滿分作文
我和諸葛亮一起漫步
夜闌人靜,萬物皆睡。天上的流星依舊,我坐在竹椅上,望著天空那彎暗月,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一陣微風起,只見一人拿把羽扇,端站在前方,仔細察看,原來是中華智星——諸葛孔明也。
只見他徐徐地道:「夜深人靜,明月當空,如此美景,何不出來一同漫步?」句句出口,如美妙動聽的音樂傳入耳中。君子成人之美。於是,我和諸葛亮便漫步在庭中。望著他的背影,曰:「卧龍先生,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多才,一心只為報答先帝三顧之恩,可曾後悔?」他回過身來,沉默許久,道:「如你所言,人稱『智絕』的我本應在隴中安度餘生,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後先主真心請我,我感到莫大的歡欣。遂許先主以馳驅,畢平生之力,輔助先主,此情此義,乃我報先主的知遇之恩也。」
聽完後,我默默贊許,為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胸襟所折服,又為他忠心不二而欽佩。
爾後,我又向孔明討教:「先生您自出道以來,火燒新野,使曹軍落荒而逃。再而出使東吳,舌戰群儒,氣勢非凡,借風借箭,智算華容,當真高管仲、樂毅一等。」
他只是微微會心而笑,道:「你過獎了!這些都是我報先帝之職分也,不足掛齒。想我打拚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安居平大路,聯吳抗曹,為收服人心,對抗孟獲六縱七擒,六齣祁山,可惜屢屢成功之時,皆因吾之疏忽,與之失之交臂,當真可悲。」說完後,他的臉色晦暗下去,幾許憂傷,幾許煩惱,幾許嘆息,似乎在責備自己。
我不忍觀之,曰:「先生不必太過自責,皆因當時形勢不合,後主劉禪又不思進取,聽信讒言,親佞遠賢。先生縱有回天之術,也難堪挫折。吾聞過李清照憂愁時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先生的愁悔比之若何,望先生不可太過自怨。」這時,他的臉色開始變得平靜,逐漸轉好,我的心才放鬆下來,意少舒。他走近我,深情地望著我,輕柔地撫摸我,我望見他眼裡的那股熱血在沸騰,淚水模糊了眼睛,對我說:「當真是後生可畏啊!與你交談,我的心寬悅了許多,情緒冷靜了少許。謹記吾的話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相信你可以青出於藍勝於藍,再會!」說完他便離開了。
我站在原地,默默回想,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點評:
該考生思路廣闊,寫作對象超越時空,與歷史名人一起「漫步」,打破常規思路,有創意。全文立意高遠,文情並茂,素材運用恰當,詞句古文運用合理。考生利用自己熟悉歷史名人及宋詞背景的優勢,在與諸葛亮的交談中時而運用古文,時而運用典故,時而運用宋詞,筆墨輕點,洋洋灑灑,整篇文字讀起來如行雲流水。
在刻畫人物上,注重細節描寫,讀來栩栩如生。作文近尾處:「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點出立意,通過與名人交流,明白了人生道理:不以成敗論英雄,應該堅持去做有意義的事,以免空悲切。
E. 中考滿分作文:我和諸葛亮一起散步
夜闌人靜,萬物皆睡。天上的流星依舊,我坐在竹椅上,望著天空那彎暗月,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一陣微風起,只見一人拿把羽扇,端站在前方,仔細察看,原來是中華智星——諸葛孔明也。
只見他徐徐地道:「夜深人靜,明月當空,如此美景,何不出來一同漫步?」句句出口,如美妙動聽的音樂傳入耳中。君子成人之美。於是,我和諸葛亮便漫步在庭中。望著他的背影,曰:「卧龍先生,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多才,一心只為報答先帝三顧之恩,可曾後悔?」他回過身來,沉默許久,道:「如你所言,人稱『智絕』的我本應在隴中安度餘生,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後先主真心請我,我感到莫大的歡欣。遂許先主以馳驅,畢平生之力,輔助先主,此情此義,乃我報先主的知遇之恩也。」
聽完後,我默默贊許,為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胸襟所折服,又為他忠心不二而欽佩。
爾後,我又向孔明討教:「先生您自出道以來,火燒新野,使曹軍落荒而逃。再而出使東吳,舌戰群儒,氣勢非凡,借風借箭,智算華容,當真高管仲、樂毅一等。」
他只是微微會心而笑,道:「你過獎了!這些都是我報先帝之職分也,不足掛齒。想我打拚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安居平大路,聯吳抗曹,為收服人心,對抗孟獲六縱七擒,六齣祁山,可惜屢屢成功之時,皆因吾之疏忽,與之失之交臂,當真可悲。」說完後,他的臉色晦暗下去,幾許憂傷,幾許煩惱,幾許嘆息,似乎在責備自己。
我不忍觀之,曰:「先生不必太過自責,皆因當時形勢不合,後主劉禪又不思進取,聽信讒言,親佞遠賢。先生縱有回天之術,也難堪挫折。吾聞過李清照憂愁時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先生的愁悔比之若何,望先生不可太過自怨。」這時,他的臉色開始變得平靜,逐漸轉好,我的心才放鬆下來,意少舒。他走近我,深情地望著我,輕柔地撫摸我,我望見他眼裡的那股熱血在沸騰,淚水模糊了眼睛,對我說:「當真是後生可畏啊!與你交談,我的心寬悅了許多,情緒冷靜了少許。謹記吾的話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相信你可以青出於藍勝於藍,再會!」說完他便離開了。
我站在原地,默默回想,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F. 中考滿分作文,,關於諸葛亮的!!!
給諸葛亮的一封信
驚悉街亭失守,閣下追思先主遺言,思過責己,且自貶三級,竊以為不智也。先生既為 「 中華智星 」 ,又有 「 鬼神不測之機 」 ,應善為自謀,如何能陷自己於不義,自毀前程呢?小子雖不才,也願為先生謀劃一二。
其一,街亭之失,馬謖之過。兩軍相接之初,先生運籌帷幄,調兵遣將,且一一授以戰術要訣,可謂勞心盡力,周詳之至。然馬謖違先生節度,舉動失宜,最終失了街亭。先生完全可以 「 舍車保帥 」 ,將干係推得一干二凈,何苦大包大攬呢?自古 「 刑不上大夫 」 ,先生貴為一國丞相、三軍統帥,即使擔當 「 領導責任 」 ,亦不過檢討反省、做做樣子而已。而先生竟自貶三級,亦太過耳。
其二,失掉街亭有過,保全軍民有功。街亭既遇險,先生並未驚惶失措,而是指揮若定,設疑兵擾敵,設伏兵斷後,令修劍閣,以備歸路,使蜀兵盡回漢中,且智收姜維,撥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入蜀,糧草輜重並無一失,保存了出祁山、定中原的實力。更不用說於空城之上,焚香操琴,以一人之力拒十五萬魏兵。如此看來,先生非但無過,而且有 「 驚天地,泣鬼神 」 之功。而先生居然不懂辯證法,看不到北伐的大好形勢,只盯著 「 陰暗面 」 , 「 鑽牛角尖 」 。先生雖謂孔明,何其不明也!
其三、可虛美,可隱惡。街亭之失,往好處想,可以說為六齣祁山、九伐中原積累了經驗(哪怕是負面的)。按時下的說法,只當交了 「 學費 」 。先生一出空城計,軍民看得真切。可以差一干 「 筆桿子 」 寫成《三尺瑤琴退雄兵》的長篇報告文學,在《蜀國日報》頭版頭條刊發。白帝城託孤時,先主曾囑咐馬謖其人,不可重用。這段歷史委實對先生不利。但除了先生之外,直到如今還在搞什麼 「 失街亭,誰之過 」 的討論。有人更是把矛頭指向先生,說什麼 「 知人不明,用人不善 」 ,嚴重影響了領導的威信。以後的工作如何開展?真是 「 成也宣傳,敗也宣傳 」 吶!
先生深諳行軍用兵之理,於為言之道則一竅不通。長此以往,怎能不落得個 「 出師未捷身先死 」 的結局?故為先生謀劃,望先生三思。
我也追「星」——諸葛亮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古今中外,聞名遐邇。提起他的名字,就是民族智慧的象徵,鞠躬盡瘁的典範。
諸葛亮的一生,表現了忠誠、勤勉、開明、智慧。其中我最佩服他的忠誠與智慧。
忠誠,是諸葛亮最大的特點。為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和言聽計從的信任,他在劉備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走夏口時全心輔佐這位危主,毫無二心。竟使劉備以「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為由,在公元221年稱帝,史稱「蜀漢」。在劉禪登基後,他更是忠到了愚忠的地步。他將劉禪能做的和不能做的都做了,這並非奪權,而是在盡一個「相父」的忠。而且他的兒子諸葛瞻與孫子諸葛尚亦不辱先祖之英名,面對強敵臨危不懼,憤然沖入敵陣,直至戰死。三代忠烈,皆為「忠」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諸葛亮的成就使他幾乎成了智慧的代名詞。
他年少便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氣」,雖隱居於卧龍崗卻洞悉天下之事,做出了流傳後事的「隆中對」。在群雄並起之時,他慧眼識主佐劉備,在劉備兵不滿千,將止關、張、趙之時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三把火燒出了劉備的霸業。他舌戰群儒,才壓東吳九郡八十一州,聯吳抗曹。談笑之間,八十三萬曹軍灰飛煙滅。爭漢中,安邦定國;平南蠻,擴大疆土,都無不閃耀著其智慧的光芒。諸葛亮無愧於一個軍事戰略家,雖一生戎馬倥傯,卻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神機妙算、奇策泉涌,智謀縱橫、出神入化,謀略蓋世、料事如神,機警過人,思維敏捷,不愧是羽扇綸巾智多星。
諸葛亮的一生,既壯烈,也有遺憾。而他能紮根在我的心中,是因為他的宏才大略和他那一顆無比正直、善良、誠實的心,這也正是我崇拜他的原因。我永遠記住他,永遠為我們民族曾出現過這樣一位偉大的智者,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道德家而自豪。
G. 2015高考優秀作文東營片,給諸葛亮鞠躬
如果有人問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智慧的化身——諸葛亮。
千古以來,諸葛亮深受人們的愛戴,身上有著無數美麗的光環。小學生作文網t262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被善於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布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准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群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採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斗中七擒七縱,最後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著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我喜歡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而後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謎語大全及答案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為後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跡,發聖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群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齣祁山」,「白帝託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後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後語。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借箭——有去無還。」等等的這些諺語、俗語、歇後語不計其數。其傳奇般故事為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為世人永遠展現出他那聖潔的光輝!
H. 有關於荊軻的高考滿分作文
吊荊軻賦 河北考生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吟此詩句,吾可見太子丹、高漸離「皆白衣冠」為荊軻君送行,亦可見荊軻君刺秦王未遂,喋血秦廷箕踞而罵,慘烈之至! 壯哉荊軻君,悲哉荊軻君。叩問天之蒼蒼,地之茫茫,堂堂荊軻君,你凜凜一軀,蓋世英豪,劍行天下,無人可敵,為何身置秦廷而虎威泯然,擲出匕首而誤中於柱?燕太子丹泣涕相托,樊於期以人頭相助,盼的是你鐵肩擔大義,利刃滅秦王,力挽燕之大廈之欲傾,而你卻殞命於秦,為天下武林俠客所恥笑呢? 千古悠悠,思之悠悠。有人猜測你身臨秦廷而懼了天威,有人猜測你擲出匕首方才想到秦王一統天下乃天命所在,你不肯逆天命而為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今目睹了「老鷹與烏鴉」的哲理童話,我懂得了,千載推測皆否也,皆謬也。大凡世俗平民,抑或英雄豪傑,要效法他人之偉業,成就自身之輝煌,必先審視自身之才德,之素質,之方寸身心,如若盲目而行,則必以失敗而告終。 誠然,荊軻君,若論長劍短刃,你本所向無敵;若論深謀妙策,你亦周密審慎;若論臨陣膽略,你當然無所畏懼。以此而論,你若去殺什麼強盜賊寇,亦必如探囊取物,但你這次偏偏要刺殺的是秦王贏政,這與你就萬萬不宜了。遙想荊君當年,你與太子丹、秦王贏政曾經焚香結拜,是為金蘭之盟,身為將朋友之信義看作大於天的荊軻君,即使你出於一時義憤,受命於人,而當真的行至秦廷,擲出血刃,你能心旌不搖,手臂不顫嗎?你能活生生地刺穿贏政,看著朋友的鮮血汩汩而淌嗎?不能,絕對不能! 試想,在那圖窮匕現的一剎那,你的眼前,你的耳畔,會有秦王鐵蹄踐踏的冤魂呻吟,有「要離之刺慶忌,專諸之刺王僚,聶政之刺韓傀」俠客先賢的仰天怒吼,但亦必有你與秦王贏政金蘭結拜的錚錚盟誓;有太子丹泣涕再拜、樊於期劍割頭顱的畫面回映,亦必有你與贏政嬉戲山林,飢餐麇鹿肉,渴飲一瓢水的友情歡歌。因此,當你真的血刃秦王時,你的眼睛迷離了,你的匕首迷離了。遺憾的是,贏政卻是虎狼之君,無義之徒,此君是挺得出血刃的,於是你的悲劇也就帷幕大開了。 壯哉荊軻君,悲哉荊軻君。歷史輪回,無獨有偶。幾百年後,赤壁之戰,曹操兵敗逃命,諸葛亮算定曹操必亡走華容,便派將截殺。此時大刀關羽主動請纓,意欲效法韓信垓下拎回霸王首級,立斬曹賊,並血指立下軍令狀。然而當他真的與曹操狹路相逢時,關羽的一把青龍偃月刀卻為曹操閃出了逃路。可關羽回得大帳,則險些被推出斬首,豈不悲哉!試問,關羽乃一世豪傑卻辱沒了天下之大任,何哉?亦是由於一個「義」字。想那曹操曾有恩於關羽,關羽的大義青龍刀是殺不了曹操的。 壯哉荊軻君,悲哉荊軻君。的確,你與關雲長的英名大義,是千古世人所敬仰的,但你們仰慕聖賢而效法,執利刃而赴大命,卻都忘記了自身的致命缺憾,豈不可悲可嘆也。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荊軻君世之鑒! 荊軻君,吾輩敬您愛您,亦扼腕痛惜於您。嗚呼哀哉,嗚呼哀哉!